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亲妈总吵架如何调整心态

和自己亲妈总吵架如何调整心态,第1张

说到底就是你认为你怎么伤害她,都不会离开你,其实就像你妈说的,她被你气死了或者自杀了,你什么心情?做什么事之前不应该想想后果的吗?她已经是老年人了,受不了刺激的,不要过度地相信她是健康的,你说她给你添乱,其实她住院手术瘫痪在床才真是给你添乱!你不但要照顾她还得伺候她,好歹现在她能帮你接送孩子,偶尔才会不做饭,至于收拾家什么的,和生活习惯有关,一个老年人是改不了的,该包容就得多包容一些,你妈妈说的对,你当着孩子的面这样,以后你妈的现状就是你老年之后的样子,因为你的孩子对你也会这样的,好好反思一下吧!有什么事不能想办法解决,例如你可以把每天要吃什么,几点开饭提前和你妈沟通好,然后帮她定个闹钟,或者你自己定个闹钟然后打电话提醒她,有些人是没有自制力的,需要你去帮她一下的,做其它家务也不要命令式的让她做一大堆,每天做一点点就好!

大愿恩师的叮咛: 修行重点:

1、每天打坐一小时以上,不听、不看、不想,六根的冲动慢下来,身心完全放空、放柔软。

2、日常不论是走路、工作,或是任何动作都要慢一些,清清楚楚地觉察各种动作。身念处方面要加强开发。

3、讲话的速度要尽量缓慢下来,每天讲话量尽可能地减少;并且只要一开口讲话,每一字每一句自己都要能够清清楚楚的听到。

4、不评论、不指责别人的缺点,更不要在背后论断别人的对错、言行是否一致、有没有修证。讲那些都是在造口业、造恶业、结恶缘啊!

5、多反观、反省自己的缺点,每天检讨、改进;尤其,随时要检验意思识、主宰欲。这样,心灵品质才会提升。

6、多看别人的优点,虚心请教、真心学习;而且要常怀感恩的心。如此,自己才会进步。

7、修正是由浅入深;习气——贪、瞋------的净化是日积月累的。但这都只是自己跟自己比是否有日渐进步,而不是去跟别人比,更不是去看、去衡量别人如何、如何。

8、佛教所讲的有漏,那是说众生在无明(错误的观念、知见)情况下,一边行善,但一边行恶、造恶业,而不自知(当事人都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是好心、是善意)。也可以说,一边行善累积功德(加分);一边无形中又一直漏失掉(扣分)。

9、一般众生常常是在惑(无明)→业→苦的世界中轮转、浮沉,但又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在哪里?这是因为大多数都是向外看,即是检讨原因也都是认为错在别人,自己没有错、自己是无辜的、自己是受害者、自己是-------。

10、如果不能反观、净化自己,总认为错在别人,自己是无辜的、自己没有错、自己是受害者。这样的话,那什么时候才能照见到自己的无明;什么时候才能照见到颠倒梦想呢?

11、一般世间法是强调要冲得快。所以,走路快,动作快、说话快、判断也要快。但要知道!那大多是处在无明行(无明冲动)、(惑→业→苦)。而出世间法呢?则是要让那不断冲动的身、口、意,能慢下来、慢下来;停下来,看清实相、看清自己的颠倒梦想→修正自己以前所看不到的错误→渐渐把无明破除掉。

12、世间所谓的能力、聪明、讲话快、反应快,是有其可取的一面,但却不一定是出世间法的智慧喔!

13、禅修,正是要让一个人在良好的因缘、环境之中放下万缘,将那习以为常冲动的身、口、意能缓慢下来→开发身念处、受念处;让身体的动作及讲话的冲动都能柔和、缓慢下来→进一步开发名、色分界智。如此,才有可能来到明心(初步)的阶段。

14、有了明心的基础→深入体会三法印,一方面可以渐渐看到自己昔日许多错得离谱,但却又不以为然的颠倒梦想。另一方面,因而逐渐修正错误的身、口、意,及各种冲动的判断。

15、若没有认真专心参加三次以上禅修;没有真正认真下功夫,将各种冲动慢下来、停下来(身、口行的冲动一定要慢)、柔和下来,名、色分界智开发出来,要想进入明心的阶段,实难办到。

16、身行、口行、意行的冲动如果不能缓慢下来,就会很习惯性的用世俗思维、头脑(自我)思维去判断。以出世间法而言,世间的思维、判断没有大死一番的话,怎么能够真的脱胎换骨→开启智慧,远离颠倒梦想呢?

