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且病因尚不明确,所以在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控制、电休克治疗、心理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其中药物维持是该疾病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药物停止后配合心理治疗,可防止复发。
现如今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沉重的社会压力导致很多人都出现了心理问题,双相情感障碍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既有躁狂症又有抑郁症,两者并存,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可想而知,因此应积极治疗才行。那么,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首选方法,因为它不仅方便有效,而且也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在临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基础药物通常是情感稳定剂,包括: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如果躁狂症发作,可配合口服一些非典型性抗精神药物联合心情稳定剂;如果是抑郁发作,则应服用5-HT再摄取抑制剂。
二、电抽搐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一般适用于重度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尤其是有自杀行为或者是异常亢奋的躁狂发作,采用电抽搐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相较于药物来说,控制病情的速度更快。
三、心理治疗
众所周知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理疾病,既然是心理疾病肯定离不开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中医心理治疗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是相当重要和关键的,大家应引起重视。
四、中医治疗
中医在我国博大精深,在中医学中双相情感障碍又被称为:癫狂病,有学者认为该疾病的出现与脾肾虚、肺气虚、痰结、瘀血等有关,因此可以采用祛湿调脾、祛痰化瘀等方法来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一旦发病,不仅对自身健康会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影响日常的生活和交流,甚至给整个家庭都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发现此病后,务必要积极到医院进行治疗。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控制,才能使疾病尽快远离,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1、西医药治疗
(1)单相性精神障碍
①抗抑郁药:阿密替林,50-300mg/日;本甲替林,50—150mg/日;丙咪嗪,50-300mg/日;用药2-4周。必要时辅以抗精神病药物,如甲硫哒嚎300mg/日,分2-3次口服,或氨矾噻吨口服或肌注30mg/日,每日分2—3次用。
②心理治疗:对于急性忧郁期有所缓解的病例,采用短程个别心理治疗,可有助于改进患者的应付技巧。夫妇治疗可有助于解决双方的矛盾冲突。长程心理治疗似乎并不合适,除非有明显的人格障碍。
(2)躁狂性精神障碍:躁狂性精神障碍往往是一种急诊情况,最好住院处理;而轻躁狂则可门诊治疗。
①口服碳酸锂300mg,每日2-3次开始,在7-10日内增加到血锂浓度0.8—1.5mg/L为止。有时需要同时肌注氟哌啶醇5-10mg(可多达60mg/日)或并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直到躁狂症状得控制为止。
②对于躁狂抑郁症的混合状态,用抗精神病药与锂盐合并治疗,并停用抗精神病药物
③严重精神病性兴奋及混合状态的另一治疗方法为:卡马西平1200mg/日,单次躁狂发作的治疗应至少持续6个月。
④频繁发作的复发性双相障碍最好予以不限期的锂剂维持,血浓度保持在0.4—0.8mg/L,一般服用600-1500mg/日。
⑤轻躁狂波动或混合状态,可并用氯丙嗪或甲硫哒嗪50-300mg/日,数日或数周1次。
⑥治疗双相障碍的抑郁,仍是用锂盐为好,对轻症发作尽量避免应用抗抑郁药,而对中等度发作可应用抗抑郁药。
2、中医药治疗
(1)肝郁气滞: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态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2克、白芍15克、厚朴9克、菖蒲15克、远志6克、郁金10克。
(2)痰浊蒙窍:神情呆滞、沉默痴呆、喃喃自语、或多疑多虑、哭笑无常、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豁痰开窍,清心安神。
方药:水牛角30克、麦冬12克、钩膳15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川贝母6克、鲜竹沥12克、胆南星6克、天竺黄10克。
(3)气虚痰结:情感淡漠、不动不语、甚则呆若木鸡、傻笑自语、思维混乱、甚则妄见妄闻、自责自罪、面色萎黄、气短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涤痰宜窍。
方药:党参12克、茯苓15克、生白术11克、清半夏12克、陈皮10克、胆南星6克、枳实9克、石菖蒲12克、淡竹茹12克、郁金6克。
