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是想问河南逗哥和菲菲是谁吗?河南逗哥和菲菲是抖音平台的视频创作者。河南逗哥和菲菲是两个不同的账号,都是拍摄视频的,截止2022年9月18日,河南逗哥已经有1179万粉丝了,菲菲有411万粉丝。
不是很清楚,其实这部动画和日本有部叫《双子星公主》的动漫内容一样
动画的结局就是蓝色头发的(莲音)菲菲公主和**头发的宝石国王子一起了
而红色头发的法音(芳芳)公主就和月亮国王子一起了
这个是看最后动画结局的图图的!http://postbaiducom/fkz=187733093
至于漫画结局就是反过来的,蓝色头发的莲音(菲菲)公主和月亮国王子一起
红色头发的法音(芳芳)公主和**头发的宝石国一起
来这看漫画啊!http://hibaiducom/huixinglin/blog/item/28ea9b193195554542a9ad76html
《鲁鲁》是一篇别具一格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感觉和情感,通篇围绕着小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描绘了小狗与主人特别是小主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悲欢离合;在对鲁鲁人格化的描述中,从侧面反映了战乱年代里生命的脆弱,更从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人性、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呼唤,和对以往被扭曲的人性关系的针砭。
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树丛中透出一弯新月,院子的砖地上洒着斑驳的树影和淡淡的月光。那悲凉的嗥叫声一直穿过院墙,在这山谷的小村中引起一阵阵狗吠。狗吠声在深夜本来就显得凄惨,而鲁鲁的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这温暖、平滑的春夜剪碎了。
他大声叫着,声音拖得很长,好像一阵阵哀哭,令人不忍卒听。他那离去了的主人能听见么?他在哪里呢?鲁鲁觉得自己又处在荒野中了,荒野中什么也没有,他不得不用嗥叫来证实自己的存在。
院子北端有三间旧房,东头一间还亮着灯,西头一间已经黑了。一会儿,西头这间响起竜窣的声音,紧接着房门开了,两个孩子穿着本色土布睡衣,蹑手蹑脚走了出来。10岁左右的姐姐捧着一钵饭,6岁左右的弟弟走近鲁鲁时,便躲在姐姐身后,用力揪住姐姐的衣服。
“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姐姐把手里的饭放在鲁鲁身旁。地上原来已摆着饭盆,一点儿不曾动过。
鲁鲁用悲哀的眼光看着姐姐和弟弟,渐渐安静下来了。他四腿很短,嘴很尖,像只狐狸;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颈上套着皮项圈,项圈上拴着一根粗绳,系在大树上。
鲁鲁原是一个孤身犹太老人的狗。老人住在村上不远,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很快办理完毕。只是这矮脚的白狗守住了房子悲哭,不肯离去。人们打他,他只是围着房子转。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范先生养吧。这洋狗只合下江人养。”这小村中习惯地把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这棵树上,已经三天了。
姐姐弟弟和鲁鲁原来就是朋友。他们有时到犹太老人那里去玩。他们大概是老人唯一的客人了。老人能用纸叠出整栋的房屋,各房间里还有各种摆设。姐姐弟弟带来的花玻璃球便是小囡囡,在纸做的房间里滚来滚去。老人还让鲁鲁和他们握手,鲁鲁便伸出一只前脚,和他们轮流握上好几次。他常跳上老人坐椅的宽大扶手,把他那雪白的头靠在老人雪白的头旁边,瞅着姐姐和弟弟。他那时的眼光是驯良、温和的,几乎带着笑意。
现在老人不见了,只剩下了鲁鲁,悲凉地嗥叫着的鲁鲁。
“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你懂中国话吗?”姐姐温柔地说。“拉拉手吧?”三天来,这话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突然又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
但是鲁鲁这次没有哭,只是咻咻地喘着,好像跑了很久。
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弟弟忙拉住姐姐。鲁鲁咬人是出名的,一点不出声音,专门咬人的脚后跟。“他不会咬我。”姐姐说,“你咬吗?鲁鲁?”随即把手放在他头上。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老人总是抚摸他,从头摸到脊背。那只大手很有力,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仍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妈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当然还有弟弟。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
姐姐垂了头,不说话。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妈妈叹息道:“还有爸爸呢,他太累了。——你们早该睡了,鲁鲁今晚不要叫了,好么?”
范家人都睡了。只有爸爸仍在煤油灯下著书。鲁鲁几次又想哭一哭,但是望见窗上几乎是趴在桌上的黑影,便把悲声吞了回去,在喉咙里咕噜着,变成低低的轻吼。