17、出世间法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虚心学习、反观、净化自己之外,千万不要用什么高标准去要求其他同修、学员,更不要去论断某人没修证、某人有修证。因为世间思维很多的论断、知见,往往是错误得很离谱的。

18、你一定不会相信,目前你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自己的大问题,而且还会找很多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等你深入出世间法的闻、思、修、证后,有一天开启了出世间法的智慧,一切就在不言中!你一定会痛哭——痛哭昔日被自我欺骗的那么严重,而不知不觉;痛苦昔日颠倒梦想的那么严重——因为不知不觉,而自以为是。当你真正醒过来,你会为自己的无知与鲁莽而道歉。

19、把优点尽量发挥出来,回馈世间,这也是一种修福。若与其他同修、学员互动,可以分享彼此闻、思、修心得与成长的蜕变,这是法布施喔!但却不要去要求其他同修、学员要精进用功、要赶快提升,更不要论断别人有没有修正。

20、目前大家最需要的就是把各种冲动慢下来,且虚心的学习。当你的身心真的柔软下来,并能真心、虚心的学习,你会发现你自己是多么的需要精进、净化与提升!

21、出世间法的修行要领、核心,如果还没掌握到,一定要试着把过去习以为常的观念、知见、判断归零,对自己挑战,让自己重新来过。这样,才有可能开启出世间法的智慧。不要再去找很多的理由来说明、来解释,那些都是浪费生命,继续被自我所欺骗而已。

22、解脱道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不要再向外看;不要再总是去看别人的问题。回来吧!真诚、真心地自我反省,反观自己的错误与颠倒梦想。

23、希望大家有魄力、敢承担,发大愿——不达究竟解脱,决不终止。让自己真的脱胎换骨→开启智慧,远离颠倒梦想。

24、记得!身心柔软、虚心学习、自净其意。如果能够反观到自己所犯的错比别人多,那表示大有进步喔!

文/卜猫

法印战争是法国和英国之间争夺北美领土的战争。来了解一下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它是如何得名的,还有一些关于这场冲突的趣事吧。

法印战争

想象一下和你妹妹一起分享你最喜欢的冰淇淋。剩下的不多了,所以你把它舀到两个碗里。然而,她生气了,因为她认为你得到的更多,所以她从你的碗里拿出一勺。你生气是因为她现在的冰淇淋比你多,所以你从她碗里拿出两勺。很快,你们就吵架了,还抢了对方的冰淇淋。那时候你妈妈会把冰激凌从你们俩手里拿走。

就像你和你妹妹想要更多的冰淇淋一样,在法国和印度战争期间,法国和英国都想要在北美拥有更多的土地。最终,两国为争夺这块土地爆发了战争。

我们称之为法印战争,因为法国和休伦印第安人结盟对抗英国。然而,英国也有土著美国人站在他们一边战斗,他们是易洛魁联盟的一部分 (the Iroquois Confederacy)。

堡垒之战

正如英国在北美有殖民地一样,法国也有殖民地。有时,他们都声称拥有相同的土地,就像两个人可能会争夺同一张椅子在游戏中的音乐椅子。

俄亥俄河谷首先被法国人占领。当英国人搬进来为自己占领时,法国人则修建了军事堡垒。1753年,乔治华盛顿代表弗吉尼亚殖民地副总督下令法国人离开他们的堡垒。

当法国人拒绝时,副总督于1754年在俄亥俄河上建造了一座英国堡垒。法国人发现了他的堡垒,就把它毁了。取而代之的是法国人建造了杜克斯内堡(Fort Duquesne,发音杜凯恩)。

战争开始了

乔治华盛顿和他的士兵南下把法国人赶出去。在他们的旅途中,他们与一群法国士兵战斗,俘虏了他们并杀死了首领。为了保护他的士兵免受法国军队的袭击,乔治华盛顿建造了自己的堡垒。然而,当法国和他们的印度盟友赶上华盛顿时,他们让他交出了新建的堡垒。

当英国首相听说华盛顿的损失时,他决定对法国的堡垒发动偷袭作为报复。然而,由于英国政府的其他成员想与法国开战,他们把这个秘密计划告诉了所有人。作为回应,法国人召集了更多的军队,这就是为什么在堡垒和土地上的混战变成了法印战争。

课程总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法国和印度战争是法国和英国之间的一场冲突,这两个国家都声称拥有俄亥俄河谷的土地。我们称之为法印战争,因为法国和休伦印第安人结盟对抗英国。当英国人迁入俄亥俄河谷时,他们建造了堡垒。作为回应,法国人建造了自己的堡垒,乔治华盛顿代表弗吉尼亚殖民地副总督下令他们撤离。乔治华盛顿自己的堡垒被毁后,英国首相决定对法国的堡垒发动偷袭作为报复。作为回应,法国人要求增援,围绕堡垒和土地的混战演变成了法印战争。

  吵架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但还是很多人动不动吵架,尤其结婚以后,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更容易成为吵架的导火索。那么在做梦时梦见和公婆吵架,这其中是什么意思呢?这种梦境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接下来来为你解析,一起来看一看吧!

