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占鹊巢”,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就是斑鸠占据了喜鹊的鸟巢,比喻不劳而获,强占别人的住所或胜利果实。
但是,这个看起来简单的成语也是来自于古老的《诗经》,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
让我们先看这个成语的出处——《国风·召南·鹊巢》
喜鹊筑好巢,布谷来居住。姑娘要出嫁,百车来迎娶。
喜鹊筑好巢,布谷来占距。姑娘要出嫁,百车来恭送。
喜鹊筑好巢,布谷来住满。姑娘要出嫁,百车来成就。
字面上来看,《鹊巢》描述了一场盛大的婚礼。那天一个姑娘要远嫁,宾客和随从人等众多,需要一百辆车来迎娶,恭送,最后姑娘来到夫家,礼毕婚成。这场盛大的婚礼由百辆车来成就,想来一定是贵族家的婚礼,或者就是权贵甚至王族的婚礼。
那么姑娘出嫁和鸠占鹊巢有何关系呢?难道是讽刺新娘子不劳而获吗?
关于这首诗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一种是说,新郎是喜鹊,筑好巢,静待新娘这只布谷鸟来住,因此并无贬义,反而是对婚礼的歌颂和祝福。
另一种则是,新郎已有原配,这首诗是原配夫人所作。当她心情酸涩地看着丈夫迎娶新人,不禁回忆起辛苦的过往。她想着自己营造建设的温暖鹊巢,如今将被新人像布谷鸟那样占据,不由得又气又悲。
看起来第二种解释更符合“鸠占鹊巢”的故事。不然新娘为何被形容是鸠,直接形容是雌鹊不就行了,雄鹊筑巢,雌鹊来居,夫唱妇随,携手白头,岂不浪漫的多。
《诗经》里还有一首诗《国风·邶风·谷风》,就是原配对丈夫和新人鸠占鹊巢的控诉。那首诗更为直接,最后一句“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就是旧人声嘶力竭的声讨和哭诉,“你们新婚多快乐,拿我积蓄来挡穷。粗声恶气欺负我,粗活重活我担承。当初情意全不念,往日恩爱一场空”。不仅鸠占鹊巢,还要旧鹊来劳作、来御穷。
看来在古时一夫多妻的制度下,鸠占鹊巢的事例屡见不鲜啊。
关于这首诗的另一个知识点是,鸠是何鸟?
一般解释为杜鹃鸟中的布谷鸟。杜鹃是一种鸟类中的寄生虫,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孵卵寄生性。它们将卵产于其他种类的鸟的巢中,让其他的鸟类孵化和育雏。而且,它们还会因为担心聪明的寄主看出了鸟蛋的数量不同,从而把寄主的一枚卵叼出来运走,或者全部推出巢外。
因此自然界中的鸠占鹊巢更加无情,不仅占你的巢,还要杀你的子,还要进一步哄骗你继续抚养仇人的孩子。
逐渐长大的小杜鹃鸟幼雏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它们羽翼尚未长齐的时候,就会将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独占抚养。
这样蛮横无理的父母和它们的幼雏,被某些人冠上了“恶鸟”的称谓。
也有一种说法是这样解释的:雄杜鹃鸟十分凶残,它们甚至会吃掉自己的后代。雌杜鹃鸟把蛋生在别的鸟的巢穴里,是为了躲避来自雄杜鹃鸟的伤害。这种解释有点勉强,雄杜鹃既然都能吃自己的后代,自然也会吃喜鹊的后代,更不会因为雌杜鹃鸟把蛋生在别的鸟的巢穴里就放过啊。
不管怎样,自然界的鸠占鹊巢更为血腥,是赤裸裸的生存竞争。
曾经看到过一部译为《鸠占鹊巢》的**,讲述亨利八世与他的妻子们的故事。其中两人是波琳家的姐妹,妹妹玛丽受宠怀上了国王骨肉,姐姐安妮借机闯入皇宫,精心布局并如愿封后。而妹妹只能以“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的身份苟延残喘。有时候人世间鸠占鹊巢的凶残一点也不亚于自然界啊。
所以,现在看来,鸠占鹊巢虽然惫懒,鹊还可另筑巢另育雏,结果似乎还可原谅。
但是,如果鸠杀鹊卵、鸠杀鹊雏,就真地令人憎恨了。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注释⑴维:发语词。鹊:喜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⑵鸠:一说鳲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毛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以此诗为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以此诗为诸侯之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
原诗: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笔者注释:
(1)维:发语词,没有实义。
(2)鹊:喜鹊。
(3)鸠:布谷鸟。传说布谷鸟不筑巢。但是现实中布谷鸟不占喜鹊的巢。鸤鸠不筑巢,占喜鹊的巢,所以推测诗中的鸠指鸤鸠,斑鸠就是鸤鸠。
(4)两:辆的假借字。百两:很多车辆。
