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情感表达分析

歌曲情感表达分析,第1张

抒发情感的歌是指从歌曲的歌词中流露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小苹果》就是一首典型的抒发作者对爱情的渴望。

歌曲演唱者要能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经验能适当融入自己的情感。

既然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提升情感表达的能力是必须的。

第一,自身音乐修养的提升

什么是音乐修养呢?它是指一个人对于音乐的敏感性、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度、对音乐技能的掌控能力,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表现等能力。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经在论及音乐家的艺术成就时说:“一切艺术都是开在枝叶繁茂的知识之树上的鲜艳的花朵。”如果演唱者的音乐知识单一、艺术修养片面、文化水平偏低,单靠模仿去演唱,那自身的演唱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一定不够。因此,演唱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作品分析能力,以及音乐历史、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第二,情感表达提升的方法

首先,要抓住歌词,理解创作主题。演唱者应该通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主题思想。其次,要抓住风格,明确民族特色。要想准确地将歌曲的风格表现出来,必须了解歌曲所属的民族特色。光是中国,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

另外中国民歌与外国民歌又大不相同,例如西班牙民歌以其强烈奔放的吉卜赛舞蹈节奏为特征,而陕北民歌则以秧歌节奏为特征。因此每首歌曲的风格怎样,体现怎样的民族特色,这在歌唱前必须要有所了解与掌握。最后,要抓住旋律,感受作品情感。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与感情上的主要表现。任何一首歌曲,其旋律都有典型的艺术形象,演唱者要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声乐艺术是演唱主体在一定艺术意识与心理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歌唱行为,以追求自由性、审美性与创造性艺术为目标的人类特有精神文化实践活动之一。声乐演唱中该如何表达情感下面是我分享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歌唱是表达情感的因素

 1、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达

 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其声乐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和手段,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如《草原之夜》这首歌曲,我们演唱时要唱的圆润,自然不能在情感上无动于衷,那么对于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见其表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的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演唱者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的内涵的情感体验。把歌曲中的内容,情感表现出来,不会令听者索然无味,才能感染,感动人。

 2、歌唱表达情感的特点

 歌唱是最清楚,最直接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感人的歌渲染气氛。能曲能打动人心,欢快的歌曲。每首歌曲的歌词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通过现实的感受来描绘它把它写成一首歌曲。在演唱的时,对于感情的表现一定要细腻,追求情感的表现要细腻而且真实的演唱,一定不能放松对歌曲一字一声的情感体验和处理,不仅不会影响整体的表现,而且还能发挥深化主题的作用。演唱《草原之夜》这首歌曲,歌唱者用深情倾诉性的音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远深邃的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唱出了军垦战士热爱生活的情绪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二、分析声乐演唱中情感体现

 在声乐学习中,歌曲演唱是声乐课堂中最核心的部分。要演唱好一首歌曲,演唱者必须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对歌曲的分析并充分运用表现歌曲的各种音乐手段和歌唱技巧来完满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一与情感。现在就歌曲处理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艺术环节。

 1、内涵的理解

 所谓内涵,主要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着唱谱,而应该把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环境和思想感情。《草原之夜》是一首60年代流行的二段体创作歌曲,田歌作曲,创作于1955年。这首流传广泛,被誉为“中国的小夜曲”的抒情歌曲。作曲家在音乐融汇了维吾尔族素材,用深情倾诉性的语调,唱出了军垦战士热爱生活的情愫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除了要了解作品背景之后,还要理解作品的思想,这样才能体会到浓郁的草原气息,感受到了这种浓厚的情感才可能仔细读谱,合理科学地运用声音表现上述的情愫和追求。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2、意境的想象

 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话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 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在演唱《草原之夜》时,在你的眼前又会出现一幅悠远深邃的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军垦战士热爱生活,赞美家乡美好生活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总之呢,用这样的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你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主人公的形象来,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到情真意切。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诉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乐,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3、把握作品的情感变化

 歌曲情感就是歌曲的基本情绪,演唱者必须通过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歌曲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歌曲是要表达歌曲内容和情感,想要打动听众,必须以情带声。如果演唱者只片面追求声音,虽然声音有一定的力量和亮度,但缺乏情感因素,声音也就苍白无力的,一定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果演唱者只是按照音符办事一板一眼地完成任务,又如何能够感染人、打动人呢《草原之夜》

 在尾声以富有新疆民歌特色的衬词“唻”,一字一音,速度渐快,推向再现的第四乐句,表达了边疆战士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演唱时应注意音色柔美、语感细腻,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4、韵味的体现