解梦

  梦见和公婆吵架的梦境解析

  梦见和公婆吵架,预示健康运势佳,体质较好,身体有恙者逐渐恢复,但须配合医嘱。

  不同的人梦见和公婆吵架梦境解析

  出行的人梦见和公婆吵架,建议遇风雨则止,延后出发。

  上学的人梦见和公婆吵架,意味着文科成绩较差,可望录取。

  做生意的人梦见和公婆吵架,代表不很顺利、财物损失,慎防水火之灾害。

  本命年的人梦见和公婆吵架,意味着凡事顺利如意,得财得势更要谦虚。

  恋爱中的人梦见和公婆吵架,说明互相诚实对待,婚姻可成。

  怀孕的人梦见和公婆吵架,预示生女,忌动土动胎气而流产。

  梦见和公婆吵架的相关梦境解析

  梦见朋友吵闹,会失去人们的帮助。梦见敌人大吵大闹,是祥瑞,意味着自己能胜利。

  梦见和公婆吵架的心理学解梦

  心理分析:梦见和妻子吵架,可能夫妻恩爱,生活幸福。梦见和亲友吵架,全家可能会和睦相处,危难时期能得到朋友的帮助。梦见和敌人吵架,一切可能都会顺利。工作人员梦见与上司吵架,可能会提职增薪。梦见与下级吵架,可能会妥善地处理自己的事。梦见与死人吵架,可能会身强力壮,寿比南山。已婚女人梦见与丈夫吵架,可能会生男孩。女人梦见与邻居吵架,财产会安全。已婚女子梦见与乞丐吵架,丈夫可能会穷困潦倒。少女梦见与父母吵架,不久可能要嫁到富户人家。梦见和妻子发生吵架,是不祥之兆,可能会家破人亡。梦见朋友吵架,可能会失去人们的帮助。

  原版周公解梦分析梦见和公婆吵架

  见亲戚争吵,主厄。《周公解梦》

  梦见和公婆吵架的吉凶

  基础坚实,心身安泰,奴上位之引进而顺调成功发展,能享得幸福,长寿,圆满。大吉昌。

  梦见和公婆吵架的宜忌

  「宜」宜创作,宜表演魔术,宜迟到早退。

  「忌」忌打包剩菜,忌吃醋,忌随身携带指甲刀。

梦见

"一切皆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涵义是:

一、通俗解释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二、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

扩展资料

《金刚经》结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佛教徒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

在佛经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说的教义。过去注经者或谓当理为“如”,无非为“是”;或谓“真空”为“如”,“妙有”为“是”。文章中引用如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将冠冕堂皇的‘整顿学风’的盛举,只作如是观,虽然大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

应作如是观,教化于人,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的来看待。不要执着它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要这样想才可以解脱,没有痛苦。 

这是持诵《金刚经》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证得这种境界(感受)后,才不会把虚幻的大千世界认作是真实的。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变现,都是不实的;同时,境又决定了心,佛教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绝对的真理。

参考资料-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Hetu)、缘(Paccaya),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佛曾给"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四句就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

还有这样的说法:

缘起即‘依缘而起’。‘依缘’是指‘藉着条件’;‘起’是指‘发生’的意思。因此,缘起就是‘藉着种种条件而产生现象的原理’。缘起就是‘缘起的道理’,亦称‘此缘性’(idappaccayata^,‘缘于此’、‘相依性’),是指现象相互依存的关系。

现象是无常的,常常生灭变化,但它的变化却不是没有规律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变化。这变化的法则就是缘起。它和如来的出世与否都没有关系,它就是法,就是‘此缘性’。

缘起说中最基本的,就是以下这句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而当作法眼(悟的智慧)内容的句子∶‘一切集(原因)法为一切灭法。’也道出了缘起说的意义。这一句,意指‘因条件而生的现象,也会因条件消失而灭’。

缘起说是由法印说而产生的。法印说是佛教的根本特征。因此,缘起说即佛教的根本说,而缘起亦可视为法(佛法)。此在原始经典中亦曾见及。如‘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缘起’及‘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佛法的中心就是缘起〕 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从印度佛教到中国、日本的佛教。几乎全部的佛教,都是以缘起说为中心思想。故如能充分了解缘起说,即可了解佛教。可以说,缘起说不仅为佛教的中心思想,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哲学不同的地方,它是佛教独有的特征。

传统中国和日本的佛教思想,都是由缘起论和实相论两大系统所组成的。二者的区别是∶缘起论谈的是现象的时间关系,实相论则论及现象的空间关系。而实际上,缘起论所谈的是现象的时间、空间的一切关系。并及于由现象之时空所产生事实的关系,与现象间理论的逻辑关系。在此意义上,一切佛学均可涵盖于缘起说之中。

古来,缘起论计有∶说一切有部(俱舍宗等)的业感缘起论,瑜伽行派(唯识法相宗)的阿赖耶识缘起论,法性宗(大乘起信论)的如来藏缘起论(或真如缘起论),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论(重重无尽缘起论),真言宗的六大缘起论等。实相论则有天台宗和三论宗的诸法实相论。禅宗、念佛宗等也属于以上的系统。中国、日本的佛教诸宗均可视为此二系统的宗派。

