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配音张国荣经典片段张丰毅泪目,这背后有怎样的过往?

尹正配音张国荣经典片段张丰毅泪目,这背后有怎样的过往?,第1张

我想可能是张丰毅怀念“哥哥”了吧!

“哥哥”在80后及之前的一代人的心里,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尹正配音的正是两位男神主演的《霸王别姬》。

我也是通过《霸王别姬》记住张国荣和张丰毅的。在剧中,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恩恩怨怨牵动了每个人的心。在我看来,这也是张国荣本色演出的一部**,他在剧中将程蝶衣对段小楼的依赖演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至今仍然是一部经典影片。

而看过他的花絮,我才知道他为这部影片付出了太多:《霸王别姬》开拍前,张国荣就到北京生活了六个月,专心学戏,他每天上午都会到北影厂练四个小时,回酒店还接着练。就连大家一起吃饭,他都在想着动作。甚至发烧发到三十八度九,还在坚持压腿。

在我看来,张丰毅对张国荣的感情也比较深厚。有一个故事是:张丰毅腰间配有一块红布,说是本命年带上红布可以辟邪。张国荣到北京后,张丰毅神神乎乎地向他宣扬红布的威力,并亲自送了一块红布让张国荣系在腰上。

所以,当那句台词“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出来时,他想起了“哥哥”,可惜原来的“一辈子”最终没有变成现实,而“哥哥”也只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不要说他,就是我们听到这句话,也会怀念那个让人难忘的“哥哥”。

画走烦恼,活出喜悦——素心心理画(ID:suxin1920)给你更多。

主 要演员:刘冬、黄明、伊娜、陶帅、武文佳导演:李芳芳影片评级:★★★☆☆上映时间:2010年6月25日关键词:爱情 分集点播:影片介绍

现在,一些地方年轻人中流行这样两个词:“闪婚”、“闪离”,“闪婚”:就是闪电结婚,“闪离”意思是刚结婚就离婚,而“闪婚”“闪离”一族多指“80后”,也就是80年代后出生的人,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80年代后出生的小由,是广西南宁的一名公务员,她与前夫认识只有短短三个月就闪电般结婚了。可婚后刚刚一个月,她们就因性格不合又闪电般的离婚了。  小由:应该是先交往一段时间,互相了解之后再慢慢深入,不要被他的外在所迷惑,关键是要性格两个人比较合适。  小由说,婚前婚后前夫的变化很大,对她很专制,婚前了解不充分是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其实,像小由这样“闪婚”又“闪离”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都存在。  南宁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去年南宁市离婚的夫妻有6055对,平均每天有16对夫妻离婚。这其中,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夫妇占多数,而且还有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会广西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王翔南:一个是性格方面,两个人合不合适,第二个呢 对婚姻有没有共同的认识,第三就是说,我们结婚的目的是什么。  另外,专家说,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夫妇,大多没有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离婚时的顾虑少了很多。  就在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上也公布过一组数据:去年,北京有近两万五千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五千对结婚不到3年;970对结婚不到1年,52对夫妻结婚还不到1个月,而这中间,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夫妻占了一大部分。其实,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龄大的人,对婚姻都应该慎之又慎。少年夫妻老来伴,共同经历了风雨,才能品出生活的甘甜。楼主,这样行么?

在《披荆斩棘的哥哥》当中,不少哥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曾出现在公众的时间当中,甚至有很多哥哥都已经淡出了娱乐圈。但是这次重新出现,颠覆了人们的不少认知。

比如说陈小春当年在《古惑仔》当中所扮演的山鸡哥,不仅气场强大,而且痞帅的范十足。他在人们早年的印象当中就是一个冷库,脾气火爆的黑道大哥,仿佛一言不合,就要从屏幕当中冲出来砍你。

说到言承旭,那必然是一代人的青春,《流星花园》当中的道明寺,不知道让多少男生都开始刻意留长发。言承旭那是标准的从20岁帅到40岁,20多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总的来说,一个帅字贯穿始终。

