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发微信,每次句尾都会加上标点符号,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个人发微信,每次句尾都会加上标点符号,是怎样的一个人?,第1张

说实话,我平时也有这样的习惯,不管给别人发什么,总喜欢加上标点符号,句尾当然也不会放过,而且还会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我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想让别人看到我发过去的文字,更容易正确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不至于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我认为,有这种习惯的人,基本上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做事情特别注重细节,且又认真负责,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一般人发信息,短的信息几乎都不加标点符号,感觉没那个必要,还浪费时间。长点的信息,会象征性地随便加几个,主要也是为了让对方好理解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多数人句尾很少加标点的,可能觉得句尾没必要加,就算不加别人也不会产生误会,索性就不加了。

而对那些平时做事爱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句尾不加标点那是绝对无法忍受的,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还浑身不自在,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强迫症。

2、大多习惯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一个爱为他人着想的人。

一般人发信息,大都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我怎么方便怎么发,收信息的人,你看信息是否方便,那是你的事儿,我就管不着了。有的人发信息,一发一大溜,愣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加,看的人还得现看现断句,发的人是方便了,但麻烦的是看的人!

而那些平时就爱为别人着想的人,就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宁可自己打字的时候,费点事儿,多打几个标点符号,也绝不让收信息的人,看起来麻烦,甚至误解自己的意思。

3、平时说话比较少,但想的比较多,是一个性格偏内向,沉默寡言,感情却极为细腻的人。

这些偏内向的人,在句尾加上标点符号,我认为,主要是想通过这些标点符号向别人传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情绪,或是平淡无奇,或是疑惑不解,或是愤怒不已,亦或是欲言又止。

用的最多的就是四种标点,用句号来表达平淡无奇,用问号来表达疑惑不解,用感叹号来表达愤怒不已或惊叹不止,用省略号来表达欲言又止……

我的观点:

嘿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每次发微信、写短文,不但要在每句话后面加上标点符号,而且经常会为加逗号还是加分号,加句号还是加感叹号而颇费思量。

要问象我这样,每次句未都会加上标点符号的,是怎样一种人,我还真不明白。但我总觉得加上标点符号,会让对方知道我的话说完了没有,而且标点符号加得好不好,会影响我的思想和内心 情感 的表达。有时候巧妙地运用标点符号,却能把自己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情感 很好地表达出来。

我估计,那些每次发微信都加上标点符号的人,都是和我一样,愿意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心 情感 ,不希望别人望文生义、领会错自己意思的人。

朋友,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在生活中追求完美,希望别人准确了解自己的人呢?

一个人发微信,每次句尾都会加上标点符号,是怎样的一个人?

问情以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的人,他可以在句尾加标点符号,也可以不加,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反而是对这种现象比较在意的人,却是多少有点挑剔了。

1、一个人发微信时的标点符号,他可以做的非常严谨,也可以做的比较随意,只要不是做的太出格就没有任何争议。

2、还有一种可能是习惯,对于那些平时工作需要把握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人来说,只是随手标上了标点符号,不会刻意去处理这是在发微信。

3、一个人在发文字的时候,可以彰显自己的个性,也可以平平淡淡。只不过是发个微信而已,没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

所以,有人在发微信时,句尾加上标点符号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会因为这件事上升到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刚看到这个提问,说实话,我感觉这个问题提得有点无厘头,好像发微信加标点符号都成了另类了。难道落在纸上的文字不应该加标点符号吗?发微信跟写字是一样的呀!或许是我们年岁大了,习惯了在行文时只要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就要加标点,哪怕只有四五个字,该用两个标点就必须用两个标点。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很难改变。况且如果不加标点,不但会让人增加阅读困难,而且还可能造成误解。我觉得发微信不加标点符号不是一个好习惯。即便发微信句子短,文字少,也不是不加标点的理由。另外,和使用标点符号同样重要的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它有助于人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古人写文不加标点,不知道古人是为了节约写作材料,还是什么原因,就是文不加点。以至于让现代人读的时候,必须首先给正确地断句,给后人阅读古籍增加了不少困难。

