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和使至塞上写法的不同

战城南和使至塞上写法的不同,第1张

表达的感情不同。使至塞上,是诗人王维为了表达自己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战城南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情感。

文人有尚武情结? 什么意思 ? 边塞诗往往比较豪放 如苏州的小家碧玉形成鲜明反差 这个诗人的性格有关 有人天性豁达豪放 有人则小鸡肚场...

其实要说尚武精神则要数那些北方的少数民族 真是没话说了 满族少儿 4左右就让他人抬上马背去培养”感觉”了

唐代的边塞诗

(一)概况:

1、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 《走马川行》等七言 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 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代表作品有: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高适的边塞诗

1、生平:

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高适每次出塞都写了大量的诗或纪行,或抒怀。

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

2、诗作风格:风骨凛然

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感慨”(严羽《沧浪诗话》)“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起来就是风骨凛然。“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 ,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

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譬如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在诗中常常抒发议论,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高诗以七古见长。诗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简洁。故胡应麟《诗薮》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

3、《燕歌行》赏析:

(1)诗题及创作背景:《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适的“第一大篇”。《燕歌行》本是乐府的体裁,魏文帝曹丕最早以这个题目写诗。此后这个题目常用来歌咏东北边地(燕地)的征戍之苦和思妇相思之情。本诗对旧有的题材进行了开拓。对于诗歌的创作意图,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以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平定了契丹叛乱的几次战争为事由,歌颂守边战士排除万难,克敌制胜的爱国精神;另一说是揭露张守珪战败还妄请战功的问题,谴责将领骄傲轻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大极大痛苦和牺牲。到底是歌颂还是讽刺?依据《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观点,并考虑到诗的前序,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张守珪的事有一定关系,但诗中所写并非完全是这次战役,而是融合他在蓟门的见闻,以更高的艺术概括,表现了他对战士们的深刻同情。

(2)以下讲习诗歌的内容:

诗序说明了创作的事由,“开元二十六年,一位跟随元帅出征的朋友回来,写了一首《燕歌行》诗给我看。我深感当今征战戍守的事情,于是和了一首。”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的部将在和叛变的奚族人作战中打了一次败仗,“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见《旧唐书·张守珪传》)

前八句诗概括了将士们出征的过程。诗的发端“汉家烟尘在东北”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诗中的“汉家烟尘”和“汉将辞家”指当朝将士。“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行,是横行敌境,一往无前的意思。“摐军伐鼓下榆关”两句写出征的军容。“校蔚羽书飞翰海”中一个“飞”字传神地说明军情紧急,战局危险。气氛由此逐渐推进,趋于紧张。

次八句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这个开阔而无险可平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猛剽悍,如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暗地,不辨死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了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隐约地道出了失利的必然结果。紧接着写战争失利,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这些边塞特有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紧接下来的八句写战争带给士兵的痛苦,这正是被围困在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写征战在外的将士,“玉箸应啼别离后”写战士想象当中的独守在家的妇人。妇人日夜悲愁,但“边庭飘飖哪可度”?战士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久久萦绕,笼罩在战士的周围,夜巡的刁斗声声声紧急,敲碎了他思乡的心。这原本是《燕歌行》这个诗题旧有的内容。但本诗的渲染较前人更甚。士兵复杂的内心活动,无疑深化了主题。是谁让他们身陷绝境?

最后四句收束全篇,感慨无穷,淋漓悲壮。“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又岂是为了讨得个人的功勋。这句饱含着诗人的礼赞。由此讽刺了冒进贪功的汉将。末二句诗人感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的形象,和如今骄横的将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不计其数,但像李广那样即爱护士卒又能镇守边疆的将帅真是难求啊。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深远。

(3)评价:

A、从思想内容来看,《燕歌行》的同题诗作,大多写征夫思妇的缠绵相思,本诗打破了这一题材格局,突出表现英勇的气概和悲壮的情绪。以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荼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的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诗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

B、从表现技巧来看,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大段落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贯穿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怙宠贪功形成对比。士兵的辛苦作战和将军的纵情声色形成对比。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寓意深刻。此外,诗歌用韵四句一转,显出跳跃奔放的气势。

(三)岑参的边塞诗

1、作者生平:

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从军前,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从人觅颜色,自叹是男儿。”(《江上春叹》);“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玉门关盖将军歌》);“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骏马,以刀割面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夸张更为常见,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2、诗风:奇情壮采

