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三世是通过什么手段让俾斯麦辞职的?

拿破仑三世是通过什么手段让俾斯麦辞职的?,第1张

问题有错误,让俾斯麦辞职的不是拿破仑三世,是威廉二世。 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即位99日后,腓特烈三世即病故。其孙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执政长达26年。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明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于是,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世界上名字最长的国家是: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简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利比亚前身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主国,但现在已停止使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位于非洲中西侧的几内亚湾东南部,东距非洲大陆201公里,由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14个岛屿组成。圣、普两岛均属火山岛,地势崎岖,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

15世纪70年代以前,圣多美岛上无人居住。1470年,葡海在P·埃斯科巴率领下入侵圣多美岛,以耶稣12门徒一多美之名命名该岛为圣多美。1471年,葡萄牙又占领该岛东北的另一岛屿,称之为普林西比,意为太子岛。

在奴隶贸易时期,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成为来往于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船只的中途停靠站和贩卖黑奴的转运站。与此同时,葡萄牙殖民者还从安哥拉、莫桑比克和佛得角群岛等地掠来大批奴隶、强迫他们在岛上的甘蔗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在殖民者的残酷虐待下,奴隶大量死亡,两岛曾有“死亡之岛”之称。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人十分热情好客,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对来访的客人都会热情接待。在这个国家旅行,热情的主人总要为客人准备具有当地民族风味的水果宴会。圣多美普林比素以礼仪邦著称,他们从小就受到宗教、礼节、语言等一系列严格教育。在国际外交场合,他们行握手礼,采用国际通用的称谓。巴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全称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是南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岛国,是大洋洲第二大国,英联邦成员国,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主要涵盖新几内亚岛东半部及附近俾斯麦群岛、布干维尔岛等共约600余个大小岛屿。国名由巴布亚和新几内亚两部分组成,得名于岛名。该国西邻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澳大利亚和所罗门群岛隔海相望。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上较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主要是农业,占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32%。主要出口有矿产和农产咖啡、可可、椰干、棕油、橡胶、木材及海产等。截止2013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国总人口有705万人,是大洋洲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次于澳大利亚。出生率3052%,死亡率75%。因其多山崎岖地形,国内陆路交通很不方便,海路也很不方便。首都莫尔斯比港已经开通了公路通往国内大部分城市。

1545年斯·德雷特斯到岛北部,见当地居民色头发几湾沿岸的黑人十分相信,两地自然景色和气候亦大致相仿,故取名新几内亚。从此就称这里为巴布亚新几内亚。

布亚新几内亚人民最引以自豪的就是极乐鸟,它们认为极乐鸟是来自天堂的神鸟,又名“天堂鸟”。从500多年以前起,西欧妇女就以它们的饰羽作为帽饰。由于它的羽毛鲜艳无比,体态华丽绝美,人们又称其为“天堂鸟”、“太阳鸟”、“女神鸟”等,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鸟。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把夫妻之间的吵架看作最好的娱乐方式,越吵夫妻越恩爱。全国各地都设有专供夫妻吵架的场地。每当夫妻来这里对阵之时,欣赏者就会自动赶来助兴。他们吵上几句就会面红耳赤,人们则视架吵得越凶,娱效果越好,谁能用最尖刻最恶毒的语言把对方置之窘境,谁就被看成吵架水平最高。

双方直到唇舌发僵才会停止。夫妻俩最后会愉快地挽臂回家,娱乐也同时结束。

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

或称为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圣基茨和尼维斯位于东加勒比海背风群岛北部是一个由圣克里斯多福岛(圣基茨岛)与尼维斯岛所组成的联邦制岛国,在1983年9月19日独立,现英联邦成员国之一,面积267平方公里

人口约46万,黑人占94%,另有白人和混血种人。居民多信奉。英语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货币东加勒比元。

首都巴斯特尔位于较大的圣基茨岛上,较小的尼维斯岛位于圣岛东南3公里处,两者隔一个被称为“窄堑"的海峡。该国的两个主要岛屿均为火山岛,岛上中部地区丛林密布,有数条河流自此发源流向大海,人迹罕至,居民多居住于沿海地区。

圣基茨与尼维斯位于东加勒比海背风群岛北部,由圣基茨、尼维斯及桑布雷罗等岛屿组成。面积267平方公里,其中圣基174平方公里,尼维斯岛93平方公里。基茨和尼维斯十大世国积里排十位。

