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都是怎样教训徒弟的?

师傅都是怎样教训徒弟的?,第1张

关于武校我不知道,`我是正式拜的一位民间高人做师父,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那种我说说我的情况吧

严还是比较严的, 练的时候各方面都要求做到位,包括动作,力度,步法,眼神,其中有一样做的不好都不行

关于打,我敢说在武术方面,没有哪个师父不打徒弟的。``

一般师父看你动作不对,老纠正不了你的时候,就会直接出招进攻你,让你直接看见你的动作错在哪,为什么防不了,这时就免不了挨打。

还有就是,关于每一个动作,师父都会告诉你实战中怎么用,但有些我没听明白的,就会追问师父,这时师父自然就要向你出手,让你直接看看实战中是什么效果,这时候挨打也是免不了的。````

狠不狠的话,师父当然是不会下狠手了,习武之人,下狠手打你的话,真的是不死即伤,要么就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不过师父下手也不轻就是了。记得上次,师父教我一个出脚的动作,我老练不好,师父就朝我脚上直接弹了一脚,很痛,我一回家就发现我脚被弹的那一块肿了。```

不过师父打人也是有分寸的,比如师父弹我的那一脚,实战中应该是用脚的边缘砍,而为了让我长记性弹的那一下,只是用脚背而已。

这就是我自己的情况了,楼主也不要想的太恐怖了,其实也没有什么的,而且如果要习武的话就千万不要怕挨打。

印度安东尼·德·梅勒

第38则——艺术

有人问大师的弟子:“师父究竟有何用处呢?我为什么要跟师父学习呢?”

弟子就答复:“他教你一些你早已知道的事情,向你指示,你终日视而不见的现象。”

这个问道者还是不解其意啊。所以这个资深的弟子又说了:“一位艺术家用他的画教我们欣赏日落的景色。大师以他的开示教我们认识生活中每一刹那的真相。”

第39则——猜忌

有位访客请教大师如何分辨师父的真假呢?大师简单地答复说:“如果你自己是不可欺的,就没有人能欺骗得了你。”事后,大师向弟子说:“为什么求道的人总是假定自己是正直无欺,而百般试探师父的真假呢?”

第40则——门徒

有人前来拜师,大师说:“你不妨随我往下,但不要变成我的门徒。”

来人说:“那么我该跟随谁呢?”

大师说:“谁也别跟。一旦你跟随某人,就不再跟随那超然的真理了。”

第41则——盲从

参访者问:“我能拜你为师吗?”

大师说:“若你闭着眼睛,永远只能当作别人的徒弟。直到有一天你张开了眼睛,就会发觉,你不可能从我或任何 人处学到任何东西。”

参访者:“那么师父又有何用?”

大师:“只是让你明了:有个师父也无济于事。”

第42则——媒介

有人问一位弟子:“你为什么需要拜师?”

答复是:“如果水需要加温,那它与火之间总需要一个容器做为媒介吧!”

第46则——洒脱自在

一次,大师讲他自己的故事:“我的弟子、第一个弟子为了修行,导致到后来心力憔悴不堪;而第二个弟子呢,勇猛精进练习我传授的方法,后来差点把自己逼疯了;第三个弟子终日沉浸于静坐默观中,后来变得呆若木鸡啊;只有第四个弟子保持了自己的身心平衡。”

在座的人都异口同声地问:“那你这位得意的弟子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大师回答:“那大概是因为,他是唯一拒绝完全遵照我的方法去做的人。”

第151则——栽培

一位前来参访的求道者,临行前请教大师:“我返乡之后应如何分辨真假师父呢?”

大师就说:“好的师父教导你实修的方法,坏的师父空谈理论。”

那这一位参访者他又问:“但我又该如何分辨方法的好坏呢?”