但是,在华严的无尽缘起与真言的六大缘起论之中,缘起论不仅说诸法的时间关系,也说空间及逻辑的关系。又,实相论所说的,不只是诸法的空间、逻辑关系,因、缘、果、报等时间关系也包含于诸法实相的十如是中。因此,根据这点,对缘起论及实相论严加区别,是不合理的。应该将它们都视为缘起说。

〔二种缘起说——一般缘起与价值缘起〕 缘起说,是将宇宙、人生现象的活动,当做时间、空间、逻辑等关系,而正确地加以考察。佛教不像哲学或科学之为一种单纯、客观的学科,它是着重在具体解决人生问题的。因此,佛教不只是研究宇宙、人生之单纯、客观的活动而已,它是为了解决人生苦恼,而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人生活动视为缘起,而加以考察的宗教。

在这个意义上,缘起有一般缘起(外缘起)和价值缘起(内缘起)二种。虽然佛教着重的是价值缘起,但一般缘起也是佛教的基础,而且是用譬喻方式来说征。因此在佛教中,一般缘起(缘起一般)也会被提到。前面所提及之缘起说的基本句子‘此有故彼有’云云,即是所谓的一般缘起。

总之,社会、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按照缘起的法则而生灭变化。现代学问是研究现象的逻辑、心理、生理、物理、化学、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伦理等各方面之因果关系的活动法则。但佛教的缘起说,并不是在说明这些事实世界的现象关系;而是为了正确了解苦乐迷悟,而去探讨与人类命运有关的社会或人生之宗教、伦理等现象活动。

就一个人的存在而言,他的现在即是他个人已往一切经验的总合。也就是说自他出世后,即在种种环境下成长。接受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并和各类型的人接触。这一切经验绝对不会消失,它们会藉着某种形式保存下来。一个人随着他所经验的善恶,其行为就会朝着善或恶发展,而形成他的人格。所谓人格,乃指智能、性格、体质等而言。它也就是我们出生后,时时刻刻经验到的事物的总合。

以上的例子,是在说明一个人的缘起关系——个人是存在于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之中。个人常常受外界善恶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地影响周围。例如学生,是受同学、长辈、老师等人的影响,而形成他的人格。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管是家庭、学校、公司,乃至地方团体、国家,我们时时刻刻都置身其中,受它们的感化、影响。这种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相依相成的缘起关系、有机的连带关系。这不只是在伦理人格关系上如此,即使是在衣食住等经济关系上,也是如此。

就衣食住等方面来说,我们都必须麻烦世界上很多人,才可顺利取得。若是去追究我们取得一个面包、一条手帕的来源及过程,就可知道,它们是要经过很多人的生产、运输、加工、贩卖等曲折复杂的程序。彻底地说,如果没有世界上的人的协助,我们的经济生活就一天也过不下去。反过来说,因为我们要生存就必须消费,世界上的生产、运输、加工、贩卖等才可顺利经营,而金融机构、交通通讯机构,以及其他社会设施等,彼此间也才可直接、间接地发生关系。佛教中有所谓‘众生恩’,意思就是说,唯有靠周围社会的庇荫,我们的生活才可继续下去。这也是缘起原理的一种反映。

文化方面的精神生活也一样。现代社会的文化财,如语言、思想、科学、文学、艺术及技术等,都是我们继承过去人类,并由现代人继续努力发展,再透过报导及教育机构的帮助,我们才得以享受到。如果没有新闻、杂志、收音机、电视等报导机关,不仅思想传达的语言、文字不能顺利进行,今日的文明生活也都无法发展、经营下去。依此类推,我们与世界所有的文化均有关系,与过去人类的全部历史,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由此观之,可知我们在人格道德上、政治经济上及文化艺术上的发展,不仅仅是自身过去经验的总合,而且与周围的全世界,在时间上、空间上,均有密切的关系。换言之,如果没有过去,与周围环境及其过去的全部历史,我们的现在也就不存在。

因此,可以说我们自己及周围一切的过去,都包含在现在的一瞬间之中。也可以说,我们当前的存在,是限定我们自身未来的要素,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及历史的形成,也会有重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佛教所谓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仅我们个人与一切世界相通,一切世界也与我们个人有密切关系。亦即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不管从纵的、横的、积极的、消极的或任何意义上来看,彼此间都有密切的关联,此即华严哲学所说的‘重重无尽缘起’。

前面已经提到,缘起可分为∶含有宗教伦理价值的缘起,以及与价值无关的一般缘起。四法印与这两种均有关系,而十二缘起及四谛说,则只谈价值缘起。所谓价值,有‘生死轮回之迷的状态’的负面价值,及‘不死涅盘之悟的状态’的正面价值二种。负面价值的缘起称为流转缘起;正面价值的缘起称为还灭缘起。兹列表如下∶