鲁鲁吃饭了。虽然有时还免不了嚎叫,情绪显然已有好转。妈妈和姐姐解掉拴他的粗绳,但还不时叮嘱弟弟,不要敞开院门。这小院是在一座大庙里,庙里复房别院,房屋很多,许多城里人迁乡躲空袭,原来空荡荡的古庙,充满了人间烟火。
姐姐还引鲁鲁去见爸爸。她要鲁鲁坐起来,把两只前脚伸在空中拜一拜。“作揖,作揖!”弟弟叫。鲁鲁的情绪尚未恢复到可以玩耍,但他照做了。“他懂中国话!”姐弟两人都很高兴。鲁鲁放下前脚,又主动和爸爸握手。平常好像什么都视而不见的爸爸,把鲁鲁前后打量一番,说:“鲁鲁是什么意思?是意绪文吧?它像只狐狸,应该叫银狐。”爸爸的话在学校很受重视,在家却说了也等于没说,所以鲁鲁还是叫鲁鲁。
鲁鲁很快也和猫儿菲菲做了朋友。菲菲先很害怕,警惕地躬着身子向后退,一面发出“吡——”的声音,表示自己也不是好惹的。鲁鲁却无一点敌意。他知道主人家的一切都应该保护。他伸出前脚给猫,惹得孩子们笑个不停。终于菲菲明白了鲁鲁是朋友,他们互相嗅鼻子,宣布和平共处。
过了十多天,大家认为鲁鲁可以出门了。他总是出去一会儿就回来,大家都很放心。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忽然往犹太老人原来的住处走去了。那里锁着门,他便坐在门口嚎叫起来。还是那样悲凉,那样哀痛。他想起自己的不幸,他的心曾遗失过了。他努力思索老人的去向。这时几个人围过来。“嚎什么!畜生!”人们向他扔石头。他站起身跑了,却没有回家,一直下山,向着城里跑去了。
鲁鲁跑着,伸出了舌头,他的腿很短,跑不快。他尽力快跑,因为他有一个谜,他要去解开这个谜。
乡间路上没有车,也少行人。路两边是各种野生的灌木,自然形成两道绿篱。白狗像一片飘荡的羽毛,在绿篱间移动。
间或有别的狗跑来,那大都是笨狗,两眼上各有一小块白毛,乡人称为四眼狗。他们想和鲁鲁嗅鼻子,或打一架,鲁鲁都躲开了。他只是拼命地跑,跑着去解开一个谜。
他跑了大半天,黄昏时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
门关着,他就坐在门外等,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人们说:“这是那洋老头的白狗。”“怎么跑回来了!”却没有人问一问洋老头的究竟。
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人们气愤起来,下决心处理他了。第三天早上,几个拿着绳索棍棒的人朝他走来。一个人叫他:“鲁鲁!”一面丢来一根骨头。他不动。他很饿,又渴,又想睡。他想起那淡黄的土布衣裳,那温柔的小手拿着的饭盆。他最后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他跳起身,向人们腿间冲过去,向城外跑去了。
他得到的谜底是再也见不到老人了。他不知道那老人的去处,是每个人,连他鲁鲁,终究都要去的。
妈妈和姐姐都抱怨弟弟,说是弟弟把鲁鲁放了出去。弟弟表现出男子汉的风度,自管在大树下玩。他不说话,可心里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妈妈走过来,把鲁鲁的饭盆、水盆撂在一起,预备扔掉。已经第三天黄昏了,不会回来了。可是姐姐又把盆子摆开。刚才三天呢,鲁鲁会回来的。
这时有什么东西在院门上抓挠。妈妈小心地走到门前听。
姐姐忽然叫起来冲过去开了门。“鲁鲁!”果然是鲁鲁,正坐在门口咻咻地望着他们。姐姐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姐姐的手。“鲁鲁!”弟弟也跑过去欢迎。他也舐弟弟的手,小心地绕着弟弟跑了两圈,留神不把他撞倒。他蹭蹭妈妈,给她作揖,但是不舐她,因为知道她不喜欢。鲁鲁还懂得进屋去找爸爸,钻在书桌下蹭爸爸的腿。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连菲菲都对鲁鲁表示欢迎,怯怯地走上来和鲁鲁嗅鼻子。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他忠实地看家,严格地听从命令,除了常在夜晚出门,简直无懈可击。他会超出狗的业务范围,帮菲菲捉老鼠。老鼠钻在阴沟里,菲菲着急地跑来跑去,怕它逃了,鲁鲁便去守住一头,菲菲守住另一头。鲁鲁把尖嘴伸进盖着石板的阴沟,低声吼着。老鼠果然从另一头溜出来,落在菲菲的爪下。由此爸爸考证说,鲁鲁本是一条猎狗,至少是猎狗的后裔。
姐姐和弟弟到山下去买豆腐,鲁鲁总是跟着。他很愿意咬住篮子,但是他太矮了,只好空身跑。他常常跑在前面,不见了,然后忽然从草丛中冲出来。他总是及时收住脚步,从未撞倒过孩子。卖豆腐的老人有时扔给鲁鲁一块肉骨头,鲁鲁便给他作揖,引得老人哈哈大笑。姐姐弟弟有时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鲁鲁便耐心地等在一边。似乎他对那游戏也感兴趣。
村边有一条晶莹的小溪,岸上有些闲花野草,浓密的柳荫沿着河堤铺开去。他们三个常到这里,在柳荫下跑来跑去,或坐着讲故事,住在邻省t市的唐伯伯,是爸爸的好友,一次到范家来,看见这幅画面,曾慨叹道他若是画家,一定画出这绿柳下、小河旁的两个穿土布衣裳的孩子和一条白狗,好抚一抚战争的创伤。唐伯伯还说鲁鲁出自狗中名门世族。但范家人并不关心这个。鲁鲁自己也毫无兴趣。
其实鲁鲁并不总是好听故事。他常跳到溪水里游泳。他是天生的游泳家,尖尖的嘴总是露在绿波面上。妈妈可不赞成他们到水边去。每次鲁鲁毛湿了,便责备他:“你又带他们到哪儿去了!他们掉到水里怎么办!”她说着,鲁鲁抿着耳朵听着,好像他是那最大的孩子。
虽然妈妈责备,因姐姐弟弟保证决不下水,他们还是可以常到溪边去玩,不算是错误。一次鲁鲁真犯了错误。爸爸进城上课去了,他一周照例有三天在城里。妈妈到邻家守护一个病孩。妈妈上过两年护士学校,在这山村里义不容辞地成为医生。
她临出门前一再对鲁鲁说:“要是家里没有你,我不能把孩子扔在家。有你我就放心了。我把他们两个交给你,行吗?”鲁鲁懂事地听着,摇着尾巴。“你夜里可不能出去,就在房里睡,行吗?”鲁鲁觉得妈妈的手抚在背上的力量,他对于信任是从不辜负的。