(4)心脾两虚:病程漫长、迁延日久、面色苍白无华、少动懒言、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意志衰退、妄想妄见妄闻、夜寐梦多、不思饮食、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人参12克、炙黄芪12克、全当归12克、川芎9克、茯苓15克、炙远志6克、柏子仁12克、酸枣仁12克、五味子5克、甘草5克、肉桂10克。
(5)心肝火炽:洋洋自得、口若悬河、谈笑风生、稍有拂意则勃然大怒、暴跳如雷、甚或毁物伤人、倏忽转怒为喜,终日忙碌毫无倦容、事无巨细不知所终,舌边尖红或尖红起刺、苔薄黄或薄腻而燥、脉弦数。
治法: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方药:龙胆草12克、川黄连10克、山栀12克、连翘12克、芦荟10克、生龙齿30克、珍珠母30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柏于仁15克、琥珀屑5克。
(6)痰火上扰烦躁易怒;昼夕无寐、语无论次、狂乱奔走、力敌众人、冒骂不避亲疏、面红目赤、舌边尖红苔黄腻糙燥乏津、脉滑数。
治法:清心涤痰,宁神定志。
方药:黄连15克、黄芩12克、龙胆草12克、鲜竹茹12克、石菖蒲10克、胆星9克、远志6克、茯神木10克、生铁落20克、丹参10克、朱砂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
(7)阳明腑热、裸体袒胸、旁若无人、狂笑歌号、叫骂不迭、毁物伤人、骁勇倍常、大便秘结、蓬头垢面、口秽喷人、苔黄腻燥裂或上罩焦黑苔、脉沉实有力。
治法:通腑泄热。
方药:生大黄10克、玄明粉12克、炒枳实6克、黄连9克、山栀10克、鲜竹茹12克、玄参10克、天花粉14克、代赭石15克、生龙齿15克。
(8)包络脉淤: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容色晦黯、舌青紫或有淤斑苔薄骨、脉小弦或细涩。
治法:疏淤通络。
方药:桃仁10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赤芍药10克、制香附12克、石菖蒲10克、丹参10克、郁金9克、琥珀粉5克、大黄6克。
(9)心肾失济:狂病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轻瘥、妄言妄为、呼之已能自制、寝不安寐、烦惋焦躁、面红升火、口干便难、舌火红无苔有剥裂、脉细数。
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10克、牛黄6克、黄芩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6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人参10克、茯神木1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10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生龙齿15克、琥珀粉6克、朱砂5克。
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扬或低落为基本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并反复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症状较慢者可达不到精神病程度的精神障碍。一般愈后良好,少数病人可迁延而经久不愈。本病发作可表现为躁狂相或抑郁相。
北京中医脑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研究精神科疾病2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精神疾病。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情感障碍伴发精神行为问题、偏执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合并心理社会功能紊乱等精神障碍患者。温馨提示:临床上,常伴有抑郁症状、心境障碍症状、精神行为问题等心理症状和社会功能问题状态的精神障碍(妄想症、幻听症、双相情感障碍合并精神病性症状、精神分裂症合并精神病性症状、躁狂+抑郁双重精神病性症状,同时伴有心理问题;但这些躯体问题和心理问题并不都是精神病性症状,也不一定都是精神病性症状,因此需要医生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精神障碍伴有精神行为问题:抑郁和精神病性症状可能同时存在且症状较重,此时应综合评定患者在此两种状态下各方面的实际表现来确定为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行为问题/情感障碍/抑郁等复合临床症候群。
1精神行为问题是患者在精神、情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的一种或多种症状的总称。
症状是精神病性症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心理症状与行为问题可统称为精神行为问题。患者为一种或多种精神行为问题所引起。大多数症状与精神病性症状同时存在,但也有少数患者在抑郁、双相障碍或轻性忧郁症未发生精神行为问题时也可出现类似病情。常见症状有心境障碍症状(心境波动,易激惹或忧郁)、精神行为问题症状(过分依赖,自责,退缩或消极回避)、抑郁心境状态(精神活动减少,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或反应迟钝,思维不够敏捷,兴趣减退,认知与行为异常,甚至有的病人发生自伤或自杀行为等)。此外,情绪改变也可出现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但往往出现于单纯的抑郁状态或躁狂状态。
2躯体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在情绪和行为上出现明显异常,而这些异常在精神障碍的心理评估中,往往可以被很好地评价。