(5)御(yù):迎接。
(6)方:占有,占据。
(7)将:护送。
(8)盈:满,充满。
(9)成:完成了结婚的仪式。
译文:
喜鹊在树上筑巢, 斑鸠就占了喜鹊的巢。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来迎接她。
喜鹊在树上筑巢, 斑鸠就占了喜鹊的巢。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来护送她。
喜鹊在树上筑巢, 斑鸠就占了喜鹊的巢。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来成全她。
关于诗旨:
《毛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毛诗序》认为此诗为国君之婚礼。
朱熹《诗集传》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所以朱熹认为此诗为诸侯之婚礼。
我认为: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多之盛可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西周贵族的婚礼迎亲队伍场面的诗,而不是一般民间的迎亲场面的婚礼。因为古代婚礼非常讲究门当户对。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能力举办这么奢华的婚礼的,也动用不起这么大的排场。
历代名家诗意赏析:
喜鹊筑好了巢,鸤鸠住了进去,这是二鸟的天性。《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成事,天性然也。”
那么姑娘出嫁住进夫家,这种男娶女嫁在当时被认为是人的天性,如鸠居鹊巢一般。所以才会有如此的比兴,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在现在意思发生了变化,现在多包涵贬义,就是指强行占了别人的住屋或者占据了别人的位置。
清代方玉润说:“鹊巢自喻他人成室耳,鸠乃取譬新昏人也,鸠则性慈而多子。”
《诗经·曹风·鸤鸠》也说:“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凡娶妇者,未有不祝其多男,而又冀其肯堂肯构也。当时之人,必有依人大厦以成昏者,故诗人咏之,后竟以为典要耳。”
《诗经原始》诗中还点明成婚的季节。郑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
这也说明当时婚嫁的季节在冬末春初这个时候。
陈奂《诗毛氏传疏》中说:“古人嫁娶在霜降后,冰泮前。故诗人以鹊巢设喻”。各章二句写鳲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因此诗三章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唱。
我自作赏析:
全诗共三章,都以鸠居鹊巢起兴。诗名“雀巢”,简言之,就是喜鹊的窝,比兴为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婚姻制度,这首诗就是对当时婚礼现场描写的一首诗。
第一章:“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从“百两御之”可以看出这是婚礼过程的第一个场面——迎亲。
迎亲车辆的多,场面的豪华,说明新郎家的富有,侧面说出新娘的高贵。也算当时的门当户对了吧。
第二章:“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和第三章:“”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还是这场婚礼的进行曲。第二章也就是这场豪华婚礼的第二个场面,写的是迎亲的队伍将新娘迎回了新郎的家里,第三章也就是这场豪华婚礼的第三个场面,新郎和新娘举行庄重的婚姻仪式的场面。
“居”、“方”、“盈”三个变化的字总结了这位新郎要迎娶她的妻子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点明女子出嫁主题的是反复咏唱三次的“子之于归”四字。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不像《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艳丽。更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让人在迎亲的车队之中找出新娘来,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像了。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队之多确实反映书这场婚礼的豪华,甚至能看出男女主人公的身份与地位,反复咏唱的三章婚礼画面非常具有感染力,读者可以想象一下西周时期那支车水马龙的迎亲队伍,锣鼓喧天的娶亲场面,,笙歌燕舞的婚礼现场,以及宾客如云的婚礼仪式。三章复沓,三重唱的咏诵方式将这场婚礼的仪式感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贵族们奢华的生活和对仪式的讲究。短短三章却让人回思良久。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喜鹊筑巢在树上,布谷鸟来居住在巢里。姑娘要出嫁了,男方家架着百余辆马车热热闹闹地