鲁鲁常在夜里到附近山中去打活食。这里山林茂密,野兔、松鼠很多。他跑了一夜回来,总是精神抖擞,毛皮发出润泽的光。那是野性的、生命的光辉。活食辅助了范家的霉红米饭,那米是当作工资发下来的,霉味胜过粮食的香味。鲁鲁对米中一把把抓得起来的肉虫和米饭都不感兴趣。但这几天,他寸步不离地跟着姐姐弟弟,晚上也不出去。如果第四天不是赶集,他们三个到集上去了的话,鲁鲁秉赋的狗的弱点也还不会暴露。
这山村下面的大路是附近几个村赶集的地方,七天两头赶,每次都十分热闹。鸡鱼肉蛋,盆盆罐罐,还有鸟儿猫儿,都有卖的。姐姐来买松毛,那是引火用的,一辫辫编起来的松针,买完了便拉着弟弟的手快走。对那些明知没有钱买的好东西,根本不看。弟弟也支持她,加劲地迈着小腿。走着走着,发现鲁鲁不见了。“鲁鲁。”姐姐小声叫。这时听见卖肉的一带许多人又笑又嚷:“白狗耍把戏!来!翻个筋斗!会吗?”他们连忙挤过去,见鲁鲁正坐着作揖,要肉吃。
“鲁鲁!”姐姐厉声叫道。鲁鲁忙站起来跑到姐姐身边,仍回头看挂着的牛肉。那里还挂着猪肉、羊肉、驴肉、马肉。最吸引鲁鲁的是牛肉。他多想吃!那鲜嫩的、带血的牛肉,他以前天天吃的。尤其是那生肉的气味,使他想起追捕、厮杀、自由、胜利,想起没有尽头的林莽和山野,使他晕头转向。
卖肉人认得姐姐弟弟,笑着说:“这洋狗到范先生家了。”
说着顺手割下一块,往姐姐篮里塞。村民都很同情这些穷酸教书先生,听说一个个学问不小,可养条狗都没本事。
姐姐怎么也不肯要,拉着弟弟就走。这时鲁鲁从旁猛地一窜,叼了那块肉,撒开四条短腿,跑了。
“鲁鲁!”姐姐提着装满松毛的大篮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追,弟弟也跟着跑。人们一阵哄笑,那是善意的、好玩的哄笑,但听起来并不舒服。
等他们跑到家,鲁鲁正把肉摆在面前,坐定了看着。他讨好地迎着姐姐,一脸奉承,分明是要姐姐批准他吃那块肉。
姐姐扔了篮子,双手捂着脸,哭了。
弟弟着急地给她递手绢,又跺脚训斥鲁鲁:“你要吃肉,你走吧!上山里去,上别人家去!”鲁鲁也着急地绕着姐姐转,伸出前脚轻轻抓她,用头蹭她,对那块肉没有再看一眼。
姐姐把肉埋在院中树下。后来妈妈还了肉钱,也没有责备鲁鲁。因为事情过了,责备他是没有用的。鲁鲁却竟渐渐习惯少肉的生活,隔几天才夜猎一次。和荒野的搏斗比起来,他似乎更依恋人所给予的温暖。爸爸说,原来箪食瓢饮,狗也能做到的。
鲁鲁还犯过一回严重错误,那是无可挽回的。他和菲菲是好朋友,常闹着玩。他常把菲菲一拱,让她连翻几个身,菲菲会立刻又扑上来,和他打闹。冷天时菲菲会离开自己的窝,挨着鲁鲁睡。这一年菲菲生了一窝小猫,对鲁鲁凶起来。鲁鲁不识趣,还伸嘴到她窝里,嗅嗅她的小猫。菲菲一掌打在鲁鲁鼻子上,把鼻子抓破了。鲁鲁有些生气,一半也是闹着玩,把菲菲轻轻咬住,往门外一扔。不料菲菲惨叫一声,在地上扑腾几下,就断了气。鲁鲁慌了,过去用鼻子拱她,把她连翻几个身,但她不像往日一样再扑上来,她再也不能动了。
妈妈走出房间看时,见鲁鲁坐在菲菲旁边,唧唧咛咛地叫。他见了妈妈,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趴在地下,腹部着地,一点一点往妈妈脚边蹭。一面偷着翻眼看妈妈脸色。妈妈好不生气:“你这只狗!不知轻重!一窝小猫怎么办!你给养着!”
妈妈把猫窝杵在鲁鲁面前。鲁鲁吓得又往后蹭,还是不敢站起来。姐姐弟弟都为鲁鲁说情,妈妈执意要打。鲁鲁慢慢退进了里屋。大家都以为他躲打,跟进去看,见他蹭到爸爸脚边,用后腿站起来向爸爸作揖,一脸可怜相,原来是求爸爸说情。爸爸摸摸他的头,看看妈妈的脸色,乖觉地说:“少打几下,行么?”妈妈倒是破天荒准了情,说决不多打,不过鲁鲁是狗,不打几下,不会记住教训,她只打了鲁鲁三下,每下都很重,鲁鲁哼哼唧唧地小哭,可是服贴地趴着受打。房门、院门都开着,他没有一点逃走的意思,连爸爸也离开书桌看着鲁鲁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看来你大杖也不会走的。”
鲁鲁受过杖,便趴在自己窝里。妈妈说他要忏悔,不准姐姐弟弟理他。姐姐很为菲菲和小猫难受,也为鲁鲁难受。她知道鲁鲁不是故意的。晚饭没有鲁鲁的份,姐姐悄悄拿了水和剩饭给他。鲁鲁呜咽着舐她的手。
和鲁鲁的错误比起来,他的功绩要大得多了。一天下午,有一家请妈妈去看一位孕妇。她本来约好往一个较远的村庄去给一个病人送药,这任务便落在姐姐身上。姐姐高兴地把药装好。弟弟和鲁鲁都要跟去,因为那段路远,弟弟又不大舒服,遂决定鲁鲁陪弟弟在家。妈妈和姐姐一起出门,分道走了。鲁鲁和弟弟送到庙门口,看着姐姐的土布衣裳的淡**消失在绿丛中。
妈妈到那孕妇家,才知她就要临盆。便等着料理,直到婴儿呱呱坠地,一切停妥才走。到家已是夜里10点多了,只见家中冷清清点着一盏煤油灯。鲁鲁哼唧着在屋里转来转去。
弟弟一见妈妈便扑上来哭了。“姐姐,”他说,“姐姐还没回家——。”
爸爸不在家。妈妈定了定神,转身到最近的同事家,叫起那家的教书先生,又叫起房东,又叫起他们认为该叫的人。
人们焦急地准备着灯笼火把。这时鲁鲁仍在妈妈身边哼着,还踩在妈妈脚上,引她注意。弟弟忽然说:“鲁鲁要去找姐姐。”
妈妈一愣,说:“快去!鲁鲁,快去!”鲁鲁像离弦的箭一样,一下窜出好远,很快就被黑暗吞没了。
鲁鲁用力跑着。姐姐带着的草药味,和着姐姐本身的气味,形成淡淡的芳香,指引他向前跑。一切对他都不存在。黑夜,树木,路旁汩汩的流水,都是那样虚幻,只有姐姐的缥缈的气味,是最实在的。可他居然一度离开那气味,不向前过桥,却抄近下河,游过溪水,又插上小路。那气味又有了,鲁鲁一点没有为自己的聪明得意,只是认真地跑着,一直跑进了坐落在另一个山谷的村庄。
村里一片漆黑,人们都睡了。他跑到一家门前,着急地挠门。气味断了,姐姐分明走进门去了。他挠了几下,绕着院墙跑到后门,忽然又闻见那气味,只没有了草药。姐姐是从后门出来,走过村子,上了通向山里的蜿蜒小路。鲁鲁一刻也不敢停,伸长舌头,努力地跑。树更多了,草更深了。植物在夜间的浓烈气息使得鲁鲁迷惑,他仔细辨认那熟悉的气味,在草丛中追寻。草莽中的小生物吓得四面奔逃。鲁鲁无暇注意那是什么。那时便有最鲜美的活食在他嘴下,他也不会碰一碰的。
