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话今昔

凤阳花鼓话今昔,第1张

      凤阳花鼓话今昔

    花鼓、小锣,曾经是朱元璋的乡亲们讨饭时的必备神器,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咚咚咙咚呛。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咚咚咙咚呛。”

细腻又凄婉的曲调很带感,令人神醉。我每次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都有一个疑惑,我实在想不明白,朱元璋作为一个颇懂权术的开国皇帝,为什么要祸祸自己的家乡?他是怎么成功做到让他的家乡人民恨之入骨,走遍大江南北到处黑他的?而且一黑就黑了好几百年。

      朱元璋的确是个刚硬的人,他缔造的朱明王朝是历史上最硬气的王朝,不和亲、不议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点儿都不含糊。他杀起政治对手和贪官污吏来,那也是毫不留情、决不手软的。但是,朱元璋对他的凤阳老家,却是极柔软、极温情的。

      朱元璋为了他家乡的发展,真是操碎了心,凤阳是安徽滁州的下辖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旧称钟离、濠州,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先是给家乡改了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凤阳(因其在凤凰山之阳),然后又把凤阳定为中都,为了改变凤阳连年战乱后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局面,朱元璋下令把苏州、杭州、嘉兴、松州、湖州一带的有钱人家十四万户迁徙凤阳,朱元璋还效仿汉高祖刘邦恩泽故乡沛县的作法,下诏免除家乡赋税,明确“永不课征”,这些浩荡“皇恩”施行之后,凤阳着实火了一把。父老乡亲们欢天喜地,不知怎么感谢朱元璋才好,他们得知朱元璋喜欢听家乡的花鼓小调后,每遇喜庆大事,或逢年过节,他们就敲锣打鼓从凤阳府一路欢歌劲舞唱到当年的国都南京,给朱元璋大唱赞歌,场面还是很壮观的。那时《凤阳歌》的歌词是:

“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

凤阳真是好地方,赤龙升天金凤翔。

数数天上多少星,点点凤阳多少将。

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

凤阳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荡。

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

      凤阳历史上真的是十年九荒吗?当然不是。凤阳历史上一直是州府郡道治所,一直都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远在先秦时候,凤阳就已经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了。庄子和惠子来此游玩,在濠河的桥上观鱼,看到鱼在水中倏忽往来,悠然从容,两人也来了兴致,于是说了一段流传千年的绕口令。庄子说:“鱼儿很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惠子又说:“我不是你,我当然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鱼快乐,同理可证,你不是鱼,所以你不知道鱼快不快乐”……绕晕了。让他们绕去吧,我们能会心一笑、自得其乐就好。

      那么歌词是从什么时候被篡改成“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呢? 明亡之后,清军对江南一带不屈服的民众进行了长期的屠戮,并大搞文化殖民,满清统治者将江南地区的很多前朝民俗进行了修改,用以抹黑明朝,黑锅就这么给朱皇帝背上了。

      凤阳花鼓单纯就是讨饭的工具吗?当然更不是。凤阳的乞丐其来有自,朱元璋曾迁十四万富户充实凤阳,并且严禁逃归,这些人不敢违反禁令,但又想回故乡扫墓探亲,他们只好在冬季借口年荒化装成乞丐,打鼓唱曲卖艺回乡,来年春季再回凤阳,不论丰收、灾荒,他们都要到江南去唱一番“花鼓”,随后相沿成俗,

“漫天风雪白茫茫,母女相依受凄凉。

尝尽人间辛酸事,饥寒交迫泪汪汪。

打起花鼓咚咚响,过路的君子听我唱,

千山万水有时尽,何年何月回故乡。”

      花鼓,作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在南宋就已经有记载,凤阳花鼓,最早就是乡亲们在田间地头劳作时自娱自乐的民间小调,随时随地敲打说唱,热闹有趣,在民间社事活动中,也用来作为娱神的歌舞表演。凤阳花鼓长期在社会底层流传与演变,题材来源于日常生活、生产,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描摹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底层百姓、尤其是凤阳女性丰富且细腻的情感世界。凤阳是南、北方的交汇之处,在文化、习俗等方面融汇了南方和北方的双重特征,这些都使得凤阳花鼓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艺术魅力。凤阳花鼓的流传范围不断扩大,甚至飘扬过海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国家。二、三十年代,作为**《大路》的插曲,凤阳花鼓开始出现在银幕上。邓丽君也曾演唱过《凤阳花鼓》:

“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鼓啊咿呀哎呦,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铛铛飘一飘,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飘一飘,得儿飘飘飘一飘,

我命苦,真命苦,一生一世讨不着好老婆,

人家的老婆如花又如玉,我家的老婆一双大花脚,

量量一尺多咿呀哎呦,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铛铛飘一飘,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飘一飘,得儿飘飘飘一飘,

我命苦,真命薄,一生一世嫁不得好丈夫,

人家的丈夫做官又做府,我家的丈夫单会打花鼓,

打打花鼓啊咿呀哎呦,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铛铛飘一飘,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飘一飘,得儿飘飘飘一飘。”

俏皮风趣,颇具花鼓本鼓的乡土韵味。

    1976年,凤阳县小岗村18位“大包干”带头人的鲜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期,凤阳花鼓大多以歌颂新时代党和国家政策为题材内容: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搭上了时代快车的凤阳花鼓,在新时代更是焕发出异彩,凤阳花鼓的内容、形式不断创新,改编而成的儿歌、广场舞、健身操唱响在神州大地各个角落。

笔者作为一个铁路人,忍不住借凤阳花鼓的艺术形式,也唱唱我们铁路的新发展、新气象:

高铁快,轨道长,风驰电掣飞一样!

出行快捷又方便,欢天喜地走四方。

咚咚咙咚锵!

铁路职工干劲足,铁路领导敢担当,

干群和谐鱼水欢,关爱直到炕头上!

咚咚咙咚锵!

  那个在洪武帝朱元璋时有个地方叫凤阳,现在是安徽省凤阳县。

  安徽省凤阳县,古称钟离县,唐太宗时又叫钟离郡。

  附:安徽凤阳县的历史沿革

  (一)钟离古城(春秋-隋)

  春秋时,在今临淮镇附近建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钟离城,钟离属楚。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钟离城又被吴王僚夺去。越王勾践灭吴后,钟离城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灭越,钟离城又属楚。

  秦统一中国后,钟离城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正式设钟离县。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钟离县为淮南国的领地。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杀淮南王刘安,改淮南国为九江郡,钟离县仍属其管辖。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后,改九江郡为延平郡,将钟离县改为蚕富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称钟离侯国,后又称钟离县,仍属九江郡。

  三国时,钟离县属魏。

  西晋时,属淮南郡。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将九江郡分为九江、钟离二郡。隆安年间(397—401年),改钟离县为燕县,属钟离郡。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改燕县为钟离县。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钟离县属陈,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周攻占钟离郡,钟离县属扬州淮南郡。

  (二)濠州(隋-元)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因钟离地枕豪水,钟离郡改称豪州。大业三年,改豪州为钟离郡。隋末,为杜伏威的属地,改钟离郡为豪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降唐后,钟离县属淮南道豪州。天宝元年(742年)改豪州为钟离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名豪州。唐元和三年(808年)改豪河为濠河,改豪州为濠州。

  北宋时,钟离县初隶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南宋时由于金兵常南下在濠州一带骚扰,开禧二年(1206年)曾一度把州治迁往定远。

  元朝时,钟离县隶河南行中书省安丰路濠州安抚司。至正十二年二月(1352年)郭子兴领导农民军占领濠州,至正十三年又被张士诚夺去。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濠州又为朱元璋所有。次年,朱元璋改濠州为临濠府。

  (三)凤阳府(明-清)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钟离县为中立县,同时在濠州西南凤凰山南麓建中都。洪武三年因县城北临淮河,将中立县改为临淮县,这是临淮地名之始。洪武六年临濠府改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府治迁往新城,同时割临淮县的太平、清洛、广德、永丰4乡设凤阳县,洪武十九年将虹县(今五河、固镇一带)南8都并入凤阳县。据《明一统志》记载,凤阳因在凤凰山之阳,故名。自洪武七年至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今凤阳县境内为凤阳府治和凤阳、临淮二县地。凤阳府,明初直属中书省,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南京。

  清顺治二年(1645年)凤阳府改属江南省,康熙元年(1663年)改属安徽省。乾隆十九年(1754年)将临淮县并入凤阳县。乾隆二十年,凤阳县属安徽省凤颍六泗兵备道,道员驻凤阳。

