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第1张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1

 我的家乡是福建闽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群山环绕,所以交通不方便。谈不上美丽,这样的村子在闽北很多很多。

 一条小河从村子中央流过,河上面有两座桥:一座厝桥,一座独木桥。

 老人特别喜欢在这厝桥上乘凉,里面的木头凳被磨得乌黑发亮,想必桥有些许历史吧。发大水的时候,小孩子喜欢坐在桥上望下去,感觉桥在移动,特别有趣。

 独木桥是我上下学的必经之路,走在上面,摇摇晃晃。遇到那天得罪哪个调皮鬼,那就惨了。报复的方法就是在你走过桥的时候,用力的荡起,被吓破胆子的我只好趴倒在桥上——须不知这样的结果更加可怕,由于频率不同,差不多都被荡进河里。

 在我的尖叫和歇斯底里的哭声中引来了大人,终于得救。

 大人们告诉我:别怕,你和他一起荡起,那么就没事。可是危险来临,什么都忘记了。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山:熬山,红岩岗,灵山,半坑,……更有许多不知名的。

 春天里,我们可以采铁莎梨花,蕨菜。

 夏天里,可以采蘑菇,红菇,碳菇,梨姑,奶渍菇,牛肝菇……我们也要帮助大人双枪,砍柴火也是免不了的。

 秋天到了,山上的甜珠,苦珠,板栗,酸枣,还有许多不知道洋名字的果实。

 冬天,一片霜打,一片片落叶,群山似乎一夜之间秃了头。这时候,就是男孩子用竹罐子扑捉山老鼠的好机会。老鼠逮着,大人们给它剥了皮,放在米糠上烤,直到流出油,香喷喷的,是下酒的好菜。

 可是爸爸告诉我们:好好读书,离开这个偏僻的地方。

 书读越多,我离家乡就越远。

 后来,在异地他乡,我有了家,有了孩子,有了白发。

 在钢筋水泥的笼子里,在不清爽的空气中我开始慢慢怀念家乡了。

 我想坐在厝桥上慢慢变老,我想尝尝家乡的野果,我更想爬上熬山砍些柴火熬一锅鲜美蘑菇汤。

 可是,我还回得去吗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2

 离开家乡很久了

 似乎已经淡忘了一切

 那遥远的小山村

 那鸡鸣狗跳的后院

 /

 梅雨季节的家乡最美

 满眼都是深深浅浅的绿

 远处是碧绿的秧苗和棉田

 近处是浓浓淡淡的瓜果蔬菜叶

 /

 暑气的蒸腾

 雨水的充盈

 家乡的万物一天一个脸

 还有各种鸟儿在田间追逐

 /

 每逢梅雨这个季节

 一家人总会围坐在桌子边

 一边捡来年的豆种一边听外公讲故事

 《红楼》《三国》他都行

 /

 家乡的一切是那么亲切

 母亲拎着个小竹篮

 走在雾深露重的瓜果边

 踩出一行行清晰的脚印

 /

 好想放下手里的一切

 就这样回到家乡去

 亲自侍弄那些庄稼

 看着他们一天天如何蜕变

 /

 家乡,我好像已经回不去

 那里已没了我的亲人

 光阴荏苒,岁月转变

 旧识的面孔都去了那一边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3

 家乡,是我出生的地方,那里的父老乡亲是我最亲的人,在我心里家乡就是一个温暖大家庭,是我心灵的依托。

 每当想起那些帮助接济我们兄弟姐妹的乡亲们就心潮起伏,时至今日无以回报我寝食不安。

 我十六岁那年冬天特别冷。我们数着日子等在外地做临时工的爸爸回来过团圆年。还有43天就过春节妈妈去世了。小弟才八岁,兄弟姊妹五个如同一窝小燕儿饥一顿饱一顿等爸爸回家,没有了妈妈的疼爱爸爸又不在身边的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热情帮助,有送米面的,有送菜的油盐酱都是乡亲给的。

 已经是年三十的早晨了爸爸还没有回到家里,这一年里出去做工的爸爸一直没有音信心里越发焦虑,我心里不住的祈求上天让父亲平安回家。过年时我们的身边没有了妈妈就更需要爸爸,爸爸回来就会带回很多年货。

 我在焦虑不安的等着爸爸,站在大门口向存款张望仍不见爸爸的身影。爸爸不回来这年可咋过呀。我心里焦急失望伤心难过那种心境满意名状。这时来了很多村里的乡亲,她们送来几斤肉,一瓶豆油,东院的三婶端来白面,西屋的三大娘捞来几颗酸菜,后院的张奶奶送来了给弟弟做的新鞋,五姑姑给小妹做的花衣裳,我和哥哥感动的都不知道怎么道谢好了。看着一屋子的人我在心里说: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无论将来走多远也要回来看你们。从此时起家和家乡在我心里交融。

 我和哥准备年夜饭了,炒菜包饺子。

 哥说;‘要是爸爸回来该多好,尝尝我做的这百家餐。’‘爸爸一定会回来过年的’。我嘴上说可心里空落落的。暗自猜测爸爸为什么没有象往年那样在小年时回来。

 在焦虑的期盼中天渐渐黑了,经常和弟弟一起玩的二林从家里拿来一挂一百响的小洋鞭,弟弟把一串鞭拆散了一个一个地放,那每一声响都是对爸爸的呼唤。

 午夜时分四周的鞭炮响成一片了我们站在矮墙头上。‘要是爸爸回来就能买好多的鞭炮。’弟弟说。‘他们放,我们看,一样过年’我安慰弟弟。

 ‘姐,快看,那些灯笼真好看’我抬头看见路口有几个红灯笼向我家移动。到跟前才知道是二林和几个平时和弟弟玩的孩子,每人拿来一串鞭递给弟弟说是他们的爸妈让送来的。弟弟接过抱在怀里高兴的喊道;‘姐,你看我有好多鞭了'。灯笼围成一个大圈,弟弟放鞭小伙伴们看,每一串鞭响都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忽然弟弟放鞭的手停下了;‘爸爸’弟弟扔下鞭扑了过去。我回头看爸爸不知道啥时候站在那看弟弟放鞭。

 我满怀惊喜的说:‘爸,你咋才回来?’爸爸拉着四大爷的手对我说;‘要不是你四大爷我现在还不能到家,我从哈尔滨回来时天已经黑了着急回家走近道掉进了村边的大沟里,是你四大爷和乡亲们把我拉出来的'‘,真得该好好谢谢你,四大爷,要不是你我爸在沟里呆一夜后果不感想’四大爷说;‘我去亲戚家回来听见你爸在沟里的喊声。别客气啦,快和你爸回屋吃饺子过年吧’。

 如今,我们都长大了象几个矫健的飞燕筑建了自己的家园。虽然离家乡有近有远,可是每个春节都不约而同往家赶,怀着对老爸的牵挂,怀着对相亲们的感恩,家里有老爸的期盼,有乡亲们的张张亲切的笑脸。家乡,是我生长的根,永远是我心灵的依托。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4

 啊!我亲爱的家乡,啊!我亲爱的母亲,啊!我亲爱的浪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的家乡!在那美丽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的亲人,那里有父老乡亲,那里有兄弟姐妹。时刻有我珍藏的地方,那就是一年四季激情的浪花,春天,山坡的桃花海浪,夏天,梯田的麦浪碧波,秋天,丘田的稻浪滚滚,冬天,山涯竹浪丛丛。啊!我爱我的家乡浪花美!

 我的家乡,座落在枝江市偏西北的一个小村庄。从古到今,保持她一个永恒的村名,那就是张家湾的村庄。

 在我的家乡,丘林洼岗,十年九旱,五年就有三年荒,生产队里工分分值只有二角三。瘦水枯山。山高坡陡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收入没几个,愁眉苦脸无法过。自从分田到户,户户干劲十足。穷则思变,勤劳的父老乡亲,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一山接一山桃花海浪,收获了一波接一波的麦浪,盛装了一担又一担成熟的稻浪,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踏竹浪。朵朵浪花,朵朵深情。旧貌变新颜。啊!我可爱的家乡!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一个憨憨厚厚的农父家庭,一个地地道道农民儿子。降生在一个东倒西歪牖腐寒门田家庙的老宅。呱呱落地,天生就是放牛而生。

 我十五岁那年,就踏上了求学之路。长期飘泊在外,风雨兼程,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悠悠寸草心,朵朵浪花情。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我的家乡,没有巍巍的山峰,没有滔滔的海浪。也没有幽静的湖畔,也没有高楼大厦。既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不是什么旅游胜地。在那里,我看到了农户富裕山峰,我看到了浪花朵朵,我看到了藕池荷畔,我看到了琼楼玉阁的村庄,我看到了古诗长廊,我看到了蟠桃节旅游新闻发布会!今天,张家湾的家乡,浪花朵朵,一浪高过一浪,一年更比一年强!家乡富裕,美丽乡村。我骄傲,我自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静夜深,明月高挂。一帘幽梦,几度春秋。梦见亲人,梦见爹娘,梦见家乡。汹涌澎湃,梦见浪花思潮,一幅幅田园美景展现在眼前。

 春暖花开。在那鸡公咀东山坡下,杨柳千丝缕,桃花万亩香。问君赏桃园,谁能折枝香一片繁忙的景象,挖窝抽槽,放线培垄,栽植桃树,中耕除草,整枝修剪,培植桃源。

 在那里,身临其境看到,枝条吐嫩黄,小草破泥土。种子发胚芽,桃花招蝴蝶。鸟儿婉鸣声,蜜蜂嗡情音

 桃花品系繁多,色彩斑斓。花色艳丽,红的似绸缎,白的似银光。花苞挂枝头,阳光洒心中。花枝斗艳,百看不厌!

 桃花树型枝枝俏,自然分枝人工造。有开心型,有二丛轮换型。有直立型,有横侧型。穿越万亩桃林,赏桃浪红尘。穿藏迷宫,谧静其中。陶冶情操,迷失返程。脱下衣裳,挽起袂袖。落英缤纷,踏上软软绵绵落尘花瓣,醉入心海!桃浪耀眼,折束桃花,放在鼻下,闻一闻,携一枝桃花红艳,畅游家乡的眷恋。人人轿车悠悠游,万亩桃花万人秀。令我感叹,啊!家乡,我爱你!

