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之浅析

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之浅析,第1张

摘 要:标点符号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作品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其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旨在谈谈自己理解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的意义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破折号 引号 省略号

毋庸置疑,鲁迅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哲理和精湛优美的语言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倍受读者的青睐。其作品有的能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能唤起人们反对愚昧、残暴、虚伪和自私的决心;有的是深刻揭露和批判腐朽反动的封建制度和封建 文化 。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语言的精练生动、构思的巧妙独特、思想意蕴的含蓄深厚,以及形神毕肖、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上,也与作者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独具匠心不可分。鲁迅作品的标点符号,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作品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其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旨在谈谈自己理解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的意义的一点体会。

一、破折号的运用之巧妙

鲁迅的破折号用得灵活,使读者阅读后受益匪浅,思索未尽。其用法有以下几类。

1、作冒号用,有时还与冒号同用。“然而同窗们到院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例中的破折号有冒号的作用,用于提示各自的下文。

2、表示注释或补充。“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祝福》)。这里的破折号是对前面整句“什么时候”意思的解释补充。

3、表示声音的延长。“小柱——你坐着,不要到这里来。”“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的背后‘哑’——的一声大叫;……”(《药》)以上两处表示华老栓和看杀人的人们的声音的延长。此外,还有表示意思的转折、插注、启迪思维的作用。

4、表示总括收束上文。“……改为一味求神拜佛,忧古伤今——却也是事实。”(《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这里的破折号就表示总括收束上文,说明中国人并没有全部失掉自信力。

二、引号的运用之精心

引号在鲁迅的杂文中,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窥视到反动文人、反动政客的无耻嘴脸,用于小说和 散文 中,反映了“我”对童年和乡村生活的思念之情。其作用如下:

1、能够创造讽刺氛围。“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拿来主义》)这里的“抛给”加上引号,启迪读者深思,营造了幽默讽刺的氛围,有力地揭示了主子与走狗之间的关系。

2、能够准确理解文意。“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强占了辽东,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友邦惊诧”论》)上例是一组排比句,其意思更能理解、更能剖去“友邦人士”的画皮,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省略号的效果之奇特

在鲁迅的作品中,省略号用得最多的是小说《孔乙己》。这篇小说省略号的运用有十多处之多,有以字传神、字字显意的艺术效果,其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

1、表示思索在进行。“对呀对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例句反映说话断续,表示赞赏后思索新问题。“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两处省略号,造成了 句子 间较大的空隙,表现了孔乙己在短衣帮的“攻击”面前,为达到替自己辩护、反对对方的目的而极力思索。“打折啦怎么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喝酒人在思索事情的结果,由于孔乙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人们对他的实情不关心,“许是死了”是喝酒人思索后想出来的,从而反映了孔乙己地位的低下、周围群众的麻木。

2、表示思维的跳跃。“读过书……我便要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的?”“我便考你一考”是孔乙已经历了思维跳跃后说出来的。

3、表示内心的矛盾。“跌断、跌、跌……”这里表示话未说完,反映了孔乙己想说下去,找不到适当的话为自己辩解的矛盾。

4、表示因被抢白而话未说完。“你怎么这样凭空误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当酒客故意揭孔乙己偷东西时,他要极力争辩,但话刚说出口便被打断了。另外,《故乡》中省略号也用得颇具心计。“这一点干青豆是咱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剧中的省略号是对话省略,传递人的神情,从而使读者想象到中年闰土来看望“我”时,那种因地位不同而感到拘谨,又因家境贫寒拿不出像样的礼品而难堪的神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较之于直接描写闰土的难堪神态,更令人感触深切。

