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男子杀死家中4人后跳楼身亡,他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长春一男子杀死家中4人后跳楼身亡,他的作案动机是什么?,第1张

序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处理起来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过在与人相处时,最重要的是要宽容和理解。长春发生了一件让人震惊的案件,有一名男子在岳母的家中,用刀把妻子岳母以及亲生的女儿和继女全部杀死,自己从25楼跳下身亡。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名男子为何这样做?

一、家庭琐事

这名男子的行为显然是想同归于尽,自己也从25楼跳了下去。在案发之前,邻居曾经在他们家里听到过吵架的声音,有可能是因为家庭的琐事。让该男子犯下如此重大的案件。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起惨案的发生?毕竟嫌疑人已经死亡了,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他当时为什么这样做。不过这样的事件发生之后,也给每一个家庭敲了一个警钟。

二、冲动是魔鬼

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总是会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一时冲动就做出这样的案件的话,简直让人觉得太可怕了。男子当时犯下如此骇人听闻的案件时,情绪一定是非常激动的。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冲动是魔鬼。我们一定要让理性占据自己的头脑,因为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总是如此冲动的话,更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三、两人可以好好的沟通

在婚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并不存在什么完美的婚姻,只是双方之间会包容。如果没有爱的话,两个人不会选择结婚。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两个人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的沟通一下。如果真的沟通不好的话,那么也可以选择离婚。至于杀人,这种事件实在是不可取,而且还伤到了几个孩子的性命,孩子是最无辜的。

无疑你这岳父是个“自以为是”的“法盲”,不仅断送他人,更会祸及自己与家人,家人“失手打死人”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岂能隐瞒忽悠的?主动投案自首或许还可以从轻发落,若是隐匿只能是“罪加一等”加一等,你岳父是“知情人”却出此“瘦主意”也是逃不了“知情不报、包庇犯罪”一样会承担刑事责任……

这可不是民不告官不究的事

死了人,人命关天。虽然是夫妻吵架,是家庭纠纷。但死了人就不是家庭内部事了。民不告,这类案件官也会究的。

老丈人想法的出发点是保护3岁外孙,不让报警不妥吧。此案想隐瞒不报能瞒得住吗?不能。

死了人,老丈人怕3岁的外孙失去母亲又失去父亲。担心女婿杀人偿命,判死刑枪毙挨枪子这么严重吗?不至于。

杀人分两种:一种是故意杀人罪,一种是过失致人死亡罪,也是过失杀人罪。

这起案件,是夫妻吵架,丈夫拿起凳子吓唬妻子,凳子飞出去了,正好把妻子砸死。

通过这句描述,正如出题人所说是失手。失手没有杀他妻子的故意,显然是过失杀人罪。

过失杀人罪是指过失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过失杀人包括两种情况:疏忽大意的过失杀人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杀人。

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这起杀人案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杀人。

举起凳子砸人什么结果是能够预见的,但这男人轻信砸不死人,而他妻子确实被凳子砸死的,他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而发生,他不希望妻子这么死而这么死了。

失手砸死了妻子,就那么的鸟悄的,行不行?不行,纸里包不住火。犯罪了,犯的什么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刑法》是怎么规定的?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最低可判六个月有期徒刑。

我从情况简介来看,此人过失致人死亡,情节不太严重,属于情节较轻的,可判六个月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考虑到犯罪较轻,假设关进监狱,3岁的男孩无人管,岳父对女婿有原谅的意思,法院会考虑以上情况,有可能对其宣告缓刑。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老丈人选择不报警是否合适?

有可能涉嫌包庇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是包庇罪。

也许认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

我亲戚的邻居家就发生过这样一场人命案。

有一天,那家主人开着拖拉机载着媳妇去自家麦场碾麦子。期间,私自改装的风扇叶子脱落,击伤了正在埋头干活的妻子,导致其当场死亡。

事后,丈夫认为是意外事故,没有选择报警,只通知了双方的家属。

妻子下葬时,村干部得知了此事,要求暂停下葬,并且报警,等警方调查后再下葬。

然而,双方家属都认为这是一起意外事故,无需报警,自作主张将死者埋葬了。

警方接到村干部的报警之后前来处置,赶来时死者已安葬。为了查清事故原因,警方依法将该丈夫先行拘留。

后来,警方依法开棺验尸,经法医鉴定,死者系头颅遭锐器重创导致的死亡,罪魁祸首就是丈夫安装在拖拉机平衡轮上的风扇,由于焊接不牢固,风扇也没有防护罩,在高转速下风扇叶扭曲后脱落,把自己的妻子给害死了。

