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四字成语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四字成语,第1张

1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成语200字故事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

[释义]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语出] 先秦·庄周《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近义]

一知半解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句]

八戒道:“哥哥,你~。”(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七回)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2 有什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典故)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

因为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垅。只好住在破窑里。

他虽贫穷,却日夜不忘刻苦攻读。那一日,他遇见陕西华阴来的书生寇准,二人一见如故,结伴进城,来到东大街一家门前看见许多人仰着脸儿朝一座悬灯结彩的台上看。

仔细—打听,原来这是万贯家财的刘员外要为女儿抛球择婿,凭天匹配。他俩不敢妄想,只是停住脚儿想看看热闹。

没有多大功夫,只见几个丫环,簇拥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走上台来。她抬起眼皮向四下望了望,接过丫环递给她的绣球,嘴里不知咕哝了句什么,把绣球向台下一抛,那绣球便像风吹似地在人群里滚来滚去。

台下的人,像发了疯似地你挤我拥,都想把那绣球抢到手。岂知这球落下来,正好投在吕蒙正的怀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吕蒙正连忙撩起他的破青衫,裹住那绣球。

不多时,刘员外的家人来了,一直把吕蒙正请到刘府的客厅。刘员外一见是个衣服破烂的穷书生,对他上下左右端详了一阵,渐渐皱起眉头,回身对女儿月娥说:“多少官宦人家子弟、富室儿郎你不打,怎么打中一个叫化子似的人?不如给他点银子,打发他走吧!' 不曾想,女儿月娥低着头,轻声地说:“爹爹的话有欠思量。

绣球招婿,全凭天意,怎能讲贫贱?既然他接一球,想到我命该如此,任凭受苦受罪,女儿我情愿嫁他。” 刘员外听了女儿的话,不觉动了心思,假意发怒道:“你这丫头,真个不识好歹,既然不怕一文钱也不给,你要不后悔,就立时随他走!” 刘月娥也不含糊,一听他爹这么说,立即摘下头上的金银首饰,脱下身上的绸缎衣服,不论娘和哥嫂怎样劝告,头也不回地随着吕蒙正离家出城去了。

这天晚上,她和吕蒙正在寒窑里草草成了亲,只有寇准和几个穷苦乡邻来贺喜。吕蒙正过去一个人吃饭好对付,如今成了家,就不那么简单了,左思右想,没有主意。

后来,想了个拙计,每天到城里帮人写信,或者抄写挣几个钱。挣了钱,就买些米面捎回去,叫妻子掺些野菜做饭吃。

他自己一天两顿饭,却要到龙门寺里去赶斋。 有一天,他听到龙门寺饭钟打响,赶到庙里时,和尚们却都开过了饭。

老和尚说:“秀才呀!说句不好听的话,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庙里有句老话,‘满堂僧不厌,一个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吕蒙正听了满脸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

不防老和尚并不罢休,接着又说:“秀才呀,你枉有满腹才华,何不上京应试,去搏个一官半职,成天和尚庙里吃斋饭,也不是常事呀!快走吧!以后别再到庙里来了。” 吕蒙正又羞又恼地回到了寒窑,一看,满地破锅烂瓦儿,他妻子也不像以前那样高高兴兴迎接他,而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在呜呜哭泣。

一问才知道,原来从没来过他家的老丈人刘员外破天荒地来了,要把女儿接回家去,妻子不走,他发了火,盛怒之下,把一口破砂锅、两个吃饭碗砸了个稀巴烂。 两口子正愁眉对苦跟,无计可施,忽听窑门外有人说话:“吕贤弟在家吗?”说着,只见寇准走了进来。

见他俩这副模样,寇准问:“兄弟和弟妹吵架了?” 吕蒙正说:“没有。庙里不叫我再去赶斋了,老丈人又要接他女儿回去,你弟妹不肯走,他就发起火来,把锅碗都砸了,我们正在为今后日子发愁呢!” 寇准说:“唉呀,有事好说好讲嘛,砸东西干啥!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兄弟也不要为这事发愁,我刚才在大街上遇见一位好友,他如今发了财。

听说我穷困撩倒,给了我一百两银子。”寇准说着从怀里掏出白花花的银子。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我看留下二十两给弟妹在家用,咱兄弟二人上京赶考去吧!如能得个一官半职,这苦日子就算熬到头了。” 吕蒙正一听,喜出望外,对寇准谢了又谢。

