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双向情感障碍有区别吗?你咋看的?

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双向情感障碍有区别吗?你咋看的?,第1张

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双向 情感 障碍有区别吗?你怎么看?

谢谢你的邀请。

第一这三个精神疾病是有有区别的,一是在精神病学临床上,一般按照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和临床表现,把精神疾病分为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三类,显然精神分裂症、双向 情感 障碍属于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属于神经症;二是从精神疾病的分类来看,精神分裂症、双向 情感 障碍属于精神疾病中的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属于神经症,它们的严重程度不同,前两者属于重性精神病,后者属于中度的精神病,即神经症。

第二在从患者的自知力来看,精神分裂症、双向 情感 障碍患者基本没有自知力,即便已经患病,患者本人依然认为自己没有病,也不会主动求医治疗;但是神经官能症患者,或者说神经症的患者,自知力基本完好,他们自己知道我是神经官能症,我要去医院就诊,我要蓝心理医生,他们有主动求医行为。可是前两者却没有主动求医的行为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你让他去医院就诊时他反而会说,我没病,是他们有病。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病人不能主动就医,发病时病人思维和行动不能自控,没有完整自知,需要家人带领病人去专科医院看病。随着病情好转,病人可以减少用药甚至可以慢慢停药。

神经官能症也叫神经症,病人饱受内心冲突的折磨,但病人有主动就医,有自知的能力。随着病情好转可以与自己 健康 时候一样。

双向 情感 障碍是人格障碍,有天生和遗传的成分,即使病情好转也需要终身服药控制。

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双向情感障碍有区别吗你咋看的?

精神分裂症是列为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叫精神类疾病,症状比较多,如思维混乱,语言混乱,有幻觉,妄想等等。

神经官能症,现在叫神经症,包括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等,症状更多,如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反复检查,洗涤等,总认为自己得了大病,躯体症状明显,回避某些场合等,单核心就是焦虑。还有的人将神经官能症特指疑病症,如心脏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等。

双向 情感 障碍指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也叫躁郁症,但多数这类患者,以抑郁为主要症状。

从表面看,这些心理问题五花八门,让病人,家属或初学者感到一头雾水,不好分辨,但最本质的都是为焦虑为核心,就是担心发生不好的事情,发生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当然有区别! 不然 为啥会使用不同的概念和定义呢?

前两个“症”说的是“病症”… 双向 情感 障碍 有症状表现 亦有人格特质的成份…

三者皆有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事出皆有因:

首先,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父母兄妹的负面烙印。

其次,多年身体、 情感 的负面蓄积,特别是月事前后负能量达到峰值、点爆。

最后,内、外因素的相互缠绵、焦灼…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官能症。有区别的。性质不一样的。神经官能症。中焦有瘀。精神分裂症。乃阴阳不交合是也。

典型症状

紧张、坐立不安,心悸、手抖、尿频等。

常见症状

1广泛性焦虑:

(1)情绪症状: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2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1)濒死感或失控感 在正常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可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3)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其他症状

失眠、食欲不振等。

第一点:无能为力

焦虑往往产生于人们对未知的恐惧。

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出现什么结果。所以感到焦虑。

一般情况下,即将发生的事情会有些难度,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当事情的难度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时焦虑就会超出适当的程度,变成内心的干扰 甚至痛苦。

当你清醒的认识到,即将发生的事情,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你会心慌意乱、焦虑烦躁,无法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坚强的意志,一边承受过度的焦虑,一边增加自己度过风险的能力,在有效行动的过程中,焦虑症(过度的焦虑)会得到缓解。

04

第二点:没有安全感

关于焦虑曾有这样一个公式:

焦虑=关切+威胁

安全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看重的一种心理需求,也就是说它是我们都很关切的,所以,一旦感觉到不安全,我们就会感到焦虑。

有时候,这种不安全感来自于外部。

就像这次新冠疫情,面对这种外在病毒的威胁,人人都会没有安全感,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我们没有安全感并不是因为外部,而是因为自己的内心。

