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抱怨:“如今的小孩多是独生子女,真是越来越难管了。”这话虽不全对,却也不无道理。确实,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他们在家常常呼风唤雨。如果父母教育无方,或忙于生计,疏于管理,就容易养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家庭教育的不当,加之社会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就会让学生“越来越难管”,就容易产生“后进生”。对于“后进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来谈谈与后进生相处的技巧。
1、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缺乏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每个学生,哪怕是后进生,身上都是有闪光点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它。小芳同学一直以来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小时父母离异后,她就缺少关爱,上课大声讲话,用纸团掷同学……无论哪位老师去上课都对她有意见。她曾经在课堂上跟一位老教师吵起来,也曾因小摩擦一脚把同学所住宿舍的门踹坏了。对她批评教育,她说:“道理我比你们还懂。”你问她来学校是干什么的,她两个字:“等死!”差点没把你气得肺炸了。然而她曾经去参加过美术班,图画不错。发现她这一点后,每次出黑板报我都叫她画画。有次出墙报,她画得非常认真,在这次墙报评比中,班级得了第一名。我对全班同学说:“这次墙报得第一名,也有小芳的功劳呀,看她的奥运五娃画得多逼真呀。”这时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小芳乐意听我的话了,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处处让人“另眼相看”的小芳了。
2、尊重与赏识你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要细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内心体验的微妙情感,尊重与赏识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小林同学小时候患有轻微的脑瘫,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学习后进生却经常主动帮老师打扫办公室、打水等。在一次学校举办的联欢晚会上,班主任让他扮演济公,他演得维妙维肖,把全校师生都逗乐了,他成了大家喜欢的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某方面有缺陷不等于这个人一无是处。美国的海伦-凯勒集盲、聋、哑于一身,却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宝矿,就看我们老师能否发现和挖掘。
3、有一颗宽容的心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而作为教师则应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小玮同学曾是一名学生干部,第一学期有一次因打电子游戏机误了上课时间,班主任立即撤了其班委职务,从此该生意志消沉,成绩急剧下降,成了后进生。第二学期换了梁老师做班主任,她了解情况后,及时恢复了他的班委职务,使得该生又重新振作起来,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该生在给梁老师的信中深情地写道:“梁老师,如果没有那次换班主任的契机,我的一生就可能是另一个样子,是您挽救了我。”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潜在的,却也是长远的、深刻的,因此,老师不能因学生一时的行为偏差而对学生形成偏见,不予关注,甚至完全弃之不管,这会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损害其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影响他一生的生活质量。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多给学生一些理解和宽容。
4、耐心细致地与学生沟通
世界知名教育专家兰本达指出:“耐心是一种品德,是取得教学成功的理所当然的必备条件。”教师应用耐心沟通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一天上课铃刚响,我拿着书本向教室走去,远远地就听到吵闹声,我快步冲进教室,只见有两位男生在打架。见状我立刻把他们分开,随即进行批评教育。一开始小吉同学很不服气,说:“那我的朋友就白挨打了……反正我也不想读书了,而且经过这事,学校肯定要赶我回家。”我说:“前年你们村跟邻村打架结果什么样”他说:“两村都有人受伤。”我说:“受伤的人服气吗”“不服。”“不服怎么样是不是还想打”“是的。”“那冤冤相报何时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耐心谈话,双方都表示不再打架。从此,班里的打架现象也不再出现。要知道,由于社会的原因,使得个别学生也有了暴力的倾向。作为老师,应该有转化学生的信心、责任感和耐心。实践证明,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既缩短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又促进了彼此情感的交流。只要我们耐心地与学生沟通,打开他们的心结,会有奇迹出现的。
5、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天下课了,我走到小芳身边问她:“小芳,刚才你吵闹我登记了,你不服,是吗”她说:“没事,老师,我服你。”“我提醒你,以后上课就不要再吵了,行吗”她很爽快地说:“行。不过,有位老师不行。”我很奇怪地问:“为什么”“因为他对我不公平,我吵闹时他就登记下来,而别人吵时他连讲都没讲他们。”我一时无语。是的,无论是哪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平等的对待。而我们不少老师却存有偏心,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学生。对于后进生“斤斤计较”,对于“好学生”则总是开只眼闭只眼。一个带有偏见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让后进生对你不满,还难免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好学生”因为你的偏心而“为所欲为”,最后,有可能慢慢地也变成后进生。
6、用智慧处理意外事故
我曾读过一篇名为《美丽的恶作剧》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康老师下午有语文课,他刚到教室门口,就听见教室里唧唧喳喳的说笑声,走进教室,顿时笑声四起。诧异之际,他扭头看黑板,只见上节课的板书没有擦干净,剩下的一些字连起来,可以念成:“威胁――阿康”、“斩一康――绅士”。哦,他明白了,有学生搞恶作剧。有人“断章取义”,擦黑板时,故意留下这几个字。怎么办
“呵呵,谁写的”康老师问。
学生哄堂大笑。有学生说是王津津。
“哈哈,威胁我谁敢威胁我”康老师装腔作势道,“好了,谁先威胁我一次有没有敢的”
“我先来威胁您一次。”说话的是个男生,“要是我今年考不好,康老师您小心下学期我缠着您给我补课!”