 初夏麦收。在那杉树庙南十里岗上,麦浪叠涌。麦浪滚滚波涛晃,田园忙碌丰收旺。手拿镰刀割麦浪,机器轰鸣托希望!一片麦浪,一片汪洋。戴草帽,穿丝袜。收麦粒,鸣口号。一二三,肩上扛。家家户户麦满仓。

 千丛浪,万倾思。鸟儿依旧林,燕子戏麦浪。麦粒晒满场,老少齐欢唱!

 金秋十月。在张家湾西港下,喜看稻菽千重浪,瞧闻家乡十里稻花香。大丘小厢,山水溪边。蜻蜓舞长河,青蛙戏稻浪。处处都有一浪接一浪谷穗浪,令我向往!

 青山竹浪。在张家湾的北部三角湾,竹浪滚滚映蓝天,蜻蜓步步望家乡,青蛙王子鸣乡音,一列火车贯中心。夜观灯火桥上戏,沪蓉高速穿南渠。时代号角吹奏曲,看我家乡今传奇。

 竹园深深蛙声鸣,夜空闪闪荧火眠。明月蟋蟋扶夜琴,竹叶尖尖浪新屏。初冬竹影芳草青,玛瑙河畔倒影境。众凫戏水蹿涟漪,末秋夜雨醉地新。江山如画,日夜兴发!

 我的家乡浪花美!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一年四季数不清。阵阵春风翻白浪,唯有家乡花浪连麦浪,稻浪映竹浪,浪花溅湿我衣裳。我回到我可爱的家乡--张家湾的地方。闻到家乡泥土香,禁不住泪汪汪。枝江美酒梦中尝。雁排长空彩虹飞,列车巨龙醉秋色。风吹草地见牛羊,勤劳致富建洋房。欢声笑语舞姿多,宝马轿车人人坐。高高兴兴置年货。全家老少笑呵呵!人在异乡,心在家乡!家乡改革站前卫,浪花一浪又一浪。浪花朵朵逐新浪,千浪卷起游子思家乡。啊!我可爱的家乡,啊!我亲爱的故乡,天美,地美。人美,心美。山美,水美,浪美,花美。我的家乡浪花美!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5

 出门在外,当朋友们问起我家在哪里时,我便自然回应,我是各达地人,当朋友们追问我的家乡是否有很多"疙瘩"时,我竟不知所云!

 前几天,我特意找到村里的几位老人,问起我们家乡名字的由来,有老人说,在很多年前,我们村所在地有一块儿"大疙瘩",所以我们这个村就叫疙瘩地村,还有老人说,我们村的老祖先是周边各省的一些商人游客,文人雅士到达此地落脚,所以我们这个村叫各达地村。

 那么我们这个村到底是疙瘩地村呢还是各达地村今天就让我带你去转转,到时你自然就知道了。

 我的家乡坐落于陇南市文县桥头乡的西北方向,家乡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的住植物,那里还有很多的奇山异水,不信你跟我来。

 现在,先让我带你去龙洞沟去转转吧!

 小时候,总是听乡里老人讲起龙洞沟的故事,说家乡的龙洞沟是龙居住的地方,那里有七十二道门,长一千多米,中间有一处石桥,洞中常年流水,冬暖夏凉,时而有不明飞行物出入。每逢家乡干旱时节,乡里便组织人去龙洞沟请雨,你可别说,那一去一个准儿,好奇的我们不知有多少次徘徊在洞口,好奇里面的龙到底长什么样子,好想进去看看。乡里老人常说,那是龙神的地盘,所以,胆小的我们总是望而却步。

 很荣幸,这个冬季,我终于进去了一回!

 20xx年1月27日那天,我早早就起床了,阳光还无力的驱散着空中的凛冽,一股醉人的气息扑在脸上,吓了我一大跳,我匆匆地吃完早饭,就同专门约下的同伴向龙洞沟出发了!

 在去龙洞沟的路上,石径崎岖,山路曲折,两旁松林、杂草密布,途中有泉水从石上流过,潺潺作响。当日恰逢晴天,山景格外新鲜,远远就望见了龙洞山,从下往上望去,龙洞山犹如一把黑色的剪刀,把天空划成两瓣,映入眼帘的更是一道长一百多米,宽四五米左右的冰柱,让人望峰息心,一双迫不急待的脚,踩着正在融化的冬雪里,身子一不留神就印在上面,在同行的帮助下才顺利到达龙洞口。

 龙洞山危岩峭壁,迎人而立,龙洞口似鳌鱼在那里大张馋嘴,等人进去自作牺牲,送去美食。这是传说中的第一道龙门,我们刚到洞门口,便见半人高的冰柱从地而生、拔地而起,恰似老虎锋利的牙齿,让人心生畏惧,更不敢触动。再向里面望望,有一大潭水,不知其深浅,二十米左右长,十米左右宽,我与同伴右手拿着木棒,左手提着手电筒向前涉足,前进二十多米后,右边突然增生一道石门,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二道龙门。很奇怪的是钻进第二道门后,空间增大,地下水无故消失,只听见流水击石、泠泠作响,石壁上隐隐显现出白色的观音菩萨像,让人又是一惊。当我们把手电光照向石壁时,竟然有五彩石镶嵌在里面,我欲动手砸落,被同伴提醒,龙洞之中万万不可妄动。于是,我俩继续前行,徒行五米左右,又见一门口,这是传说中的第三道龙门,我迫不及待地爬入,进入洞口后又见一大洞,此洞可容纳数人,地上怪石满地,亦见潺潺流水,水中竟有许多娃娃鱼,此时的我们坐在石头上抓娃娃鱼,顺便小憩一会儿。正在此时,有一声奇怪的声音从内洞传来,我们竖起耳朵、面面相觑,突然,数只不明飞行物箭一般的飞了出来,吓得我们转身往出爬,跑到洞口时,心还在怦怦作响,额头竟然还在直冒冷汗,同伴呼吸急促,语无伦次的说道,此地久留不得!当时洞口周围雾气横生,一片寂静,由于十分害怕,于是我们匆匆地回家了。此时想来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前往,心想,若以后有谁想去,便由他去吧!那里太过阴森,胆小的我着实害怕,所以,空闲时的我,只好去家乡的草坡平奔跑了。

 家乡的草坡平位于我们村的正后面,很难想象山峦成峰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诺大的草坪,如果你打算来我家乡转转,建议你最好选择春夏季节,那时我定会陪你骑着马儿,在草坪上奔跑,高歌一曲、共享人生!如果你还有雅兴,我会和你同赴“柜子崖”,那里的石头奇特,平平整整的如同数百个柜子摆在那里,当你玩累了可以躺在上面睡觉,当你闲了可以坐在上面看书、下棋、聊天、唱歌,听村里老人常说,那里常常是人们度蜜月最佳的好地方,因为那里有好多关于生“贵子”的传说。如果你觉得那地方太过招眼,那就去我家乡的“青石板”挑战人生吧!那里和龙洞沟一样,神秘的让人向往,神秘的让人害怕,胆小的我同样害怕的不敢去,请恕我不能为你导游。如果你实在想玩,我就陪你去家乡的“松树林”转转,那里风景好、空气好、安静、养心,如果你端着一壶茶,再捧着一本书阅读,在那里是何等的幸福啊!要是最后再照几张相,那是最舒心不过的了!

 我的家乡各达地,你真不打算来转转吗龙洞沟、草坡平、柜子崖、青石板、松树林……,你真不打算来看看吗我在各达地,你在哪儿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6

 每次和身在异乡的朋友聊起自己家乡的时候,总是能在他们的语气里和脸上感受到一种幸福的温暖。

 是啊!家乡,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一样的情结,一种热爱,一种依恋,还有一份牵挂和思念,就像绿叶对根的情谊,小草对泥土的依恋,无论世事怎么沧桑,季节几个轮回,落叶终究还是归根,枯萎的小草就是化作泥浆也是为了肥沃的土地。

 如果说,你让我说说自己的家乡,我用山清水秀一词我都觉得不贴切,毫不夸张地和你讲,我的家乡就是陶渊明梦里的世外桃源。

 或许,你到过很多名胜古迹,你也曾在桂林山水间畅游,巴山蜀水也留下了你的足迹,你曾为江南的烟雨痴醉过,你也许正迷茫在都市的繁华里,而我的家乡林海雪原深处的一座小城--------嘉荫,一定是你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地方,这不能怪你,我的家乡,在中国的版图上仅仅是沿江而设的一座小城。

 若你不是细细地在版图上查找,我的家乡你有一百个理由可以忽视它,但是,我也相信,由于你的忽视,将是你今生最大的遗憾,虽然这座小城小到不及南方一个小镇,正是因为他的娇小玲珑,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最北的边疆,他沿江而居,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两岸风情尽收眼底,九曲十八弯的龙江水,润育着这座小城。

 家乡,于我而言,山山水水都是我的近邻,花花草草都是我的亲亲,肥沃的黑土地养育着北大荒,养育着我家乡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土生土长的我,这方水土就是我的,山是我的,水是我的,广袤的黑土地是我的。

 唱支家乡的歌,我没有动听的歌喉,写首赞美家乡的诗语,家乡给予我的爱我无法表达得淋漓尽致,给我一只画家的笔,把我浓浓的情意砚成五彩缤纷,展开广袤的土地,许我泼墨山水间,用情,用爱,用我一颗赤子之心画我家乡之美!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7

 我喜欢家乡的烟火,喜欢那烟火里升腾着的袅袅炊烟

 炊烟是家,是母亲伫立村口那一声声呼唤儿女的回音,炊烟是一首田园古韵的诗脚;炊烟里藏着父辈们匆匆的背影,炊烟里的人们,质朴,木讷,善良,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清晰地印着时光的沧桑和厚重,泥土的芳香和着烟草的味道,就像那起伏的庄稼,苦涩,幸福,快乐,还有那用汗水酿出的沉醉。

 家乡的炊烟也有青春,爸爸的一声声叹息里全是回忆,炊烟是家,是那五谷燃烧出的一缕缕香魂,缭绕在小村的上空,缭绕在我的心头,炊烟就像那水墨丹青里的一抹线条,一个时代连着一个时代,一笔一笔地画下了温饱,富裕。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8