比如有的人,虽然他们的伴侣对自己一直很专一和忠诚,但是他们依然不放心,总认为对方有可能会出轨,于是经常通过查看手机,不断的盘问和审查等方式来减轻自己的不安全感。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导致两个人的不信任和矛盾,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不安全感。

面对这样的焦虑,你需要明白的是:

有的安全感需要别人来给予,但更多时候的安全感,是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的。

当我们能够更多的看到问题积极的一面,内心变的更阳光、更乐观的时候,我们的焦虑也会少很多。

05

第三点:追求完美

焦虑是一种常常伴随着担忧、不安和恐慌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担忧,并不是因为一件事我们可能会搞砸,而仅仅是因为它可能达不到自己内心的期望。

完美主义的人就深受这种困扰。

他们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力求完美无瑕、设定非常高的标准,希望从过程到结果都是尽善尽美的。但现实中,这种完美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追求完美的人总是处在一种忐忑不安的状态之中。

就像一位咨询者说的那样:“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遗憾,如果生命可以重启,我宁肯重新再活一遍。”

追求完美的人,与其说是在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不如说是在恐惧。恐惧那些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缺憾、不足和瑕疵。

面对这样的焦虑,你可以提醒自己:

真实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全或无的状态,要么全是美好,要么就是一事无成的,真实的生活永远是好坏参半的。

追求完美可以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但是接受残缺才是生活中更成熟的心态。

06

最后中山君想说,

一个人生活的怎么样,不仅取决于你经历了什么,也取决于你怎样看待自己的经历。

焦虑也是如此。

焦虑会影响你,但不会决定你。

真正决定你的,是你的内心。

内心变了,眼睛看到的很多东西都会随之改变。

心理障碍、双相情感障碍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的、过度的焦虑和担心,超出了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程度。以下是焦虑症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症状和表现:

1 持续的焦虑和紧张:感觉不安、紧张、担心和害怕的情绪,持续存在,难以控制。

2 过度担心:过度担心或担心发生某种坏事情,即使没有明确的原因或基于不切实际的担忧。这种担忧可能涉及个人的健康、安全、未来、工作或人际关系等方面。

3 身体症状:焦虑症常伴随着身体上的一些症状,如心慌、心跳加快、胸闷、呼吸困难、头痛、胃痛、肌肉紧张或疼痛、出汗、颤抖、失眠等。

4 焦虑的思维模式:消极的思维模式,如过度担心、傲慢的自我评价、固定的认知偏见、过度关注细节等。

5 社交困难:对面对社交场合或与他人交流感到不安、紧张、畏惧。可能避免与人交谈、社交活动或公共场合。

6 恐慌发作:突然发生的强烈恐惧、紧张和焦虑,伴随着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出汗、颤抖、恶心、头昏或胃部不适等身体症状。

7 其他表现:容易疲劳、注意力困难、易怒、难以集中注意力、睡眠问题、厌食或过食等。

焦虑症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你或他人遇到类似症状,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

由于情感障碍的覆盖面太广,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双相情感障碍,这里就特地详细写一下双相情感障碍。 内容大部分是从研究论文上(Anderson, Haddad & Scott, 2012)翻译摘录,内容基本涵盖了大家想要了解的各个方面(我手都打断了,而且用了一大半下午看论文的时间和部分晚上疯狂打牌的时间_(┐「ε:)_),希望对想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或想解决对双相情感疑惑的人们有帮助。

正题

双相情感障碍,最初也被称为躁狂抑郁症,是最难控制的精神类疾病之一。 尽管它也被与天才,创造力相联系,但是它对病人生活的负影响是巨大的,近20年来超过6%的病人死于自杀。

躁狂 (mania) 通常在情绪上升严重并且维持或者伴随着其他精神症状,引起明显的行为功能混乱的时候被使用。轻躁狂则在病状相对较轻的时候使用,并且病人通常不会注意到需要寻求治疗,但是,轻躁狂可以发展为躁狂。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是反复阶段性发作的情绪波动以及抑郁,同时伴随着行为方式以及能量的变化,影响着认知,生理以及行为症状。