“哈哈……”康老师也笑了,“那么‘威胁’的意思是什么呢谁说说”他接着问。
“就是利用自己的势力,让对方去做一件事。”
“就是胁迫别人。”
学生一口气说了很多。
“大家说得不错!”
康老师故意把“斩――康――绅士”的“斩”字用身体挡住,“请同学们念这几个字!”
“康绅士!”
“哈哈,你们夸我绅士,这个我愿意听。你们知道什么是绅士风度吗”
“绅士风度是说一个人有修养。”
“绅士风度是说一个人举止文明。”
“谢谢你们的夸奖,我非常高兴!”
康老师拿起一支粉笔在那两行字的后面添了几个字,成了“威胁阿康是可以的”和“斩康绅士是没有人上课的”。
自然,一场风波成功化解了,接下来上课的效果也很好。
如果我们也能像康老师那样巧妙地化恶作剧为教育情境,把一桩桩突发事件处理得如此漂亮,面对后进生还有什么过不了的坎呢
总之,我们老师每天都会面对很多学生,他们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面对这些学生的错误,不要失望、伤心、愤怒,要有一颗爱心,用爱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发现其闪光点,激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帮其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期待与信任;使他们获得心理的愉悦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只要教师耐心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就能打开学生的心结,创造出奇迹。
(作者单位:蓝同金,上林县中学;覃秀英,上林县大丰镇尖岭初级中学,广西上林。530500)
《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集讲述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的修复故事,第三集为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
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第一次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第一次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互动,展现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的阶层的传承密码,以及他们的信仰与变革。
第1集
康熙皇帝60大寿时32扇屏风、乾隆皇帝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唐代三彩马、珍宝馆银器、乾隆生母金发塔等文物纷纷登场。在大半年的时间里,青铜组的王有亮师徒、陶瓷组的王五胜和两个80后年轻人、钟表组的王津师徒将分别修复手中的珍宝,以赶上展览进度,而他们在宫墙内外嬉笑怒骂的生活故事也逐一呈现。
第2集
中国人对木头有着极为特殊的情感。几千年下来,中国人一直在用远比石材脆弱很多的木头建造家园。生活在树木旁,住在木房子里,在木桌上吃,在木床上睡,栖身从木开始,用木头造纸,用木头刻版印刷,栽种、培养、雕琢一个个可造之材,木雕佛像,看上去更是多了一份蕴含生命的亲切。
第3集
一幅已有250年寿命的古画,没有作者落款,没有画面内容介绍,也没有确切创作时间,在此之前,它从来没有与公众见面过。连它的名字,在修复时也还没有定下来。经过故宫专家考证,它画的是乾隆皇帝给他母亲崇庆皇太后过80大寿时,现场祝寿的实景。这幅古画,原本非常的残破,绢面有缺损、断裂,还有霉迹。书画组的科长杨泽华和同事们刚刚把它修复好。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中,综合素质是必考科目,而且写作题占分是比较大的。作文写好了,那么自然分数也不会低到哪里去,我整理了综合素质作文素材以及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素材集锦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樊锦诗是我国的文物保护学者,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她从25岁对敦煌一见倾心,随后扎根敦煌,开展文物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50余年。她说:“余生只要还有走动的力气,我想我会终老在敦煌。”因长年经受西北大漠风沙的磨砺,樊锦诗的脸上、手上都刻下了一道道沧桑的痕迹。但只要一说起敦煌,已是高龄的她,仍似孩子般手舞足蹈,眼里透着光亮。在樊锦诗不平凡的人生画卷上,有深入骨髓的热爱,有经年累月的坚守,有利用现代科技重现丝路辉煌的创举,而这些都是她用光阴书写下的最宝贵的答案。
主题词:坚守、热爱、创新
最美师者张桂梅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教育的关键在立德、育德,教师正是育德路上传道授业的点灯人。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驻扎深山数十载,安贫乐道,言传身教,只为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为了使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她埋首伏案传授知识;为了让学生继续学业,她走进大山深处、苦口婆心劝说她们回归课堂。她以青春为火炬,以健康为火种,照亮了上千名女孩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自然击她以风雪,她却报之以歌唱。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这般不惧风雨的勇气、坚守初心的魄力,是师者之道,亦是师德之光。
主题词:奉献、师德
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
“任尔斗转星移,我自岿然不动”,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满怀着对文物的热忱,在小小的钟表上埋头苦干,不骄不躁、精益求精,将自己活成了一座时钟。600年来,一代又一代如他一般的匠人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择一事,终一生,不断地为这座古老的宫城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容光。朽木与新材,古人与今人,在这里再次相遇。紫禁城不老容颜的背后,是物与人的接力,是对历史厚重之美的深刻热爱。
主题词:工匠精神、追求完美、爱岗敬业、文化传承
青年科学家颜宁
颜宁是我国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一位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她的生活洒脱自在,心态也十分乐观年轻。虽然钻研的是艰深的生物科学,但颜宁却打破了科学家“严肃高冷”的刻板印象,热衷于以随性的面貌示人。她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坚持做自己,拒绝让他人的看法来定义自己的人生。有人困于一方天地,总以为生活只有一种模样,屡屡试图“教化异类”。可也有人如颜宁一般不畏舆论、遵从内心,为当下青年做出独立思考、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示范。
主题词:坚持自我、坚守本心
段子手朱广权
朱广权是中国著名青年主持人。大学毕业之后,他从一众同学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去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机会。朱广权主要承担新闻资讯类节目的主持,在常人眼中,这是一份专业、严肃、“不接地气儿”的工作。然而这种刻板印象,却在他的手中成功粉碎——凡是有他出现的节目,画风一律都很“清奇”。他逻辑思维强、语速快、词汇量丰富,总能在直播中化身“段子手”,为观众献上与众不同的新闻节目。当今社会,一切都在飞速改变,创新精神,是当下发展的刚需。朱广权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在保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为传统媒体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完成了全新的突破和转变。
主题词:创新、突破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范文三篇范文一:职业道德
