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回忆黄埔岁月:和胡宗南吵架,和李仙洲抡凳子打架

陈赓大将回忆黄埔岁月:和胡宗南吵架,和李仙洲抡凳子打架,第1张

陈赓是黄埔学生的代表人物,他与蒋先云、贺衷寒一起被称为 “黄埔三杰”

黄埔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产物,本身并不纯粹,所以,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黄埔内部也迅速形成了两个观点争锋现对的派别,即 由左派学生组成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由右派学生组成的“孙文学会” 。前者的代表人物是陈赓、蒋先云,后者的代表为胡宗南、贺衷寒。两排人虽然是同窗同学,却常常因为观点不同而发生争论,有时候甚至会动起武来。

1947年2月,莱芜战役胜利之后,时任济南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李仙洲被俘,李仙洲也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当年他和陈赓等人在中山大学因为某事争吵了起来,大家最后都动了手,陈赓回忆说,李仙洲是个人高马大的山东大汉,自己个子低打不过,只能抡起凳子和他打……

李仙洲被俘后,还专门给陈赓发去了一封电报,可见两人都没有把那件事放在心里。

陈赓不光和李仙洲打过架,还胡宗南进行过尖锐的斗争。胡宗南也是黄埔一期,人称 “天子门生第一人” ,一生备受蒋介石的宠爱,他在黄埔期间,就是孙文学会的骨干人物,而陈赓没少和他争吵,但是两人的私谊却并没有因此被破坏,陈赓说私下里他们 “照常往来,不伤私交”。

黄埔内的同窗相斗,实际上就是后来国共兄弟阋墙的缩影。 那个年代各种思潮风云激荡,很多东西都处在新生和懵懂的状态,并不只是黄埔,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类似的左右派之争,比如粟裕大将就回忆过当年自己在常德二师时,左派以滕代远为代表的“救国义勇队”和右派以黄均德为代表的“ 体育 会”之间发生的一场械斗事件。

事实上,争论并不只是在学生中间,那时候的军界、政界、学界,哪里又不是如此呢?

无论在黄埔还是在二师,都是以右派学生获得了胜利而告终,这实际上是国民党右派在接下来的斗争中获得胜利的预演。当年那些朝夕相伴的同学,不顾一切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最后或者为了信念,或者为了利益,不得不分道扬镳。

比如和陈赓一起报考黄埔的 宋希濂 ,两人当初的关系很要好,但是却不得不在战场上刀枪相对,十年内战之后,时任西安警备司令的宋希濂在西安请陈赓吃了一顿饭,随后两人一起走向了抗日的战场。两人再次相见已经是13年后,此时的宋希濂成了解放军的俘虏,这次轮到陈赓请他吃饭了……

1960年4月,陈赓专门在北京民族饭店宴请了6位黄埔出身的校友,他们分别是一期的杜聿明、宋希濂和周振强,三期的王耀武、五期的周庭笈、七期的杨伯涛。 陈赓见到他们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在敬酒时陈赓又说:“从此以后,我们应该团结走到底,永远不再分开了。”

陈赓在黄埔军校期间,发生的最著名的事就是他救了蒋介石一命。

当时是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总指挥蒋介石率领第三师和陈炯明主力部队遭遇后被击败,当时负责指挥部安全的陈赓,被蒋介石点名去代理谭曙卿的师长职务,结果还是难以挽回局势。

蒋介石羞愧难当,欲拔枪自裁,陈赓以第三师不是黄埔嫡系为由将他劝下,但蒋已经浑身哆嗦无法走路,陈赓就背着他跑到了一条河边,乘船离开了——陈赓的脚在惠州战役时受伤,背蒋时伤口还未完全长好。

此事震动黄埔,大家说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都灵不过陈赓的腿” 。此后陈赓被调任为蒋介石的侍从参谋,进出不受限制。

根据《陈赓传》记载,不久后,陈赓在整理黄埔军官学生花名册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名字上被画了个圈,后面一行批注: 此人是X,不可让他带兵。 陈赓因此识破蒋并非国民党左派,遂在请示组织之后,以母亲病重为由,离开了蒋去了汕头。

一个个或深或浅的脚应形成一道蜿蜒曲折的轨迹消失在沙滩的尽头,绵延在天边嗜血的夕阳上,是那么清晰炽眼的一道神来之笔,下面是给大家介绍一篇关于抗战的 观后感 ,欢迎大家查阅。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1

我把淮海战役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总觉得还是不大明白怎么回事。这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太多的后人正想对这次在中国的中原战场上的逐鹿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影片安排的很紧凑,却又花了大的笔墨来描写一些小的人物,小的细节,来突出战斗的惨烈,指挥员的紧张。

相对于胜利的结果来说,战役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中原战场是如此大规模的局势调动对双方的指挥官来说,都是及其严峻的考验。战机稍纵即逝,黄伯韬的被围完全就在于他两天“种种原因”的磨蹭,没有架浮桥,让十万人马成了粟裕的盘中美味。这是他做为指挥官的失职。

可对于杜聿明来说,失败的结果是他早就预见到的。他拿着蒋介石措辞严厉的亲笔手术,无奈,愤恨。蒋介石给他过四十四岁生日,让蒋经国带着10万银元给杜聿明的母亲过生日,软硬兼施,逼杜聿明带兵撤出徐州,却又在中途来了这样一纸手谕。三条作战路线,粟裕赌准了杜聿明不会愚蠢到走两淮,虽然我军都已经在截获的国民党电报里面得到所谓国防部的建议,让杜聿明走两淮。毕竟,杜聿明被蒋介石从徐州调葫芦岛,又从葫芦岛调徐州,他在国民党的军官里面,还是有军事才能的。

但是应了巴达维的那句话“您为什么不让那些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年轻将军们在战场上作出军事部署,而要每逢战事,亲自督战,做做站部署呢”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在**里面是屡屡被败仗所羞辱,也不知道老蒋其人身为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的校长,到底会不会打仗,这个,没有研究过蒋介石的生平,也无从说起,不过,撤出徐州之后的杜聿明收到的蒋介石的一纸措辞严厉的手书,就已经预感到他杜聿明的后路就掐断在了这淮海战场上了。他满腹的愤恨,慨叹说——“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没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唉——完了!完了!照这个手令执行,三个兵团,数十万将士,眼睁睁的就——”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是杜聿明被俘后中共给他治病,而后全家在大陆团聚的政治原因,我想,影片中对于杜聿明的描述是很丰满的,从某总程度上也肯定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甚至还有专门的他T恤士兵,不想让自己的士兵冻死饿死,不带武器投降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镜头。

而于蒋介石的蹩脚的军事指挥才能相对应了,还有他的治国方略,太多的事情是从根基上决定了行事的方向,所以也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扭转乾坤的曙光,所以布雷先生的死,在影片中更显出了他的悲剧色彩,没有什么来挽救他的绝望,结束自己的人生,俨然成了他最后的选择。

陈毅元帅曾静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蒋介石打仗的时候忙着平息后方人民的骚乱,而***的部队这边,人民群众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这就是人心。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2

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90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大决战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3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90周年纪念以及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一边是承前的历史,一边是启后的未来。作为中华儿女倍感振奋,同时深深领悟到国力强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持续8年之久。

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据了解,抗战胜利日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阅兵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让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以及前辈们的奋战精神。作为中华儿女更不能忘记历史,就拿圆明园来说吧,圆明园作为爱国主义 教育 基地,去参观的人自然是被震撼极深。人群中有愤怒,有痛心,愤怒当年英法联军禽兽般的暴行,痛心这被烧毁掠夺的绝世园林。然而,大多数人恐怕是一时的感情冲动,离开园林后便将一切抛之脑后,照样我行我素。若是这样,那圆明园只能又徒添一声叹息。如今我们要想在世界强国有一席之地便只能崇尚科学,广纳百川,以伤疤作为警钟,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虽然现今中国已有些成就,而要赶上发达国家,还必须得靠新时代的我们发奋图强,继续努力,确保国力强盛。

中国梦,是属于我们的梦,我们的梦,一定是跌宕起伏却又精彩满程。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4

