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听樊登老师讲《关键对话》

【好书推荐】听樊登老师讲《关键对话》,第1张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239篇。

《悦读论语》写完后,写什么比较好,这些天一直在思考。我做的是樊登读书会,也喜欢看书,还是写与读书有关的文字好,就写 好书推荐 系列,一定会对大家所帮助。

今天就推荐第一本《关键对话》,也是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书。

好书推荐听樊登讲《关键对话》

推荐理由 按照本书指引,你可以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智慧地引导通过对话来解决困扰自己的重大问题。

解决问题 教会你如何谈话,特别是事关重大而又很难搞定的情况下。

主要内容

一、牢记一个目的: 自己要讲目的,更要创建双方的共同目的,别为了情绪面子而忘掉。

二、做双核对话人: 一个核处理谈话内容,一个核处理谈话情绪,情绪不稳不谈,气氛不好不谈。

三、开启三个步骤:

     1、分享事实经过,最不容易激怒对方的就是事实;

     2、说出你的想法,留意安全感是否被破坏

     3、征询对方观点,要表现出足够诚意。

应用场景 事关自身重大利益,而且双方意见分歧大,情绪激烈时,如面试、求婚、谈判、夫妻吵架、孩子叛逆、要求加薪、索要欠款等。

实际应用 欢迎书友分享自己应用这本书的方法解决自己问题案例,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对我们都会有启发。

樊登知识超市—38邵一鸣---管理你的情绪(完结) 可以作为参考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个人知识提升的学习资源,包括这两年很火的短视频直播带货运营,各大渠道引流,视频剪辑和有声书等资源,每个分表格都是不同的类目,需要什么切换即可。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樊登读书会个人学习提升课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itPPM6Pep9yyhDKZohlVw

pwd=2D72 

提取码:2D72

《共情的力量》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利。这本书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来谈谈到底什么是共情?我们对共情有哪些误解,共情是怎么产生的,为何有的人共情能力比较弱。

第二部分,重点谈谈到底怎么才能做到共情,以及如何运用共情来改善我们的亲密关系。

第三部分,我们一起探讨如何运用共情来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警惕他人运用共情的阴暗面对我们不利。

那什么是共情呢?

共情最初是一个美学概念,用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心灵感受主动投射到所看到的事物上。后来,这个概念被转用到了心理学领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共情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定义:就是能够深入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主动用当事人的眼光、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但同时又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还是自己。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能走进他人的世界,也要能从他人的世界里走出来。

实际上,共情允许人们保持不同立场,我们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但这不等于我们一定要支持他,我们也可以保持自己的立场,允许自己对一件事有不同的想法。

那“共情式倾听”该怎么开展呢?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抛开自己。怎么做到呢?

抛开自己,首先就要不评断,不给人贴标签,不搞简单分类。不管你对这个人的过去有多了解,不管你对这件事有多熟悉,你都没办法确定当下、此刻这个人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真正共情的态度是:我们相信人是会不断改变的,生活是会流动的,所以,我们没有基于过往下判断的权利。

其次,抛开自己还要求我们不要随便做自我暴露。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常常会进入“比惨”模式,比如“哎呀,你这个情况我也有过,我跟你说,我当初比你更痛苦……”。

这个时候,你是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在发言。在倾听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一定的抽离,你不需要用你的个人故事来和对方产生联系,你要做的只是放下自己。

第二步,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怎么做才算是让对方充分表达呢?

首先,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你到咖啡馆点咖啡,店员问你“摩卡还是卡布奇诺?”这是封闭式问题,就是在问的同时已经有了限定,在这样的谈话中店员把控着权力。而店员问“你想喝什么”才是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把选择和权力给到被问的人,这不仅能让你了解更多信息,也能让对方更深入地思索自己的问题。

其次,不让情绪占主导地位。心理学上有种说法,说人在生理唤醒水平比较高的时候,认知能力就会收窄。就是说,人在愤怒的时候,思考能力会下降。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只能感受到比较激烈的情绪,比如愤怒或恐惧,其他的感受和想法都会被无视。

共情需要我们先稳住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节奏先放慢下来,然后帮对方把节奏放慢下来。谈话的双方都能远观情绪,才算是共情式倾听。记住,共情不是煽风点火,别让对方的情绪更激动,更别跟着对方一起激动!

共情式倾听的第三步是评估。什么是评估呢?注意,大家一定不要把评估和评判混为一团。评估是以共情为向导,找到真实情况的能力。

准确的评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评估对方;二是评估自己。我们走出自己,走进对方的世界,跟那个人一起看这个世界,然后体会他的过往、品行、动机,这是评估对方。评估自己,需要我们反思在倾听中是否清空了自身的成见,在对对方的评估中,是否有些地方因为自己的情绪、需求、脆弱有所扭曲。

做出准确的评估后,接着才是第四步,向对方表达那些“感同身受”的话,这是共情的行动导向。

一般来说,感同身受的语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情绪的确认”,二是表达你的“理解”。

比如有人说他“很害怕和妈妈沟通,因为害怕两个人会吵架”,这个时候比较共情的表达可能是:“我感觉你好像很沮丧(这是表达对他情绪的理解),你希望跟你的母亲更好地相处,可是找不到办法(这里是表达对他想法的理解)。”