 家乡的故事就像一本你永远也看不完的书,沧桑的历史从远古开始。

 我的家乡,坐落于黑龙江畔,悠悠的黑龙江水养育着十四个少数名族,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方水土万种风情,厚重的历史是承载着捍卫祖国边疆的使命,追溯历史,我为我的家乡骄傲,恐龙的故乡美誉祖国大江南北,名符其实的恐龙之乡给我的家乡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更给远方的游客带来了几分期待和向往。

 家乡的故事在山水里,在烟火里,在那曲曲折折的山路上,一路的山花,一路的芬芳,那些古老的传奇就在那盛开的杜鹃花里绽放,隔江而望,那脉脉流淌的江水里还映着曾经江东六十四屯的灯火,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那是一首悲怆的歌。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9

 “家乡的月光分外明”,这是每个游子发出的感叹。

 常年耕作,生活在家乡的我,月光就像一盏灯,就像一个梦,而这个梦无关乎思念与牵挂,他只是我另一种情感的依托,或许是一种闲情。

 月光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反复出现,月光尾随过花间独酌的李太白的影子,也因此才有了传世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也在大江东去惊涛滚滚的岸边,打湿过苏东坡的衣袖,前朝旧事,孤雁黄花,梧桐细雨,哪一个情景不是和月光有关。

 我喜欢塞外的月,喜欢家乡的月光透过窗棂,漫进我的屋子,暖融融的火炕,从未觉得月光有多么冰冷,反倒觉得那暖融融的白光就像为我铺好的床,躺在床上赏月,那份遐想仿佛把自己带上了天堂,漫步在云霞之上,俯瞰家乡那山山水水有多么俊美,有多么清澈,山峦起伏,溪水相缠,四季在我的眼里清晰可见,初春的那抹新绿挂满了枝头,铺满了黑黑的土地,南来的燕子已在檐下安了新家,一场春雨,一季花开,徐徐的微风送来了夏的清凉,夏夜,月光如水,鸟悉蝉鸣,远远的河滩里传来阵阵蛙鸣,零星的灯火是村庄的眼睛,几声咳嗽,我看见老人还在树下打着瞌睡。

 家乡的月光,我更爱明月当空,中秋一过,忙碌的田野有了歌声,那歌声从这块麦田到那块豆地,一首连着一首,就像风中的铃声,在馨香的五谷里传送,田野沸腾了,农家的小院红火了,就连那些鸡鸡鸭鸭也奔走相告,丰收点亮了家乡一盏盏灯火。

我的家乡的散文随笔10

 昔日的北大荒,今日的大粮仓,富饶,美丽,这就是我家乡的标签,赋予它天上人间一点不夸张,雪域的世界,冰清玉洁,这是天赐的世界,塞北的雪,就是我家乡的特产,受地域,温差,气候等诸多因素,我的家乡注定了是雪的家园,那漫天的大雪,每一篇你都不能复制,每一片又都那么相似,翩翩而来的雪从不孤单,一片接着一片,从天而降,层层叠叠,堆积如山,漫山遍野,雪是吉祥的象征,是美丽的天使,她将她的爱赋予了每一寸黑土地,纯洁的世界宛若天堂在人间。

 家乡的景致没有一处是人工雕琢的,自然得让你惊叹不已,山清水秀的天堂,人间最美的氧吧,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墨丹青画卷。

 家乡的美在于味,滔滔的龙江水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的江鱼,鲤鱼翻身,黄鱼摆尾,大小河塘,溪流,你都能寻到一处垂钓的最佳去处,原汤化原食,江水煮鱼,将是别有一番滋味,若,你今生有缘,若你能亲身来我家乡做客,我相信,无论你吃过多美的山珍海味,你也会为我架下的这道菜而赞不绝口,那味道将使你终生难忘。

 来吧!我的家乡欢迎你!它会带给你四季分明的色彩----

 春野山川披新绿,五月丁香漫山岗,

 七月灯火阑珊处,避暑山庄我家乡,

 天高云淡秋弥漫,层林尽染醉人间,

 雪韵冰情素裹装,世外桃源我家乡!

微博字数限制在140个字,可以同时发表、视频和链接;如果你的字数超过140个字数,建议以长微博方式发布。

新浪博客同时可以在发布博客同时并生成长微博同时发布,依自己的习惯和爱好选择就可以了。

我的故乡我的家

总认为,故乡的天空,让炊烟撑起来的炊烟下的那个故乡小村落,虽然很古老破败,但劳碌了一天地里活,一家人在自家的闲院里,围坐在小桌前吃饭,温暖的炕头上休息,大门口跟街邻说说闲话 … 总让故乡人感到日子有着无限的幸福和满足。

故乡的炊烟和他乡的炊烟一样,早、晌、晚三个时间里,定会载着淡淡草木灰的香气,浓浓于原始氛围中缓缓升起,然后,一缕缕飘向明朗或暮合的天空。有时,炊烟被微风扯成丝丝缕缕,微微跃动着,懒散地拥入天空的怀抱,与白云亲密地拥吻着,一起做着甜温的迷梦。

经常采风于乡间,一见到身在那个小村落,房屋的烟囱中飘出的炊烟,便会想起那暮色中的故乡,想起氤氲在故乡村落上空那淡青的烟雾,心底里仿佛有一双温柔的玉手,弹拨着思乡的琴弦。动情中,感觉那淡淡而温暖的草木灰的香气,热气腾腾的灶房仿佛就在眼前。

记得,上中学时,母亲常对我说:爸恋家呀,看不到家里的大烟囱就想哭 ” 母亲的话没有什么哲理可言,但话中却蕴含着一种贴心的温暖。那阵,早已有了思想的自然知道母亲话中的意思,那就是身在外地工作的父亲,目力与心自始至终地与故乡的那缕炊烟在一起纠缠。因为,炊烟里有父亲放弃不下的情结 — 那就是家。啊,大烟囱抛出能拴住父亲心的那条长长的线,就是炊烟。如今的也正如当年的父亲一样,外地仰望着故乡的炊烟,想念着自己的家。故乡与家虽贫瘠粗陋,但炊烟是温暖的炊烟,带着温暖的亲情,刀刻斧凿般地锓蚀在父亲与我灵魂里,时时激发我两代人内心对家深沉的爱,这爱不管不顾,只是向着故乡的土地奔涌而去。

故乡的地活多,人们通常起身早,炊烟飘起来的也早。清楚的记得,天还没有完全亮。空气中还散发着潮湿的场院和牲口粪便气味,雾霭后面村子里的公鸡懒懒地啼着,狗在房舍的台阶下睡觉,老母鸡蹲在屋旁树的枝桠上也在睡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清晨,故乡小村落里,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了一缕缕飘渺的炊烟。有炊烟弥漫着,清晨的雾气就显得格外重,隔远处看,村庄、树影雾雾绰绰的原野、庄稼和林子像给一层白布掩盖上,看不实着,鸟儿躲在不为人察觉的树枝上,炊烟里鸣啾着。

有时,村里人家屋顶上的炊烟也不是同时冒烟的有早有晚,有出格的懒夫妻们干脆省了早上这一顿,让烟囱歇到中午再冒烟。

带着审美的眼光去看,故乡清晨的炊烟是最美的淡淡的蓝蓝的炊烟,小村落里的房舍、绿树上弥漫,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晨风吹来,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时,拍翅的鸡,蹒跚的牛,乱窜的猪,蹦跳的孩子,井边的姑娘,拾粪的老汉,屋顶的炊烟,无不生气盎然,醉人眼目。尤其是公鸡们拍着花哨的翅膀飞到墙垣竹篱上自豪地叫过之后,往往要缠住看上的母鸡调戏一番,更是渲染着故乡早晨的气氛。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愉悦。

吃过早饭后,除去到地里干活的人,村子里在家的大人,小人,男人,女人,外加几条好事的狗,都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地方闲聊。老者们脸上一律皱纹密布,那皱纹最深的自然也就是最老的老者了皆面目慈祥,不时地给旁边的后生家讲出个关于村子从前的故事。这时的太阳是懒懒的却是一副乐融融的样子。

黄昏的炊烟,从高矮不一的房顶袅袅升起,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那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越发显得古朴、恬静、美丽迷人。烟缕渲染着黄昏的景色,田间的人们炊烟的呼唤下,赶着车的背着锄的顺着村道走回来。顿时,牛的哞哞声,大车的隆隆声,打水辘轳的轧轧声,狗咬声,鸡叫声,人们说话嚷叫声 … 将炊烟下的村庄的黄昏变得充实起来。

很快地,夜幕像块幕布似的以看得见的速度从西面走来。使得小村里的炊烟正在缓缓地融入夜幕,被无边的夜幕同化。接下来,吃过晚饭的人们带着炊烟的乐趣,陆陆续续地来到村中的古戏台前聚齐。古戏台既古且老,内外墙斑剥的厉害,但戏台顶巍然翘立地 “ 山 ” 字形建筑依然威风凛凛。古戏台是给村里人带来无限快活的地方。散尽炊烟的村里人聚会看戏听道情都在这里。平时,没有戏和**看,村里的一群后生家便围着一个老者听他讲古。老者的眼睛半睁半闭,怡然自得。说开天辟地的不光是盘古,还有扁古,扁古是盘古的爷老子。无论老者怎样的瞎讲,后生们都相信。肯定那是远古里的事了也有些人聚在古戏台下打扑克。输了人并不输什么,只是乖乖地将鼻子伸到赢家的面前,让他刮三下。热闹时,常有些不知深浅的女人们前来围观,这时调皮些的男人免不了会说几句荤话让大家笑笑,胆大些的甚至在围观的女人的脸上或屁股上拧一把也不算出格。

这是人的世界啊!