赵文卓,第一次看赵文卓参演的作品,还是《风云雄霸天下》当中的聂风。当时就觉得聂风实在是太帅了,后续的《至尊红颜》等作品也非常不错。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赵文卓是一个长相帅气的流量小生,谁能想得到他明明可以靠脸,却偏偏要靠才华。行云流水的武打动作,让他塑造了不少经典,此次在舞台上,也仍旧有那种武术大师的范。

在不少人的心里,尹正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形象。有的时候尹正像是一个从漫画当中走出来的日系美少年,有的时候又会因为身材走样而让人觉得油腻,但更多的时候,尹正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搞笑的感觉。尤其是尹正和沈腾在一起合作了《夏洛特烦恼之后》,每次听到《一剪梅》我脑子当中浮现的都是尹正的影子。

李承铉是戚薇的老公,这也是李承铉身上一个非常明显的标签。可能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觉得是李承铉的事业不如戚薇发展的好,所以才成了这种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模式。但是看了李承铉在舞台上的表现,我们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极其有才华的人,尤其是戴着眼镜唱歌,斯文败类的气质十足。

张晋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打十个的存在,武术指导出身,多次参演武术类的影视作品。外表不苟言笑,看起来总是十分冷漠,但是和蔡少芬在一起的相处,却时时刻刻都在撒狗粮。总的来说,张晋在人们心中就是一个宠妻的大佬。虽然在外面可以一个打十个,但是在老婆面前,却总是秒怂。

  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选择的人生负责任,作为一个成年人,其实在选择的时候应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安徽有一个人为了养鸭子,竟然放弃了自己的百万生意,小伙子为了自己的爱好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条路,但是这在大家眼中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对于大家的质疑和不理解,他还是坚持了这条路。

  这个人叫黄永强,他所养的这种鸭子其实比普通的鸭鸭要大一些,这个鸭的名字叫做番鸭,在当地他也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养鸭专业户了。

  这种鸭子需要经常剪翅膀,因为害怕鸭子直接飞走了,会导致串栏,那么管理就非常难了,当记者一提起番鸭的时候,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他认为这是他人生中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哪怕是别人的劝阻,他也放弃了自己年收入上百万的生意,投入了养殖业当中。

  一开始黄永强其实是当地经营活禽批发生意的,经过发展,他已经成为了这个活禽批发业当中的一位****,所以年收入非常不错,不过可能因为生活过得太安逸了,他还想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才开始养起了番鸭。

  在这个养殖期间他也遇到了很多的难题,比如说番鸭的孵化,生活管理等等以及要面临市场上的难题,针对这个养殖业,他本身就是特别有兴趣的,也颇有经验,所以哪怕是遇到了很多难题,他都从来没有放弃过,一心专研。

  在这个期间,他遭遇到了许多挫折,这种鸭子饲养起来其实也非常难,特别是针对番鸭的管理,是需要时时刻刻操心,在养殖成功之后送往市场也成为了一个难题,但是他从来都没有退让过,一次又一次的去跑市场,现在他也算是克服了这些难题,实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1984年,春节

杨翠和老公刘建新在家包饺子,窗外飘着大雪,屋里烧着煤炉暖哄哄的。杨翠坐在高椅上包饺子。她仔仔细细地把饺子边抱紧,不时的把目光停留在高高隆起的肚子上,又看看不停杆着面皮的丈夫甜蜜的笑了。他觉着让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现在天天吃得上白面,又穿得暖,新生命即将诞生,她的新生活就要开始了,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就在这年,杨翠和刘建新的儿子刘冰出生了。

