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邬先生可谓是神机妙算,可以说这位邬先生代表着古代谋士的智慧。而跳出电视剧来看,邬先生不只是神机妙算,也因为雍正王朝电视剧太过烧脑,所以他也起到了类似于旁白的作用。
可以说这部电视剧虽然有很多剧情与历史不符,但所刻画的古代宫廷政治斗争是入木三分,其中更是蕴含了职场道理和人生道理,可以说是一部很有内涵很有寓意的经典之作,不然也不会历经二十年之久而经久不衰的。
首先在这里依旧老生常谈的说一次哈,本分析文章只谈剧不说史,并非是将电视剧当成正史的说。只是分析分析雍正王朝这部经典电视剧蕴含的各种人生道理和职场道理,所有分析都是基于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剧情而言。
按关系远近来说,年羹尧与邬先生相识更早,而且老四要救陷入死牢的邬先生,还是年羹尧去具体执行的。救下邬先生以后,年羹尧更是让自己的妹妹年秋月去伺候邬先生。等到年羹尧担任四川提督以后,还托人给邬先生送了一坛百年泸州老窖,可以说对邬先生相当尊重的。
所以以邬先生与年羹尧和老十三的关系远近对比来说,年羹尧肯定不是疏远那方,再不济也是跟老十三处于同一水平线的。
那么邬先生为什么教老十三却不教年羹尧呢,其实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会发现邬先生其实是谁也不想教。因为邬先生一直是小心翼翼以保全自身为主,而年羹尧和老十三都身居高位之人,他才不想因为这种事情,将自己处于不利位置,总不能对他们说来我教你们如何保全自己,潜台词是雍正这个人不靠谱吧,这样太不合适。
只不过老十三表现的很是义气,所以邬先生权衡了一番,在离开的时候,告诫了老十三一番,教给了老十三明哲保身的方法。
我们可以看看在雍正登基以后,邬先生为他出谋划策十五年之久,可以说是隐性的第一功臣。结果邬先生什么也没得到,而是以半隐方式静悄悄离开了北京。
在邬先生有些黯然离开之际,豪气冲天的老十三过来送邬先生。刚开始邬先生是对老十三有所警惕的,所以邬先生面对老十三的敬酒并没有喝,而是看着老十三喝完以后自己再喝的。
老十三表现的可以说很愧疚,邬先生当时也有所犹豫,问到雍正要封老十三铁帽子王之事,老十三说了以后,邬先生转身就要上车走人,并没有想着教老十三如何明哲保身。老十三这时候来了一句:“邬先生,我们对不起您呐”。意思是老四也对不起邬先生。
邬先生一听老十三是真心愧疚,所以自然是感动,因此才下定决心要教老十三如何明哲保身。所以对老十三说道自己的肺腑之言,让老十三要拼死辞掉铁帽子王,因为老十三至今尚未勘通世情,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受难啊。
邬先生的潜台词是你不懂人情世故,雍正现在不只是你的四哥,更是皇帝。你不懂得与皇帝如何相处,所以早晚会出事,因此你现在要拼死辞掉铁帽子王,以这种低调方式来保全自己。
老十三不相信,说道雍正不是那种鸟尽弓藏之人。邬先生又继续说道怕是四爷府里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明天就要被杀人灭口了,老十三才沉默下来。
邬先生继续说道只要老十三收敛锋芒,皇上就不会拿他怎么样的。意思是你只要低调点,收敛锋芒就好了。
首先呢,之所以会退却点了这份封赏,主要是因为这份封赏在正式上来讲,可以说是非常的贵重的。而且显然人家进宫肯定不是因为是被吓的,而是因为突然天降一份这么大的封赏。一是感到很意外,二是感到对于这个封赏有一定的承受压力。
十三弟自己本身的身体是比较差的,可以说他自己长年就是身患疾病,而在雍正刚刚登上皇位没有几年的时候,十三弟就已经病入膏肓了。而另一方面来讲十三弟对于雍正登上皇位的帮助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这个时候对于雍正来说,自己这个对自己有恩的人就要病逝了,他的内心可以说是非常的痛苦的,于是呢,一方面上雍正就选择把十三弟埋葬在自己的皇陵附近。
试想一下,虽然说十三弟的本身也是皇室的直系亲属,但是把他葬在皇帝陵园的附近这一点显然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因为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对于礼仪尊卑的区分是非常明显的。该埋葬在什么地方就埋葬在什么地方。所以说这样做所犯得忌讳可以说是非常的大的。这已经不是一件能不能受得起的一件事情了,而是说已经在很多人心中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十三弟才去选择去把这个风险给推辞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告诉后人以及给后人一个警醒。而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保正十三弟的后人不会因此而遭到一些加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树大招风嘛,难免会有人见不得别人的好,就是这个道理。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曾经有过 这样一幕,那就是经历了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之后,康熙帝一夜之间将老大胤褆、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圈禁了起来。同样是被圈禁,为何康熙帝对待三位皇子的态度却大不相同呢,为何在给炭火取暖这件事情上,康熙帝却有意为难老大胤褆呢?