他留下二十两银子安顿了刘月娥,便与寇准进京去了。 吕蒙正和寇准一路上省吃俭用,风尘仆仆来到京城。

为了省钱,找了个庙宇住下,不分昼夜,只是一味刻苦攻读。那一天,进了考场,一来他们有真才实学,二来也是时来运转,三场过后,二人双双得中,吕蒙正还中了头名状元。

于是,他俩又一同衣锦荣归,各自回家修坟祭祖,一个回陕西华阴,一个回洛阳。 这时已今非昔比,不是亲来也是亲。

三里五村,城里关外,听说当年在大街上卖字、庙里赶斋的穷秀才吕蒙正中了状元,哪个不来巴结? 这一天,吕蒙正带了夫人刘月娥要去龙门寺里降香。老和尚听说状元公要来,早已把庙院里打扫得一千二净,一尘不染,一直站在寺门外恭候,许多乡邻一听说吕蒙正到庙里降香,也纷纷赶来凑热闹。

他夫妻二人来到庙里,烧了香,拜了佛,在寺内各处游玩了一番。 吕蒙正对在身旁陪同的老和尚说:“想当初,说了惭愧。

若不是你敲饭后钟,绝了我的吃饭门路,我不进京应试,哪里会有今天?” 老和尚见提起旧事,立刻惊恐地说:“这事不怪老僧呀!这是……”说到这儿,忽然下人来报说:“寇大人到。”吕蒙正想,这寇准回归故里,修坟祭祖,为何来得这般快?连忙出迎。

两人在大厅坐下就攀谈起来,说得好不惬意。寇准说;“可曾与刘员外会过?近况如何?” 吕蒙正问:“哪个刘员外?' “东大街刘促实。

3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

因为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垅。只好住在破窑里。

他虽贫穷,却日夜不忘刻苦攻读。那一日,他遇见陕西华阴来的书生寇准,二人一见如故,结伴进城,来到东大街一家门前看见许多人仰着脸儿朝一座悬灯结彩的台上看。

仔细—打听,原来这是万贯家财的刘员外要为女儿抛球择婿,凭天匹配。他俩不敢妄想,只是停住脚儿想看看热闹。

没有多大功夫,只见几个丫环,簇拥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走上台来。她抬起眼皮向四下望了望,接过丫环递给她的绣球,嘴里不知咕哝了句什么,把绣球向台下一抛,那绣球便像风吹似地在人群里滚来滚去。

台下的人,像发了疯似地你挤我拥,都想把那绣球抢到手。岂知这球落下来,正好投在吕蒙正的怀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吕蒙正连忙撩起他的破青衫,裹住那绣球。

不多时,刘员外的家人来了,一直把吕蒙正请到刘府的客厅。刘员外一见是个衣服破烂的穷书生,对他上下左右端详了一阵,渐渐皱起眉头,回身对女儿月娥说:“多少官宦人家子弟、富室儿郎你不打,怎么打中一个叫化子似的人?不如给他点银子,打发他走吧!' 不曾想,女儿月娥低着头,轻声地说:“爹爹的话有欠思量。

绣球招婿,全凭天意,怎能讲贫贱?既然他接一球,想到我命该如此,任凭受苦受罪,女儿我情愿嫁他。” 刘员外听了女儿的话,不觉动了心思,假意发怒道:“你这丫头,真个不识好歹,既然不怕一文钱也不给,你要不后悔,就立时随他走!” 刘月娥也不含糊,一听他爹这么说,立即摘下头上的金银首饰,脱下身上的绸缎衣服,不论娘和哥嫂怎样劝告,头也不回地随着吕蒙正离家出城去了。

这天晚上,她和吕蒙正在寒窑里草草成了亲,只有寇准和几个穷苦乡邻来贺喜。吕蒙正过去一个人吃饭好对付,如今成了家,就不那么简单了,左思右想,没有主意。

后来,想了个拙计,每天到城里帮人写信,或者抄写挣几个钱。挣了钱,就买些米面捎回去,叫妻子掺些野菜做饭吃。

他自己一天两顿饭,却要到龙门寺里去赶斋。 有一天,他听到龙门寺饭钟打响,赶到庙里时,和尚们却都开过了饭。

老和尚说:“秀才呀!说句不好听的话,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庙里有句老话,‘满堂僧不厌,一个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吕蒙正听了满脸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