只有完成以上四个步骤,才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共情。

总结一下,“共情式倾听”和一般的倾听很不一样,它需要我们专注、好奇、灵活,而且还需要悉心培养,不可能一步到位。大家可以先从上面提到的“抛开自己”以及学会提出“开放式问题”开始训练自己的共情能力。

当你提高了共情能力,我相信你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和谐。

    此外,讲书人陈鼎还总结了一个“五官”共情法,帮你快速掌握共情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中:

1眼,就是要放下手机,放下三心二意,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看着对方的眼睛,用你的身体姿态表达你对他的关心。

2耳,就是要克制自己想表达的欲望,多听听对方的心声,把一大半的精力都放在听懂对方上面。

3口,就是请你把刚才听懂的东西,用和善的语气告诉对方,表示你对他的理解,当然也请你把没有听懂的部分说出来,谦虚地向对方请教。

4鼻,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当我们陷入激烈情绪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共情的,请你记得你可以多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当然你也可以教会他人这样做。

5心,我们要时刻留意我们共情的目的,是为了对方好,还是仅仅满足自己的需要。请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从共情出发,用生命影响生命!

平时在我们和爱人,孩子的交往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和我说话,但是我还在做我的事。爱人发火了,我却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莫名其妙。那我们是看到他了呢?还是看见他了?那什么又是看见了呢?……

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的节选:

**《阿凡达》中,男女主角常说这样一句话:“I see you”,我看见你了。而看见,就是爱。

你看见我的那一刻,有两层镜子的含义:

第一层:你的眼睛,就像镜子,我从你的眼睛中,甚至可以看到我的镜像;

第二层:当你用心看到我时,你的整个灵魂的反应,就像是一个抽象的镜子一般,照出了我的存在。

人总在追求成为自己,同时他并不能离开了人群而生活。所以被看见是我们心底里最渴望的需求。

试想一下,你去参加一个婚礼,里面有很多陌生人。如果没有任何人跟你打招呼,也没有人迎接你。看到别人都在热火朝天的聊着,你是不是会很失落很沮丧。

过年的时候你去别人家里做客,主人会在门口热情地迎接你。给你倒水,拿出点心和水果招待你。做出最可口的饭菜,中间还为你夹菜,努力让你多吃一点,尽管你想减肥。等你离开的时候,主人站在门口目送你离去,还热情的邀请你下次再来。此刻你是什么心情呢?

对比一下我们没有被看见,和被看见以后感觉是不一样的。对方看到了我们,知道我们的需求,情绪。我们在对方的眼中体看到了尊重和价值感,我们感受到了爱和温暖。

而反观我们自己,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和爱人和孩子之间的交往了。

孩子喊妈妈,妈妈,因为一件小事特别兴奋,而你正在干活,于是你打断了他,让他到一边玩去,把孩子的爱挡回去了。

你在做饭,孩子很想尝试一下,你知道他会把厨房搞得乱七八糟,于是拒绝了,浇灭他的热情。

孩子遇到挫折特别伤心,然后哭了。你把他吼一顿,然后说还男儿有泪不轻弹,给我闭嘴。彻底无视他的悲伤,顺便还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你回到家,和爱人说了几句话。他语气很不好,把你怼了一顿。你懒得和他吵,彻底无视他的存在,自己干自己的去了几天不和他说话……

我们看到了他们,但是并没有看见他们。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情绪?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的身体没有朝向他们,眼睛都没有看到他们的脸。

这也许就是我们夫妻和亲子关系不好的原因之一了。

我们在举行樊登读书线下活动的时候。有一次筱波老师分享了她一个朋友的经历。老公无视她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回应。吵架了以后怎么道歉都没有用。她形容自己一进入家里就感觉冷冰冰的,后来他们分开了。她就是典型的没有被看见的例子。

所以我们陪爱人陪孩子,不在于时间有多少,甚至不用说太多话,而在于仔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用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望着他们就可以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陪伴……他们立刻就被滋养了……

我是684号星宝宝艳芬,正在日记星球参加37期的蜕变之旅。

推广樊登读书将近一年了,看到身边周围的小伙伴们,越来越快乐,和爱人孩子关系越来越好,工作事业越来越顺利,随喜赞叹,感觉特别喜悦。

爱他就和他一起学习,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能感受到我对你的爱。双11活动力度特别大,买1送1,还赠送的演讲课程和电子书。

