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甄嬛传》里甄嬛和浣碧没有反目,浣碧最后殉情了。
浣碧背叛过甄嬛两次。第一次背叛甄嬛是因为木薯粉风波,她以为甄嬛会要她的命,没想到甄嬛不但没要她的命,还原谅了她,承认她是妹妹,并说甄家全靠我们姐妹两个了。甄嬛还向浣碧许诺,要把她嫁到官宦人家当正室夫人。这令浣碧很感动,从此忠心耿耿地帮助甄嬛。
第二次,就是浣碧使计爱上并嫁给果郡王,但最后因果郡王的去世,她撞棺木自尽身亡。自始至终,甄嬛并没有同她撕破脸皮。
关于浣碧:
浣碧不仅是甄嬛的贴身丫鬟,也是她同父异母的妹妹,其历史原型为果郡王嫡福晋钮祜禄氏,电视剧中由蓝盈莹饰演。
她因生母是罪臣之女,不得不隐瞒身份,以丫鬟的身份在甄府长大,作为甄嬛的陪嫁丫鬟与甄嬛一同入宫。她后以义女的身份认祖归宗,取名钮祜禄玉隐,后嫁于果郡王为侧福晋,在果郡王被赐死后,伤心之余撞棺而亡。
虽然浣碧工于心计,也曾走上歧途,但她后期一直对甄嬛忠心不二,而她对果郡王至死不渝的爱情,也不禁令人动容。至于她的目光不够长远,很大原因是因为她是作为丫鬟而非千金**被抚养,自然不及甄嬛有大局观。
《甄嬛传》里的浣碧心思是个细腻的主,为人处世又过于高傲,就想得到姐姐甄嬛所得到的一切美好事物,所以浣碧也为了能过上好日子而努力,一开始的浣碧想得到皇帝的宠爱,取代掉甄嬛,可是人家皇帝压根就对浣碧不感兴趣,好好一顿的羞辱浣碧之后,就放弃了。后来还听心机的重的曹贵人指导下害过甄嬛,被甄嬛知道了之后,用感情来打动浣碧的心,用道理来使浣碧明白,才让浣碧没有害甄嬛的动机。
因为浣碧被皇帝羞辱了之后,就不顾礼仪跑了出去,就遇上了果郡王,果郡王出于好心便安慰了浣碧几句,浣碧就变了一个目的,想当上果郡王的福晋,可是果郡王心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浣碧的姐姐甄嬛,可惜甄嬛和果郡王不能在一起。而有一次浣碧在聚会上,使用手段让果郡王每天把甄嬛的小像放在袖口的小像不小心掉了出来,还被皇帝看见,浣碧就急忙去和皇帝说这个小像的主人是自己,还和果郡王已经在一起很长时间了。而浣碧也成功的嫁给了果郡王,甄嬛也随便把浣碧变成了义妹,也算是认祖归宗。可是浣碧心知肚明,果郡王喜欢的是只有甄嬛一个人,而浣碧还在嫁给果郡王之前与甄嬛挑衅:“怕果郡王心里永远都只有甄嬛”。也关系到了浣碧注定不会走得太远。
因为自古皇帝多疑,所以在那一次小像之后,就在心里怀疑着甄嬛和果郡王两个人到底有没有一腿,而当摩格可汗点名要娶甄嬛的时候,果郡王一听那怎么可以,就打算要自己带兵去攻打葛尔了。可当浣碧知道了果郡王的决定之后,就想去阻拦果郡王带兵去攻打葛尔,还对果郡王说:“当初她在得知你的死讯没多久,她就回宫了,你为什么还要为了她,放弃你的平安尊荣呢。”浣碧越是这么说,果郡王就越讨厌眼前的这个人,毕竟浣碧本来就是想果郡王不要在去攻打葛尔了,还想诬陷一下甄嬛在果郡王心里的形象,可浣碧没有想到的是,果郡王对于甄嬛的爱是多么的深,这让浣碧没有达到本来的目的,还被果郡王越来越厌恶了,只能说是浣碧偷鸡不成蚀把米。
浣碧已经知道自己不能阻挡果郡王去攻打葛尔了,就对果郡王又说了一句,为了你我能够伤害所有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浣碧其实是个非常自利的人。而且,甄嬛那时候从甘露寺回到皇宫的原因,根本就不是浣碧的诬陷那个样子,说甄嬛为了回宫就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其实是说自己想享受这些荣华富贵吧。在者甄嬛对浣碧恩深义重,浣碧却不报恩,还去诬陷甄嬛,还想去伤害甄嬛,如果是说浣碧只是很喜欢果郡王,所以才做出这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可是叶澜依也喜欢果郡王却没有像浣碧一样有什么过激的做法呀,而浣碧就是因为自己的自利。