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

如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如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下文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分析诗人所擅长的奇景刻画。白雪点明写诗的背景。歌,点明诗歌的体裁是乐府。送武判官归京是写作的事由。诗是咏雪送人之作。“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开篇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由风而见雪,因铺垫而富有气势。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一个“即”字,传出惊喜好奇的诗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把萧索酷寒转化为绚丽烂漫,花团锦簇的景象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姿态。“忽如”显出雪来得急猛紧。接着四句以奇寒中将士的感受写雪的威力。“散入珠帘湿罗幕,虎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也是诗人“好奇”的表现。紧接着铺叙送别的场景,帐外“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以夸张笔墨勾画塞外雪景,气势逼人。“惨淡”二字又为送别定下基调。帐内置酒送别,“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送客出军门,只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也是一处奇景,鲜艳的红旗在寒风中冻结,于是冷色调的白和暖色调的红形成了鲜明的反衬,冻结的旗和漫天的飞雪形成反衬。在色彩鲜丽的画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觉。“轮台东门送君区,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结尾雪上的马蹄印迹,伴随着诗人深情的目光,渐行渐远,阐说着悠悠不尽的离情。在这首诗中,诗人对诗歌意象“雪”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笔力矫健,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节勾勒,既有真实摹写,又有浪漫想象,意象鲜明,意境独特,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

(2)奇情:艰苦的军旅生活中,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感。

以《走马川》为例,《走马川》写在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期间。走马川为唐轮台西边的白杨河(轮台在今天乌鲁木齐的西边)。行,是乐府诗体的标志。封大夫为即将出征的御史大夫封常青,本诗是为他壮行而作,这首诗集中描写了在走马川中顶风冒雪夜行军的紧张场面。诗歌的第一部分,“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平沙莽莽,狂风夜吼,碎石乱飞,这是出兵的环境。诗歌的第二部分,“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顶风冒雪夜行军的边防战士斗志昂扬,和环境形成反衬。诗的最后部分,“马毛带血汗气蒸,五花连饯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之短兵不敢接,东师西门伫献捷。”行军生活艰苦,而唐军士气昂扬,有必胜信念,形成反衬。该诗极力夸张渲染环境和气候的恶劣,反衬出全军上下的高昂士气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诗歌当中的场景如:黄沙漫天、风吹石走、风刀割面,马汗成水,砚水冻凝,独特且洋溢着豪壮之情。

3、《 走马川行》诗歌艺术简析:

A、在写作技巧方面,诗人抓住了典型环境和细节。《走马川》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险恶环境。“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白日绝域风沙景色,开头三句无一个风字,但捕捉到了风色,刻绘了风的猛烈。“轮台九月风夜吼”,由暗写封转为明写,由白天的风色转为夜晚的风声,狂风咆哮。紧接着以石头来侧面描写风,大如斗的石头随风乱走,勾勒出风的狂暴。这种恶劣环境中,顶风冒寒前进的唐军将士出现了,“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重任在肩,“半夜军行戈相拨”,以戈相拨写军容整肃,“风头如刀面如割”,以面如割写行军感受。连战马都感受到了临战的紧张气氛,“汗气蒸”,“旋作

冰”对战马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的刻画,是诗人细致观察的结果。经过这样充分的烘托铺垫后,读者自然会联想到:这样的军队,又有谁能敌呢?

B、诗歌还擅长用反衬和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艰苦,天气的恶劣,从而反衬出将士的不畏艰难和高昂的爱国热情。

C、从句式上来看,押奇韵,每三句一换韵,三句之中句句押韵,形成拗峭劲折的音节。似紧锣密鼓,形成紧张急促的节奏,犹如战斗进行曲。

四、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概括出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词名句如下:

1、《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从军行七首·其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0、《陇西行四首·其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11、《塞下曲六首·其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2、《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3、《战城南》: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4、《满江红·写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1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坛的传奇性人物,他们的创作集中在高宗、武后时期。他们反对汉乐府的绮靡诗风,提倡刚健有力的诗风。但在当时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他们的诗歌难免受历史洪流的影响,所以四杰诗歌里的艳诗就是对汉乐府绮靡诗风的继承,但更多的是对汉乐府的发展。本篇论文第一章是四杰乐府诗创作概况,分别介绍了四杰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诗歌创作风格,以及四杰生平简介和他们的代表作。第二章介绍的是四杰对汉乐府诗歌的继承,分别是从题目、题材、创作风格上的方面来展开论述的。第三章是写的是四杰对汉乐府的发展,从题材、创作风格和语言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总体来说,四杰对汉乐府诗歌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他们对五言诗的定型作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长篇乐府诗也是后人沿袭的榜样。

  一、“初唐四杰”乐府诗创作概况

  初唐时期的文坛,乐府诗的创作呈现出比较繁荣的局面。初唐四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首先,我对初唐四杰作一下简单的介绍,他们值得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因为在当时他们在初唐文坛并举,所以后人称其为“初唐四杰”。其中,卢、骆年辈稍长于王、杨,他们的创作风格各有不同,并且所长各异,其中卢、骆擅长歌行体,王、杨擅长五律。但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1]​是对他们的身份和成就最贴切的表述。他们心中充满了报效国家、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凝结着不甘居人下的熊杰之气。