这个双11让我们相约樊登读书,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懂一本书,作者樊登首先问大家个问题,当我们读书的时候是沉浸式阅读,还是观光式阅读呢,那么问题也出来了,什么是沉浸式阅读,什么又是观光式阅读呢,就拿 旅游 举例,先说观光是式 旅游 ,大部分人出门 旅游 的时候,一般是喜欢跟团 旅游 ,就说去上海,第一天东方明珠,第二天城隍庙,第三天野生动物园,第四天回家,这时候你会发现整个旅程下来,你不知道上海风貌是什么,所以说这就是观光式 旅游 。那什么是沉浸式呢,那就是在上海一个朋友家住上两个月,每天早上起来去看看上海大妈们怎么跳舞,早餐吃什么,然后变着花样的吃个遍,上海人怎么在路边吵架,换句话说就是把上海人做的事,都搞明白,这就是沉浸式 旅游 。学习也是这一样《读懂一本书》一书中告诉我们怎么讲书怎么学习,怎么选书,梳理内容结构,抓住核心论点,再到讲前的心态准备等多个知识点,你像沉浸式 旅游 一样,带你走进讲书的城保,书中强调过多次,讲书是沉浸式学习最好的方法本书主要分以下几点:首先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怎么解决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生活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已经被人解决,并且写成书来解决生活的的问题,同时阅读给我的生活也增加的力量,为什么说阅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力量呢,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从单向度转化为多向度的人,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从一张白纸通过学习,让我们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如此说,但是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读不懂的书,办不了的事,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一本书里有类的的问题,但是,这本书是我们看不懂的,所以有些人就放弃了,问题还在,所以这个时候的人们处于苦恼中,但是有的人,不畏艰难硬是把这本难懂书看下来,并且看明白了,所以这个时候的我们不但把问题解决了,还拓宽了我们的边界,所以说有时候坚持一下等待自己的可以就是柳暗花明。作者是如何沉浸式走向讲书之路的,三本书是怎么撑起一门科作者的讲书之路,首先作者的讲书之路离不开他者的三段人生经历,就是辩论赛,在大学讲书和电视台工作的经验,也是作者走向讲书之路的关键,作者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说过毕业再也不读书了,并且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书扔进垃圾筒,一个如此讨厌读书的人为什么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选择以讲书为生呢,是因为人生当中的几个关键点改变了作者的想法,首先是什么改变作者的想呢的呢,一点是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所有人开会的时候都是用专业术语,直接讲《论语》里的原文,所以当作者在进入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别人讲的东西他跟本听不懂,甚至自己用笔记,而且都还是错别字居多,这个时候作者才意识到自己的底子太差了,也是这个时候作者开始重新看书学习,这一改变也为作者以后的讲书之路打下了基础,再后来,就是作者在参加辩论赛上撑握的控场,发声,后来作者利用三书为各企事业单位的讲课,更是为讲书的路上普上了一层层厚重的铠甲。同样的道理讲书需要具体哪些能力呢,一是必备的五种讲书能力,二是五种选书误区及正确的选书,三是快速阅读抓住书中重点的七个部分,四是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及怎么解决问题的,一句话总结提升价值,讲书是再创作,不是单纯摘要,以书为据,别跑偏,建破道,要讲书的时候首先要建破道。那先说下讲书要准备五种能力,第一呢是怎么搭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怎么搭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呢,就是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是知道这本书的前题是什么?假设是什么,怎么论证的,论点是什么,什么又叫做论据,这些东西要搞明白,可以通过以下两点,1归纳法,那是什么是归纳法呢就是你看到了N个正确的结论,于是你判断N+1个结论也是正确的,归纳法里一般告诉你李嘉成是这样成功的,比尔盖次也是这样成功的,然后作者便会总结说人努力一就定会成功,但是这套归纳法有时候是站不住脚下的,我们往往在生活中很容易被归纳法所迷或,其实说实话这套归纳法给我的感觉有点像从众心理,别人通过努过成功了,那我也通过这种方法去努力,但是我却失败了,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这套方法他使用可以成功,但是我们使用就一定会成功,所以这是需要我们警觉的。第二个什么是演绎法,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论,所以符合这些条件的人都考上清华北大了,因为这个推理基本上是正确的,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那结果一定是靠谱的,那举个例子说明下,人为什么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这就是演绎法。第三呢读一本书的时候呢要有大局观,那话说回来了什么是大局观呢,就是当你拿下起一本书时候要知道这本书的框架,而不是书的细枝未叶,那应该怎么做呢,首先你要一步步的分析,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它的使命是什么,怎么论证这个使命,有什么样的假设,又怎么验证,推理的过程是什么,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什么,这个结果对我们每个人的又什么意义,这就是一本书的框架,梳理清楚了再读的时候就非常省力了,这就有了大局观什么是语言能力,要简洁,幽默,风趣,说服力,什么意思,就是一件事情两句话说请,因为你的简洁是在为别人和自己节省时间,但是简洁有个前题,必须要有个核心那就是理解底层的积淀和逻辑能力才能做到。做人做事要有幽默感,当然了这个幽默感也是因人而异的,就像是主持人,主持节目的时候会有幽默感,有时候也会也为万众瞩目,当然了不管说什么内容还要具备说服力,如果没有说服力那是不被人认可的那什么又是同理心呢,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就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有人说你不说别人,你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因为你对他没爱所以你才无法我解他的苦和不易,只有爱对方,才能感同身受。说到读书,人们往会进入选书误区,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读书呢,首先,人们会觉得读书无用,真是那样的,以前咱们家里的老人都觉得读书无用,老是说谁谁,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也没出人头地,他们只是不知道出人头地是多么难,只是看到了别人的眼前。第二个误区是只追求有用的,怎么说呢,就是读书必须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会气急败坏,那就完全误解书的作用,书只是催化剂,是助力,能不能解决问题全是靠自己,如果什么都依赖书,只会落入读书功力化的陷阱,同时读书也不要只读自己能够够得着的书,这样容易只停留在自己认同的那个层面。第三个如果读书过程中遇到读不懂的书可以先读跟这本书相关边界的书,如果一本书让你更加崇拜自己,放大你的欲望,跪求你的认同的,那你一定要求小心了,它不只是想挣你钱,更想让你变得更傻,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呢,而是当你读的一本书的时候,发现书里的内容有点让你吃惊,是从来没有读过的东西还有点奇怪,这个时候你就要认真阅读了。第四个阅读误区是什么呢,那就是读书就走出舒适区,那么何何走出舒适区呢首一点是,读书就要学会与人交流,分享给更多的人,就像《论语》一书中说的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什么意思呢读书需要与人分享才能走出学习舒适区第五个读书要以人为镜遇到一本书读不懂,吃不透,说明与这本书无缘,你可以停下来,去听听别人是怎么讲书的,然后再接着读下去。一样的道理,知道怎么选书了,那接下来就是怎么读书来了,那首先一点读书所具备的7种能力,第一点那就是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作为中国人,肯定也不能忘记老祖宗留下来的国宝,那就是国学知识,再一个是管理知识,逻辑学知识,读书也必须懂哲学方面的知识,最后一个也是最主要的一个那就是人生经验,那首先一点,为什么懂这些呢,比如说一本书里边有经济学或心理学理论,刚好你就没读过这方面的书,这本书里一但出现这些原理,你就会感觉自己一窍不通,所以说看懂一本书就要学习各面的知识,当然也不是说非要每门都懂,必定我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什么都会,所以在生活中遇什么问题就可以想到相关书籍去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就可以了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选书读书都会了,那现在我们要知道一本书的价值,也就是说怎么把书读薄,如何解读书中精华的,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的,或者是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就拿《思维与立场》一书为例,首先这本书讲完主题的重要性后,就开始讲怎么才能够获得思辨性,批判性思维,接着指出我们需要有思维的公平性,勇敢性,最后才出解决方案,在这些解决方案的论证过程中,需要用的前面说过的论据,如统计数字,对比实验,长期跟踪的调查结果,大量的案例,这些都是书在有价值的东西。用一句话总结书中价值和结尾升华,说到结尾总结,先用句话总结书中的重点并且让这一名话达的升华的目的看完一本书要如何总结呢,第一点可以画思维导图,第二个可以建破道,一般讲书的时候是需要建破道的,什么是破道,就是要讲一本书的切入点,一个坡道几乎可以决定一本书要讲的方向,可以用书中最打动你的地方,也可以用平时的小故事。