有很多人认为果郡王到死都不知道双生子是他的孩子。
原因是:甄嬛害怕果郡王因为孩子意气用事招致杀身之祸,而且按照果郡王的逻辑,他若是知道了弘曕灵犀是他的孩子,就会在家书里写“熹贵妃安 弘曕安 灵犀安”,然后甄嬛全家卒。
但根据剧情中的暗线提示,果郡王是知道的。
第一个细节:
滴血验亲之后的一次酒宴上,浣碧设计曝光了果郡王怀里的小像,甄嬛不得不想办法成全了浣碧嫁给果郡王。
事罢,甄嬛和果郡王流出来,甄嬛对果郡王倾诉心中的无奈,她说:“温实初便是前车之鉴,我不能再连累你。”这话的潜台词就是:虽然我也不想让你娶浣碧,但是没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全你。
果郡王便说为那日不能来帮她而自责。
但甄嬛痛哭着说:“若那日被指认的是你,我只怕会发疯。”
听到甄嬛这么说,果郡王的表情有很大的变化,他应该已经意识到端倪了。
若是他的话,甄嬛会发疯的原因是:第一,是因为甄嬛和他的确有私情,第二,双生子是他的,滴血验亲之后肯定就会败漏。
所以,这时的果郡王应该意识到这两点了,但是他不敢确定第二点,万一甄嬛指的只是第一点呢?
毕竟,仅是和果郡王有私情这事,就足够甄嬛死好几回了。所以,双生子一事,他肯定是不敢轻易追问的。
第二个细节:
果郡王戍守边关回来进宫述职时,甄嬛带着灵犀在湖边看荷花,灵犀问:“为何湖畔中只有荷花,没有别的花呢?”
果郡王抢答:“荷花的香味已经足够清怡,如果再有别的花香反倒乱了气味。”
甄嬛看到果郡王激动地落泪,给灵犀介绍说这是你十七叔。
果郡王看着灵犀说:“灵犀都长这么大了。”这句话很像出差很久归来的父亲对女儿说的话。“灵犀”是封号,按理说果郡王对她的称谓应该是“灵犀公主”,但这里他是直呼灵犀。
在这之前他应该已经确认了双生子是他的孩子。
舒太妃是知道事情真相的,加之当时果郡王追去关外的时候,浣碧为了劝他不要去,说当年甄嬛在得知他死讯后立刻就回宫了,干嘛还要为她送死。果郡王明确表示:“当年的事情彼此各有难处。”
所以前后联系,舒太妃可能告诉了他甄嬛回宫的原因,以及双生子的真相。
所以果郡王才会为了甄嬛追到关外去,而回宫的时候,对着灵犀说那样一句话。
如果这两个细节还不够明确的话,那么第三个细节就是甄嬛明确告诉过郡王了。
甄嬛以为自己喝掉了那杯毒酒,所以想在临死前告诉果郡王,她说:“弘曕小时候很调皮却又很机灵,不像灵犀自小安稳沉静,他们俩一动一静,一点不像双生子的性子,我好想回到凌云峰去……”
这话还没说完,果郡王就毒发了,打断了甄嬛的话。
甄嬛明明生了三个孩子,胧月、弘曕和灵犀,这里却只说弘曕和灵犀,不提胧月,还特意提到了凌云峰。
人物地点联系在一起,就是在告诉果郡王:弘曕和灵犀是我们在凌云峰时有的孩子。
果郡王那么聪明的人,肯定get到了甄嬛想要对她说的话。
即便果郡王之前不确定,那么这一刻也非常明确了。
毕竟眼看着要死的人了,谁会在要死的时候,讨论与自己无关的孩子呢?
在果郡王咽气前,他把小象和长相思一并交给甄嬛,并嘱咐甄嬛:“弘曕那孩子长得像你,你有你的孩子,你要好好地活着。”
这话的潜台词是:弘曕那孩子长得像你,灵犀长得像我,你要为了我们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
因此,果郡王在死之前是知道双生子的真相的。
只不过在我看来,果郡王并不是很在乎孩子,他最看重的只有甄嬛,因为他极尽一生追求的都是儿女情长,是爱情和自由,是形而上的东西。
而甄嬛是有担当,有野心,能忍耐,能进取的人,回宫后,她一直都在很理智地调和并稳住果郡王。
因此,果郡王知不知道孩子是他的,对甄嬛的上位之路都不会有影响。
浣碧为了嫁给果郡王,为了做果郡王的嫡妻,都做过哪些事呢?