记忆中,很久没看黑白**了,似乎已经淡忘了,但在我们这些90后大学生的心中并不代表消失了,因为当那熟悉的革命奋斗旋律响起时,我们便找回了那些年学校里组织在国旗广场前看**的那段欢乐的、难以忘怀的时光。黑白**,它充满了浓郁年代感,不仅这样,其骨子里还流淌着革命的本质,传达出一种当时的人们朴实自然的品质却又隐藏着一种强大的张力给予你无限的力量。我想抗日战争片《地道战》就是这样一部好的黑白**。

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之中,但这样一部好的**依然是我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那个用鲜血染红红领巾的时代。我想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触,是因为“地道战”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片中人们对革命的无私奉献,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可敬,对高尚情节的追求,对那些勤劳而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的崇敬爱戴之情。

1942年,霸道的日本军侵入中华儿女的国土,在中国冀中平原上,有这样一群英勇奋战的男女士兵,凭着一颗爱国的心,从四面八方赶来集齐,准备战斗。为了能顺利的战胜日本军,冀中根据地的人民用智慧作战,展开了挖地道的行动,我方士兵运用野外地道站的战术围困敌人,打死民兵败类汤丙会,活捉日寇山田,终于胜利的钟声响遍冀中平原。

在影片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有智谋的高传宝,令我无比的佩服;有忠诚至上的老钟叔,有让人臭骂的汉奸汤司令,还有那个令人恨之入骨、穷凶及恶的日本山田队长,这些老演员所刻画的深刻的人物形象仿佛如**中那些经常响起的动听的音乐一样,时时萦绕在耳边,难以挥之。

**结束了,我却还意犹未尽,脑海中还都是当地人们作战的画面。那么的铿锵有力,那么的富有感染力,使我看完之后内心热血沸腾,感触颇多。我想那是一份对高传宝同志的敬佩之情,一份对士兵们顽强斗争意志的佩服,一份对司令可笑举止的愤恨,一份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与其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还不如说冀中平原上的那些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伟大人们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捍卫了中国的领土,是他们在民族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而正是这一点,才会让我们每次在看这种红色**时,内心会产生了一丝感动,一种莫名的冲动,一份对人性、对自由、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一份久违了的爱国情结。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5

平如是一个男人的名字,美堂是这个男人的妻子,这本书是平如在美堂过世之后对这一辈子的回忆,从打小开始到遇到美堂,到美堂过世。整本书没有任何华美词汇的点缀,有的是真情的流入,有的是一个老人对人生的诠释,有的是铅华落尽后的平常,有的是让我们这些晚生对人生真谛的感悟。

老人这辈子是不虚此生的,经历总是美好的,人生的经纬度因为经历而更加完整。孩童时期的平如是大户人家的少爷,他经历过富家子弟的日子。他喜欢丰子恺的画画风格,当自己八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描摹丰大师的作品,学习画画,然后把对儿时的一些记忆画出来,让我们这些晚生也能生切了解属于那个时代的一些 文化 。

老人参过军,打过仗,是真真实实地从战火中过来的。抗日战争时生命的无常,面对死亡时的那种绝望,兵荒马乱之时人们的简单,所有种种让我不禁感概:人生啊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踏实快乐不好吗生存真的需要那么多那么多的东西来点缀吗到底是点缀还是累赘

平如和美堂是媒妁之言的婚姻,他们的相见、恋爱、结婚,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平常常。柴静有一次问老人:“第一次见到美堂,觉得美吗”老人如实回答:“那时觉得女孩子都是好看的。”相亲结束,平如带着几张美堂的照片回部队,继续战争,那时候他站在船头,看滚滚长江上波光,觉得他自己的命从此轻慢不得,因为生命中多了一个人,他还拿着照片给他的战友们看,这些点点滴滴是多么的幸福。真正的感情就是如此,不需要太多的誓言,太多的物质,真正爱一个人会把他放在心上,而不是嘴上。

有人说夫妻之间吵吵闹闹才是正常的,貌似两个人在一起肯定会吵架、吃醋、相互折磨,美其名曰“在乎”,我不这么认为。老人回忆说他记忆中只有和美堂吵过一次,老人说那时候年轻气盛,之后就在也没有争吵。两人彼此不说话,过了两三个小时,他过去拉她要劝解,没想到美堂倒噗哧一声笑了起来。我觉得爱一个人是信任和包容,而不是占有、比较。今天我爱你多一点,明天你一定要爱我多一点,我觉得这样爱情是交易,付出计较回报,所有世间美好的东西都会打折。

平如说:“看电视,一个男的也五六十岁了,跟老伴儿吵架了,这个男的说他老婆如何如何不好。她没你文化高,她智商不如你,你的逻辑好,你会分析,她不会分析,她讲不出理由,她对你好的时候你想过没有。你有理,可是你无情。”这是一种暖暖的智慧,这是一种包容和谅解。活着本来就不要太多的斤斤计较,当下的得失,如果把时空无限拉长以后,谁得谁失谁知道。活着,爱着就好。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相关 文章 :

★ 抗战**观后感500字作文8篇

★ 抗战**观后感500字作文8篇(2)

★ 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

★ 抗战影片观后感作文3篇

★ 抗日战争感受作文300字

★ 中国抗日战争心得体会

★ 抗日战争感悟500字

★ 抗战文章读后感作文

★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500字5篇

★ 观看纪念抗日战争的纪录片观后感

第一章 穿越

第二章 回营

第三章 王耀武(一)

第四章 王耀武(二)

第五章 王耀武(三)

第六章 王耀武(四)

第七章 王耀武(五)

第八章 陆军大学(一)

第九章 陆军大学(二)

第十章 陆军大学(三)

第十一章 陆军大学(四)

第十二章 陆军大学 (五)

第十三章 校长召见

第十四章 师生深谈

第十五章 时光飞逝

第十六章 委座演讲

第十七章 回家探亲(上)

第十八章 回家探亲(下)

第十九章 营中风云

第二十章 部队训练

第二十一章 实兵演练

第二十二章 战前宁静

第二十三章 连队授课

第二十四章 七七事变

第二十五章 驰援淞沪

第二十六章 初战告捷(一)

第二十七章 初战告捷(二)

第二十八章 初战告捷(三)

第二十九章 初战告捷(四)

第三十章 幸福时光

第三十一章 血泪罗店(一)

第三十二章 血泪罗店(二)

第三十三章 血泪罗店(三)

第三十四章 血泪罗店(四)

第三十五章 血泪罗店(五)

第三十六章 血泪罗店(六)

第三十七章 血泪罗店(七)

第三十八章 血泪罗店(八)

第三十九章 血泪罗店(九)

第四十章 血泪罗店(十)

第四十一章 血泪罗店(十一)

第四十二章 血泪罗店(十二)

第四十三章 血泪罗店(十三)

第四十四章 血泪罗店(十四)

第四十五章 血泪罗店 (十五)

第四十六章 血泪罗店(十六)

第四十七章 撤离罗店

第四十八章 中校团长

第四十九章 喜悦时刻

第五十章 首次进攻

第五十一章 捷报传来(上)

第五十二章 捷报传来(下)

第五十三章 敌骑来袭(上)

第五十四章 敌骑来袭(下)

第五十五章 破解骑兵(上)

第五十六章 破解骑兵(中)

第五十七章 破解骑兵(下)

第五十八章 战后平静

第五十九章 我喜欢你

第六十章 准备进攻

第六十一章 进攻罗店(一)

第六十二章 进攻罗店(二)

第六十三章 进攻罗店(三)

第六十四章 进攻罗店(四)

第六十五章 进攻罗店(五)

第六十六章 进攻罗店(六)

第六十七章日军来袭

第六十八章退防嘉定

第六十九章血肉嘉定(上)

第七十章血肉嘉定(下)

第七十一章撤离上海

第七十二章防卫大桥

第七十三章全军后卫

第七十四章忍泪告别

第七十五章撤退路上

第七十六章到达南京

第七十七章守卫南京

第七十八章收支问题

第七十九章警戒句容

第八十章作战计划

第八十一章歼敌先锋(上)

第八十二章歼敌先锋(下)

第八十三章委座驾临

第八十四章接受勋章

第八十五章退回淳化(上)