当然在讲书过程中,还要以书的中心思想为目地,不要托离书中的价值观,和使命,如果一但走偏了,这本书的使命和中思想可以就变了,所以说讲书要以书为本,不要偏离主题剩下的就是开口讲书了,说了那么多关于讲书所具备的能力,现在我们就是到实践的时候了,那么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在台上讲书的时候要懂的如何跟听众互动,要不然自己在台上干讲多尴尬,那么如何跟听众互动呢一开始上台的时候解决紧张的问题,那就找那些面善的人互动,台下总有些愿意积极互动的人,主动为你鼓掌的人,那我们就从这些人身上找到能量,获得自信,讲书是需要语言能力的,因为讲书是要开口讲话的,那如果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好的人,是没有办法讲书的,那怎么办呢,首先多看些优秀的**,小品,相声之类的作品,跟他们学习怎么组织语言,怎么说话,注意语言当中的节奏等,慢慢的就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整本书呢主要思路就是以讲书为主,书中大部分说的是讲书的过程中,要把书中的脉络,使命,中心思想梳理清楚,在讲书的过程中才能讲清楚整本书的脉络,最后呢书中公开的思维导图制作法,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

樊登解读《正念的奇迹》

一本书让你和自己和谐相处,熄灭所有的痛苦。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的难关,只要你能学会保持正念,你就会在一秒钟之内变得心平气和。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活得轻安喜乐,愿意为之努力的话,请一定看看这本《正念的奇迹》。

关于如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和我们内心的焦虑情绪的问题。我推荐大家学习这本书《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对我帮助特别大,自从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的人生当中变得淡定了很多,这不是通过简单的我们所谓的磨练就能产生的,是有方法的,而这个方法不掌握的话,那你就永远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负面的情绪。

这本书的核心是,什么是人生中最大的奇迹,不是你能够腾云驾雾,不是你能踩着火跑过去,而是你每天吐出一口气还能吸进来,你不觉得这很奇妙吗?一口气吐出去还能吸进来。这样你的身体就会运转,你这个人就能活着,当你能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间,让你分明觉知自己身体的状况,这个状态就叫做正念,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奇迹,当你掌握了这个正念的奇迹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人世中各种各样烦扰我们的负面情绪,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