为了嫁给果郡王在圆明园夜宴,浣碧给果郡王倒酒,果郡王突然起身碰洒了酒,说着“不要紧,我去偏殿换一件就是了”,边走边解衣,不慎将怀中的矜缨掉了出来。
皇上打开矜缨,众人看到了小像,恒亲王说是熹贵妃,宁嫔说像浣碧和玉娆,慎贝勒说玉娆是第一次见十七哥,浣碧咬了咬嘴唇下定了决心,在皇上马上要质问甄嬛时,冲出去跪在了众人面前。“请皇上恕奴婢死罪,此物是奴婢的小像”。皇上并不完全相信,场面凝重,浣碧情急之下补充了很多细节,如矜缨里放著杜若花瓣(侍疾时偷看到),王爷别院里种着碧色的梅花(侍疾时看到的),王爷喜欢她头戴杜鹃花(初次相见时王爷安慰她红配绿很美)。
皇上解除了心爱女人甄嬛和像纯元的玉娆的嫌疑,自然大喜,当场赐婚。甄嬛也兑现了当初的承诺,让她以钮祜禄家二**的身份风光出嫁。但浣碧终究是奴婢出身,只做了侧福晋。
为了做果郡王的嫡妻果郡王曾对甄嬛说过:“我这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心中只有一位妻子,那个人便是你。”所以,果郡王只娶侧福晋,不娶嫡福晋。就是在给甄嬛留一个“位置”。即便孟静娴给果郡王生了一个儿子,下葬的时候,也依然是以侧福晋的名分下葬的。
浣碧出身不如孟静娴,也没有孩子,最后却以嫡福晋的身份下葬。果郡王在桐花台饮下毒酒“暴毙”,浣碧刚烈殉情,触棺而亡。皇上为了面子,便赐浣碧以嫡福晋的身份与果郡王同葬。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争到了果郡王的嫡妻之位。争过了自己,也赢了孟静娴。
浣碧最后如愿以偿的取代了甄嬛的”位置“,成为了果郡王的嫡妻。
《甄嬛传》甄嬛在怀上双胞胎回宫后,后宫里关于她的流言蜚语一直不断,但是甄嬛和果郡王的事,也一直被瞒的比较好,那怕是皇后到死也都不知道呢,其他人就更别说了,哪怕是知道点什么,在没有十足的证据和把握下也是不敢多言的,毕竟涉及到了皇家的血统和脸面,谁愿意冒这个险呢?即使揭穿了,自己能不能活命还不一定呢!
可是这件事到最后还是被皇上知道了,那么,到底是谁告的状呢?皇后前面已经排除,华妃这个人其实是没有多大心眼,曹贵人死后她也没有了出主意的人,所以也可以排除。曹贵人其实是有发现的,但是当她发现有点苗头的时候,那个时候甄嬛还是比较喜欢皇上的,跟果郡王见面也不多,所以也就这样过去了。
孟静娴爱果郡王好多年,对果郡王的是应该也是了如指掌,对果郡王的关注也应该最多,她应该也是猜到果郡王不是真的喜欢浣碧,孟静娴进宫,首先见到的就是甄嬛,孟静娴看到果郡王对熹贵妃的眼神和态度,心里应该明白原来果郡王喜欢的是甄嬛,但她为了果郡王没有揭发,如果要接发也不用等到那会啊!再说了后面她也已经死了!
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宁嫔叶澜依?百分之百可以排除在外,她一心只为果郡王,为了果郡王的孩子有亲娘照顾,她绝对不会这么做的。说来说去,只剩下一个人——那就是浣碧!
浣碧对果郡王的心思我们都是知道的,所以果郡王写给浣碧的家书她都非常重视,自然是小心存放的,但是血滴子夏刈却在给浣碧请安的时候轻而易举的就拿到了这些家书,这其中的猫腻让人不得不怀疑啊!