第八十六章退回淳化(下)

第八十七章撤离淳化

第八十八章进行战斗

第八十九章围歼日军(上)

第九十章围歼日军(下)

第九十一章退至南京

第九十二章铁血柔情

第九十三章南京城防

第九十四章南京城内

第九十五章南京巷战

第九十六章突出重围(一)

第九十七章突出重围(二)

第九十八章突出重围(三)

第九十九章突出重围(四)

第一百章突出重围(五)

第一百零一章突出重围(六)

第一百零二章突出重围(七)

第一百零三章突出重围(八)

第一百零四章突出重围(九)

第一百零五章突出重围(十)

第一百零六章突出重围(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滁州城内

第一百零八章职位问题

第一百零九章上校旅长

第一百一十章上校旅长

第一百一十一章驻防开封

第一百一十二章整训完毕

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到家里(上)

第一百一十四章回到家里(下)

第一百一十五章奔赴前线

第一百一十六章开赴战场

第一百一十七章冲进寨子

第一百一十八章浴血奋战

第一百一十九章德式军魂

第一百二十章大获全胜

第一百二十一章休整时刻

第一百二十二章德国将军

第一百二十三章进攻车站

第一百二十四章日军少佐

第一百二十五章火烧日军

第一百二十六章守卫车站

第一百二十七章防御作战

第一百二十八章鬼子不傻

第一百二十九章攻防对决

第一百三十章日军败逃

第一百三十一章总座召见

第一百三十二章最后进攻(上)

第一百三十三章最后进攻(下)

第一百三十四章被迫撤离

第一百三十五章两个女人

第一百三十六章短暂幸福

第一百三十七章厉兵秣马

第一百三十八章听他们说

第一百三十九章发起进攻

第一百四十章防守阵地

第一百四十一章激烈战斗

第一百四十二章阵地危机(上)

第一百四十三章阵地危机(下)

第一百四十四章旅部遇袭

第一百四十五章稳定局面上

第一百四十六章稳定局面下

第一百四十七章套取情报

第一百四十八章夜袭敌营

第一百四十九章退出防线

第一百五十章战火女人

第一百五十一章围歼作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围歼作战

第一百五十二章攻取阵地(上)

第一百五十三章攻取阵地(中)

第一百五十四章攻取阵地(下)

第一百五十五章没我啥事

第一百五十六章攻击受挫

第一百五十七章打鬼子喽

第一百五十九章化解猜疑

第一百六十章敢死队长(上)

第一百六十一章敢死队长(中)

第一百六十二章敢死队长(下)

第一百六十三章活捉松浦(上)

第一百六十四章活捉松浦(下)

第一百六十五章委座召见

第一百六十六章觐见委座 第1章新的开始

第2章长沙大火(上)

第3章长沙大火(下)

第4章加紧训练

第5章新的一年

第6章奉命调离

第7章再遇对手

第8章小试牛刀(上)

第9章小试牛刀(中)

第10章小试牛刀(下)

第11章胜利之后

第12章小野计划

第13章日军进攻

第14章狙击射手

第15章战术比拼

第16章歼敌一部

第17章日军撤退

第18章总座来访

第19章会战随枣

第20章请求战斗

第21章渡河作战

第22章遭遇战斗

第23章全歼日军

第24章联合作战(上)

第25章联合作战(下)

第26章狗日的鬼子

第27章激烈的肉搏

第28章小鬼子跑了

第29章何淑芳的弟弟

第30章得了个美差

第31章一个都不要放走

第32章不怕死的和我上

第33章鬼子兵一个不留

第34章步枪全部归你们了

第35章这叫什么事

第36章三个人一起睡

第37章人事的变动

第38章局长算个屁

第39章有仇报仇,狠狠的揍

第40章再次觐见委员长

第41章大醉了一场

第42章师座发狂了

第43章两个少将的吵架

第44章遭遇土匪袭击

第45章谁是内奸

第46章高层的智力比拼

第47章鬼子打过来了

第48章开始行动了

第49章日军内部那些事

第50章占领外围阵地

第51章日军的突围

第52章绝望的丸山

第53章高安城下的较量

第54章激烈的城墙争夺战

第55章进攻高安城

第56章委员长的震惊

第57章丸山的妻子

第58章收复高安县城

第59章火速支援湘北

第60章楚天明的计划

第61章师部遭遇空袭

第62章潜伏的间谍

第63章袭击鬼子补给线

第64章太田凉太的计划

第65章鬼子的战斗力

第66章歼灭鬼子运输部队

第67章泄露的情报

第68章鬼子兵突围了

第69章激烈的围歼作战

第70章胜利的希望

第71章结束了战斗

第72章调往广西休整

第73章无奈的心痛

第74章五军的牛人们

第75章会议上的决定

第76章制定作战计划

第77章显身的内奸

第78章进攻任务

第79章占领九塘西侧高地

第80章阴谋笼罩新54师

第81章击毙中村正雄

第82章尸体争夺战

第83章鬼子的行动

第84章师部遭遇袭击

第85章鬼子的特种作战

第86章罪恶的子弹

第87章负伤与心伤

第1章侍从参谋

第2章你是间谍

第3章为难的楚天明

第4章前往南京

第5章路途中的偶遇

第6章救出乡亲们

第7章南京会和

第八章小小的教训

第9章汪精卫的震惊

第10章特工的对决

第11章李士群的阴谋

第12章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13章刺汪(上)

第14章刺汪(中)

第15章刺汪(下)

第16章回到重庆

第17章新的任命

第18章集团高参

第19章张自忠的心愿

第20章日军的进攻

第21章他还是渡河了

第22章激战梅家高庙

第23章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上)

第24章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中)

第25章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下)

第26章与委员长的深谈

第27章张将军的“权厝” 第1章授旗仪式

第2章襄河防务

第3章大胆的计划

第4章龟田的惊恐

第5章龟田小队的覆灭

第6章救援部队的灭亡

第7章和平的战斗?

第8章表演的激战?

第9章敲诈鬼子兵

第10章日军的阻击

第11章侧翼阵地的防御

第12章战争的代价

第13章击溃中川联队

第14章接防阵地

第15章阵地争夺战

第16章引诱日军大队

第17章激战进行中

第18章全歼中川联队(上)

第19章全歼中川联队(下)

第20章求和的鬼子兵

第21章特战队的行动

第22章旅团长的末日(上)

第23章旅团长的末日(中)

第24章旅团长的末日(下)

第25章突围

第26章阻击

第27章逃亡

弟28章钢铁意志

第29章长官部的嘉奖

第30章江西休整

第31章大贺的苦恼

第32章园部的无奈

第33章快速纵队

第34章骑兵威武

第35章防御血战

第36章骑兵的对决

第37章日军的增援

第38章送来的快速纵队

第39章飞机来袭

第40章愤怒的河西

第41章坦克的威力

第42章击溃河西大队

第43章重创河西大队

第44章猪头山上

第45章主力到达

第46章 防卫上高

第47章 日军的进攻

第48章 蒋夫人的到来

第49章 紧急救援

第50章 友军情谊(上)

第51章 友军情谊(下)

第52章 救出友军第

53章 全师出击

第54章 大贺的悲剧

第55章 小小的试探

第56章 惨遇空袭

第57章 四团的血战(上)

第58章 四团的血战(下)

第59章 前线总指挥

第60章 击毙池田

第61章 围歼大贺茂

第62章 自私的吉田

第63章 罗卓英的“尚方宝剑”