  初唐时期,骈体文和宫体诗曾风靡整个初唐诗坛,这两种诗体在形式上都表现为,词采华丽,柔媚无骨,骈体文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当属虞世南。上官体因它的代表诗人上官仪所作诗歌“绮错婉媚”的特点而出名,并且深得当时最高统治者唐太宗的喜好。并且这两种诗歌都缺乏诗文所该有的刚健之气。杨炯在《王勃集续》中说;“常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挣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循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2]​此处就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因此面对初唐时期绮错婉媚的诗歌风格,王勃首先起来反对,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纷纷响应。四杰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力图改变“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3]​他们的诗歌提倡个人情感的抒发,反对人世间的不公。因此他们的诗歌自然有一种壮大的气势,表现出了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四杰乐府诗的创作体现了初唐诗歌风格由绮靡向雄伟的转变。

  “四杰”的创作活动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刚健有力的诗歌。初入文坛时,他们就怀着变革文坛的自主意识,他们的乐府诗与宫廷诗人不同,表现出了更为阔大的题材和更为深沉的感情,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是他们诗歌最大的特点。他们的创作成果具体如下:王勃的《临高台》、《采莲曲》、《山亭夜宴》、《咏风》、《怀仙并序》、《杂曲》、《秋夜长》、《铜雀妓》,骆宾王的《帝京篇》、《从军中行路难》、《在军中赠先还知己》、卢照邻的《行路难》、《长安古意》,杨炯的《从军行》、《有所思》、《出塞》等,与前代乐府诗创作相比,这些乐府诗歌既对汉乐府有继承又有它各自的特色。

  二、“初唐四杰”对汉乐府的继承

  汉乐府创制于汉武帝时期,它的创作与宫廷音乐表演密切相关,但是关于它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朝廷的音乐机构名称,第二种是与乐府相关的音乐表演中的歌辞。初唐时期,和宫体诗不同的是,作为初唐诗歌代表的“初唐四杰”,始终站在下层人民的立场上,并在继承汉乐府诗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风格迥异的诗歌,并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初唐四杰”对汉乐府题材的继承

  我整理了一下四杰相关的乐府诗歌,发现他们对乐府旧题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鼓吹曲辞的继承。

  鼓吹曲辞

  有所思

  这一曲题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与思念有关。汉乐府的《有所思》是一首情歌,里边的情感起伏跌宕,一波三折。诗人借信物抒情,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但是不管诗中的感情是怨还是怒,这都源于真切的情思。再看初唐时期杨炯所作诗歌《有所思》:

  贱妾留难楚,征夫向北燕。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不掩嚬红缕,无论数绿钱。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4]​

  杨炯的这首《有所思》继承的是汉乐府旧题,诗歌表达的情感是离思别绪,全诗运用五律形式,语句方面也十分的工整,而且诗歌的四联都运用的对账的写作手法。

  战城南

  这首诗是杨炯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并且该是沿袭了汉代乐府边塞征战的内容,风格刚健有力。汉乐府《战城南》叙写战事,哀悼在战场上阵亡将士们。下面来看一下杨炯的《战城南》。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5]​

  杨炯的这首《战城南》以亲临战场的战士的语言来讲述的边塞征战的场景。虽然在题目上相比汉乐府没有变化,但在语言和内容的表达方面已大大不同于汉乐府的《战城南》。全诗开头的一个“远”、一个“苦”字,形象的表现了边塞战士们的愁苦,这也正是诗人思想倾向的真情流露。尾联一句“千里暗黄尘”,既描绘了荒芜的大漠黄沙漫天的自然景象,也用来渲染战争的惨烈。语言表达精妙入微,情感表达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边疆将士心念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誓死如归,报效君王的决心。

  (二)初唐四杰对汉乐府题材的继承

  初唐四杰除过对汉乐府诗歌题目的继承之外,对汉乐府的题材方面也哦呦岁继承。这一部分先对汉乐府题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汉乐府题材共有六类,而四杰对汉乐府题材的继承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战争题材,爱情题材和饮酒怀仙题材。

  1汉乐府诗歌题材简介

  上一节内容表述的是初唐四杰对乐府旧题的继承,这一节说一下对乐府诗题材方面的继承。首先必须清楚的是汉乐府的题材都有哪些。据我所指的汉乐府诗歌的题材总共有六个方面:

  第一是反映战争的痛苦。比如,《战城南》所反映的是汉代人民在战争年代生活的艰辛和悲惨的遭遇。

  第二是反映徭役的痛苦,例如《十五从军行》。诗中描写的是一个在外征战了六十五年的军人,八十高龄回家乡,眼前呈现的是破败不堪的房屋,亲人们都以离世,一无所有,于是用野菜充饥,面对种种情景,老人流出了泪水。诗句虽然略带夸张成分,但是反映的男子的超期服役的情况却接近当时的社会现实。

  第三是反映贫困的。《妇病行》、《东门行》、《孤儿行》便是对这一题材的真实写照。《妇病行》诗歌的正曲写的是病妇临终前将孩子托付给丈夫的场景,尾声写的是丈夫面对孩子慌乱无措,两个场景相连,构成全诗,完整巧妙地叙述了穷人家的悲惨遭遇。《孤儿行》描写的是父母去世之后,孤儿受兄嫂虐待的遭遇,全诗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表现了孤儿有苦无人哭诉的孤独。《东门行》写的诗中男主人公因穷困潦倒起来造反的情况。这类诗歌的内容所述都真实感人,令人凄酸。

