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情感,技能评价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1、个人能力的发展。这不仅包括基本的读、写和算术技巧,也包含沟通技巧,社会活动,对待工作的严肃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赞赏、喜欢、安全感、归属感等心理需要的满足。
2、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逐渐有意识。学生们通常对他们所处的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渴望了解它——如果我们不抑制他们的个体主动性。学生们不停问:“为什么”“怎么”“什么时候”“在哪里”“是什么”高明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发展个人技能和获得科学知识之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的天性作为他们学习科学和其他学科的主要驱动力。
3、在游戏、竞赛、爱好和娱乐中享受乐趣。科学是很有趣的!学生们喜爱创造性的项目和表演性的试验。许多科学知识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获得。许多学生的很多爱好都包含着科学,如搜集石头、养宠物和做飞机模型、手工等。一些娱乐活动如游泳、背包徒步旅行、冲浪和溜冰等活动也都包含着科学,这些都可以成为课堂上教师利用的手段。
4、享受艺术的体验。各种艺术形式都与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画的颜色、音乐中的声音、舞蹈中的动作都与科学有着关联。
5、生活得健康而安全。科学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有关食物、休息、锻炼、防止事故、急救、疾病产生的原因等知识。即使他们年龄很小,也要让他们明白吸毒与抽烟甚至会带来成功和失败、生与死截然不同的结果。
6、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行各业中,从繁琐的家务到所从事的原子能工作。
7、了解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现实。通过对基本事实的建立,学生可以形成一些基本的观点与看法,随着一些新的事实的出现又扩展了新观念;观点是从事实中总结出的,而非相反。在科学教学中通常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如何选择可以得出预想观点的恰当事实。
8、发展一种科学的态度。学生开始学习因与果之间的关系、增加好奇心、不轻易下结论、增强一种去寻找合理可信的答案的愿望、思路开阔地对待问题并且将“科学方法”作为解决事实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科学的态度可以消除迷信,驱逐无事实根据的恐惧,避免陷入错误的结论。
9、使用“科学方法”。虽然它不能解决人们在生活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但是懂得了“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至少可以帮助个人解决许多问题。它可以使学生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提出假设,设计可能方案,进行试验,做精确的观察,搜集数据,避免误导的线索,从而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不是一试即成,那么依次研究问题。“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实;它从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评价问题。科学不能说明何为好与坏、对与错、更好或更糟——这些价值判断需要那些哲学家来回答。问题促使人思考,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需要人们严肃思考。
10、建立一种合理的适合个人的和实用的人生哲学。这是对以前所有目标的总结。依据事实、观点、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使用“科学方法”产生智慧并关注社会。
望采纳,谢谢!
亲,找这些很不容易的,给个好评吧。
近些年来,我国对幼儿社会教育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教育成为幼儿园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前,社会教育在幼儿园没
有专门的课程来体现,与社会性有关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认识环境”、“常识”、“思想品德”等课程来实现的。如新中国成立后颁行的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文件《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中没有使用“社会”这一概念,而是从德育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目标和任务,但没有为德育目标的实现设置独立的德育内容,德育的诸多内容主要分散在“认识环境”中的“日常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部分,以及语言领域的学习中。在1981年教育部制定并颁
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这是迄今为止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影响时间最长的课
程文件)中,依然没有提到“社会”的概念,但将思想品德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了出来,规定其目标为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幼儿具有优良的品德、文明的行为、活泼开朗的性格,并对—
幼儿小、中、大班各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可以看出,此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所考虑,但仍然没有摆脱成人道德教育的影响,侧重的依然是品德知识的教育,且在当时全国统编的幼儿园教材中,也没有专门的教材来落实,而是贯穿在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和游戏这七种教材之中,所以,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充分的落实。20世纪90年代,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第三个高潮的到来,幼儿社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学者纷纷发表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和教育的文章或著作。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推出了一个新的教育领域———社会领域,之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相继出版了《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社会性活动》等教材,标志着社会教育已作为幼儿园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提了出来。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课程领域。从此,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社会领域正式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明确了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这几个方面提出来的。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会领域》一书,将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为:形成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发展其社会认知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其良好的