以上是对鲁迅作品中三种标点符号运用的分析。综上所述,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言语主体传达情感信息的特殊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信息的重要载体。用得恰到好处,能使书面语言在表达上更加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起到文字不能达到的效果。鲁迅的作品之所以艺术成就高超,不仅在于语言的驾驭、人物形象的刻画、思想意蕴的提炼上,而且与独具匠心的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以书面语言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注重标点符号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加强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表达作用的教学与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但在教学过程中却有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句子的结构、语气,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分析,而忽视了标点符号在情感上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欠下面试以文学作品为例,就标点符号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及效果加以分析 一、标点符号是情感信息的载体 语言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言又不可能传达出言语主体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一文中,对语言和达意的差异作了这样的比喻:“以言达意好像用继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也就是说,语言和作者的情感之间“只能近似”而不能画等号 语言若较好地完成交际的任务,必须具备语义信息和情感信息两大要素语义信息即言语主体要传达的客观内容,情感信息则是帮助语义信息的表情、神态、情绪、态度等主观因素据西方语言学家一项研究结果证明: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只有35%的信息是通过单纯的言语来实现的其余65%的信息则是通过态势语言来表达的(态势语言指包括体态语言在内的情感信息的综合)这足以说明情感信息的重要性 由于语言形式不同,负载情感信息的方式也不尽一样作为口语,它可凭借说话人声音高低、语气强弱、神态变化、情绪波动以及体态动作来实现语义、情感信息的传递但若把口语内容用书面语言的形式作如实记录,那么留下来的只是一些语言符号,很难再现说话人的全部情感信息这不能不说是书面语言的缺憾作为书面语言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恰恰弥补了书面语言的不足,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无形的、浑然的、无限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特定语言环境下的标点符号,揣摩它所负载的情感信息,玩索言语主体的心理轨迹如: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 “父亲!父亲!” (鲁迅:《父亲的病》) 这段对话,语义信息非常简单,但情感信息却很复杂其中多个叹号的运用,对再现当时的情和境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表现了衍太太在不停地提醒、命令、催促、责备;一方面,在父亲弥留之际,表现了儿子心理的紧张和不知所措:由一个叹号到两个叹号的变化,在一声高过一声中,有唤回父亲的急切心情,更有病情急转直下不可挽回的紧迫这里的叹号不仅再现了当时的情势,而且也使人领略了一段生死离别的人间真情又如: “我……我……我丢了佛来恩节夫人的项链了” (莫泊桑:《项链》) 这是玛蒂尔德从夜总会到家后,发现项链不在时说的一句话作者没有对人物的神态、情绪及心理反应作任何描写,但我们从两个表示语音断续的省略号中,不难得知玛蒂尔德慌张的神色、懊丧的表情、骤变的情绪、惊惧的心态 由上述分析,我们不妨得出这样一结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载体,它的表达作用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二、标点符号是表达情感的需要 朱光潜先生说:“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所以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人类情感世界是极其复杂的,而书面语言又只能得其“近似”,因此,很难把语言主体的内心世界丝毫无爽地展示出来这种言不及义的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最能表现情感的句子也很难把当时作者的心理世界全都展示出来相反,看似无声之言,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的词句却往往更能客观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有限的语言,传达无穷之意,是文学语言的一大特点标点符号作为书面语言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能收到传达无穷之意的效果如: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曹禺:《雷雨》) 这是鲁侍萍在周萍责问“你是谁”时说的一句话此处的破折号起到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有侍萍见到周萍后的激动,又有对他们兄弟相见竟如仇敌般厮打的痛苦、对自己儿子周萍的失望,更有三十年日夜思念萍儿、一旦见面又不相认的无奈这个破折号交织着复杂的人类情感,展示了鲁侍萍这个人物最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一破折号的妙用,起到言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其实,标点符号不仅能展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起伏、情绪的跌宕、态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借助某些标点符号去领悟作者或深沉或热烈的思想感情如: “原来如此!……”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一个叹号和一个省略号的综合运用,蕴含了作者深沉而愤怒的思想感情:有听到柔石等被害的震惊,有对反动政府卑劣行径的愤慨,又有对杀人者暴行的控诉省略号中包含了难以倾诉的愤怒、仇恨和对死难者的痛悼之情这里的标点符号,胜过了千言万语,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人们常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来形容浑然无迹的感情世界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在此时就充分发挥了“意会”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时,借助标点符号这个情感信息的载体,就能探求言语主体的内心世界这个“黑匣子” 三、标点符号具有表达上的个性特征 任何情感的抒发,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表现的标点符号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略了语境而单纯地介绍标点符号的作用,那么,这实际上只注重了标点符号的共性特征,而忽略了标点符号的个性特点,其结果只会是收效甚微因为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及表达效果往往表现在一定语境下的个性特征上 事物都有共性、个性两个方面正如人,都有“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的属性,但我们从不否认一个具体的人和另一个人的个性差异标点符号也是如此即使一个标号和点号,也有着值得重视的共性特征,但我们不能由此而忽视标点符号的个性特点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即使表示同一用法的标号或点号,由于所处的语境不同,而负载的情感信息也有着一定的差异,甚至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如: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切地呼唤: “周——总——理——”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说:‘你——有——功——夫!’老头子的语气很不得人心” (老舍:《断魂枪》) 上面两段引文中的破折号,从共性特点看,它们同是语音延长的标志,但它们表达的情感却迥然不同前一例中,作者在深情地呼唤中,在情感的淋漓抒发中,表达的是对周总理的挚爱和深切的怀念,反映的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后一例中是小说中河间孙老者在看完王三胜武术表演后说的一句话该句在语音延长中,透视给读者的是嘲讽的口吻,传达的是挑战的信息,表现的是对王三胜武艺的轻视和不屑对于负载如此丰富情感内容的破折号,如果只停留在表示语言延长的共性分析上,显然有失客观 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载体,是书面语言中言语主体借以传达情感信息的特殊表达方式

 演讲是人类传播思想的古老而重要的方式之一。与个人之间的语言传播和书面语言的传播方式相比,演讲同样需要遵循语言表达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如合乎语法、讲究修辞等。但由于演讲者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众多听众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所以演讲更为讲究视听结合的效果、情感参与的作用和临场应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演讲过程中经常运用的几种表达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一、语音技巧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必须加强语音训练。“声乃气之源”,发音的基础之一是呼吸。响亮、动听的声音与科学的呼吸训练是分不开的。演讲者要善于掌握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控制气息。一般来讲,采用胸膛式呼吸较好,这种呼吸是通过横隔膜的收缩和放松来进行的,气量大,能为发音提供充足的动力。平日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为正确地吐字发声打好基础。

 吐字发音要做到音节正确、准确,完全符合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戏曲艺术所谓的“吐字归音”训练,其目的就在于美化音色,使字音纯正、清晰、响亮、圆润,富有表现力。它要求发音时咬准字头(即读准声母),吐清字腹(即读清韵头、韵腹)和收准字尾(即读准韵尾)。“吐字”时,发音力量集中于“字头”上,“归音”时要读准每个音节的韵尾,即要求“到位”。总之,发音时要正确把握每个音节的发音部位和发音 方法 。演讲者平日要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为了做到语句流畅,干净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择一些 绕口令 和有一定难度的语言片断,进行快口训练,力求做到吐字准确、快速、流畅,快而不乱,语气连贯,不增减词句。