但不能作为疾病诊断的唯一依据。临床上,许多精神症状的出现,可能不需要用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就能判定。而应结合病史、相关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等综合考虑,确定是否为躯体疾病及相应的心理问题。例如:双相障碍合并躁狂或抑郁;偏执性心境障碍合并精神病性症状表现为双相不稳态发作;神经源性精神病的特征表现为偏执人格改变、双相障碍(即混合性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即混合性精神疾病);双重性情感障碍(即混合性精神障碍)等。对上述复合临床症候群,应进行相应的临床心理评估来确定其具体症状、发作时间、严重程度等,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精神疾病的诊断。
3心理问题的患者有可能对健康产生威胁,但其精神症状并不足以使患者受到严重的伤害。
因此,临床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积极给予治疗和改善。因此,应当对病人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有下列疾病之一者,就应当给予积极合理的治疗:①躁狂发作: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或混合躁狂发作者,建议进行抗精神病治疗以控制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②抑郁症状:如果伴有抑郁症状者,建议先进行抗精神病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否则应尽早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并应定期检查是否有精神症状。③轻躁狂:轻度躁狂发作时,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患者可得到良好治疗效果。④偏执症:长期存在偏执妄想病史(例如因亲人逝世而变得更极端),以及伴有较多躯体方面症状,而病情又进展缓慢、容易复发的患者建议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否则可引起不良后果。
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好,同时配合药物与心理咨询综合调理,是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的,平日里家人也要督促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避免暴饮暴食以及熬夜,尽量生活规范一些,这样才能帮助早日的恢复健康,
没有详细病情和符合中医四诊的说明,我只能给你一份公开出版物上的相似病例,仅供参考。黄某,女37岁,1987年诊治。患者自1985年4月出现睡眠差、不爱言语、不愿意见人、无故哭泣、呕吐、腹泻、思维迟钝,不想上班。某院给予阿米替林治疗。同年11月开始兴奋多语不休、睡眠少、自觉精力充沛、爱管闲事、本不会打兵乓球,见人打球却前去指导。爱花钱,喜欢逛街买东西,忽哭忽笑。原医院诊为躁郁症(双向型)轻躁狂状态。给服妥明当、碳酸锂等药物。病症转为春季抑郁,秋季兴奋多语。中医就诊时正值抑郁状态,不语、哭泣、想自杀。脉弦,舌红苔黄薄。证属肝胆气郁,痰热内扰。治以疏泄肝胆气机、清热化痰之法。予柴芩温胆汤加味。醋柴胡8、黄芩12、广陈皮6、清半夏10、青皮6、云茯苓15、炒枳实10、杏仁10、浙贝母10、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周6剂,连服6周,同事逐渐减少西药用量。至同年9月,停西药,情绪平稳,继用上方加桃仁15克,隔日一剂,予20剂。11月12日再诊:未发生兴奋状态,情绪平稳,语言适当,以上班数月。上方配置丸药。少量服之,2月量,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再发。——《王洪图内径临证发挥》
另外,王洪图老先生已然仙去。有需求可以找他的师兄,王汝平老先生面诊。
2018年9月,一位因长期遭受校园霸凌而被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已休学近一年的孩子和其父母第一次来咨询。提供了以下资料: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P),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其病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遗传基因+生物学病理+环境压力=双相情感障碍。
测评结果为:“中度抑郁”,自认为情绪低落比较明显,经常感到毫无愉快心情,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兴趣明显下降,对以往非常喜欢的东西则毫无兴趣,常有生活没意义的想法,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家长和老师,缺少价值感,甚至会哭泣、流泪、发脾气,经常有疲倦感,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早醒。
孩子的服药情况如下:
和同事沟通后,初步确定第一次治疗方案为:以心理咨询(完形、催眠)为主,中医李氏砭法和耳穴疗法为辅,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关爱系统,通过参加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以及培养音乐、绘画等兴趣爱好来减轻心理压力。
在帮孩子用“空椅子”处理被舍友霸凌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时,我问他有什么话要对那几个欺负你的同学说?他竟然平静地笑了笑,低着头说:“祝你们中考好运。”
我当时突然心里五味杂陈,问他:“你不生气吗?”他看到我流泪,有点意外:“为什么要生气?”