终于在一棵树下,一块大石旁,鲁鲁看见了那土布衣裳的淡**。姐姐靠在大石上睡着了。鲁鲁喜欢得横窜竖跳,自己乐了一阵,然后坐在地上,仔细看着姐姐,然后又绕她走了两圈,才伸前爪轻轻推她。
姐姐醒了。她惊讶地四处看着,又见一弯新月,照着黑黝黝的树木、草莽、山和石。她恍然地说:“鲁鲁,该回家了。妈妈急坏了。”
她想抓住鲁鲁的项圈,但她已经太高了,遂脱下外衣,拴在项圈上。鲁鲁乖乖地引路,一路不时回头看姐姐,发出呜呜的高兴的声音。
“你知道么?鲁鲁,我只想试试,能不能也做一个吕克大梦。”①姐姐和他推心置腹地说。“没想到这么晚了。不过离20年还差得远。”
①吕克大梦,指美国前期浪漫主义作家华盛顿·欧文(1783—1859)的著名作品。小说中写一个农民瑞·普凡·温克尔上山打猎,遇见一群玩九柱戏的人,温克尔喝了他们的酒,沉睡了20年,醒来见城廓全非。——作者原注
他们走到堤上时,看见远处树丛间一闪一闪的亮光。不一会儿人声沸腾,是找姐姐的队伍来了。他们先看见雪白的鲁鲁,好几个声音叫他,问他,就像他会回答似的。他的回答是把姐姐越引越近,姐姐投在妈妈怀里时,他担心地坐在地上看。他怕姐姐要受罚,因为谁让妈妈着急生气,都要受罚的,可是妈妈只拥着她,温和地说:“你不怕醒来就见不着妈妈了么?”“我快睡着时,忽然害怕了,怕一睡20年。可是已经止不住,糊里糊涂睡着了。”人们一阵大笑,忙着议论,那山上有狼,多危险!谁也不再理鲁鲁了。
爸爸从城里回来后,特地找鲁鲁握手,谢谢他。鲁鲁却已经不大记得自己的功绩,只是这几天饭里居然放了牛肉,使他很高兴。
又过些时,姐姐弟弟都在附近学校上学了。那也是城里迁来的。姐姐上中学,弟弟上小学。鲁鲁每天在庙门口看着他们走远,又在山坡下等他们回来。他还是在草丛里跑,跟着去买豆腐。又有一阵姐姐经常生病,每次她躺在床上,鲁鲁都很不安,好像要遇到什么危险似的。卖豆腐老人特地来说,姐姐多半得罪了山灵,应该到鲁鲁找到姐姐的地方去上供。爸爸妈妈向他道谢,却说什么营养不良,肺结核。鲁鲁不懂他们的话,如果懂得,他一定会代姐姐去拜访山灵的。
好在姐姐多半还是像常人一样活动,鲁鲁的不安总是短暂的。日子如同村边小溪潺潺的清流,不慌不忙,自得其乐。
若是鲁鲁这时病逝,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狗了。但是他很健康,雪白的长毛亮闪闪的,身体的线条十分挺秀。没人知道鲁鲁的年纪,却可以看出,他离衰老还远。
村边小溪静静地流,不知大江大河里怎样掀着巨浪。终于有一天,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这小村,整个小村沸腾了,赛过任何一次赶集。人们以为熬出头了。爸爸把妈妈一下子紧紧抱住,使得另外三个成员都很惊讶。爸爸流着眼泪说:“你辛苦了,你太辛苦了。”妈妈呜呜地哭起来。爸爸又把姐姐弟弟也揽了过来,四人抱在一起。鲁鲁连忙也把头往缝隙里贴。
这个经历了无数风雨艰辛的亲爱的小家庭,怎么能少得了鲁鲁呢。
“回北平去!”弟弟得意地说。姐姐蹲下去抱住鲁鲁的头。
她已经是一个窈窕的少女了。他们决没有想到鲁鲁是不能去的。
范家已经家徒四壁,只有一双宝贝儿女和爸爸几年来在煤油灯下写的手稿。他们要走很方便。可是还有鲁鲁呢。鲁鲁留在这里,会发疯的。最后决定带他到t市,送给爱狗的唐伯伯。
经过一阵忙乱,一家人上了汽车。在那一阵忙乱中,鲁鲁总是很不安,夜里无休止地做梦。他梦见爸爸、妈妈、姐姐和弟弟都走了。只剩下他,孤零零在荒野中奔跑。而且什么气味也闻不见,这使他又害怕又伤心。他在梦里大声哭,妈妈就过来推醒他,然后和爸爸讨论:“狗也会做梦么?”“我想——至少鲁鲁会的。”
鲁鲁居然也上了车。他高兴极了,安心极了。他特别讨好地在妈妈身上蹭。妈妈叫起来:“去!去!车本来就够颠的了。”鲁鲁连忙钻在姐姐弟弟中间,三个伙伴一起随着车的颠簸摇动,看着青山慢慢往后移;路在前面忽然断了,转过山腰,又显现出来,总是无限地伸展着——。
上路第二天,姐姐就病了。爸爸说她无福消受这一段风景。她在车上躺着,到旅店也躺着。鲁鲁的不安超过了她任何一次病时。他一刻不离地挤在她脚前。眼光惊恐而凄凉。这使妈妈觉得不吉利,很不高兴。“我们的孩子不至于怎样。你不用担心,鲁鲁。”她把他赶出房门,他就守在门口。弟弟很同情他,向他详细说明情况,说回到北平可以治好姐姐的病,说交通不便,不能带鲁鲁去,自己和姐姐都很伤心;还说唐伯伯是最好的人,一定会和鲁鲁要好。鲁鲁不懂这么多话,但是安静地听着,不时舐舐弟弟的手。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听得水声隆隆。车经这里,人们都下车到观瀑亭上去看。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亭上走去。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观瀑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她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这时的弟弟已经比姐姐高,是撞不倒的了。一天,爸爸和弟弟带他上街,在一座大房子前站了半天。
鲁鲁很讨厌那房子的气味,哼哼唧唧要走。他若知道姐姐正在楼上一扇窗里最后一次看他,他会情愿在那里站一辈子,永不离开。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他们到医院接了姐姐,一直上了飞机。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变了声的嗥叫,他们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时间持续得这样久,以致唐伯伯以为他真要疯了。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鲁鲁终于渐渐平静下来。有一天,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完全变成一只灰狗,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露出粉红的皮肤;颈上的皮项圈不见了,替代物是原来那一省的狗牌。可见他曾回去,又一次去寻找谜底。若是鲁鲁会写字,大概会写出他怎样戴露披霜,登山涉水;怎样被打被拴,而每一次都能逃走,继续他千里迢迢的旅程;怎样重见到小山上的古庙,却寻不到原住在那里的主人。也许他什么也写不出,因为他并不注意外界的凄楚,他只是要去解开内心的一个谜。他去了,又历尽辛苦回来,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当然,他究竟怎样想的,没有人,也没有狗能够懂得。