 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演讲者要学会准确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变化。在情感激荡的地方,意思重复之处,音量要大些,反之则要不些。音量大不变化要自然、流畅,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音量大小变化也要恰当、适度,不能大到声嘶力竟,也不能小得无法听清。此外,演讲者平时还要学会准确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运用规律,以便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多用来表示惊疑、欢乐、赞叹等情感;中音比较丰富多采,多用业表示舒缓的感情;低音则比较低沉、宽厚,多用来表示沉郁、压抑悲哀之情。这些训练最好是通过朗诵进行。

 二、语调技巧

 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升降、快慢等要素。语调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演讲者应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1顿挫

 在口语表达中,停顿既是一种语言标志,也是一种修辞手段。它一般分为语法停顿、感情停顿和特殊停顿。语法停顿既能满足演讲者自然换气润嗓的需要,也能使演讲的语句、段落层次分明。语法停顿一般用标点符号表示出来,按标点停顿,但有时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份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也可作适当停顿。这种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某一观点或突出某一事物。

 感情停顿是为表达复杂或微妙的心理感情。感情停顿常常以拖长音节发音,欲停不停或适当延长时间来表现,并且常常辅之以体态语言,使感情表达得更加自然清楚。一般来讲,在列举事例之前,略作停顿,能引起听众独立思考;在作出妙语惊人的回答之后,稍作停顿,可使人咀嚼回味;在讲出奇闻轶事和精彩见解之后,在听众赞叹之余,特意停顿,可加深听众印象,引起联想;在话题转移之际或会场气氛热烈之时,稍稍停顿,可加深听众记忆,给听众以领会抒情之机。同时,恰当的特殊停顿,也可以使演讲者本身赢得调整情绪的时机。

 2、轻重

 在演讲时,人们常常把某些词语讲得比一般词语重些或轻些,这样便能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若按声音强弱划分,重音可分为轻读型重音和重读型重音。

 若按表现思想感情、内容重点或 句子 语法结构来划分,重音可分为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

 3、抑扬

 语调大体可分为四种,即平直调、高升调、曲折调、降抑调。

 4、缓急--弛缓结合

 语速的变化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正常谈话,每分钟讲大约120-150个字。演讲的速率不能太快,一则听众难听懂,二则也使人产生怀疑,认为演讲者怯场。因为人们胆怯时往往语速较快。当然讲话也不能太慢。太慢就显得拉腔拖调,给人以愚笨、迟钝、缺少教养的感觉。初次上场的演讲者容易犯的错误是速度太快,像“放鞭炮式的噼里啪啦”,一个调子,一个速度。他们提醒自己“慢慢”后,又趋于慢得平坦,没有变化。演讲的速率不能总是“一崭齐”,要做到急缓有致。

 演讲语速要做到快慢得体,缓急适度,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张弛自然,错落有致。这样,便能显示出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使演讲具有音乐美。长时间的快会“供过于求”,引起烦躁,听众不易全面了解内容,理解感情;太慢则“则过于求”,听众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提不起来。

 5节奏--起伏结合

 对艺术来说,节奏是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的变化。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感情)的传达媒介。据此分析,演讲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结构的疏密松散,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演讲者的举止等要素的秩序、有规律、的节拍的组合,便形成了演讲的节奏。常见的演讲节奏有轻快型、持重型、平缓型、急促型、低抑型等。

 演讲表达时需要注意:

 一、形象化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85%以上的知识,是通过视觉印象被我们吸收的。为了增强视听效果,演讲者当然应该注意自己的外貌形象和态势动作,但更为重要的是,演讲者要善于调动语言表达手段,让抽象的哲理物化为活动的景象,让空洞的说教转化为鲜明的画面。演讲要做到形象化,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运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段。

 二、个性化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演讲者要力求突出演讲的个性风格,创造独特的“我”。伟大的演讲家都具有自己的演讲风格。如鲁迅先生的演讲风格是分析深刻、外冷内热、富于哲理;郭沫若的演讲风格是热情洋溢、奔放不羁、文采华丽;毛泽东的演讲风格是通俗风趣、论证严谨、民族特色浓厚。演讲的个性首先体现着演讲者自己的个性。影响演讲者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家庭环境、 文化 修养、生活经历、职业等。

 演讲风格的个性化还应体现为演讲中涉及的人物的个性。对演讲中涉及的人物,不应仅仅只是一种平铺直叙的交待,而应通过细节描写、对话模拟、形态模仿等手法,充分表现人物个性。某些演讲无法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听众对演讲主题和基本内容又挑不出更多的毛病,其失败原因往往就是缺乏鲜明的个性。可以这样说。缺乏个性,任何人都可以上台照念一通的演讲词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演讲。

 三、口语化

 听众对演讲的接受效应首先取决于听众是否清晰地接受了演讲者的话语。演讲不同于书面语言,听众在现场中不可能有更多的余暇思考和猜测某些生僻的词语和隐晦的思想,更不可能像阅读书面 文章 那样进行多次反复。口头语言的传输和接受特点决定了演讲语言要尽量做到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瞬间感染力。被誉为中国语言大师的着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着作差不多也就是文字清浅简练的着作。”老舍的结论对演讲同样适用。

 四、幽默法

 美国人约翰·哈斯灵在《演讲入门》一书中写道:“幽默是演讲者与听众建立友好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你讲得听众眉开眼笑时,他们也就主动参与了思想交流过程。”哈斯灵实际上已经 总结 了幽默在演讲中的两大作用:建立友好关系和促进思想交流。