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我们如果能够做一名教师,也必须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因为这是对真理的永恒追求,对责任的永不言弃。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教师的关爱在学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缺乏师爱的班集体是不和谐、不快乐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成长,势必形成不健全的性格和个性品质。教师的爱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把”以身作则”当做无声之教。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教育家和文学家叶圣陶说过一句引人深思的话,他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多下工夫,不光要使学生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会学。在仪表上,应当服饰朴素、整洁、大方。在待人接物上,应当热情诚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态度和作风上,应当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开拓创新。在品格和情操上,应当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是非分明,公正守法,开朗坚毅。
作为一名的教师,仅仅具备上述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教书育人,需要自己有一桶水才可以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认知、情感、能力、价值观等等,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同时,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以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学生向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名的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教育原则。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是不一样的,其智力特长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教育者,应依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职业道德是一名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范文二:赏识教育
赏识,如同被乌云笼罩的天空中透出的一缕阳光;赏识,如同寂寞萧条的冬天里的一声鸟鸣;赏识,如同美妙动人的乐谱里的一个音符。赏识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而这股推动力的发生,是因为教师简单的几个字、几句话。赏识使学生在寒冬感受到春的温暖。因此,教师要学会多说些赞美学生的话,赏识学生的闪光点。
一直以来,赏识教育在中国得不到重视。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以至于现在很多教师仍然处于教育的误区之中。打压式的教育无形中就在孩子与教师之间筑起了一道墙,此时,无论是多么深沉的爱都变得脆弱又无力。爱不是任务式的训斥,不是严苛的要求,更不是粗鲁的打骂。爱是对孩子说:你做得很好,你可以的,我相信你。多一些赏识的话语,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爱的力量,让孩子在温暖和爱中自由呼吸,茁壮成长。
赏识,激发了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样,赏识是教师心胸豁达表现,也是教师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不懂赏识、不愿赏识,教师对学生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着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护。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教师要在细微之处见真谛,善于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
赏识,要去挖掘学生身上鲜为人知的闪光点。“春到三分暖,秋来三分寒”“良言一句如春来,恶语一声如冬至。”教师的表扬如春天般温暖,抚慰着学生的心灵。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的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因此,赞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效果反而更好。
在每个小孩的心里面,都住着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他们会把最好一面的拿出来并发挥到极致。让每位教师多一份赏识,少一份批判,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在温暖的赞赏话语中共同感受幸福。
范文三:坚定目标
在我们为崇高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会深刻体会到快乐的存在。虽然会有外在的偶然因素影响到命运,但我们的命运主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成熟的教师能坚定自己的目标、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当我们有奋斗日标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味到快乐。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的,它往往在你为这一个目的忙的目不暇接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并不快乐。教师工作的狭窄空间,造成了教师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传统观念、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独生子女的“三独”现象也使得教育工作无法从容开展、再加上社会的不认同,都造成了教师群体的心理错位。教师工作的狄窄空间,决定了教师的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窄,也决定了教师必然被社会边缘化,在学校领导、家长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关系面前,教师显得孤单、无助、无奈。
其实,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教书育人,做人必须像人,不求惊天动地,但求问心无愧。在学生的眼里,我们是神圣的,是美丽与智慧的象征,是正义与道德的代表,是让他们崇拜、信任、爱戴,并渴望接近和刻意模仿的人。教书更要育人,我们不会用金钱的尺子来丈量我们的价值,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栋梁;我们不会让我们知识的清泉变为一滩死水,因为我们更应该知道,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未来。当我们用心去感受教育人生的脉搏时,我们感觉到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充实还是迷茫,都是我们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幸福。工作是美丽的,追求是幸福的,成长是快乐的,收获是喜悦的。教书育人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赖以谋生的职业,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项实现了自己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事业!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要努力做好日常工作。平时面对的无论是教学还是班务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零碎而繁琐的,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流逝里,很容易被这种零碎繁琐磨去最初的热情和耐心,满足于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而忽视了最初的目标。我们要通过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使自己更富有内涵,进一步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要通过教师之间的对话,了解自身差距,从而激发自己向上发展的动力。要通过业务交流活动,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通过反省与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让我们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吧,坚定人生目标,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爱岗敬业,奉献自己的职业操守。让我们点燃工作的激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刻以敬业的工作态度,投身于教育事业吧!
