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建立离不开李世民的功绩,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在大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单单说虎牢关之战就是如此,当时的唐朝没有武将能够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
虎牢关之战后,唐军才能够战无不胜。李渊太原起兵,攻入关中建立大唐。四方贤才纷纷投奔大唐。这一切肯定是离不开李世民的功绩,其次就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唐朝的开国功臣有很多,尉迟恭和程咬金肯定是其中之一,两人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可否认的是,除了李世民之外,唐朝的功臣还有很多。
尉迟敬德原本是刘武周部将,被秦琼击败之后,也投奔李世民。尉迟敬德为李世民出生入死,三次救了李世民的性命。能够救李世民的性命,足以说明尉迟敬德的能力如何,其次,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肯定是非常信任的。李世民登基之后,李世民开始论功行赏。那么尉迟敬德和程咬金肯定在这之中。
武德九年七月,李渊按照李世民的意思,下诏任命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任命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任命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唐朝初年,十二卫大将军和三省宰相、御史大夫一样,都是直属于皇帝。十二卫大将军的官阶和三省宰相、御史大夫一样,都是正三品。
那么在之后的征战中,李世民为何将兵权交给程咬金,不交给尉迟敬德呢?要知道尉迟敬德可是多次救过李世民的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废了太子李承乾,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李世民觉得李治太弱了,想在有生之年,替子孙后代解决辽东问题。于是李世民决定,出兵辽东。
《新唐书》记载“乘舆至辽,太子次定州,两京空虚,恐有玄感之变。夷貊小国,不足枉万乘,愿委之将臣,以时摧灭。”尉迟敬德这样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建议李世民选一个将才,出兵辽东才能够战胜。尉迟敬德这样的话,其实就是告诉李世民,自己想要出征,只不过没有明说。
尉迟敬德曾经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将才,武德年间到贞观初年,尉迟敬德追随李世民,打了一系列恶仗。那么李世民决定出兵辽东的时候,为何将兵权交给了程咬金呢?首先来说,尉迟敬德跟宰相和文官无法共事。将帅不和,这可是南征北战的大忌。李世民不可能不了解这一点。
尉迟敬德看不起文人,把所有的宰相都得罪了。用欧阳修的话说,就是:“敬德颇以功自负,又廷质大臣得失,与宰相不平。”将帅不和,这样的情况下出征辽东,肯定是不行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君臣之间有了嫌隙。尉迟敬德曾经暴打皇弟李道宗,差点打瞎李道宗的眼睛。李世民用“汉高祖杀功臣”的典故,警告尉迟敬德别乱来。
作为李世民的弟弟,尉迟敬德也太过分了,竟然敢打皇帝的弟弟。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肯定不会忍受的。从尉迟敬德打了李世民弟弟之后,尉迟敬德就受到了“排挤”。尉迟敬德与宰相不合,又与天子有嫌隙。换谁处在李世民的位置上,也不敢相信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虽然失去了圣眷,但是“两京空虚,恐有玄感之变”的话,也说得很有道理。
对于这个问题,李世民也有解决方案,就是对程知节委以“留台之寄”的重任。“留台之寄”是古籍的原文,翻译成白话就算说:“让程咬金留守京师,把大后方委托给程咬金。”程咬金虽然武夫出身,却在积极学习文化,向士大夫们靠拢。用欧阳修的话说就是“子处亮,尚清河公主。”李世民和程咬金是亲家。
程咬金的儿子程处亮,娶了李世民的女儿李德贤。程家和李家,是“荣辱一心,盛衰一体”的亲戚关系。尉迟敬德跟宰相没法合作,程咬金和宰相们合作愉快。尉迟敬德跟唐太宗心生嫌隙,程咬金是唐太宗的亲家公。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怎能不相信程咬金呢?
李渊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憋屈的开国之君了,没有之一。手里拿着最好的牌,结果晚年不但被儿子篡了权。李渊为什么会混得这么差呢?接下来小编就跟您说说,为什么三个儿子争皇位却没有什么朝中重臣支持自己呢?
第一,大臣要考虑后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效忠皇帝无话可说,但是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要么你真是有气节,要么皇帝还年轻。看皇帝的哪个儿子会成为皇帝,然后巴结,这个时候你去支持李渊,但是等新皇帝上任你还能活几年?