唐家人久闻鲁鲁的事迹,却不知他有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回顾2014年,我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1月5日李梓享年86岁离开了我们,对我们震动很大,她的离去不仅让我们这些同事们无比悲痛,在全国影迷中也引起强烈的震动。李梓和老一代配音演员卫禹平、邱岳峰、毕克、尚华、富润生、胡庆汉、于鼎……离去一样,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远去,他们是中国第一代配音演员,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动听的声音,这些好声音也将永驻人间。
李梓离去,引起人们对那个远去时代的深深怀念:香港凤凰台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对译制片光辉年代的回顾,接着上海劳动报社应广大**爱好者的要求也举办了经典译制片回顾展,寄托了广大**爱好者对中国第一代配音演员的深切怀念之情。第一代配音演员赵慎之、苏秀都被应邀出席了这些活动,人们听她们讲述那个年代的工作、生活以及她们之间的深厚友情。由于热爱配音工作,六十多年的工作生活让赵慎之、苏秀早已结成深厚的战友之情。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习俗,为老人祝寿“做九不做十”。去年5月,苏秀为长她一岁的赵慎之庆贺89岁生日,我们这些好友都参加了庆贺,老姐妹俩十分高兴。
今年6月,赵慎之又主动操办小她一岁的苏秀89岁生日庆贺,我们又再次相聚。苏秀无限感慨地说:“李梓走了,使我感悟到,我的这些老同事是我在世界上最亲密的朋友。我们聚得太少了。”当她切完蛋糕,调皮的小狄(狄菲菲,第三代配音演员,上译厂的骨干,又主配又当导演)一定要问苏秀许的是什么愿,让她可以保留最后一个心愿,前两个心愿得告诉大家。苏秀说:“好吧,第一个心愿是祝大家身体健康,第二个心愿是我能生活自理、快活地和老朋友们度过最后的余生。”你看她和赵慎之笑得有多欢、多开心。
最让我震动的是远在东北、北京的一些**爱好者,译制片迷,有导演、制片人李彤、姜江、李冬妮以及上海的蔡颖,他们早几年就策划想搞一次纪念“辉煌时代——介绍上海**译制厂配音演员和译制精典作品”的演出活动,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李梓的离去对他们触动太大了,绝对不能再拖延了。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愿望,4月18日、19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了“辉煌时代”。他们把赵慎之、苏秀这对老姐妹也请到了北京参加演出。同时也邀请了多位第二代上译厂的配音演员一同演出,这也是上译厂一次重大的社会活动。
崇敬爱戴
4月份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这次演出规模之大、请来的嘉宾之多、观众之踊跃,是我进上译厂后第一次遇到。演出分两天,18日是上篇,19日是下篇,几乎把译制厂的老一辈演员都作了介绍,选择了每位演员最精彩的片段,这是一次译制精典作品的大回顾。观众踊跃程度是空前的,两场演出的票早早被订购一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译制**迷,香港影迷搭乘飞机赶来,北京、各地影迷有乘高铁,有自驾车赶来的。
这次演出由薛飞担任主持,特邀嘉宾有陈丹青、崔永元、江平、徐涛、李立宏,他们和我们一起演出,动情地介绍了很多已故的配音演员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
18日晚上我们早早来到国家大剧院后台,组织方为我们安排了化妆间、休息间,记者不断地来后台采访,组织方忙于相劝,为了保证我们的演出,记者们还是找空隙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那天崔永元也早早地赶来了,他是后半场我和苏秀上场时的嘉宾主持,我们都是老熟人了。我问小崔:“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老人在台上和大家聊天,观众能坐得住吗?”他说:“孙老师,你不了解这些影迷,他们都是译制片的忠实观众,对上译厂的配音演员有一种崇敬、爱戴的心理,很多观众是看着译制片成长起来,他们爱听配音演员的好声音,很多精彩片段都能背下来,每个人家里都藏着经典译制片的碟片、录音带,你当年写的很多译制片录音剪辑,他们都收藏着。好朋友聚会他们都会来上一两段配音片段,很多人都能模仿配音演员的声音。今天能在舞台上见到你们、听你们讲述过去的一切,会十分激动的。”