社会行为习惯和品德。
[2]各个方面的社会教育活动还有更为具体的活动目标。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社会环境(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社会组织形态、社会机构和其中的社会角色等)、人际关系(幼儿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社会行为规范(幼儿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
种行为准则)、民族文化。[3]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不仅提出了社会领域教育的总目标,而且还有幼儿小、中、大班各年龄阶段目标、单元(学期或月等)目标,并有相应的内容。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已初步形成了体系,有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活动目标,并有相应的内容,这就使目标和内容具有了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社会教育付诸实践成为了可能,为社会领域课程在新世纪幼儿园课程标准中的诞生做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3认识到社会教育应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过去,由于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重视的不够,缺乏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一度以品德教育代替了社会教育,而品德教育又主要依靠语言、常识等课程的渗透,没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及教育内容,这必然造成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不全面和不充分。近年来,随着对社会教育的重视及研究,人们已认识到社会性作为人的心理特性,比品德有更宽泛的内涵,应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幼儿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认知、对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的认知等;社会情感主要是指幼儿在进行社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依恋感、自尊心、同情心、羞愧感、是非感、爱憎感等;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幼儿的交往、分享、合作、谦让、助人等行为。这三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的,只是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有的方面明显、突出,有的方面不明显甚至是隐蔽的。正如皮亚杰所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会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但是,反过来,如果没有构成行为模式的认知结构的知觉或理解参与,那就没有情感状态可言。因此,行为是一个整体,既不能单独用结构来说明它的动力,反之,也不能单独用动力来说明它的结构。情感与认识两者既不能分割,同
时又不能互换。”
[4]实际上,社会认知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社会情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动力,而社会行为则是二者的集中表现,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三方面的教育看做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才能保证
幼儿社会教育的有效性。这种认识的形成说明我国的社会教育正向着更为人本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原因如下:
1 认知能力的发展积极影响:幼儿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周围世界,处理信息和应对不同的情境。这种能力的发展使幼儿能够更有效地学习、获取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他们的学习和社交互动提供基础。
2 社会性的发展积极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交技能、社会规范和合作等方面。随着社会性的发展,幼儿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互动、合作和建立关系。他们开始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学习与他人共处、分享和互助。这样的社会性发展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支持。
3 情感的发展积极影响:幼儿的情感发展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随着情感的发展,幼儿能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人的情绪,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有效地表达和沟通情感。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幼儿建立情感安全和稳定的关系,帮助他们处理情绪冲突、解决问题,促进情感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这些发展提供了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帮助幼儿适应和参与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认知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认知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欢迎大家分享。
认知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 篇1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与心理学相联系着。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学的规律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反映着我们的生活,控制着我们的生活,解释着我们的生活。