我相信大多数人在发微信时都会加标点符号,尤其是岁数比较大的人吧,还有语言严谨的人,不管老人还是年轻人。

现在网上发文好像都取消了首行缩进两字的行文方式,就像我现在写的这篇问答也是这样。这个可以理解,它实际上对阅读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但真的不希望有一天说发微信也取消了标点符号,哈,这是不可能的。

我就是题主所说的那种人,发的每一条信息都会有标点符号,特别是发长信息的时候,有时为了标点符号还要斟酌半天。那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第一个原因:这是一种习惯

因为从小大人就教导,做事要有始有终;等到上学以后,老师也多次强调,不管写什么都要有标点符号,长大以后也就养成了这种习惯。

第二个原因:自认为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

这些年的人生,个人自我评价,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不管是什么事,只要交代是我去做的,都会认真、仔细的去完成,并力求最完美。

第三个原因:自认为是一个严谨的人

不管我去做的任何事情,比如一份报告写完之后,很多时候都会自己认真的看一遍,可能会出现文字标题字号不符的情况,而这种小问题也不会影响什么,但自己不仅会修改文件,而且还要把已经打印制作完的那一份替换下来。

第四个原因: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很多时候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假若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虽然有空格进行呢了区分,但对方的阅读感不会好,更不会舒服,同时也会对我这个人进行评价。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替对方去考虑一下,毕竟我们不能活在自我的世界中。

关于其他人的评述

有人说像我这样的人,是那种沉默寡言、呆板、木讷、固执,甚至是顽固的人,对于这些评论,首先是我绝对不会认可,因为我不是那样的人,也不是不善言辞的人,更不是不懂得变通的人,只是个人感觉做什么事情,尽量做到完美,同时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事情,毕竟此事不仅仅是个人看,还会有另一方,也会对你有评述的。

如果你也是一个如题主说的那样的人,认可我上述所说吗?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不仅是书面文字表达的正规要求,也是 情感 表达的需要,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标点符号也是字,不同的标点符号代表不同的意思。记得曾经读过这样的一篇文章,说某杂志编辑认为标点符号不是字,所以按字数计算稿酬时,就把标点符号扣除不计稿酬。鲁迅先生知道后,为了教训教训这家编辑,就有意写了一篇不加标点符号的文章,寄给了这家杂志。那位编辑看了半天,不会分句,文章的意思也是似懂非懂,没有办法,只好请鲁迅先生加标点符号,鲁迅先生说你们认为标点符号不是字,不计稿酬,我为什么要付出精力加标点符号呢?从此,这家杂志就按字给标点符号计酬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表达能力,同时也说明这个人办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手机从非智能到非常智能用了几年?咱们从发短信到玩QQ再到发微信用了几年?

我想能够回忆起来的朋友不多,可是我至今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是左手写字,天生的左撇子,前几天行云流水速度飞快,很是暗自得意了一番,结果被老师发现倾斜的角度不对,果断坚决地予以纠正,为这件事我还偷偷哭了一回。

接下来就是认字写字的过程,要求整齐划一,标标准准,字帖写了多少本记不住了,可是那种感觉还在,左右对齐上下对齐等等,要求要有对称的美感,偶然去图书馆看到草书的字帖大为惊讶,还能这么写?回家凭着记忆写了几个字,被老妈好一顿教训, 爬还没学会,就想跑?

再然后就是各类组词造句,各种词的用法,作文的写法等等等等,至于你说的标点符号,那是真正的小儿科,在这么多学习的项目当中只是最最基础的功课之一,我们语文老师稍微一发力,没几天全部过关, 几篇小作文写下来,全班同学集体过关,除非你特别粗心,否则想错都难。

说了这么多,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不管是什么写信,发邮件,使用社交软件等等,只要是打字,标点符号是必须写清楚的,这是知识的传承,烙印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固定位置,通过了不断的练习和坚持,不去追求完美,而是简单的要求整洁,清晰,明了,有规有矩,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段语言当中想要表达意思或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标点符号。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前边写的几百个字您能看明白吗?您能看得下来吗?您愿意看这种文章吗? 所以我认为发微信加标点符号的人,最起码是一个有常识,负责人的明白人。

