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事实:每个人的情感史都不同,没有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张白纸。情感史是一个人成长和经历的一部分,它能为我们提供很多关于一个人的信息。因此,我们需要对女朋友的情感史采取客观和成熟的态度。
如果你有点介意女朋友的情感史,你可以首先问问自己这个介意来自哪里。是因为你觉得她曾经与别人分享了某些未被分享的故事?还是担心她曾经与别人共同拥有过某些回忆?或者是担心自己与以前的男友比较?
无论你的介意是何种程度,区分出问题的本质和原因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感到介意女朋友的情感史,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面对你的内心感受
我们都有情感和情感上的需要。当你感到介意时,认真面对这种情感,问一下自己这种情感来自哪里,它是在为你做贡献还是在给你造成麻烦?
2 谈论你的担忧
如果你真的很介意女朋友的情感史,那么你可以和她坦诚地交谈。告诉她你的担忧和影响它们对你的关系。这种开放式谈话可以让你了解她的情感历史,以及理解她对恋爱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可以让你和她一起讨论如何处理你们两个感情上的问题。
3 尊重对方的个人过去
每个人都有被爱和被伤害的过去。让你的女朋友了解你的担忧,带着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担心,而不是批判或否定它。尊重对方的个人经历和过去,同时也要了解你们之间的感情是独特的,与她的过去和你的过去都不同。
最后,当你开始处理你的情感史时,不要把它看作是介意,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去思考如何与你的女朋友共同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你真的很介意,可以考虑与一位情感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一起探讨。
当我们和别人交往时,了解彼此的情感历史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有些人可能会对女朋友的情感史产生介意和不安,这是很常见的情况。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受,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处理这种情况。
首先,你需要明确你的感受是源于什么。你介意女朋友的情感史,是因为你觉得自己的经历相比之下不够丰富吗?还是因为你担心她会再次出轨或者跟前任联系?还是其他的原因?
理解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你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从何而来,才能够采取合适的措施去处理它们。
其次,你需要接受女朋友的情感历史。每个人都有过去,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如果你爱她,就应该尊重她的过去,并且接受她是一个有丰富情感经历的人。
第三,沟通很重要。如果你介意女朋友的情感史,你可以和她坦诚交流。你可以告诉她你的感受,并且询问她的看法。但是请注意,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要攻击对方或者责备对方,而是以理智和客观的方式来表达。
第四,你可以寻求帮助。如果你的感受比较强烈,而且自己无法解决,你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者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他们可以帮助你理清自己的感受,并且提供适当的建议。
最后,你需要信任女朋友。如果你选择和她在一起,就应该相信她是一个有责任感和诚实的人。即使她曾经有过感情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会背叛你或者不忠于你。
总之,当你介意女朋友的情感史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感受,然后接受她的过去,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建议。最终,你需要相信和信任她,并且一起走向未来。
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的内容。可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只是单纯地教授历史基本史实而忽视了情感的交流和互动,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弱化情感教育功能的现象。历史学科常常被抽去了精神和情感的内容,剩下了干瘪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历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历史情感教学是指授课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于直观教具的辅助教学,较为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便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笔者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实践性地运用了情感教学这一方法,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在此谈谈情感教学的一些方法和运用,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一、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布奋姆说:“在人类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中,情感成分最重要,在心理发展中,情感成分从单纯察觉开始,经过一定阶段,最后达到对一个人行为的控制。即情感产生于认识,又作用于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在历史课的情感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感知开始,让学生在了解和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思维过程。其次,学生对已感知的历史知识进行充分感受,对其做出价值判断,由表面认识转向内在体验即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最后,学生在对知识判断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进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以此指导自已的行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发挥情感教学作用,运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感化学生,在这种师生感情交流和良性互动中,让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确立人生前进目标,充分体现出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促进教育作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形成和完善,最终达到育人立人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上,形成对民族的认同,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可见在历
史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历史情感教学的实施 (一)树立情感教育意识——前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历史上的人、事,由于时代、立场、观点不同,对其做出判断的标准也不同。作为历史教师自身首先要对历史事件要有情有感,具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能力。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能力之一,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历史老师首先自己要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地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二)选择师生感情的交汇点即情感共鸣——突破
交汇点是指教材本身具有情感教育因素,引起师生感情交流与共鸣的史实。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史实,也可以是史实的某个侧面,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共鸣。但值得注意的是交汇点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在历史教学中,要尽量选取那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易于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感情浪花的史料,这样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和良性交流。
在这一步骤中,交汇点选择是否得当即是否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是决定于教师本身在的立场,二是决定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三是决定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了更好的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教师还要找到启发学生情感的爆发点即启情点。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才能将其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找准,加以发掘渗透。如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如果泛泛的加以介绍,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应对交汇点精心选择,以便收到教学效果。教师如果把指南针作为启情点:首先,教师制一个司南模型并配备一个小指南针,然后指出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征,进而制成“司南”。教师出示模型,指出古人以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教师在出示指南针,指出我国是最早认识磁石特征,并最早制成指方向的仪器。后传到欧洲,广泛运用于海洋航行中。从而才促成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发现印度,麦哲伦作环球航行。这是我国人民为世界历史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教师也可以把火药作为启情点,教师配备好火药,然后介绍火药在唐朝时为炼丹家发明(教师出示火药,用火柴点着),到宋元时传到了欧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终于被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更新为炸药。教师指出先有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才有了举世闻名的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诺贝尔奖。这样的事实,虽启情点不同,但在情感教育上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一定的历史事实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主要环节。