第64章 绝望的大贺第65章 两处激战第66章 日军的夜袭第67章 全体阵亡第68章 全线总攻第69章 围歼作战第70章 亲临战场的总司令第71章 小野的到来第72章 持续激战第73章 幸运的岩永第74章 结束会战第75章 装备的困惑第76章 戴笠来访第77章 记者会第78章 解决装备第79章 委员长的计划第80章 开赴二战区第81章 艰难的选择第82章 救出友军第83章 四处出击第84章 风云中条山第85章 日军行动第86章 新的任命第87章 守军的坚持第88章 小野大和第89章 击溃日军第90章 对持战第91章 一战区的增援第92章 多田骏的忧愁第93章 炮兵阵地的坚守第94章 日军援兵的覆灭第95章 骑兵营的战斗第96章 东线九军阵地第97章 坦克反击第98章 全面行动第99章 日军撤退第100章 晋升中将第101章 结婚第102章 严肃问题第103章 会议解救第104章 枕戈待旦新54师人事建制装备(新)。第105章 太平洋战争第106章 装甲团的进攻第107章 空战第108章 撤回阵地第109章 战场赌博第110章 长沙城下第111章 兽军来了第112章 薛岳发火第113章 深夜激战第114章 围住兽军第115章 攻城作战第116章 实力大增第117章 切断后路第118章 鬼子要跑第119章 空中支援第120章 蚕食战术第121章 浏阳河上第122章 千里追凶第123章 委座亲临第124章 黑夜行动第125章 他们跑了第126章 备受关注第127章 新编七军第128章 云南是非 第1章 远征事宜第2章 同古之战第3章 收缴武器第4章 同古外围第5章 首战告捷第8章 坦克激战第9章 被迫撤退第12章 援军到了第13章 再起攻势第14章 倒霉的日军第16章 愚蠢的日军第6章 兵力优势第7章 侧翼危局第10章 日军战俘第11章 坐等救援第15章 新22师的救援第17章准备撤退(求首订)第18章撤出同古第19章 阻击日军第20章 平满纳会战第21章 滩头作战第22章 坦克出击第23章 引诱日军第24章 日军狡诈第25章 早有准备(求订阅,太凄惨了)第26章 右翼阵地第27章 史迪威的命令第28章饭田的计划第29章愤怒的史迪威第30章 嚣张的川口第31章 分割消灭第32章 三面合围第33章 川口的想法第34章 谁在围歼谁第35章 小野来了第36章日军的三面合围第37章打完再说第38章反击突围第39章新的策略第40章向日军进攻第41章 失败的前兆第42章 诱敌深入第43章一场空梦第44章 战史笑柄第45章 救援英军第46章 救援条件第47章 西线支援第48章 再遇老对手第49章 暗渡陈仓第50章强渡平墙河第51章 内部纠纷第52章 妙峰山激战第53章 英军的骄傲第54章 日军的策略第55章 收获颇丰第56章 抢运装备第57章 夜间突围第58章 与小野的较量第59章 伤亡惨重第60章 杜聿明的请求第61章防御腊戌第62章 得罪大佬第63章 曼德勒会战第64章 第五军的撤退第65章 紧急救援第66章 撤往密支那第67章 保卫密支那第68章 高进的计划第69章 201师的大捷第70章 迈立开江第71章 压力增大第72章 又升官了第73章 缅甸的自由人第74章 精锐师的到来第75章 新22师的战斗第76章 逞强的饭田第77章一四八,去死吧第78章 小野的悲哀第79章 捷报传来第80章 全面获胜第81章 美式装备第82章 敲诈孔家第83章 印缅作战会议文 第84章忽悠装备第85章 遭遇敌机第86章 缅甸保安团第87章 弹药问题第88章 委员长的指示第89章 生意第90章 风雨欲来第91章 暴利第92章 英帕尔第93章 部署计划第94章 困守孤城第95章格杜血战。第96章 坦克联队第97章反包围第98章 轰炸敏金山第99章 驰援印度第一百章想要怎么打第101章 近卫师团第102章 隆东失守第103章 佐藤幸德第104章 惊恐的竹内宽第105章 伞兵旅团第106章 决战命令第107章 密支那风云第108章54师,出击第110章 围而不攻第111章 密支那会战

第112章 宣传

第113章 教导旅的首战

第114章 58联队的奇迹

第115章 激战正酣

第116 战车旅团

第117章 暗箭

第118章 缅甸人的勇敢

第119章 计策

第120章 轰炸,炮击

第121章 日军的救援

第122章 满地鬼子兵

第123章生擒还是击毙

第124章 末日

第125章 围攻

第126章英帕尔失守

第127章 武藤章

第128章 歼灭

第129章 震惊

第130章 隆东日军

第131章缅甸战区

第132章 地盘小,部队多。

第133章 潜艇大队

第134章 重庆述职

第135章 讹诈

第136章 赎金

第137章 密支那军校

第138章 海战(上)

第139章 海战(下)

第140章 大战在即

第141章 三路进攻

第142章 钢铁洪流

第143章 高歌猛进

第144章 史迪威的建议

第145章 三路战况

第146章 登陆战

第147章 攻占仁安羌

第148章里应外合

第149章 太子爷

第150章强攻葛礼瓦

第151章机枪射手

第152章 短暂的生命

第153章 帕兰的援兵

第54章 目标,同古

第155章 炮弹主义

第156章 茂叻守军

第157章空中对决

第158章 中美混合军

第159章装甲对决(上)

第160章 装甲对决(中)

第161章装甲对决(下)

第162章 惨胜

第163章攻占同古

第164章 同古军政

第165章 弹药危机

第166章 撤退之路

第167章 困难重重

第168章 榆木脑袋

第169章 侧击日军

第170章 利益纷争

第171章 鄂西会战

第172章 想家

第173章 扩建厂房

第174章 罗斯福的邀请

第175章 开罗会议

第176章 力争国土

第177章 青年远征军

第178章 风雨前夕

第179章 反攻部队

第180章 有客来访

第181章 迎战

第182章 和平的鲜血

第183章 黑暗中的战斗

第184章 退守

第185章 毛淡棉巷战

第186章 反登陆战

第187章 火炮的危害

第188章 复仇

第189章 僵局

第190章 日军奇兵

第191章 苦战

第192章 王牌间的较量

第193章 重创日军(上)

第194章 重创日军(中)

第195章 重创日军(下)

第196章 突袭同古

第197章 危险局势

第198章 最长的一夜

第199章 王牌的损落(上)

第200章 王牌的损落(中)

第201章 王牌的损落(下)

第202章 同古防御战(一)

第203章 同古防御战(二)

第204章 同古防御战(三)

第205章 同古防御战(四)

第206章 同古防御战(五)

第207章 同古防御战(六)

第208章 缅甸决战(一)

第209章 缅甸决战(二)

第210章 缅甸决战(三)

第211章 缅甸决战(四)

第212章 缅甸决战(五)

第213章 缅甸决战(六)

第214章 缅甸决战(七)

第215章 缅甸决战(八)

第216章 缅甸决战(九)

第217章 缅甸决战(十)

第218章 缅甸决战(十一)

第219章 缅甸决战(十二)

第220章 缅甸决战(十三)

第221章 缅甸决战(十四)

第222章 缅甸决战(十五)

第223章 缅甸决战(十六)

第224章 缅甸决战(十七)

第225章 缅甸决战(十八)

第226章 缅甸决战(十九)

第227章 缅甸决战(二十)

第228章 缅甸决战(二十一)

第229章 缅甸决战(二十二)

第230章 缅甸决战(二十三)

第231章 缅甸决战(二十四)

第232章 缅甸决战(二十五)

第234章 缅甸决战(二十六)

第235章 缅甸决战(二十七)

第236章 缅甸决战(二十八)

第237章 缅甸决战(二十九)

第238章 缅甸决战(三十)

第239章 跳岛战术(一)

第240章 跳岛战术(二)

第241章 跳岛战术(三)

第242章 跳岛战术(四)

第243章 跳岛战术(五)

第244章 跳岛战术(六)

第245章 跳岛战术(七)

第246章 跳岛战术(八)

第247章 跳岛战术(九)

第248章 跳岛战术(十)

第249章 海南岛攻略(一)

第250章 海南岛攻略(二)

第251章 海南岛攻略(三)

第252章 海南岛攻略(四)

第253章 海南岛攻略(五)

第254章 海南岛攻略(六)

第255章 海南岛攻略(七)

第256章 海南岛攻略(八)

第257章 海南岛攻略(九)

第258章 海南岛攻略(十)

第259章 海南岛攻略(十一)

第260章 海南岛攻略(十二)

第261章 回到重庆

第262章 委员长的多疑

第263章 常胜将军

第264章 香港风云(一)

第265章 香港风云(二)