故乡的炊烟,包括有太多太多的内容。

记得,垂髫之年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或是拿着棍棒习武耍弄,把那片炊烟下的土地舞动的风生水起。从午后一直到黄昏,和小伙伴们欢乐和笑声始终溢满在炊烟中的村落里,时时引来大人们远远的驻足观看,还不时响起一阵阵的叫好声。

不知道故乡的炊烟在其他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连接我生命的血脉。离开故乡多年了依然固执地思恋着故乡的炊烟,感觉那氤氲在心中的情结,无法用其它再美丽的东西所能取代。

古城居住,多少个日子里,常用自己的心,丈量着古城与故乡的距离,可是不论我怎样地用心去丈量,想拉近我心与古城之间的距离。但是古城对我来说,心灵之中却永远是陌生的古城并非不可爱,只认为:没有炊烟的古城里生活,心是空落落的感到有一种无助的孤寂。

随着年龄的增长,怀乡的情绪渐渐地浓了旷野里的那缕缕炊烟,时时在怀乡的情绪中缭绕着,经久不散。曾感慨,炊烟就是母亲对儿子归家的声声呼唤,那声音,那么的亲切、自然而谙熟,总让人有一种归家后的甜蜜,疲惫时的抚慰。时常,眼睛因看见炊烟的升起而高兴的噙着眼泪,好想再一次,闻一闻故乡炊烟的味道,好想再一次,闻一闻锅台旁边腾腾的热气 …

如今,故乡,很难再看到昔日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土灶和烟囱也越来越稀有了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着我这将是故乡最后的风景。昔日那几十根甚至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只有永远珍藏在记忆深处。

故乡的河

从地图上寻去,我的家乡在重庆西北部。那是一座依山傍水的江防小城。因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镇,所以一般的交通地图册都不予标注。但在嘉陵江的西侧却可以很容易地寻到它的一条支流涪江。涪江的西侧也有一条几百公里长的支流,这条可能未被标注的河流叫做琼江。琼、涪二江在嘉陵江下游西侧的某一个地方交汇。这个地方便是我的故乡安居镇。而这两条河就交汇于我家窗前,日夜从我家楼下流过。因为常年在外不能回去,所以偶尔便会翻开地图册来看看。这交汇的一点便是我的家了,闭上眼睛,故乡仿佛就真的在面前浮现。

人们喜欢择水而居,大凡两江交汇之处都有一座较大的城镇。嘉陵江和长江交汇于重庆城,涪江与嘉陵江交汇于合川市。涪江和琼江的交汇处,也应成为一个较有名的地址。事实上,这里也曾经成为县治所在地,清朝时这里就曾经设“安居县”。至于地名为什么取名“安居”?便有两江交汇之处适于人居之意,这个地方是可以长久地安居乐业的,所以这才有了许多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而这座小镇的兴起,大概就始于明清之时。那一整条街的明清建筑,“九宫十八庙”百年的香火鼎盛,依山建筑的城墙和城门楼遗址,以及现在依然繁忙的水上运输,都见证了小镇过去兴旺的历史。

小镇临水而建,依山势起伏,如走龙蛇。涪江迎面而来,琼江横斜着从旁逸出,两江交汇的宽阔江面正对着山前。涪江其实也是一条著名的河流,它是古代巴蜀的分界线,涪江流域也一直是全国三大蚕桑基地之一。琼江虽然不长,但却流经人口密集区,径流量丰富。涪江和琼江在此交汇,使本地成为附近有名的鱼米之乡,历来名属重庆四大古镇。地方上的航运也较为有名,过去一直为川东物资进出的重要途径。在未通公路之前,本地人出川只有乘船沿涪江下行,经合川而至重庆。所以这里曾是嘉陵江航运的一个重要码头,现在也有大小百十余艘船只。以前船只上行拉纤,下行鼓帆,现在则多为一些“机动船”(故乡人俗语)。这是一种乌蓬油漆的铁壳小轮船,行驶时马达“突突”地振响,吐着一缕缕黑烟,常伴随着三两声凄长的汽笛。两江沿岸有许多竹林环抱的村落,那里的人家,都喜欢选择这种交通工具出行。每逢集日,江上渡轮往来如飞,而拍浪之声不止。

而这一天由各码头、车站前来赶集的乡民总有几万人。这些乡民进城之后,忙完生意或正事,往往都散落在小镇的大小酒馆或茶馆里。去酒馆的,二两白干、一碗河水豆花,就可以管够;去茶馆的,一杯坨茶、一小碟花生,就可以和三天才见一面的老朋友相谈尽欢。在记忆中的河水豆花和盖碗茶,遍街皆是,那些小地方的乡民忙碌中却也总不失悠闲,仿佛永远过着最快乐的、简单而又淳朴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平静得犹如缓慢的江流,总是那么缓缓地、静静地、似乎永远一成不变地流淌着。

每天我常不自觉地站在窗前。清晨太阳初升,当阳光抹红了对面的山坡和楼下的江面,那时江边的码头便开始忙碌了,那是河对岸的农民赶早地肩挑了蔬菜来卖。而到黄昏夕阳西斜,又有许多渔船摇出来,在“落霞散成绮”的江中,迎着夕阳撒网,或者是往水里赶着一队队的鸬鹚。这时的江面往往静止如画,我常在此刻望定了江面发呆。

在大多数时候,故乡的河水总是那么的蓝,仿佛总接近于天空的澄澈。那江边的青山和丘陵也恰到好处,甚至在江面也可以现出婆娑的倒影来。而你只要站得稍高一点儿,便可以观得这幅山水的全貌。我常在夜里一个人到楼顶上去,看那星空和身后的万家灯火。这时的江面却总是显得特别冷清,除了一些晦暗的月光和几点移动着的渔火,连一丝声响也没有。每次站得久时,我都不自禁地感觉有些孤独。

那码头就在我家楼下,江边入水处几块光滑的圆石上,母亲常端了大盆的衣服去洗。码头边有一座向上倾斜的高架缆车桥,桥洞内的石头缝隙,里边常有许多螃蟹。我和我的小朋友们常从这里穿过,经城墙下的江岸,绕道避开大人们到下游的浅滩处游泳。每到洪水季节,我的父亲常站在那桥上,伸长了一支竹竿,迎着汹涌的浑浊激流打捞浮财。桥边的洪水洄流处,也往往有许多大人在搬罾。而这时我通常是畏惧大人们的威胁,不敢出门,只有守望在窗前。那洪水涨落一般在十米和几十米之间,有一年甚至淹没了半个小镇。我每次看见那洪水浩荡而来,又一波波翻涌着无边际地漫去,在感受壮观的惊讶中都含了些担心。这样莫名地担心着,很多次都望得双目模糊而生疼。

我常想起父亲对我的约束,这种约束是带了一点暴力倾向的,常常地使我感觉到有些不自由和难堪。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更看重那些待我好的邻居和朋友。记得在琼江边有一座白色的供水塔,我有一年春夏傍晚时,常独自一人去江边的水塔下读书。那地方很静,靠江边岸上长着许多可以养鱼的茂密水草,常有些零散的油菜花儿在其间开放。我偶尔也抬起头来,看对面江边养鱼网箱船上一个中年人钓鱼。那船上有一个比我年长一岁的很好看的女孩子,常划了小船过来载我去她那儿喝可乐。她的父亲,那中年人总戴着一顶麦秸草帽,圆脸总是笑眯眯的,有时还陪我拉一会儿话,找根小凳子让我坐在旁边念一段书给他听。记忆中的那女孩扎着一根长辩子,两只明亮的眼睛常看得我脸红。她曾经和我同一所学校,小学毕业后就上船帮她父亲养鱼了。她好像曾告诉我,挺喜欢看我穿一身学生制服在学校执行升旗仪式。也不知那时怎么就特别喜欢去那儿读书,而每一次都希望她撑了小船过来接我。可惜那女孩后来随她的母亲去外乡了。记忆中的童年仿佛如梦,只是我好像并不快乐。

但一年也有些让我高兴的时侯,这便是每年一度的端午节。这时在江面上,往往可以看见十余只龙舟和许多只彩船,不仅有男女龙舟竟渡,还有人在彩船边泅水抢鸭子。这个日子可能便是本地最热闹的节日了。四面八方的乡民扶老携幼,两江沿岸往往有数万人同时翘首围观。那一天我家楼顶也一定装了一只大喇叭,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等雄壮的音乐。而在我家窗前,也一定挤满了从乡里赶来的亲戚。那种人多的盛况非亲身经历者不能感受。那一天的小伙伴们总是兴奋得满街乱窜,城门楼边用糖精兑水卖的老婆婆总会忙得笑逐颜开,而当天的大会主席台,总要用高音喇叭免费播放一些寻人启事。不过现在可能再也看不到这等热闹的场面了。

在这宽阔江面的下游,也有一处码头。离码头不远处有一座断堤,那断堤一直延伸至江心,断堤往下是一个空旷的鹅卵石大坝。那坝子足有一个飞机场的面积,但常被洪水淹没,所以至今仍荒芜着。记得小学老师组织全年级同学参观江景,地点就在这附近。那次回去后作文,我引用了王安石的一句古诗“半江瑟瑟半江红”,来形容上午半山青翠掩映下的江面,结果获得语文老师的激赏。不仅作为范文朗读,还贴在了教室后面的墙上。那时我刚从农村新转学到这里,正愁无法与他们平等共处。不想从此以后,同学们都对我投来青睐的目光,女生也肯和我玩了。现在想来真的很感激那位胖胖的女老师。

那空旷的大坝上面,杂生着一簇簇的芭茅,在坝子前的浅滩上,偶尔飞落几只野鸭。过去我们常常去捉打屁虫(学名“椿象”),集体野炊或是放风筝玩儿。那断堤是垂钓和默想的好地方,偶尔也会有一对情侣牵手去玩。我曾无数次到这里,或独自一人踯躅,或和另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这里静坐着同看夕阳。其实,这样的女孩前后有两个,都有一张很可爱的面孔。她们一个喜欢很妩媚地微笑,一个喜欢睁大了清澈的双眼。两人都喜欢托住香腮听我讲故事,尔后又静静地陪着我一块儿发呆。但她俩都已经离我而去了。很多时候不去想,她们就消失得好像从未在我身边出现一样。偶尔记起的片刻,又不敢揣测她们身在何方。

也不知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我是十年前离开小镇的。去年回去后打听一些同学朋友的消息,很多人却再也渺无音讯。而我那个家在我回来之前,也是闭紧了窗户久无人居。我的家人早在七年前就迁往县城了。