1987年,除夕

3岁的溜冰坐在小凳子上,呆呆地望着父母好一会儿了,大眼睛里充满着麻木与无助。“砰”刘建新拿起一只花瓶摔在杨翠的脚边,就是这一声把杨翠逼疯了。一下子扑到刘建新身上,不停地打,“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我在家给你生儿子养儿子,都熬成黄脸婆了,你一天不是跑北京就是跑深圳,对加拉不闻不问,一回家还教训我?”“我这么拼命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一天在外面装孙子,回家还受你的气?”“没法过了!没法过了!”刘冰转过身不再去看他们,他已经见太多了。杨翠发出了最后的歇斯底里。“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这个歌沙漠……”1987年,费翔火了,刘冰的家,散了。

1988年,大年初一

4岁的溜冰最在大伯家的角落里,一个人。大伯一家有说有笑。大伯招呼刘冰一起去看电视,稚嫩的刘冰已经学会了倔强,最在角落里始终没动。他觉得自己并不属于他们,谁说4岁的孩子记住的只会是快乐,刘冰记得,杨翠是怎样在发尽一切怒火后提着行李箱摔门而去的,也记的刘建新是怎样在摔干净客厅里的东西后离开的。从此,刘冰的记忆就停留在那一晚,从此他也再没有了杨翠的消息。刘建新去了深圳,在那定居。不久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刘冰被留在了大伯家。

虽说大伯带他也不错,胆大伯母不喜欢刘冰,自从刘冰来了以后,家里的柜子上都上了一把亮晶晶的锁,有时候有客人来了就会问:“家里是有什么宝贝?这么多锁。”大伯母就“无奈”的说:“现在家里人多,不得不防。”然后自然地向刘冰这瞥一眼,刘冰低着头,他从不在大伯母面前多说一句话,他只是祈求别做错事被找到理由好好的教训。年幼的溜冰学会的第一课叫——忍。

1990年

刘冰上小学了。上学第一天,刘冰紧紧拉着门框,任凭伯父怎么拽也不放开,他一声不吭,以沉默来对抗,这也是他对抗这个世界的方法。终于,伯父火了,狠狠地给了刘冰一巴掌,怒吼道:“你想一辈子就这样么?你要飞,飞到你想去的地方,飞出这个圈子,我现在在让你飞。”刘冰终于放开了手,他选择了妥协。刘冰捡起地上的书包,走出了门。门框上留下了几条深深的印记。他坐上公车,坐在车窗边,照样打在他稚嫩的脸上,冷冷的。

刘冰学习总是很好,因为大伯告诉刘冰,学习不好会被他看不起,他不想被别人瞧不起。每次的家长会,刘冰的位置总是空的,老师总问,你爸妈为什么总是不来,刘冰是敏感而又倔强的,他总是说他们忙,出差。他不会让老师知道真相,他害怕被同情。班上有个同学,没有父母,总是被欺负。这个同学被欺负以后总是坐在路边哭,刘冰看着这一幕,眼神里是的情绪,或许是恐惧,或许是愤怒,或许是对自我的悲哀。他告诫自己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坚强。他从来不会多看一眼校门口焦急等待孩子的家长,他是那么敏感那么高傲,他不允许自己再受伤。但已谱写的命运谁又能更改呢?六年的小学时光是漫长而又转瞬即逝的,这下他真的要飞出这个圈子了。

1997年

刘建新往刘冰碗里夹了一个饺子,刘冰没擡头也没动那个饺子。他看着饺子,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13年前的除夕,他在家和杨翠包饺子,刘冰还在杨翠的肚子里,觉着要是没离婚现在会是怎么样,溜冰不会见他就像见了仇人一样吧。刘建新的新妻子叫张帆,是个贤淑的女人,从来不会像杨翠一样大声说一句话。他们还有一个3岁女儿,刘婷。刘冰来深圳半年了,他现在在深圳一所寄宿中学上学。六年级一毕业,刘建新便把他接到深圳,刘冰第一次离开了那个西北的小镇,来到深圳这个中国开放的前沿。他被这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很快适应了这里。很快忘记乡音,很快学会吃西餐,很快学会了参与派对中的游戏,又很快喜欢上了王菲——这80后的情结。偶尔,他听着王菲的《旋转木马》,他觉得自己就是那只木马,在人们都欢笑的时候,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她恨杨翠,恨她怎能忍心抛弃自己,一走多少年都毫无音讯。他恨刘建新,恨他怎能留自己一人。亲人总是一个一个不再爱他,他的宿命只有孤单。