第二,事出意外,尽管后来的嫡位争夺战愈演愈烈,但李渊根本就没有料到事情会进展到如此地步,导致后来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矛来到李渊身边执行“贴身警卫”任务的场面出现。还有几个大臣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替李渊说上一句话
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存在感极弱,还成了儿子的背景板,从此背上了“历史上存在感最弱的开国皇帝”这一名号。
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在众多功臣中,他最为看重武将,莫过于尉迟恭。虽然李靖等人的功勋不在尉迟恭之下,但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储位之争时,李靖等人选择了中立,而尉迟恭则坚定的支持秦王。所以,若说李世民更信任的人,除了房、杜和长孙无忌等文臣,武将就数尉迟恭了。尉迟恭作为大功臣,晚年善终,非常难得,一方面是李世民仁厚,另一方面也是他忽然明白怎么样做一个功臣。尉迟恭曾喝醉打人,李世民警告他12个字,尉迟恭从此16年不敢出门,保住了晚节。
故事要从唐朝贞观六年说起,这年正月初一,为了庆贺国泰民安,万民祥和,在新年的第一天,李世民广发请帖,让在京的3品以上的官员都来太极宫赴宴,群臣们都身穿新衣,喜气洋洋来出席宴会。出人意料的是,太上皇李渊竟然也来出席了,李渊从贞观二年开始,很少出门,除了自己的子女外,很少见外人,如今能出席宴会,极其罕见,所以群臣非常拘束。李渊只是站在李世民上首,以茶代酒敬了大家一杯,然后就回去了。
李渊一走,群臣顿时开始喧哗,因为大家知道,李世民请大家来,就图个相互庆贺,而且李世民对待臣子宽厚,又是军旅出身,大碗喝酒再正常不过。此时,有个人冒冒失失的闯了进来,放眼一看,前面已经没有空位子了。只见此人身材魁梧,步履扎实,看到他来,侯君集等一众武将,赶忙起身让座,因为来的这个人,是尉迟恭。
古人对坐席排位非常重视,尉迟恭看到前面没做,就在后面捡了个位置坐下,心情非常郁闷。他和程咬金等人拼起酒来,不知觉喝醉了,便跑到前面,对一个人说,你算老几,竟然坐在我的上首。
群臣一看不对,都不说话,谁知尉迟恭发起酒疯,想要动手打人,坐在第一排的李道宗赶紧跑来拉住尉迟恭,好言说:“早已给尉迟将军设好坐席,就在我旁边。”谁知尉迟恭都不看拉他的人是谁,抡起拳头便是一拳,这一打在李道宗的脸上,他的左眼一个月后才痊愈。
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帝王,其一开始的登帝之路却并不光彩,当然,也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凶险的一次经历。
李世民的夺帝之路几乎是世人皆知,即玄武门之变。这一场战役的凶险,要远远超过他此前经历的任何一场战役。诚然,李世民此前也经历过数次危及生命的大战,但是他即使失败,也都有后路可退,也都能回到李氏家族大本营,在父亲和兄弟的帮助下再次重振旗鼓。
但是,这一次,却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因为他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兄长,而父亲也不可能会纵容他的行为,他只能一次性成功,没有其他暂缓之策可言。如果真的失败,李世民也只有可能逃往突厥,才有生的希望。当然,能否逃得过去,还得另说,至少,这李氏天下,就不会再有他的任何活路。
正是因为通往皇帝之路太过凶险,这玄武门之战中,李世民才会将自己的所有亲信全部派上场。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一仗,胜利了,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失败了,直接被诛九族。但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了。
在这场战役中,除了暂时不在身边的,其余所有亲信全部上阵,无一人有闲职。而在李世民的队伍中,尉迟恭和秦琼则是队伍中威名最大的两员猛将,曾为了李氏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秦琼和尉迟恭作为李世民的亲信,跟随李世民上阵杀敌多年,在这一场战役中,也一定会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但是,在正史记载中,尉迟恭的确在玄武门之变中担任了射杀李元吉、威胁李渊的重要角色,但却没有对秦琼的相关记载。这是为何?
由于没有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相关记载,很多人都认为秦琼像李靖等人一样,在这一场关键战役中,并没有参战,没有帮助李世民争夺皇位。
这最直接的证据,也的确让不少人信服——凌烟阁中,一生卓越功勋的秦琼竟然只排在了末尾。这与他一生建立的伟大功勋根本不相称,唯一的解释,就是在当初这场决定生死的皇位之争中,秦琼并没有站在李世民这一边,像尉迟恭那样鞠躬尽瘁。
但是,仅仅凭借这一点而猜测出秦琼没有参战,真的可信吗?
准确来说,这个证据其实并不可信。事实上,秦琼和尉迟恭一样,也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而之所以史书中没有说到秦琼,只是因为秦琼当时所负责的战略责任并非是取敌方首级。虽然不是上前线作战,但是他的任务却要比尉迟恭忙得多,直接扛起了两大重要职责。
而且,虽然很多史书中都没有记载秦琼去干什么了,但是在《旧唐书》中记载的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大将中,秦琼也是赫然在列的。因此,现在的最大疑惑就是,当时秦琼在做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知晓,在玄武门之变中,总共有三大战场:一是李世民与尉迟恭等少数精英伏击李建成、李元吉的核心战场临湖殿;二是直接决定战局形势的主战场玄武门;三是李世民的老家秦王府。
前两个战场还好理解,为何秦王府也会是一大战场呢?原因很简单——李世民也没有绝对把握就能战胜李建成,如果失败了,那就要迅速带领家人逃往。另外,如果李建成的援兵攻破不了玄武门,转而攻打秦王府一旦老窝被迫,李世民还是得乖乖就擒。
因此,李世民也一定会派大将看护好自己的老家,而正史记载中,李世民的所有大将都在前线,那么镇守老家的就只会是秦琼。
此外,在《旧唐书》中,也有提及秦琼要负责机动作战,不但要率领主力兵在玄武门前与敌军大战,还要时刻防备战局形势,一旦李世民在里面伏击失败,那么秦琼就要迅速做出是带领李世民一家逃走还是展开第二次强攻的决策。
当然,书中还有记载,当时李建成部下两千余人围攻玄武门,与李世民的守军僵持不下之际,有数百骑兵进入战局,李建成军队自此四散而逃。从当时的战局来看,也只有秦琼能够带领这些骑兵赶赴沙场。
之后,尉迟恭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拎着来到李建成部下面前,才彻底将这场战争结束。
由此可见,秦琼并非是没有参战,而是作为守备军和机动兵在暗地作战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