不防老和尚并不罢休,接着又说:“秀才呀,你枉有满腹才华,何不上京应试,去搏个一官半职,成天和尚庙里吃斋饭,也不是常事呀!快走吧!以后别再到庙里来了。” 吕蒙正又羞又恼地回到了寒窑,一看,满地破锅烂瓦儿,他妻子也不像以前那样高高兴兴迎接他,而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在呜呜哭泣。

一问才知道,原来从没来过他家的老丈人刘员外破天荒地来了,要把女儿接回家去,妻子不走,他发了火,盛怒之下,把一口破砂锅、两个吃饭碗砸了个稀巴烂。 两口子正愁眉对苦跟,无计可施,忽听窑门外有人说话:“吕贤弟在家吗?”说着,只见寇准走了进来。

见他俩这副模样,寇准问:“兄弟和弟妹吵架了?” 吕蒙正说:“没有。庙里不叫我再去赶斋了,老丈人又要接他女儿回去,你弟妹不肯走,他就发起火来,把锅碗都砸了,我们正在为今后日子发愁呢!” 寇准说:“唉呀,有事好说好讲嘛,砸东西干啥!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兄弟也不要为这事发愁,我刚才在大街上遇见一位好友,他如今发了财。

听说我穷困撩倒,给了我一百两银子。”寇准说着从怀里掏出白花花的银子。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我看留下二十两给弟妹在家用,咱兄弟二人上京赶考去吧!如能得个一官半职,这苦日子就算熬到头了。” 吕蒙正一听,喜出望外,对寇准谢了又谢。

他留下二十两银子安顿了刘月娥,便与寇准进京去了。 吕蒙正和寇准一路上省吃俭用,风尘仆仆来到京城。

为了省钱,找了个庙宇住下,不分昼夜,只是一味刻苦攻读。那一天,进了考场,一来他们有真才实学,二来也是时来运转,三场过后,二人双双得中,吕蒙正还中了头名状元。

于是,他俩又一同衣锦荣归,各自回家修坟祭祖,一个回陕西华阴,一个回洛阳。 这时已今非昔比,不是亲来也是亲。

三里五村,城里关外,听说当年在大街上卖字、庙里赶斋的穷秀才吕蒙正中了状元,哪个不来巴结? 这一天,吕蒙正带了夫人刘月娥要去龙门寺里降香。老和尚听说状元公要来,早已把庙院里打扫得一千二净,一尘不染,一直站在寺门外恭候,许多乡邻一听说吕蒙正到庙里降香,也纷纷赶来凑热闹。

他夫妻二人来到庙里,烧了香,拜了佛,在寺内各处游玩了一番。 吕蒙正对在身旁陪同的老和尚说:“想当初,说了惭愧。

若不是你敲饭后钟,绝了我的吃饭门路,我不进京应试,哪里会有今天?” 老和尚见提起旧事,立刻惊恐地说:“这事不怪老僧呀!这是……”说到这儿,忽然下人来报说:“寇大人到。”吕蒙正想,这寇准回归故里,修坟祭祖,为何来得这般快?连忙出迎。

两人在大厅坐下就攀谈起来,说得好不惬意。寇准说;“可曾与刘员外会过?近况如何?” 吕蒙正问:“哪个刘员外?' “东大街刘促实刘员外。”

吕蒙正说:“前些日。

4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相关的事例名称都有哪些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出自明·陆采《怀香记》,意思是只知道事情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个方面。

以下列举小故事两则。1、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

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

2、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3、《战国策·赵策三》:秦国在长平大破赵军,率兵回国后,派人向赵国索取六座城邑并讲和。赵国没有拿定主意,孝成王向刚从秦国来的楼缓征求意见,楼缓主张给秦城。

4、虞卿听说后,入宫向孝成王讲了不给秦城的理由,指出秦国是虎狼之国,他的贪欲没有止境,赵国国土有限,结果必然灭赵。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扩展资料:

1、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因为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垅。

