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叫《端午的鸭蛋》,老师讲课的时候,告诉我们这是一篇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作者看似实在讲鸭蛋,实则是借鸭蛋寄托乡愁。
那时年少,并未对乡愁有多大的感悟,比较感兴趣的反而是质细油多的高邮鸭蛋。从小就比较馋的我,觉得能让一个人念念不忘的咸鸭蛋,想来是极好吃的。
尤其是鸭蛋壳还能装萤火虫,既好吃又充满童趣的咸鸭蛋,让我记住了“汪曾祺”这个名字,但我当时并没产生去看他作品的冲动。
后来高中在一本杂志上偶然看见他写的《咸菜茨菰汤》,不好吃的茨菰关系着家乡的水灾,是对苦难的记忆。
文末的“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读来让人心头莫名一酸。汪曾祺写的是食物,却又不仅仅是食物。
后来陆陆续续看过他写的几篇散文,很平凡的食物在他笔下,都被赋予令人垂涎的味道,都饱含普世的温情和独有的记忆。
至此,我把他奉为“美食达人”,一直拜读他的文字到如今。
02
高中曾读《四方食事》,平淡质朴的行文风格,将各种日常食物娓娓道来,让人未见其物却已然心中窥见其形,差点边读边擦口水。
前不久听了 一笑作春风 老师的线上分享课——《如何读透一本书》,她在分享中提到:“要想读透一本书,要品读散文,散文最见作者的功底。至于读什么书,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
我喜欢汪曾祺,也喜欢美食,就又从图书馆借了他的《五味》,一本收录汪老谈吃的32篇文的散文集。
有些以前早就看过,但如今重看一遍,心境却和以往大不相同。
早先读汪曾祺,不过是把他看为一个美食家,现在读汪曾祺,才觉自己浅鄙无知。
文章里流露出的不止情感,还有对文学创作的感悟。他在谈吃,也在抒情,更是在谈写作。
印象最深的是开篇的《葵·薤》,刚巧看过《蔡澜的生活方式》,正吐槽食神的文字毫无文笔之时,汪老从汉乐府的《十五从军征》引入做羹的“葵”,表明自己只见过葵花,不懂持以做羹的葵是什么。紧接着用吴其浚的两本植物学著作解释“葵”就是冬苋菜,并且援引《齐民要术》和《农书》,感慨本是中国主要蔬菜的葵,如今居然没人识得,蔬菜就和世间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
博览群书的见识、深厚的文学功底、通晓世事的豁达,读汪老的文,要是只读出食物的形色味,真的是对他的亵渎。
以前读过他的文,却从没有读透,如今总算能窥见一星半点“超然物外”的道理。
03
汪老说写《葵·薤》这篇随笔,用意就是让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常识和口味别太窄,收尾的一句“你当然知道,我这里说的,都是和文艺创作有点关系的问题。”
不直接点明用意,而是让你自己领悟,巧妙避开说教的口吻。我就是在讲吃的,它和文艺创作有点关系,至于什么关系,是你自己参透的,所谓的“我不说,你懂的”,真是个爱耍滑头的老顽童。
读其文,如睹其人,只有通透豁达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
我在把写文的爱好发展成能力的过程中,也渐渐明白爱写字和会写字之间,并非一字之差。
以前写文章,不过是记录一些伤春悲秋的个人感悟,并不需要多少文学涵养和素材积累。但现在写文已经变成自己的经济来源,爱好逐渐上升为创作的过程里,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很少,名言佳句所知寥寥,日常也没有留心积累生活里的所见所闻。
我看书的口味很窄,局限于青春小说。上的 沐沐周 对心理学很有研究,每次读她的文,我都不怎么读得懂,总觉得晦涩深奥。平时看书会有意识避开此类文章,现如今看完《五味》,立马借了一本周国平的《妞妞》。
沐沐周说学心理学最大的收获是帮助了自己。没学过心理学的我,看看懂心理学的人写的文字,希望能从此种领悟些许人生之道。