圣美比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全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是位于非洲中西侧几内亚湾东南部的岛国,东距非洲大陆201公里,由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14个岛屿组成。圣、普两岛均属火山岛,地势崎岖,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圣普国士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总人口193万(2016年1月)。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全国人口约90%居住圣多美岛,居民主要班图人,其余混血种人,言为葡萄语。圣普为葡萄牙殖民地,1960年,动爆发,1974年葡独立协,1975年7月12日式获独立,成立民主共和国。

圣多美林比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是以种植可可等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国,独立后曾长期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的经济政策,1985年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1987年7月开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2014年,圣普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69亿美元。

圣文森特及格瑞纳丁

位于加勒比海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向风群岛南部,圣卢西亚及格瑞纳丁之间。居民主要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通称英国,又称联合王国,本位欧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总人口超过6400万,以英格兰人

(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

1688年的光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半叶大英帝国体,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活水平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英联邦元首国、八国集团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英国同时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喷气式发动机等等。伦敦的金融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来此利用英国的商业契机。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革命而发展起来。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牛津大学(1185)剑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也称德涅斯特河东岸共和国、外特尼尔斯坦共和国,或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是东欧的一个特定地域。由于该地区处于德涅斯特河在摩尔多瓦境内的东岸,因此有了“德涅斯特河东岸”这个称谓。

国际上普遍认为这块区域是摩尔多瓦领土的一部分(属于前苏联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是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已经在事实上独立,并在1990年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定都蒂拉斯波尔。国旗于2009年改为前苏联国旗。该地区的人主要说俄语和罗马尼亚语。与格鲁吉的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以及阿塞拜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并称为前苏联四大飞地,这四个地区同为不被各国普遍承认但事实独立的政治实体,并且上述四个地区已经互相承认其国家主权。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

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其中的一员。

波黑在南斯拉夫时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发生了内战(即波黑战争),经济受到严重损害。截止至2016年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个实体:波黑联邦又称穆克联邦)、塞族共和国和布尔奇科特区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仅为历史学上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截止至2014年该国仍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仅有使用种族名称波斯尼亚人跟克罗地亚人(波黑联邦)及塞尔维亚人(波黑塞族共和国)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而已。

国家的基本区别

祖国与国家的区别

前者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有时是民族及人种概念,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而国家是一个治力机构。

国家与政府的区别

在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上,有时国家与政府的概念不分。在分得十分清晰时,国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国家是主权者的同义词,而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但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中国名字的由来: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中国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之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其次,在《诗经》中,也有较早的记载。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但《诗经》里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

在中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有一个蜗牛城,住的都是蜗牛,这里很安静,很干净,就是时间过的太快了。蜗牛们经常错过很多事情,它们因此常常吵架。不是时间太快,是蜗牛爬的太慢了,有一个聪明的蜗牛姑娘发明了一个牵牛花电话,有了电话,什么事都不会耽误了,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去想。

蜗牛城的故事

蜗牛城里住着的都是蜗牛。城里很静,很美。可就是时间好像过得太快!城南的荷花开了,城南的小伙子写信请城北的蜗牛姑娘。姑娘接到信,立刻赶去。可到了那里,看到的不是荷花,而是梅花。因为那里已经是冬天了。为了这些事,蜗牛城经常吵架。

后来,有一个聪明的蜗牛姑娘终于明白了:不是蜗牛城的时间太快,而是蜗牛的动作太慢,联系起来不方便。于是,她找来了一颗花籽,把它种了下去。

花籽发芽了,长出藤来了。藤很快的生长着,沿着一户户人家攀爬着。在每一户蜗牛人家的窗口上,都开了一朵花。

蜗牛姑娘爬到藤的根部装电话,把藤的跟部改装成一个电话总机。

电话机装好了,全城的电话都可以接通。蜗牛城有了电话,什么事都误不了。后来,城北的那个姑娘和城南的那个小伙子结婚了。

那个发明牵牛花的蜗牛姑娘,还是每天忙着在总机接电话。

迎难而上的名言名句

1、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2、浪花愈大,凝立的磐石在沉默的持守里,快乐也愈大。——冰心

3、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徐特立

4、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俾斯麦

5、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6、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素