I型双相情感障碍中表现为情绪的起伏(抑郁)以及持续性的躁狂,II型双相情感障碍则主要为抑郁症状,伴随症状较轻的躁狂(轻躁狂)。

抑郁症状通常在情绪起伏时更常见并且持续时间更长,同时伴随内源性的轻度症状,是引发大部分消极情绪的原因。

其他的精神疾病,比如焦虑症,酒精和药物的滥用或错用也很常见。

自杀以及各种自然因素(比如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

治疗通常为药物和相辅的精神治疗相结合。不管是严重发作阶段或者是维持恢复阶段,治疗都会根据躁狂或抑郁情绪哪方占据主导来制定方案。

谁会患双相情感障碍?

最近的覆盖11个国家的全球性调查3表明患病人群的年龄中位数为25岁3,患病率则为 06%(I型双相情感障碍,男性人数居多)和04%(II型双相情感障碍,女性人群居多)。轻微症状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位14%。美国的患病率最高,一次为10%,11%和24%。 青春期前的躁狂较为少年,通常来说,青年时期的情绪障碍会在成年后发展为抑郁以及躁狂 (Duffy et al, 2010)。

什么导致了双相情感障碍?

I型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率为075,大部分为常见等位基因变异导致,并且一部分基因与精神分裂的基因相重合 (Sullivan, Daly & O'Donovan, 2012)。 基因的显性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相影响导致。儿童时期遭受物理或者性虐待的话发病率为正常人群的2倍,并且发病更早症状更为严重 (Etain et al, 2008)。生活经历或者长期的压力也是引发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 (Martinowich, Schicesser, & Manji, 2009)。

什么使得双相情感障碍如此具有挑战性?

同时伴随其他精神类疾病,其中以焦虑症最为常见。超过1/3的病患,尤其是发病较早的病人,同时有酒精或者药物紊乱障碍。

并且,相较于其他疾病阶段,严重的病患通常对患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而且易拒绝治疗,这给治疗增加了极大难度。躁狂时的暴力行为也会对他们造成危险并会引发犯罪行为。 相反,轻躁狂却经常逃出了医疗系统的注意,即使被发现,也易被拒绝接收治疗。因为病患易将这种轻躁狂看做是积极的并与个人充沛的精力和创造力相联系。

当病患因为抑郁症状寻求治疗时,之前的躁狂发作经常不背发现。因此确切的诊断可能会被推迟数年,这间接导致了无效的,有危害的治疗。从抑郁症到双相情感障碍的“转变几率(conversion rate)" 大约为每年1%, 而且未被发现的双相情感障碍在对抗抑郁药物无效的抑郁患者中发生的概率更高。

快速循环状态(rapid cycling, 每年4次或者更多的情绪发作)是病情严重性与治疗反应不佳的标识。 即使病人处于正常状态,轻微到重度的认知能力减退,比如语言学习,记忆力,和行为能力也会出现并且引起功能缺陷。

蓄意自残行为-- 与抑郁,混合症状,精神错乱,物质滥用联系尤为密切,在30-40%的病患中出现。在最近的大型调查中,在中位年龄18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的自杀率为78%,女性的自杀率为48%,比抑郁症以及精神分裂还高。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被诊断?

最关键的诊断因素为轻躁狂或躁狂的发病历史。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的易怒情绪可能被躁狂覆盖,精神症状也可能被误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状。所以诊断需要极仔细的过往病史了解并且进行精神测试,并且与其他相关资料相结合。同时,情绪的波动可能被忽视或者不被上报。 轻躁狂也可能被忽视,病人可能只会在反复发作或者有不良影响,他人施压的情况下菜去寻求医疗帮助。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共同点也会导致其被误诊,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双相情感障碍症状非常相近,由于ADHD更为普遍,所以在确诊双相情感障碍时必须确定病人有明显的情绪发作(躁狂,欣快)阶段。精神分裂也是如此,因为其病症与情绪波动联系很大。

为了避免误诊,在儿童和青年的诊断过程中,需要有明确地躁狂发作并且有明显的欣快情况(不只是易怒)和发病阶段 (Novick, Swartz, & Frank, 2010)。

对于大多数人群,个人量表,比如情绪障碍问卷,或者轻躁狂量表可以帮助了解之前的轻躁狂和躁狂症状。

怎么分辨双相和单相情感障碍?