历史事物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学生来说只是客观存在,只有将其传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历史教师只有选用恰当的灵活的教育方法将学生“引入”历史情景中,从而获得较系统,完善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远古时代历史传说》时,我让学生课下通过上网、去图书馆等途径查找关于皇帝、炎帝、
强调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教师的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都可以视为教材。如教科书、其他文字资料、图像材料、数据资料、音乐资料、遗迹和遗址等等。在此特别提到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做一个个案分析。
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情感教育的魅力。通过参观、访问、报告会、演讲会、故事会、办墙报和展览、座谈等活动方式,启发学生内心感受,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教师注意运用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成功的关键。 (三)情感、表情、语音三管齐下
这是教师在本身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教师内心感情再丰畜,但若“茶壶里边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学生难以深入情境,也难以被感动。在这一意义上教师是根据教材自己编剧,自已导演的演员,教师的讲课也应像演员一样,面部就有生动表情,辅之以恰当的手势。只有做到情感,表情,语言三者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教师要运用真实确切、幽默诙谐,生动形象、丰富有个性的语言艺术,带领学生缓缓展开那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去领略纷繁的历史事件、恢宏的历史场面、卓越的历史人物、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奇妙的人生智慧等,有的放矢的少讲和精讲,营造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历史氛围,从而开启学生求知的心灵,诱导学生的探索意识,引起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例如:历史教材中还出现大量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传世语言,可供我们利用与发挥。大量的成语典故,便是高度浓缩的历史。比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等。这些经典语言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吟唱传诵,我们尽可古为今用,让学生体会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演绎着十分动人的历史场景,并且,感情充沛、节奏明快、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教学语言,很能彰显出教学者独特的功底和个性。实践证明,优化的教师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
(四)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教具的运用不仅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加大信息量,拓宽视野,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概念、历史规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九一八”事变时,让学生听一听《松花江上》那悲惨的歌声;了解南京大屠杀时,让学生看看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照片,学生仿佛回到那个时代,站在那个历史现场,感受历史,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和震撼;在讲重庆谈判时,播放视频《重庆和谈》,并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了解到什么毛泽东既然知道蒋介石假和平,为什么还要去重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索历史,关注细节、完善人格。另外,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通过QQ、E-mail电子邮箱,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恰当地配之直观教具的演示,利用历史地图、、影片、录像等等,用以渲染气氛,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历史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曾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从改变自己的课堂开始。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新课标理念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地探索新方法、调整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还应在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情感认知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和促进作用。
一、情感教学的核心
情感教学与普通的教学方法相区别的是,情感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对情感的运用,将情感融入进课堂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为什么引入情感教学
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知识结构往往比较混乱,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学生都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不能自如地归纳、总结历史概念。
即便是最基本的时序性,都是很多学生无法攻克的难关。
对于绝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说,历史的零散性远胜过整体性。
而现今的中学历史课堂中,大多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但由于学生本身掌握的知识有限,所以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分析和结论,更谈不上灵活运用概念了。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它是由有着丰富情感的人的活动构成,在情感教学方面占有天然的优势。
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二者都是含有丰富情感因素的个体,脱离了情感的历史课程必然是枯燥无味,不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同时还将降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如何运用情感教学
(一)寻找启情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师的备课的重点往往侧重于对教材内容的结构、知识点方面进行设计,在课堂中,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主宰着课堂,但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知识的承载者,却不能更好得参与进课堂。
因此,教师若想在传统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在备课这一环节中,必须要深入体验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善于发掘含隐性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要先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设计本课的情感教学方案,让自己先被教材中的情感所打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
在《祖国统一大业》这一单元中就可以用余光中的《乡愁》那首诗作为启情点来引入情感,让学生在这首诗歌的情感中去回顾历史上 的由来,然后再结合“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让学生主动去构建一个关于 的知识框架图。
因此,一个好的启情点,可以很好让学生进入课堂,并且在课堂内容的展开上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历史教学中应大胆地运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之中,拨动学生思想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情感的共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上《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导课阶段先向学生播放《松花江上》这受首歌曲: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沉郁悲怆的歌声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八十多年前的东北战场,呼喊似的音调、悲愤的情绪,无不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在音乐所烘托出的情景氛围下,学生更能进入状态,在这一堂课的情景教学中学生学会的可能不仅只是知识,更多的也许燃起他们的那颗爱国心。
这一课的情感创设也很好的为下堂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作了巧妙的铺垫。
(三)情感教学中的语言
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语言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是组织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具有独特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不会特意去关注教学语言,因而课堂就显得比较枯燥无味。
但在情感法教学中,语言作为情感教学的重要载体,对情感课堂的创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语言艺术的运用过程中,教学人员唯有自己的真情,才能唤起学生的真情。
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地讲述历史,定会将学生带回历史的画面中去,让学生感同身受,动情动容。
例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有感情的朗诵清代陈澧的《炮子谣》,凝重的声音一下子把师生们的思绪带进了一个鸦片毒害、令人凄凉和痛恨的情感世界中,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教学氛围。
(四)巧用多媒体
历史课具有过去性,这是学习历史的一大难点。
很多遥远的事件倘若单凭板书去罗列概念,不能让学生形成较深刻的印象,也不易于学生理解。