第266章 香港风云(三)

第267章 香港风云(四)

第268章 香港风云(五)

第269章 香港风云(六)

第270章 香港风云(七)

第271章 香港风云(八)

第272章 香港风云(九)

第273章 香港风云(十)

第274章 寸土必争(一)

第275章 寸土必争(二)

第276章 寸土必争(三)

第278章 寸土必争(五)

第280章 寸土必争(七)

第281章 寸土必争(八)

第282章 寸土必争(九)

第283章 寸土必争(十)

第284章 暴风雨(一)

第285章 暴风雨(二)

第286章 暴风雨(三)

第287章 暴风雨(四)

第288章 暴风雨(五)

第289章 暴风雨(六)

第290章 暴风雨(七)

第291章 暴风雨(八)

第292章 暴风雨(九)

第293章 暴风雨(十)

第294章 暴风雨(十一)

第295章 暴风雨(十二)

第295章 暴风雨(十二)

第296章 休整待命

第297章 战争好不好

第298章 准备

第299章 冲绳战役(一)

第300章 冲绳战役(二)

第301章 冲绳战役(三)

第302章 冲绳战役(四)

第303章 冲绳战役(五)

第304章 冲绳战役(六)

弟305章 他们投降了

第306章 最后一章

白崇禧。

白先勇先生的父亲白崇禧将军,广西桂林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是民国时期的军事家,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小诸葛”的称号表明了白崇禧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的意义,他的价值最重要不是因为具体参与了哪些战役,那只能说是“武”,而在于他有令人信服的周全计划和正确的战略战术。例如抗日战争初期,他著的《游击战纲要》一书,曾作为国军军事学校研讨游击战的教本与实施游击战的依据,他所制定的6条对日军作战的指导原则,后来便成为各战区作战的根据。

作为白家之后,白先勇先生一直在为其父写一本传记。这本书一部分将澄清白崇禧对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一些事件的真实看法、观点和所做的事情,另一部分是回忆白崇禧在台湾的晚年生活。

父亲教我们唱《满江红》

我们白家一共10个孩子,3个女孩,7个男孩。我排行老八,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父亲的家教很严,成绩单是我们孩子在家中地位的排行表,他在外打仗,给家里打电话,没几句就要问我们的成绩。我知道他心里最喜欢四哥和小弟,但是很器重我,因为我成绩特别好,都考第一。小时候生病,我休学4年多,后来拼命念书,因为家庭环境如此,学习好才有家庭地位。

白家人,若有享受家庭特权的心思,是大忌。我哥哥曾经因为向佣人发脾气,而被父母骂。我父母待人都很宽厚,特别对部下,虽然严格,但是待人好。

一家人在桂林生活的时候,我很小,不大懂事,不知道那时候和日本人打得多厉害。现在想起来有一段很动人的经历。有一次父亲不知是打了哪一仗回来,去乡下看我的祖母。我爸爸很孝顺的,总是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一起去看祖母,在汽车上他就教我们唱歌。他就会唱一首歌,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那时候小孩子不懂嘛,我们一路上大声歌唱,高兴得要命。但是当时那首歌是应着我父亲的心境,面对外族入侵,战火连天,抗日艰难。教自己的孩子唱《满江红》,那是一种悲壮啊。

父亲40多岁才有了我,年龄差距大,代沟是有的,但是我和他的结合点在知性方面。我们都喜欢看书,喜欢古典文学。我父亲是个儒将,他念了很多古书,特别喜欢《史记》、《汉书》。他记性非常好,整段整段都会背。兵书自然也喜欢,《孙子兵法》熟悉得不得了,还喜欢读世界战役战史,拿破仑侵俄史,俾斯麦的战争策略,他都常常研究。

我和父亲很有话讲。父子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台湾,我已经上大学了,他和我谈论国家大事,谈古论今。这既是父子话题也是男人之间的话题。

在家里,我小弟是挨过打的,他很调皮,又是个鬼精灵,和我爸爸斗智,哈哈。我知道父亲很爱他,爱之深,责之切,打也打得凶。但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重话都没有,最重的一次,是他让我替他寄一封信,但是我忘了,在桌上放了两天,他看到了,脸色不高兴,说“与人谋而不忠,不行”。我当时脸红的呀,真是羞愧。我很感念他培养了我一分很强的自尊自信。

我迷昆曲,父亲不迷,在桂林的时候他偶尔看看桂戏。在台湾,和我母亲一起去看看京戏。我父母关系非常好,我爸爸是个很强的人,但是他谦让我妈妈,吵架了,我妈妈撒点老娇,他就让了,呵呵。在家里,可是我妈做主,她也是很强的人,出身大家闺秀,做人正派,但小事情比我父亲好说话,轻松多了。我想,如果我妈妈不是一个很正派正直的人,我爸爸也不会让她,我爸尊重她。因为我爸爸的地位关系,人家要给她国大代表之类的官做,她什么都不要,说“我就是家庭妇女”,从没有因为我父亲的关系她要在外面做什么。

我没有为他去世流泪

我先考上的是台湾成功大学水利专业,后来觉得自己的兴趣还是在文学,想重新报考台大外文系。但之前我放弃了台大的保送机会,现在又要考回去,哪敢和家里说?我就瞒着家里悄悄退了学,直到第二年榜上有名后,才告诉父亲,他虽然不满意,但是也没有太责备。我父亲有个优点,虽然他很强势,但是讲理,你能以理服人也可以。我向他表明了自己从文的志向,他也理解,直到后来我和朋友一起创办了《现代文学》,他从经济上很支持我。

后来我母亲去世了,我又离开台湾去美国留学,父亲可能很孤独,但是他并没有挽留我,因为孩子的学业他一向看得很重。

刚到美国,我独自打理生活,连个鸡腿都烤不熟。后来慢慢学,一度对做饭还挺起劲,拿手的是宁波菜麻油鸭,朋友们觉得不错,因为很麻烦,我也不轻易做。我和父亲都喜爱吃桂林米粉,以前在桂林,他打仗回来,就让家人做碗米粉吃。北京华侨饭店旁边有家桂林米粉店,味道不错,我每次来北京都要跑过去叫上两碗米粉。

在美国的时候,我非常惦念父亲。1966年,三哥告诉我父亲突然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太突然了,之前我也没有任何感应。我当时的反应现在想来也很有意思,我没有落泪,默哀了一晚上,一夜无眠。我回想他的一生,对他充满崇敬。遇到感人的伤心的事情我也会掉泪,但是那天晚上,我觉得不应为他掉泪。他是那么强的一个人,我只是对他,对他那个时代的逝去,觉得悲凉。

关于他去世的种种传言我会在父亲的传记里写,但是我也没有结论,很多人讲是国民党特务下的手,我觉得是谣言。因为他们为何要留下一张药单?这很笨,他们完全可以做得不留痕迹。我相信医生的说法,他的心脏是冠状肿大,一直不大好。

现在在我美国家中,迎门有幅对联“文治武功从所好,和风时雨与人同”,这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手书给我父亲的。父亲过世后,子女清点遗物,我带走了这个作为纪念,我自己也很喜欢这幅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父亲,也发现他对我的影响越来越大。他认真而不轻言放弃的做事态度,言出必行,军令如山。我这点很像他。

他爱才若渴,重视教育,我也爱才,教书29年,很爱我的学生。我最痛恨懒学生,同情笨学生。现在美国加州大学东亚系系主任,一个美国人,汉学界的明星,就是我的学生,我给他起的中文名字叫艾朗诺,教他的时候,还带他到台湾拜师傅。我父亲在他那个年代,也送了很多回教青年去留学,他相信科学。到了台湾,他曾把十几岁的林海峰送到日本去学围棋,成就了他。

还有,我和父亲都爱莳弄花草,我爱茶花,他爱兰花。我在美国家中种的佛茶一开上百朵,粉色的花瓣,金黄的花蕊,真美啊。在台湾家里,我父亲养了二三十盆兰花,素心兰一开花,满屋生香。我妈妈也喜欢花草,在桂林的家中,也种得满园花草。

