有用。情感课结合了心理学和社交关系,课程是很有流程化的,这些课程通常会有一套非常明确的逻辑思维,分析女性的情感特点,分析男性在恋爱中的常见错误并且纠正,对于人们的身心有一定的帮助。情感课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
武汉大学一堂关于“恋爱心理学”的讲座火了!听课学生爆满,学生们挤不进教师,甚至爬窗也要听课,一下子引起网友一片热议,那么这样的课好吗?非常好。
第一、满足大学生对谈恋爱的好奇心
首先,大学生虽然可以谈恋爱,但是很多人并不懂得如何谈恋爱,恋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因此大学生对恋爱充满好奇,急需了解一些婚恋相关知识,而武汉大学这堂课刚好满足了很多大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才出现课堂爆满的情况,所以从这点上,这样的课是非常好的。
第二、普及恋爱知识
虽然不少大学生认为自己会谈恋爱,甚至高中时期自己已经开始了,但是恋爱知识并不多,甚至是极其缺乏,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普及一些恋爱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当面对感情时,可以很好处理恋爱关系,不让自己犯错,导致后悔莫及,所以从学习知识方面来讲,这是一堂非常好的课程。
第三、避免受伤害
大学生想谈恋爱不难,但是如何谈恋爱,避免亲密接触造成的伤害,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很多学生都是在懵懂的状态下犯错,发生关系,结果让自己后悔,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而高校开设相关恋爱课程可以很好帮助学生处理感情问题,保持安全距离,让自己不被伤害到,尤其女大学生,千万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因为谈恋爱被伤害到,让父母担忧,所以高校开设恋爱课还是有必要的,可以很好避免学生受伤害。
第四、不影响学业
大学生虽然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但是学习任务还是非常重,尤其是想要评优或者考研的同学,学习任务一点都不能马虎,所以如果花费大量时间在恋爱上,很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学业,一旦出现挂科等情况,都会影响到自己。
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时间管理,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在保证顺利完成学业的情况,开启恋爱才是最明智的才选择,但是大学生往往因为缺乏高校婚恋知识,不知道如何分配时间,而高校开设恋爱课,可以很好帮助学生,可以让学生储备知识的同时,建立正确的认识观,明白如何处理恋爱问关系。
因此从这方面看,武汉大学开设恋爱课是非常好的,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如何把恋爱和学业分开,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总之,武汉大学开设这样的恋爱课是非常好,满足了不少大学生的对恋爱知识的需求,可有有效帮助学生们处理情感,健康恋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s?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Bob Dylan
情感隔离比我想象的对我影响大,我以前从没想过这样一些行为竟是因为情感隔离导致的,也让我更加认识了身边的人和事,包括我自己。
情感隔离就是把情绪掩藏起来,情感隔离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觉察不到自己的情感,一个是觉察不到他人的情感,也就是缺乏共情的能力。
我们生活中的情感隔离比较常见也比较重要的是出现在亲子之间和亲密关系之间的。
亲子之间的情感隔离
1 用工作忙来避免和孩子交流。这种情感隔离比较常见,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父母早期因为自己的父母工作忙而和自己疏离,所以利用代际传递,来把这种感受传给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2 用缩小话题来和孩子情感隔离,比如说只和孩子谈学习。当孩子很兴高采烈地用其他话题来突破和父母之间的情感隔离时,父母马上就把话题拉回学习,问孩子,你作业写完了吗?因为父母怕激活孩子的情绪,然后自己面对不了,所以赶快采用情感隔离。这种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我感觉到我自己就是这么被对待,以及现在在采用这样的行为模式。如果学生对我还不是特别热情的时候,我是不害怕表达自己的,甚至会表现出自己比较热情的一面。但当学生被我点燃了,我马上就会用情感隔离来保护自己,因为我感觉我hold不住那么大的能量和热情。
这个自我觉察很早就有感受了,但是这次彻底清晰了,到了意识层面。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夫妻之间的情感隔离
1 因为手机产生的情感隔离。手机可以被视作人的一部分,人沉浸在手机中其实是自恋,甚至自慰的表现。为什么愿意看手机,而不愿意看配偶?因为看人会激发更多的情感,因为没有自信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所以宁愿看手机,看自己,自恋。
2 夫妻吵架,这个被看做是偷偷摸摸的亲昵。双方一起情感隔离,都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情绪,所以就用冲突的方式掩藏情绪,但是其实是表达亲昵的一种。所以看来最可怕的还不是吵架的夫妻,而是冷战的夫妻。
3 用孩子隔离夫妻关系。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忽视夫妻关系。这个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孩子会因为父母的疏离,而承担了父母身上太多的感情,容易会撑破,再加上孩子自己还有很多要处理的压力。所以我们要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是让孩子远走高飞最好的动力。
最后一段不是很看得懂,曾老师提出什么是理想的生活,理想的生活是认知和情感都饱满,也就是智力得到了充分的使用,情感得到了充分满足。
对于这一段我深有感受,如果说在一个阶段我经历高密度学习,就算有每天一个小时的长笛、半小时的运动调剂,但是还是会感觉到非常的空虚。就还想干点什么,比如说看剧,但是理智又告诉我不可以。今天我在看公众号的时候,又找到了答案,美育,提升自己对美的品味,可以看艺术的纪录片,我觉得这个建议真是很好的满足了我的需要,我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但是又觉得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调剂。果然,最后的答案总是艺术。
然后看不懂的一段来了,先说精神分析是一门让情感和智力相互支持的学问,提到隔离情绪是因为我们的智力hold不住,不是智力障碍,而是因为智力被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意义,比如说堕落,投机取巧、背叛父母等。这里首先就看不懂。
下一段,我们在谈论情感的时候是在谈论情感中智力的比例,极端的两头是智力缺损就是歇斯底里,智力过多,就是情感隔离。
问题就是,刚刚还说智力不足,所以hold不住情感,但是现在又说智力过多,就是情感隔离,让人费解。
最后一句我能够理解,健康的人格是分布在两个极端中间的一个连续谱,是一个线段,展示了各种人格。
“SEL儿童社会情感课程”在我们附小小开课啦!