迎亲来了。
喜鹊筑巢在树上,布谷鸟来居住在巢里。姑娘要出嫁了,男方家架着百余辆马车簇拥着新娘子欢欢喜喜地来到男方家。
喜鹊筑巢在树上,布谷鸟来居住在巢里。姑娘要出嫁了,男方家架着百余辆马车把新娘子迎进家中,举行盛大非凡的婚礼,夫妻礼成。
诗经常用自然界的生物来喻指人的生活及情感。《鹊巢》中喜鹊就是那温良勤勉的男子,布谷鸟是那善良淑婉的女子,喜鹊筑巢,布谷居之、方之、盈之代表着男子与女子成亲,共筑爱巢,共同打造两人的小家庭,再生儿育女,子孙满堂。
在民间,喜鹊和布谷都是吉祥的鸟儿。喜鹊飞来,喜气盈门,家中便会有喜事发生。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喜鹊甘愿以自己的身躯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跨上它们相会,一解相思之苦。布谷鸟温顺且多产子,本诗喻指女子,喻示着女子嫁入男家,便勤朴持家,多子多福。
笔者非常喜欢诗经中如《鹊巢》这样的诗歌,短短几句,蕴含了许多美好的故事情节和情感。一般来说,诗的前句描述自然界那些可爱的生物,后句便喻指与生物有着同样习性或特质的人们的生活。廖廖几十个字,浸透满腹深情,情感空间也延伸得如此宽广,能描绘出生活和情感中诸多的美好。
另外,我们也能从诗中描述的场景来谙透我们古往今来老百姓的习俗。
诗中,男子家用百辆马车来接亲迎亲,并举办盛大的婚礼,既说明男子家对婚礼的看重,也暗示男子家非富即贵。
我国历来就是一个重仪礼的国家,在婚丧嫁娶中举办各种仪礼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感情与意义,这也展示了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和各般风情。
只是近些年来,我们国家中出现了诸多有悖仪礼真义的现象。
举办婚礼前,女方家狮子大张口,向男方家中索取巨额彩礼,举办婚礼也要求浩大车队和盛大婚宴,全然不顾男方家中的承受能力,引起男女双方家庭的矛盾重重,甚至最终造成许多原本相爱的男女怨气频生,劳燕分飞。
还有对于家中长辈,子孙在其生前并不孝顺,也未厚养。老人家一过世,为了充面子,摆排场,葬礼办得声势浩大,隆重非凡,唯恐旁人不知子孙的孝心。
其实,仪礼的真义是寄托人们的真实情感,抒发人们心中的情愫,把人们真实的内心表达进一步升华,而不是为了面子好看,虚荣心的满足。毕竟最终当事人还是要回归真实如常的生活。把自身的日子过好,把自己的生活打点得美满幸福才是真道理。
无戒365天写作日更营 写作第91天
原文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注释
百:虚数,指数量多。
两:同辆。
御:音 yà“亚”:,同"迓",迎接。
方:占据
将:护送
译文
喜鹊筑巢在树上, 布谷妄想来占据。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来迎她。
喜鹊筑巢在树上, 布谷恣意来放逐。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护送她。
喜鹊筑巢在树上, 布谷强行来栖居。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迎娶她。
品读
参照多篇译文,皆以为本篇描绘的是女子出嫁的场面,而且还是王公贵族级别的婚礼。诗中“百两”多理解作虚指很多车辆,但也有可能是实数,毕竟古代重礼,常以车驾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千乘为诸侯,百乘大概是卿大夫一流。
婚姻嫁娶,本来是一桩美事,但鸠占鹊巢去不是一个好词,让人觉得似乎该女子德不配位,字里行间总有点怨气,就像现如今很多给不起或不愿给太多彩礼的男方,总会抱怨凭什么我娶你就要给有车有房有存款。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古代结婚,洞房花烛之前男女双方素未谋面,有所焦虑也是理所当然,而现在早已是自由恋爱,都要走向婚姻了,那应该是相爱的,切不可因为物质毁了感情,男方要努力,女方要多包容,这样才会和谐幸福。
本篇作为婚嫁的翻译是主流。我也不是想要推翻,只是看到这些词句,想到了另外一番剧情:比如《赵氏孤儿》,还有一些类似的,本是名门望族身份地位显赫,却被下人或外人强占家业,后来遗子长大成人,归来复仇。
下一章:《采蘩》
上一章:《兔罝》
目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