我父母都信回教,中国回教协会是我父亲创立的。但是对孩子是宗教信仰自由。我二姐就信仰天主教。我现在信佛,我想他若知道了,可能会失望,但是也不会干涉。呵呵,我常说他是“开明君主制”。

在台湾,我陪伴他11年。我想他当时的心境是不好的,第一是家国之忧,第二他是个做事的人,一辈子是做大事的人,怎能耐得住轻闲?不过,这也是我佩服他的地方,身处逆境的时候,有的人会抱怨,有的人会消极,但是他无论大小事,一直都很积极。台湾大学的改制他也极力促成,他认为要扩大招生,他就去谏言。还有原来台湾没有清真寺,他也去交涉,后来清真寺建起来了。他觉得这个事情有益就做,是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的精神。

去台湾是为了向历史交待

现在我很心急啊,父亲的传记《仰不愧天》写了五六年还没有完成,计划写50万字左右,目前完成3/5了。一方面是整理资料的工作巨大,很难写,另外是我现在被昆曲拖住了,小说和传记的写作都无法继续。这个时间表具体排到什么时候,还真不知道,我希望能尽快完成。

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现代史对于我父亲的误解是很多的。1987年我在大陆买了一批书带走,去广西图书馆查我父亲当年的演讲稿,这些整理工作巨大,我不是史学家,只能据自己对父亲的了解来写,从我父亲的角度,写他的观点,他认为的真相。书主要是分两个部分,一是他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对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一些事件的看法、观点和所做的事情,这个部分主要是一些历史资料的整理;另一个部分就是他在台湾的晚年生活,主要是通过我个人对他的观察。

我父亲很自豪的战役是台儿庄大捷,他在这一仗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从开始的调兵遣将部署,到台儿庄最关键的时候,蒋介石派我父亲飞到徐州去,帮助李宗仁指挥。到后来指挥撤退的时候,进攻难,撤退也难啊。那一战是关键,我们的士气一下起来了。在大陆写的历史中,台儿庄战役没有提到我父亲,在台湾,蒋介石对桂系也是很忌讳的,所以两岸的现代史都靠不住。这也是我写书的初衷,历史没有对我父亲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

1938年,国民党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制定抗日大战略。我父亲提出“以小胜积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和日本人做长期战,把他们拖垮”的战略。因为日本人当时在装备上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正面大规模冲突,损失惨重,比如“八·一三”,太惨烈了。但是我们有大量人口,有广阔空间,我父亲研究拿破仑侵俄,研究得很透彻,他说要仿效那个,俄国把拿破仑的战线拉得很长。后来我们把日本人的战线也拉到内地去,打消耗战,甚至把自己的铁路破坏,中断日本人的运输补给,中国的牺牲也是巨大的。日本人急了,急着去开辟第二战场打珍珠港,结果两面受夹击,大败。

我父亲提出来的这个战略,被蒋介石采用,决定了最后抗战的胜利。这个在外国军事史中都有记载。

这些事情,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很多历史学家也都知道,但是目前没有一本信史。我们的当务之急,中国全民抗战的历史要有一部信史,当时我们有多大的牺牲,多么英勇,当时很多国家投降了,我们没有。国民党那个时候打得很惨烈的,有一点史实是:死伤无数,但是国民党没有大规模投降。

这些也是我写父亲的一部分,我不可能全部写那段历史。这个事情应该国共合作一起来做。

1946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国共两军开始在东北打,国民党10万,***10万,很激烈。当时杜聿明任东北保安司令,最激烈的时候,蒋介石让我父亲去东北押阵,是他指挥战地指挥官孙立人、陈明仁各部,大败林彪。当时中共中央已经下令要撤退哈尔滨,节骨眼上,我父亲极力主张乘胜追击,孙立人的部队已经追到松花江,蒋介石却命令停止追击,让我父亲立即回南京,去当国防部长。从而使林彪部队死里逃生,且经过整顿后发展壮大,最终打垮国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为解放军由防御转入反攻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

当时蒋介石的私心是你白崇禧把林彪部队歼灭了,那桂系的影响不就更大,桂系的势力不就深入东北了吗?这是我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在台湾,他常常感叹此事。

他其实很清楚自己去台湾的境遇不会很好,也有很多机会去香港去海外生活,但是最后他的选择就是“要向历史交代”。到了台湾,蒋介石对他不满,那是他们的事情,他只做了自己能决定的事情。体味他当时的心境,也是一种悲壮。

对于自己在台湾的境遇,我想他心里是有抱怨的,但是他不讲。至少,外表他的尊严要保持住,不屑于流露这种抱怨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谁也拿不走,他自己心里有数,这些也是我慢慢体会到的。

我母亲到台湾之后根本不和官场接触,自己一帮朋友,她是很豁达幽默的人,说:“哎呀,现在处境挺好的,‘皇恩浩荡’嘛。”我们孩子也因为父母的态度,并不觉得有多失落,因为父亲在我们心中就是英雄,我们很清楚他北伐抗日的功劳,他的历史地位不会变。(

参考: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3419129536512/20060315/761440shtml

科学试卷http://wenkubaiducom/view/385c195f3b3567ec102d8a1fhtml

这是提纲http://wenkubaiducom/view/f5da8b87ec3a87c24028c4dfhtml

语文试卷http://wenkubaiducom/view/492108620b1c59eef8c7b40b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566c1bcf05087632311212d9html

英语作文书:

Cody, S (2006) The Art Of Writing & Speak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Word-Study and Composition & Rhetoric

Bazerman, C, Little, J, Bethel, L, Chavkin, T, Fouquette, D, & Garufis, J (2005) Reference Guide to Writ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West Lafayette, IN: Parlor Press: WAC Clearinghouse

Troyka, L Q, & Nudelman, J (1999) Steps in Composition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甲:给大伙介绍一下。 乙:很有必要。 甲:我叫×××。 乙:我叫×××。

甲:我是一名相声演员。 乙:我也是一名相声演员。

甲:我们家住在淮海北路174号。 乙:我们家住在淮海南路175号。

甲:我们家住在三楼。 乙:我们家住在四楼。

甲:我们家三代同居。 乙:我们家四室同堂。

甲:我爸爸是个老革命! 乙:我爸爸资格也够老的!

甲:我爸爸三七年就参了军。 乙:我爸爸三六年就入了伍。

甲:我爸爸参加过淮海战役。 乙:我爸爸也在那儿打了一大仗。

甲:我爸爸立过战功。 乙:我爸爸受过勋章。

甲:我爸爸当时是排长。 乙:我爸爸当时任连长。

甲:我爸爸当时在解放军第七纵队。 乙:我爸爸当时是……国民党那头儿的。

甲:噢……闹了半天你爸爸是国军呀 乙:噢……说了半天你爸爸是共军呀!

甲:现在我搞清楚了。 乙:现在我更明白啦。

甲:我爸爸是好人。 乙:我爸爸是坏蛋……谁爸爸是坏蛋

甲:你自己说的。 乙:我爸爸现在是政协委员。

甲:噢!那你一定听你爸爸讲过他参加淮海战没的经历 乙:那你也一定听你爸爸说过他参加淮海大战的体会 甲:经常听。 乙:经常讲。

甲:不是说大话,要说起我爸爸他们的英雄事迹来那可是不胜枚举呀,老×!

乙:是啊,小×,要没我爸爸他们,你爸爸这仗也打不起来呀!