只好住在破窑里。 他虽贫穷,却日夜不忘刻苦攻读。

那一日,他遇见陕西华阴来的书生寇准,二人一见如故,结伴进城。2、他们来到东大街一家门前看见许多人仰着脸儿朝一座悬灯结彩的台上看。

仔细—打听,原来这是万贯家财的刘员外要为女儿抛球择婿,凭天匹配。岂知这球落下来,正好投在吕蒙正的怀里。

3、吕蒙正娶了刘员外家的**,却被刘员外赶了出来,和妻子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天寇准来了,带了一百两银子。

要与吕蒙正上京赶考, 吕蒙正一听,喜出望外,对寇准谢了又谢。他留下二十两银子安顿了刘月娥,便与寇准进京去了。

4、二人凭他们的真才实学,双双得中,吕蒙正还中了头名状元。于是,他俩又一同衣锦荣归。

寇准这时才道出实情,原来是刘员外资助的一百两银子,暗地里帮助他们。此时,吕蒙正对老丈人格外感恩,先前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从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俗话就在民间传开了。-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5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小故事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

因为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垅。只好住在破窑里。

他虽贫穷,却日夜不忘刻苦攻读。那一日,他遇见陕西华阴来的书生寇准,二人一见如故,结伴进城,来到东大街一家门前看见许多人仰着脸儿朝一座悬灯结彩的台上看。

仔细—打听,原来这是万贯家财的刘员外要为女儿抛球择婿,凭天匹配。他俩不敢妄想,只是停住脚儿想看看热闹。

没有多大功夫,只见几个丫环,簇拥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走上台来。她抬起眼皮向四下望了望,接过丫环递给她的绣球,嘴里不知咕哝了句什么,把绣球向台下一抛,那绣球便像风吹似地在人群里滚来滚去。

台下的人,像发了疯似地你挤我拥,都想把那绣球抢到手。岂知这球落下来,正好投在吕蒙正的怀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吕蒙正连忙撩起他的破青衫,裹住那绣球。

不多时,刘员外的家人来了,一直把吕蒙正请到刘府的客厅。刘员外一见是个衣服破烂的穷书生,对他上下左右端详了一阵,渐渐皱起眉头,回身对女儿月娥说:“多少官宦人家子弟、富室儿郎你不打,怎么打中一个叫化子似的人?不如给他点银子,打发他走吧!' 不曾想,女儿月娥低着头,轻声地说:“爹爹的话有欠思量。

绣球招婿,全凭天意,怎能讲贫贱?既然他接一球,想到我命该如此,任凭受苦受罪,女儿我情愿嫁他。” 刘员外听了女儿的话,不觉动了心思,假意发怒道:“你这丫头,真个不识好歹,既然不怕一文钱也不给,你要不后悔,就立时随他走!” 刘月娥也不含糊,一听他爹这么说,立即摘下头上的金银首饰,脱下身上的绸缎衣服,不论娘和哥嫂怎样劝告,头也不回地随着吕蒙正离家出城去了。

这天晚上,她和吕蒙正在寒窑里草草成了亲,只有寇准和几个穷苦乡邻来贺喜。吕蒙正过去一个人吃饭好对付,如今成了家,就不那么简单了,左思右想,没有主意。

后来,想了个拙计,每天到城里帮人写信,或者抄写挣几个钱。挣了钱,就买些米面捎回去,叫妻子掺些野菜做饭吃。

他自己一天两顿饭,却要到龙门寺里去赶斋。 有一天,他听到龙门寺饭钟打响,赶到庙里时,和尚们却都开过了饭。

老和尚说:“秀才呀!说句不好听的话,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庙里有句老话,‘满堂僧不厌,一个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吕蒙正听了满脸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

不防老和尚并不罢休,接着又说:“秀才呀,你枉有满腹才华,何不上京应试,去搏个一官半职,成天和尚庙里吃斋饭,也不是常事呀!快走吧!以后别再到庙里来了。” 吕蒙正又羞又恼地回到了寒窑,一看,满地破锅烂瓦儿,他妻子也不像以前那样高高兴兴迎接他,而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在呜呜哭泣。

一问才知道,原来从没来过他家的老丈人刘员外破天荒地来了,要把女儿接回家去,妻子不走,他发了火,盛怒之下,把一口破砂锅、两个吃饭碗砸了个稀巴烂。 两口子正愁眉对苦跟,无计可施,忽听窑门外有人说话:“吕贤弟在家吗?”说着,只见寇准走了进来。