在课堂情景创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引入历史情感,使学生在产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去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结语:情感教学法的应用,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学记》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位墨守成规的老师是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与时俱进,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的老师才是经得起教学实践考验的。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笔者会继续探索历史情感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坚持在每一堂课上做到以情育人,以情唤情。
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
节令上:都是秋天
情感上:都是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两篇中都写“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
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用了直抒胸臆和融情于景两种抒情方式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花:《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雁”未必相识,却说是“旧时相识”,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总结:《声声慢》和《一剪梅》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两期诗风的不同。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诗穷而后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10-0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规定中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很明显,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它将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功能,努力挖掘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情感因素,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谈谈体会。
1 注重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古人云:“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师生之间如果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彼此之间就能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学生也就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就会信任老师,相信其传授之“道”,从而扩大老师的影响力,使学生对该老师所教科目加以关注,不断产生兴趣并积极进行探索。
11 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即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上第一节历史课开始,就要通过精心准备的 教学设计 ,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自己的历史”,体会“什么是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如何学好历史”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别出心裁的第一节历史课,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传统历史的看法:原来学习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历史老师也不都是“老古董”,历史课也并不枯燥无味。于是,对历史这门学科开始有了兴趣。
12 让历史课堂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照本宣科,不仅教师觉得没意思,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延伸和拓宽,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我引用了美国迈克尔·H·哈特写的:“在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不如西方文化先进,但在公元后的一千年间,中国的成就则超过了西方。根据许多标准来看,七、八世纪中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最为先进。但是在15世纪后,西方超过了中国。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却比用木头或竹子做的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缺乏适当的书写材料是中国文化进步的一种极大的障碍。中国学者需要用车随行带上在我们看来是可怜的几本书,可想而知,用此依据来掌管政务,是何等的艰难。但是蔡伦对纸的发明,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有了适当的书写材料,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几百年内就赶上了西方。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西方发展得比较慢,而中国却出现了诸如指南针、火药和刻版印刷术等重大发明。由于纸比羊皮纸便宜又容易大量生产,所以整个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国家开始使用纸以后,就堪与中国平起平坐,甚至成功地缩小了文化上的差距。但是马可·波罗的著作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十三世纪,中国也远比欧洲繁荣昌盛。那么中国为什么最后又落在西方后头呢人们说出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文化上的原因。但是也许一种单纯的技术上的原因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15世纪的欧洲,一个名叫约翰·古腾堡的天才发明了一种可以大规模印刷书的技术,因而欧洲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中国没有古腾堡,因而中国人仍使用刻字印刷术,其文化相对说来就发展得慢些。”
13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创设情感生成的教学情境。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常常有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如果能审时度势,抓住它们,因势利导,与历史学习联系起来,生成相应的教学环节,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创造一种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就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如讲述“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浩浩乾坤》,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注意, 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对本课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悲壮的历史情境。
2 注重学法指导,运用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育
从教学实践来看,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和现场教学等。在这些教学方法中,既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的,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当数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对话,双方产生互动,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互动中,教师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和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学生主要通过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提出自己的疑惑寻求教师的点拨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到“港、澳成功回归”时,学生提出了问题:“港、澳为什么能成功收回而台湾还未统一”我用大屏幕展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两段话作答。邓小平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撒切尔夫人回忆录片段:“……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学生读材料有所感悟。教师接着追问: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各种因素有哪些师生共同分析作答。讲到国际反华势力时,一位学生问道:“美国和日本为何要干涉中国统一台湾”对此我利用两则信息,创设情境,评判美、日两国对中国的台湾问题的真实目的。一是日本高中历史教师讲到中日关系时,会让学生对以下假设的命题作出推断:“依据历史和现在的形势分析:中国统一台湾,对日本未来发展有何不利”日本学生结论是台湾海峡就成了中国的内海,台湾对日本的安全来说,是最后的“生命线”。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和为一体,那么日本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将永远处于下风。二是美国反对台湾“公投”、独立,私下却卖给台湾先进的武器。让学生谈看法,之后指出:美国态度是不统不独,实质上是在意识形态上敌视中国,害怕中国强大对美国形成威胁,将台湾作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威慑中国,对其最有利。日本的态度不言而喻,可怕的是日本的高中生把中国当作对手、敌人研讨,这一代人将来一旦执政,对中国的威胁更大,也就是我们在座学生的潜在的敌人。由此,唤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促使学生学习历史时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现实政治,升华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发生碰撞,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现实感和未来感。这也可以让学生的思路、视野打得更开,感悟历史的真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