刘婷经常跟在刘冰后面,一个劲儿地叫:“哥哥,哥哥。”但刘冰从来只会给她一个冷漠的眼神,留下满脸迷茫不解的刘婷。刘婷望向妈妈,张帆总是说:“下次再试一次,下次哥哥就会理你了。”

高一,刘冰开始和普通高中生一样迷恋游戏厅,刘冰从来都比别人更执着,游戏也不例外。在他无数次深夜**外出后,终于还是被学校抓住了,凌晨一点,学校给刘冰家去了一个电话,刘建新出差了,接电话的是张帆。很快张帆来了,怀里还抱着睡着的刘婷。张帆像一个做错了事的母亲,在角落里听着老师的责骂,批评她没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最后张帆哭了,她央求着,“如实”地诉说着她的“过错”,求他们再给刘冰一次机会,老师终于心软了。临走的时候,他回头望着刘冰,刘冰第一次放下了那高傲的气场和冷漠的眼神,低着头,没有了往日的那层“防护甲”,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在母亲身边。张帆想说些什么,但终究不知如何说起。刘冰一夜没睡,他回想着张帆生活中对自己的点滴,第一次有了愧疚之感,以前总是觉得别人欠他太多。其实,张帆临走时他想说一声谢谢,但也终究不知如何开口。

第二天,他接到了刘建新的电话,他已经做好了被痛骂一顿的准备,但刘建新对那件事只字未提,只是说不知怎么的,张帆突然发了高烧,所以从外地赶了回来,现在在医院,实在走不开,让刘冰考虑一下,今天星期五,让他早点放学接刘婷放学。刘建新说的很小心恳切。刘冰似乎明白了什么,“好。”刘冰的回答让刘建新始料不及,他没想到刘冰会这么爽快的答应。刘冰一下课就赶紧去接刘婷,刘婷看见素来不正眼看自己的刘冰,怔了一下,以为刘冰要绑架。溜冰走到她面前说你妈病了,我们去医院看看吧,家里没人做饭。刘挺忙问张帆怎么了,刘冰说是发烧没事叫她别担心。刘婷在松了一口气之余觉得今天的刘冰怎么了,会给我说这么多话,平时那么多笑脸总算换回一句话了。走到医院门口,刘冰看见了卖鸡汤的,纤维一条大街都闻得见,刘冰停住脚步,眼神里透出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柔软。

“鸡汤。”刘冰走进病房头也没敢擡,径直把鸡汤放在桌子上就躲到角落里了,刘冰的脸涨红了,第一次关心别人还不习惯呢。刘建新诧异地张开了嘴,张帆看着鸡汤又看了看角落里的刘冰笑了,是那么舒心,她几年来的努力终于有回报了,尽管只是一碗鸡汤。她哭了,是激动的,也是感动的。刘冰急了,一下子冲出了病房。刘建新心领神会到了什么,也笑了。刘婷觉得世界就要不一样了吧。

2002年六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玩丰富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刘冰高中毕业了,刘建新和张帆带着刘婷一起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刘冰考上了清华,他是真的要飞了,但他又不再向望飞,因为在这个圈子里,他找到了爱她的人和他爱的人。就在快毕业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信,是大伯父即来的。“刘冰,六年没见了,你一定的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你即将上大学了,还记得我以前给你说的话么?你要飞。现在你就要飞了。你也许会很伯父,恨为什么当时我对你那么不关心,但伯父想告诉你,伯父是爱你的,我希望你成才,你从小遭受了痛苦,所以我该教会你的是坚强。现在看来,你是坚强的。哪怕全世界都不爱你了,你的身后还有伯父。往你的大学生活美好。——伯父”