康熙帝之所以会差别对待,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第一、康熙帝对老大胤褆不顾兄弟情分的行为耿耿于怀。康熙帝一直以“宽厚贤德”标榜自己,谁曾想到,自己竟然生下来一个“不仁不义,丧尽天良”儿子。而且这个儿子丝毫不顾及兄弟情分,竟然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狠心残害自己的手足兄弟。为了惩戒老大,所以,不给老大炭火取暖。
第二、康熙帝为了防止惨剧的再次上演,决心惩戒老大。老大胤褆实在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错误的任用谋士。用错方法,让自己败得一塌糊涂。康熙帝虽然不像以往的君主,相信巫蛊之术,但是,老大胤褆使用了最狠毒的“魇镇”巫术,从另一个角度,让康熙帝看到了他的狠毒一面。为了防止他日后兴风作浪,康熙帝决定圈禁他,并且给予他严厉的惩戒,希望他能迷途知返。
第三、康熙帝为了保护老大胤褆。康熙帝明白,只要有权力在,对权力的争夺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老大参与夺嫡之争,但是,毕竟老大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他不希望老大日后复出后,再次参与夺嫡之争,以免带来杀生之祸。所以,他严惩老大,也是让其他儿子明白,手足相残的下场。
十三爷胤祥是雍正皇帝的铁杆兄弟。铁杆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先看看清史稿里面记录的十三爷胤祥的一些事情:
福建总督刘世明,陕西总督查郎阿,
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
川陕总督岳钟琪 。
这一个个手握实权,开牙建府,起居八座的诸侯,土皇帝,都是十三爷力荐的结果。这些人在整个雍正年间,甚至到了后期的乾隆初期,都是国家官僚系统中的中坚力量。
我们再看看十三爷的其他一些管理细节:
雍正5年正月初一,胤祥命造威远将军铁炮十尊;
雍正6年正月三十,胤祥命造子母炮100尊。
雍正7年七月初三,胤祥命造炮车4000辆。
同年七月,胤祥命造腰刀一万把,用于封赏出征军人。
人事权,军权十三爷胤祥都有。极得雍正的信任,而他对雍正又是忠心耿耿。他们既是兄弟,又是君臣,成就了一段明君贤臣的佳话。
返回问题:说如果十三爷活着,那雍正会不会杀掉弘时呢?