  (四)凤阳县(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取消府的建制,凤阳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淮泗道,道尹驻凤阳。民国21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凤阳县属第四专区。民国27年2月,府城被日军占领,汉奸倪道烺在蚌埠组织“安徽省维新政府”,凤阳县直属伪省府管辖,伪凤阳县政府设在蚌埠。民国29年“安徽省维新政府”改为“安徽省政府”后,设8个行政督察区,凤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抗战时期,府城、临淮关等城镇虽被日军占领,但在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在***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定凤怀县、凤定嘉县、盱凤嘉县抗日民主政府,***民进行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占据府城、临淮关等城镇,并向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区发动进攻。民国35年8月,定凤怀县党政机关,除留少数武装工作人员坚持游击战争外,全部北撤,定凤怀、凤定嘉、盱凤嘉等县政府先后撤销。民国36年元旦,蚌埠正式设市,从此蚌埠从凤阳分离出去。

  民国37年,定凤怀县政府重新成立,民国38年1月16日,凤阳解放,2月,定凤怀县政府撤销,凤阳县人民政府成立,凤阳县属江淮第四专员公署,4月改属定远专区,7月改属滁县专区。

  (五)滁县管辖时期(1949年-1992年)

  1949年后,凤阳划归皖北行署滁县专区。后皖北、皖南行署合并重建安徽省,凤阳划归安徽省滁县专区。

  1956年,宿县、滁县两专区合并成蚌埠专区,凤阳县属蚌埠专区。1961年,蚌埠专区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凤阳县属滁县专区。

  (六)滁州市管辖时期(1993年-今)

  1992年底,滁州市(地级)成立,凤阳县改属安徽省滁州市。

是节目人生2010第72期的节目。

题目标题为:  人生 2010:千万富婆遭遇婚变

本期主要讲的是三人的情感问题 ,最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扩展资料:

《人生》的内核传递的是人性真、善、美,首先找出人物矛盾,通过激烈、辛辣的语言交锋把问题挑出来,找出问题纠结的根本原因。而在离奇的事件背后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给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以劝导、安慰的形式帮助人性回归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本真状态,我们称其为“刮骨疗伤”!

贵州卫视王牌栏目《人生》,被国家广电总局永久叫停。

昨天,记者从广电总局获悉,贵州卫视《人生》栏目因单纯追求收视率,不顾及当事人的心情和处境,放大个人隐私和社会的阴暗面,缺乏同情心,被要求不得复播,即永久性停播。该节目去年年底被广电总局提出停播通知,要求整改。

据记者了解,《人生》是贵州卫视的王牌栏目,该节目自2009年改版之后,收视率较高,每期都是排在同时段前三名,但节目内容却越来越火爆、矛盾冲突也过于激烈。

另外,节目被叫停,还与节目的真实性“掺水”有关。为追求轰动效应,节目曾请演员来扮演当事人,演绎一些话题劲爆的普通人故事。

在去年年底时,广电总局第一次对《人生》提出整改通知后,栏目组对节目进行了整顿,包括削弱了故事的激烈矛盾,但还是没有过关。广电总局除了要求《人生》不得复播外,还要求贵州卫视的相关领导作出书面检查。

参考资料:

优酷—人生 2010:千万富婆遭遇婚变

人民网—贵州卫视《人生》被封杀 广电总局称缺乏同情心

《凤阳花鼓》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

创作背景: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徙江南巨户到凤阳府。由于凤阳府地区人口激增,灾荒也不断,导致这些迁徙的江南巨户希望回到江南,但朱元璋严禁他们离开凤阳府,所以他们想出了假扮卖艺、以打花鼓唱曲为生的方式离开凤阳府。

又因明清两代,由于凤阳府(今皖北地区)一带是“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的长年灾区,每年秋后都有成群结队的妇女外出卖唱求生。

同时也有身背花鼓流落各地卖唱的职业艺人。明末流传范围继续扩大,表演盛况空前。清末,凤阳花鼓流传更广,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一带活动。

《凤阳花鼓》表达了民间喜庆丰收、欢度节日和反映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

扩展资料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一直以来,凤阳县的孩子们还在节庆时跳这一地方特色的舞蹈,保持着古城的特色。

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凤阳民间花鼓艺术团体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民间艺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参加多部影视片的拍摄,并在全国获奖。凤阳花鼓还走出国门,到日本表演,获得赞誉。

凤阳花鼓这种流浪卖艺的传统民间歌舞表演,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成为我国传统民间喜庆丰收、欢度节日和反映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早年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凤阳民间花鼓艺术团体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民间艺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参加多部影视片的拍摄,并在全国获奖。凤阳花鼓近年还走出国门,到日本表演,获得赞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8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