中秋宫宴上,果郡王掉出的荷包引发了不少风波,因为这个荷包里面装着甄嬛祈福的小像,所以引起了皇上的怀疑,幸好浣碧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顶替,否则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就很难圆场了。浣碧出来承认自己就是小像上的人后,皇上当场把她赐给果郡王做了侧福晋,果郡王也无法拒绝。
果郡王要纳侧福晋的消息传出去后,沛国公府的嫡**孟静娴也坐不住了,让她老爹沛国公连上了三道请安折子,说哪怕是给果郡王做侍妾也愿意。可浣碧一个宫女都做了侧福晋,孟静娴堂堂一个国公府嫡**怎么都不可能屈居她之下,于是皇上就做主把她也赐给果郡王做侧福晋了。
一开始果郡王还有推脱之意,到后面也只好应承下来,只是他也向皇上提了一个要求:婚后让浣碧主持家事。这果郡王不是不喜欢浣碧吗,为什么还特地向皇上申请让她主持家事呢?看到皇上听完这句话的表情就知道了。
听到果郡王对浣碧明显的维护之意后,皇上立刻喜笑颜开,原本他还对小像事件心存怀疑,这下算是彻底放心了,看来果郡王喜欢多年的人果然是浣碧,不然也不会还没进门就替她打算良多。果郡王在皇上跟前小心翼翼这些年可算是没有白混,他深知皇上疑心深重,若是不做足样子,很难让其信任。
新婚当天,果郡王也是专门去了浣碧房里,让外人都以为常青阁的玉福晋比国公府的娴福晋得宠。果郡王这样了解皇上的心思,若不是为了甄嬛绝不会露出破绽,带兵出京追赶和亲的队伍是果郡王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做的,毒酒也是为了甄嬛喝的,果郡王的死,甄嬛确实难辞其咎。
《甄嬛传》里面,果郡王完全是杰克苏的设定,桃花运简直了,分别得到了甄嬛、浣碧、孟静娴、叶澜依、瑛贵人等多个优秀女子的爱慕,但无奈,果郡王太过专一,心中只有甄嬛,但这种专一也造成了其他女人的嫉恨,尤其是浣碧。
本来以为果郡王和甄嬛分开,浣碧能有机会和果郡王在一起,不料果郡王就是不肯主动接纳浣碧,加上皇上又有心想纳浣碧为妃,情急之下,浣碧决定先下手为强,趁着皇上设宴招待果郡王,浣碧故意撞果郡王,让他身上装有甄嬛小像的荷包掉出,在皇上怀疑甄嬛和果郡王关系的时候,作为救急的“英雄”,挺身而出,向皇上自爆,自己才是小像之人。
化解了皇上的怀疑,也因此得到皇上赐婚,但问题是,浣碧虽然标榜自己和果郡王有情,但是她的身份是一个小宫女,就算嫁给果郡王,也只能是个无名无分的妾,多亏甄嬛出马,向皇上讨要了一个侧福晋的位置给浣碧。
其实浣碧的这一阴谋并不高明,果郡王甄嬛是何等聪明之人,为何能看不穿,原因很简单,只是没有戳穿浣碧的诡计。可即便是不戳穿,那也没必要帮着情敌,浣碧是最清楚果郡王和甄嬛的感情的,但在知晓一切的基础上还要这么做,那就是对甄嬛赤裸裸的背叛了,对一个阴险,自私的人这么费心,甄嬛真的如此宽容吗?实际这才是报复浣碧的最好方式。
首先,甄嬛心知肚明,果郡王有多爱她,浣碧这样做,未来的日子就和守活寡没区别,而跟在果郡王身边,就会更能体会到果郡王对甄嬛的情意,在这种憋屈中生活,浣碧会比现在更痛苦。
其次,甄嬛为什么没有戳穿,很简单,就是让果郡王痛苦。果郡王荷包中放着甄嬛小像,这件事,仅有他们两人知道,浣碧如何得知?而浣碧这么做,甚至对荷包内所有物件都一清二楚,果郡王想到的可能只有是甄嬛向浣碧透露的。本身果郡王对甄嬛的背叛,离开就很伤心,而浣碧这样做,果郡王理所当然认为甄嬛不仅不和他在一起,甚至还想把其他人推给他,那么抱着这种心情,以后也肯定会更讨厌浣碧。
最后,我想看笑话。浣碧不顾甄嬛心情,耍手段抢甄嬛的心上人,甄嬛没那么容易原谅,她清楚浣碧未来会很难过,而这种难过以后肯定只能和她抱怨,看这浣碧嫁给果郡王还不如当宫女高兴,甄嬛也能让心里平衡一些。而另一方面,甄嬛也是让浣碧知道,就算她投机得到皇上赐婚机会,也不能堂堂正正嫁给果郡王,地位仍旧低下,除非自己开口,她才能讨到一个名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挖苦浣碧,费尽苦心,最后还是要依靠甄嬛,也是很悲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