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关于安徽民间小调

民间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关于安徽民间小调,第1张

提起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关于安徽小调,另外,还有人想问赵朝会与张黎婚配测试,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张黎和毛家超演的情侣被父母包办婚姻叫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关于安徽小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

1、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关于安徽小调

我有8GB安徽小调,格式免费的,直接就可以的。

发送中、、、、,希望收到后能给个满意回答!!!

2、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赵朝会与张黎婚配测试

赵朝会和张黎的缘分情缘:

缘分指数:76(评分由数理文化得出,仅供参考)

缘分详解:缘分天定,破镜重圆。你们真是一对打不散的鸳鸯,情投意合,相互吸引。但是或话由于你们都太花心,都想有更多的选择,所以你们的罗曼史都很丰富。但是经历过后都会回头看到彼此,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3、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张黎和毛家超演的情侣被父母包办婚姻叫什么

婚姻的实质就是选择最愿意陪伴自己走过后半生的那个人,毕竟,一时的感情冲动式的爱情,能持续一辈子吗???有多少能逃过相爱容易相处难的???而且,关键是结婚之后爱情就是更多的变成了亲情般的依赖,日久生情生的是亲情,很少是爱情!!

4、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谁知道一些安徽小调的演员啊?

我知道我有他们的QQ号码

刘晓燕等,网上很多,可以找啊

5、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求安徽小调大全

6、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云南山歌毛家超张黎

张黎年11月29生于云南省昭通巧家东坪坝村毛家超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田坝人,有40岁了。他唱云南山歌的时候才20多岁。

7、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毛家超老婆是不是张黎”

您还相信电视啊电视都是为了把这个故事弄得可以拍电视让搞了个女人进来至于名字就更不用提了。

8、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毛家超和张黎是夫妻吗

好像不是吧

他们是夫妻!

是夫妻,好像以经离婚了

这个不能乱提问,也不能乱回答,你应该问本人这样乱问对人家不好的

9、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安微小调大姑娘十想 张黎和毛家超演的情侣被父母包办婚姻叫什么

10、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毛家超张黎离婚了吗?

这两个人应该都是普通人

你的问题涉及到这两个人的个人隐私

还是建议通过别的渠道

11、剧情是张黎毛家超算命张黎嫁了一个憨包,毛家超出家嵩山少林出车祸的山歌

太阳出来红彤彤,照在妹的绣房中,

妹的房中样样有,少个小郎在其中。

太阳出来红彤彤,照在妹的绣房中,

妹的房中样样有,缺个小郎撑威风。

太阳出来红彤彤,照在妹的绣房中,

不得妹的绣房住,气得小哥手拍胸。

太阳出来红彤彤,照在妹的绣房中,

别家绣房有人闹,妹的绣房冷空空。

太阳落坡坡背黄,照着妹家新绣房,

心想房中看一看,又怕小妹有小郎。

太阳落坡坡背黄,照着妹家新绣房,

妹的绣房样样有,多个枕头少个郎。

太阳落坡坡背黄,照着妹家新绣房,

想找小妹说句话,又怕嫌我是憨郎。

太阳落坡坡背黄,照着妹家新绣房,

以上就是与关于安徽小调相关内容,是关于关于安徽小调的分享。看完小调兄妹婚配酿悲剧张黎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南有秀美伟岸的黄山,西有擎天一柱的天柱山,其间有长江穿行东去,与淮河并行,安徽人民世代生活劳作在这里,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民歌。安徽民歌由于地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中间地带,从语言、习俗到气候都带有过渡性,因此,总体上富有南北风格并存与兼容的音乐特征。安徽地域广阔,各地人民群众在语言、生活、风情等方面都存有较大差异。根据地域的分布,可以划分为五个色彩区域。

        

皖北民歌粗犷朴实、色彩明快。如宿县、阜阳等地,由于地处淮北,在文化、语言等方面具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同时渗透楚、吴文化,民歌风格粗犷豪迈、节奏平稳、旋律起伏。代表作有《摘石榴》《地上黄河几道弯》等。

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

凤阳花鼓、巢湖民歌、当涂民歌、五河民歌和大别山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歌需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11月9日,全国农民歌会将在我省滁州市举行,这一盛会在安徽的举行,吸引不少人开始关注安徽民歌。安徽民歌门类齐全,品种丰富,历史悠久,这与安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