记得走的时候,小镇新建了一家碳酸锶厂。那是一家日资企业,因本地丝绸、制糖等轻工业大多破产倒闭,由政府招商邀请而来。其实也就是一家化工厂。那工厂巨大烟囱飘散出来的气味甚不好闻,废水废渣也日夜往江边倾倒,不仅对下游的渔业生产颇有影响,一些特殊病例也逐渐在周边扩散开来。本地人曾经怨声载道,听说还引起了一桩群体事件。但因为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地方政府要考虑长远民生,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可结果却是小镇的人们都想方设法外逃,农村外出打工者多年未归,小镇的原住民也有一半迁往县城居住了。

这次回去后,那家日本工厂已经搬迁到更偏僻的省份,小镇也终于重归山清水秀了。一个人彷徨于古镇街头,不觉想起一发生在此地的戏曲故事《碧玉簪》,那公子**罗曼蒂克的古典爱情,恐怕再也不能于这里上演。我总是怀疑,本地的书生仕女可能都注定要远离,他们将来也肯定会像小镇的大多数人一样为生计无奈地奔波异乡,如我一般在外成家了。

但我的离去却和故乡的变迁无关,理由拣好听一点的讲,是因为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男儿志在四方。然而我却知道自己是在逃避,在那些失败痛苦的过往之后,我对故乡真的无从适应。可到如今,在外漂泊的时间越久,却更加记得故乡的好处了。

记得在江边有一座山,叫做“波仑山”,山上有座庙,叫做“波仑寺”。寺庙传说是鲁班所修,文革时已遭焚毁,但仍残留了许多尊佛像。其中有一座大佛,闭目端座两手上捧。过去有庙门的时候,这尊大佛正位于大殿居中。每至夜晚,月光穿过庙门上的窗棂正好映射在佛像身上,圆月之夜,更有皎洁月光如捧佛怀。这便是著名的“波仑捧月”。因为有此奇景,这大佛便显得比别处更灵验些。所以每逢初一十五,这里的香火都很旺盛。尤以除夕之夜,很多人都来烧“子时香”,据说外出者籍此来年可保平安和挣大钱,地方上为官者也可升官发财。时值年三十之夜,往往有数千人同时前来进香,山前的狭窄公路上,那一辆辆黑黝黝的豪华小车也如长龙般见不到尾。遍山烛光灯影里,人头攒动,鞭炮炸开有如繁星闪耀,盛况年复一年都更加空前。

我也曾上得这座山去。那一夜,家人打电话要我去求得一些平安回来。但不知为什么,我竟在这遍山的人丛中裹足不前,那份茫然和震撼,心里真是不能明详。我虽不曾去烧“子时香”,但最后也离开了。我终没有心情为自己祈福,虽然去的地方也很遥远。倘若再一次地回来,小镇也一定更加物是人非。我并不嫌弃故乡的贫穷,只是她今天真的已经改变了模样。

故乡的河啊,仍是这么长长远远地流淌,为何那远行的游子也随了你去漂泊?漂泊去了异乡!我知道我还得再一次归去,我的家呀,还在故乡的河畔,我即使不去想,她也在我的心中永志不忘。

春 之 憾

久违的春天经不起人们的翘首企盼,如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今天的我似乎对春天有一种特别的感触。

长春的春天是那样的简约,不如故乡之春铺张而烂漫,因而久居都市的我也就极为珍爱街头楼角那初始的鹅黄。一场春风,一夜春雨,早起的人们忽地发现春姑娘已来到身边。看吧!是谁为柳枝做了鹅**的包装?瞧吧!街边草坪上什么时候挺立起那么多嫩绿的小精灵?没有迎春花,没有布谷鸟,只有这柳,这草,默默地散发春的气息,奏响春的旋律,装扮着北国春城的庭院通衢。我深知,这鹅黄,这嫩绿,只是春天的使者,当着桃李杏梅竞相怒放的时候,她们的美就会被人们淡忘,而我却对此情有独钟,钟情于春色复萌柳梢黄的短短几日,因为美不只在于娇艳烂漫,更在于清纯而无私。

我说 ,迎着料峭春寒的报春者是最美的。

故乡的春天比这里要铺张,只是她来得更迟。前两天,妈妈打来电话,亲亲地唤起我的乳名,“五·一就不要回来了,这儿没什么好看的,还挺冷呢!你在那好好工作,别惦记家……”,挂断电话,泪水却连成了线。是啊!我常和家里讲,我极爱故乡的春天。故乡是个半山区,老屋被不太高的土山坡包围着,面南依傍在盛满山泉的水库旁。故乡的春不象这里只有那有数的几种树、几种草和几种花,冬雪还没有褪尽的时候,紫色的耗子花已经迎着仍有丝丝寒意的春风在阳面山坡上开放。紧接着,沟谷和田野上的柳树便泛出鹅黄,吐出绿叶,有些柳树还开出金**的花(毛毛狗),迎风飘着醉人的芳香。野菜钻出地面,再过些天,漫山遍野便成了花的海洋,处处燕舞莺歌,百灵、黄鹂、杜鹃……百鸟鸣啭,与农忙的吆喝声和隆隆的农机声一起,献给人们一个个清新、喧闹、生机盎然的早晨,一个个艳阳暖暖、花香袭人的黄金上午。

我更爱故乡春天的月夜。月夜深深,劳累了一天的乡亲们沉入了梦乡,远处仍有农机的轰响,但因为离我家远,所以丝毫破坏不了这的静谧。这时的我尽可以安心品味、享受这故乡春月夜,沐浴在月光里,徜徉在花丛中。看!梨花和李花给后山披上了银白色的新装,偶有惊雀掠过,或是清风徐来,落花如雪便纷纷而下,而更诱人的是那花海的芬芳弥漫在山野间,自然、淡雅。清朗的月光下,水面上飘荡着虚幻清幽的水雾,莫不是仙女在浣纱?银光粼粼的水面上传来蛙的合唱,时高时低,变幻莫测,许多不知名的水中动物或水鸟或是不甘寂寞,或是嫉妒这合唱的美妙,总是偷偷插上两句,虽然象捣乱,却使这单调的蛙声变得那样富于变幻,那样生机勃勃,那样自然和谐。这月夜中的我,常常唤着那条忠实的老狗“大黑”来到后山的树下静静地坐着,在月夜里放飞想象的白鸽,听蛙声四起,看落英缤纷,数寒星点点,想那满月中的传说和黑黝黝的群山里的故事。“大黑”很懂事的,就那样眯着眼、垂着耳朵趴在我身边,生怕弄出点声响破坏了这月夜的恬静、这只能用心灵体验的纯真的美,还有主人那么好的心境。

我一直在想,若是把这情这景摄下来,刻到光盘上,用她常来慰籍我这他乡游子恋乡的情愫,那该多好!可去年返乡,才发现那梨树、李树老死了许多,也被砍掉了许多,难道就只为增加那几分贫瘠的山坡田?一个完美的故乡春月夜的景致再不会有了,今后的我也只能把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心间了,只能常常默诵着:“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来聊以弥补那份淡淡的伤感与缺憾。

我爱故乡春月夜,那里有我童年和少年最真的梦幻,那是我心灵避风的港湾,那份爱,最纯美,最执着。

韶华易逝,恰如那短促的都市之春,久经世故与磨难的我已渐觉疲惫。情感世界的荒芜与麻木,理性灵魂的萎顿与逐流,这些都市人的通病我当然难免,然而,形形色色物欲的诱惑、生存竞争的残酷不知怎的仍然淹没不了往日的情怀,总能忙里偷闲地缩在那心灵一隅,追忆那故乡春月夜,独爱那都市柳梢黄。

这个世界上的自然美将越来越少,逼迫着我们善于追忆,善于找寻。

故乡情结

我的故乡在辽东半岛的一个小镇 ——熊岳城。那里有座山,叫望儿山。他没有喜马拉雅山那样高耸,也没有三山五岳的雄姿,但它却有慈母盼儿归的优美传说,脍炙人口,多少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我的父亲就出生在这块带有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他在年轻时,同爷爷背井离乡、踏上了谋求生存的不归之路。爷爷不久就客死他乡,父亲自己在外面闯荡,最后落脚在洮南府,他成了家、立了业,有了我和弟弟妹妹们。父亲闯荡的还算可以,当过厂长、局长。他的性格开朗,家里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可就是到了年节,他就不高兴,眉头紧锁,躺在床上不言不语。后来,母亲套出了他的心结,病根是想家,得了思乡症。为了让父亲开心,我们哥几个纠缠他,让他讲老家的轶事,这招儿挺管用,父亲讲祖辈的辛酸和他童年的趣事。尤其是说到家乡的景观,更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什么北关街、八大景,尤其讲到望儿山时,他更是眉飞色舞,这是他故事中的重头戏。把那望儿山描述的活灵活现,听者犹如身临其境。在我没去故乡之前,望而上这幅风景画卷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渐渐地形成。

父亲因病去世了。在他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他躺在病榻上,啦着我和弟弟妹妹们的手,眼里含着泪花,断断续续地对我们说:“孩子,你们有空回老家看看,同亲属们走动走动,不要断了联系,咱们的根儿在那”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68cc470100dh7ihtml) - 故乡情结(散文)_铁路天峰_新浪博客

我很听父亲的话,凡有机会就回到熊岳城,看看家乡的亲人,逛逛小城的大街小巷,攀登望儿山陡峭的山崖,遨游浩瀚无垠的大海,尽情地陶醉在故乡的风土人情和山山水水之中。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父亲讲过的故事,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父亲对家乡山水的眷恋和对亲人们刻骨铭心的爱意。我回乡省亲数次,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变化。这座古朴的小镇,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望儿山上点缀了许多楼台殿阁,在如涛似波的万顷果林衬托下,这个“小岛”显得更加妖娆。小镇的变迁记载了时代进展的历程,尤其是这座不起眼的望儿山,她不正是祖国和母亲的象征吗!?我们有许多儿女远离家乡游离在外,“游子吟”的歌词就道出了游子们的心声。放眼望去,望儿山上的青砖塔,不正是慈母的化身吗!他站在山峰上,任凭风雨的撕扯,严寒的折磨,望眼欲穿的祈盼儿女的回归,这也是古老传说的由来。此情此景真能不让人心动哪?