1、或许是多年的习惯;

2、或许出于严谨,做事一丝不苟;

3、或许是完美主义者,抑或强迫症;

4、为了避免产生歧义;

5、我就喜欢,你管得着吗?![呲牙]

发微信的时候每句尾都加标点符号的人,在一般人看来还是非常怪异的。即时交流工具的特点就是快,因此大多数人在对话时只需表达清楚即可,一句话一发的话,短短一句话完全可以不要标点。

我遇到一个老板,在句尾特喜欢加感叹号。弄得整个企业管理层发信息都喜欢加感叹号。

开始我是极其不适应,会习惯性的从感叹号分析个人情绪。比如对下属发:立即完成! 五点过来! 必须到位!给人感觉是一种命令式,令人不舒服。

老板是餐饮行业的,规模中等,管理员工尚可理解,但习惯之后与外人交流也经常使用感叹号,老板性格强势,大小事不放手亲力亲为,说实话大部分的私营企业老板都喜欢一言堂,极少能给有才能的人充分的尊重。

最可气的是,企业的员工也学会了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有个下级给我发信息,也是各种感叹号:比如:好的,我马上去! 领导这个事到底该怎么处理??!!能被她这些标点符号弄得头大,显得极不尊重。

所以,我觉的标点符号要慎用。要尊重汉语语法规则恰当的使用。驾驭不了,反而胡乱使用标点符号的人,只能说是不自知,令人生厌的。

像这种喜欢句尾添符的做法,是有它的用意的。

我们先不谈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先说说这样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多此一举?

其实,像这种多此一举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一个面包师傅正在给一个顾客制作生日蛋糕,大家都知道生日蛋糕是用来食用的,不是用来长期摆设供人观赏的的,既然是用来食用,就没必要去花那么多功夫在那装点打扮,但面包师傅还是很用心很认真装点和修饰一番,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增加它的美观;二是增加它的经济效益。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那些喜欢在微信的末尾添加各种符号的人,一是 想增加句子的美观,起到“句尾点睛”的作用;二是可以消除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的人,对自己这句话的误解,特别是有一些字是多音多义的字,增加了准确的标点符号,就会大大的减少对方对自己意思的误解,同时加深对方对自己的了解和信任!

那么,是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去做呢?反正性格开朗豪放的人,一般是不会去做的,只有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才会喜欢这样做,而这种性格的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说话做事慢条斯理,心细如丝,还是个完美主义者,一件事情放到他手上,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他总是感觉好象哪里不对,总是力求每件事情做到最好最完美。其目的就是时时处处想表现一下自己,从而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己就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人。

另外,这种内向性格的人嘴巴也比较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什么口才,但没口才并不代表他真没有才,在跟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往往说不上三句话,第四句我就不知道说什么,怎么把话接下去了,但一一旦安静下来,有些你叫他写个长篇大论是没问题的,这种性格的人,多半是嘴笨人不笨,是个做事细致认真,有点小聪明的人!

综合分析,那些喜欢在微信句尾添加符号的人,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句子的美观,起到“句尾点睛”的作用,同时也是减少他人对自己的误解,可谓用心良苦!

如何用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写一句赞美冬天的话如下:

北方的冬天,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冬天可真美啊!大地就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大衣,那么纯洁那么优雅!

有哪个季节比冬天更令人期待呢?

分清句子的语气,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同样是一句话说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是语气不同,标点符号也不同。

1、陈述语气。

指语气平和,多用于对人、事、物的陈述,基本不带任何感情,此时句尾用“句号”,表达陈述语气。

例如:我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2、疑问语气。

句子里表现的意思是疑问,此时句尾用“句号”,表达疑问语气。

例如:你吃饭了吗?

3、感叹语气。

当句子表示强烈的“喜、怒、哀、乐、惊”情感,且有时句子中间有“真”“多么”,句尾有语气词“啊”“呀”“啦”等表加强语气的词时,句尾要用“感叹号”,表达感叹语气。

例如:这里的风景真美啊!