  第四是描写爱情的题材。《有所思》、《上邪》、《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是描写爱情题材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五是描写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因为汉乐府诗歌大多都是来自民间的,所以有不少诗歌是表现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的诗歌。如《江南可采莲》描写的是江南青年男女采莲时所唱的歌谣,表现了乡村男女集体劳动生活的快乐和江南农村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第六类是描写民族之间婚姻和亲题材的。汉乐府诗歌中有刘细君的《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6]​刘细君为汉江都王之女,武帝元年原价乌孙国,属于民族之间婚姻和亲题材的诗歌,表现的是女主人公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最后一类题材是描写饮酒求仙,人生无常的。如《西门行》就是类似的作品。反映人生无常的作品有《怨诗行》、《驱车上东门》,主题都是怨叹人生无常,追求及时行乐,表达了一种强烈的颓废思想和和活在当先的人生态度。

  2四杰诗歌题材对汉乐府题材的继承

  (1)战争题材。四杰诗歌对汉乐府题材继承的第一个方面就属战争题材。汉乐府诗歌中一首《战城南》是最具代表性的战争题材的诗歌。四杰除王勃外,都创作了不少的边塞诗,也表现了诗人们从戎入幕,效力边关,博取功名的野心抱负。有的描绘战事激烈的,如卢照邻《战城南》:“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7]​有的是杨炯《战城南》:“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8]​有的抒发征夫思亲怀乡,如骆宾王的《夕次蒲类津》和卢照邻的《关山月》。这些诗歌的主旋律则是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诗歌有着慷慨激昂的基调,悲壮苍劲的风格,算得上是初唐时代的最强音。由于骆宾王有过较长的边塞生活,所以他的边塞诗的成就相对来说也最高。

  (2)爱情题材。爱情题材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志士所关注的话题。在汉乐府的影响下,四杰分别创作了不少的爱情题材的诗歌。如卢照邻《望宅中树有所思》(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这首诗是诗人观庭树有感而作。诗中以树起兴,以双栖鸟、合欢树作比,书写男女恋情,表现相思的愁苦、相爱的热切。杨炯和骆宾王的《有所思》,还有王勃的《采莲曲》和《江南曲》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

  (3)饮酒怀仙题材。游仙诗是汉乐府的题材之一,它是以古典文学的独特样式出现的,几乎贯穿了自产生以来的任何一个朝代,有着悠久的传统,它反映的是生活的有些方面,凸显的是人的内心的某种渴求、焦虑和寄托。四杰也继承了这一题材,但是作品不是很多,我所整理的只有几首,其一是王勃的《怀仙并序》和《观内怀仙》这两首是怀仙诗,关于饮酒的有王勃的《对酒春园作》。但这两首怀仙诗最多的表现的是对仙人腾云驾雾以及无拘无束生活的羡慕从侧面也反映得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

  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便是四杰对汉乐府题材方面的继承,战争题材和爱情题材相对于游仙题材来说诗歌的数量稍微能多一些。

  (三)初唐四杰对汉乐府诗歌风格和形式的继承

  1对汉乐府绮靡诗风的继承

  初唐时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诗歌以纤巧绮靡的诗风流行一时。虽然四杰反对宫体诗,主张刚健雄浑的诗风在当时的文坛上算是一股清流,但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的诗歌难免会受到这些诗风的影响。在语言形式上主张铺张扬厉,追求辞藻华丽,多用色彩艳丽的字眼,以达到音韵和谐、华美耀眼的目的。如四杰中王勃的《采莲曲》:“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共问寒江千外里,征客关山路几重?”​[9]​诗歌通过对采莲女子的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描写,表现出他们对征夫的深切的思念和无限诗的幽怨。诗歌内容充实丰富,言辞华美,是一首现实主义的名篇。

  2.对汉乐府五言形式的继承

  总体上来说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句法,句子长短也不固定,句式表达相对灵活。相比杂言诗而言,汉乐府诗歌也有不少的完整的五言诗,如《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都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的代表作。四杰的诗歌大部分都是以五言的形式,兼有七言和少数的杂言。例如卢照邻的《关山月》。《上之回》、《紫骝马》、《望宅中树有所思》;骆宾王的长篇乐府诗《帝京篇》、《王昭君》等;王勃的《麻平晚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还有杨炯的《从军行》、《刘生》、《出塞》等都是以五言诗写的。相对于汉乐府的句式表达方面来说,四杰诗歌的形式整齐了好多,在韵律方面也特别的讲究,并为五言诗的定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初唐四杰对汉乐府的发展

  唐诗史上,四杰是勇于创新的一代,他们反对初唐时期沿袭六朝诗歌的浮艳诗风,进而提倡诗歌风格的刚健骨气,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移到了广阔的市井,从亭台转移到了江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初唐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全新的初唐诗风,引领着唐诗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杰对汉乐府的发展表现如下:

  (1)对汉乐府题材和内容的发展

  四杰在对汉乐府题材和内容继承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对汉乐府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拓展。汉乐府诗歌里边没有涉及到的题材,四杰的诗歌都对其作了补充。