我父亲爱家乡,我也爱家乡,我们大家都爱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笔墨书不尽,丹青画不完。

正是:

游子觅人生,

慈母盼归程,

手捧故乡土,

思绪如潮涌,

悠悠千古爱,

尽化此山中。

周彦文先生逝世,中国文坛上一颗闪耀的文学之星陨落了,这让我们幽思绵绵,悲痛不已。

周彦文先生,陕西府谷人。他的幼年经历了从陕北到鄂尔多斯的逃荒生活,大学期间又遭遇“文革”,大学毕业后他只能回到鄂尔多斯农村劳动锻炼。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十分艰苦的,但他从小就有了要从事写作的志向。在内蒙古的18年中,他先后担任地委和省委秘书,办过文学刊物。1988年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任理论处处长,撰写了一部30万字的《对疯狂的引导:中国出版业的经济观照》,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出版经济的专著。1992年以后任广州出版社副总编辑、广州出版社图书发行中心总经理、《广州文艺》主编等。周彦文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杰出的编辑出版工作者。著名作家李凖说他具有“雄才大略”,出版人、著名评论家和犹太文化研究专家贺雄飞先生盛赞:“周彦文是出版界的拿破仑,是不写酸文的散文家,是诗词界的西部旋风。”

我和周彦文先生曾经有两次晤面,第一次是在1989年重庆西南师大的散文笔会上,第二次是1990年吧,当时周彦文先生是以新闻出版署理论处处长的身份到云南来参加一个由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承办的图书出版发行工作会议的。他作为一个新闻出版署的官员,能在会议闲暇之时主动地访问我这个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的我辑,那当然是礼贤下士之举了,这让我十分感动。我们见面时,彦文先生留给我的印象是:他瘦高挑个儿,头戴一顶圆形的瓜蒂礼帽,身着一件浅灰色的风衣,显得风流跌宕,气度非凡,从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你一眼就能看出他精明能干的文人气质。我们一见面,他就天南海北的和我侃侃而谈,就像老朋友似的,没有一点距离感。当他讲到文学的时候,他对我说,文学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最隐秘、最感性、最鲜活的历史,而教科书上的历史是公开的、抽象的、凝固的。他引用了1902年梁启超在《新史学》中的一句话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接着他又引用了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话:“历史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彦文先生的这些话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这种在文学上互相交流的情境,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1992年周彦文调往广州出版社并任职。他一上任就策划和主编了两套丛书:《世界华文散文精品》和一年一本的《当代散文精品》。他主编的、由广州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散文精品》1966年卷编入了我的散文作品《情生彩云南》、1977年卷编入了我的散文作品《山林散文两章》。当时,我的文章能够进入《当代散文精品》这样的选本,确实让我骄傲和兴奋无比了,这当然是得力于彦文先生了。

此后经年,彦文先生还一直记挂着我,他曾经来信说,如果我的散文集结成册以后可以交给他,由他帮我料理出版。可惜我当时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当着主编,事务繁多,散文作品写得太少,作品的数量还不够集结成册,终究没有了此心愿。至今还在遗憾,我的散文创作事业丧失了一个多么好的机会!

2013年,内蒙古出版集团出版了我的《淡墨诗散文选》,我邮寄了一本给他,请他指教。他收到《淡墨诗散文选》后十分高兴,他对这本书、对我的散文创作成就,表示出分外的满意和关切。在这期间,因为交流散文创作,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几乎三五天就要通一次电话。彦文先生是一个说起话来就很刹不住车的人,我们讲起电话来,少则二三十分钟,多则四五十分钟。没过多久,他就满腔热忱的,怀着深情厚谊和积极鼓励之情为《淡墨诗散文选》写了一篇几近万言的评论:《谁在拯救散文的诗性?——以读者的立场看淡墨诗散文》。文章开篇就这样写道:

我在《淡墨诗散文选》里,度过2014年的春节。

怒江的涛声和乌蒙山月,从酒杯里升起。

苦荞和我家乡的小米具有同等魅力。

那云贵高原,红土地上的七彩之云,将我缭绕。

山鹰在盘旋,我业已贫困的精神生活,具有了一种高度。

大哉淡墨,你有充分的理由“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了。

由于你忠贞不渝的坚持和努力,便有了这本书。往后人们只要谈到中国的诗散文,就会谈到你,和你的这部皇皇巨著。

这哪里是一般的评论,这分明就是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诗。这篇评论写得心心相印,入情入理,是情感和情感的碰撞,是思想和思想的交融。当我第一次捧读彦文先生为我写的评论时,我真的是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了。

周彦文先生是一个饱学之士,他一生读书、编书、写书,他就是游弋在书海里的一条蛟龙。在广州出版社工作期间,他给中外名家编辑出版书,与众多的名作家、大文人有过零距离的接触。他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是一个见过大世面、很有文化底气的人,所以他谈起散文、谈起文学来,那真是滔滔不绝,颇有气贯长虹吞吐大荒之势,气场感特别强烈。

季羡林先生对彦文先生的评价和点赞就一个字:“大”!大气魄,大手笔,大志向,一个“大”字包孕彦文先生方方面面的气质。著名作家贾平凹评价他“粗犷豪放,正气凛然”!贾平凹先生说得很对,读周彦文先生的作品,听他讲文学谈散文,你都会感到其中有一股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一种豪放不羁的性格,给人的气场感十分强烈。所谓气场,是指一个人的气质以及人格力量对周围人所产生的影响,是环绕在人体周边的能量场,是一种正向的吸引力,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对于一个人来说,气场是人的思想道德的一种修炼,是大智慧大气魄熔冶出来的人性和人格。比如 ,他身经百战运筹帷幄,日理万机胸怀天下,饱读诗书心藏万卷经纶,这一切造就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崇高的人格气质,所以他显示出来的气场,那场能量是巨大的。那些外国政要,诸如尼克松、田中角荣、法国总统戴高乐等等,只要到了他的面前,就像凡夫俗子之于佛,一个个都一下子矮了下去,表现出一种景仰,突然显得凡俗了。这就是气场。又比如梅兰芳马连良这些艺术大师,他们一出场,只要那么一抬眼、一亮相,那一招一式顿时让全剧场鸦雀无声,肃静无比,整个场面都被艺术家的气质镇住了。这就是气场。南宋赵令畤所著《侯鲭录》载:唐开元年间,诗仙进谒宰相,擎着书有:“海上钓鳌客李白”的手版。宰相问道:“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答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智,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以何物为饵?”答曰:“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李白这一番回答,如雷似电,一下子把宰相给镇住了。这就是气场。周彦文先生学识渊博、情感丰富,他写起诗词来情感激荡、典故翻新;他的词章气势恢宏,情泻千里、势若黄河万古奔流,总能给我们营造一个振聋发聩的气场。他在《神的花园·诗词鄂尔多斯》一书中的《鹧鸪天·醉故乡》一词这样写道:

我本天生大漠郎,胸怀山水性颠狂。黄河扬子行云鹤,粤海瑶池当酒浆。

诗万首,泪千行,才情韵里破绳缰。京华帝阙忘归去,醉赏牛羊卧故乡。

这首词就写得十分大气,气场感强烈!你看“我本天生大漠郎,胸怀山水性颠狂”,开篇就像一声惊雷,把我们从平静的庸散中惊醒了。在这首词里,“天生大漠郎”那种霸气,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就这样活脱脱的表现出来了,那真是“胸怀山水性颠狂”啊!我们读这首词就像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能给人一种气势和震慑感,让你不得不感动。“诗万首,泪千行,才情韵里破绳缰”,这样的诗句铿锵有力,势如江河一样一泻千里,读了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这就是彦文先生的气场。

2011年清明节,彦文先生回故乡鄂尔多斯扫墓。当地文联主席刘建光听说彦文先生回来了,就组织了一个报告会,让彦文先生说说文学、说说诗。那时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正热得烫手。彦文先生看到乡亲们赚钱赚得失魂落魄,既同情,也担忧。他发言时就有意泼点冷水,唱唱反调,他说:“虽然金钱能使鬼推磨,但我不看好它;虽然艺术转不动地球,但我热爱它。”/“人类可以没有富翁和将军,但是,不能没有诗人。”

能够如此心直口快地说出这两句话的人,当然也只有彦文先生了。他在评说他这两句话的效果时说:“这话像恐怖主义分子引爆了一颗炸弹,会场顿时一片骚乱”;而且“在两百里地以外的东胜,也感受到这次骚乱的余波。两天后,我到那里参加我的格律诗座谈会,遇到散文家、诗人郝蕴光先生,他说他没参加那天的辩论会,但听说了,他赞成我的观点”。这就是彦文先生的人格和气度。这就是彦文先生的气场。

在《神的花园·诗词鄂尔多斯》这部作品中,像“左右挽住长城手,脚蹬大地赴中原”、“苍茫万里动风色,白波千年下雪山”这样气势豪迈的句子比比皆是。读这样的句子,不仅诗的韵味优美,而且很有气势,神采飞扬,气场感强烈。彦文先生这样写成吉思汗:“上帝之鞭,一代天骄,万仞绝巅。忆草原崛起,铁流动地;风云际会,大纛掀天”,读到这里,“一代天骄”彪悍、勇猛、雄霸千秋的英雄人生早已是跃然纸上了。在彦文先生的作品中,像“今生又揽燕山月”、“龙归大海道途宽,横亘九天超万山”的句子,俯拾即是,这些句子都会给人一种灵魂的冲击,情感的鼓动。你问彦文先生的诗词为什么会如此具有神性?“笑名利千钧如发,正气一身无私骨”,只此一句便道出了事物的真谛。说到底,彦文先生作品中的这种浩然正气正是来源于先生“正气一身无私骨”啊!