篇幅限制,我们简单说说雍正为什么要杀弘时,按小说的说法,弘时准备杀掉弘历(乾隆),取代他的太子身份。
为了不给自己的儿子弘历留下祸患,雍正就把同样也是自己的亲儿子的弘时也给杀了。而那时候十三爷已经去世了,无法求情,所以雍正就留下了一个杀子的恶名。
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撇开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是皇帝这个实际情况。就单独 历史 来说:
雍正4年2月18日,雍正将自己的亲儿子黄三子弘时过继给了他的政敌胤禩为儿子,(他俩一直走的很近)。
可在同年九月初八的时候,胤禩就病逝了(当然也有人说是被毒死的)
而这三皇子弘时是在雍正5年八月初六死的。
如果雍正怕皇三子弘时与八爷胤禩合伙谋害弘历(乾隆)的话,那八爷胤禩死后就没有必要杀他这个儿子了。
所以就不存在他将亲生儿子杀掉这一说法。。
但小说中为了增加矛盾,杜撰了弘时死于他亲爹雍正之手的说法。甚至还说如果十三爷活着,就一定会劝雍正不要杀掉他的儿子。
可 历史 的真实情况是:
十三爷胤祥是雍正8年五月初四去世的。那个时候八爷胤祀还有皇三子弘时,都死了三四年了。
如果说雍正真的是下毒手将自己的亲儿子弘时杀死的话,以十三爷侠王的性格一定会阻止的。
事实上弘时在雍正5年就死掉了。我们可以反正得出弘时是正常死亡,而非雍正杀死的。
这才是真相!
就是十三爷不死,弘时也会死。
因为弘时的事就是十三爷临死前告发的。
虽然雍正没有生康熙大帝那么多儿子,也没有九子夺嫡的大戏,但是弘时一直在为夺得皇位,暗地里结党营私,对自己继承皇位最大威胁者弘历多次派人去暗杀,就是为了尽快上位,还差点利用隆科多带兵进了畅春园意欲手刃雍正……
这些十三阿哥清清楚楚,也就是在临死前禀报给雍正。就是让雍正尽快处理。
一,无才无德的弘时野心勃勃。其实,弘时是雍正的三儿子。
由于前面两个哥哥早夭。弘时就成了大阿哥,根据继位的长幼之序,弘时做起了继承皇位的美梦。
但是,雍正似乎对弟弟弘历非常好,弘时就觉得是自己最大的威胁!
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弘时通过旷师爷收买了江湖中的亡命之徒。
也就在弘历去山东办差时,在湖上遭人沉船,在江苏遇人追杀……这些都是弘时所为。
也就是说,为了皇位,弘时孤注一掷到手足相残!
二,借力八叔,要胁隆科多,弘时铤而走险。为了当皇上,弘时真的是绞尽脑汁。
A,借力八叔,铲除障碍。
其实这一步险棋。雍正最反感有人跟八阿哥走近。
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儿子这样做——就是借八叔的势力与雍正抗衡。
B,要胁隆科多,直扑畅春园。
那次雍正出京,由于没有接到消息,很多人以为雍正出事!
八阿哥窃喜。
弘时立即胁迫九门提督隆科多带兵去畅春园,就是乘机夺权。
没有想到雍正正在畅春园。
一步不成,二次未成,弘时仍不收手。
终于东窗事发。
由此可见:弘时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雍正在宗人府赐他死已经是别无选择!任何人帮不了他也保不了他。十三爷肯定会求情保三阿哥弘时,但是雍正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雍正决定的事情是很难受到别人影响的,即使是对他“掏心掏肺”的十三阿哥,在很多时候都选择对老十三的隐瞒。当年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前,当时还是在府里当着郡王的胤禛想要接手刑部换死囚案。最后胤禛从邬思道哪里汲取了智慧不去接手,但是心里又有着当初康熙要他当“孤臣”的叮嘱。所以他先主动接手了刑部的案件接着,后来晚上的时候他来了个“冰火两重天”,先用“炭火烤炉”再用“凉水洗身”,第二天便风寒卧床不起。当时作为“吃瓜群众”的我,细想按当时的医疗水准来看,万一医不好,胤禛卒,全剧终,“ 历史 上可要少了一名贤能勤政的皇帝了。”