 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它对演唱者的要求也是多方位的。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不仅要准确地领会和传达歌曲的情感,同时还需要自己的在一步创造,挖掘歌曲中潜在的甚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首歌被你们唱白了。”意思是指演唱者只是按照音符办事,一板一眼地完成任务,没有激情没有热情,更没有味道在里面。这个“味道”就是我们音乐中所指的韵味。韵味就是我们吃得菜肴里面的各种辅助调味料,同样一首歌,有的人唱得声情并茂,有的人唱的味如嚼蜡呢其基本的区别还在于韵味上。优秀的歌唱者并不会局限于歌曲谱子中上所记录的音符而是会在谱子之外下功夫。当我们唱熟一首歌曲作品时,我们需要根据歌词内涵,语言情感的需要,就会在原有音调的旋律音上增添一些个别元素,使之成为装饰音、滑音、倚音等。在演唱的时候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和自然,就会更加有韵味和美感,这样就会给作品赋给新的生命力。

 三、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了歌唱的整体,两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的整体化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不是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能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器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各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艺术,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于“唱声”,以“声”表“情”,寓“情”与“声”,没有“唱声”之功,也就是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融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草原之夜》这首歌,声音一定要控制在轻柔的半音上来演唱,既体现了夜色安静的美,又表现了草原青年男女纯洁爱情的美。我们在演唱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要方方面面小细节处理好,才能达到万无一失,才能用心诠释和演绎。

 声乐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有了优美的歌喉与清晰地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以及声音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表达,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的。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但需要到达声情并茂,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总得来说情感是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少了情感的表现就如同少了歌曲的灵魂。“以情动人”才是最能打动观众最能诠释作品的。理论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论证的。关于怎样才能融入更好地情感应进一步的研究解决,需要从实践出发,发掘其中的含义。情感表现的挖掘是无止境的,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它的发展前景有很好的价值。“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曲是从产生、演唱到欣赏都是因情而发,是曲作者动心,听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成功的演唱必须唱心、唱情,在动声之前先动情,才能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

音乐也可以说是人类需要的特色语言,通过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可以模仿并规律性组合创造乐曲通过乐器等产生声音,我们称为:音乐。通过不同的曲调高低旋律组合,让世间的人通过耳朵感受传输到心灵的抚慰和享受。也就是表现情感与人相关:喜怒哀乐 高亢悲鸣等,和谐愉悦等获取身心的感受,在高级思维中获取情感,,,

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人们乐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曰 " 乐者 ( 快 ) 乐也 " 。

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人们精神的营养品之一。缺少它 , 就会元形中影响人的精神健康 , 或者会使人心理健康不全面 , 甚至会无形中影响人的寿命。

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 , 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 。

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 " 艺术语言 ", 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 , 并且 , 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 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 , 但存在一些微小的 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

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用声音作原料的 , 一听即逝 ,因此 , 它又是时间性的表演艺术。

音乐是什么 音乐并不从属于某一政治或宗教 , 只是在人们心灵上、感情上 , 会对它 们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更不是道德信 条背诵记忆的载体。

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 , 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 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 , 从而又发展了美感。

音乐是什么 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 , 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 , 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 , 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音乐是什么 音乐与人的生活情 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 等等 , 有一定的关联。故高洁的音乐 与低俗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 不相同的。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 情、寄托感情的艺术 , 不论是唱或奏或听 , 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 , 音乐也并不全依靠语义来传达内容 , 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 " 音乐语言 " 和赋予美的因素, 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 , 即使是附有歌词的声乐曲 , 其表达感情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在综合艺术中 ( 如戏剧、舞蹈、影视等 ), 也总是当需要抒发感情之时 , 就常常让音乐来负担 , 借音乐的抒情性能 , 把情感表露出来 , 并有所渲染、强调、夸大。

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 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 , 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 , 它与人的脉膊律动和感情 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 , 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语言和文字尚需通过符号 , 或带感情起伏的语气语调讯号 , 来传达感情或思想、内容 , 且语言及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而尚须翻 译 , 那就麻烦了。而音乐 , 它可以直接地来反映人们内 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 , 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 因此 , 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 阶层的人民 , 虽语言不通 , 却都能通过音乐 , 直接感受 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因此 ," 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 ", " 音乐是感情的语言 "," 音乐无国界 ", 这些近百年来 , 己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 , 即 " 乐与情通 " 。

近年发现的我国二千多年前成书的《诗经》残简中 , 有 " 诗毋离志 , 乐毋离情 , 文毋离言 " 的记述。说明 大约二千年前 , 古人对音乐 , 己认识到是擅长于表现和抒发人们感情的。 在欧美也一样 , 许多人总是把音乐作为表现情感的手段来看 , 即使是描写景物风光的音乐作品 , 也多是借景抒情。 例如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 有很多是借了大自然的音响化成音乐 , 他自己也 说 " 情感多于写景 " 。至于单纯模拟大自然中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音响 ( 如鸟鸣、兽叫、风雨声、机械运转声 等等 ), 其品位及艺术价值 , 则并不会太高 , 但易于被 音乐欣赏水平不高的人所接受。