  融汇南北之精华

  我省地处华东腹地,历史上是南北交通要冲,许多历史事件发生于此。如大禹曾在涂山(今怀远县)治水,秦末农民起义的起源地在宿县,著名的淝水之战就是发生在寿春,等等。正由于处于这一汇南聚北的位置,造成了南北文化在这块土地的上冲撞和融合,进而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而民歌,作为植根于农民的一项民间艺术,在安徽这个农业大省里,理所当然地发展壮大起来。

  安徽民歌,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的“音初篇”上:“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往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候人兮猗’。 ”这首歌虽然只有4个字,但它却可称得上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首“女声独唱”。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的著名长篇叙事民歌,它叙述了建安年间庐江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以生命来维护爱情的故事。这首悲剧性的民歌情节动人,语言朴实,形象鲜明,是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晚年流落安徽,在他的诗中有许多描绘安徽民歌活动的内容,其中《秋浦歌(第十四首)》中就描绘了人们在明月下集体欢唱的场面:“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明末清初唱遍神州大地的《凤阳歌》则是我省“凤阳花鼓”中最具代表性的曲调,也是安徽民歌中的瑰宝。凤阳花鼓的兴起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因为凤阳地处淮河下游,淮河常给当地带来水灾,而当大水吞没家园时,人们只好离乡背井外出乞讨,而凤阳花鼓作为一门流浪手艺兴盛起来;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为致富家乡,从全国各地移来24万户富庶的居民充实凤阳,规定他们不许离开凤阳回家乡,而这些人为了回乡探亲,只有敲起花鼓装成乞讨者,才能回家乡看看,同时由于这些人的迁入,造成不同地域文化的冲撞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凤阳花鼓也起到积极作用。

  品种丰富集大成

  安徽地域广阔,全省各地的民歌有多种形式和内容。从内容上分,有六种;从体裁上分,有五类。

  从内容来分,一是反映劳动生产场景的民歌,主要集中在号子、山歌和秧歌等类民歌中,如六安民歌《车水不唱瞌睡多》,和县秧歌《认不得稗子要姐教》等;二是反映农民生活场景的民歌,如巢湖民歌《唱四季》、淮北民歌《四季颂》等;三是反映农民爱情生活的民歌,这种类型的民歌在民歌中比例最大,从多侧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爱恋和婚姻生活,如舒城民歌《棒棰打在石头上》、滁州民歌《山头调》等;四是反映当地生活习惯的民歌,这些歌曲有不少是在节日和集会中用以助兴来演唱的,如在结婚仪式中演唱的《哭轿》、《敬酒》等;五是旧社会广大农民受到残酷的压迫,他们把满腔的愤怒化为歌声,用以揭露当时的黑暗,如贵池民歌《唱个山歌出出气》、淮北民歌《杀赃官》等;六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过上幸福生活,从而出现一批热情歌颂党和祖国的民歌,如颍上民歌《多亏***好领导》、当涂民歌《芝麻开花节节高》等。

  从体裁上来分,安徽民歌分为以下五种。一是号子,这是一种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它的旋律铿锵有力,节奏性很强,十分口语化,易于传唱,号子基本上遍布全省各地,有农事号子、建筑号子、搬运号子和船工号子等等;二是山歌,主要流行于我省江淮地区及江南地区山,分为放牛山歌、采茶山歌等,进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别山民歌”就是山歌的一种;三是秧歌,有些地方称秧歌为田歌,我省民间把在秧田中插秧、薅草都统称为秧歌,秧歌旋律悠扬悦耳、节奏自由舒缓,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巢湖民歌,就是以秧歌为代表的;四是舞歌,指民间歌舞中所唱的歌曲,它的特点是载歌载舞,融歌唱和舞蹈为一体,如“灯歌”和“花鼓歌”等,其中凤阳花鼓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此外还有流行于淮河两岸的“花鼓灯歌”,流行于舒城地区的“舒城花鼓”,流行于歙县一带的“牧牛花鼓”等;五是风俗歌曲,指在民间传统的风俗性节日活动中演唱的歌曲,包括“划龙船”、“门歌”、“婚礼歌”、“庆寿歌”和“葬礼歌”等。

  我省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反映了江淮儿女勤劳善良、多才多艺的一面,通过民歌也能看到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劳动的场景,且由于民歌一般都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因此,通过民歌也能看出一些地方特定的历史和人文背景,正因为这些,民歌的传承也受到国家的重视。