事情完全像小崔说的那样,两场演出都很好,当苏秀出现在舞台上,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她说的每件事都被掌声推向高潮,当小崔问苏秀:“你作为导演如何启发演员。”苏秀说:“我举了两个小例子,一次袁国英在配戏时,有一场戏老兴奋不起来,我就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一句:‘你儿子是中央首长×××。’一下子袁国英高兴起来,把老妇人的兴高采烈表达出来了。还有一次陈兆雄在配戏中说到自己的儿子老提不起精神,他想到自己那七八岁的儿子常常讨人嫌。我大声对他说:‘兆雄你中头彩了,获一百万奖金。’兆雄的兴奋点一下子被点燃了。”小崔听完后说:“原来译制导演连蒙带骗。”苏秀反应极快:“不是有句顺口溜,演员是疯子,导演是骗子,观众是傻子吗?”观众乐极了。苏秀在台上的聊天获得观众的热烈掌声,表达了对老一代配音演员的爱戴——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为观众送来无数精品,通过配音演员的努力为国人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观众的掌声表达了对老一代配音演员的崇敬。
我在舞台上也只是聊聊作为一个译制导演该干些什么,这些都是我应该努力去做到的平凡的事情,也被观众的掌声一次次打断。当我们提到老厂长陈叙一不仅带出了第一代配音演员,还培养我们这些第二代演员,观众不断地报以热情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上译厂奠基人陈叙一的致敬。
19日赵慎之参加演出,赵慎之准备了一个很精彩的配音片段。年轻时赵慎之曾为**《广岛之恋》的女主角配音,后来她发现这位法国女演员在老年又主演了一部**《爱慕》,赵慎之和这位演员同步从青年走向老年,现在再为她配音非常合适,这个配音片段她准备今天献给观众。到北京后这两天她没有睡好,上场前90岁的老赵突然感到自己有点头晕,血压似乎也升高了。大家劝她别演了,快去医院。赵慎之说:我得给观众表示歉意,她上场说了实情,观众给予她热情的掌声。当她走进后台,热烈的掌声还没停止,赵慎之又回身,再次向观众致歉。老赵去医院休息了一阵子,好多了,她对苏秀说:“我真丢人,准备得好好的,怎么会这样。”苏秀安慰她说:“你的配音观众都了解,你今天在这种情况下,还认认真真向观众致歉,已充分地表达了作为一个演员应有的戏德。”
后来在离开剧场返回途中,我和小崔聊天,小崔很实在:“观众来剧场看演出是冲着你们配音配得好,他们对你们在舞台上的表演不会有什么要求的,能见到你们,能听你们聊聊天已经很满足了。赵慎之、苏秀老师她们是老一代配音演员的代言人,几十年她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留下了好声音,观众对她们的热烈掌声,充分表达了对她们的崇敬和爱戴。”
2013年5月份老朋友给赵慎之过生日
战友情结
1950年在陈叙一的努力下,终于在2月成立了上影翻译组(上译厂的前身)。苏秀是一个热爱音乐、戏剧的文艺青年,于当年9月7日来翻译组报到,那年24岁。同一天报到的还有杨文元、胡庆汉。后来赵慎之也穿着军装,从部队文工团来翻译组报到。
从那以后,赵慎之、苏秀就为中国译制配音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敏才智,几百部译制片留下了她俩的好声音。几十年配音生涯留下了她们敬业的足迹,留下她们努力奋斗攀登艺术高峰的辛勤和汗水。
配音在当年还是一门新的语言课题。演员演戏,为自己在**上演的人物配音这都很正常,可如今要为外国影片中的人物配音,要丢弃自我,要用声音、语言为影片中的外国演员配音,并且要正确地传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个性特点,这都是新课题。老厂长陈叙一还是有一套方法来培养当时的年轻配音演员的。
五十年代翻译片组译制过许多苏联影片,当时把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请来参加配音,如:卫禹平、高博、孙道临、林彬、朱莎等。因为这些演员在语言上有造诣,用声音塑造人物也有高招技能,他们都是好演员,在台词上能传达人物的真情实感,特别是语言上很生活、自然、流畅。陈叙一在安排配音角色上以老带新,如**《米丘林》让高博配米丘林,让苏秀配米丘林妻子;在**《一个人的遭遇》中让高博配男主角、让赵慎之配妻子;在《孤星血泪》中让苏秀、尚华配男女主角,而程之配律师、中叔皇配强盗、路珊配老**,一帮配硬里子的演员托着年轻的男女主角;在**《生的权利》中让张同凝配黑妈妈,让林彬、中叔皇配年轻的一对;在《安娜·卡列琳娜》中让邱岳峰配卡列宁、舒绣文配安娜、韩非配沃伦斯基……总之用中国传统京剧中的方法,让师傅给徒弟把场,这个方法很管用,在实践中,赵慎之、苏秀、邱岳峰、尚华等一批年轻配音很快就成长起来,独当一面。
赵慎之和苏秀她们年龄相仿,戏路子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几十年来,在她们身上从来没有“文人相轻”这一说,在创作上彼此信任,互相关心,从不留一手,总是希望对方配戏成功,为此而高兴而喜悦。比如当年有一部很轰动的**《广岛之恋》,这是作家**,是生活流、意识流的代表作品。当时在配音上也形成一种轮班制,邱岳峰、李梓刚配完《白夜》,下一部戏该轮到毕克、苏秀搭戏了。这时正好来了《广岛之恋》,老邱和苏秀私下议论说该苏秀来配这部戏的女主角了。看了片子苏秀也认为自己合适。可后来时汉威导演定了由于鼎、赵慎之来配男女主角。当赵慎之接到这个任务后,主动来找苏秀让她帮助,因为这是第一次接触意识流的**,大家都在琢磨。苏秀当时想,你抢了我的角色,还来找我帮助?可由于多年的战友情谊,觉得自己应该帮助她,而且非常感动赵慎之对自己的信任,所以两个人就在棚里不断的排戏,琢磨台词的含义,老赵在配戏过程中还特别注意演员的眼神,从眼神中琢磨原片演员的内心活动、感情变化,所以在人物刻划上很成功。直到赵慎之把这部戏配完,苏秀为赵慎之的成功感到喜悦,这就是她们之间的情谊。
实际上她们两人戏路相近,但各有所长。赵慎之更擅长于活泼、单纯的性格,而苏秀擅长于稳重、成熟型的角色。在这方面各人施展自己的才能。如在**《不可战胜的人们》中赵慎之配活泼的女儿,苏秀配成熟的母亲;在《警察与小偷》中苏秀配小偷妻子,而赵慎之配警察的女儿。