我又问:“你不伤心吗?”他波澜不惊地说:“我已经忘记了。几乎全部都忘记了,连那些梦都记不起来了。”
孩子的妈妈在旁边静静地哭。
遭受了几乎长达一年的身体伤害、关在厕所里不让出来、起绰号、锁住门不让进宿舍导致被舍监批评和扣分等等校园霸凌后,孩子长期严重失眠、经常做噩梦、害怕上学、成绩退步……在听完学校举办的一场关于校园霸凌的讲座后,终于鼓起勇气和妈妈说,他觉得自己被霸凌,想去看看学校的心理老师,于是被长期压抑着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在强大的药物作用下,这些情绪又被控制住了。
但情绪背后的能量是宜疏不宜堵的,所以我还是想陪孩子把压抑到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安全地发泄出来。大概过了十多分钟,我拿着孩子写的被同学羞辱的绰号,问他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他犹豫地看着我:“是不是做什么都可以?”我点点头:“你有表达情绪的自由!有我们陪着你,你是安全的!”孩子的腰一下子就挺直了:“撕掉也可以吗?”我很赞成:“当然啊!”他咬了咬牙,开始慢慢地撕那些“绰号”,撕得很碎很碎,还全部扔进了垃圾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严重积压的负面情绪开始波动的时候,就有了被转化为正向能量的机会!我们无法改变孩子被霸凌的事实,但可以引导孩子和家长重新看待这种伤害,并从中找出积极因素,从多个方面协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正如尼采所说: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看着孩子那满额头的痘痘、那微胖的身体、那和年龄不相符的肚腩、那时不时就会空远的眼神……我不禁想问:如果真是双相,西药只能控制症状,就算能忍受诸多的副作用,长时间服药能根治吗?
退一步再看,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门诊的双相误诊率高达30%多。如果孩子被误诊而长期服药,那就更得不偿失了。所以,除了心理咨询外,我们还想从从中医情志学中寻找办法,试试在心理领域运用疏通经络的外治方法,效果会不会更好。
中医认为,痰火互结对于躁郁症来说,既是病因又是病机,且兼有血瘀等。火热郁不得发,则为躁动不安。火煎阴津为痰,痰为毒,既生火又阻碍气机。气为血之帅,气不循经又致邪火。气滞致血瘀,血瘀又会使痰不得解,火不得散发。故痰火瘀互结,互为致病因素。由此来看,解郁散热消痰火为冶法,以消痰为主。顽痰怪病,痰多引起情志疾患,如未及肾,导致肾虚,即无虚性亢奋 ;夜不得寐;对人事淡漠。如入夜即热甚,则需退内热、补气等。药方有丹栀逍遥丸、礞石滚痰丸。如以躁狂为主,礞石滚痰丸换五苓散,兼参苓白术散,兼以安神助眠之药 如七叶神安片,酸枣仁胶囊或其他。但我没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不能开药,所以还是采用安全的非侵入式的中医外治方法。
在同事也分别完成了爸爸和妈妈的心理咨询之后,我又逐一为他们贴了耳穴,告知回家继续按耳穴及其他配穴的方法。具体如下图:
9月25日,收到同事转发的反馈:
9月29日,一家人第二次来中山做咨询,孩子开朗了很多。妈妈开心地说:额头上的青春痘没那么“爆”了,服药量减半,看来中医也是很有效的。孩子马上说:这些痘痘是我用手抠好的!我笑着说:你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真好!
