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这首诗从第三四句诗中可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在的情感这一点可以从哪两个词语?

春晚这首诗从第三四句诗中可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在的情感这一点可以从哪两个词语?,第1张

村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塘:堤岸。

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波。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池塘:堤岸。

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5分)

2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6分)

3.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5分)宁静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答出乡村晚归或乡村暮色,给1分;答出特点: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任意一点给1分;描绘画面1分;情感2分。)

2、(6分)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 ②“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③ “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答出两点就给6分。)

3、①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比拟。“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④ 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词句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4、从诗歌的内容看,作者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夏末秋初)

5、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字,一个“___”字表现了牧童自在悠闲的无穷乐趣。

    (横  信)

翻译: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作者:

雷震,宋朝,籍贯,生平事迹不详。有的人认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也有人认为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前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字,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了。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短笛,却是“无腔信口”。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1、《题春晚》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安宁的心境。全诗描绘柴门花落、乌鸦归林、诗人小立、樵夫渔人归家等画面,以动衬静,烘托出静谧而富有生气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安宁。

2、原文

题春晚

花落柴门掩夕晖,

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

遥见樵渔一路归。

3、译文

落花纷纷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把门关上,天边有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

吟完诗在栏杆边小立片刻,远远望见渔夫樵子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

《春晚》的诗意,具体如下:

荒芜的园子冷落凄清, 我懒得去寻游观赏;燕子翻飞黄莺欢叫,全不管别人心情怎样。

白天愈来愈长,正好在窗下多睡一会儿; 酒樽前花儿已经凋谢,激不起诗的联想。

我久已老(梦不见周公),只落得两鬓蓬乱;弃官回乡吧,跟一竿钓丝相傍。

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

《春晚》的原文,具体如下:

《春晚》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春晚》的创作背景,具体如下:

《春晚》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回到故乡吴县,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诗。

《春晚》的内容品鉴,具体如下:

这首抒情诗深沉婉曲,寓愤世之情于暮春之景。诗人以陶渊明自况,表明了他的高洁情操。全诗写心理活动,写思想情绪的变化,真实而深入;且全用形象的语言,显得含蓄而能尽意,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艺术功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