┌—————┬————————————————┬————┐

│缘起说 │缘起略说 │四法印 │

├—————┼————————————————┼————┤

│ │此生故彼生┐ │诸行无常│

│一般的缘起│此灭故彼灭┘(时间的前后) │ │

│(缘起一般├————————————————┼————┤

│) │此有故彼有┐ │诸法无我│

│ │此无故彼无┘(空间的、论理的) │ │

├—————┼————————————————┼————┤

│ │缘无明有行——┐ ┌苦(果)┐│ │

│ │缘行有识…… ├流转┤ ││一切行苦│

│ │缘生故老死等一│ └集(因)┘│ │

│价值的缘起│切苦蕴生———┘ │ │

│(十二缘起├————————————————┼————┤

│、四谛) │无明灭故行灭—┐ ┌灭(果)┐│ │

│ │行灭故识灭……├还灭┤ ││涅盘寂静│

│ │生灭故老死等一│ └道(因)┘│ │

│ │切苦蕴灭———┘ │ │

└—————┴————————————————┴————┘

由上表中最后面的四法印来看,‘诸行无常’是就时间的先后关系论述无常;‘诸法无我’则包含了时间关系、空间的同时关系(不含无常),或理论的逻辑关系。若以此配置缘起略说,则可见‘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表示时间的先后关系;‘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表示空间或逻辑关系。

其次,‘一切行苦’表示迷的轮回状态,因此是负面价值。而‘涅盘寂静’是表示悟的涅盘状态,因此是正面价值。十二缘起之中,‘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生故老死等一切苦蕴生’,是表示迷界的流转缘起;‘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生灭故老死等一切苦蕴灭’则表示悟界的还灭解脱缘起。同样的,四谛中的苦、集二谛是流转迷界的因果关系;灭、道二谛是悟界还灭的因果关系。因此,四谛也可说是流转缘起及还灭缘起。由此可知,这些迷悟的价值缘起,与四法印中的一切行苦及涅盘寂静二者,是有关联的。

瑜伽行派的唯识说主张有∶遍计所执性(分别性)、依他起性(依他性)、圆成实性(真实性)等三性。它们虽有种种的说法,但本来的意思,却是如《华严经》所说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果我们将心看做是染净的依他起性;将佛看做是表示悟界正面价值的圆成实性;将众生看做是表示迷界负面价值的遍计所执性,则可知依他起性与一般缘起有关,遍计所执性与流转缘起有关,圆成实性与还灭缘起有关。(取材自水野弘元《佛教要语的基础知识》)

◎附一∶印顺〈缘起的定义〉(摘录自《佛法概论》第十一章第一节)

因缘有杂染的、清净的,杂染的因缘,即缘起法。缘起法的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则。他的内容,是‘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总结的说,即‘纯大苦聚集’,这是经中处处说到的。在中观、瑜伽学中,缘起法——或依他起法,通于染净,成为佛法中异常重要的理论,所以这值得特别留心!

缘起的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简单的,可解说为‘缘此故彼起’。任何事物的存在——有与生起,必有原因。‘此’与‘彼’,泛指因果二法。表明因果间的关系,用一‘故’字。彼的所以如彼,就因为此,彼此间有着必然的‘此故彼’的关系,即成为因果系。此为因缘,有彼果生,故缘起的简单定义,即是缘此故彼起。在这‘此故彼’的定义中,没有一些绝对的东西,一切要在相对的关系下才能存在,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结论。也就因此,悟得这一切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神造的。佛陀的缘起观,非常深广,所以佛说∶‘此甚深处,所谓缘起。’(《杂含》卷十二·二九三经)如上面所揭出的三句∶果从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都依缘起而说的。佛陀先观察宇宙人生的事实,进一步,再作理性的思辨与直观的体悟,彻底的通达此缘起法。缘起法不仅是因果事象,主要在发见因果中间的必然性,也就是悟得因果的必然秩序。这缘起法,佛说他是‘非佛自作,亦非余人作’,这是本来如此的真相。愚痴的凡夫,对于世间的一切,觉得纷杂而没有头绪,佛陀却能在这复杂纷繁中,悟到一遍通而必然的法则。观察到有情在无限生死延续中的必然过程,知道一切有情莫不如此,于是就在不离这一切现象中,得到必然的理则,这即是缘起法。能彻了这缘起法,即对因果间的必然性,确实印定,无论什么邪说,也不能动摇了。

◎附二∶水野弘元着·郭忠生译〈缘起论〉(摘录自《原始佛教》第四章)

缘起论的根本架构是依‘三法印’(或四法印)而建立的,所以吾人亦可视之为佛教的根本教理。据说释尊便是在菩提树下悟入世间的缘起而得无上正等正觉。从这个观点看来,吾人更可说∶佛教根源于缘起论的思想。这是人生世间的真理,亦是佛教的世界观。‘缘起法’被认为是绝对、常住、永恒的,不管诸佛出世与否,不管佛教存在与否,它是客观的、宇宙的、理性的真理。缘起如以‘法’之一字来表示则为∶‘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缘起。’更进一步的说∶‘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如果能正确的体悟缘起论,则佛教已在指掌中矣!