  1咏怀咏史诗的拓展。

  怀古是诗人游览某地,面对此情此景进而缅怀古人。而咏史诗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感而发。但在表达技巧上都是借物抒情汉乐府诗中也有涉及怀古题材的诗歌。如汉乐府诗歌班固有一首《咏史》,但从题目来看便可知这是一首咏史诗,也是一首文人五言诗,它开了后世咏史诗的先河。四杰在此基础上对汉乐府咏怀诗的内容进行了拓展,不单单是对历史古迹的叙写,更是通过历史来反衬自己。四杰的咏怀咏史诗有《咏怀古意上裴侍郎》、《咏怀》、《长安古意》等,他们的咏怀诗多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送别诗。

  初唐四杰诗歌中,送别类的诗歌算是特殊的一类诗歌,这是汉乐府诗歌所缺少的内容,四杰的送别诗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秋日别王长史》、骆宾王的《与易水送人》、杨炯的《送临津房少府》,都是描写送别的诗歌。诗中充满了临别前的依恋与不舍。这些诗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可以算是家喻户晓的送别诗的代表作了。这首诗不同于以往的表达方式,这首诗的主旨是劝慰友人在离别的时候莫悲伤,虽然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但是我们的情感是山水虽不能阻隔的。

  3对闺怨诗的发展。

  前人的诗歌多描写女性的轻浮,但四杰不同于此,他们将女性放置于和男性同等的位置,例如王勃的《采莲曲》,其中对女性外貌特征的描写,对男女的相思之情表现的精致到位。骆宾王的《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人将现实题材引入诗中,并且将自己的一腔热血都献给了女主人公。还有对女性爱情的赞美,但是对其遭遇深表同情,对男子的负心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4羁旅诗。

  四杰的羁旅诗大都抒发的是诗人们赴边入幕的离别思绪和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诗中所表达感情真挚而热烈,情谊浓浓,读来真切感人。如王勃的《寒夜怀友》:“故人故情怀故晏,相望相思不想见。”​[10]​他们的这类诗不再围绕着写儿女私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1]​多感慨岁月流逝,功名未就,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惜时人已末,今日水犹寒。”​[12]​其中王勃的羁旅送别诗创作较多。

  5牢骚诗。

  初唐时期文人都讲求建功立业,在报效国家中来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他们位卑而才高,所以在仕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才导致了他们的理想落空,以致功名难就,于是乎他们感叹世路艰辛,人情浅薄。如杨炯的《出塞》,卢照邻的《行路难》。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寒士的贫苦落寞与贵族的奢华*乐相比较,揭露了贵族富豪的醉生梦死,讽刺他们妄图长享富贵荣华,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帝京篇》。这两首诗用的虽然都是传统的乐府古题,在手法和风格上也有宫体诗的浮艳的诗风,但是揭露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

  6抒情言志诗。

  初唐四杰有咏物诗共41首,其中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咏物诗创作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景物,如风、云、雨、雪等,第二是花木,如杨、柳、梅等,第三类是歌咏鸟兽虫鱼的,如马、大雁等等。比如卢照邻的《关山月》《江中望月》,骆宾王的《咏云酒》、《咏雪》、《折杨柳》,王、杨、卢的《梅花落》等。在咏物诗里边突出的主题有:

  (1)表达积极咏史的心态。

  我们知道四杰位卑才高,仕途不顺,但是自古文人志士都希望建功立业,都希望跻身官场,参政议政,四杰也不例外。所以基于这种强烈的报国意识,他们不甘平庸,不甘一生碌碌无为,于是只有通过咏物的方式来表达意愿。例如卢照邻的《浴浪鸟》和骆宾王的《挑灯帐》,诗中通过对鸥鸟的借咏,寄托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

  (2)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初唐四杰少年时期便声名显赫,才华出众,从小他们都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但又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纳,仕途不顺,一生经历坎坷,所以他们在诗中都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路的感慨。如卢照邻的《曲池荷》:“浮香饶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13]​诗中借用荷花,最后一句“飘零君不知”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借用意向恰当到位,诗人将自己比喻为荷花,但最终凋落无人知,情感真挚而深切。

  (3)表现坚贞高洁的操守。

  初唐四杰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共名,但他们也不输气节,所以所选取的意象大多是明月。寒蝉等以自喻,例如骆宾王的《玩初月》,全诗以明月自喻,表现的是诗人的刚正不阿,坚贞高洁的品格操守。

  (二)对语言内容、形式的发展

  汉乐府诗歌体式以二、三、五言不等,更多的属于杂言诗。四杰在继承其五言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并巩固了五言诗的地位。而他们对诗歌形式最大的贡献是七言诗的发展。七言诗歌体式算得上是一种古老的诗歌体式,四杰不仅继承了这种诗歌体式,而且在七言歌行的主题以及内容方面进行了发展,并且开拓了歌行体的新的形式。

