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三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三篇】,第1张

篇一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9人,其是插班生1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1、除法2、年月日3、平移和旋转4、乘法5、观察物体6、千米和吨7、轴对称图形8、认识分数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统计11、认识小数12、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安排略

 

篇二

 一、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22人,他们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热爱劳动,拾金不昧。就上期期末检测,班平数学成绩优秀,如唐戬、何小雨、刘佳等,十名同学语数各科96分以上,但也有少数同学年龄偏小,反映较慢,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学习和怎么去学课堂纪律较差,想说就说,甚至个别同学上课玩玩具,常常拖欠各科作业,如张艳琼等连乘法口诀都不熟,相当大部份同学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根本无法正确管教,从而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因此在本期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当前的教改动态,择其良好的教学方法,耐心指教学生,力争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在编排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

 2、倡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

 4、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5、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6、提示学习活动的线索和学习方式。

 7、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9、有计划地介绍数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2、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读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能正确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正确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4、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填写统计表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经历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计算的过程,发展数感。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时,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

 1、在各类口算、笔算、估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2、能运用本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简单评价。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册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3、经历探索数学问题,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5、在学习中培养计算仔细,书写工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注意应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环境保护的有机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智力、品质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

 3、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认知需求。

 4、教学内容设计以活动为主线,倡导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做到明显、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6、经常了解学生和分析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现实情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7、教师应以身作则,坚持做好"六认真"工作,充分运用好实物、、直观教具,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灵活运用优良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哪些不明确学习目的,应多花精力和时间,耐心指教,使他们不断转化。

 8、努力做好与家长联系工作,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了解和解决本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导学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争当优秀学生。

 10、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11、练习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习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

 12、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13、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

篇三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实践活动:到商店调查三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设计旅游计划。厨房铺地转的选择方案制作七巧板。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二、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小数与分数、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尤其是男同学,学习基础也还比较好,但是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质量较差,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五、教学资源分析: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材通过"数与计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和交流。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教材设立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成长足迹、问题银行"等栏目,促进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应更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七、促进教学评估方法。

就三个教学目标的关系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而不可。成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培养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情感与态度是学习的 树根,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的枝干,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花果,错误与失败是学习的绿叶,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最终造就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篇一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5)班现有学生50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产生了一定兴趣,能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特别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可以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形成的兴趣保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积极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篇二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平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习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0人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三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习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略

数学课程知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网页链接

1、具体内容: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需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这三个目标通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体现。

2、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可分为:

一:总体目标

1、知识技能:(1)过程性目标

①经历代数抽象与建模过程。

②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

③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

(2)结果性目标

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数学思考:目标:(1)建立符号意识

(2)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3)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4)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5)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表达地自己的想法

(6)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5)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二:学段目标

1、知识技能

2、数学思考

3、问题解决

4、情感态度

3、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关系:

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

学段目标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

4、总体目标由“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体现,只有这四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才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通过多年来深入的课堂观察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许多老师旧的教学思想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没有真正把学生当着学习的主人。二是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没有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三是在教学中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途径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是学生失去了对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主动权,他人评价的成分太多,别人的评价往往被表面的现象所掩盖,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实际情感。

  尽管广大教师经过多年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和实践,但在如何贯彻和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上显得迷茫和不够清晰,在教学中往往被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两维目标所冲淡,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个人的一些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体会,就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数学活动来改变态度。在通常情况下,只有所参与的活动与所要改变的态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所参与的活动本身就是需要改变的态度时,这种方法才比较有效。例如,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认为数学难,逐渐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为什么不把学习的要求降低一些呢针对这部分学生,在实践时我们进行降低要求处理,让他们讨论的问题、操作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针对学习特别有困难的学生,加大教师的指导,使他们做起来容易,学习起来不感到困难,逐步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克服心中的畏难情绪。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数学的探究和学习活动,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才能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转变对数学的不良态度,逐步形成积极的心里倾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5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