见他俩这副模样,寇准问:“兄弟和弟妹吵架了?” 吕蒙正说:“没有。庙里不叫我再去赶斋了,老丈人又要接他女儿回去,你弟妹不肯走,他就发起火来,把锅碗都砸了,我们正在为今后日子发愁呢!” 寇准说:“唉呀,有事好说好讲嘛,砸东西干啥!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兄弟也不要为这事发愁,我刚才在大街上遇见一位好友,他如今发了财。

听说我穷困撩倒,给了我一百两银子。”寇准说着从怀里掏出白花花的银子。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我看留下二十两给弟妹在家用,咱兄弟二人上京赶考去吧!如能得个一官半职,这苦日子就算熬到头了。” 吕蒙正一听,喜出望外,对寇准谢了又谢。

他留下二十两银子安顿了刘月娥,便与寇准进京去了。 吕蒙正和寇准一路上省吃俭用,风尘仆仆来到京城。

为了省钱,找了个庙宇住下,不分昼夜,只是一味刻苦攻读。那一天,进了考场,一来他们有真才实学,二来也是时来运转,三场过后,二人双双得中,吕蒙正还中了头名状元。

于是,他俩又一同衣锦荣归,各自回家修坟祭祖,一个回陕西华阴,一个回洛阳。 这时已今非昔比,不是亲来也是亲。

三里五村,城里关外,听说当年在大街上卖字、庙里赶斋的穷秀才吕蒙正中了状元,哪个不来巴结? 这一天,吕蒙正带了夫人刘月娥要去龙门寺里降香。老和尚听说状元公要来,早已把庙院里打扫得一千二净,一尘不染,一直站在寺门外恭候,许多乡邻一听说吕蒙正到庙里 降香,也纷纷赶来凑热闹。

他夫妻二人来到庙里,烧了香,拜了佛,在寺内各处游玩了一番。 吕蒙正对在身旁陪同的老和尚说:“想当初,说了惭愧。

若不是你敲饭后钟,绝了我的吃饭门路,我不进京应试,哪里会有今天?” 老和尚见提起旧事,立刻惊恐地说:“这事不怪老僧呀!这是……”说到这儿,忽然下人来报说:“寇大人到。”吕蒙正想,这寇准回归故里,修坟祭祖,为何来得这般快?连忙出迎。

两人在大厅坐下就攀谈起来,说得好不惬意。寇准说;“可曾与刘员外会过?近况如何?” 吕蒙正问:“哪个刘员外?' “东大街刘促实刘员外。”

吕蒙正说:“前些。

6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作文600】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信是一种好的性格,过于自信就是自负,那边是不好的了我就是这样 自信的复习,自信的等待,自信的答题,自信的交卷,最后,自信的等待试卷的发下,一切总是这样,“自信”的我总是如此,周而复始 可是……最终结果总是不尽人意,真是可笑到极点,可怜到极点,可悲到极点啊!我却还是依旧我行我素,死不悔改,自负到极致! 正如这次考试,我提前写好,我一个个检查,不肯定的算错,不知道的算错,肯定的算对,明显对的算对,经过我无数次“检验”:这是一张90分的试卷!就闭目养神,不再过问这张试卷沾沾自喜的等待90分试卷的发下 不知是我能力不行还是老师计算不行竟少算了我30分,这下可不得了!我算来算去算了几十遍得出相同的答案:62分我自信不减当年反而还道:“吃一堑,长一智”下次一定会考好! 只是我不会回头,从小学到中学,考了不知多少次,吃了多少亏,算也算不清了,可我就会做无用功,祈祷!偶尔上帝见我可怜,让我上个80,可为什么自己吃了多少亏,却不长一智?满以为自己懂了,其实自己略懂皮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信让我自以为聪明盖世,就不再多做钻研,自己只懂知识的冰山一角,却以为自己懂得一切! 如果我真聪明,早在几年前的考试失利就悟出这个道理,还会在这时手忙脚乱? 如果我真自信,却为什么还在考试前临阵磨枪? 一切因为我的自负,目中无人,才会自诩聪明盖世,不可一世,收敛一下自己,要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952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