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1张

传统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尊、自信、自豪是培养民族的自尊心人自信心和自豪感。

现代爱国主义情感是危机感、紧迫感、历史责任感

我们不仅要歌颂民族的长处,还要反醒民族的弱点,敢于正视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与愚昧的现实。一个民族总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有优越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有优良的传统,也有因袭的积习。我们鄙视崇洋媚外,也不欣赏妄自尊大;既要有强烈的自尊自豪,也要有清醒的自知之明。要正视民族的丑陋、落后、愚昧,这正是激发民族自强的前提,正是民族成熟的表现。反之,害怕触及痛处、揭示伤疤,并由此感到自尊情感难以承受,那正是传统爱国主义的片面性和不足之处所形成的弊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已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民间及官方对把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也提上了日程。

  西方节日冲击中国传统节日

  近年来,西方节日在中国年轻人中大行其道,这让各界人士大为担忧。北京大学的一位教师说,一些人向外国学习,过圣诞节、情人节,无可厚非,但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节日。看到现在的孩子大过洋节,心里感觉挺别扭。传统的节日在人们心目中,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渐渐淡化,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长期得不到重视的结果。由于受商业大潮的冲击,中秋节的商业味越来越浓,它本来的文化底蕴渐渐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忽略。

  民间文学家吕先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西方节日不可能代替。中国重视传统节日,看似是前不久因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引发中韩之争的延续,实际上,这是中国开始重视民俗文化的结果。近几年来,一股民俗热在中国上下风起云涌,民俗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

  中国人需要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缅怀先辈,激励后人;端午节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浓重的爱国主义色彩;中秋节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有“庆丰收”、“人团圆”之意,并以赏月吃月饼的形式,把中华文化中的真善美发挥到了极致;元宵节和重阳节则充分体现了保持家庭和睦、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很多人指出,传统节日之所以在中国流传,是因为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它独具的喜闻乐见、全民参与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弘扬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需要心灵的安慰、精神的支撑和情感的流露。随着人们内心世界需求的增多,有着丰富精神资源累积的历史传统,就越有可能和必要再现。可以说,传统节日的那些仪式,也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祥和进步的动力。

  要给老百姓参与的机会

  不过,一些老百姓对重视传统节日表示担心,因为有的地方为营造所谓的节日气氛,大搞形式主义,浪费人力物力,而老百姓根本无法从庆祝活动中找到乐趣。至于那些借过节用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等恶习,与节日气氛和普通群众更不沾边儿了。

  由此可见,眼下可供老百姓共同参与的活动不多。由于大多数城市禁止用爆竹声辞旧迎新,老百姓只好关起房门自娱自乐,或者贴贴春联拜拜年。游园、赏灯等活动越来越少,孩子们只有买盏花灯自个儿拎着;玩的地方实在太少,他们就吃顿好的来凑数。看来,要寻回传统节日的味道,必须增加节日欢庆的内容。

  社会学家邸先生认为,要让传统节日与时俱进、传承光大,就要还每个节日的本来面目,让每个节日过得更独特些、传统元素更丰富些,需要向传统文化回归,需要更多的庆祝方式。古时候,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不少。现代中秋节城市里应该多些灯会和游园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当务之急是重新认识这些传统节日,并通过多种形式还原它们的文化内涵。节日民俗应该是盛典,而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

摔跤体育对民族意识,民族形象,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摔跤体育对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显著作用。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直接作用,就在于它树立了民族形象。摔跤体育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性

以鸦片战争为首的各类侵华战争是促成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华民族发动了野蛮的侵略,给中华各族人民带来巨大的历史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深刻地教育了中国人民,促使他们反思祖国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意识的日益强烈,民族自觉的不断升华,成为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这种意识最终成为催生、助长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动力。

近代中国,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深,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之下,为谋自救而觉醒的民族意识迅速成为最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民族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二者往往内在关联、颉颃消长、交织重叠在一起,决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史

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

各少数民族艺术相互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少数民族艺术相互交融,既发生在族源相同的少数民族之间,也发生在族源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

例如,云南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在对本民族艺术传统高度自觉、勠力创新的前提下,各少数民族又能超越族界,善于接受、吸收其他民族的艺术传统。

芦笙乐舞、象脚鼓舞、孔雀舞、打歌、唐卡、格萨尔故事说唱、珐琅银饰等民族艺术遗产,均为多民族共创、共传、共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艺术上的共创、共传、共享,有利于融通相关少数民族间的情感,促进彼此之间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民族历史的发展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历史的发展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揭示了人类的行为有较强的全能性,和纯洁无私的奉献精神,给人身临其境的情感氛围,深度的发掘了人与人构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独特魅力,内心信念维系对人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积极鼓励对于明天进步的渴望。

观点与主张: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抵制崇洋媚外心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

  新动向新变化:民族主义的定义一直无定论,当前中国有学者高度肯定民族主义,认为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必须倡导民族主义;有的学者却把民族主义称之为“逆流”,主张加以防范;还有的学者承认适度的民族主义,但强调“中国须防民族主义失控”。如论文联盟wwwLWlMcom何认识该思潮,需要我们深思。

  关注理由:方正县“开拓团国耻碑”被砸等事件显示了民族主义思潮在民间的强大力量。

  

  

  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文化现象之一。伴随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在形形色色理论与思潮中,民族主义以其内在的强大力量,逐步成为多数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根据,成为目前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前沿。西方有的学者把中国的爱国主义、中国倡导的民族复兴,甚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民族主义。在国内,民族主义的影响日益显现,不同人站的立场不同,对此褒贬不一。

  其实,在当前讨论中国的民族主义十分困难,主要原因有:一是“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不同学者对此解读不一,认知差异颇大;二是中国的民族主义始于近代, 100多年来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三是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本身就十分复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意识形态等领域均有不同的表现;四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远未成型,更未成为主流,其自身也表现出许多不确定性。

  

  何谓“民族主义”

  

  这是至今并无定论的一个概念。据国外学者初步统计,当今世界关于民族主义的定义至少有200种以上,而且历史上民族主义的表现也颇为复杂。我们比较认同如下观点,即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情感上的思想观念,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主义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力量,它能够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能够号召、动员、凝聚本民族的力量向着伟大的理想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民族”是指具有国家背景的政治民族(相当于国家),而非以种族、语言、宗教信仰等为背景的文化民族(如汉族、满族)。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指为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谋利益,希望自己的国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一种情感、一种价值观,以及由这种情感和价值观推演下来的一套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发展思想。

  

  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何以引人关注

  

  中国的民族主义发轫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进程中,是应对外敌入侵的一种反应。19世纪中期以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一直是民族主义追求的理想。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曾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旗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民族主义一直体现在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奋斗进程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主义的兴盛,具体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一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70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