佛教经常讲这东西是空的,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什么是空,空就是没有啊,可是我真的生气啊,其实佛教里面讲的空不是没有,这叫做法无自性,所谓法无自性就是大千世界诸般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没有独立不变的本体。比如说这个桌子一定是个桌子吗此刻他因缘和合,他是个桌子,但是过两年,他因缘消散了,他被劈柴,烧成灰扔在草地里面,而长成了植物或者被动物吃下去长成了动物,他又变成了另外一种状态出现,这就叫做法无自性。如果你能参透周围外在所在这些东西是空的,是没有自性的,你发现唯一实在的你可以去关注的东西就是你心里边的起心动念,观察他,他自然就会逐渐的消散。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行禅师,他是一个留在法国的越南人,在整个战争之间他去欧洲和美国奔波,号召大家停止战争。下面两个故事是一行禅师书里写道的:

你手中的杯子

在美国,我有个叫做吉姆‧佛斯特(Jim Forest)的密友,八年前我第一次碰见他时,他在天主教和平联会(Catholic Peace Fellowship)工作。去年冬天,吉姆来拜访我。我通常会用完晚餐先洗碗,再坐下来和大家喝杯茶。有一天晚上,吉姆说让他来洗,我说:「好呀,但是如果你要洗碗,你就得知道洗碗的方法。」吉姆回答道:「少来了,你以为我不知道怎么洗碗吗?」

我回答:「洗碗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为了把碗洗干净而洗碗,第二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吉姆很高兴地说:「我选第二种──为了洗碗而洗碗。」从那时起,吉姆知道怎么洗碗了。我把这个「责任」交给他整整一个星期。

如果在洗碗盘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盘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憎厌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进一步来说就是,洗碗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活在当下;我们站在水槽前,完全不能体

会生命的奇迹。

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我们很可能也不懂得喝茶:在喝茶的时候,我们又只会想着别的事,而几乎没有觉知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这样,我们就是被未来给吸走了──不能够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不能。

吃橘子

我记得数年前,吉姆和我第一次一起到美国旅行时,我们坐在树下分一颗橘子吃。他开始谈论我们将来要做些什么。只要我们谈到一个吸引人或令人振奋的计划,吉姆就深深陷在其中,以至于完全忘了他当下正在做的事。他往嘴里扔一瓣橘子,在还没开始咀嚼前,就又准备往嘴里扔进另外一瓣。他几乎没有意识到他正在吃橘子。我还得告诉他:「你应该先把已经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这才惊觉到自己正在做什么。

这就好像他根本没在吃橘子。如果说他吃下了什么,那么他是在「吃」他未来的计划。

一颗橘子有很多瓣。如果你懂得好好吃一瓣,你大概就懂得吃颗完整的橘子。但是如果你连一瓣橘子都不会吃,那么你根本就不会吃橘子。吉姆明了了。他慢慢垂下头,专注地吃那片已经在他嘴里的橘子。他仔仔细细地咀嚼它之后,才伸手拿另一瓣。

之后,吉姆因为反战活动而入狱,我很担心他能不能忍受监狱那四面墙的囚禁,我写了封短信给他:「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颗橘子。吃了它,与它合而为一。不用担心明天会怎么样。」

上面讲了关于洗碗和吃橘子的故事,其实当你知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时,生活中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你修行的机会,而不是只有在禅修时。

当你走在乡间小路或者林荫大道,甚至烈日下面,你都可以对身旁的秧苗,绿树或者日光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的走路。而不是身体在走路,心却挂在别的什么地方。能腾云驾雾或者在火上行走并不是真正的奇迹,真正的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当你能够与行走融为一体的时候,这就是奇迹。

那么我们如何修习正念?一行禅师的答案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把工作和修行分开是很难实现的,而且那并不是一个好的修行思路。王阳明曾经写信教训自己的学生,说,我何曾和你说要专门找个时间修炼?每日断案,不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修炼吗?

当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本身;当我们快乐时,我们自己就是快乐本身。我们及时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所以,重要的不是驱赶或者执着于任何念头,重要的是觉知这个念头。散乱的心也是心,就像浪花也还是水一样。当心看好自己,迷惘的心就变成真实的心。真实的心就是自我,也即是佛陀。所谓,明心见性。

我喜欢独自漫步在乡村小径上,道路两旁尽是稻作和野草。我在正念中踏出每一步,感知自己正走在这不可思议的大地上。在这样的时刻,存在本身就是个惊人的奇迹。一般说来,人们认为在水上或空中行走才叫「奇迹」,但是我觉得

真正的奇迹并非在水上或空中行走,而是在大地上行走。

每一天,我们都身处于自己甚至都没认知到的奇迹中: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碧绿的树叶、孩子充满好奇的黑色眼眸──那也是我们自己的双眼。

所有一切,尽是奇迹。

樊登解读《正念的奇迹》版本二

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和内心焦虑情绪的问题。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内心淡定许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控制了自己情绪化的问题。

当你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呢?本书能够给我们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舒缓各种负面情绪呢~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奇迹?不是能够腾云驾雾、踩风火轮,而是每天的一呼一吸,专注于你的一呼一吸,就是正念的状态。