2010年

刘冰已经大学毕业四年了,现在在深圳的一家公司当经理。刘冰之所以选择了深圳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亲爱的家人们了。他时常还会想,杨翠现在怎么样,还好么。

80后,90后,也许我们经历过伤痛,但我们不能因为不想再受到伤害而拒绝了爱。我们不能没有爱地活着,不是么?生是为了爱而存在。

标签:

1·原文: 《我的哥哥史铁生》

我抬头仰望天空,天空是一面大大的玻璃,大得没有边际。玻璃后面好像是另一个世界,有些人靠近玻璃向下观望,就像坐观光电梯,里面人来人往。人们一律穿着黑衣,大多表情凝重,也有的行色匆匆。

我不记得我哭喊了些什么,总之我是冲着玻璃拼命地哭喊了。他——我哥哥,不知怎么从里面走出来了,一下就到了我的跟前,就像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样,他胳肢我、捏我,跟我说:“你别哭,以后要是想我了,就到这儿来找我,到这儿就能看见我。”

我醒了。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么清晰的梦,梦里的情景清楚极了,身上甚至有刚刚被他捏过的感觉。是啊,这么长时间没见面了,真想他。

我们兄妹年龄相差十二岁多,按照属相应该算是十三岁。在我刚开始的记忆中他就已经是个大人了。那时,他快念完初中了,因为“文革”学校不上课,他过得很逍遥。有时妈妈忙,他就去幼儿园接我。我们住在北京林业学院的宿舍,那时候操场上经常放**,他想看,我也吵着要看,他只好一只手拿折叠椅,一只手抱着我去操场。因为我那时太小,看不太懂**,经常看到一半就闹着要回家,他只好无奈地抱我回家。为此很多年以后他还经常提起,说我耽误了他看多少好**。

还记得他插队走的那天,我和妈妈去学校送他。我那时五岁多,看到满街的大红标语,学校里锣鼓喧天、彩旗飘舞,还很兴奋,根本没注意到妈妈眼里含着泪水。他和同学们一起走了,我和妈妈回到家,这时我才猛然看到妈妈已经是泪流满面了,我也意识到要有好长一段时间见不到他了,于是赶紧跟着妈妈一起哭。过了不久,我们也被下放,要去云南了,妈妈写信给他,他从陕北回来和我们一起去云南。记得我们在昆明玩了几天,他就要返回陕北,我当时一点都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只是好奇他下次探亲是回北京看奶奶还是来云南看我们。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放学回来,看见妈妈哭了,我当时没敢问,晚上妈妈告诉我哥哥病了,我们可能要回北京。我不知道哥哥病得多严重,但是回北京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

我们回到北京的家,见了奶奶,铁桥哥哥当时也在。

好像没过几天,哥哥就从陕北回来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走路需要一只手扶着墙,走得有点慢,但样子是高兴的,见到我们和邻居有说有笑。八岁的我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

爸爸一边带着哥哥到处看病,一边给我联系学校。由于我在丽江的学校不正规,户口又没落实,学校领导没有马上答应要我。爸爸只好提起哥哥,因为哥哥是这所学校毕业的特别优秀的学生,这么多年了,学校的老师们都没忘记他。于是我就插班上了二年级。可是我慢慢发现爸爸越来越沉默,有什么事只写信跟妈妈说。哥哥的情绪越来越差,病情也不见好转。我开始担心了,好像每天都悬着一颗心,老觉得要有什么不幸发生。

