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村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1张

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生卒年不详,今江西南昌人,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举进士,此诗见明李蓘编《宋艺圃集》卷十四。《全宋诗》仅录其诗一首,即此诗。

前两句写景。首句写池塘周围长满了野草,池塘里的水快要漫过池塘的岸。“陂”,指水的岸边。次句写快要下山的太阳照在泛着涟漪的水面上。“衔”字采用了拟物的修辞方法,赋予山以生命,将太阳快要下山的景象写得很生动,很有新意。“浸”有没入、投入、映入的意思。一个“浸”字,将青山、落日、池塘周围的草、池塘里的涟漪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村晚画面的背景。“寒漪”指傍晚略带寒意的水纹。这里实际上写了诗人所感到的一丝凉意,这在夏天当然是令人愉快的。

后两句写牧童。三句写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末句写牧童用短笛信口吹着无腔曲。这两句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他才是整个村晚画面的主角。

此诗活脱脱是一幅村晚牧归图,画面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特别是那位牧童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样子,让人觉得特别亲切、讨喜。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陂 : 指池塘。

衔 : 口里含着。

漪 : 水波纹。

诗意: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⑴陂(bēi):池塘。

⑵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yī),水波。

⑶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⑷腔:曲调。信口:随口

扩展资料《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创作背景:从这首诗风格看,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作者简介:雷震,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