 运用幽默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从构成幽默的方法介绍幽默在演讲中的运用:

 1故意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扩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形象、作用和程度,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夸张可以构成幽默。

 2正反颠倒。正反颠倒,俗称说反话,也是构成幽默的常用手法。

 3设置“包袱”。相声中常用设“包袱”、“抖包袱”的手法构成幽默。演讲也可以借鉴相声的表演艺术,先设置一个疑问,然后加以解答,通过机智风趣的解答构成幽默。

 4移花接木。当甲、乙环境互换和甲、乙词语互换时,都能造成移花接木的幽默效果。

 5如实陈述。生活中有些可笑之事,不需加工,原样讲述,就能够产生幽默效果。

 运用幽默技巧要注意两点:

 第一,材料和语言不能庸俗低级;

 第二,幽默要紧扣主题,份量适当,切忌喧宾夺主。

 五、迂回法

 演讲者有时并不直接了当地阐明演讲主题而是采取反证、说反话、先贬后褒等手法,迂回到达演讲主题。在某种情况下,迂回法能够造成峰回路转、恍然大悟的演讲效果。

 六、悬念法

 演讲者要设法使听众进入自己的演讲思路,使听众随着演讲的进程思考、等待和惊奇,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制造悬念。

 七、引用法

 悠久的人类文化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注定了演讲者永远不可能是创造一切的“上帝”,演讲内容永远不可能通篇都是演讲者独有的见闻和思索。因此,“引用”就成了演讲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有效技巧。

 (一)引用的主要类型

 (1)、原文引用。演游者把要引用的材料一字不改地转述给听众,表现在书面上即是引用材料加上引号。原文引用的材料一般是简短的言论。

 (2)、改造引用。为了简练和便于叙述,演讲者对要引用的材料进行某些归纳、删节和加工。改造引用的材料一般是有情节的事例。如毛泽东在演讲中引用“宋江三打祝家庄”的 故事 。有时,演讲者也对人们所熟知的 典故 、 成语 、 谚语 等进行换意改造引用,以获得某种特殊效果。如把“不学无术”改造成“不学有术”;把“人一走,茶就凉”改造成“人一走,茶不凉”等等。

 (3)、虚拟引用。演讲者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虚拟某些言论或事例。演讲者通过虚拟情节的模拟,维妙维肖地说明了良好的口才是通过锻炼而获得的。

 (二)引用的作用与技巧

 运用引用,决不是为了炫耀演讲者的学识,而是为了充分论证和表达演讲者的思想和感情,即为演讲主题服务。

 精妙的引用使演讲生辉,蹩脚的引用则使听众倒胃口。运用引用要做到“三要”与“三忌”:

 第一,要丝丝入扣,忌离题万里。演讲者要在深刻把握主题的基础上选择引用材料。如果引用材料偏离演讲主题十万八千里,演讲者越是声情并茂,越是会增加听众被误导的可能性。

 第二,要画龙点睛,忌喧宾夺主。演讲者只能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安排少量高于“我”但为“我”所用的引用。演讲中过多依靠引用,演讲者的自我见解和个性特点就受到了排斥,演讲者变成了有生命的傀儡。个别演讲者喜欢大量引用名人言论和古典诗词,这又有意无意地构成了卖弄学识、哗众取宠的嫌疑。

 第三,要标新立异,忌陈词滥调。演讲者只有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才能推出令听众耳目一新的引用。演讲中引用一些平庸、陈旧的材料,反而会冲淡演讲的意境。在同一场演讲中,多个演讲者如引用同一材料,最易给听众留下笑柄。如某场演讲先后有七位演讲者引用夏明翰烈士“砍头不要紧”的就义诗,被听众讥讽为“我们的演讲者比国民党刽子手还残忍”。

 八、代 词

 “你、你们,我、我们”是最常用、最简单的代词,但在演讲中使用是否得体却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你、你们”使用得当,可以使听众的注意力保持在顶峰状态,因为它时刻提醒听众维持一种自我感知的心理状态。例如,当需要就“硫酸”的作用做一次科普演讲时,可以这样告诉听众:“硫酸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如果没有了硫酸,汽车将无法行驶,你必须像古时候那样骑马或驾驶马车,因为在提炼汽油时,必须广泛应用到硫酸。不管是照亮你办公室的电灯,还是夜晚引导你上床的小灯,这一切如果没有了硫酸,都将成为不可能。在你还没有和你的毛巾打交道之前,毛巾就已经和硫酸打过交道了。你使用过的梳子也需要硫酸处理。你的刮胡子刀片当初在经过锻炼后,也一定曾经浸在硫酸中处理过。”

 但是,“你、你们”的使用,又可能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制造心理鸿沟。而造成这种鸿沟的原因是:演讲者显示出的居高临下的身份,使听众不愿接受;演讲者抨击或说明的事理刺伤了听众。例如,在一次语言学讨论会上,一位语言学家这样开始他的学术 报告 :“刚才几位同志的报告都很好,如果把你们的讲稿没收,你们还能不能讲得这样好呢”这位语言学家本想借此说明口语运用的特点和难度,谁知其他的语言学家被激怒了,他们私下议论:“把我们的讲稿没收,我们就讲不好怎么,把你的讲稿没收,你就能讲好啦你×××也太狂了吧!”其实,这位报告人只要将开场白中的“你们”换成“我们”,语气就会和缓得多。