那么‘缘起’是什么意思呢?在日本,有人常说∶‘缘起就是善’、‘缘起就是恶’与‘人们非常关心缘起’,这些都与缘起的原意不合。因为他们所谓的缘起是‘一件事物发生的标志’、‘征候’或是‘预兆’等等。或者是‘某座寺庙的缘起’与‘某座神社的缘起’等情况,此处意谓著「某事物如何产生的’或是‘由来’,同样的也失去缘起的真意。

缘起的意义是由三法印或四法印衍生而来的。首先,‘诸行无常’告诉我们世间是无常的,现象界不断的改变,流转生死。其次‘诸法无我’告诉我们∶所有的存在绝非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在时空里相互依存,彼此关涉。再透过‘诸受是苦’的教说,吾人可知生命的本质乃是焦虑不安,无常苦空。苦、焦虑绝非无因自生;而且这些苦、焦虑不安并无固定性,吾人可加以改变或解脱它的束缚。所有的现象都是无常、无我;而事物流变与彼此关涉所由之道并非漫无规则,必定有某种法则支配彼此的关涉与生灭变化,而所有的事物亦必依此原则而兴衰消长。在这范畴之下,此种法则就是‘缘起法’。

缘起(paticcasamuppa^da)意思是∶‘由彼此关涉而生起’,或是‘现象界的生命与世间彼此关涉所由之道’。生命与世间诸现象是在事物所必由的条件与因缘之下产生,遵循着缘起的法则。这不像其他学派所主张的由控制事物生灭的最高神只而生,或所有现象界的存在已经命定或由业报所固定,或无因自生,漫无规则,或突然而生。依据缘起法的解释∶吾人如对现象事物的流变与在何种条件之下事物之存没生灭有正确认识的话,吾人可由自己的努力,除去吾人所不愿意的与实现吾人的意愿。这即是说∶由缘起法,吾人可轻易的离苦得乐;止息生死轮回之苦,享受解脱涅盘之乐。释尊所发现的真理就是缘起法,且由此而成佛。

在原始圣典中,曾以不同的方式表示缘起法;其中最根本的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或则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亦可看出缘起法的含意。后者通常指对佛教人生观得到理论上的了悟,并且已得最低的果位——无染的法眼(法眼净)。这即是说∶吾人如欲对佛法的原理有所理解,必须了悟缘起法;了悟缘起法的智慧即是法眼。此处‘法眼’的‘法’是指‘真理的法则’,除了缘起法以外别无他物。总之,‘法眼’是缘起法之智慧眼目。

缘起法的根本原则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由此开展出缘起的根本二支数,四圣谛的苦集灭道正可分成二部份而构成此二支,即‘流转缘起’与‘还灭缘起’二支。(详见后文)。在经典中曾提到不同支数的缘起;除了二支以外,尚有三、四,甚至到九、十、十一、十二或者是更多的支数,但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十二缘起’(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

缘起的支数可把它看作表示人生世间生灭流变的关系,但这种分类的原意不只是为了说明一般事物的发生,而是显示人类命运之苦乐,与在何种条件、因缘之下,痛苦会因而消失。所以就缘起法的立场,现象界的产生并非自然映现,而是有关于伦理与宗教的价值,如苦乐之果报由善恶之业而生等。而且就堕落懈怠而言,即是向着轮回的‘流转缘起’;反之向涅盘精进则是‘还灭缘起’。流转是说∶由重复生死而招聚业惑;还灭则是解脱业惑的生死轮回而向理想的涅盘前进。如果以此意义来解释四圣谛——缘起的苦集灭道,则苦集二圣谛可归为‘流转缘起’;灭道二圣谛则为‘还灭缘起’。甚至在十二缘起中,向着生死苦聚一面的为‘流转缘起’;而苦之止息则为‘还灭缘起’。准此,缘起的理论从宗教与伦理的立场,吾人可发现生死的链锁与世间现象的流变。这与研究现象界一般原因与效能的科学是有所不同的。

虽然如此,缘起亦可从自然界之因果关系予以说明。亦即有关宗教伦理价值的缘起法,可包括那与价值判断无关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关于一般现象界的缘起称之为‘外缘起’,而与价值判断有关的为‘内缘起’。对根机较钝的信众而言,外缘起通常以譬喻的方式来说明,以便了解复杂的内缘起。

无论如何,缘起的因缘关系亦关涉过去现在未来的业力思想有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包含着无法以科学立场来解说的一种期待可能性。尽管如此,缘起论本来的立场还是非常的合理,其观察方法亦不会与今日的科学脱节。