音乐的另一功能是给人以美感。它是通过美感 , 给人以精神愉快 , 来达到心怡情悦的目的。因此说 , 它又有一定的娱乐消遣作用。我国古籍《乐记》中也就有 这样的记载 :"( 音 ) 乐者 ( 快 ) 乐也 " 。所以 , 音乐艺术的最谱遍的社会功能 , 就是娱乐消遣 。在娱乐之中 , 给人以美的享受 , 美的滋润 , 美的陶冶。同时 , 在接触正派、 高尚、净洁的音乐中 , 又无形中会促使人的心地善良起来 , 精神境界高雅起来 , 或振奋起来 , 或起着陶冶性情、鼓动情绪的作用。这对社会安定、社会风尚高雅、 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等 , 又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和促进作用 , 但它是 " 春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即潜 移默化式的。

对于美 , 各人自有各人不同的标准和趣味 , 要求划一是不可能的。因为各人的学历、知识、修养、阅历、 情趣、习惯等不同 , 以及受传统文化、周围环境、人际 交往 , 人们的互相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于是 , 各人对于美与不美的感知 , 也是不相同的。 百货卖百客 , 故要求 艺术上的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尽量多样化 , 以适应不同人们的需求 , 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 和心灵。故 2000 多年前成书的《孝经》中 , 又有 " 移风 易俗 , 莫善于乐 " 的阐述。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 " 原料 " 的 , 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 ( 也可在乐曲中组织进极少量音乐专用的噪音 , 来烘托音乐 ), 用以表达及抒发人们的内心感情 , 使昕者 在一刹那之间 , 迅速地有所感知及激起内心共鸣。 因 此 , 音乐又是富有表情性的 ,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 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艺术。

音乐并不擅于状物描形 ( 状物措形是绘画、雕塑、 摄影等造型艺术的擅长 ) 。至于昕乐时脑海中 " 似看到 什么 "," 似听到什么 "," 似感到什么 "," 似接触到什 么 ", 那是人们受到音乐的音响激发及启迪下 , 所产生的生活联想或艺术想象。是一种听乐时的心理反映。 并可以从不确定性 , 逐步达到主观的确定性。同时 , 因为听音乐时发挥了生活联想和艺术想象作用 , 久而久之 , 习惯成自然 , 能力可迁移 , 思维也会由此而更活跃、更灵敏、更多样 , 想象更丰富。于是 , 人也就无形之 中趋向更聪明 了,但这种迁移也是潜移默化式的。这是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打动了人,使人的内心也发生共鸣 , 这正是音乐的主要功能,即是用音响表现出来的 " 情态 "( 喜、怒、哀、乐、忧、思、惊、恐、恋、狂等等),来唤起听者内心的感情。有时还与人们在音响中感知到的 , 或想象中的形象、动态、声态、色光态、环境态等联系着 ,( 如 " 音画 "体裁的乐曲)。当然,他与听者的阅历、修养、理解能力,或听乐时的心情有关联(如"喜者闻哀乐而不知其哀;哀者闻喜乐不知其喜")情况是复杂的。研究这方面的学科,称:音乐欣赏心理学。"

音乐是意识形态的一种 ,有世界和人类的共性;也有民族的个性 , 地域的个性,流派的个性,作者的个性。并且有它一定的时代特点、群体特点、地方特点、环境特点、个人特点等等,更有一定的风格特色,虽是微小的或点点滴滴反映在具体音响之中 ,诱人去爱好它, 或去迷恋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任何艺术都要讲究个性和特色,缺少个性特色的艺术,大多是日常称" 一般化 " 或 " 共性化"或"原始性",或"模仿之作",其感染力就不大 , 音乐艺术也是一样。

音乐艺术的发达与否 ,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程度高下的标志之一。中国自古来就有"文明古国"及" 礼乐之邦 " 的称誉。故今日,普及和发展音乐文化,也是人人都应该关心的事,并且希望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有马克思说的有"听音乐的耳朵"。我们不愿再听到某城市的垃圾车及洒水车,大摇大摆、招摇过市,成天播放着音律不准有使人啼笑皆非和文不对题的《圣母颂》 ( 舒伯 特曲)、《婚礼进行曲》(瓦格纳曲),这是对伟大的作曲大师的侮辱,更暴露了某些人的无知 , 缺乏最起码的音乐知识和修养 , 是有损文明国家形象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99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