  1对汉乐府语言形式的发展。

  汉乐府民歌好多采用的是的口语化的表述,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而且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所表达的情感也是真挚而感人的。如上一节提到的表现人民贫苦的诗歌《孤儿行》写的是孤儿受兄嫂虐待,诗句虽然参差不齐,但是字里行间都能反映出孤儿的生活现状。但是四杰诗歌不管是在诗歌的语言的用韵方面还是语言的表达方面相比汉乐府都正式了好多,他们的诗歌形式好多都是采用的成熟的五言诗,夹杂着少量的三言、四言,还有他们的长篇乐府诗,都是以七言的形式来表达的。在韵律层面来说,他们的好多是个都有韵律可寻。

  2对歌行主体方面的发展

  与汉乐府七言诗对比来看,四杰在文体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诗歌内容的和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但是他们是个的主要内容是表现怀才不遇和思恋的。例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从军中行路难》。卢照邻《行路难》:“君不见长安桥北渭桥边,枯木恒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14]​一个“昔日”,变现了物是人非,写尽了世间沧桑,今夕相比,人已不是当年的人,景也不是当年的景。作者由此引发了“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人生贵贱无始终,倏忽须臾无始终;……但愿尧念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15]​其中表现了厚重的历史感,充满的是对世事多变,对人生兴衰的感叹,以及对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他的另外一首《从军中行路难》则创新了以前的内容,并且将自己的从军经验写入诗歌,改变了之前这一主题“纸上谈兵”的现象,并且将诗风变得刚健有力。

  3对七言歌行体的表现手法的创新

  四杰的七言歌行体是他们是个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相比于前期的七言而言他们的七言歌行体篇幅方面也都算是鸿篇巨著,篇幅的宏大,内容的细致,在唐诗史上也算得上是精妙绝伦。最出名的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王勃的《临高台》。《长安古意》在全面描写了长安城生活的方方面面,里边选取的长安城里的宫殿车马的富丽,富豪地主的奢侈生活,对歌妓舞女的心理状态的描写极其细致,而且诗歌在时间的分配方面作了精心的策划,全诗按照白天带黑夜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空间顺序是按照从宫廷到市井,描写了贵族阶层,平民阶层以及歌女等各色各样的人物,并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诗人的孤寂与闹市的繁华进行了强烈的比对,把所述人物与诗人的情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王勃的《临高台》所设计的布局是先描写的是全城的建筑分布,进而转入青楼倡家生活的局部描写。这两首诗从整体布局上来看,诗人很注重诗歌层次的塑造,而且相比于前代的歌行体,诗歌层次也更为复杂,在事物的描写上将整体描写与局部描写相结合,将打的方面的描写和细致景物的描写相结合,采用线性的结构模式,是歌行体诗歌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章节从四杰诗歌对汉乐府诗歌内容、题材、形式方面发展,叙述了四杰诗歌在这几方面的发展,诗歌内容方面扩大到了羁旅诗,更多的是咏物诗,诗人借物抒情,借物咏怀,表达了对仕途艰难,报国无门的感慨。在诗歌形式上的发展体现在七言长篇古诗方面,在诗歌层次上由大极小,又略到详,较之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以后七言律诗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四,结束语

  本篇论文的题目是“‘初唐四杰’对汉乐府的继承与发展”。分别从题目、题材、创作风格和诗歌形式方面探讨了“四杰”诗歌对汉乐府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对汉乐府诗歌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题目方面先对汉乐府旧题作了简单的梳理,整理了四杰对乐府旧题哪几方面有所继承,并举例说明具体的诗歌有哪些。题材从战争、爱情和饮酒三个方面来展开叙述,清楚的表达了四杰对乐府诗题材的继承。形式方面主要是对汉乐府诗歌五言诗的继承,从四杰的大量的诗可以看出,他们四人对五言诗的定型作了很大的贡献。对诗歌的发展方面,也是从这几方面展开的,题材的发展方面,四杰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了咏史咏物诗的新天地,由于他们命运多舛,还写了大量的羁旅诗和牢骚诗,都表现了他们对求官入士的渴望。在诗歌体式方面表现在对歌行体的发展,第一方面写的是对歌行体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拓展,四杰歌行体一改前朝诗歌泛泛而论的缺点,加入了真实而有效的内容,是诗歌有血有肉,更深层次的展现了事物的特点,使诗风更加的苍劲有力。体式方面的发展写的是对七言歌行体的发展和定型,并且通过两篇长篇巨著《帝京篇》和《长安古意》,从诗歌所描写的人物、时间以及空间的分配上叙述了长篇七言歌行体在层次内容方面较之前代的诗歌更为复杂。文章总体结构较为清晰,叙述较为准确。

  参考文献

  [1]杨炯王勃集续[M]

  [2]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217

  [3]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217

  [4]邬国平汉魏六朝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5

  [5]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178

  [6]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

  [7]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187

  [8]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138

  [9]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

  [10]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

  [11]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8759html,文章版权申述

阅读原文

有用 

|

分享

智能马桶品牌排行恒洁智能马桶,高楼层,老小区也能用!