如果不考虑病史,个人因素的话两者很难被区分。一个研究总结了两者的特点,如下(Mitchell, Goodwin, & Johnson, 2008)

I型双相情感障碍特征:不寻常的抑郁症状(轻躁狂,食欲增强,感到虚弱麻痹无法行动);情绪不稳定;精神病特征或者病例上的愧疚感;心理行为上的迟缓;较早的发病时间(<25岁);多次发作的抑郁;具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家庭病史。

单相情感障碍特征:睡眠减少或是失眠;食欲减退,体重减低;正常或增加的活动频率;身体出现问题;较迟的抑郁发病(>25岁);抑郁发病阶段较长(>6个月);没有家庭病史。

如何控制双相情感障碍?

急诊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并且减少病患对自己或是他人的伤害行为。长期治疗目的在于预防未来的发作并且帮助病人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增强身体健康,减少自杀几率。在躁狂或轻躁狂与抑郁症之间循环的病人尤其难治疗,在急诊中,稳定情绪是最为关键的治疗要素。

药物在轻度病症中的药效并未很好的被证实。特殊的精神疗法在减少复发,治疗抑郁情绪和增强机体功能方面非常重要。其他重要的方面包括与治疗医生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持续的治疗与关注,记录病情状况等等。

由于在如何治疗同时发作的精神类疾病(如焦虑症)方面缺乏足够的证据,通常的流程为稳定情绪然后仔细的治疗特定的疾病。

什么药有效呢?

大部分研究局限于治疗躁狂和双相情感障碍上,在轻躁狂和轻微情绪波动上证据则较少。大部分药物对某一极的病状更为有效,所以病人在“情绪稳定”阶段时(通常会被推荐使用锂或者一种抗惊厥剂)可能不会被同时治疗其他病症。

精神心理疗法扮演了什么角色?

目前尚没有确切的证据能表明选择哪一种疗法。各种疗法都有其特定的疗效,但是都需要与医生的了解程度,病情状况,病人是否遵守疗程,病人的生活作息等等来具体确定。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病人认识和解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家庭疗法则注重于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应对方法上;人际关系与社会疗法则注重于解决人际关系以及日常交际的问题;心理知识教育则给病人提供了了解自己病情的机会,有益于病人自我调整与治疗。同时有证据表明认知矫正(通过行为训练来增强认知表现)不仅对双相情感障碍有作用,对精神分裂患者也有作用 (Anaya et al, 2012)。现今的挑战为如何去根据病人的需求来结合合适的治疗方式。

什么时候应该去寻求医疗帮助?

在出现严重病情的时候,需要去寻求专业的情感障碍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帮助,以治疗严重的病状,控制以及减小危害,进行确诊,提出或者审视长期的治疗计划。

在以下情况中,病人需要接受专业看护:当病人在医疗服务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困难;有频繁的复发,对病情掌控力弱,或者持续的症状发作;有严重的其他精神症状发作,比如焦虑,酒精或药物滥用;需要控制自杀情况或者控制对他们的危害性。

病情稳定的病人需要在以下情况寻求专业看护:准备怀孕或者已经怀孕;对于治疗产生副作用或者需要更换药品;准备更换或者停止治疗;要求与专业医生进行接触。

情绪的波动如何控制?