后来太子被八阿哥胤禩通过诱审肖国兴逼上绝路,四阿哥胤禛当着十三阿哥的面嘀咕
但是实情如何,胤禛也没有告诉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自己也知道雍亲王府里的事儿和雍正当了皇帝以后的很多事儿,他都不便插手
李卫刚刚到胤禛府里的时候,十三阿哥来看望,顺便让他们到自己府里玩。可是李卫说,
十三阿哥自然就意识到自己的这位哥哥虽然和自己关系密切,但是自家的事儿还是各归各的好。所以胤禛府里的事儿,十三阿哥只是负责传达,至于如何做,那就是胤禛自己的事情了。拿坎儿(高福)的事儿来说,坎儿因为爱情失利,伯伦楼买醉被八阿哥府里的管家套路。十三阿哥胤祥要说对坎儿也是有很多感情的,但是他提醒了胤禛说他府里的人和八阿哥府里的人打的火热。至于怎么做,胤禛夜里让高无庸毒死了坎儿,十三阿哥也丝毫没有过问。
老三弘时所作所为其实过分了。不仅派人刺杀弟弟弘历,还要和八阿哥党一起篡夺父亲的皇位,所以十三阿哥在临死前把这个事儿告诉了雍正,至于怎么做,自然雍正自己决定,十三阿哥胤祥必然不会参与。
弘时的事情已经涉及到雍正自己的脸面和威严,属于雍正的丑闻,自己的儿子和别人撺掇反对自己。这件事儿即使满朝文武,宗亲王室都知道也是不敢说的,因为这件事儿涉及皇帝自身,一旦揣摩不到圣意就可能掉脑袋,俗话说的好
这个事儿一旦说出去,就表明将皇帝和自己的儿子放在了对立面,这是十分可怕的结果。
所以说这件事儿只能老十三说,老十三其实也在心里有好一段时间了,所以弥留之际也一定要说出来。十三阿哥走之前,要为以后少人分忧的四哥做一点事,也是发生了“八阿哥党逼宫案”以后,十三阿哥也为后面的大清列祖列宗的事件出一份力。
如果十三爷不死,弘时还是会死。
只是死得迟一点而已。
为什么呢?
用雍正的活说:弘时弑父杀弟,欺君灭行。依据大清律令,凌迟处死。
也就是说,弘时死罪难逃。
那么,十三爷不死去给弘时求情也不能改变。
更何况,十三爷根本不会为弘时去求情。因为弘时死有余辜。
一,弘时的动作不断。其实,弘时是一个自作聪明的皇子。
也是一直自诩聪明过人。
在雍正登基后,第一次京城科举考试,弘时胆大包天,从监考官张廷璐那胁迫拿到考题,竟然在派人在考场附近兜售考题答案。牟取私利。
后来,张廷璐被处死,弘时似乎与他无关似的。
为了夺皇位,弘时胆大妄为,勾搭八叔,胁迫隆科多,借二人之力,还密谋发动一场兵变,企图在畅春园对雍正下手!
担心弘历成为争夺皇位继承人的劲敌,弘时指使师爷去江湖买凶对弘历痛下杀手。
甚至是为了魇镇雍正和弘历,弘时买了不少法物。
这些事,一件件,一桩桩,都是死罪。
二,其实,十三爷早就察觉弘时有异,只是提醒希望他迷途知返,没有想到,弘时一路不回头。早在隆科多带兵开进畅春园时,十三爷感觉不对劲。
当时八爷装病,能调动隆科多,只有在京的弘时。
十三爷想到这一点后,也曾经暗示过弘时点到为止,同时十三爷开始提防弘时了。
没有想到弘时一路走到黑。
而且,弘时心之狠毒真的是无法想象。为了让那些知道他的丑事的当事人消失,更加的疯狂。
为了让隆科多死,让他半夜背土。
为了让八叔死,叫医生别给他治病。
为了把追杀弘历约谢师爷干掉,花重金找江湖杀手!
总结:可以说,弘时犯了滔天大罪,哪有不死之理?!