不久,哥哥走路越来越费劲了,他动不动就发脾气。看见他把鸡蛋羹一下扔向屋顶,把床单撕成一条一条,我吓得已经不会哭了,只是大气不出地看着,盼着这一天赶紧过去,可是又怕明天还会发生什么。我亲眼看见他把一整瓶药一口吞下,然后疼得在床上打滚,看见他一把摸向电源,全院电灯瞬间熄灭。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恐惧和绝望。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但有时候哥哥的情绪会变得很好,也许是暂时忘了病,他会高兴地和我玩儿,使劲地捏我、胳肢我,讲鬼故事吓我。我们俩一起在床上打滚,我夸张地叫唤。只有这时候,爸爸和奶奶才会露出笑脸。不久,哥哥住进了友谊医院。

哥哥在友谊医院一住就是一年多,他和医生、护士们都成了好朋友。我经常看见医院的走廊里挂着漂亮的黑板报,他们说那是哥哥写的;有时候哥哥又会拿来一本油印的医书,那是用他坐在病床上一笔一画刻的蜡版印成的。医生、护士每次见我们都夸他,也会惋惜命运对他的不公。我清楚地记得他是扶着墙走进了医院,一年多后,是朋友们背着、抬着他回到了家。

出院后的第一辆轮椅,是爸爸和邻居朱二哥一起设计、找材料,再拿着各种零件找地方焊接,最后自己组装而成的。有了它,哥哥就可以从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出来,在院子里自由活动。他的第一辆手摇的三轮轮椅,是他的同学们凑钱买了送给他的,他摇着它去过好多地方,包括天坛。

在这期间他看了好多书,还自学了英语,后来又到街道工厂去干活。我去过他工作的街道小工厂,他管它叫小作坊。几间低矮的小平房,十几个大爷大妈每天在这里往一些旧家具上画山水、仕女。仕女的脸美不美,关键要看哥哥怎么画——他负责画脸,用他们的行话叫开眉眼。有时候,他摇着轮椅从工厂下班回来,会神秘地冲我伸过来一个拳头:“猜,是什么?”然后还没等我回答就张开手——是五块钱,是他领到工资给我的零花钱。

那时候,每到周末,他的小屋里就会挤满他的同学,他们聊天、唱歌、争论,热闹极了。这时候我总是坐在一边听着,觉得他们真了不起,崇拜他们什么都知道。我还经常翻看他的书,他那里老有好多书,是他的同学或朋友们带来的。后来我发现他在一大本一大本地写东西,他不说,开始也不让我看,但我知道他开始写作了,而且相信他一定能写成。

那些年文化和娱乐活动很少,所以看**成了人们期盼的事。交道口**院离我家不远,有时,我会花几毛钱买两张**票,然后他摇着轮椅,我在旁边跟着。他把轮椅停在角落里,就坐在轮椅上看,看完我们一路聊着**的内容回家。那段时间,我和哥哥经常交流,他心平气和地给我讲了好多事。

有一阵儿,他尝试着给一个工艺美术厂画彩蛋,我负责把鸭蛋抽成空壳。后来,妈妈为了让他开阔眼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我们俩一起兴奋地跟着电视学英语,看《动物世界》。他最爱看体育节目,我也不懂装懂地跟着看。

可是老天爷并没有饶过我们,我后来才慢慢体会到了妈妈心里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哥哥的病虽然暂时平稳,但终身残疾是肯定的了。作为母亲,她要时时担忧儿子的将来,担忧他的生活和幸福。妈妈是请事假回来的,云南的单位早就停发了她的工资,而且一直在催她回去,可是家里又确实离不开她,当时她的心里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啊!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她身体每况愈下,终于有一天承受不住了。197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她突然开始大口吐血,爸爸和邻居把她弄到哥哥的轮椅上,送去医院,她住进了重症病房。我去看她,她让我别害怕,嘱咐我照顾好哥哥,说她做个手术就好了。手术做完了,她一直昏迷。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可是情况越来越糟。不到十四岁的我,守在妈妈身边,看着她艰难地呼吸着,我感到那么无助。当她在昏迷中痛苦呻吟、大声叫喊的时候,我吓得浑身发抖,躲到隔壁卫生间里打开水龙头,让流水的声音压过妈妈痛苦的叫声。终于,妈妈熬不住了,在昏迷了一周之后,扔下我们走了。哥哥的好朋友燕琨大哥背着哥哥去见了妈妈最后一面。