7、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丘吉尔

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9、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10、不要灰心,不要绝望,对一切都要乐观……需要有决心,这是最要紧的,有了决心一切困难的事都会变得容易。——果戈理

  可以拆散出来的。姐妹的户口本爱迪生曾经提到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这不禁令我深思。 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 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 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到底应该如何实现。 要想清楚,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 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到底应该如何实现。 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 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 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 既然如此, 一般来说, 马尔顿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 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 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 了解清楚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郭沫若曾经提到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 对我个人而言,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俾斯麦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 这种事实对本人来说意义重大,相信对这个世界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 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就我个人来说,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 生活中,若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 一般来说, 布尔沃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我希望诸位也能好好地体会这句话。 所谓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关键是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需要如何写。 可是,即使是这样,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 那么, 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 姐妹吵架户口可以分开,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

  劝告造句

  1 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2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3 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4 他如此不听别人的劝告,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5 他们不依从我的劝告,藐视我的一切责备。

  6 他不听任何人的劝告,直到犯了法,进了监狱,才捶胸顿足地号哭,但悔之晚矣。

  7 佛教弟子经常用“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来劝告做坏事的人。

  8 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俾斯麦

  9 大家都劝告张洪,他却不以为然,转身就走了。

  10 良言总是逆耳的,最需要劝告的人总是最听不进劝告。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奥布隆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妻子发觉丈夫和他们家从前的法国女家庭教师有暧昧关系,她向丈夫声明她不能和他再在一个屋子里住下去了。这样的状态已经继续了三天,不只是夫妻两个,就是他们全家和仆人都为此感到痛苦。家里的每个人都觉得他们住在一起没有意思,而且觉得就是在任何客店里萍水相逢的人也都比他们,奥布隆斯基全家和仆人更情投意合。妻子没有离开自己的房间一步,丈夫三天不在家了,小孩们像失了管教一样在家里到处乱跑。英国女家庭教师和女管家吵架,给朋友写了信,请替她找一个新的位置。

  厨师昨天恰好在晚餐时走掉了,厨娘和车夫辞了工。

  在吵架后的第三天,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奥布隆斯基公爵——他在交际场里是叫斯季瓦的——在照例的时间,早晨八点钟醒来,不在他妻子的寝室,却在他书房里的鞣皮沙发上。他在富于弹性的沙发上把他的肥胖的、保养得很好的身体翻转,好像要再睡一大觉似的,他使劲抱住一个枕头,把他的脸紧紧地偎着它;但是他突然跳起来,坐在沙发上,张开眼睛。

  "哦,哦,怎么回事?"他想,重温着他的梦境。"怎么回事,对啦!阿拉宾在达姆施塔特①请客;不,不是达姆施塔特,而是在美国什么地方。不错,达姆施塔特是在美国。不错,阿拉宾在玻璃桌上请客,在座的人都唱Ilmiotesoro,但也不是Ilmiotesoro,而是比那更好的;桌上还有些小酒瓶,那都是女人,"他回想着。

  ①达姆施塔特,现今西德的一个城市。

  ②意大利语:我的宝贝。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的眼睛快乐地闪耀着,他含着微笑沉思。"哦,真是有趣极了。有味的事情还多得很,可惜醒了说不出来,连意思都表达不出来。"而后看到从一幅罗纱窗帷边上射入的一线日光,他愉快地把脚沿着沙发边伸下去,用脚去搜索他的拖鞋,那双拖鞋是金色鞣皮的,上面有他妻子绣的花,是他去年生日时她送给他的礼物;照他九年来的习惯,每天他没有起来,就向寝室里常挂晨衣的地方伸出手去。他这才突然记起了他没有和为什么没有睡在妻子的房间而睡在自己的书房里。微笑从他的脸上消失,他皱起眉来。

  "唉,唉,唉!"他叹息,回想着发生的一切事情。他和妻子吵架的每个细节,他那无法摆脱的处境以及最糟糕的,他自己的过错,又一齐涌上他的心头。

  "是的,她不会饶恕我,她也不能饶恕我!而最糟的是这都是我的过错——都是我的过错;但也不能怪我。悲剧就在这里!"他沉思着。"唉,唉,唉!"他记起这场吵闹所给予他的极端痛苦的感觉,尽在绝望地自悲自叹。