有一件事情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不可思议。那天与女友出去瞎逛,女友指着一个“超仔发廊”的牌子问我那个牌子上是什么字,我瞟了一眼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狗仔发廊”。当时的结果就是她笑得前仰后合,我窘迫到家对这件事情我一直觉得非常奇怪,因为我的名字中间有个“超”字,所以对于这个字的反应域限应该是很低的,平时在大街上就算没人向我指有关“超”字的东西自己也会很容易发现的到,但是这一次为什么会犯下如此大的笑话呢经过仔细的分析,我发现自己在这一知觉加工过程中是一个完全的自上而下加工的过程。我在对“超仔”这两个字进行加工的时候依赖与我大脑中本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我的大脑中,与“仔”字连用的认知图示只有“狗仔队”中的“狗仔”,没有“超仔”这一概念。这其实与模板匹配理论比较近似。在我脑海中,与“仔”字联用的模板只有“狗仔”一个,而模板匹配理论认为模版是在长时记忆中存储着与各式各样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模式识别就是一个将刺激模式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应的模版进行匹配的过程。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对刺激模式所提供的信息部分的与相应的模板进行了匹配,导致了认知的错误。
其实其中还有注意成分的因素。当时大部分的注意资源都用在了与女友聊天上,在脑中正加工她的上一句话的时候她让我对其他信息资源进行注意加工,双加工过程中两个加工都需要注意的参与,导致了一部分加工的不完全(在注意发廊的牌子的时候过多的注意了笔画简单的“仔”字,没有注意笔画比较复杂的“超”字,才发生了之前的知觉模板匹配错误。)而且我们聊天的内容也对我后来的反应有一定的启动作用。之前和女友一直在聊有关八卦和隐私的问题,自然会联想到狗仔队一类的,所以对后来做出“狗仔”的认知反应有一定的正启动作用。综合以上来看,自己做出如此脑残的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
前段时间自己一直在一家理财公司做电话销售人员的兼职工作,对外推销公司的理财产品。这项工作其实非常的难,所有的电话都是要与陌生人交流,而且这些陌生人都是时间宝贵的成功人士。所以,我的任务就是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要唤起对方的兴趣,将自己公司的有竞争力的有吸引力的产品介绍给客户使客户对公司有比较深的印象。一般来说,每拨通100个电话中愿意拿出一到两分钟和我聊天,有耐心听我讲述公司产品的也就一两个客户,把握住这些客户,最大限度的引起他们对于公司产品的关注就格外的总要。
如何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最好的利用他们的注意资源呢其中有一些可以用到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想要他对公司产品产生比较好的记忆才方便日后客户经理的继续追踪,如何让他加深记忆呢,因为客户的听觉记忆容量有限,用最简洁的语言突出最重要的内容,并且要保证你在说重要的内容之前客户的注意是集中在电话上的。通过实践我发现通过记忆加工水平说可以运用到这一行动中。这一学说认为所有的记忆内容都在单一的记忆系统中被处理。记忆的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其效果依赖于加工的深度。较深的处理等于较好的记忆效果。想要让客户们对公司的产品进行较深的加工,需要较多注意资源的参与。而后选择理论的解释在这里也可以被应用:所有的信息都被以平行的方式传送到工作记忆中,由于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平行传递超越了工作记忆的工作极限,并非所有传送到那儿的信息都被贮存。
在工作记忆中,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出判断。重要的信息被精细化,从而进入长时记忆;不重要的信息将被遗忘。但是这其中还需要的是争取一部分顾客的注意资源,如何争取,这就要投其所好,这些客户喜欢什么低风险的投资。所以我在每次电话的开场白都是先询问是否是某某先生,某某女士。在之后对公司进行介绍,一句话而已:您好,我们这里是某某理财公司,专门为北京的客户提供保本形式的理财服务!其中保本形式和理财都必须加重音。当我在之前的平铺直述中突然加上重音,这是对于一种惯常形式的突然改变,会使客户突然将注意集中在我说的话上面,对“保本”这个概念也会进行一次较深层次的加工。而让客户对“理财”这个词语也进行注意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在这其中,如果客户对理财了解,感兴趣,我们才有谈下去的必要和可能,如果没有,那么这通电话已经可以算是结束了。在筛选过客户之后,趁着客户还可以把注意资源集中在电话谈话中的时候,以最简单的语言比较慢的语速将公司最有竞争力的保本理财服务项目介绍给客户。提高客户的个体唤起水平,并且给予客户一些值得考虑的建设性问题,这样使得客户在电话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工作,即便电话中与客户达不成一定的协议,也会使得公司的形象与产品在客户记忆中打下烙印。在最后结束谈话前在对客户进行一次公司主要服务的介绍,突出保本理财概念,使客户再一次对刚才电话中所介绍的保本理财产品在脑中进行一次复述,加深记忆印象。结合这些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在不断的碰壁中不断地总结,自己每天都可以完成并超出一天一个客户的任务指标。
除了以上我详细列举的生活中的事件,认知心理学还无形中帮助我们解决了还有很多的事情。特别是高级思维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一块更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不断发现,不断总结,运用这些知识,使生活的难题更好的解决。
认知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 篇2一、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有时候,心理学让我们感到很晦涩。其实,心理学很朴素,它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是大脑的功能,而不是心脏的功能。人作为认知主体,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完成对大脑的认知和了解。从哲学的角度,人认识自己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有难度的。
科学家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大数据、心理画像等研究方法,把握本质、掌握规律,一点点地接近事实真相,从而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不仅要认识现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像登月一样,月球上的一小步,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心理学的发展,是对规律认识的一小步,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一大步。所以,非常值得我们去探寻。二、学习心理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人出生以后,既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都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在印度有一对姐妹,出生以后被狼群叼去了,在狼群里生活,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当被人们发现的时候,这对姐妹都没有形成语言功能,不能正常发音,只会狼叫。此外,这对姐妹也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像狼一样爬行。人们训练她们也很困难,因为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说法,就是错过了发育关键期。如果在语言能力发育关键期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量刺激和正反馈,那么补救可能就会事倍功半,有时还会永远失去了这个功能和能力。最终,这对姐妹不能回到人类社会生存和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年轻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以后,特别是在零到三岁或者在学龄前,要多花一些精力陪伴孩子,建立依恋关系。在幼儿语言能力发育关键期多给予回应,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把握时机很重要。