躁狂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以减轻危害并且提供治疗。这有时需要强制性的介入,严重的行为紊乱可能需要被使用抗精神药物或者苯二氮或者两者并用。安静的环境需要被提供以排除外界刺激。轻度的躁狂可能通过专业机构的互助小组来治疗。

第一步需要了解任何发病原因比如药物停用,突然的生活刺激等等。处方的抗抑郁药需要被停用因为可能导致情绪波动。任何疗法在过往病史中的效果和耐受性需要被审视 (Goodwin, 2009)。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躁狂的第一方案,尤其是在严重的情况下。一个多重治疗的元分析研究表明 (Cipriani, et al, 2011),抗精神病药物,锂,抗惊厥和癫痫药和立痛定的药效比安慰剂更强。最有效的药物为氟哌丁苯(haloperidol),利培酮(risperidone)和奥氮平(olanzapine);所有的都比抗惊厥药物有效,同时氟哌丁苯也比锂更有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和喹硫平有更少的弃药可能。

如果将药物相结合疗效也会更好。研究表明 (Smith et al, 2007) 抗精神病药物与锂或者抗惊厥要相结合比单一的锂,抗惊厥药物或者精神病类药物疗效要好很多。苯二氮(Benzodiazepines)可能在短期会被用于治疗冲动行为以及失眠,但其本身缺乏抗躁狂的特性。

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抑郁如何被控制?

对于躁狂来说,需要解除处方药并且审视治疗病史。从病史中选取合适的药物并且防止药物导致的情绪波动。研究表明25, 奥氮平和奥氮平与氟西汀(fluoxetine)的混合疗法是非常有效的。并且有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病患中药效与安慰剂差不多 (Sidor & Macqueen, 2011)。 抗抑郁药物需要与抗躁狂药物相结合来减少情绪波动的几率。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也是一种选择因为其不易引起躁狂发作。除非病史表明持续使用抗抑郁药物对病人有疗效,建议考虑在抑郁症状解决后停用抗抑郁药物 (Goodwin, 2009)。 同时,考虑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治疗。

在分娩阶段的双相情感障碍女性有什么不同?

如上文提到,分娩阶段患者需要去寻求专业看护。一个大型研究发现23%的女性患者在分娩阶段会发生复发, 在产后几率更高,为52%,大部分复发症状为抑郁 (Sharma & Pope, 2012)。 如果情绪稳定剂停用,几率还会上升,研究表明相较于继续服用情绪稳定剂的孕妇复发概率为30-37%,未继续服用稳定剂的女性复发概率高达85-100%。锂和抗惊厥药物会提高婴儿畸形的概率,抗惊厥药物导致畸形的概率最大,并且会导致神经发育的延缓。所以这类药物在孕期是被禁止使用的,如果使用,需要考虑避孕措施。其他药物也相似,如锂需要在产科医生的监督下使用,如果可能,在前3个月避免服用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是孕期的一个用药选项,并且认知疗法在抑郁患者中是最被提倡的 (NIHCE, 2006)。同时,在哺乳阶段,锂,奥氮平,拉莫三嗪是被禁用的。

如果治疗没有作用怎么办?

在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审视诊断并且尝试去了解并发疾病,比如药物或酒精滥用,不配合治疗(将近半数双相情感障碍没有按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根据专业医生指导加大药物剂量或者更换替代药物。同时配合配合精神治疗并且将环境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有研究表明ECT(电击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以及单项情感障碍具有疗效,ECT也是抑制躁狂的方法之一,在药物治疗无用或者病情相当严重时可以采用ECT。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预期是什么样的?

大部分病人在发病后第一阶段康复,但是大约80%在5到7年内复发,大部分病人在20年内有过3次以上的发病经历 (Wittchen, Mhlig & Pezawas, 2003),同时有持续到老年的危险性。在长期的跟踪研究中,26-32%的时间中,病人经历中度到重度的功能缺失。病情加剧与功能缺失在病状严重,发病较早并且有认知功能减退的病人中更为明显 (Treuer & Tohen, 2010)。治疗会在发病的早期更有效果,早期的干预和长期的治疗尤为重要。尽管如此,大部分病人还是有很好的疗效并且有完整的健康的生活,但是同时,他们也需要关注并且控制会引起复发的因素。