虽然丈夫最终被取保候审,暂时免去了牢狱之灾,但是在看守所也遭了不少罪。

不幸中的万幸,他的妻子多亏是土葬,要是火化了的话,他恐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邻居和媳妇吵架,拿起凳子吓唬媳妇,凳子飞出去了,正好把媳妇砸死,出事后,老丈人说,怕三岁的外孙失去母亲后再失去父亲,所以不报警,民不告官不久(究),难道他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了吗?”

根据题主这这段描述可以看出,邻居男子已构成犯罪,他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有待警方经过调查核实后才能给出定论。

毕竟,那凳子不是自己飞出去的,而是经过丈夫的手砸到妻子身上,这才是妻子死亡的根本原因。

当然,丈夫的本意很可能不是想致妻死亡,也许真的是想吓唬一下妻子,但是,是他造成妻子死亡的这个结果是不可否认的,毫无疑问,他必须得为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依我来看,他不应该属于过失杀人,应当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论处。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刑法》对故意犯罪的说明:

刑法第14条规定: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 社会 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该丈夫在和妻子吵架过程中,拿起凳子吓唬妻子,到底是想假吓唬还是真伤害,只是他的一面之词,没经过警方调查落实,我也不敢妄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凳子完全可以作为凶器伤害到人,他是一个成年人,完全可以预见到自己挥舞凳子可能会发生的结果,他拿凳子吓唬对方是他的本意,而且他不用力的话凳子也不可能自己飞出去,是他放任了这种结果的发生。

所以,他有犯罪故意性。

如果他的妻子因为他的行为导致受伤,那么他就涉嫌故意伤害罪,现在妻子死了,毫无疑问,他已经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了。

当然,我这只是根据自己有限的法律知识做出的分析,最终的定性还得以警方的调查结果为准。

在这起案件中,女婿和岳父两个人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一错再错。

作为女婿来说,不小心打死了妻子,他应该在对妻子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打电话投案自首,因为在后面的审判中,法庭会根据他投案自首、犯罪动机、如实交代犯罪过程、以及在取得被害人亲属的谅解,和孩子无人抚养等综合因素考虑,在以过失杀人,或者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最低量刑标准的基础上,依法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而现在,他不但没有投案自首,反倒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配合岳父息事宁人的想法来隐瞒罪行,这让他已经失去了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

而他的岳父也是一个法盲。

女婿犯了罪,岳父想保护他,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保护不能超越法律的范畴,合法的保护才是真正的保护。

岳父说“民不告,官不究”,说明他是真不懂法。

所谓民不告,官不究指的是部分民事纠纷案件,而刑事案件已经牵扯到了犯罪,不存在不告就不究的情况。

如果这个岳父还不醒悟,他的外孙不但会失去父亲,甚至连他这个外公都有可能失去,因为他已涉嫌包庇罪,也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觉得,为了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可以从初中开始,每周加一节法制教育课,这样可以从小使人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因为现在不仅很多成年人不懂法,而且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懂得依法行事,不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这个岳父真有些儍,分明是邻居下的手,凭什么说“为了外孙不报警?”尽管说是失手打死了媳妇,但毕竟是一场人命官司那!

当然,失手和故意存在原则性的区别,但即便是失手打死了人,法院还是要追责量刑的。

虽然是因为吵架,拿起橙子吓唬她,那么橙子难道是自动飞了出去?难不成邻居没有想到,橙子扔出去会砸伤甚或砸死人?这是脑思维最起码的常识,于是也可以判断邻居当时的冲动存在故意,所谓的吓唬媳妇只是一种牵强的推却措词。还称为了三岁的孩子别失了妈妈还要失去爸爸,看来题主真还有卖关子的,这个邻居莫非就是爸爸了?