  最不愉快的是最初的一瞬间,当他兴高采烈的,手里拿着一只预备给他妻子的大梨,从剧场回来的时候,他在客厅里没有找到他妻子,使他大为吃惊的是,在书房里也没有找到,而终于发现她在寝室里,手里拿着那封泄漏了一切的倒霉的信。

  她——那个老是忙忙碌碌和忧虑不安,而且依他看来,头脑简单的多莉①,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手里拿着那封信,带着恐怖、绝望和忿怒的表情望着他。

  "这是什么?这?"她问,指着那封信。

  回想起来的时候,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像常有的情形一样,觉得事情本身还没有他回答妻子的话的态度那么使他苦恼。

  那一瞬间,在他身上发生了一般人在他们的极不名誉的行为突如其来地被揭发了的时候所常发生的现象。他没有能够使他的脸色适应于他的过失被揭穿后他在妻子面前所处的地位。没有感到受了委屈,矢口否认,替自己辩护,请求饶恕,甚至也没有索性不在乎——随便什么都比他所做的好——他的面孔却完全不由自主地(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是喜欢生理学的,他认为这是脑神经的反射作用②)——完全不由自主地突然浮现出他那素常的、善良的、因而痴愚的微笑。

  ①多莉是他的妻子达里娅的英文名字。

  ②在《安娜·卡列宁娜》写成之前不久,在俄国的一份杂志上,《脑神经的反射作用》的作者谢切诺夫教授正和其他的科学家进行着激烈的论战。对于这种事情一知半解的奥布隆斯基都轻而易举地想起这个术语,可见这场论战曾引起了当时公众的充分注意。

  为了这种痴愚的微笑,他不能饶恕自己。看见那微笑,多莉好像感到肉体的痛苦一般颤栗起来,以她特有的火气脱口说出了一连串残酷的话,就冲出了房间。从此以后,她就不愿见她丈夫了。

  "这都要怪那痴愚的微笑,"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想。

  "但是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他绝望地自言自语说,找不出答案来。

  二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是一个忠实于自己的人。他不能自欺欺人,不能使自己相信他后悔他的行为。他是一个三十四岁、漂亮多情的男子,他的妻子仅仅比他小一岁,而且做了五个活着、两个死了的孩子的母亲,他不爱她,这他现在并不觉得后悔。他后悔的只是他没有能够很好地瞒过他的妻子。但是他感到了他的处境的一切困难,很替他的妻子、小孩和自己难过。他也许能想办法把他的罪过隐瞒住他的妻子,要是他早料到,这个消息会这样影响她。他从来没有清晰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模模糊糊地感到他的妻子早已怀疑他对她不忠实,她只是装做没有看见罢了。他甚至以为,她只是一个贤妻良母,一个疲惫的、渐渐衰老的、不再年轻、也不再美丽、毫不惹人注目的女人,应当出于公平心对他宽大一些。结果却完全相反。

  "唉,可怕呀!可怕呀!"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尽在自言自语,想不出办法来。"以前一切是多么顺遂呵!我们过得多快活;她因为孩子们而感到满足和幸福;我从来什么事情也不干涉她;随着她的意思去照管小孩和家事。自然,糟糕的是,她是我们家里的家庭女教师。真糟!和家里的家庭女教师胡来,未免有点庸俗,下流。但是一个多漂亮的家庭女教师呀!(他历历在目地回想着罗兰姑娘的恶作剧的黑眼睛和她的微笑。)但是毕竟,她在我们家里的时候,我从来未敢放肆过。最糟的就是她已经……好像命该如此!唉,唉!但是怎么,怎么办呀?"

  除了生活所给予一切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的那个一般的解答之外,再也得不到其他解答了。那解答就是:人必须在日常的需要中生活——那就是,忘怀一切。要在睡眠中忘掉忧愁现在已不可能,至少也得到夜间才行;他现在又不能够回到酒瓶女人所唱的音乐中去;因此他只好在白昼梦中消愁解闷。

  "我们等着瞧吧,"斯捷潘·阿尔卡季奇自言自语,他站起来,穿上一件衬着蓝色绸里的灰色晨衣,把腰带打了一个结,于是,深深地往他的宽阔胸膛里吸了一口气,他摆开他那双那么轻快地载着他的肥胖身体的八字脚,迈着素常的稳重步伐走到窗前,他拉开百叶窗,用力按铃。他的亲信仆人马特维立刻应声出现,把他的衣服、长靴和电报拿来了。理发匠挟着理发用具跟在马特维后面走进来。

  "衙门里有什么公文送来没有?"斯捷潘·阿尔卡季奇问,接过电报,在镜子面前坐下。

  "在桌上,"马特维回答,怀着同情询问地瞥了他的主人一眼;停了一会,他脸上浮着狡狯的微笑补充说:"马车老板那儿有人来过。"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没有回答,只在镜里瞥了马特维一眼。从他们在镜子里交换的眼色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彼此很了解。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的眼色似乎在问:"你为什么对我说这个?你难道不知道?"