妈妈提出自己要做一次空椅子,处理和婆婆之间累积了十几年的情绪(关于婆媳关系的个案,另外再写)。孩子本来列好了想要谈的几个问题,但是旁观完妈妈的“空椅子”,又提出下次再聊。
随后爸爸和妈妈都尝试了第一次李氏砭法的刮痧疗法。
因为被爸爸刮痧后的痧像吓了一跳,孩子只愿意让我轻轻地刮了一下心包经和心经,但双手都磨出黑痧。
妈妈工作压力很大,睡眠质量不好,乳腺增生,双脚长期浮肿。刮完百会和督脉,现场就忍不住打瞌睡了。刮完肩颈和前胸的时候长长地舒了口气,说感觉胸没那么闷了。孩子远远地看着,表示有点费解。
爸爸以前就试过刮痧,但第一次接受虎符铜砭的时候,仍然表示力度透得很深,一边皱眉忍痛,一边说:感觉松了很多!
孩子看到他那浑身淤红的痧像,直说恐怖。对于自己被刮就更为退缩了。
临结束的时候,我提出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可以继续由家长做X型疗法的耳穴和手脚高升点按摩试着停药,一家人信心满满地约了国庆期间来做第三次咨询。
但是10月5日收到的反馈却让人一惊:
同事也转达了我们的建议: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感觉恢复服药,可半量,也可全量。家长切记不要着急让孩子尽快回校或完全停药,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家长总结这段时间的情况如下:
10月6日,第三次咨询时,孩子的状态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反复,倒是身体比第一次时结实了一些,几乎没有肚腩了,额头的痘痘也淡化了很多。我问妈妈是不是只帮儿子做了耳穴按摩,没有做手和脚的高升点按压?妈妈说是的。看来,X型疗法只做耳穴按摩,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我没有做好相关的叮嘱,也是自己的失误,以后要引以为戒。
孩子主动提出自己要做“空椅子”练习,希望爸爸离场,妈妈陪伴。这次是在完全没有催眠的状态下完成的,孩子时不时会看向妈妈,但妈妈并没有给予语言上的回应。孩子做完后表示:我其实是想跟我妈说的,想让她知道。
期间,孩子的爸爸、妈妈各自完成了刮痧。爸爸也完成了自己的“空椅子”。可孩子不愿意被刮。就算爸爸妈妈以自己的体验收获相劝,还是不肯。
我当着孩子承认:这是我们的健康教育缺失所导致的。父母对中医是了解并接纳的。但孩子的认知体系里没有,所以更接受去医院看病吃药。但如果我们作为家长,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了解一些亲子沟通技巧、会用一些安全简便的中医外治方法,及时为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身心健康上的小问题,实现“治未病”的理想状态,那就真是孩子幸福!我们享福了!
孩子听了之后,没提反对意见,我顺势建议由妈妈带铜砭回家为孩子施刮,孩子也默许了,并且愿意我们在后背隔着衣服做示范,教给妈妈刮的顺序。看着那比我们都高的肩膀,微微透着温热,突然感觉孩子从牙牙学语能长得这么高大,真不容易啊!
爸爸临走时提出下一次想和儿子好好谈一谈,妈妈和儿子都笑了。
第四次个案,是爸爸妈妈来解决他俩要离婚的问题的,孩子没来,他说自己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离婚是父母的事情,由他们自己解决。两个多小时后,夫妻俩欣然接受了每天互相按摩或刮痧一小时的作业,两人手拉手一起上车回家了。
之后的几个月,他们依时完成“作业”,把互相刮痧的照片发给同事,但是没来继续做咨询了。看着他们的照片,我心里念叨着:“如果说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母爱最终指向分离。那咨询师对来访者又何尝不是呢?”
2019年3月,收到同事反馈,孩子已经成功回校上课了,夫妻俩的感情也日趋亲密。在医院做心理医生的同学问我:你觉得这个案例为什么会成功?我开玩笑:因为我非科班出身,路子比较野。但以家庭为单位解决双相问题,从系统上做整体改善,效果会比只对个人用药要好。李道政老师曾说:“中医治病,治神为第一要义,心诚则灵,正能量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引起气场的共震。刮痧能做到诸病同治,己病和未病同治,神病形病同治。”所以,教给来访者一些实用的、安全的中医外治方法,从皮部、经络、穴位入手解决身心健康问题,“授之以渔”的教育效果要比“授之以鱼”的治疗效果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