岳仗劝家人别报警了,似乎这是为了息事宁人,不过这是违法的,法律上称作包庇罪。而邻居也好,女婿也罢过失伤害罪还是要追责的,因此,凶手和老丈人都得刑拘,只是两者的量刑程度不同!

凡是打死了人,属于刑事案件,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因为人的生命是受法律保护的。

法律,他岳父说了不算。

 你邻居的行为要看具体情况分析,一般是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故意杀人罪,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的目前不明确,因此,很难认为是单纯的过失致人死亡。

 如果他的行为并不是想让对方死亡,一般定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结果加重犯,基本犯是故意伤害行为,加重犯是过失致人死亡行为。

 如果他的行为是直接让对方死亡的行为,如用钝器直接重击对方的头部或用锐器直接刺向对方的胸部、腹部等重要器官,则应定故意杀人罪。

 如果两个行为无法明确分清,要看他致人死亡后的行为,如果他积极参与救治死者,一般推断他对死者的死亡结果持有反对态度,是一种过失行为,而不是故意行为。

 这个要看行为人的具体行为,你的问题中没有行为细节,因此无法判断,最大的可能是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次之是故意杀人罪,可能性极小的是过失致人死亡。

 前两罪最高刑罚处死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最高刑罚7年有期徒刑。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234条第二款)

 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232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第233条)

 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什么鬼,这是这是过失之人死亡罪,跟告不告没有关系,公安机关必须立案侦查的。肯定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这都什么传统观念,都2021年了,还有这种观念?难道生活在一百多年前吗

失手打死媳妇也是过失杀人罪,这种事情不能私了,他丈夫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刑事责任。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也不能置身法外,外孙自己带让孩子从小知道遵纪守法,清白做人。

关于这件事,我想说三点。第一,外公为了外孙不在去母爱后又失去父亲,所以选择不报警,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要说什么为了推卸抚养责任,这是歪曲了外公的想法,也不要说还有爷爷奶奶,毕竟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自己带远比隔带抚养要好得多!第二,不要说什么岳父胳膊胕往外拐,对不起自己的女儿。这是一种传播仇恨的不良观念。应该说这位岳父还是很善良的,为了外孙能够有父亲在身边,选择原谅女婿,做人还是很大度的。第三,当然法律是严肃的,纸也终究包不火。过失致人死亡同样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一点是不庸置一的。但是法律同时也应该具有柔性的一面。只要岳父主动带着女婿到公安机关说明情况,并且递交一份书面的谅解书,可以申请公安机关对女婿作取保候审的处理。等法院开庭就可以减轻刑罚,估计也就判个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到时候再申请监外执行,这样女婿就可以留在外孙身边了。虽然是致人死亡,但属于过失犯罪,并没有主观恶意,也没有 社会 危害性,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最人性化的了,毕竟孩子也应该是考虑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只讲法律而完全撇开年幼的孩子不管!

需要承担责任的,具体要承担多少责任要根据因果关系的性质和法理以及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判定,需要经过法院的审理来决定承担责任的多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十八条: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扩展资料

相关案例:

吵架过程中一方倒地身亡另一方为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王女士与段某均是在重庆市永川区某学校大门外摆摊卖小吃的商贩。2013年9月,两人因双方小吃摊的摆放位置发生争吵,不久后,王女士的前夫郭某前来送豆腐干,听闻前妻与段某争吵,郭某便来到段某摊位质问段某继而发生争吵。

争吵过程中,郭某突然倒地不起,医院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经医生检查郭某已经死亡。次日,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对郭某进行了尸检。

鉴定结论为:郭某系小脑、大脑组织蛛网膜下腔脑血管畸形、血管破裂致小脑大脑大面积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颅脑功能障碍死亡。后经司法鉴定,郭某的死亡与段某之间的争吵存在因果关系,争吵为其死亡的诱因,参与度以5%~10%为宜。

法院生效判决认定,郭某因情绪激动导致自身疾病发作死亡负主要责任,段某的吵架行为存在过错应承担40%的民事赔偿责任,判决段某赔偿郭某家属各项损失共计22万元。

中国法院网-吵架过程中一方倒地身亡另一方为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64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2023-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