  马特维把手放进外套口袋里,伸出一只脚,默默地、善良地、带着一丝微笑凝视着他的主人。

  "我叫他们礼拜日再来,不到那时候不要白费气力来麻烦您或他们自己,"他说,他显然是事先准备好这句话的。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看出来马特维想要开开玩笑,引得人家注意自己。他拆开电报看了一遍,揣测着电报里时常拼错的字眼,他的脸色开朗了。

  "马特维,我妹妹安娜·阿尔卡季耶夫娜明天要来了,"他说,做手势要理发匠的光滑丰满的手停一会,他正在从他的长长的、鬈曲的络腮胡子中间剃出一条淡红色的纹路来。

  "谢谢上帝!"马特维说,由这回答就显示出他像他的主人一样了解这次来访的重大意义,那就是,安娜·阿尔卡季耶夫娜,他所喜欢的妹妹,也许会促使夫妻和好起来。

  "一个人,还是和她丈夫一道?"马特维问。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不能够回答,因为理发匠正在剃他的上唇,于是举起一个手指来。马特维朝镜子里点点头。

  "一个人。要在楼上收拾好一间房间吗?"

  "去告诉达里娅·亚历山德罗夫娜:她会吩咐的。"

  "达里娅·亚历山德罗夫娜?"马特维好像怀疑似地重复着。

  "是的,去告诉她。把电报拿去;交给她,照她吩咐的去办。"

  "您要去试一试吗,"马特维心中明白,但他却只说:

  "是的,老爷。"

  当马特维踏着那双咯吱作响的长靴,手里拿着电报,慢吞吞地走回房间来的时候,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已经洗好了脸,梳过了头发,正在预备穿衣服。理发匠已经走了。

  "达里娅·亚历山德罗夫娜叫我对您说她要走了。让他——就是说您——高兴怎样办就怎样办吧,"他说,只有他的眼睛含着笑意,然后把手放进口袋里,歪着脑袋斜视着主人。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沉默了一会。随即一种温和的而又有几分凄恻的微笑流露在他的好看的面孔上。

  "呃,马特维?"他说,摇摇头。

  "不要紧,老爷;事情自会好起来的。"马特维说。

  "自会好起来的?"

  "是的,老爷。"

  "你这样想吗?谁来了?"斯捷潘·阿尔卡季奇问,听见门外有女人的衣服的究n声。

  "我,"一个坚定而愉快的女人声音说,乳母马特廖娜·菲利蒙诺夫娜的严峻的麻脸从门后伸进来。

  "哦,什么事,马特廖娜?"斯捷潘·阿尔卡季奇问,走到她面前。

  虽然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在妻子面前一无是处,而且他自己也感觉到这点,但是家里几乎每个人(就连达里娅·亚历山德罗夫娜的心腹,那个乳母也在内,)都站在他这边。

  "哦,什么事?"他忧愁地问。

  "到她那里去,老爷,再认一次错吧。上帝会帮助您的。她是这样痛苦,看见她都叫人伤心;而且家里一切都弄得乱七八糟了。老爷,您该怜悯怜悯孩子们。认个错吧,老爷。这是没有办法的!要图快活,就只好……"

  "但是她不愿见我。"

  "尽您的本分。上帝是慈悲的,向上帝祷告,老爷,向上帝祷告吧。"

  "好的,你走吧,"斯捷潘·阿尔卡季奇说,突然涨红了脸。"喂,给我穿上衣服。"他转向马特维说,毅然决然地脱下晨衣。

  马特维已经举起衬衣,像马颈轭一样,吹去了上面的一点什么看不见的黑点,他带着显然的愉快神情把它套在他主人的保养得很好的身体上。

  三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穿好了衣服,在身上洒了些香水,拉直衬衣袖口,照常把香烟、袖珍簿、火柴和那有着双重链子和表坠的表分置在各个口袋里,然后抖开手帕,虽然他很不幸,但是他感到清爽,芬芳,健康和肉体上的舒适,他两腿微微摇摆着走进了餐室,他的咖啡已摆在那里等他,咖啡旁边放着信件和衙门里送来的公文。