彦文先生是出版界的伯乐和大善者。好多文学青年写了书,但由于经济困难等种种原因出版不了,他便设法帮助他们出版,他在出版工作岗位上成就了不少作家!彦文先生是那些苦难作家的支持者、拯救者。当年朦胧诗受挫,彦文先生要推出一个大陆的席慕容,填补诗歌界的空白。彦文先生就确定要推出汪国真。他和贺雄飞先生合作,最终办成了中国文坛上的一件美事。

彦文先生是中国散文的垒筑高台者,是一个最优秀的编辑,最杰出的出版家!他看过的稿件堆在一起,恐怕一个火车皮也拉不走。彦文先生从事编辑工作大半生,练就了一种特殊的编辑能力,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从稿件能够看到作者。从字里行间对作者的才情品性,以及人品性格等方方面面,能洞若观火。他看稿时似乎和作者一起呼吸,脉搏共同起伏,心脏一起跳动。他说:“上班时看稿,下班时也看;平时看,节假日也看;不吃饭时看,吃饭时也看;身体健康时看,生了病躺在床上也看。经常看稿通宵达旦,所以我的眼睛总是红红的,充满血丝。”彦文先生真是一个忘我献身的编辑达人呀!

彦文先生在《草原》文学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时发表了鄂尔多斯一位作者的短篇小说。彦文先生在审稿时发现这篇小说写得很好,只是觉得文字有些堆砌和臃肿,像美女身上长出了赘肉,他便大刀阔斧地从原稿上砍去了两千多字,让文稿变得精炼得体形象鲜明。没料到,小说刚刚发表,就接到读者来信,揭发这篇小说是抄袭之作。彦文先生十分生气地与那位作者电话联系,请他给个说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个作者竟然会说:“如果你不删掉我小说中的那两千多字,别人就看不出来这篇作品是抄袭的了”。这个编辑事例充分说明彦文先生真是一个“神编”,文字功夫何等了得啊!

对他所热爱的编辑工作,彦文先生说:“稿件质量有高低之分,但生命的创造是平等的,一律可贵的,应当尊敬的。我只能公正热情地对待它们。我像敬畏每一个生命那样,虔诚阅读每一页稿件”。这真是一个编辑的至理名言。

2014年9月,彦文先生的诗词专著《神的花园·诗词鄂尔多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了。因为先生对我的友爱和关怀,还在这本书的后面编入了《淡墨先生对周彦文的评论两则》。这本书刚刚出版,他就让出版社的编辑直接快递了两本给我。我收到这本书后心里十分高兴,也十分感动。这本书是他自己“生命的外在形式”( 先生的话),是他的情感和人生感悟的结晶,是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文本意义的作品,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我当即就下决心要为这本书写一篇评论。2014年9月11日我从短信上告诉先生我要为《神的花园·诗词鄂尔多斯》写评论时,他短信回复我:“顺势而为,不必成为负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完成了《神的花园·诗词鄂尔多斯》的评论《周彦文先生和〈神的花园〉》之后,再次联系彦文先生时,却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他了,当时搞得我满头雾水,不知究竟。过了好久,2015年6月4日,一位北京的博友“水若寒善”才在我的新浪博客《周彦文先生和〈神的花园〉》这一帖上写评论说:“去年听言周兄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真有点五雷轰顶,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当时,我多么希望周彦文先生的去世是一种讹传,是一次误会啊!可当我在《华夏散文》的“特邀顾问及评刊委员”名单中,发现周彦文的名字已经打上“黑框”时,我这才不得不相信先生的的确确是离我们而去了。

2015年的冬天,那是世界上最冷的一个冬天,彦文先生火一样的热情和燃烧的生命终于在这个冬天冰结了,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彦文先生,我们讨论诗、讨论散文的话题不是还没有说完吗?你为什么就要如此狠心地撒手人寰,如此狠心地撒下我、撒下你《神的花园》头也不回的走了呢?彦文先生,你是带着对诗、对散文的爱与火离开人间的,我想如今天国的散文之花一定开放得十分美丽了吧?那里也一定有你《神的花园》!

虽然说“人无法超越肉身而存在,终究会被像老虎一样的时间从奔跑的车子上颠覆下来,这就是存在的有限性”(彦文先生语),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让内心释怀。重壤永幽隔,往事已然成追忆,我们再也看不见先生亲切的身影了,再也不能从手机里听到先生那令人动容的声音了,惊闻噩信,痛心难平啊!岁月的潮水无法平复忧伤,心情依然是“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德高身正兼师友,诗书泽远思彦文。

一江涕泪随君去,满山风雨哭斯人。

读书使我快乐

没有去过长城,但能感触于那一种雄伟;没有去过大海,却能体验那一种汹涌。阅读,是一种奇妙的旅行,能让你感受到别样的风景。

最好是在阴雨天,在那种浓云密布风雨欲来之时,择一部《杜工部诗集》于阳台之上,摇头晃脑,大声朗诵,俄尔风起云涌,大雨瓢泼,莫怕,有杜甫之“安得广厦千万间”为你遮雨。此时,谁不会为之而异常激动?生命瞬间洄游到了那个将倾的唐朝。

若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也不赖,一本《柳河东诗集》马上把你带到了那个“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京城圣地。看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的风情万种,看着“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繁华似锦,心已醉了。难道不够美吗?

你也许会说,这些的确美,但难道就只有这些风花雪月春华秋实吗?怎么会?读书之乐不止在于人生中美丽的风光,更在于人间悲喜剧。

一丝寂寞,一丝惆怅,虽没那种秉烛而读的情趣,然而于静夜之中,万物寂寥之时,慢慢翻开那一部《红楼梦》,感叹那“乃艳同悲,千红一哭”的故事。怎么能不感动,不怅然有所失?不知不觉中,生命早已溶化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淡淡的空气。

尔后,再来一本名古垂今的《三国演义》,浮现有眼前的,便是另一番景象。狼烟四起,群雄并立。关云长杯酒之间斩了华雄;曹孟德举手之间灭了袁绍;周公瑾谈笑之间档橹灰飞烟灭;诸葛亮悲愤而成《出师表》……这一幕一幕的群臣相斗诸侯相争的表演,让人心弦紧绷。生命一下子和那个动荡的年代融合了。

著有“山东第一”的鲁迅,尖锐的笔尖,每每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每每读到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时,我只能大呼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鲁迅,另一个还是鲁迅。

有人曾说:你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你不能改变生命的宽度,但你却可以改变生命的深度,不知不觉中,读书使我的生命变宽变深。他让我知道何为酸甜苦辣,却何为人处事。读书?怎不是一种乐趣?我问自己,人为什么要读书?如果没有书,世界将会怎样?

回望巍巍中华五千年,有多少文人墨客对书籍情有独钟,对于读书,他们又有多么热烈的情怀:还记得那一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这一声呼喊留给后代几多震撼,几多警觉?!因此,无论从民族进步还是人人发展的角度来说,都应该提倡读书。

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使我成长的更快。

我爱读书,书可以开阔我的视野。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读书可以使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

我爱读书,因为书还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雷锋日记》让我明白奉献的一生最美丽;《老人与海》中那位不屈服于风暴,勇于抗击的老者让我肃然起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明白人活着的真正的意义。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恶。当白雪公主逃脱了恶毒的皇后的诡计之后,我禁不住大声叫好;当看到小狮子王辛巴通过自己勇敢的拼搏重获王位的时候,我快乐无比;当福尔摩斯巧妙地揭穿骗局时,我悬着的心才渐渐平静……

我爱读书,因为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啊,读一本好书使我们可以从圣贤和智者的叮咛中顿悟人生的真谛,从伟人的人生记录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从科学家奋斗的文字里体会攀登的艰辛和执着,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他们同命运搏击的坚强意志。

一本好书总是把真善美放在最高的席位,以此端正读者的人生态度,一本好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经得起岁月的打磨;一本好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本好书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她,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书,是人类的阶梯,是她,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她,带给我幸福,带给我满足。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读书,真好!

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书,世界将会怎样?如果没有书,我们是否会欣赏到《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那些精彩奇妙的故事?如果没有书,我们是否能够吸取到《雷锋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中人生活的真谛?如果没有书,人类会在原始社会里止步;如果没有书,人类将永远蒙昧无知;如果没有书,我们将不能生活,不能进步,不能发展!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的结合体。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读书能促使人更好的反思,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反思对于教师很重要,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反思,是一个自我总结、积累、提高的过程。

俗话说,做事要三思而行。在我的教学中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初为人师时,走上课堂,结果讲课捉襟见肘,才发觉自己掌握的知识只是在学校学的一些皮毛,平时书读的太少。看看人家魏书生、韩军、李镇西等“那一代”教育上的大家,他们在讲课时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整合和灵活调度,丰富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信手拈来,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的自如运用,这些都是读书读到一定程度上才具有的游刃有余。作为一位物理教师不能只知道牛顿定律,也必须对其他知识有所知晓。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

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的确就失掉了“教师的一切”。但是这些的取得与广泛的读书是分不开的。读书,会使人增加思考的深度,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让自己的教学更有睿智和创造。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读书加深人的反思,加快人的升华,让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人生活在社会中是离不开读书的,人的发展也是离不开学习的,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更需要如此。时刻做到“学生要一滴,教师要有一桶”的准备,现实中读书可以缓解教学中捉襟见肘、底气不足、不能游刃有余的窘况。所以,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教学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工作,让自己不断成长。

读书就如漫步春天,感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读书就如徘徊夏日,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瑰丽;读书就如回味秋天,领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读书就如追忆冬季,感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精神。

人累了,喜欢独坐窗边,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本书, 让浮躁的心得以清静;书是奔腾的血液,书是跳动的生命,书是涌动的源泉,书是神秘的舞步,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无限的宁静,是澎湃的激情……岁月如梭,转眼它已走过三四十年,只要一触摸充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的故事的脉动,研读书中人物的笑颜,品书中文章的内涵,顿时,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输入心房,顷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

拥有了书,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那时候,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的大文豪说过:“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让研读教育名著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吧,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书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作为给予尚未出生的后代的礼物,代代相传,我们更要认真研读,让我们的生活再添几缕书香吧!