佛说:“万物皆空”,“空”不是没有,其核心是法无自性。每一个东西都没有确定的本性,状态都会变。一个桌子,此刻因缘和合,它是一个桌子,而几年后,因缘消散,变成了一堆木材,当柴火烧成了灰烬,作为肥料,又作为另外一种状态存在。而一个人,此时因缘和合是一个人,但是若干年后可能成灰烬、成鬼成仙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空的,能关注的只有此刻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观察它,它自然会逐渐消散。

那我们开始跟着这本书的脉络学习~

本书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越战期间游走法国、美国,号召和平、停战,并在法国创建“梅村”。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想修炼正念的访客。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单从这封信中,我们已经学会什么叫做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篇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曾和禅师修行的年轻人结婚后发现自己要工作、要照顾妻子情绪、要给小孩儿换尿布、、、自己修炼的时间变少了,然后他试着把修炼正念运用在生活中,意识到配妻子、小孩儿也是自己的时间。没有所谓的你的时间、我的时间。陪孩子的时候老想着工作还没做完,并不能帮你解决孩子和工作的问题,反而更痛苦和焦虑,所以陪孩子的时候就专注于陪孩子,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时刻保持正念,让自己的念头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话锋一转,又说到洗碗的例子。

很多人觉得洗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那边朋友等你一起打麻将的、喝茶时候。老想着快点洗完去做其他事情,

如何才是正确的洗碗?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们在洗碗的时候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是,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  者游戏,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如果你就会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好像洗碗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可是洗碗这个过程也是你人生的一个部分,你自己给人生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是为洗碗而洗碗。换句话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上时,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者也,鲜能知味者。”我们每天吃饭却很少有人感受它的味道,饭一上来我们想的是什么,想的是:“吃完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快点吃,别耽误事儿” 或者先拍个照片发微博发朋友圈,没有去真正体会到食物的味道。修炼正念甚至要求我们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而修炼正念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禅师有次和他一个学生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没吃完嘴里的那块就去掰下一块,一行禅师说:“你应该先把嘴里的橘子先吃了”。吉姆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是真正的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禅师写了一封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吃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在监狱的坐和家里的坐有区别吗?有,因为监狱里坐着没有自由对吗?不能去想去的地方,觉得被束缚,所以内心觉得很痛苦。可是坐的这个动作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在监狱里坐着时正念跑了,向往外面的世界,才会内心痛苦。感受当下的感觉,明白此刻的状态,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做法,是遇到任何问题,对会让自己身心收敛到体内,明白此刻的状态。

不管是洗碗、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时,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你修行的机会。而不是只有在禅修时。当你走在路上,甚至烈日当头,都可以对旁边的绿树和阳光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而不是身体在走路,心却念着其他事情。等车、开会、航班延误,这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程,保持正念,专注内心的感觉,这就是正念。

好吧,我认为个人难以做到,走路的时候心里想着其他事情,情绪难过的时候还是很难控制自己、修炼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樊登老师曾飞机上偶遇偶像柳传志,柳传志正在看《杜拉拉升职记》,而樊登老师正在看《金刚经》,柳传志好奇问樊登老师年轻人为什么看这本书,樊登老师问:“你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柳传志说:“一个人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最痛苦的。”这就是佛教中的“求不得苦”。而樊登老师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认为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假设有人花500万买**只剩下200万,你不会痛苦可能还会觉得好逗;别人失恋你痛苦吗?而自己失恋就很痛苦,别人痛苦你不痛苦,因为你认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如何让这种痛苦尽快控制然后熄灭掉呢,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正念,当你保持正念,就会明白这只是一段经历而已,能够感受此刻我的存在,在其他地方感受的我是一回事。

当你知道正念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知觉,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修行,而不只是禅宗时。

王阳明的《传习录》中的“知行合一”,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言行一致或者先知?还是后行?樊登老师解读这个词的核心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我们有时边走边玩手机,玩微信,会感觉很累,因为分心了,没有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一位学生做行政高官,向王阳明抱怨自己没有时间修炼,俗事繁杂,经常要处理工作。王阳明回复他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修炼要专门找个时间的?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当有人想赢官司给你钱时,你不要,修炼自己的不要贪心,当一个人说来说去说话不清楚,你能不烦躁,这就是在修炼你的耐心,当案情复杂而你能够找出头绪时,你可以修炼自己的明辨之心。所以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

我们读书只是方法,修炼还需要看自己的造化和精进程度。一行禅师给我们如何修炼正念的方法、答案首先是专注于工作。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老想着去吃东西,心里想:“怎么还不下班啊,急死我了”一旦有这种想法,我们就会感觉焦虑和痛苦。所以所有的痛苦从分别心而来。我们微信朋友圈有时会看到有人说“今天又周一了,好痛苦”、“还要加持3天就放假了”,其实放假也不一定会开心,放假和对象吵架,好好的一个假期被吹了、、、每一个东西都没有自性的,是痛苦或快乐,而是源自于自己的分别心给其的定义。体会上课、上班的感受,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中注定的一天,无论快乐或痛苦都要在这儿,所以好好享受上班,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上班就好好上班,回家、放假就好好休息。

说回一行禅师给我们修行方法的第一招:专注工作。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随机应变。这就是保持正念。