这个问题问得,被电视剧误导了。弘时是雍正五年去世的,老十三是雍正八年去世 的,弘时去世的时候老十三还活着。而且,弘时应该不是雍正杀的。
老十三活着,弘时还是去世了,就算是雍正处死了弘时,老十三也没插手,也不会阻拦。一方面这是皇帝的家事,另一方面又涉到了皇权问题。弘时被记载为:少年放纵,行事不慎。但是具体是什么事情又没说。但是弘时确实是触怒了雍正。已经不可挽回,雍正都把弘时过继给老八当儿子了。
雍正又把老八除去黄带,从玉牒中除名,弘时作为老八名义上的儿子,自然也是被除名,都不算是皇室的人了。到乾隆年间,才给他恢复。雍正和弘时的父子之情已断是真的,但是还不至于处死他。
老八的亲儿子被发配充军,而弘时又交给康熙的第二十一子抚养,雍正还是不忍心的,没把事情做绝,至少不会处死他。在这么处理之后,过了一年半,弘时才去世。雍正要是想动手早就下手了,不会再等一年半。弘时自从被过继给老八,他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弘历登基已经没有什么阻碍了,雍正没必要再处死弘时。
老十三虽然和雍正关系很好,但是无论是谁,都不敢管皇帝的家事。要是老十三想劝阻的话,就不会让弘时过继给老八了。再说弘时也站到了雍正的对立面,他知道自己继位无望,至于他做了什么,不得而知,结果就是父子反目。但是上面也说了,不管再怎么反目,至少不会伤其性命。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对的,被电视剧误导太深。这部剧固然很好看,但是并不是全部都是真实 历史 ,不可全信。
导读:如果与正史比对的话显然不成立,所以还是按照影视剧《雍正王朝》的情节来做响应的推理。正是十三爷临终前和四哥的谈话中提醒雍正,弘时身上有老八的影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显然是暗指要雍正堤防弘时。所以即便十三爷活着也许会求情保弘时一命(最低也是圈禁终生),但是绝对不会改变出发弘时的初衷。而雍正本身就刻薄寡恩且深受九龙夺嫡的危害,所以最终下狠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况且弘时不但要谋害弟弟篡夺太子之位,而且还联合老八搞八王议政阴谋推翻雍正;皇权面前无父子,雍正面对这样的情况必然会鸩杀弘时。
雍正子嗣相对单薄,弘时作为长子在老八的熏陶下自然萌生了夺嫡的心思。对于八爷党来说从来就没有真正臣服过,志大才疏的弘时被鼓动夺嫡不过是九龙夺嫡的延续。老八胤禩对于从小陪伴的弘时亲近不假,但是利用弘时参与夺嫡不过是报复四哥雍正的方式。当然弘时利欲熏心打算攫取皇位也严重触犯了雍正的底线,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触碰终于让雍正动了杀机。为了江山有序传承、避免类似九龙夺嫡手足相残的情况再次发生,雍正还是鸩杀了弘时。
弘时也许有野心但是也不大,但是在夺嫡失败八叔的鼓动下野心膨胀;老八胤禩并没有安好心,弘时不过是他报复四哥的工具太子是个高风险职业,但是依旧不断有人前仆后继的费尽心思的去争夺。虽然距离皇位一步之遥,但是很容易成为诸位皇子的众矢之的。古往今来很多太子都没能熬到继承皇位,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康熙的太子胤礽都属于此类。胤礽从几岁被康熙立为太子,由于康熙的长寿经过几十年依然是储君。而清朝从来没有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所以胤礽的太子之位引发了让康熙恼火的九龙夺嫡。在太子党倒台后,本来打算顺利上位的老八胤禩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对手-四哥胤禛。