甲:嘿……干脆—— 乙:怎么着

甲:咱俩今天就把咱从爸爸那儿听到的故事讲给大伙听听。 乙:再现一下当年的战斗情景。

甲:那我就代表我爸爸那头。 乙:那我也代表你爸爸那头。

甲:你怎么也代表我爸爸那头 乙:我不想代表我爸爸那头。

甲:没关系,咱为了更好、更形象的再现一下当年战斗的情景。 乙:这……

甲:那还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乙:就是四十二年前的今天。

甲:公元一九四八年十一月。 乙:也就是民国三十七年。

甲:在徐海大地上。 乙:在江淮平原上。

甲:展开了震惊中外的淮海大战。 乙:我爸爸那头也叫徐蚌会战。

甲:我爸爸说战役之大举世闻名。 乙:我爸爸说战线之长绝无仅有。

甲:我爸爸说东自黄海边,西至商丘城。 乙:我爸爸说……西至商丘城,东自黄海边。

甲:我爸爸说北起临城,南达淮河。 乙:我爸爸说南达淮河,北起临城。

甲:我爸爸说东南西北。 乙:我爸爸说西北东南。

甲:纵横千里。 乙:千里纵横。 甲:战斗激烈。 乙:激烈战斗。

甲:我打枪。 乙:枪打我。 甲:我投弹。 乙:弹投我。

甲:我打机关枪,哒哒哒哒…… 乙:机关枪打我,哒哒哒……我受得了吗

甲:你说反正话来啦 乙:对呀,两军作战不得一反一正吗

甲:他还有理。我爸爸说,长江以南,第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徐州,夺取徐州,解放全国胜利在望”

乙:我爸爸说,徐州也是国民党军事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党国存亡危在旦夕。

甲:所以我们调动了六十万大军参战。 乙:所以我们纠集了八十万重兵防御。

甲:我们有亿万民工支前。 乙:我们——抓来不少壮丁充数。

甲:我们出征的时候,老百姓是热情欢送,锣鼓喧天。 乙:我们调防的时候,老百姓是家家闭户,鸡叫狗咬哇!

甲:我们采用的是大规模的运动战、围歼战。 乙:我们利用铁路组成一点两线。

甲:我们是毛主席制定的战略方针。 乙:我们是蒋总裁布置的防御措施。

甲:我们的总前委是邓小平同志。 乙:我们的司令长官是杜聿明先生。

甲:我们有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 乙:我们有第八兵团司令官刘汝明。

甲:我们有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 乙:我们有第七兵团司令官黄伯韬。

甲:我们还有谭震林。 乙:我们还有丘清泉。 甲:我们还有粟裕。 乙:我们还有黄维。

甲:我们还有李达。 乙:我们还有刘峙。 甲:我们还有…我爸爸。 乙:我们还有我爸爸。

甲:我爸爸有儿子。 乙:我爸爸也有儿子。

甲:我就是我爸爸的儿子。 乙:我爸爸就是我儿……瞎!

甲:别胡说八道。 乙:这不是你逼的吗 甲:我们布好了战局。 乙:我们作好了准备。

甲:我们中共中央军委召开了作战会议。 乙:我们剿总司令部里通宵达旦。

甲:毛主席发布作战命令: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我们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乙:这仗还没打完呐

甲:这时候进攻开始了。 乙:战斗打响了。

甲:我们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乙:我们是一个失利接着一个失利。

甲:战斗越打越激烈。 乙:包围圈越来越缩小。

甲:这时候我们开始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乙:我们当官的最怕这一招。

甲:“喂,蒋军弟兄们,你们听着!” 乙:“用棉花把耳朵睹上,不能听。”

甲:“我们解放军喊话你们听得见吗” 乙:“我们听不见!”

甲:听不见还搭茬。 乙:这不是装的吗!

甲:“蒋军弟兄们,你们也是受苦人,别替蒋介石卖命啦,快过来吧,解放军优待俘虏。”

乙:你们别来这个‘里格隆’啦,我们上司早就说过啦,我们要是过去呀,小命就玩完啦!”

甲:“这是造谣,你们很多弟兄都过来啦,想当兵的我们欢迎,想回家的我们发路费!”

乙:“是真的吗”

甲:“解放军说话算数!” 乙:“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吧!”

甲:“嗳,伙计。听您这口音耳熟呀” 乙:“听你这口音也耳熟呀!”

甲:“我们家住高家庄。” 乙:“我们家住马家河。”

甲:这时候,总攻开始了! 乙:决战打响了!

甲:我爸爸他们“当当当”三枪信号弹。

乙:我爸爸他们“地瓜,地瓜我是土豆,请来增援,请来增援。”

甲:我爸爸他们吹响了冲锋号“嗒嘀嗒……” 乙:我爸爸他们“嗡一突,嗡一突……”

甲:这是什么声音 乙:在飞机,坦克掩护下突围呐。

甲:你们已经突不出去啦,我爸爸给你爸爸一阵榴弹炮“轰!轰……,,

乙:那……我爸爸还了你爸爸一阵迫击炮“日……咣,日……咣!”

甲:我爸爸给你爸爸一梭子机关枪“哒哒哒哒……” 乙:我爸爸还了你爸爸俩步枪“叭勾,叭勾。” 甲:我爸爸给了你爸爸两刺刀“杀!杀!” 乙:我爸爸还了你爸爸两匕首,“扑!扑!”

甲:我爸爸给你爸爸一手雷。 乙:我爸爸给你爸爸一手榴弹。

甲:我爸爸给你爸爸一炸药包。 乙:我爸爸给你爸爸一毒气弹。

甲:我爸爸高喊“同志们,冲哇!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乙:我爸爸大叫“弟兄们守住,每人一台熊猫彩电!”

甲:那时候有彩电吗 乙:你爸爸都实现四化了,我爸爸还不弄台彩电看看。

甲:这时候,一颗子弹击中了我爸爸的右臂。乙:爆炸声中,一块弹片钻进了我爸爸的臀部。

甲:担架队冒着炮火把我爸爸抬下阵地。 乙:我爸爸捂着屁股跟在你爸爸后面。

甲:乡亲们把我爸爸送进后方医院。 乙:我爸爸一翻身躺在你爸爸旁边。

甲:你爸爸怎么跟着我爸爸来了 乙:你爸爸不是优待俘虏吗

甲:“到底过来啦” 乙:“可不是吗。”

甲:我爸爸热情地看着你爸爸。 乙:我爸爸羞愧地看着你爸爸。(对视)

甲:“啪”!我爸爸给你爸爸一巴掌! 乙:“吭哧”!我爸爸咬你爸爸一口!

甲:你爸爸怎么咬人 乙:你爸爸怎么打人

甲:我爸爸“啪”在你爸爸伤口上贴块膏药。 乙:我爸爸“吭哧”咬了一口你爸爸手里的包子。

甲:“伤口还疼吗” 乙:“吃过包子好多了。”

甲:“给你。” 乙:“什么”

甲:“从你屁股上取出的弹片。” 乙:“给你。”

甲:“什么” 乙:“从你臂上取下的弹头。”

甲:“65子弹,日本制造。” 乙:“82炮弹。美国生产。”

甲:“伙计,我心里有点感触。” 乙:“哥们。我也觉的羞惭。”

甲:“这玩意儿咱得留着。” 乙:“权当以后作个纪念。”

甲:“愿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不会有今天了。” 乙:“要是这样,我宁愿天天烧香许愿。”

甲:“我想不久的将来,国家统一了,民族富强了,人人过上好日子,家家都有冰箱彩电一”

乙:“对,肉包子肯定多的吃不完。要让后人永远记住今天。”

甲:“来,我给你留个地址。” 乙:“好,我送你一张名片。”

合:嗨!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刚开始闯关东”的东野人数才10万出头,就这些人还是从冀东、山东和新四军东拼西凑而来。而在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里,东野在东北实现了爆炸式的扩张,人数到了辽沈战役结束后部队野战军已经达到80万,再加上地方部队已经达到了100多万。

也难怪当时东野的将领们放出口号,光靠东野就能击败关内的国军。

从东野在东北的100多万军队来看,出关的老部队其实不多,加上从晋察冀等地的募兵,才20%不到。而剩下的大多数是东北当地青年,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东野中的解放战士居然达到了30%以上,也就是说野战军中10个人中就有3个是原先国军的俘虏。这也坐实了老蒋“人力资源部长”的称号,不仅当运输队长送武器,更还送人。

那么在东北作战中,我军是如何对这些“解放战士”进行改造的呢?