啊,书,我的朋友,是你在我犯错时,教我怎么做人。啊,书,我的朋友,是你在我骄傲时,教我要谦虚。啊,书,我的朋友,是你在我丧气时,给了我无限自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带领我们遨游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古今中外的许多伟人都将一本好书视为无价珍宝。孔子读书可“三月不识肉味”。鲁迅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高尔基说“看到一本好书,就像饥饿的人扑面包上一样”。“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一个婴儿降临到人间,读书就是他的逻辑起点。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知识中长大,摇身变成有文化之人,懂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使我们成长,知识使我们丰富,它宛如面包,需我们咬它,啃它,消化它!把它当作一件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一个读者,把读书定为逻辑起点,只要努力积累知识,勤奋读开慧益智的书,最终就会发现到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就会达到最高境界。则这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重视和追求的终极目标。

我爱读书,因为它使我懂得世间的黑白是非,它教我做高尚正直的“君子”,它给了我生活,它给了我长大的感觉,现在它依旧伴着我成长。成长其实也很快乐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有读书相伴。我知道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我要时时刻刻都读书,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我知道学无止境,所以要读书,要成长。我知道只有开好花,才能结好果,我还要见缝插针,分秒必夺,使自己能长大。如今,我仍旧在读书,从中懂得了更多的知识,使它们成为养分让我快乐的成长。在我的努力奋斗中,懂得了为别人分担不开心,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了助人为乐。我要成长,所以我要读书,要读万卷书。人是铁,书是刚,一天不读书闷得慌。

读书就是美容。喝完功夫茶后,喝一杯水,会觉得那水特别甜润。热闹的聚会后,沉静下来,会觉得那沉静格外清澄。厌倦了案板之后,恍然回忆,会觉得那平和的岁月使人向往。平和的岁月是读书的岁月,读书的岁月也是改变自己的机会。其实每个人都是在读书中慢慢成长,渐渐领悟人生的意义的。

我喜欢读书,对我来说,捧读一部从未读过的杰作就像结交一位新知;重温已读过的书籍犹如与老友重逢。记住,书是人类的朋友。

读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功课,只有多读书,才能成为真正有文化、有内涵的人。在读书中成长。读书,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生活乐趣;成长中的伴侣;生命中的一部分。读书,一项快乐的行程,有开心,也有伤心。那是生活中的五味瓶也是掌控成长中读书的方向盘。书似海洋,如星星,像天空,那样浩瀚无边,那样数不胜数;那样的多,让大家总迷茫在知识的迷宫之中。所以总需要人们去发现,探索,明白,这便是在读书中成长的一点一滴的汗水。读书让你更懂得关心别人,学会了助人为乐,明白了读书的来之不易。这便又是成长的第一步起跑线。

书是一个万能的电脑,它虽没有多媒体,不能听mp3,看电视,唱卡拉ok……但他具有一种万能的工具,那就是迷惑,沉浸,他让我们沉浸在书的海洋界中,迷惑在书的梦幻中?他也是个万能的魔术师,总让人毫不犹豫地喜欢上他。不知不觉地在读书的快乐中渐渐成长,知识的累积越来越多。你是否也曾在读书的成长中快乐呢???

我喜欢洁白的书香,是因为它永远美丽。我总深情地告诉所有爱美的青春:世上再名贵的美容霜,只能给你一时的漂亮,而书香却能为你的美丽永远保湿……我喜欢洁白的书香,是因为它永远神奇。首先,它是时间长河中一脉最清澈的泉流,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洗濯出一颗又一颗干净的心灵;其实,它又是真正的灵丹妙药,可以疗治忧伤的心,愈合破碎的魂;它还是人类一种既无形又无穷的力量。哦,只要时间不老,书香就会永远永远……活到老学到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因为读书如同和无数的圣贤交谈,因为读书能让人分辨是非曲直,因为读书促使人们不断成长,因为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因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读书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因为书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读书,人类社会才有了文明,有了文明才能生存、发展,因为读书,所以成长,所以快乐。

书伴我的成长,是人生的良师益友。每天,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我仿佛正在寻找那一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每一本书,都是一把钥匙。每当我正在读书时,整个人都被书中那精彩的情节吸引住了,周围的一切都已经被我忘却了,只感到自己已进入书中,成了书的一份子。

书是我的好朋友,它带给我知识,带给我快乐,带给我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走进书中,和里面的主人公分享喜怒哀乐,向海的女儿学会了宽容,向埃里斯学会了善良,向打败了巨人的小匠学会了机智,向把魔鬼关回了瓶子的渔夫学会了镇定看到恶毒的王后一次一次暗害白雪公主,我的心揪到了嗓子眼;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痛哭流涕读书的时候,我忘记了外面的一切,所有的烦恼都一股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书,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天使;书,一盏照亮前方的灯;书,一棵幼小的树苗它曾经在我喜怒哀乐的时候,大显神通,这使我感到有你这样一个朋友而感到荣幸

读书,就像蜜蜂采蜜,只有采过许多种花蜜,才能酿出香甜可口的蜂蜜:如果只围着一种花转,得到的东西就十分单一,原料有限,酿出的花蜜也不会有独特的味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博采众家之长”。因为人读书,知识才显得丰富;因为多读书,人才变得美丽;因为爱读书,成绩才那么显著。

读书,我最大的收获是感激,因感激自己才觉得自己也成长了。因为感激,也是一种成长。感激,是一种心态。心存感激是一种美德。心存感激可以使人变得高尚;心存感激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美好的环境气氛。因为她是母亲,是纯洁的海,而我们是小小的船,所以永远也使不出她爱的港湾。有个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一位13岁的 男孩他从来不知道苹果心是长什么样子的,答案却是每次都是妈妈削好皮后,再切成一块一块给他吃,中间的一部分是母亲吃的,所以他从来都不知道苹果心是啥样子。”看完故事,我的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鼻子酸酸的。我突然觉得他说的苹果是苦涩的。读书中,我常怀一份感激之心,送一些美丽的祝福给身边需要你的人,你也是幸福的。感激的心灵很美,希望更多的人体会到这美妙的感觉!

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只有读书才能充实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笛卡尔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喜欢在灿烂的阳光中,在膝盖上摊开一本书,闻着薄薄的纸上散发出淡淡油墨的清香,一旁放上一杯水,听着风儿吹开书页的美妙歌声。

在读书中成长,可以放飞你的心绪;在读书中成长,可以感受你的心境;在读书中成长,可以打开你的心结。当我打开书的时候,就会听到许多声音:有智者娓娓的谈心;有勇士激昂的呐喊;有恬美如秋月的月光曲;有壮烈如大潮的交响乐;有秋天春花凋零的叹息;有小鸟归巢的快乐啾啾。每当双休日,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跑到书店去看个痛快。是啊,当你需要帮助时,书会伸出援助之手;当你感到痛苦时,书会为你抚平伤口;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时,书犹如一座灯塔,为你指明航向。学无止境 ,只有我们勤奋学习,多看课外书,才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才能培养我们的情操。在成长中,我们要学多少知识和本领,在成长中,随时随地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知识。书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人们的精神粮食。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会让人收获非浅。

我爱读书,书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地启迪着我,教育着我,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交谈。朋友,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如果你坚持不懈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就会尝到更多阅读的甜头。读书使我成长敞开窗户,轻风吹起,整个房间都溢满了书的香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啊,范仲淹曾经划粥充饥来读书,最终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一篇文章——《岳阳楼记》,好奇妙。俄国作家别林斯基说的好:“好的书籍是最宝贵的珍宝”。对啊,文学家陶渊明最喜欢读书,每次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时,就会高兴的忘记吃饭,所以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是最贵的珍宝。钱泳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确,古时候的文学家宋濂不畏严寒的借别人的书来读,大冷天的手指都不能屈伸了还依然坚持用手把书抄下来。看来,读书真的可以增长许多知识,读过一本好书,就象交了一个益友,所以,我们一定要读好书,多读书。无论是世界名著还是现代小说都会使我们产生许多不同的感触。我们都会同情高尔基令人发指的童年生活和鲁滨孙在荒岛上的遭遇;还有羡慕孙悟空一个跟头就翻了十万八千里;还有祥子从一个亲切、上进的车夫变成了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的经历。每当夜晚,我怀里都会揣着一本名著品读。敞开窗户,轻风吹起,整个房间都溢满了书的香;月光如水,窗外洁白的夜来香随之摇曳,香味祢谩了书房,书香掺拌着花香,让这夜更幽雅了。

书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伴随着我成长

我为什么而奋斗

小时候的一次无意行为,指引了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孩提时代的我们,谁都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学校”这个名词次闯进我脑海中时候我向往极了,我想象着它的模样,甚至将一切我能想象的美好的东西都赋予了学校,可是很可惜贫穷的孩子距离学校很远,一直没有机会去看看它到底什么样。

突然有一天,二姐告诉我她要带我到学校去玩。听了她的话后,我恨不得变成离弦的箭直冲学校射去。于是我跟着二姐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去学校。虽然当时的我只有四虚岁,而路却有3里,可是我却连丝毫的疲累都没有。到了学校后二姐对我说让我不要乱跑,我可以在校园内走动但不可以出校园,否则她就找不到我了,我爽快的对她说了声:“嗯”。于是我在校园内转悠着,看着这个我从未接触过的,里面全是新奇东西的地方,好像这就是整个世界,我感到又惊喜又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当我走到幼儿园教室门口时一个人出现了,她就是我的位老师,也是让我在十几年的人生路上心灵始终蒙上一层浓厚阴影的人,她厉声的将我叫过去,用吓人的眼光看着我,问道:“老师问你,你到这来干什么”,老师,哦,二姐到这来就是跟老师学知识的啊!可是老师怎么回是这个样子,他又接着说道:“以后不要再让我看到你否则见一次打一次”。对于我这个胆小的孩子来说真的吓坏了,而且我很早熟,所以始终记住这件事情,也因此在我上学之前再也不愿踏进校园的门,即使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带我去报名,我依旧畏惧着,不愿意去——而她偏偏又是我的位老师——从那以后,我见到老师就想躲,在他们面前做事总觉得不自在--即使现在这种现象也没有消去——没想到现实中的学校竟有这么大的区别——

我的理想确立的很早,就是老师这个职业,准确说我要当老师的老师,因为我不明白这样一个连自身素养都不合格的人怎么育人,只因为他的父亲是校长吗难道老师真的只是教授书本知识吗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她们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人生中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我为什么而奋斗,为了自己一直以来所受的伤痛而奋斗,为了不再让其他孩子再次承受而奋斗,为了未来的孩子素质是高尚的而奋斗。面对中国如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似乎是条难以实现的大道,可是我不会放弃,即使如今的我不行,未来的我依旧不行,即使我个人的力量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我依旧会前行,因为一次次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我的人生前进方向没有错。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tes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0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