恒洁智能座便器,采用超漩能芯动力冲水系统,突破高楼层&老小区水压限制,超低水压劲冲无忧;采用水净技术全新釉面,持久抗污,更易清洁,马桶洁净无暇,再也不用担心异味找上门啦!

1 求关于草原的诗词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该是如何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2 《草原》最后的那句诗是谁写的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出自老舍的《草原》,作者原名舒庆春,满族人,笔名很多

简单意思: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和睦相处;离别之际,共同在夕阳下的草原上细谈,不忍心分别。

深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句中多处运用了“借代”期望傍晚时分”。这些借代,意思完备而又深刻

大概意思:夕阳西下,在碧绿的草原上,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就要分别了。他们情深意重,怎么可以忍心分别呢?

这句话所描绘的意境:自古以来,蒙古和汉族就是好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不仅是朋友的聚会,更是两个民族的友谊的见证。在这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夕阳西下,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相扣合,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

全诗为: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年新添时代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 描写“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诗句有哪些

1,《内蒙东部纪游 陈旗草原二首之一》现代 老舍

陈旗一碧到云边,莫谓江南景独妍;六月人归花满地,随时雨过翠连天。

译文:陈巴尔虎旗碧草连天,不要说只有江南的风景独好;六月回来花落满地,任何时候一场雨过后都是一片翠绿的景色。

2,《仲春至张北草原》当代 伯昏子

四面风声响急弦,流云惊似鹘飞天。

译文:周围的风声像很多乐器同时演奏一样,天上飘着的云朵也像鹘鸠飞在天上。

3,《满庭芳 草原》当代 伯昏子

蔓草徒为伤别,情俱化,点点红嫣。心香贮,万年冰窟,袅袅待谁燃。

译文:蔓草只为伤感离别,融入了感情,非常美丽,心中存着香味,万年冰窟,烟云袅袅又是等谁点燃。

4,《塔公草原》当代 陈仁德

竟日驱车入大荒,野原千里气浑茫。雪峰犹在高天外,一片银辉映夕阳。

译文:今天驾驶着车驶入这荒漠,千里原野气势磅礴。被雪覆盖的山峰好像在天上一样,一片银色的光辉映着夕阳。

5,《记大草原之行》当代 崔荣江

徐风呵碧草,疾隼破青云。野阔骢如兔,天高鸟似蚊。

译文:清风徐徐呵护着碧绿的青草,凶猛的鹰隼冲破云霄,在很高的天上鸟看着就像蚂蚁般大小。

4 描写草原的文章与古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读“xian”,通“现”:显现)牛羊《敕勒歌》南北无名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塞》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塞上行》唐鲍溶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边方春兴》唐高骈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滴滴金 梁羽生三月艳阳天,莺声呖溜圆,问赏心乐事谁家院?沈醉江南烟景里,浑望了那塞北苍茫大草原,羡五陵公子自翩翩,可记得那样狂疯丐尚颠连?灵云缥缈海凝光,疑有疑无在哪边?且听得那吴市啸声再唱玉弓缘梦里草原有多远 文 / 向山水漫溯想着草原,念着草原,已经很有一些年头了。这样的念想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和欲望。

当一个人的灵魂长时间的与某种自然环境相互浸染时,他的血液里是否也有了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的某些特质?我想,前世,我一定在某片广袤草原的深处,骑着或温顺或狂野的马,从缤纷的草原野花中穿行而过,或许还会唱一路豪迈苍凉的藏歌,任碧空中丝丝云彩在歌声中颤栗着飞行……但凡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这是我做了太久远的一个梦。当听见“草原”两字从我的心底深情流淌而出时,多数人会以不屑的口吻劝我:草原有什么好看。

无非是一大片单调的草,偶尔会冒出一个小山丘而已。要走还是到别的地方为好。

在这样的说辞里,我的心几乎是痛楚的。“爱一个人就是爱他的全部。”

类推下去,爱一个地方也便爱着她四季的容颜,爱着她身躯内涵纳的一切。这就仿佛一个孩子看着自己的母亲,怎么看,她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而我想念的草原,也真的一如我想念着的母亲,愈是远离,那种独特的源于想象的美便愈发凸显。我其实不很清楚,踏上草原的那一刻起,我该以怎样的行为方式来表现我长久的思念。

“大象无形”,那么,大喜大悲都应该无声?当我真正成为草原归来的游子时,是扑入她宽厚苍凉的胸膛痛哭失声,还是忍住满心的悲喜,静静地、深情地与她对视,将一生的思念与向往通过眼神淋漓尽致的张扬?一个梦,经年的做着;一种思念,遥遥的折磨着半生的情绪,其间总会隐含一些特别的理由才是。否则,如何面对一生的光阴?在这样的怀想中,我无数次的想象自己溶入草原的生活:骑一骑雄健的快马,挥鞭扬蹄,向无际的天边飞驰;搭一顶帐篷,在青草和奶茶的香味中,成为一个传统、朴实、厚道的美丽的草原女子;携一位相知一生的爱人,穷尽一生的时间和想象,去成就一个经典的、传世的、不朽的草原爱情故事……梦做到这里,似乎已经到达了美的极致。