从我军入关开始的第一仗打山海关开始,就一直在作战中俘虏国军士兵。而且因为人手不够,还将这些俘虏兵进行简单甄别之后,加入到我军队伍里面去。不过在实际改造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东野夏季攻势的终结会上,我军干部是这么说国军的俘虏改造过来的士兵:

从上面我军的总结上,可以看出这些国军士兵虽然被我军俘虏,但都是心高气傲之人。这也不难理解,在1946年期间在东北的国军,分别是新1、6、、第52、53、60和71军,这些军都是国军中的“天之骄子”,很多士兵文化程度高,而且还是远征军系统出身,都不把我军放在眼里。认为在强大的国军面前,我军依然是“只会打游击战的土八路”,压根没有胜算,自然不会为我军作战。在他们看来自己只不过是不小心被我军抓住,国军才是正统。 尤其是新1军、71军的,刚来时思想非常顽固,气焰也很嚣张,明明做了俘虏,还撑着架子死不服气。

同时这些远征军系统国军,绝大多数是文化学生出身多数受反动思想的毒害,很多都参加过对日作战,想让他们自觉地调转枪口来为我方作战,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除了看不上我军外,这些俘虏兵们经常会耍一些“小心机”。他们虽然表面看上去会服从我军的教育,但基本上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看起来老实的样子,但心理有点子,不调敢听从我军的宣。

战争初期,俘虏难改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海城起义的184师(滇军部队)。

在海城战役后,起义的184师一直被我军妥善安排,伙食供应也是以最高标准,在我军战士还在啃粗硬的高粱米时候,这些解放战士每天吃的都是大米。但我军的这些优待,并没有得到认同,反而让他们更加骄横,生活上挑三拣四,成天不满意;不仅不让我军派政工干部过去,还说我军像杜聿明一样歧视他们是滇军。每天也很少训练,军官们天天围在一起打牌,我军也很难对他们进行管理,但就是这么宽松的条件,还整天抱怨在东野升官也不发财。

最后这受不了我军的政策,部分军官拉起上1000多人的队伍跑回沈阳继续当国军了。

当然,初期俘虏改造成解放战士困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军自己的思想工作也没做到位。

对于一些国军俘虏兵,我军缺乏耐心和细致深入的教育工作。在管理中方法比较粗暴,比如我军在攻入长春之后,就在伪满大楼上贴标语,让很多被俘国军对我军的工作比较抗拒,认为我军野蛮。而在一些解放战士的教育上基层干部们缺乏引导。比如在4纵的一个连队里面,有个解放过来的俘虏兵找班长借东西,还得晚了一点,班长就骂: 这个臭俘虏兵有什么用,用刺刀捅了你!”在平时的时候,我们的干部还和解放军战士吵架,有的骂他们混蛋,有的打耳光子。而往往是这种小事,直接引起解放军战士们的反感和抵触。

而针对我军对解放战士在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林总亲自带头在1946-1947年的多次整训中,对症下药对其进行改造。

在整改时,部队以连排为单位,进行自查和帮扶,而且要充分 肯定这些“解放战士”的优点,这些解放战士受过正规训练,军事素质绝对过硬和专业,打仗不会听到炮声就手忙脚乱。会用机枪点射和使用60迫击炮,就让他们作为训练尖子,以点带面对新战士进行帮扶。

而且我军对解放战士的分配上也是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将这些解放战士打散分配到队伍中去,同时再派老革命的连排长,或者已经接受改造过的解放战士老兵去当班中,做事亲力亲为,在日常生活中团结这些解放战士。通过这些人的带头作用,让这些解放军战士更深刻地了解什么是“人民军队”。

而经过林总亲自整训之后的解放战士们,也开始进行蜕变。不断地涌现出战斗英雄。比如3纵解放战士王福禄,在攻打鞍山的过程中,就发明了“看一打一”的新战法,不到7分钟,他就端掉守军的9个堡垒。在面对顽抗的国军,他一边用机枪扫射压制,一边喊话 “我就是52军解放过来的,解放军优待俘虏!”。 在榜样的攻势之下,有半个排的国军也走出战壕投诚我军。

当时东野在解放战士的改造上有多成功呢?

首先,在我军的一些基层步兵纵队里面,解放军战士的比例逐渐增多。

比如韩先楚的旋风纵队——3纵,作为东野五虎之一,3纵8师的很多一线连排干部都是解放战士,整个部队中解放战士比例达到了30%以上,但别看是新部队,但其战斗力也仅仅是稍弱于7师,是东野的野战军主力师之一。同样还是3纵的9师,是以山东八路军为基础(师长是徐国夫),但解放战士比例却达到了45%将近一半,但在作战中却也不负“旋风”之名,能打敢打,在辽沈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除了3纵以外,7纵的22师有解放战士3700多人,10纵29师35%,30师解放战士、朝鲜族战士和东北当地百姓各占1/3。

其次,大量战士充实到我军其他部队的建设中。

当年朱瑞将军建立炮校的时候,从延安带过来的教员不得不说,其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后来还将国军俘虏拿来使用。炮兵这样,装甲兵建设也是这样,在建设装甲兵的时候,有大约一半以上都是解放战士组成。陆军如此,空军也是如此,在东北老航校的建立上,就有大量解放战士(多是自动投诚过来的国军空军)加入,成为东野空军的中坚,甚至还参加了开国大典。

最后是,这些解放军战士都加入到了反战之中。

经过改造的俘虏有的人因为个人原因,比如陈明仁的特务团团长陈明信因为家人不愿意留在我军,他回到沈阳之后却在为反对作战积极奔走和游说,被卫立煌直接送回了南京。还有更多的一些解放战士们回到敌占区去反战,宣传我军和我党的政策,动摇了的国军抵抗,在沈阳、长春等大城市的解放上,这些解放战士和军官也为昔日同僚的起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军在解放战士改造,从抗拒到接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解释了东野为何能在东北不断扩大。通过团结同志,通过道义和教育是感化这些俘虏兵,虽然在作战中有损失,但我军是越打越强,因为有很多解放战士和群众都认同我军,积极加入我军为东野解放东北,进军全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不仅仅是东野,其野战军中也是有很多解放战士加入,这也就是国军号称800万大军却越打越少,抗战结束后小米加步枪的我军越来越强的关键所在。

民心和军心所向,这样的军队谁能战胜?

— The end —

孙立人将军在国民党诸多将领中,是位颇为传奇的一代名将。他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有极高的军事素养。

抗战中他是国民党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极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尤其在远征滇缅与日寇作战中,他战绩辉煌,这也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

内战时他曾一度击败中共名将林彪。随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主持编练国民党军,也很有建树。但1955年,他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从此,关于他的一切事迹,也长期遭到国民党的雪藏。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终年90岁。在他的遗体上,覆盖着两面校旗,一面是清华大学校旗,另一面是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校旗。

扩展资料:

孙立人是安徽庐江县人,1920年考入了清华大学。孙立人的运动能力非常强,曾担任清华大学篮球队队长,担任主力后卫,在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击败日本队,为中国夺得第一次篮球冠军。

清华大学毕业后,孙立人投笔从戎,考入了美国维吉尼亚军校,与马歇尔、巴顿将军成为了校友。毕业后,又游历英、法、德等地,参观学习军事。

回国后,孙立人被宋子文看中,加入了税警总团。税警总团虽然名义上是一支用于缉私征税的非正规部队,但无论是从编制、装备,还是人员的训练上,都是全部德式的,战斗力极为强悍。

在远征军的生涯,也是孙立人戎马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尤其是仁安羌大捷,孙立人率领1000余人,大败3000日军,救出了被困的7000多英军,震惊了世界。

在远征军的高级将领中,孙立人是最受史迪威器重的一个,但同时也是跟他吵架最多的一个。因为孙立人受过美国的军事教育,习惯西方的交流方式,因此只有他敢明目张胆地跟史迪威对吵。

在个人生活上,孙立人极为节俭,每天家里的伙食费都是固定的,有时去了客人,也只是再加一个咸蛋,或是皮蛋、炒蛋,被人戏称为“三蛋轰炸”。

后来因为兵变事件被软禁,失去了生活来源,有些部下主动送钱给他,都被他拒绝了,而是带着一家人种玫瑰卖(看看,到底是有文化的人),据说卖的还挺好,被人戏称为“将军玫瑰”。

立人被软禁了33年。恢复自由后,有媒体采访他,想让他站出来揭露蒋介石的罪行。但孙立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蒋介石毕竟是他的长官,自己再恨他,也绝不能说他的坏话。

参考资料:

-孙立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984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