到今日为止,吾人尚未发现在原始佛典中,对现象界的彼此关涉有详细的诠释;但是在较后代的佛教却以不同的角度来谈此一问题。广泛的说,这乃是任何时代的佛教,无不以缘起论为其一贯的立场。但是,后代佛教却将缘起局促于较狭隘的意义,而且仅论及时间前后相续的范围,而与时间无关之逻辑的缘起关系却被称为‘实相’(real-state),而非‘缘起’。所以后代佛教,缘起论与实相论的立论相反,且为不同系统的教理。也就是因为如此,印度与中国的佛教教义才被分为‘缘起’与‘实相’两大源流。但就广义而言,实相论仍是缘起的一支而已。总之,缘起可分为两端∶

(1)以直线式,时间前后相续的观念来考察事物。

(2)就时间的某一点来考察事物存在的彼此关涉。

前者是具体而实在的缘起论,后者则是从逻辑或形式的立场来考察事物。

例如由种子而发芽、而枝叶茂盛、而开花结果,再回复到种子。这便是具体而实在的缘起(相互关系)。但是如代数程式∶2□3=5,这即是前数对后数,全体对部分,全称对个例,相对对绝对,而与时间前后因果无关的逻辑关系;这即是‘非时间’或‘逻辑’的缘起关系。

阿毗达磨佛教(部派佛教)以后,缘起论仅就时间有关的部份而谈,与时间无关的‘逻辑的缘起’则被拒之于外。但‘实相论’的原则是立足于‘逻辑的缘起’,缘起的本意亦是在探究实相本身。所以龙树菩萨在他的《中观论》(Madhyamaka-ka^rika^)一书便提出‘空’的概念,以解释诸元素的逻辑关系;这无非是要使缘起的意义能更清楚、更明白。

阿毗达摩佛教以后,谈缘起总是就二个观点而言∶与时间有关的缘起论,与时间无关的实相论。但仅就时间有关的偏狭立场来谈缘起,却渐成为一种风尚;这在原始佛教,我们是无法发现缘起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界限。原始佛教论及缘起,并不区别时间与非时间的缘起,以便能如实了知事物的存在。更进一步的说∶原始佛教有时为初学者,而设许多方便譬喻,这正如吾人在谈缘起二根本原则时所提及的;缘起有各种不同的种类。而在阿毗达摩佛教(部派佛教)则分为四种缘起∶

(1)刹那缘起(ks!anika-prati^tyasamutpa^da )。

(2)连缚缘起(sa^mbandhika-prati^tyasamut-pa^da)。

(3)分位缘起(a^vasthika-prati^tyasamutpa^da)。

(4)远续缘起(pra^kars!ika-prati^tyasamutpa^-da)。

于此,吾人亦可看出缘起的不同意义。其中,刹那缘起是说∶事物现象在一刹那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以逻辑的立场来谈缘起。其他三种缘起则是在时间的过程中谈缘起。连缚缘起是说∶因果关系没有间断,接续而来。分位缘起是说∶在今生与过去世之间,来世与今生之间,构成吾人身心的五蕴,各于其时表现的因果关系。远续缘起则是隔越多生多劫,从无始远续而来的因果关系。

如是可见,现象的缘起有许多不同的元素,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即是有关于逻辑、心理、生理、物理、政治、社会、经济、伦理、宗教等等的因果关系,而大部份的现代科学亦是致力于研究此类的因果关系。在一般情况之下,事物的因果关系总是非常复杂的,绝非一条鞭式的单一因果关系,而是多重的、繁复的,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因果关系。但佛教所说的缘起因果关系却还要超越乎此,包含许多以形而上学或是宗教为基础的因果关系,例如由过去世到现在世,由现在世到未来世的三世因果关系,及善因乐果、恶因苦果的‘异熟因果’等。

如上所述,吾人可发现有许多不同的缘起因果关系,但佛教谈缘起的目的并不在说明事实世界的现象关系,而是在指出不安苦恼的来源与如何离去苦难而证得常乐之理想境界。亦即是正知人生真象,于中道的德行中,精进、修行、证果。缘起论所谈的乃是人类有情的生命;至于自然界的因果关系,虽然有时被利用为方便的譬喻,却 不是目标所在。

总之,缘起论在一般意义之下,固然能将宇宙世界的现象关系解释得条理分明。但是,就佛教的观点而言,毋宁是就宗教、伦理的立场,而详于正见社会人生命运的关系。然而社会人生的现象极其复杂,不能轻易理解。

例如把一个人视之为一个体的存在,此人现前的种种不过是先前一切经历的总和。生下来以后,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在家庭、学校、社会接受教育,与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物接触,在每个各别时间所得到的阅历并未消失,而是积蕴在其生命自身。善恶的经历将会导致善恶不同的趋向;每个各别时间的经验或许极其微细,甚至不为人所注意,但重复发生的结果,却因而扩大其影响力。如果一个人习于为恶,则其谈吐、举止、轻浮的言行与眼神,很自然的看起来就像个为恶之人;反乎此,为善之人看起来必然是那么的纯净、圣洁。没有人在初生之时即有现在的容貌或态度,而是往后的善恶之行在他身上所刻划的痕迹。吾人的智能、性格、体质都是吾人出生以后,在各个时刻所为之善恶行为的总和。毫无疑问的,吾人在初生之时,已具有现前之智能、性格、体质的一部份,而这些乃是吾人前世经历的结果。所以现前的存在必须归诸于前世与今生的所作所为。职是之故,目前的自我、人格与过去的经验有密切的缘起因果关系。相同的,未来的一切视现在的作为而定。佛教有所谓的‘宿命通’——由现在的一切,推知过去的命运;‘天眼通’——预测未来;这些能力都必须通达缘起论,始能证得。