 此外,在演讲中,特别是学术演讲中,当需要表述演讲者个人提出的某一论断而又要表示谦虚时,演讲者可以使用复数形式“我们”作为第一人称的谦称。如将“我认为”、“我的看法是”改为“我们认为”、“我们的看法是”。

 九、节 奏

 节奏主要体现为快慢和停顿。没有节奏变化的演讲像催眠曲一样使人昏昏易睡,就像单调的行车途中易打瞌睡一样。着名演讲理论家费登和汤姆森,在《演讲的基本 经验 》一书中说:“关于演讲速度,所应遵守的主要原则,就是随时注意变化。”

 十、简 练

 有人曾问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演讲词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马克·吐温就讲了一个故事:“有个礼拜天,我到礼拜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的苦难生活。当他说了5分钟后,我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他接着讲了10分钟后,我就决定把捐助的数目减至25元;当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后,我又在心里减到5元;最后,当他又讲了1个小时,拿起钵子向听众哀求捐助并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我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两元钱。”马克·吐温的故事回答了演讲词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简练。

 演讲语言要尽量做到口语化和通俗化,但口语化和通俗化并不意味着冗长和罗嗦。演讲语言的冗长和罗嗦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重复论证过多。某些演讲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以琐碎事例重复论证主题,造成 马拉松 式的演讲。

 (二)无关话过多。有些演讲者对演讲主题缺乏足够的准备,临时在台上东拼一句,西凑一句,抓不住要点,逻辑混乱,无关的话过多,整篇演讲就成了废话的大杂烩。

 (三)官场话过多。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唯恐在大庭广众中说错话,久而久之,养成了说套话的恶习。这类演讲,貌似流畅、得体,实则空洞无物,不痛不痒。这种官场语言实则空洞无物,毫无意义。

 (四)客套话过多。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在几百、几千人面前,翻来复去地表示“我没有准备好,讲得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原谅”,“我水平有限,肯定有讲错了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对这个问题我缺乏研究”,等等,这种反复的“客套”,其效果只能是大煞风景,使听众生厌。初学演讲者易犯这种毛病。

一、在句子中起起停顿作用的符号叫“点号”,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等。

1、顿号

顿号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是句子中最小的停顿。常用于罗列几种性质相似或相近的几种事物。

例如:花园的花都开了,有大红的、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美丽极了。

但是并列性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表达陈述对象“怎么样”或者“干什么”时,不能用顿号,而要用逗号。

例如:小红的字写得端正,美观。

2、逗号和句号

逗句是最常用的停顿符号,常常用于一句话没有说完时的一般性停顿,是一句话中较小的停顿。而句号则用于一句话意思表达完整了后的停顿。

例如:春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杏花。青蛙从冬眠中醒来,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此句有两句话组成,前一句话说的是春天的植物变化,第二句说的是动物变化,所以两句说的意思不一样,因此头一句话意思表达完整用句号,而前后两个完整的句子的前后两部分共同表达一个意思,所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

二、分清句子的语气,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同样是一句话说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是语气不同,标点符号也不同。

1、陈述语气

指语气平和,多用于对人、事、物的陈述,基本不带任何感情,此时句尾用“句号”,表达陈述语气。

例如:我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2、疑问语气

句子里表现的意思是疑问,此时句尾用“句号”,表达疑问语气。

例如:你吃饭了吗?

3、感叹语气

当句子表示强烈的“喜、怒、哀、乐、惊”情感,且有时句子中间有“真”“多么”,句尾有语气词“啊”“呀”“啦”等表加强语气的词时,句尾要用“感叹号”,表达感叹语气。

例如:这里的风景真美啊!

扩展资料:

初中语文中标点符号的经典用法

1、冒号的提示范围

一般说来,冒号用在句子内部,它的提示范围到一个句子完了为止。但是,它的提示范围有时也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是几个段落或成篇的文字。如人们写信时在开头收信人的称呼后用的冒号,又如讲话稿一般在开头写“同志们:”“朋友们:”“同学们:”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会议纪要、工作计划、演说词等中。

2、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混合使用时,使用引号的方式

直接引语是直接引用的话,也就是把别人的话或现成的语句照原样录下来。为了跟作者本人的话区别开来,直接引语要加引号。间接引语是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仍是作者本人的话语,所以不必用引号。当我们引用别人的话,一半是直接引用,一半是间接引用的时候,仍是直接引用的部分用引号,间接引用的部分不用引号。

例如:他指出,科学是没有地区性局限的,“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及形成这种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

第一是表停顿,用来表明句子的结构。说话有或长或短的停顿,而写在纸上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这种种停顿。举例说明: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这句话有两种停顿法,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

第二是表语气。我们说话的语气有三种:陈述语气,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疑问语气,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祈使语气,要别人做一件事情。这种种语气在交谈中用语调来表示,在书面上用标点符号表示。陈述语气:我今年读了两本有价值的书。疑问语气:你喜欢吃西瓜吗?祈使语气:给我一支粉笔。又如“他去过北京?”和“他去过北京。”两个句子,疑问语气表示他从没有去过北京或向询问别人有没有去过北京,而陈述语气告诉你他去过北京。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第三是表示词语的性质。某些词语加上某种标点,词语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如单说“刘胡兰”指的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名字,写作“《刘胡兰》”,就表示一部歌剧、**或书籍或文章的名字。又如鲁迅先生的“好个国民党政府”,“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单说“友邦人士”是指邻国像朋友一样的人,而加上引号的友邦人士非但不是朋友反而成了敌人。