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在家里,其次是在工作中,再其次是在寺庙。因为家里打破正念的东西太多了。

工作和修行很难分开。

具体方法有:

1、有觉知的呼吸。深呼、深吸,知道自己入息,知道自己出息和数息法,当后期能够自如做的可以不用数息而是专注于呼吸了。

2、行住坐卧都是禅,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

eg:有个人悟道,过一段时间后,徒儿问他,“师父,你悟道之后干嘛呢?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师父回:“饥来吃饭困来眠。”,徒儿说我也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啊,那悟不悟道有什么区别呢?师父说,我是该吃吃该睡睡,有啥吃啥,有地儿就睡,而你对吃和住是百般挑剔万般拣择。这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我们很多人会说“这工作好,还是那工作好?”、‘这顿饭好,还是那顿饭好’、、、学道没有别的,就是别挑挑拣拣。因为太挑剔,有大量的分别心,痛苦也就油然而生。

有人会问那修炼成这样了,生活会不会很无趣,很没劲、无聊?就像我们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是无聊、凑合事儿、差不多,而是指合适的极致。孔子一生都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也没有见谁达到过那个境界。当我们修炼到无分别心,人生有大把可以追求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觉得我们应该追求金钱、权利、这都是因为社会惯性,我们被社会惯性操纵,老觉得“别人有车子、有大房子、、”、我也要有车子房子,没有就会很痛苦,这都是我们着了社会惯性的道。只因为社会惯性牵引着你跑,所以你没法儿面对自在的内心。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一个人为所欲为是最不自由的。我们有没有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之后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懊恼当时真不应该说那种话,真不应该打人。因为那是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控制,是情绪的奴隶。而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就需要调动我们的正念。

修炼正念,是佛教的入门,放下一切,会发现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表象,没有自性,一件坏事在若干年后再看可能就是一件好事,而当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无比痛苦。

所以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给自己一个“正念日”,每周用一天时间修炼正念,这天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告诉自己,“我此刻在生气”,如何快速的不生气,就是知道让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对着镜子,盯着镜子里生气的人,说“这个人在生气”,生气的人就不生气了~若没有这个观察者,任由生气情绪带动生气,这个情绪就永远停不下来。

面对我们的痛苦,并照顾他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需要我们照顾,因为他们都说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些情绪就会越来越懂事。不能憋着,会憋出病来的。

我们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别人能承受的痛苦,我也能。

苏格拉底在判处死刑时说:“我现在去死而你们将活着,究竟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在他看来,死和活没有太大区别。

作者是一个得到高僧,所以本书的后半段描述的是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樊登老师说里面一段话特别好(但是我可能是境界不高,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Orz):如果一个人以佛教的角度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悲观或乐观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菩萨和其他正道者脸上的微笑,这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的状态,无分别心,就没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而如何控制我们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认知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认知我心里升起了一个恶念,无论你多么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它,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果你已经离开了正念,也必须知道离开了,保持着也要认知正念还在。

正如西方心理学对“我”的定义:“我是我的观察者”。找到我的观察者时,就是在修炼自己的正念,而我们通常吧自己的观察者去掉了。所以禅宗会有时给你当头棒喝:“主人翁何在?”  你的体内做主的是你吗?

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把能做的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其他各种事情也就做好了。

当分别心升起时,知道自己有分别心,分别心就减弱了~

最后,我们可能很难保持正念的奇迹,但是修炼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也是因为它不容易,境界太高,达不到才好玩,如果一个东西随便就得到了,就不值什么钱了,太简单就没意思了。

人生无论做什么,工作、学习、生活,都把它当做修炼的过程,而且能够时刻体会到自己在修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体会它并关照它,观照它在进步还是退步,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迹。

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

生气和痛苦是两回事

很多孩子太让人生气了,太没招了

比如:不守时,喜欢吃零食,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跟父母对着干,打游戏上瘾

每一件事都让我们无比的痛苦,这时说明你的方法一定是错了

正面管教的英文名:积极的纪律

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有纪律的环境,但是积极的正面的有爱的

核心关键词:和善而坚定

给孩子一个和善而坚定的环境,让孩子清楚的知道父母是爱他的,跟着父母能够学会特别多的关于这个社会生存的技能,与他人互动的方法,这就是正面管教的目的

培养孩子的目标:七项感知能力

①对自己个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②在自己重要关系中的价值感知力:大家需要我

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④内省的能力:有能力理解自己的情绪,由此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⑤人际沟通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且在沟通协作协商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⑥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正直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限制和行为后果

⑦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评估和判断后果和局面

父母与孩子互动方式:严厉、娇纵、和善与坚定

严厉:佛堂小兄妹调皮遭父母训斥

严厉带来的偏差行为: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责任感缺失、自律性差、

一个人的自律性来自于自尊水平

娇纵:父母没办法,放任自流,以天性为由不管孩子,娇纵的孩子没有自信,因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容易有成瘾性人格,因父母给其指导不够多。例:熊孩子踢博物馆文物。

孩子跟成人比感知能力强,但是孩子的解读能力特别差。例:家里有了小妹妹,哥哥发现父母照顾小妹妹多关注自己少,感知到了,但他的解读就是,我要让他们照顾我,于是表现出各种能力低下