赵本山这个名字在现在听起来更像是一个传说。久别春晚舞台的他身居幕后为艺术做贡献,在中国人人都知道赵本山,人人都叫他“小品王”。

本山大叔如今已经60多岁,他在东北非常受人尊敬,他的本山传媒培养出无数优秀的喜剧人才。但似乎每个人说起赵本山的黄金搭档就是宋丹丹或者范伟,其实鲜为人知的是,赵本山最初合作的对象是演员句兆杰。

句号

句兆杰也是东北人,从小就爱模仿的他流露出对于艺术的喜爱,在他的童年没有各种各样的玩物,只有他对着电视机一一模仿,从中找到快乐。在他15岁那年参加了辽宁省文艺汇演,表演的快板《批零蛋》获得优秀表演奖,他的才能在被一点点放大。

当年句兆杰在曲艺团默默无闻工作,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团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十分不容易被记住。几年间下来在剧团一点印象都没给人落下,后来叶景林提议让他使用一个艺名,在叶景林的建议下,“句号”这个名字产生,就连句兆杰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会伴随自己一生。

句号和赵本山

其实,句号才是那个陪伴赵本山时间最长的人,他曾经是赵本山的贴身助理,两人还曾合作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是亲密无间的伙伴。

但在句号的心中始终有一颗演员梦,他一边忙于赵本山的事情,一边忙着演出的问题,精神无法专注压力甚大。

虽然赵本山也曾让句号在台上学习专业的表演,但句号始终还是想凭着自己走出一片天,最后他向赵本山提出了离开的请求,放下了本就安逸的工作。

句号的走红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虽是学相声的演员,但是句号成名之路却都是些小品作品,在1999年,他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与黄宏合作小品《打气儿》。

在这之后他连续三年登上春晚舞台,后来还客串《炊事班的故事》,和一众小品演员主演影视剧,当年的句号行走在演艺圈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出道33年,句号用他小小的身躯造就了大大的荣耀,他是我国国家一级演员,也因为**《惹事生非》,获得第4届长春国际**节影帝。

句号的情感

事业上的句号求上进、好学又勤奋,生活中的他却经历过一段不如意。句号一共拥有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他娶了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是圈外人,也是当年青春懵懂时,还不懂爱就选择了携手一生的人。

两人婚后生下一个女儿,当时句号看到女儿就觉得此生足矣,但是他和妻子之间却有了越来越大的鸿沟。这段婚姻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两人选择了和平分手,而女儿的抚养权也被句号要了过来。

离婚后句号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后来也遇到了第二位妻子——丫蛋。他的妻子大名叫郭雅丹,两人在1994年相识,因为在一起工作而渐渐产生了好感,相爱两年后,句号对外公开了两人的恋爱关系,他还称郭雅丹为“丫蛋”。

2010年,郭雅丹在北京顺利生下一位女孩,句号又一次尝到了做父亲的喜悦。从那以后,句号就很少的出现在公众视野,可以想到他也一直在为两个女儿成为生活中的好爸爸。句兆杰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两个女儿在旁,夫妻恩爱事业有成,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表达委屈的28条文案

1、为什么花都枯萎了才知道回来浇水呢?

2、我表达不满的方式是晚一点回消息,但你好像可以更晚。

3、要不别喜欢了吧,不快乐不是吗?

4、埋在心里吧,这次我也没办法。

5、说结束的人是我,但想结束的人不是我。

6、今天的云很好看,想拍给你看,却想到了我们很久不联系了,再看看云,突然觉得,云也没那么好看。

7、后来我也分不清对你是不甘还是执着。

8、我有点累,头也有点疼,我该早睡了,晚上你来我的梦里吧,我们好久没见了,我好想你,今天也有点委屈,我还想抱抱你。

9、要不别喜欢了吧,不快乐不是吗?