1、小调在河北省各地是一种流传较广的民歌体裁,但是,各地的风格不同,例如在大行山一带,由于与山西地理上的接近,这里的小调风格就与山西民歌相似。承德地区东部和唐山地区北部的小调,则近似东北民歌风味。河北东南部的卫运河与漳河流域流行的小调,又与山东民歌、河南民歌互为影响。河北小调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丰富,有反抗阶级压迫、外族侵略的激昂悲壮的战歌,也有表现节日喜庆,轻快、活泼、热情奔放,娱乐性较强的歌曲,还有多种多样委婉细腻的抒情歌曲。

2、各地流传的小调,同时还与当地的民间说唱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地渊源关系,互相渗透,互为影响,如张家口地区的,“二人”,就是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民歌、小调为素村或利用民歌填词,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民歌,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周总理来到俺们村》等等。

中国民歌中的小调是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曲调特点:

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练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民间小调的意思是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

小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广泛,它不受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具体劳动环境的制约,2011年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点

民间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节奏型丰富多变,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城市小调多有丝弦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的运用,以及伴奏中乐器的加花装饰、托腔垫腔等,使小调音乐更为优美动人。

除七字句外,也有长短句式,除二句,四句常见外,也常有非对偶的三句、五句等结构;加上衬词的丰富多变和格律化,使小调的曲式结构较之号子、山歌更为成熟且富于变化。

(四)偷情

有过相思的苦,经过闺怨的愁,有情人终得相聚会面,虽然不见得会有终成眷属之结局,但既经相思,又历闺怨,情人相聚自有一番动人情景,就如下面两首“挂枝儿”所描述:

调情

娇滴嫡玉人儿,我十分在意,恨不得一碗水吞你在肚里。日日想,日日挨,终须不济。大着胆,上前亲个嘴。谢天谢地,他也不推辞。早知你不推辞也,何待今日方如此。

这是比较生分的,两情尚未相悦,或者是两情已相悦,还未通款曲,互相不知深浅,因此而有调情的过节。“恨不得一碗水吞你在肚里”,俗尽管俗,却将情急的心思活生生表露无遗。大胆前行,对方不推辞,那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等到今天呢?这就有点蠢了,如果不经过相思之苦和盼归之切,怎会就如此轻易接受?

搂抱

俏冤家,想杀我,今日方来到。喜孜孜,连衣儿搂抱着,你浑身上下都堆俏。搂一搂愁都散,抱一抱闷都消,便不得共枕同床也,我跟前站站儿也是好。

此一对不比前一对,此一对人儿是早有旧情在,昔日曾相欢,经过了离别现时又重逢,自是欢喜无限,搂抱一下,多日的愁闷都消散。不得同床共枕,只要见见面也足可慰多日不见的相思情。这是大白话,也是不带虚情假意的大实话。

结识私情隔条浜,弯弯走转两三更。小阿奴奴要拔只金钗银钗造条私情路,咦怕私情弗久长。

与情人阻隔在河两边,遥相远望或可依稀见,但无桥相通,弯转走去却要两三更。两三更用小时计算就是五六小时,那确是够长的路途、够长的时间。小女子突发奇想,要从头上拔下金钗银钗来造条直通路。这奇想显然得自于天上嫦娥七七相会云雀桥,天上嫦娥虽每年只一晚相会,其情却久远。人间的小女子奇想归奇想,却不天真,她担心的是私情不久长。

几番盼不到黄昏后

几番盼不到黄昏后,盼到黄昏又害羞。将身藏在灯儿后,灯儿后,故意又把秋波漏。暗漏秋波,不肯抬头。不抬头,银牙咬定罗衫袖,见他来半推半露半将就。

盼是心思的急切,害羞是临场的表现,却不是真害羞,真害羞会却步,所以人尽管躲灯后,却又把秋波漏。这是一回合的曲折,后面又接一回合,不抬头和咬牙在罗衫袖,不抬头而成半推就,咬牙则决绝,结果是半露和半将就。如此反复回转,才显含蓄和蕴藉,方能曲尽其中的心思和奥妙,获得情致和美感。其中,“银牙咬定罗衫袖”是一个极具舞台造型感的经典动作,可入戏亦可入画。

粗俚的《山歌》则要直截得多,没有这多麻烦,完全直抒胸臆、诉诸动作:

半夜

姐道我郎呀,尔若半夜来时没要捉个后门敲,只好捉我场上鸡来拔子毛,假做子黄鼠狼偷鸡引得角角哩叫,好教我穿子单裙出来赶野猫。

情郎半夜来,不能把后门敲,因为左邻右舍会听到。如何发信号?教情郎好办法,可去鸡窝拔鸡毛,假做黄鼠狼儿来偷鸡,如此情人开门出来瞧,就可进入悄悄。最末一句“出来赶野猫”,前言不搭后语,显是为合韵,狼非猫,要说有野猫,那也是迎入家门的野猫了。

瞒人

搭识子私情雪里来,屋边头个脚迹有人猜。三个铜钱买双草鞋我里情哥郎颠倒着,只猜去子弗猜来。

与假做黄鼠狼偷鸡同样,这也是偷情小巧计,但比前者更费心,前者暗渡陈仓、掩人耳目,这却是故布疑阵、欺人以方,明明是来,脚印为去,穿颠倒鞋来做颠倒事,也合适。

由于是民歌,由于是下层民众,因此过去以民众崇拜为依归的评价总无视其“偷”而专注于“情”,这些民歌就是受压制的民间爱情,是追求爱情的赞歌,是向往恋爱自主自由的青年男女的心声。下面两首,就受到了正经文学史青睐而被作为范例:

结识私情弗要慌,捉着子奸情奴自去当。拼得到官双膝馒头跪子从实说,咬钉嚼铁我偷郎。

甘认

乞娘打子好心焦,写封情书寄在我郎标,有舍徒流、迁配、碎剐、凌迟,天大罪名阿奴自去认,教郎千万再来遭!

这,真的是追求自由爱情的心声?诚然,民歌中有爱情的赞颂,但更多的恐怕是别一类的,也就是即便今天也难于认可的婚外情。如果说有些民歌是否偷情还难于辩识,底下这一首却说得明明白白:

偷情

情人进房床边坐,你要如何。冰冷的手儿,将奴的咂咂摸,唬奴一哆唆。摸的奴,浑身上酸麻实难过,不顾针线活。问情人胆战心惊怕那一个,你忒疑心多。上无有公婆,又无有兄弟,就是那邻舍,也管不着你我,谁来把奸捉。我那当家的,倘若是碰见了,你就说俺娘家两姨哥,特来瞧瞧我。

请情人放心,请情人放胆,即便丈夫回家来撞上,也可假说是娘家兄弟。自己也明白,若是半途撞上了,那就是捉奸。了解了这一层,这些偷情民歌是否多少有点变味?这是其时世态、民间实相,我们无须苛责,但似乎也不必过分溢美,滥加赞赏了。

在一首名为“撇清”的民歌后,编选者评注文字中保存了这样一首:

郎道姐儿呀,世间宜假不宜真,薄薄里推来又一层。盘古以来也是有数个三贞并九烈,近来能有几个得身清?

无疑,这是偷情者的自我辩说、自我解脱,只不知,明代江南一带男女关系是否真的如此开放?

(五)性事

以下这一组民歌,本可归为前一类“偷情”,但由于现代有更细致分类,有所谓爱情、色情和*秽之区别,这里也就依此作一粗线条分类,基本不关色*的归于“偷情”,字词间多少涉及色*的归为“性事”。

明清民歌中,这一类色*情歌占了相当大比例。这不奇怪。食、色,关乎人类最基本生存状况,也是最主要生活内容。食,当下的生存之本,色,未来的传承之道。当人类尚挣扎于生存之时,或者用更时新标准言,当性与生育尚未分离之时,自然,“民以食为天”,以性为地,民众就在这天地之间苟活与苟乐,只能以最本色最赤裸的食色为快乐之源了。

这类民歌的色*描写,有深浅、巧拙、隐曲和直露之别,多种多样,其态度却是一概的坦荡,带有一股活生生的野性和粗率。

姐儿生得

姐儿生得好个白胸膛,情郎摸摸也无妨。石桥上走马有得啥记认,水面砍刀无损伤。

“摸摸”之类,用现代语言讲,叫“前戏”。这里,演唱者显然是“出外快”、“捞便宜”心理,教唆“摸摸”就如水面砍刀不会有损伤,不声张他人看不出。若行其他,就不会这么两相便宜了。