我居然没有哭,我不知道怎么办,哭不出来,整个人都傻了,隐约觉得这回这个家的天真塌了。送走妈妈之后好久,我不知道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只是机械地做着该做的事。如果能够就这样慢慢忘记痛苦该多好!可是我没料到,痛苦会慢慢地又如此强烈地向我们三个人压过来,让我们好几年都缓不过气来。

我不知道怎样描述我们三人当时的境况,我们表面上还像往常一样,忙着各自的事。哥哥仍然到街道工厂去干活,业余时间仍在写作。爸爸每天去上班,回来料理家务。我上中学。学校离家很近,中午放学回家,邻居朱大姐一家已经帮助哥哥进了门。我要么热一热爸爸早晨做好的饭,要么就和哥哥一起捣鼓点吃的,然后再去学校。我们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看似平静的日子,但我知道,我们的心里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对妈妈越来越强烈的思念,就像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把我们的心撕扯得支离破碎。

哥哥那么年轻就废了双腿,未来一片迷茫,偏偏他从小就优秀而要强。直到我也做了母亲,才真正体会到妈妈面对这样一个残疾的儿子,心里要承受怎样的痛苦。就像哥哥在文章里说的,上帝看妈妈实在熬不住了,就招她回去了。妈妈在天堂一定是个幸福的人。

妈妈走后不久,我们搬离了前永康的小院,住进了雍和宫大街26号的两间平房。在这里,哥哥的作品开始发表了。那时候家里经常会来好多人,有哥哥的同学——恢复高考后,他们大多考上了大学,还有文学圈里的作家、编辑。他们经常把哥哥的小屋挤得满满的。他们谈文学、谈时事、谈大学里的所见所闻,也谈对将来的想象。这段时间,家里总会有好多的文学书籍和期刊,我拼命地看,爱看极了,心里对文学充满了向往。也是在这段时间,哥哥的同学孙立哲因为受到“四人帮”牵连,也因为身体突发急病,身心备受打击,不愿意自己在家。他索性搬到我们家,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像一家人一样。

记得那时候,我每天放学回家,爸爸一般还没回来,立哲哥哥已经在做饭了,我赶紧帮忙。他特会指使我,我忙来忙去地跟着他转,最后饭还是算他做的。不过他也挺有本事,有时候不知从哪弄来一条鱼,过几天又弄来一只鸭。基本上是哥哥凭着想象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然后我和立哲哥哥动手。不管味道如何,我们都吃得香极了。也有的时候,他们俩情绪都不高,躺在床上长吁短叹,后来我越发理解了他们当时的无奈。周围的同龄人都上大学或工作了,可他俩却因身患疾病,前途迷茫。尽管这样,他们都没放弃自己想要做的事儿,哥哥一直坚持写作,立哲哥哥一边在火炉上熬着药,一边趴在床上看着厚厚的医书,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

哥哥后来成为那么多人喜爱的作家,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但我知道他不会忘记我们一起度过的那段艰难的日子。他也许会和我一样有个永恒的梦,但我愿那梦不再是痛苦的,愿我们还能在梦里相见。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们一起闲聊时就经常谈到生死的话题。我常常问:“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一切都消失,什么都没有了吗?”他说:“可能不是,等我死了,一定会想个办法告诉你。”我现在会常常想起他的这些话,会在心里和他聊天。我告诉他:我去给父母扫墓了,清明的时候我们去地坛了。参加完小水的毕业典礼,我告诉他:小水毕业了,开学就要读研了……我知道他也会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他那里不再有病痛,他在那里能跑能跳……我们用我们特有的方式交流着,许多话不用说,但都能懂。天上、人间,相距并不遥远。

2·这篇文章主要回忆了史铁生身患重病坚持写作努力挣钱的艰难的生活经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27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