什么是SEL它是“社会情感技能学习”的简称,课程来自美国CASEL协会的优秀课程体系,是一门结合正面管教理论、阿德勒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系统社会情感学习课程。
SEL在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的展开,只有少数的国际学校会有专门的社会情感技能培养,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已经有部分学校将SEL课程纳入校本课程。
师大附小提倡父母学习和善坚定的育儿理念,期待我们的孩子有机会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接受SEL课程关于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做负责任的决定五大模块的学习,附小创江西之先河,把SEL课程作为一门特色育人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在儿童社会情感SEL课程,我们带领孩子创建惯例,制定班级指导原则,共创完美学年;
我们带领孩子了解自我感受与他人感受,接纳不同的情绪,了解正确管理情绪的方法;
我们带领孩子们学习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学会在困扰之下冷静思考,并作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决定;
我们带领孩子们学习沟通技巧,学习相互尊重,尊重差异,建立合作,从错误中学习,关注解决问题……
开学伊始,同学们对社会情感SEL课程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性。课堂上使用了启发式提问、头脑风暴、工作分工、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带领同学们 开展了“开展几乎完美的学年”活动:约定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一起创建一个安全而成功的课堂和学校所需的指导原则,在教室里创建一种共同负责的愿景,学会自省和自我调节。
SEL课程将帮孩子获得更加完整、幸福、成功的人生。
一、营造温馨的课堂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心理教育的环境,对中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情感发展、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1.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因此,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就必须建立一个和谐、有活力的班集体,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氛围中成长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享受到集体的爱抚,体会到集体的信任。在一个人有困难的时候,集体及时伸出友爱的双手给予帮助;在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集体及时送上真诚的话语给予理解和宽慰,都会给学生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2.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那么,应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要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教师信任他们、期待他们,使他们产生温暖感;课堂上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善意的皱眉、一个亲切的抚摸等都可以很好的让学生马上调整自己的航向。学生们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让学生的心理上没有抵触情绪。使学生本来较为紧张的心情得以舒缓,这无疑是形成轻松愉快气氛的前提。
3倾注真心的关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课堂上,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轨迹进行教学,这样恰恰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受到训练,原有的心理认知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1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启发学生树立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并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教育。”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史的材料,这些科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澎湃前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就逐步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让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其它各种活动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平时老是讲一些打击他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自信,产生自卑情绪总是与多次的失败经验相联系。而自信心则是成功的必然情感体验。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锻炼学生的毅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等很多不同的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情况,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对学生进行课堂心理调控,使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不良状态,有效地形成学习的“生态场”。心理健康的人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挫折,在挫折中会自动调节情绪,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而这种克服困难的表现和毅力,又进一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差的人常常在挫折面前惊惶失措,变得消极悲观、自卑怯懦,阻碍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并对心理的发展形成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使他们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感受中,心理更趋成熟。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公平的,但竞争也是残酷的。优胜劣汰,这是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课堂中开展竞争活动,不仅在于通过活动使竞争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还在于使学生得到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特别是在经历了失败的痛苦之后,心理承受力的锻炼与心理平衡的再调整,对学生至关重要。在每次竞赛结束后,让学生在班级内或小组内进行自我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经过一个阶段的心理调整,绝大多数经历了失败的学生会告别过去,以全新的姿态投入新的竞赛中。
5、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
所谓焦虑是指学习者在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忧虑心理倾向。学习焦虑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学生感到来自现实的或预想的学习情境对自己自尊心构成威胁而产生的某种担忧心理反应倾向。因此,不论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会经常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各种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产生破坏作用,都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取得最佳效果的焦虑应当是适当的。一方面,要防止学生焦虑程度过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自尊心极强,很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得到肯定。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害怕发言,怕说得不好影响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生焦虑程度过弱。教师要抑制学生的依赖心理,避免一讲到底,应在课堂上不断地制造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
在教学中有许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能善加利用,适时的给予启发与引导,学生的心理素质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