总之,标点符号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学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千万不能忽视标点符号,视它为细枝末节,雕虫小技。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众所周知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之一,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吗,下面就一起来看一看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吧!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1

1、 巧用图画,形象表达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图画都具有一定的编排目的,体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而且它们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些插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丰富表达的内容。将比较深刻的道理与形象具体的图画联系在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愿望自然会被唤起,他们语言的表达也就更加丰富具体了。这种看图说话训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感悟重点,个性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的课堂。与文本对话,感悟语言,就是要抓住课文中重点部分和关键语句反复涵咏、体会、揣摩、品味。如抓“题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过渡句段、重点难点,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布局谋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拟人、反问等特殊表达形式的语句,能体会特色表达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差别;抓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准确精妙;抓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刻画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及情感变化的线索,能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同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对话和思辨,能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对话中体现出个性化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与学生进行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感受,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

3、形式模仿,迁移表达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灵活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的迁移点,让学生从文中悟出说写规律,从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纷呈的语言表达变得有章可循。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借助课文中特殊的语言形式,精心为学生设计说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最简单的训练内容,如仿词、造句、换词、仿说句子,到稍难一些的常用句式、构段方式、仿写片段的练习,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结构、叙述说明的方法练习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兴趣提高了,想象丰富了,表达能力实现了由简单的操作到复杂的模拟迁移和创造,提高了语言表现力,实现了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飞跃。

4、想象情境,拓展表达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生动的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隐含着作者的灵性思维,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读说写结合点。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文本,创设语言表达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鼓励思维的创新。如教学《妈妈的账单》一文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想象拓展训练:“如果你是小彼得,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角色互换,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凡卡》一文后,可让学生想象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自己想对凡卡说些什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凡卡》的故事。通过这些拓展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绪能够自由飞翔,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也精彩纷呈。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2

1、多跟孩子说话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学习语言的基础是模仿,因此,父母首先要多跟孩子说话,让他们熟悉语言,才能让孩子对语言保持高度的敏感,这是锻炼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初级的步骤。

2、一定要让孩子有话可说

尽量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来和孩子探讨,不要脱离孩子的认知范围,孩子才能“说”出来。曾经有个刚参加下作的初中教师,在上第一堂作文课时,出了《假如我当经理》这个题目让同学们写,结果孩子们写的没有一篇令人满意的。

孩子们对“经理。这个角色没有—,点感性认识,怎么能写好文章呢?不但孩子们,就连老师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经理”应该怎么当。由此可见,让孩子学会口语表达,就一定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到有话可说,让孩子的思维充分地活跃起来,因为语言总是跟着思维在运转。

3、让孩子们多观察,多讨论多观察各种事物

可以使孩子扩大眼界,增长知识,说话有内容。在孩子观察时,要引导他们看清楚对象,同时用语言给予指导。如告诉他们事务的名称和特征,性质,用途及与人们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些新的词汇,教他们正确的发音,还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议论。这样就会很自然地锻炼孩户的口语能力。

4、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意愿

当孩子提出了对一件事情的理解的时候,不管孩子的想法正确与否,结果怎样,家长都不要抹杀孩子的积极性,因为这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意愿,重要的是让他“说出来”,而不要在乎他说得“对不对”。

5、让孩子多讲,多练

语言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的。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必须让他们多讲多练。这里所说的多练,主要是指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讲述自己的见闻,包括复述听过的故事、讲述图书的内容,编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同别人交谈等。应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认识、掌握的词汇和语法,创造性地组织语言。

总而言之,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需要家长去着意培养的。孩子拥有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在社交中会得心应手。

养语言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家长要善于针对自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他的兴趣,选择适当时机,捕捉技巧方法进行语言训练。但要遵循一项原则:寓教于乐。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他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提高语言能力,做到日积月累,润物无声!

 小学生认识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准确表达文意,对推动语言的规范化,都有积极意义。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加标点符号 方法 ,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加标点符号方法

 01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02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03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04逗号

 1、 句子 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05顿号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如: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06分号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07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 总结 上文。

 08引号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09括号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 文章 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10破折号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例如,迈进金**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 ─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例如,“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例如,“呜─ ─”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11省略号

 1、用于引文的省略。

 2、用于列举的省略。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12连接号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13间隔号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14书名号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2小学生语文标点符号 教学方法

 一、标点符号教学要学用结合

 标点符号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把学习标点和理解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阅读中的句子教学和朗读教学来完成。

 在句子教学中,标点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结构层次,而且能帮助学生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从而通过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加深对标点的认识。例如:《爱迪生》一文中“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点儿弄瞎了他的眼睛。”这个句子,可让学生考虑句子为什么要用分号,由此引导学生体会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坚定信心。

 在理解句子的内容后,再让他们读读这个句子,就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分号的作用和它表示的停顿。

 在朗读教学中,标点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句子与句子间的结构层次,而且能帮助学生确定朗读时的语法停顿,从而通过正确的朗读加深对标点的认识。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有一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提问学生:“这个句子分为几个大部分怎么看出来的”(三大部分,通过两个分号表达出来)三部分的内容又可各分为几小部分用什么标点表示(各分为两小部分,用逗号表示)朗读的时候,让学生在逗号后面作较小的停顿,在分号后面作较大的停顿,以显示出句子的结构层次。

 二、标点符号的教学要与写作结合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人们日常文字应用和学生 作文 中最基本的概念组成部分。在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小学生对标点的使用,概念不是十分清晰。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修改最多的不是字词句,而是标点符号。很多学生不会断句,而是“一‘逗’到底”。