我们知道,四象限法则是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我们要先做,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要持续地做,对于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我们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
大家不要觉得学了四象限法则就学会了管理时间。为什么?因为对于是否紧急大家都能够判断,但对于是否重要实际上判断是很困难的,它会涉及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就会不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研究既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如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另一方面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心理学还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刚才我们讲时间管理中判断一件事的重要性与人的价值观有关,价值观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我们掌握了时间管理,既知道如何判断紧急性,也知道如何判断重要性,还知道不同的人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不一样,那么我们就能够与他人求同存异,跟不同的人协作。一个团队如果心理融合没有做好,那么遇到事情就会像一盘散沙;反之,一个团队如果情感能够同频共振,那么就会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从时间管理到时机管理,这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怎么来把握时机?就是顺势而为。如果“势”还没有出现,我们可以去建设;如果“势”已经来了,我们就像信天翁一样,跟随在船尾,即使不扇动翅膀,也能借助船前行形成的气流在海上航行。
你如果不了解这些,怎么办?可以通过心理学的很多训练,使自己的思维更有准确性、概括性、全面性,更能够发现细节中透露出来的规律或者规则,更能够提前做出一些判断,就像《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写的:“战争中充满不确定性,战争中四分之三的行动都或多或少处在不确定的迷雾当中。”如果你有一定的管控风险的能力,能够顺势而为,那么人生可能会更有收益,生命可能会更有意义,生命的长度也许能够拓展。在生命的长度相对恒定的情况下,能够把握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了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加理解自己,管理好情绪、管理好健康。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良好和道德完善。我们不能选择出生在哪个家庭,不能选择生活中是晴天还是雨天。对于不能选择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但对于可以改变的,我们要去改变,比如,自控力。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我们疾恶如仇,这说明我们有正义感、我们的生命很丰盈。但是,如果在愤怒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我们就会从中受到伤害,就不能够有建设性的行为。学了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使消极的情绪产生积极的意义,并转化成积极的行为。同时,把焦虑分为有效焦虑和无效焦虑,让有效焦虑转变成有效行为。
学了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人是社会性动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每个角色都有社会功能,需要我们去了解与角色相关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体验和社会行为。人们所说的情商,在心理学上称作非智力因素。对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我们称为智商,对于社会现象及其规则的认知和把握我们称为非智力因素。
刚才我们讲了时间管理、时机管理、情绪管理,这里我们引出角色丛的概念,就是在很多角色中有一个角色优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清晰的认知,减少误会。下面,我们谈一下喜欢和爱的区别。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遵循五原则:一是相似性原则,比如,价值观相似;二是相异性原则,比如,能力、性格不一样;三是邻近性原则,比如,物理距离近,交往成本低;四是对等性原则;五是想象性原则。心理学家研究还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等腰三角形”,一是激情,这点很重要;二是依恋,有亲密无间的感觉;三是承诺,有未来、有责任。
刚才我们讲了心理学是研究大脑的功能。大脑的功能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即“知情意”。从认知的结构来看,认知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过程。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了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准确性、概括性、全面性、敏捷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提高认知能力,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也能更好地认知世界,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与数学、天文、物理等学科相比,心理学非常年轻。它从哲学中走来,从生理学中走来,它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从来没有一门学科像心理学这样,如此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学好了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管理情绪,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获得成长,享受奋斗之美。
学好了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理解、珍惜和发现人性之美。学好了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在工作中提高认知水平,提高工作能力,让思维更准确、更全面、更概括、更有弹性、更有创造力。
心理学有遥远的过去,有短暂的历史,更有辉煌的未来。它唤醒热爱生活的人善良而不软弱,正直而不鲁莽,勇敢而不退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