关于对于是否应该使用精神类药物的疑惑,请看我之前的一个相关回答。

怎样评价抗抑郁药以及它的安慰剂效应? - 叶赌徒的回答

谢谢阅读:)。这篇文章可作为参考了解用,具体的治疗以及诊断还是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References

Anderson, IM, Haddad, P M, & Scott, J (2012) Bipolar Disorder BMJ 345: e8508 (原文)

Duffy A, Alda M, Hajek T, Sherry SB, Grof P Early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J Affect Disord 2010;121:127-35

Sullivan PF, Daly MJ, O’Donovan M Genetic architectures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the emerging pic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Nat Rev Genet 2012;13:537-51

Etain B, Henry C, Bellivier F, Mathieu F, Leboyer M Beyond genetics: childhood affective trauma in bipolar disorder Bipolar Disord 2008;10:867-76

Martinowich K, Schloesser RJ, Manji HK Bipolar disorder: from genes to behavior pathways J Clin Invest 2009;119:726-36

Novick DM, Swartz HA, Frank E Suicide attempts in bipolar I and bipolar II disorder: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evidence Bipolar Disord 2010;12:1-9

Mitchell PB, Goodwin GM, Johnson GF, Hirschfeld RM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bipolar depression: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Bipolar Disord 2008;10:144-52

Anaya C, Martinez AA, Ayuso-Mateos JL, Wykes T, Vieta E, Scott J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gnitive remediation for schizo-affective and affective disorders J Affect Disord 2012;142:13-21

Goodwin GM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reating bipolar disorder: revised second edition—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Psychopharmacology J Psychopharmacol 2009;23:346-88

Cipriani A, Barbui C, Salanti G, Rendell J, Brown R, Stockton S,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antimanic drugs in acute mania: a multiple-treatments meta-analysis Lancet 2011;378:1306-15

Smith LA, Cornelius V, Warnock A, Tacchi MJ, Taylor D Acute bipolar ma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therapy vs monotherapy Acta Psychiatr Scand 2007;115:12-20

Sidor MM, Macqueen GM Antidepressants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bipolar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lin Psychiatry 2011;72:156-67

Sharma V, Pope CJ Pregnancy and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J Clin Psychiatry 2012;73:1447-55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Bipolar disorder: the manage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in adul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CG38 2006 Bipolar disorder: The manage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in adul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Wittchen HU, Mhlig S, Pezawas L Natural course and burden of bipolar disorders 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 2003;6:145-54

Treuer T, Tohen M Predicting the course and outcome of bipolar disorder: a review Eur Psychiatry 2010;25:328-33

你说到误诊,其实不单单是焦虑症,双相 情感 障碍在精神科疾病中很可能是最容易被误诊的复杂疾病,所以不单单是双相障碍被误诊为其它精神障碍,像焦虑症这样的常见精神障碍当然也会被误诊为双相 情感 障碍。

焦虑症是以过分的紧张、担心、恐惧、回避以及典型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常见精神障碍疾病。严重程度也可以达到损害 社会 功能,或者明显的痛苦和纠结。焦虑症的误诊率一般并不高,但其中最容易被误诊的精神障碍疾病中,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抑郁症,很多焦虑症患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典型抑郁情绪。但同时焦虑症患者还可能因为烦躁焦虑而表现为好发脾气,沾火就照的现象,归根到底就是人在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下会感受到明显的精神激越状态,容易发脾气,容易起冲突,而这样的表现在一些人看来,很有可能被误解为躁狂发作,因为以前的诊断标准中是可以将单一的易激惹诊断为躁狂发作的,而目前的诊断标准显然并不支持这一点。

所以,焦虑症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发作,因为存在抑郁情绪;焦虑症又可能存在烦躁不安,易怒的易激惹表现,也可能被误诊为躁狂发作。好了,既满足抑郁发作,又满足躁狂发作的精神障碍,是双休 情感 障碍,没问题吧?所以,一个焦虑症患者,就是因为抑郁情绪和易激惹表现被误诊为双相 情感 障碍的。