  他阅读信件。有一封令人极不愉快,是一个想要买他妻子地产上的一座树林的商人写来的,出卖这座树林是绝对必要的;但是现在,在他没有和妻子和解以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谈的。最不愉快的是他的金钱上的利害关系要牵涉到他急待跟他妻子和解的问题上去。想到他会被这种利害关系所左右,他会为了卖树林的缘故去跟他妻子讲和——想到这个,就使他不愉快了。

  看完了信,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把衙门里送来的公文拉到面前,迅速地阅过了两件公事,用粗铅笔做了些记号,就把公文推在一旁,端起咖啡;他一面喝咖啡,一面打开油墨未干的晨报,开始读起来。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定阅一份自由主义派的报纸,不是极端自由主义派的而是代表大多数人意见的报纸。虽然他对于科学、艺术和政治并没有特别兴趣,但他对这一切问题却坚持抱着与大多数人和他的报纸一致的意见。只有在大多数人改变了意见的时候,他这才随着改变,或者,更严格地说,他并没有改变,而是意见本身不知不觉地在他心中改变了。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并没有选择他的政治主张和见解;这些政治主张和见解是自动到他这里来的,正如他并没有选择帽子和上衣的样式,而只是穿戴着大家都在穿戴的。生活于上流社会里的他——由于普通在成年期发育成熟的,对于某种精神活动的要求——必须有见解正如必须有帽子一样。如果说他爱自由主义的见解胜过爱他周围许多人抱着的保守见解是有道理的,那倒不是由于他认为自由主义更合理,而是由于它更适合他的生活方式。自由党说俄国一切都是坏的,的确,斯捷潘·阿尔卡季奇负债累累,正缺钱用。自由党说结婚是完全过时的制度,必须改革才行;而家庭生活的确没有给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多少乐趣,而且逼得他说谎做假,那是完全违反他的本性的。自由党说,或者毋宁说是暗示,宗教的作用只在于箝制人民中那些野蛮阶层;而斯捷潘·阿尔卡季奇连做一次短短的礼拜,都站得腰酸腿痛,而且想不透既然现世生活过得这么愉快,那么用所有这些可怕而夸张的言词来谈论来世还有什么意思。而且,爱说笑话的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常喜欢说:如果人要夸耀自己的祖先,他就不应当到留里克①为止,而不承认他的始祖——猴子,他喜欢用这一类的话去难倒老实的人。就这样,自由主义的倾向成了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的一种习癖,他喜欢他的报纸,正如他喜欢饭后抽一支雪茄一样,因为它在他的脑子里散布了一层轻雾。他读社论,社论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叫嚣急进主义有吞没一切保守分子的危险,叫嚣政府应当采取适当措施扑灭革命的祸害,这类叫嚣是毫无意思的;正相反,"照我们的意见,危险并不在于假想的革命的祸害,而在于阻碍进步的墨守成规,"云云。他又读了另外一篇关于财政的论文,其中提到了边沁和密勒②,并对政府某部有所讽刺。凭着他特有的机敏,他领会了每句暗讽的意义,猜透了它从何而来,针对什么人,出于什么动机而发;这,像平常一样,给予他一定的满足。

  ①留里克(死于879),俄国的建国者,留里克王朝(869-1598)的始祖。

  ②边沁(1748-1832),英国资产阶级法律学家和伦理学家,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密勒(1806-1372),英国哲学家,政治活动家,经济学家。在伦理学上他接近边沁的功利主义。

  但是今天这种满足被马特廖娜·菲利蒙诺夫娜的劝告和家中的不如意状态破坏了。还在报上看到贝斯特伯爵①已赴威斯巴登②的传说,看到医治白发、出售轻便马车和某青年征求职业的广告;但是这些新闻报导并没有像平常那样给予他一种宁静的讥讽的满足。