大师就回答:“好比一位农夫,他自然看得出栽培得当与否。”

评语:好的师父教导你实修的方法,坏的师父空谈理论。说得太好了。

第152则——无偿无断:

大师极不喜欢人们长久留在寺院内。每个弟子迟早都会收到这声逐客令:“你该走了,如果你不走,圣神不会降临。”

究竟这“圣神”是什么?一位弟子极想知道。

大师说:“水因着流动而永保活力及自由,你也因着前进而永保活力及自由。如果你不离我而去,你会变得呆滞、早夭——而且还会被我污染。”

第71则——有色眼镜

“如果你把我塑成你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大师向一个充满幻想的弟子说道:“你实在伤了自己,因为你不再用自己的心目去看一切事物了。”

停了一会,大师温和地说:“你也伤害了我,因你不再认识我的真貌。”

第146则——适中

大师深恐弟子对他的依赖心,妨碍了他们深入自己内心的追寻,故常作冷漠,令他们扫兴。

别人常听大师说:世界上有三种东西,近之则有害,远之则无用,最好是与它保持一段适中的距离。那就是火、政府,以及师父。

第92则——领悟

大师愈来愈衰老了,弟子们恳求他不要舍弃他们。大师说“如果我不走,你们怎能看得见?”

“当您同我们在一起时,什么因素遮住了我们的眼睛?”他们问。

然而大师一言不发。

当他的死期近了。他们又问:“你走了以后,我们会看见什么?”

大师眼中闪烁着光辉:“我以前都是坐在河边为你们汲水;我走后,你们才会看到那条河本身。”

第192则——随机施教

有位访客满怀期待而来,却对大师的一般陈腔滥调颇感失望。他向一位门人吐诉:“我不惜跋涉千里,只为一访名师,但是我却发现他与凡人并没有两样啊,我很失望啊!他没有飞在空中给我看,我很失望。”这位门人就答复他说啦:“师父好比一位鞋匠啊,虽然他拥有取之不尽的皮货,但他的责任,只能够按照你的脚的尺寸,加以裁剪、缝制而已。”

第63则——可塑性

弟子:“我愿学习,你愿意教我吗?”

大师说:“我觉得你并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弟子:“你能教我如何学习吗?”

大师说:“你能懂得如何被我教的诀窍吗?”

稍后,大师为这群困惑的弟子解释:“有真实的学习,才有真实的教导。当你能教自己一些事情,你才懂得如何学习。”

空海法师评说:

假的善知识,他引导你对他的依赖越来越深,而且他也会对弟子的操控越来越加强;一方面,他也会向你炫耀他很厉害,而他会用一手遮天、遮住阳光,让你看不到阳光的重要,而让你感受到他的光芒的重要。

而真的善知识呢,他只是协助你自依止、法界依止,协助你来到究竟解脱。你跟他学越久,你是越自在,不是越抓取越系缚。

古代的师徒制度更像是家族式的,常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徒弟基本上是师傅的赚钱工具,师傅掌握了徒弟的生死大权,徒弟和师父吵架是不可想象的。

从徒弟角度看,掌握一种专业技能无疑就意味着找到了一条谋生之道,即民间所言“一技在手,走遍天下”。这一点对于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来说尤其如此。所以,徒弟对师父往往十分恭敬温顺。并心怀感激之情。平时,徒弟也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任情任性,冒犯了师父尊严,比如,徒弟进了师父的家门后要垂手站立。不能随意落座;师父令其坐下时,不能背对着师父坐;告辞出门时应倒退着走等等,这些礼仪规范无不表现了徒弟在师父面前的谦恭温顺。

从师父角度看,收徒弟可以得到拜师礼,可获得廉价劳动力,技艺又可发扬光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而也愿意收徒授艺。但从另一方面说,旧中国经济不发达,原料、市场、客户都很有限,招收徒弟又意味着培养了潜在的对手,甚至有可能危及自己的生计,即民间所说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同行三分仇”。所以,师父对徒弟的感情也十分复杂,他们在意志力、人品、能力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徒弟,很多时候甚至于百般挑剔,使徒弟过着如履薄冰一般的生活。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培养弟子的封建宗法观念,使弟子对自己终生感恩,不敢做出欺师灭祖之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07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