焦虑症当然可以通过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改善,但在焦虑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存在焦虑的性格基础的,药物可以帮助他们暂时放弃焦虑,但很多人一遇到事都会习惯的用焦虑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

所以,我想说的是,在我这个精神科医生看来,药物能够帮助人们暂时纠正焦虑的痛苦体验,但如果想要根本上远离焦虑,最大的帮助还是改变自己对于焦虑的看法。比如明天有个重要的考试,寝室里有人蒙头大睡,有人挑灯夜读,有人坐立不安……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考试,每一个人感受到的却截然不同,就是因为焦虑的属性是人为的产物,是觉得考试应该感到焦虑的人,人为的将焦虑的属性强加到考试身上,所以考试并不焦虑,还是焦虑的人自己在焦虑。

对于焦虑症最好的心理治疗方法还是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改变错误的焦虑认知,改变我们的 情感 和行为。当然,这种治疗应该在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师那里有序开展。

还是得靠自己。自己不多心,不挂心,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了。平心静气,安稳情绪,端心正念,好好应对人事物。只要不违天理,合道理,有情理,遵法理,或许就顺境多,逆境少了,人不就舒心多了吗!

现在什么样笑话都可能出现。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出来的事情。

双向情感障碍的臆想和现实分不清,怎么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呢?

双向 情感 障碍患者,有的时候臆想和现实分不清,非常痛苦,难受,有的时候能分清,有的时候分不清,就是情绪平稳不发作的时候,能分得清,到了某些特定环境,情绪起来,发作以后就分不清。

解决的方法就是让患者了解自己分不清的原因,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只要能知道自己的那些不合理认知是什么,什么认知才是对的并改变,在了解到了什么环境有情绪变化,这是条件反射的原理,就可以学会调控情绪。

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这样的原理,比如强迫症患者,冷静的时候知道自己的手并不脏,没必要洗,但是到了某个环境,会条件反射的情绪起来,焦虑以后就被焦虑情绪推着走,就觉得不洗不行。

只要学会了调控情绪,任何心理问题都能解决,症状都会消失。

就是说你分不清楚“幻想”和“记忆”,这是个问题,但你又是如何知道自己分不清楚呢?我的意思是: 如果你任何一个幻想或者记忆,都无法得知是幻想还是记忆的话,你又如何的得知自己分不清楚呢?

我只这样假设,你是可以知道某些事情是“幻想”的;或者有人告诉你这是“幻想”的,同时你也认可! 这意味着你知道某些“幻想”和“真实”之间的区别。 如果这样事情会简单一些。

你先深呼吸几次,平静下来。然后闭上眼睛回忆你明确知道这就是“幻想”内容,回忆的时候注意要仔细观察,为什么你会认为这就是“幻想”,找出幻想与真实的差异。既然你知道, 那“幻想”内容一定有一个“破绽”,比如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人或者物体。 你把这个“破绽”具体化,带在身边。

人的感觉系统是很强的,你在“幻想”的时候,可以用另一个办法,在幻想的里面加入一个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内容。就是加入你刚才看到的那个“破绽”。以后只要看见这个明显的“破绽”你就知道这是“幻想”的。

有一位个体,他在区分“幻想”的时候很有一套,只要他想起这就这个“记忆”是幻想出来的, 就给这个记忆加个黑框,当他再次陷入沉思以后,就很容易区分真假。带黑框的就是假的,不用再去想它。

不要小瞧自己的能力,你既然可以“幻想”出无法分辨的内容,充分说明了你的大脑能力超强, “给幻想加个破绽一样轻而易举”。

第三奇迹为您回答。

人其实在自己的心理都会住着另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在你极度悲伤或者遇事时方会闪现。其实放轻松就好,不必过自担心!只要平时有个正确良好的心态就好!