老公小

老公小,弗风流,只同罗帐弗同头。搭宅基一块好田只吃你弗会种,年年花利别人收。

尽管说的是红杏出墙,却不涉色*,只是比喻和讽刺。

又从今后

从今后,鸾凤交,切莫把灯来照。你就明白了。昨夜晚,小丫环,他在窗户外面瞧。被他瞧见了,今早起,对着我,指手划脚的笑,鬼头又鬼脑。他说姑爷会骑马,姑娘把小脚翘,翘的那样高。羞得我面通红,又好气来又好恼,骂了声小浪骚。

这是直接描述了,是一首颇为新奇的叙事歌。新奇不在男女之事,这种事说到底也就是有限的几个动作罢了,新奇在,用的是述说、述说中的转引对话,事件中的动作情态是第三者的丫头眼中所见。

寄柬

张生扶着红娘背,推入罗帏。未曾说话,笑脸相陪,魂散魄飞。好姐姐,趁此无人求一会,同欢一会。那红娘,摇头卖俏连声啐,假皱蛾眉。一转腰儿,用手去推,不要累坠。骂秀才,要求云雨须下跪,不算难为,要求云雨须下跪,两不吃亏。

这首是演绎西厢故事。从唐至明,西厢在几百年内,已演变成中国民间最著名男女爱情故事之一,在文人和民间艺人手中口中,敷衍出了各色不同的版本。这首民歌虽止于“前戏”,但写下去,不用猜也一目了然的。宋元特别是明清小说戏曲,采用传统故事二次创作是主要手段之一,民歌中却极为少见,选在这里聊备一格。

磨子

磨子儿,两块儿合成了一块。亏杀那铁桩儿拴住了中垓。两下里战不休,全没胜败。一个在上头,不住将身摆。一个在下头,对定了不肯开。正是上边的费尽了精神也,下边的忒自在。

粽子

五月端午是我生辰到,身穿着一领绿罗袄,小脚儿裹得尖尖翘。解开香罗带,剥得赤条条,插上一根梢儿也,把奴浑身上下来咬。

这两首用的是传统“比兴”,比是比喻,以此事物比彼事物,兴是感兴,由所比之事物而生感慨而发咏叹。两首民歌谈不上什么“兴”,“比”到这一地步,“兴”有所限,格调也不会高。不过,单看“比”,两首民歌还是比较高明的,作比是最寻常不过的日常事物,按常理,作比与所比之物两者之间是绝难有什么联系的,可一句句道来,却不怪诞离奇,反见合符合节,微妙微肖。编选者在其后评点说:“字字肖题,却又自然,咏物中最为难得。”

这类极见巧思的比兴之作极多,一个刊本中就有三五十首,几乎任何事物都可扯到此事上,而且绝不勉强。真不由人不佩服不慨叹,中国民间有关性事的想象力丰富多彩,几乎无穷无尽矣。

当然,比物咏兴的不全如此,还有其他的,如下面两首:

扇子

扇子儿,我看你骨格儿清俊,会揩磨,能遮掩,收放随心,摇摇摆摆多风韵。你一面儿对着我,一面儿又对着人,为你有这个风声也,气得我手脚俱冰冷。

骨格儿清俊,能遮掩,收放随心等等,固然是扇子秉性,一面对己、一面对人又何尝不是扇子特点?真是一副负心风流郎写照。摇摇摆摆多风韵,令人痴迷,可结局只能是气得人手脚冰冷。

纽扣

纽扣儿,凑就的姻缘好。你搭上我,我搭上你,两下搂得坚牢。生成一对相依靠,系定同心结,绾下刎颈交。一会儿分开也,一会儿又拢了。

纽扣似姻缘,当然是好姻缘,这才会“搂得坚牢”,真似纽扣那样“系定同心结,绾下刎颈交”。纵使夫妻吵架拌嘴,那也无甚事,因为“一会儿分开也,一会儿又拢了”。纽扣实在是好东西,可生发出各种好比附。现代有一则也以纽扣为题的谜语:“你摸我的,我摸你的,打开你的,放进我的。”看谜面,任谁也要往歪处想,可谜底就是纽扣。这个底不色而面带色的谜语,常使人上当而误入歧途。