 为了强调语气,大量地使用“惊叹号”。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并不难,而在于写作过程中的细致。我在作文教学中,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标点进行讲解与练习。例如我在作文课上关于逗号的使用教学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己说对逗号使用的认识,进行交流。

 然后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对逗号的认识。大体内容是这样的: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学生举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学生举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学生举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学生举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实这就是一个逗号教学的内容。完成后让学生根据讨论的资料,进行修改这次作文的标点,主要是逗号,然后同桌互改。这样一次讨论练习,学生不仅对标点的认识与应用提高了,也对写作“一‘逗’到底”进行的更正。

 三、标点符号教学要有周期性的专项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集中的标点教学,所以语文老师才有周期性地进行一些标点符号的专项训练。

 (一)添标点专项训练。提供没有带标点符号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加上标点符号。这是常用的训练方式,形式灵活多样。就训练的内容来看,可以给句子加标点,也可以给一段话或几段话可标点;就训练的方式来看,可以在断句处留空,也可以不在断句处留空。

 (二)诊断改错专项训练。在学生学习标点、使用标点的过程,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少走弯路,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学会诊断一些病例,防患于未然,促使学生尽快掌握标点的用法。以平常较常用的句号为例,平时我们对句号的使用普遍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一是用得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小明 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

 这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小明 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小明 带了工具;第四句讲小明 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二是用得太多。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如: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它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三是混用。属于 其它 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例如:

 例1: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例2: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例1中“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例2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而极重要的语文工具,如果强调地推重它,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有了标点符号,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才能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一边理解课文内容,一边加深对标点符号的重要性的认识,体会标点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具有独特功效。

 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要循序渐进,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整体性。

3浅谈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

 一、读好标点符号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无论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还是入情入境地朗诵,“读”好标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1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 标点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表示停顿。口头表达中或长或短的停顿,在书面语言中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标点符号。一个个标点符号把一段段文字隔成了长长短短的不同句子,于是,文字就有了呼吸,有了节奏。因此,读好标点符号首先要读好标点所表示的停顿。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都是一些长句子的朗读,其实,短句的标点停顿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

 《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一连六个逗号串起了长短不一的七个小分句。前几个整齐的短句读起来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宛如**中一个个跳跃的画面。

 而后两个长句子拉长的语音,宛如慢慢推开的广角镜头,展现了云雾无处不在、飘忽不定的神秘感。因为前几个分句比较短,学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逗号,读成“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这样一来,就破坏了文字原有的节奏感,灵动的感觉荡然无存,更谈不上与下文形成节奏上的对比了。

 2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 有时,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当“我”钓上了一条大鲈鱼却被父亲要求放掉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来声。

 “我”的问话五个字,两句话,用了两个语气强烈的标点,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生动地再现了“我”当时反应的强烈,“我”急于争辩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读成“爸爸,为什么”疑问的语气加重了,但“我”内心那种急迫与强烈不情愿的感觉就淡了许多。

 二、听好标点符号

 听说读写的能力一直是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 基本素养 。“听”是沟通的基础,“听好”才能有效地交流。我们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就是把隐性的内部语言转化为显性的外部文字的过程,这当中也包含着“听”的环节。如何让学生把标点符号这一无声的书面语言“听”出来进而“听好”呢

 1提供出色的听力材料  这要依赖于教师在教学中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听过广播剧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明明是一个人的声音,我们却听出了好几个人的真实存在。这正是正确巧妙地读好了标点,从而让人听懂了标点的缘故。

 只有教师读好课文、“读”好标点,才能为学生“听”标点提供良好的材料。长此以往,才能增强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听觉敏锐性,才能真正“听出、听好”标点。

 2进行专项的听力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当人的意识集中指向特定对象时,人们会对该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听”标点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关注度。

 例如安排句子的听写练习,可以是单独的句子,也可以是文字相同但语气语调不同的一组句子(如“小鸟飞了。”“小鸟飞了”)。还可以进行听句子加标点、听录音选择恰当的句子等练习。先充分唤起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注意,再进行练习,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敏感性自然会提高。

 三、写好标点符号

 语文教学是以书面语言为主的,而标点符号的学习与使用也是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所以,“写”也是标点符号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1指导规范书写  标点符号虽小,但外形各具特色:有小圈圈似的句号,有小耳朵似的问号,有六个点的省略号,有酷似双6双9的双引号……每一种标点都需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认清它们的“尊容”,再下笔。还应教会学生各种标点的正确书写位置。

 像句号、逗号、顿号、分号等都应书写在文字的右下角;问号、感叹号、冒号等都应写在文字的右方;破折号、省略号则在格子的中间位置。一般而言,一个标点只占一格,而破折号、省略号是占两格的。

 2指出书写变通  值得一提的是,标点符号在行末、行首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即: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等不能出现在行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末,后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首。

 因为学生写作文,一个字占一格,一个标点也占一格,为了遵守以上规则,避免有些标点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行末或行首,有时还需要变通一下。这就需要告诉学生:当逗号、句号等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半部分出现在行首,就将它退回到上行末的格子外;当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出现在行末,就挤在倒数第一、二格之间。

 四、“品”好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重要载体,只有指导学生静心思考、品味,才能真正读出它的魅力与神韵。

 1进行对比,思考品味  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典型文段的标点进行比较,在对比中体会标点的意蕴。一位老师在执教《小鹰学飞》一文时,巧妙地把小鹰飞到大树上面、大山上空以及更高的天空时的三处语言列了出来:“我已经会飞啦!”“我真的会飞啦!”“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句的标点并启发思考:为什么前两次的语言使用的是感叹号而第三次的话语用句号从而带领学生深入体会小鹰刚会飞时的那种高兴、满足与得意以及明白学无止境后的那份谦虚。