坚信态度决定一切,一切皆有可能。谢谢

单纯的心理问题想一年怎么也想通了,如果想几年都还没有康复,那就一种病!我是孤舟,只追求实战效果,在互联网做节目两年多,康复了无数人。下面我把所有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绿色方案公布如下,每天早上起床站军姿30分钟,严格的按照部队的标准站,一定要扎腰带,边站军姿的时候,脚后跟放一个小太阳的电暖气,边站军姿边升温,站军姿是打通人的经络用的,找回人的精血气神用的,电暖气是排除人的湿寒毒用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征,一个是淤堵,没有精神气神,还有一个是湿寒毒在身体作怪。希望大家坚持15天,看效果!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自闭症,假性精神分裂都有很大的成效!我经常在互联网直播,大家有时间可以看我直播,看看这几千人是不是在脱离痛苦!我做任何事情不需要大的道理,我只要效果!边站军姿边升温30分钟为佳,以出汗为佳,轻度的一天一次就行,中度重度的一天进行两次,什么时候都可以执行,除了以上方案以外,没有事情就闭目养神,我只需要大家坚持15天,我们在谈精神种类疾病 大家吃什么药我管不了,看什么心理医生我也管不了。建议锻炼一起来。

什么是双向 情感 障碍呢?双向 情感 障碍重点是在双向方面的理解,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抑郁和躁狂的周期性发作。患者在一段时间内抑郁情况表现很突出,情绪低落、不说话、不愿与人交流,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由于长时间的情绪抑郁,患者对很多事情敏感,当时间和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患者就会爆发出来,于是一段时间之内又表现出话很多、情绪多变、急躁、狂躁、坐立不安、总是一直处于动的状态、睡眠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其实不管是抑郁还是躁狂,患者的根本原因都是由焦虑引起的,只有解决患者焦虑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彻底根治。

首先:缓解心理压力很重要。 患者由于长期的抑郁和躁狂周期性发作,反应出来的根本问题是焦虑,焦虑会导致很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患者不仅思想上沉重,身体上也会出现各种难受的症状,身心煎熬痛苦难耐,因此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是治疗双向 情感 障碍的前提,这也是患者最需要的。咨询师会运用多种专业的心理学技术干预,同时结合潜意识技术的调整,那么患者的身体不适感和心理负担会很快缓解,对康复有很大帮助。比如注意力、记忆力会更好,睡眠会更好、呼吸及身体的症状也缓解很多,患者整体的感受会好很多。

其次:改变错误的认知和思维。 患者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患者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是错误的、片面的、极端的,因此导致患者的各种烦恼,进而焦虑增加,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抑郁和躁狂的周期性发作。

再次:改变生活习惯和方式。 患者的思维在改变的时候,行动上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活习惯上也会跟着调整,这对患者的进一步康复起到更大的积极影响,同时患者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周围人、事的认识更加客观和准确。

最后:融入到当下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其实很多患者之所以患上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大多都是由于不懂和不会引起的,因此患者需要多去积极融入当下的生活和周围的人、事中,只有这样患者才能获得更多新的认识和办法。

其实正常人谁又知道自己不是活在幻想中呢?一切都是假象。人生就是大型做梦现场。做到不纠结剧情就好。

不要活在幻想中,勇于接受现实,面对真实的生活。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

1、不自立

独立生活的能力比较低下,需要依赖家人和朋友,多见于焦虑型人格的青少年。

2、没有主见

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的被动,没有主见,多见于焦虑型人格的家庭主妇。

3、纠结

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往往拿不定主意,前瞻后顾。

4、心理调节有问题

不能很好的适应变化,对不良的应激性事件更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容易造成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神经症性的障碍,甚至会得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比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5、缺乏安全感

 一分开就非常沮丧,时刻好奇伴侣正在做什么,担心被伴侣抛弃。无法独立完成任何事情,希望时时刻刻都和伴侣黏在一起。缺乏安全感,考虑问题极度悲观,总是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事情的发展。 情感上极度渴望关心和爱护,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争吵和谩骂,无意识地破坏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