郎姓齐,姐姓齐,赠嫁个丫头也姓齐。齐家囡儿嫁来齐家去,半夜里番身齐对齐。

郎姓毛,姐姓毛,赠嫁个丫头也姓毛。毛家囡儿嫁来毛家去,半夜里番身毛对毛。

令人发噱。这首上下两阙、字词整齐的小调,色*倒没什么,只有点下流,更多的是好玩。玩笑开到了姓氏上,有点过分,事情不必实有,想象自可自由,中国人礼俗,一般同姓之间不通婚,更谈不上随嫁丫头也上床了。

野渡无人

来时正是浅黄昏,吃郎君做到二更深。芙蓉脂肉,贴体伴君,翻来复去,任郎了情。姐道,情郎哥弄个急水里撑篙真手段,小阿奴奴做个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有源头

郎多容貌中奴怀,抱住子中间脚便开。擘开花瓣,轻笼慢挨,酥胸汗湿,春意满怀。郎道,姐呀,你好像石皮上青衣那介能样滑?为有源头活水来。

上面两首曲调名“夹竹桃”,所有“夹竹桃”最末一句均现成袭取《千家诗》中任一首七绝诗的尾句。这两首也同样,前一首刘禹锡,后一首朱熹。无论前后,两首都色*,后者更胜于前。前首,尽管说的是性事,却没有直露描写,最后两句“比兴”,也多少冲淡了意味。后一首则称得上*秽,全套动作,依序写来,不稍隐晦,最后二句男女问答,所引诗句不能说不巧妙,却要气死理学家的。朱老夫子自称,理直气壮只为心中有浩然正气,此曲却给他这一名句作了如此下作的移用,简直给老夫子当头淋了盆粪水。民间有所谓“色胆包天”,由此也可看作一解。

(六)前后承传

明代民歌,可以说既是源也是流,既前承又后启,一身而两任。正统文学史,往往只注重前者,对后者略而不提,民歌只是雅文学吸收养分的来源。至于俗文学以及民歌如何演变,自然不在其视野之内。不过,我们若从民歌本位考察,那明代民歌同样有自己的源流传承,在此,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明代接续宋元,宋词元曲对其影响明显,尤其表现在一些文人的“拟民歌”中,如下面这首:

春风起吹透香闺

春风起,吹透香闺。芳心撩乱,卷珠廉,轻移莲步,独自向厅前。细听那燕语莺啼,百啭千声,绕遍垂杨如线。雅妆翠黛,眉尖上幽恨向谁传?却教我一缕柔肠,系不住薄悻人留恋在天涯。纵有那娇红嫩蕊,开放林间,任凭那痴心粉蝶,寻花捉对,舞翅蹁跹。此一番,对着春光看见春光面。

乍一看,宋词?元曲?都不是,这是一首“西调”曲式民歌,收在冯梦龙采编的《霓裳续谱》中。此《谱》中多为类似作品,袭取和模仿宋词元曲的意境情调语词,显然出于文人之手。但不客气地说,这类伪民歌,其意趣和表现手法,比真率质朴的民歌差远了。

前文已提到,其时另有一部民歌集《夹竹桃》,汇集“夹竹桃”曲牌民歌。集中所有民歌的共同特点是,最末一句均移用《千家诗》中七绝诗最末一句。《千家诗》有唐有宋,有写景有咏物,题材不一,《夹竹桃》多为情歌,要妥切安放好最末一句,以收结尾之效,是件颇为烦难的事。下面,就是其中两首较好的:

直欲鱼樵

求神问卜弗见郎转程,算来必定为功名。想渔家翁妪,村醪共斟;想渔家夫妇,山蔬共羹。姐道,郎呀,小阿奴奴就博子凤冠霞帔无啥大快活,直欲渔樵过此生。

赏心从此

空庭落叶暮秋时,姐见子郎来笑嘻嘻。离情满抱,今番诉伊,开怀畅饮,黄花满篱。姐道,郎呀,小阿奴奴一寸柔肠化做子丈二软麻绳子,将郎来缚住,赏心从此莫相违。

还有一种也是因袭前人,却不是完整引用,而是在原意原词句上的改写。如一首“马头调”民歌

诗经注

关关雎鸠今何在,在河之洲。各自分开,好一个,窈窕淑女人人爱。只落的,君子好逑把相思害。辗转反侧,悠哉悠哉,好叫我左右流之无其奈。怎能够,钟鼓乐之把花堂拜。

“关雎”篇属风类,《诗经》中的风,可以说是最早的民歌,“关雎”咏男女之情,改之成民歌也算合宜。说是改写,其实只是稀释化处理,诗改为曲,最后的蛇足,更弄得韵味全无。如此作“注”,实在未见高明,唯一可取的,就是将已入庙堂的经典老民歌,使之重新走入了民间。