在人物性格上,赵慎之喜欢悲剧色彩的人物,苏秀则喜欢强势、性格复杂的人物。赵慎之年轻时喜欢**《偷东西的喜鹊》《一个人的遭遇》,老年喜欢《望乡》中阿崎婆这类角色;苏秀年轻时喜欢《第四十一》《红与黑》中侯爵**,年老了配《华丽家族》中的情妇相子。而在这部**中赵慎之配受气包妻子一角。
苏秀那天跟我聊天,特别提到赵慎之当年配的《神童》真是棒极了,把女主角追求自己的所爱男人那种单纯可爱的性格展示得惟妙惟肖,非常自然、生活。她也怀念自己老年能参加《为黛茜**开车》中为黛西**配音那种幸福的感觉。一种对事业的共同追求结下了她们之间那种无私的战友情结,这是多么美好的情谊。
2014年6月老朋友给苏秀过生日
真心爱护
赵慎之、苏秀也把她们之间的友情播撒在年轻人身上,凡是进厂的年轻演员都能感受到她们的关爱和帮助。
苏秀告诉我一段让她十分伤心的事情。文革中译制厂来了一些年轻人,有演员,有翻译,工军宣队对年轻人说:“演员组是个大染缸,黑透了,你们年轻人要当心,少接触这些老家伙。”这是多大的污辱!苏秀当时听到这样的话寒心极了。她原本不会玩扑克牌,就在工军宣队统治时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向小伍(经纬)小严(崇德)学会了“一百分”“抓猪”。
打倒“四人帮”后情况完全不同了,她们俩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甚至教训告诉年轻演员。赵慎之陪着年轻演员在棚里录戏,口型不好时她会站在你身后捅你一下,让你找到开口说话的地方。在排练小放映间里她会陪着你一块排戏,一遍遍地看片、说戏,让你把握人物的感情起伏。当一部戏配完后和你认真交流,指出哪里好,哪里不足,并帮你找出原因,便于今后改进,一片真心。
苏秀后来除了配戏还担任导演工作,她也常常用老厂长当年培养她们的方法,以老带新让年轻演员在实践中更快成长。如**《我二岁》中让曹雷和施融配一对夫妻,让曹雷带小施。又比如在日本**《远山的呼唤》中有一个角色邻居大嫂,这是赵慎之的戏,苏秀把这个角色给新来的演员王建新,并让赵慎之帮小王排戏把关。戏配完后鉴定时,老厂长陈叙一说小王配得不错。赵慎之、苏秀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关心年轻人的成长。
小童(自荣)、小桦(程晓桦)、小谦(沈晓谦)、小施(施融)、小狄(菲菲)……还有上海电视台译制部的很多演员,晨光、林栋甫、刘家桢、刘彬、陈兆雄、倪康、张欢、梅梅、金霖、计泓、魏思芸……等一大批年轻演员都能说出许多受益的教导、精心的指点。在赵慎之、苏秀的心里洋溢着的是事业有接班人而由衷的高兴。
我要说说她们俩对小盖(文源)的关怀。小盖声音好、语言好,在老同志们的帮助下进步很快,不久就挑大梁,配了很多主角。她俩为小盖进步而高兴。可后来小盖身上的江湖义气、好喝酒、缺乏自控能力,让她们俩都很着急,多次规劝小盖,小盖也听劝告有所改进。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小盖经不住诱惑,在厂外和人合伙做生意又多次受骗失败,在厂里交了假病假条,这时厂里有个别人借小盖犯错误要把他一脚踢出厂门。当时赵慎之、苏秀已离退休了,知道演员组大多数同志要把认识错误决心改正的小盖留在厂里,在大家帮助监督下使他尽快改正错误,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帮助一个犯错误的同志,毕竟小盖是个配音人才。可后来小盖还是硬被逼着离开了厂,这对小盖打击太大了,闹得家庭破裂,他也破罐子破摔,放任自流,后来又生病,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才住进社会福利院。赵慎之、苏秀一直没有忘记小盖,当我们去福利院看望小盖时,她们除了捎个问好的话,还让我们给小盖带点钱去,添个生活用品。特别当小盖去年因病去世后,她俩主动提出和我们大家一起凑点钱给小盖买块墓地,让小盖能落土为安。她们俩的真诚善良让我们这些做后辈的十分感动。
我进厂后也一直受到这两位老大姐的关心,不仅在工作上我和苏秀合作导演过多部译制片,从她那里我学到很多,她启发演员特别有办法。除了工作上的关心,在生活上她们也处处关心我。举两件小事说说。七十年代初,我们国家粮食供应还是定量的,赵慎之知道我兄弟五个,弟弟们都在农村,她把积攒多年的几十斤全国粮票全送给我,让我寄回家乡去。我的两个弟弟因为有了粮票,敢于利用农闲走出农村在城里敲铁,干冷作工的活儿,为家庭增加一点收入为父亲治病。在外打工过程中又结识了一些朋友为他后来开厂发展打下了基础。我三弟至今也忘不了赵老师给我家的支持。
还有,八十年代电视机开始走进家庭,有一天我来厂上班,苏秀察觉我情绪很不好,问我怎么回事,我告诉她小女儿每天晚上要上楼去看电视,和我岳父的小孙子常常为转换频道而吵架,最后弄得大人们之间也不开心。苏秀说你买一台电视机不就得了,我说还差点钱。没过两天,记得是个星期六,一上班苏秀就交给我三百元:“明天给女儿买台电视机吧,省得家里不和睦。”星期天一早我就去商店买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整整花了五百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当天晚上小女儿就看上了电视机。这件事她现在还记得,是苏秀大妈妈让我能比别家小孩早看上电视。过了三四个月,我挣了稿费把钱还给老苏。她对我说:“你们工资低,两个孩子,经济压力大,我不急着用钱,你先留着想添点什么就再买吧!”“老苏,不用了,我很感谢你,解决了我后院的是非,让我可以安心工作。”老大姐就这样真心实意地帮助我解决困难。
那个时候,我经济上压力的确很大,除了厂里工作外,也参加厂外的配音工作,挣点外块。还利用晚上写点影评文章。有时写的东西也常让老苏看看,她总十分认真地看,提出修改意见,“你写东西很实在,很真诚,文如其人,但毛病是啰嗦,唯恐别人不理解。”直到如今她也看我写的东西,有鼓励也有提醒。
老赵也知道我们当时的生活很艰苦,常常会给我小女儿留一份好吃的,看我头发一天天稀少,知道是熬夜写东西,也会常叮咛我:“小孙,可得注意身体啊!”她们这些真诚的关爱,我永记心中。