“匠人,就像梅花。功夫不到的时候,毫不起眼。只有用坚毅,重复风霜的磨练。期待,时间与技艺彼此成全,直到有一天,当寂寞,爆发欢呼,当执念,换来致敬。匠人,终于用耐心,抵达了初心。”
央视的公益广告《匠心》的广告词唯美而生动的展现了深邃的“匠人精神”。
坚守一份初心反复锤炼技艺,经过时光的淬炼,为世人捧出一份耀世精品。
这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文物修复师们带给我的感动。
故宫修复的时光很长,岁月很静。走进这里你会发现没有一颗安静的心,很难真正去感受到做一件事情的快乐。
故宫文物修复师们用一生的时光,与文物交换着生命的感悟,在文物的修复中体悟着自我的价值。
1977年16岁的王津进入故宫工作。很多破损的钟表,在时隔千年后,在他的手里重现光彩。
修复时一个大型钟表上几十个动物的运动轨迹、出场顺序,一个细节都不能错,这是一场耐心与技能的磨砺与考验。
40年来,经过岁月的磨砺,王津已成长为一名钟表修复大师。
钟表修复大师王津看着展厅里自己修复的一件件重现光华的展品,感叹地说:“人的一生挺快的,工作这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干不着多少精品,也挺遗憾的。”
这是一个对工作充满热爱的人,发出的人生苦短的感叹。
木器组修复师屈峰说:“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
古代故宫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融到里面去。
很多人一般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
其实不是这么简单,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这是一个修复师与文物之间的情感。
因为这份情感与珍爱,物沾染了人的情意,人知晓了物的性情,而让彼此都变得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双方都成就为难得的精品,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做一件事情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你与这件事、这个物发生共情,融入彼此的生命,迸发出火热的激情。
当你除了做好这件事情外,没有任何附加的念想,你才能真正体悟到事情本身的乐趣,倾尽全力追求它的完美,在这份心无旁骛的追求中,达到技能的最高境界,打造完美作品。
日本是工匠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国家,吃穿用行中工匠精神无处不在。
这份工匠情怀成就了难遇的精品,也让日本的产品成为全球抢购的热销品。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生只做寿司。他找到最好的食材,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不在乎钱和成本,只为做到最好。
日本87岁的老人村嶋孟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用毕生的精力煮好一碗米饭。他蒸的米饭香气扑面、口齿生津、糯软清甜……,供不应求。在他看来,煮饭就是人与米的对话。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该公司对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哈德洛克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
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创始人稻盛和夫要求生产的陶瓷绝缘材料不仅功能绝佳,还严格要求视觉美感,让人“敬畏,不忍用手玷污”,将紧密陶瓷技术研发到极致……,这些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值得我们敬畏与学习。
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说:“洞悉百年创新史的内核,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
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亦是一个企业成就百年老店的秘诀。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每个都成为各自岗位的极致工匠,都发自内心的对工作中的细节和完美展开无限追求。
才能使工作中的每个流程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顺畅,才能让每一次研发都最大程度的满足市场需求,才能让每一次生产都完美无瑕,才能让企业的产品拥有无可替代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的洪流中独占鳌头,历经百年风雨成就不朽传奇。
“洗净浮华独匠心,梅花香自苦寒来”,用一颗宁静的心,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汇聚能量、打造精品。
当你做到物我两忘时,最极致的体验,最出色的“作品”,就静静得来到你的身边,在你的生命里惊艳盛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