而我梦里的草原距离我的生活到底还有多远?我终于下定决心,用身体和灵魂去同时感受这段距离,缩小这段距离,否则,生命里会有很大的遗憾。十月伊始,在浓重的秋色里,踏上了归向草原的行程,在山区逶迤盘旋的公路上,以车代步,我向着我的梦深入,而一双睿智的眼睛,看着我虔诚的心动,情不自禁的滴下了泪水。

天,在那时,开始下雨了,一滴滴,一阵阵,冷冷的落在我暖和柔软的心田。心便开始渐渐的冷却下来。

可终有一丝热气不肯散去:或许草原上正漂浮着秋天阳光的颗粒,正弥漫着秋天阳光的清香。在这丝希望的支持下,痴心不改的向着梦里的草原继续前行。

那时,车内正播放着一首流行歌曲,歌手忧郁的声音里满是悲伤:“在雨中,我想着你;在夜里,我念着你……”那时,我想,我的草原一定会拨开蒙蒙雨雾,以雄健的身姿走进我充满渴望的视野。驶过无数的险滩,峰回路转之际,车子进入了茂县境内,从此开始,将是一段完全陌生的旅程。

我将沉浸于梦境的思绪收回来。因为我很清楚,在很多陌生的路途中,会有一些你难以预料的风景和场景。

我必须全副身心地去关注我身之所处的这段现实的时空,去抓住这段陌生旅途中可能有的一些不曾有过的经历。山,还是先前那些山的风骨;水,依然有着先前那些水的清冷和温柔;路,却已泥泞不堪。

我的眼睛注视着窗外的风景,身体却明显的感受到行路的艰难。现实与梦,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现实里,勤奋的工作,勇敢的微笑。梦里,却有依稀的泪光闪动。

这或许是大多数正在生活着的人们的真实感受。若是再有些不同寻常的心思,想将梦带入现实,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结局。

梦里的草原终究是以远离的姿势呈现在我的思想里了。结局就是这样,车像搁浅的小船一样陷在厚厚的、软软的泥泞中,前行不得,后退也不得。

摇下车窗,看着窗外糨糊样的稀泥,心中袅袅升起一声叹息:这就是结局!那些被载重货车碾过的深陷的车辙,成为阻挡梦想行程的唯一存在。心灵的高贵在一段五十米长的泥路前无所适丛。

前行的路还有太多深不可测的泥泞。若是后退,只需退回到这段刚进入泥泞,退回虽然艰难,但至少能让人看见艰难的程度。

相对而。

5 赞美大草原的古诗

1、《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译文: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2、《北山》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译文: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春水悄悄地上涨;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都泛起粼粼波光。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细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回去时,慢慢地寻芳草,到家已是很晚。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4、《出塞作》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译文: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5、《敕勒歌》北朝名歌·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6 赞草原蓝天白云的诗句

关于草原的诗句(一):1、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2、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3、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4、出语真实惹众嫌,一身乌色更招谗。

预知福祸殷勤报,反被智愚颠倒冤。衔肉唱歌留笑柄,投石喝水作佳传。

抑扬褒贬由他去,依旧枝头畅所言。5、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

我不是谁的偶像6、羽色深深何众嫌?真言诤语反诬谗!相依福祸随君往,无妄灾殃任客冤。鸦噪树低无绝唱,乌啼月落有余篇。

俗清风雅本难定,大智如愚乃巨贤。7、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

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8、一碧无垠骏马翔,少年鞭响牧歌扬。

姑娘舞动裙欢悦,篝火星燃醉晚阳。英文战队名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0、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11、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12、三月蓝青腊月黄,无边草色沐秋光。

牧歌声里雄鹰叫,风拂葱茏现牛羊。13、西岫烧红百丈霞,飞鸦结队急归家。

平川渐渐蒙蒙色,草野匆匆淡淡纱。1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5、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16、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7、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18、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1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关于草原的诗句(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敕勒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斜率敦。其全文诗句如下: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丰乐亭游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欧阳修。

其全文诗句如下: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翻译 将要从天空中落下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绿莹莹的树和高耸入云的山峰,广阔的郊外草原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际。游人们顾不上春天即将结束,还在亭前踏着地上落下的花儿嬉戏玩耍,竟没有一丝遗憾:完美的春天就这么过去了。

《战城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全文诗句如下: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翻译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一样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

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江亭夜月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全文诗句如下: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翻译 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

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塞北江南万里长》作者为唐wWW。

sLKj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全文诗句如下: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于塞北春日思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良。

其全文诗句如下: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悲哀。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寄塞北张符》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周朴。其全文诗句如下:陇树塞风吹,辽城角几枝。

霜凝无暂歇,君貌莫应衰。万里平沙际,一行边雁移。

那堪朔烟起,家信正相离。《出塞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全文诗句如下: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关于草原的诗句(三):1、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高骈《边方春兴》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初春小雨》3、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7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