汪老说: “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来了。” 还没吃习惯心理学的文章,觉得深不可解,以后多读,姑且不奢望参透玄机,只愿能洗涤一些心上的蒙尘便好。
04
汪老一生遍尝无数美食,走过各国的名川河海。
爱吃酸的北方人;爱甜食的广东人;以前不吃苦瓜的北京人;无辣不欢的云贵川;长沙和南京的臭豆腐。每一个地方的特色都如数家珍,口味相似但不同地区的人,将他们常吃的食物一一道来。
他在谈吃,亦在和你谈自己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
他并不吹嘘自己的阅历,不以自己作家的身份和你大谈“文学之道”。他就只是在谈及苦瓜怎么吃时提及文学创作当中,应该像承认苦瓜也是一道菜一样,评论家和老作家们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
吃苦瓜时,未熟瓜果做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一个作品你可以见仁见智,是探索其哲学蕴味,还是踪迹于美学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哪一个都没有错。
苦瓜是瓜,属于葫芦科,说它是瓜是葫芦都行。一个作品只要它是一个作品,算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都是可以的。
他真的是在用别样的才情谈美食,美食是情感的载体,是创作心得的喻体,美食还是食物本身。
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和美食家。我却觉得他还是一个教育家,教你懂得食物里的感情;教你文学创作要兼容并蓄、开阔眼界。
同理,人生里总会遇见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有挫折有磨难,但只要活着,就很好。
05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烦忧,但该吃吃,该喝喝,不必难过伤怀。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里说:“旅食京华春……残杯和冷炙,到处潜悲辛。”汪老反觉旅行是一种乐趣,途中的食物也是美味,譬如蒙古人的手把肉,半生不熟时味极美。福建云霄的血蚶,直接生吃才最鲜嫩。
文里有着对过往的怀念之情,透露着自己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 他在七十岁生日时作诗抒怀:“悠悠七十犹耽酒,惟觉登山步履迟。”好一个豪放不羁,不服老的汪曾祺。
汪老提及老了,胃口就差,很多东西也不能吃,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恣意地品尝美食了,食道的静脉曲张让他吃苹果都要打成糜状,但他依然能鼓捣出一桌豆腐宴犒劳自己的胃。
生活里那些得知自己患病就怨天尤人的悲观者们,真该好好学学汪老的生活态度。
舍伍德·安德生在《小城畸人》里记一老作家:
汪老借此句话希望自己能像那位老作家一样,童心常绿。还写一些东西,还能陆陆续续地写更多的东西。
他做到了,没有一位写美食的作家,能将食物写得这样超凡脱俗,让普通人顿悟很多人生哲理,也让从事文艺创作的作家们获得启迪。
06
食物有五味,人有喜怒哀惧,万事万物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有思想的人,我们应该多尝尝不同的食物,看淡生命中的忧愁哀伤,学会包容一些不符合自己主流价值观的事物。
品尝美食应当如此,文学创作应当如此,做人,何尝不应如此呢?
《五味》——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汪老在谈吃,但只是在谈吃吗?