10、那股喜欢劲混杂着委屈涨上来又退下去,反反复复。

11、我怎么敢跟你生气啊,你一生气就不理我,让我一个人待一晚上,我甚至都不敢给你发信息,我怕你不要我了。

12、差点忘了,你身边除了我还有别人,所以你不会难过的,你有那么多人可以替代我,而我没有。

13、等什么时候有一个男孩子,朋友圈有我照片,手机密码是我生日,手机壁纸是我,公布我的存在,我再重新考虑相信爱情。

14、年纪大了只喜欢有结果的事和说话算话的人。

15、希望他前途似锦太假,我要他穷困潦倒,爱而不得,我要他身边桃花无数,却无一人真心对他,我要他夜夜想起我的好,我过分吗?我要他和我一样痛苦,才算道歉。

16、爱一定要双向奔赴才坚固。

17、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奇怪,受了天大的委屈都不会吭声,但听到安慰的话却泣不成声。那些硬生生憋回去的眼泪,往往会败给一句简单的安慰。

18、逆着汹涌人潮,好像跟谁都擦肩而过,眼泪是真的,心酸也是真的,当初想和你过一辈子也是真的。

19、你要多活一些岁月才知道,你跟某些人之间永远没法斩钉截铁画下一个句号,这情感太深远,是生命里没有尽头的草原。

20、我没有怪你的意思,我就是觉得特别没劲,包括那些我费尽心思对你好的瞬间,都显得特别没劲。

21、我在很平常的一天,放弃了一个很重要的人。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我的满心欢喜也该告一段落了。

22、后来这个笨手笨脚的小孩子还是选择了自己把剩下的路走完。

23、到了后来,我实在不想去教他如何爱我,如何才能让我开心,因为一开始他做的比谁都好。

24、其实我有存过你的照片,你喜欢的歌我也听,你爱过的人我都揣摩过,你感兴趣的一切我都尝试,其实我远比表面更喜欢你,但我没说过。

25、村上春树曾说:“我动了离开你的念头。不是因为你不好,也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你对我的态度,让我觉得你的世界并不缺我。其实我可以厚着脸皮再纠缠你,但再也没任何意义。”

26、倒啤酒时上面有层泡沫,看似庞大,抿一口,全是空气,你给的爱也是。

27、我买的起糖,但我还是想你送我,就像我可以一个人生活,但我还是希望有人爱我。

28、其他人可能是比我干净比我好,可我早见过比你爱我比你乖的男孩子了,我还是想绕回来抱你,可惜你不懂。

无数个需要你的瞬间,我都闭嘴了。

微信聊天不要发句号,它会给人感觉缺少诚意?甚至是无声的抗议。

给 100大学生看各种手机短信对话记录,这些对话都是一问一答,一方提出邀请或者要求,一方用可以、好的、没问题之类的词回答表达“同意”。

这些对话都有两个版本,其中唯一的区别,就是回答的这一方,有的用一个句号结尾,有的没用句号。

被问到原因大学生们非常一致地认为,用句号表示一种负面情绪。句号给人的感觉是不友好、不真诚,而且句号代表消极的抵抗潜台词是:我同意是同意,但是我内心其实是拒绝的。

基本信息:

通常是写好一句话,发送了出去,对方再回一条,就这样一来一回的进行着实时的交流。

如果这种一问一答的情境下,你在某一句话上加了一个句号,会显得很突兀,感觉怪怪的。

一种收紧的关闭,沟通结束了,不想再继续说话了。

而这种单向的关闭,会让对方猝不及防,有点吃闭门羹的沮丧,总之,不舒服。

逗号代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句号没有特定意思,省略号代表欲言又止,欲语还休,话没说完,叹号代表强烈的感情。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逗号发朋友圈代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表示这句话还未说完,还要继续说;在朋友圈发了照片或者视频、音乐等内容,配文却只是一个句号,其实没有特定的意思,只是作一句话的结束;省略号属于欲言又止,欲语还休,话没说完。很多时候,人会有一些想法或者情绪,没有单独可以倾诉的人选,发在朋友圈里又有诸多顾虑,但是又想要表达,就发省略号,含蓄地表示自己有想法或有话说。这只是一类人的想法和习惯,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叹号表示对该句话有强烈的情感,抒发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51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