  ①贝斯特伯爵(1809-1886),奥匈帝国首相,俾斯麦的政敌。

  ②威斯巴登,德国西部的城市,在莱茵河畔,是矿泉疗养地。

  看过了报,喝完了第二杯咖啡,吃完了抹上黄油的面包,他立起身来,拂去落在背心上的面包屑,然后,挺起宽阔的胸膛,他快乐地微笑着,并不是因为他心里有什么特别愉快的事——快乐的微笑是由良好的消化引起的。

  但是这快乐的微笑立刻使他想起了一切,他又变得沉思了。

  可以听到门外有两个小孩的声音(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听出来是他的小男孩格里沙和他的大女儿塔尼娅的声音),他们正在搬弄什么东西,打翻了。

  "我对你说了不要叫乘客坐在车顶上。"小女孩用英语嚷着,"拾起来!"

  "一切都是乱糟糟的,"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想,"孩子们没有人管,到处乱跑。"他走到门边去叫他们。他们抛下那当火车用的匣子,向父亲走来。

  那小女孩,她父亲的宝贝,莽撞地跑进来,抱住他,笑嘻嘻地吊在他的脖颈上,她老喜欢闻他的络腮胡子散发出的闻惯的香气。最后小女孩吻了吻他那因为弯屈的姿势而涨红的、闪烁着慈爱光辉的面孔,松开了她的两手,待要跑开去,但是她父亲拉住了她。

  "妈妈怎样了?"他问,抚摸着他女儿的滑润柔软的小脖颈。"你好,"他说,向走上来问候他的男孩微笑着说。

  他意识到他并不怎么爱那男孩,但他总是尽量同样对待;可是那男孩感觉到这一点,对于他父亲的冷淡的微笑并没有报以微笑。

  "妈妈?她起来了,"女孩回答。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叹了口气。"这么说她又整整一夜没有睡,"他想。

  "哦,她快活吗?"

  小女孩知道,她父亲和母亲吵了架,母亲不会快活,父亲也一定明白的,他这么随随便便地问她只是在作假。因此她为她父亲涨红了脸。他立刻觉察出来,也脸红了。

  "我不知道,"她说。"她没有说要我们上课,她只是说要我们跟古里**到外祖母家去走走。"

  "哦,去吧,塔尼娅,我的宝宝。哦,等一等!"他说,还拉牢她,抚摸着她的柔软的小手。

  他从壁炉上取下他昨天放在那里的一小盒糖果,拣她最爱吃的,给了她两块,一块巧克力和一块软糖。

  "给格里沙?"小女孩指着巧克力说。

  "是,是。"又抚摸了一下她的小肩膀,他吻了吻她的发根和脖颈,就放她走了。

  "马车套好了,"马特维说,"但是有个人为了请愿的事要见您。"

  "来了很久吗?"斯捷潘·阿尔卡季奇问。

  "半个钟头的光景。"

  "我对你说了多少次,有人来马上告诉我!"

  "至少总得让您喝完咖啡,"马特维说,他的声调粗鲁而又诚恳,使得人不能够生气。

  "那么,马上请那个人进来吧,"奥布隆斯基说,烦恼地皱着眉。

  那请愿者,参谋大尉加里宁的寡妻,来请求一件办不到的而且不合理的事情;但是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照例请她坐下,留心地听她说完,没有打断她一句,并且给了她详细的指示,告诉她怎样以及向谁去请求,甚至还用他的粗大、散漫、优美而清楚的笔迹,敏捷而流利地替她写了一封信给一位可以帮她忙的人。打发走了参谋大尉的寡妻以后,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拿起帽子,站住想了想他忘记什么没有。看来除了他要忘记的——他的妻子以外,他什么也没有忘记。

  "噢,是的!"他垂下头,他的漂亮面孔带着苦恼的表情。

  "去呢,还是不去?"他自言自语;而他内心的声音告诉他,他不应当去,那除了弄虚作假不会有旁的结果;要改善、弥补他们的关系是不可能的,因为要使她再具有魅力而且能够引人爱怜,或者使他变成一个不能恋爱的老人,都不可能。现在除了欺骗说谎之外不会有旁的结果;而欺骗说谎又是违反他的天性的。

  "可是迟早总得做的;这样下去不行,"他说,极力鼓起勇气。他挺着胸,拿出一支纸烟,吸了两口,就投进珠母贝壳烟灰碟里去,然后迈着迅速的步伐走过客厅,打开了通到他妻子寝室的另一扇房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100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