是不是只是,我不再赘述。我只想告诉你,他谈美食,和其他人不一样,有着别样的才情。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馍就成了你必须品尝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馍无论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佐料大火煮烂。这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细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通常黄豆打小就可以了。接着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末、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一碗羊肉泡馍就完成了。
看着这碗羊肉泡馍,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艺术品。红红的辣子油漂浮在汤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绿的香菜和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雪白的馍,真令人赏心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羊肉汤变成了大海,粉条就像层层波浪,馍块的肉片就像星罗棋布的小岛,而翠绿的葱末就像点缀在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馍就成了你必须品尝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馍无论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佐料大火煮烂。这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细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通常黄豆打小就可以了。接着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末、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一碗羊肉泡馍就完成了。
看着这碗羊肉泡馍,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艺术品。红红的辣子油漂浮在汤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绿的香菜和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雪白的馍,真令人赏心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羊肉汤变成了大海,粉条就像层层波浪,馍块的肉片就像星罗棋布的小岛,而翠绿的葱末就像点缀在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
摘要:
美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美食在我们的味蕾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使我们一辈子难以忘怀。本论文将探讨一次令我终身难忘的美食体验,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和对我个人的影响。
引言:
美食与人们的情感息息相关,一次令人难忘的美食体验常常伴随着愉悦的回忆,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这篇论文将通过我个人的经历,分享一次让我终身难忘的美食体验,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对我个人的影响。
主体:
在我十岁那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家庭旅行,我们前往了意大利。在罗马的一家小巷里,我品尝了一道令我终身难忘的美食——意大利面。这并非普通的意大利面,而是由当地的家庭餐馆烹制的传统意大利面。
这道意大利面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上面覆盖着新鲜的番茄酱,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酸甜味道。面条的质地柔软而有嚼劲,让人垂涎欲滴。每一口都充满了深厚的美味,让人沉醉其中。而与这道美食相伴的是家庭餐馆的温暖氛围和友好的服务。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意大利人的热情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这道意大利面不仅在我的味蕾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还在我内心深处激发起对美食的热爱。回到家后,我开始探索烹饪的乐趣,并尝试制作各种美食。这道意大利面成为我追求美食的起点,我渴望将美食的乐趣带给更多的人。
结论:
美食是一种能够激发情感和回忆的力量。那次在罗马的意大利面体验,不仅满足了我的味蕾,更激发了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这道美食的味道和与之相伴的温暖氛围,让我终身难忘。
这次美食体验让我明白,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工具,它背后蕴含着文化、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每一道美食都有它独特的故事,通过品尝美食,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感受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美食能够打破语言的障碍,通过烹饪和分享,人们可以建立起跨越国界的友谊和互动。
除此之外,这次美食体验还激发了我对烹饪的热情。我开始学习各种菜系的烹饪方法,探索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技巧。通过亲手制作美食,我体验到了烹饪的乐趣和成就感。每一次烹饪都是一次创造的过程,我可以尝试不同的食材和调料,调整口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食作品。这种创造性的过程不仅让我享受到美食的美味,还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终身难忘的美食体验让我认识到,美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能够带给人们快乐和满足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滋养我们的身体,更是滋养我们的心灵。每一次美食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探索美食的世界,品尝各种不同的美食,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同时,我也想将我的热爱和烹饪技巧与他人分享,带给更多人美食的快乐和满足。
我来回答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战地记者麦卡利斯特在他的书《甜蜜的悲伤》中,就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这本书的副题就是“关于爱、家庭和美食的回忆”,我买此书的缘故也就在美食两字上。读完,才知道其中美食的内容并不多,更多的是怀念作者刚刚去世的母亲,想起母亲在世时的一切,当然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母亲所做的美食,那成为逝去的母亲与他之间仍心灵相通的媒介。他对母亲的怨,他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的笑貌音容,都在作者对于母亲所做美食的回忆之中,渐渐地地清晰起来。
麦卡利斯特是个来自英国的战地记者,然而在这本《甜蜜的悲伤》中,却没有一点硝烟味,也无一点刚强气,有的只是一种悲伤,一种痛失母亲的悲伤,以及他在回忆母亲时所感觉到的那种甜蜜,如此的柔软,如此的温情,那是潜伏于每个男人心中的秘密。作者以三条线串起了此书的内容:一是对于去世母亲的追忆,再就是作者与妻子期待怀孕生子的过程,还有就是作者寻找着母亲的菜谱,想重温母亲的美食。这三条线最后都着眼于两个字:亲情,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无利益牵扯也最为温馨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有着血浓于水的联系,而且有着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相同记忆。
而这种相同记忆,是由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构成,一个温馨的玩笑,一次开心的旅行,都能让家庭中的每位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吃,则是这个家庭中最为经常,最为广泛,也最为隐秘的事。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饮食习惯,都有着自己的心头之好,都有着母亲的精心料理,融入了母亲的爱心。这些都是关于亲情的温暖记忆,会伴随着他们终生。那是母亲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那是谁也无法夺走的记忆,也是永远也磨灭不了的亲情。亲情就在饭菜的香气里氤氲,它牵住了每位家庭成员的胃口,也牵住了他们的心。“最喜欢妈妈的饭”,这句话里蕴含了多少的温馨,多少的回忆!