泥人

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看两下里如何。将他来揉和了重做,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也,你身上有了我。

锁南枝

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捏咱两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托,捏的来同在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破,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两首民歌基本相同,只是曲牌不同,前为“挂枝儿”,后为“汴省时曲”。从字面看,前者简洁,后者俚俗,完全口语化。两首均脱自赵孟頫赠管夫人语“我泥里有你,你泥里有我”,由两句话生发,不比前面“诗经注”俗化,此生发却成为两首面目一新的情歌。正如编者所言:“改身上二字,可谓青出于蓝矣。”“增添数字,便成绝调。”

以上是承前,从前人拮取意旨、语句和词汇,化而为当世民歌。另一方面则是启后,对后世的影响。

月子弯弯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

这首民歌,出自《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篇。《京本通俗小说》中有几篇可推断为宋人所作,游国恩等五人主编的文学史径将“月子弯弯”收录为宋代民歌加以解说。其实,断其为宋是有问题的。

“冯玉梅团圆”开篇有首词:

帘卷水楼,一曲新腔唱打油。宿雨眠云年少梦,休讴,且尽生前酒一瓯。明日又登舟,却指今宵旧游。同是他乡沦落客,休愁,月子弯弯照九州。

据《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委巷丛谈”,这首词为明人瞿佑所作。如果词以及小说是明人所作,“月子弯弯”也就不太可能是宋代民歌。小说紧接这首词后有云:“这首词末句,乃是借用吴歌成语。”江南吴地一带民歌小调繁盛,也只是在明中叶以后,显然“月子弯弯”更可能是明代民歌。如果确是明代民歌,瞿佑词可能就是这首民歌的最早滥觞了。

这可说是俗及于雅。还有俗及于俗的,如下面这首: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赏子红段子,几家打得血流流。只有我里官人考得好,也无欢乐也无愁。

据编选者说:这是“一秀才岁考三等,其仆作歌嘲之云”。“赏子”的“子”和“我里”的“里”,是吴语中无意义语气词,今天吴地一带方言中仍是如此。秀才岁考,“也无欢乐也无愁”,横竖无所谓,难怪身边的仆人作歌讥讽。

天上星多月弗明,池里鱼多水弗清。朝里官多乱子法,阿姐郎多乱子心。

这首民歌明代即有多种版本,不同的只在后两句。这首民歌,今天中年以上的人应该不会陌生,**《刘三姐》的插曲。“刘三姐”的社会地理背景在广西桂林,以至有人以为这是首源自壮族的民歌,其实却是一首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江南吴地的民歌。后两句中“乱子”的“子”,同样是吴语中无意义的语气词。

送郎送到大路西

送君送在大路西,手拉着手舍不的,懒怠分离。老天下大雨,左手与郎撑起伞,右手与他拽拽衣,恐怕溅上泥,谁来与你洗。身上冷,多穿几件衣。在外的人儿要小心,谁来疼顾你,那一个照看你。

如果读第一句就感到熟悉,那也是因为**,大陆上世纪六十年代**《怒潮》中的“送君”歌第一句与其相仿,“送君送到大路旁”。“送君”歌如同许多**插曲那样被反复传唱,成为了通俗歌曲。

最后再引一首描写等侯情人痴迷状的“马头调”情歌:

摘头换鞋

摘头换鞋等侯着郎来。斜倚靠枕,手儿托着腮。一阵阵的那昏迷,一阵阵呆呆呆,阵阵发糊涂,阵阵想不开。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他可下不来,蹬翻了银灯跄啷啷的响,惊醒了奴的鸳鸯梦赴阳台。翻身才要打,闪下牙床来。扭了腰,岔了气,摔了奴的胳膊,摔掉了红绣鞋。猫儿那里去,花花怎不来?说着说着我的猫儿来了,花儿来了。猫儿呷,花儿呷,你在那个背背背灯影里等等波,小老鼠就出来。

这一首极具动态的情歌,令人想不到的是,其中“小耗子上灯台”几句,今天竟被剥离出来,单独成了一首几乎儿童人人会唱的儿歌。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民歌传承中的个例。

修改于2013/12/2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895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2
下一篇2023-09-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