最终人才单薄的四爷党在邬先生的筹划下,干净利索的完成了坑老八、弯道超车夺取皇位的壮举。老八胤禩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所以一直对于“投机取巧”的四哥充满了深深地怨念。即便是雍正登基初期,老八在朝廷上呼风唤雨的实力也必然不会甘心。所以从小跟他亲近的弘时就成为其报复四哥的工具,所以老八不断鼓动弘时参与夺嫡。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就不安分的弘时野心勃勃的走上了不归路。
相对九龙夺嫡时诸位阿哥们勾心斗角,弘时夺嫡过程更显狠辣;弘时不但想除掉弘历夺取太子之位,甚至还曾经进行过配合八叔、隆科多逼宫的尝试九龙夺嫡中诸位阿哥竞争非常惨烈,但是也仅仅是为了太子的位子;至少没有上升到肉体消灭这种毁人欲灭人伦的地步,但是弘时的狠辣与匈奴单于冒顿有一拼:打算杀掉兄弟弘历,赶父皇雍正下台。冒顿的行为尚可以依据强者为尊的少数民族传统,况且是尚且没有完全进入奴隶 社会 的落后时代;而被儒家文化浸染数千年的清朝是不允许弘时这种极端行为,也就是说可以竞争太子位必须保持底线不被突破。弘时不但派出杀手直接下江南刺杀弟弟弘历,而且阴谋联合八叔、隆科多等人发动政变推翻父皇的统治。以整顿旗务为名,联合多方力量图谋推翻雍正。老八串联关外王爷接管丰台大营兵权,以弘时为名串联九门提督隆科多控制内城。在这个过程中,弘时还阴险的利用的弟弟弘昼为自己背锅。八王逼宫失败后弘时果决的处理首尾,打算暗中处理掉隆科多终于被雍正发觉。
弘时的所作所为终被十三爷发觉,并在临终前提醒四哥注意继承人问题;尤其堤防弘时,所以老十三即使活着即使会求情也不会太坚决,所以终身圈禁是最大的可能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这又是一个被二月河误导的问题;弘时,是胤禛的儿子,但是过继给了老八,只是在雍正年的时候,因为太过荒唐,行为太不检点,被踢出了宗室,自己郁郁而终的。死的时候24岁。到了乾隆年,又被拉回宗室了。
就按二月河的剧情来说,假设老十三活着,弘时死不死?
当然还是死,九王夺嫡的戏码演一次就够震撼了,胤禛怎么当上的皇帝自己心里没点谱啊?给自己儿子铺路还不铺结实了,就算老十三真的像邬先生说的一样能活99,就这一个理由,老十三就会自己下手帮弘历扫清上位路上的所有障碍!按照老十三的尿性,他四哥不便出手,不能出手的脏活儿,他当然义不容辞了!活到99也是保弘历到99,绝对不会看着弘时胡来的,政权这种东西,老十三没想法不代表他不站队。
所以,放你一万个心,弘历上位,那是玄烨就定下的事儿,不论是看他皇阿玛的面子还是看他四哥的里子,拼命十三郎也不会瞎保弘时的!
会的,杀弘时正是十三爷给雍正皇帝出的主意,虽然他没有公开建议但是十三爷一句从弘时的身上能看见八哥的影子就已经注定了弘时必须死,雍正皇帝想给弘历留下一个没有人与其争夺皇位的能够继续自己执政政策的朝廷,八爷是雍正皇帝一生的阴影和噩梦。有十三爷在弘时能够活的久一点但是还是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不会的,老十三在的时候跟雍正提醒过,怕乾隆续位不顺无法推行新政。当时雍正正愁,想着自己还在弘时反不了天。雍正感觉自己大不如从前了,李卫再次提醒雍正,不要把难题留到下位皇帝弘历。最后雍正决定杀了弘时
汉景帝为了保证汉武帝顺利即位,杀死废太子刘荣,汉武帝在自己临死之前杀掉钩弋夫人等,被 历史 所诟病,但是大家只说他们残忍,而没有说他们昏庸,那是因为这些举措毕保证继承人顺利接位,保证政权稳固。
所以,在经历九子夺嫡的巨变之后,十三爷不会求情,为了政权顺利交接也只能建议雍正杀死弘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