作者在寻找母亲的菜谱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心灵之旅,找回了对于母亲那份感情。他母亲后来的酗酒、精神病,曾经给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母亲晚年孤苦一人的落泊生活,又让作者心里充满了歉疚。母亲的去世,让这个在枪林弹雨中出入的刚强汉子,一下子被击倒,亲情只有失去时,才会觉得对于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不过,他在味觉之中刷新了母亲的形象,也重建了对于母亲的爱,同时也让自己重新兴起对于亲情的依恋,也重塑了自己对于生活的信心。美食在这里,成为生活的核心,也成为亲情的纽带。
麦卡利斯特在书中不仅是个写情的里手,也是个烹饪的高手。遗憾的是,书中关于美食的内容并不多,虽然书的封底有提示,说书中附有精美的菜谱,实际上菜谱是有,也仅有几则而已。不过,就在作者所写的不多的美食之中,也写得挺有滋有味的,让人食指大动。如他对于豆闷肉的细细描绘,写到自己母亲如何做的,也写了自己如何加以改进,真是很精彩。豆闷肉已经很好吃了,这种融化着浓浓亲情在汤里的豆闷肉,那还不是人间至味?
我们细细咀嚼的,往往不是氤氲的美味,而是让人柔软的亲情。
美食,一口难忘的味道
首先,美食是人们追求口感享受和文化体验的重要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食物和口味,但有些美食却能让人一吃就难忘,甚至记一辈子。
其次,让人难忘的美食通常具有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它们可能是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特色美食,也可能是由传统家庭菜肴演变而来的创新菜品。无论是何种形式,这些美食都有着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可以激发人们的味蕾和感官。
第三,让人难忘的美食还可能与特殊的场合和经历相关联。它们可能是在旅行中偶然发现的当地美食,也可能是在重要的人生时刻中品尝到的家乡味道。这些美食会因为与特定的场合和经历相关联而让人难以忘怀。
第四,中国美食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样的菜系和烹饪技艺。许多中国美食都有着独特的口味和味道,如四川火锅的麻辣风味、广东早茶的精致口感、北京烤鸭的酥脆外皮和鲜嫩肉质等等。
第五,除了中国美食,世界各地的美食也有着独特的魅力。比如,法国的奶油甜点和红酒、意大利的披萨和意面、日本的寿司和生鱼片等等。这些美食无论是口感还是文化背景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让人一吃就难以忘怀。
第六,对于让人难忘的美食,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可能是由传统的家庭菜肴演变而来的创新菜品,或者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的特色美食。这些美食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让人感受到美食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第七,让人难忘的美食还可能与个人的情感和记忆相关联。比如,某个美食可能是一个人童年时期的回忆,或者是一个人和重要人物共同品尝的美食。这些美食会因为与个人的情感和记忆相关联而让人无法忘怀。
第八,总之,让人难忘的美食是人们追求口感享受和文化体验的重要方式。它们可能具有独特的口感和味道,也可能与特殊的场合和经历相关联。无论是何种形式,这些美食都有着强烈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可以让人一吃就记一辈子。
生活中,每逢节日对于幼儿园班的老师们来说都需要为孩子们准备美食教案。这一方面加深孩子对节日的了解认识,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增强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那么,大班语言春节美食教案有吗,过年吃什么教案怎么样做?
春节是一年中孩子能接触到好吃食物最多的时刻,建议幼儿们大班美食教案中可以以“春节新美食”为教案名称。“春节新美食”的教案目标有2点:
1、在教案里为孩子们揭示吃过多甜食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2、体会过年吃甜食的吉祥意义是什么。这个春节新美食的教案需要教师们准备一些传统过节的甜食,如八宝茶、桂圆茶、八宝粥等。
在执行春节新美食教案有:
1、请幼儿尝一尝这些春节传统甜食;
2、拿出几种过年时常吃的甜食,问幼儿:“这些是什么?”“你 吃过么?”;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这些食物好吃么? 他们是什么味道? 你们知道这些甜食是什么吗?
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气氛也是众多节日中最热闹的。相信通过春节新美食环节,能加深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春节的喜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