上世纪80年代作者与赵慎之在译制厂的留影
努力传承
老赵、老苏,八十年代就离退休了,可她们一直没有闲下来,还时常参加配音工作,苏秀还受聘上海电视台译制部担任导演工作,继续发挥余热,做着培养年轻演员的工作,把上译厂严谨的艺术创作方法带到译制部,把老同志之间互相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搞好配音质量的好传统传授给年青一代,所以两位老姐妹到哪里工作都会受到年青人的爱戴。
她们退休后这些年常常会接受各地记者的采访,老赵总是认认真真地口述那个年代的工作情况,讲老一代演员的情谊,传承一些好的作风。苏秀更是把自己的配音工作记录下来写成《我的配音生涯》;又主编了一本书《峰华毕叙》:介绍译制厂的四位老头——陈叙一、邱岳峰、毕克、尚华;还出版了一套介绍我厂配音演员的录音带《穿越时空的余音袅袅》。以这种方式做着传承工作。尽管岁月已流去,一个光辉的时代远去了,但这份宝贵的财富被记录下来了,这是历史的印记,这是时代的足迹。真的感谢老赵、老苏这两位第一代配音演员的代言人,她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传承工作。
看,两位老人笑得多欢
永不言老
如今两位耄耋老人生活很愉快,90岁的赵慎之住在南翔老年公寓,生活一切自理。她还不时去厂里配个老太太说上几句话,也挺高兴播个小说,总想着法儿为自己找点事儿干干。她人缘很好,译制厂其他部门退休的同志也会常去看望她,在她那里聚会。她喜欢热闹,朋友们、同事们在一起聚会,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89岁的苏秀和女儿女婿住在一所公寓大楼里。她现在是候鸟,每到冬天总去北京儿子那里住上三四个月,北京有暖气,可以防止哮喘病发作。她还笔耕不止,更了不起的是她学会电脑,她的文思都通过键盘敲打出来,变成优美的文字,常常见诸报刊。
这两位老人当年在厂里时身体并不好,老赵怕吹风,大热天也常常披个外衣,有点弱不禁风,大家开玩笑说她是林妹妹的身体。苏秀当年哮喘病很厉害,不时要喷点药。离退休后她们俩身体可越来越好。她俩自控能力极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吃东西绝不贪嘴,七分饱就行。常常想着老朋友们在一起聚聚,我在厂里担任多年的演员室主任,和大家关系都不错,两位老人常常给我打电话,让我召集退休的老家伙、好朋友们在一起聚聚,还风趣地给我一个美称“孙召”。好朋友在一起聚会让两位老人很开心,聚在一起常常会回忆起当年在厂里的工作情况。当年的“洋相”成了今天的笑谈,当年的友情成了今天的美好回忆。你们看看照片,两位老人笑得多欢。
我们也衷心地祝愿她们健健康康、快快活活地度过幸福的晚年。
赵慎之、苏秀做客作者(右二)家
衷心祝福
在为两位老人祝贺90岁生日时,我很兴奋,写下了两首由衷的感言,记录在这里供大家指正。
祝您快乐长寿
——为赵慎之90岁生日而作
你从战争的硝烟里走来
脱去军装换上便服
你走进了另一个艺术殿堂
这里没有豪华的舞台、炫耀的灯光
只有一个小小的录音棚
这里没有掌声没有鲜花
只有一片温馨的幽暗
你却爱上了这一行
愿把青春和心血
奉献给它——译制配音事业
在这小小的天地里
你用多姿多彩的声音
你用出神入化的语言
给人们带来痛苦和欢乐
给人们带来思索与奋进
你让人们从**这个窗口
认识了偌大的世界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外国人物形象
由于你的努力
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让中国观众欣喜、理解、接受他们
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诲
《望乡》中的阿崎婆让人难以忘怀
《神童》《不同的命》《偷东西的喜鹊》《华沙一条街》《一个人的遭遇》《运虎记》
众多的影片中
人们听到你精彩的配音
人们赞扬你是幕后英雄
你说我只是个普通一兵
人们感谢你的辛勤劳动
你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当你进入耄耋之年
白发苍苍
可你依然精神焕发
你啊你
你总是闲不住
在上海
在广州
在成都
继续用你的声音和语言
为广大听众服务
用你的看家本领为老人们
表演精彩的朗诵
我
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对你的崇敬和祝福
献上这首小诗
祝你快乐长寿
快乐长寿!
2013年4月25日晨
赞苏秀
——为她的90岁生日而作
你的声音是那么熟悉
是年轻美貌的娜塔莎
是成熟端庄的英格丽·鲍曼
是统揽一切的皇太后……
你的声音又是那么的让人难以辨认
心理扭曲病态的老**哈维希姆
神神叨叨有一股邪劲的**女作家
满腹心机坏到骨子里去的情妇相子
我不知该如何从众多人物中去寻找你的声音
对了
我可以从“真情实感”中寻找到你的声音
你从幕后走到前台
一个扎着两根小辫子的姑娘
一个贤淑文静的**
可一开口就会让人流泪
让人愤怒
让人喜笑颜开
你从幕后走到前台
一个朴素大方的中年妇女
一个和家庭主妇没有什么两样的普通妇女
可你指挥着一群“疯子”
平静时如一潭湖水
狂怒时如同天上的雷电
又哭又喊又叫
可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那分寸又恰到好处
你从幕后走到前台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个慈祥可亲的老人
可手中的笔急驶在稿纸上
写出来的是历史的足迹,是美好的时光
那双满是皱纹的手在键盘上不停地敲打
敲打出来的是神奇感人的言词
是令人回味的思索
如今你已是一个耄耋老人
可你的思维是那样的敏捷
你成为上译厂的活字典
你成为老一代配音演员的代言人
你那颗年轻的心永不言老
你依然是年轻朋友的良师益友
我不知该如何赞美你
翻遍字典
只有两个字最合适
崇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