父母不是孩子的主人,而是孩子的导师,孩子不知道很多事情的为什么,需要我们给他树立一个边界。

要做到既有边界又不严厉,只能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否有效:

①是否做到和善而坚定,既让孩子感受到了爱又有边界,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②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

③是否长期有效(吼叫短期有效)

④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品格

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

例子: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孩子不做,父母要么强力要求,严厉;要么不管他随他去,娇纵;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对方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善而坚定;

确定一个规则:今后当你不能尊重我的时候,我会暂时走开一下。告知孩子,我不是生你的气,而是不能接受你的做法。我爱你,我愿意和你在一起,当你觉得你能够尊重我的时候,你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的和你一起找到处理你怒气的其它方法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在跟父母学习,如果你能用平稳的态度跟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很快就会学会

制定规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邀请孩子加入进来。比如玩手机这件事就是公开讨论的。当孩子心中有爱,确定父母是爱你的,不会对在外的游戏装备积分等太在意。由孩子提出解决方法,更容易做到

父母肯定孩子是培养孩子自尊的重要时机。不用长者的角度,而且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感:你今天能帮我做这个事我觉得很开心,因为你做的这个事就叫做“关心”,我能感受到你对我的爱。这能调动孩子对自己行为的价值感

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连孩子长大了找什么工作也要你说了算,找什么对象也要你说了算,是不是出国也要你同意,你如果要赢,孩子一定会输。

如何赢得孩子?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跟他之间是爱的关系。有任何事都可以问自己的父母,都可以尊重父母的意见。最有效的方法是同理心的倾听,“爸爸小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

例子打碎杯子:①告诉他自然后果,我们也难过,②不过好在没伤到人,③从这件事我们学到什么?他说可以换个地方玩

把孩子每一次犯错都变成学习的机会

而不是变成谴责的机会。

很多父母急于批评孩子核心的内在是不想和孩子共同承担后果,“我又没做错,我跟他说过了,我教过她了”想跟孩子划清界限。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共同承担错误的结果。急于划清界限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是我们害怕承担责任,童年的我们习惯于因错误被谴责,我们因恐惧而变成愤怒,这样就可以把责任推给孩子。你让孩子背了这个锅,让他觉得痛苦,但他并没有从这件事上学到什么。他唯一学到的就是别惹我爸,惹了我爸会挨骂,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

吃一堑长一智

例子:数学卷子正反面都要看一遍

道歉的三个步骤①承认②和好③解决

简和玛丽吵架的例子

阿德勒14天修复理论: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事不求回报。

不良行为有四类:①寻求过度关注②寻求权力③报复④自暴自弃

家庭内部权力争夺:父母是监护人,做决定的是父母,但父母要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父母做了决定孩子不会挑战是因为孩子充分相信父母。

四种不良行为童年没有解决好,长大后会不断用在同事、朋友、亲人身上

如何识别不良行为?

从内:关注自身的感受。你感觉恼怒、着急、内疚、烦恼→寻求过度关注;你感觉威胁、挑战、被激怒、被打败→权力争夺;你感觉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报复;你感觉无能为力、绝望、无助→自暴自弃。

从外:你要求孩子停止一个行为,孩子开始停下来了,但没过多久又重新开始了→寻求过度关注;孩子继续并对你言语顶撞→权力争夺;孩子升级为破坏性的行为→伤害报复;孩子表现消极成为一个放任的人→自暴自弃。

解决方法:每一种偏差行为都需要的就是跟孩子建立感情链接。

过度关注→①给孩子任务;②拥抱③创造跟孩子的特别时光④约定一个暗号⑤避免特别的服侍⑥忽略他的行为但不忽略他的人,不要放大他的不良行为

权力争夺→①退出争夺,冷静②咱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③确定自己的行为,原则。而不是孩子的④分清楚逻辑结果和自然结果⑤邀请孩子把底线都列出来⑥要经常对孩子说出爱和关怀(寻求权力的孩子往往是觉得父母不爱他)

报复→①不要还击②始终保持友善的态度③共情④邀请孩子一起商量怎么解决问题

自暴自弃→①需要花时间来训练孩子,比如教他做事情的方法,给他一些简单的任务,等他完成了一点就给他肯定和激励。不要完成一点后又给他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会给孩子很强的挫败感,安排足够多的小成功,给予更多肯定,更多的关注他的优点

积极的暂停:事先的约定,当出现僵

有用的小工具:

①积极的暂停,需要经常练 习。让孩子布置自己的暂停区,为了找到一个方式,一个空间来解决问题

②启发式问题(少用为什么)

③表扬他并说为什么

④更多的肯定他的动力和过程,少肯定结果

⑤家庭会议:每周一次,频率不要太高;全体都应该有任务分配,比如主持、计时、记录等;发言有序;决定要在全体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做出;包括对下周活动的讨论;家庭会议最后一项应该计划下周的家庭娱乐活动;家庭会议应该以一个全家都参与的游戏来结束。

单亲家庭不是失败的家庭,只是夫妻双方有了不同的选择。有没有问题取决于父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375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8
下一篇2023-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