 2展开想象,还原画面  当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后,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独具匠心的标点进行细细咀嚼、想象,让标点背后的情境生动起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有一处描写了八岁的巴迪兴奋而又焦急地等待着爸爸回家。

 文中是这样描写等待场面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三个句号,组成了三个独词句。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三个句号“走”进去,感受一个句号就是一段漫长的等待,一个句号就是一幅巴迪望眼欲穿的场景。进而通过这三个句号把这三个时间点还原成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等待画面,从而达到理解语言和把握意境的融合。

 五、用好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看似简单,要百分之百地正确使用却不大容易。它的运用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指导,而最好的语言环境莫过于学生自己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习作了。因此,除了进行各种的专项练习外,我们更应该利用好“习作”这个平台,多层次地引导学生用好标点。

 1规范使用,达到文从字顺  首先要强化学生文必加点的意识。习作中,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标点符号知识,一边写一边点,先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逗是逗,句是句,一定要写清楚、明白,用错了没关系,但不能不用,或是一“逗”到底。

 修改作文时,一定要把标点符号的使用作为一个项目,结合作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认真修改。教师也应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典型普遍的标点符号的错误进行点评,指导修改。这样实践久了,学生自然就会顺利通过使用标点符号这一关,做到顺手拈来,应用自如。

 2选择使用,提高表达效果  我们现在通用的这套标点符号,它既是规范性的,又不是刻板的,在共同的规范之下,又有灵活性。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标点符号的表达功能——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如学生习作中很简单的一句话:“傍晚,雨停了。”

 这里的句末用句号没有错,用感叹号、省略号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就要取决于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效果了。如果是想表达这令人讨厌的凄风苦雨终于停了的那种解脱感,就该用上感叹号。如果是想表达对一场无字歌谣般春雨的留恋与不舍,用上省略号更为贴切。

 如果只是简单交代一下天气情况,那么句号未尝不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吕叔湘先生说:“每一个标点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他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过分,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对小学生而言,每一个标点都要去斟酌,是不太现实的。

 但是,在教学中适当地指导学生在表达层面多思考些问题,还是相当有益的。只有在积极思考和自主判断中,才能提高规范和灵活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4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方法技巧

 一、 故事 激趣,让学生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于小学生而言,总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和接受力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更好。因此,我们可以经常在班上开展故事会,给学生讲述一些标点符号误用或不用而发生的故事,以此让学生增强对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让学生们在笑声中了解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故事一:明朝的祝枝山,有一次曾同人开过这样一个玩笑。新春佳节的时候,祝枝山路过一户富人家的门前,见到朱漆的大门上贴着一张红纸。他想了想,就叫人拿来笔墨,在上面写了十二个大字: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那家主人出来一看,念道:“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顿时脸色铁青。他想这不分明是触我的霉头吗于是,他要就动手打祝枝山。而祝枝山却对他笑笑,不慌不忙地说:“我明明写的是好话,你自己看不懂嘛!”说完,他就用笔点了几下,便成为:“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那主人见了,不禁转怒为喜,连声称好。

 故事二:在我国古代,有一个主人对客人下逐客令: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人写这个逐客令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因为主人没有使用标点符号,客人却念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样把“逐客令”变成了“留客令”,与主人的愿意完全相反了。

 这样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标点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相机启发学生收集更多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思想。

 二、结合课文,活学活用。

 在句子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标点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结构层次,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加深对标点的认识。把学习标点与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运用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中高年级的标点教学,不仅要把握标点符号的最基本用法,还要掌握它更多的用法。

 如省略号,它最常用的功能是表示例举的省略,但他还可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表示沉默不语或代替没有听见、不便明说的话。例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此处的省略号话语的省略,体现了“我”当时看到老班长咽草根 、鱼骨头时极为沉重的心情。(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如引号,它最常用的功能是引用说话人的话,但它还可以表示强调,表示讽刺和否定,表示引用原文。教学中,让学生活学活用,达到准确使用标点的目的。例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

 三、用评语,纠正学生的标点符号。

 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错误最多的主要表现在作文中。在批改作文时,教师不仅要批改文字的运用,对作文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也应及时的纠正。我主要采用写评语的方法。

 如:我班有一位同学在写作文时,从头到尾都是逗号,最后一句写一个句号。于是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道:当老师改到你的作文时,标点符号王国里的小伙伴们都跑来向我诉苦。

 你瞧,逗号先生首先发话了:“小主人,你也太‘重用’我了,我都累得快不行了,让我休息一会儿吧!”句号先生、感叹号**……也纷纷向我诉苦:“小主人经常让我们休息,要知道作文中少了我们,会大大逊色的。”……

 又如:三年级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冒号和引号的用法。有的同学在运用时经常是用了前引号,忘了后引号。于是,我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道:“小主人啊,你可真糊涂,对我们引号两兄弟忽冷忽热。这次,你重用了我的兄弟前引号,而忽略了我后引号,这也太不公平了了。知道吗这句话中少了我也是不行的。”

 四、位置方面向学生提出书写规范的要求。

 标点符号除了要用得正确、适当外,还应注意书写的位置。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这七种符号书写的时候,一般让每个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及书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长久的学习过程,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教师要经常做有心人,在讲清标点符号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严格的要求,再加平时的督促、检查,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32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