前面我们已谈过贯通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缘起因果关系。但是,如果以个人现前的存在来谈他周遭的一切,则可发现他不断的接纳外界给他的刺激与影响;相同的,他也在刺激、影响他人。这是说不仅要观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吾人所受的影响,而且必须立足于周围环境、社会不可分的缘起关系。例如一个学生,在朋友、学长、师长的影响之下,建立他自己的人格。如果有良师益友,则他会力争上游;反之则会旷废堕落。在家庭、学校、公司、村落、城市、国家之中,吾人受环境的影响,也在影响别人。这种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便是彼此关涉、相互依存的缘起因果关系。这不仅是在善恶的伦理范畴,亦在衣食住行的经济生活等种种关系中发现。

吾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从世界各地,由生产者、运输者、贩卖者而进入我们的手中,一粒米、一条小手帕皆必须经过许多媒介。严格的说,我们的生活没有一天不是与世间和衷共济的,而且只要我们消费商品,即必须与他人有生产、运输、贩卖的关系。更进一步的说,各种金融机关、运输组织与其他的社会设施无不间接或直接的彼此关涉。佛教说吾人须‘念众生恩’,便是告诉我们∶人是生活在环境之中。

这在文化生活亦复如是,所有的文化财产如语言、思想、科学、文学、艺术与技术成就皆是由前人继承而来,再加以改进而臻于现在的阶段。我们经由大众传播与教育而享受这些成就。如果没有报纸、杂志、收音机、电视、语言、文学将这些成就传递给我们,则文化生活亦不过是海市蜃楼般的空想而已。所以在文化财产的范围里,我们在空间上与世界诸文化系统息息相关,在时间上亦无法与人獭微去的历史脱节。

总之,吾人目前的存在,不仅与自己过去的人格道德的经验、政治经济的经验、文化艺术的经验有关,与全世界在时间上、空间上亦是息息相关。相同的,吾人目前的一切,亦是决定未来自己、历史与世界命运的要件之一。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现在的每一时刻肩负着决定未来命运的使命。

佛教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其意即在于此。个人即是全世界,全世界与个人有密切的关联。世界所有的现象或多或少、或纵或横、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彼此关涉,所以后代华严哲学称之为‘重重无尽缘起’。如前所述,吾人任何微细的举止将是决定未来一切的要件之一,它将或善或恶的影响环绕在周围的一切。吾人的思想与言语将对世界负责,所以不可随意妄作。因为我自己的善行,家庭、学校、社会……将因而受益,反之则不幸将遍及世界。所以吾人自己精神或物质的享乐,并不只是自己个人独享而已,而是世界与我共享;吾人之坎坷多乖亦复如是。当战争进行激烈之时,交通因而中断,无法自海外进口各种物质,自己岂能独自享乐。唯有在安和乐利的社会之中,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毕竟这个世界需要其成员相互协力,提携共进,所以唯有‘众乐乐’才会有‘独乐乐’。这种人皆尽知的常识恰与佛法的缘起论不谋而合。或者是缘起论能更清楚的说明这种常识,这乃是佛教的缘起论正是说明人生世间存在的实相\

kan 看吧~

你好浅见仅供你参考

必须 从心灵深处 转变 观念

你 自己 的心灵 是自己 的主人

心 不随 环境所转 ,如如不动,持心如大地,不随万境波!

金刚经 开示:应无所住生其心 。。。。,个人理解 ,忘记过去,活在当下每秒

吃饭 就吃饭 ,工作就工作,睡觉就睡觉,专心不二

用平和,祥和,钢毅的爱来爱自己,家人,同事,尊重每个生灵,迎接每个清晨,夜晚

你 就是他们的小太阳

无论 受到 何种负面 情绪 的干扰,都冷静,从容,客观解构,调查,了解,接近真相,就事论事

进一步 发出光和热 做自己和 亲人的灯塔 。。

如果 你郁闷 ,推荐 于丹,庄子心得心经

读诵心经 回向给 所有冤亲债主。

最好 去清净的僧尼道场求开示,合掌

如果 你 心态好 了推荐 遥远的救世主降服其心

葱蒜韭菜,五辛和被杀生灵的肉类,可能含有*邪,愤怒,恐惧的能量,要减低或断除

你的心 就是你命运的主宰统帅,

心光明吸引 光明汇聚。。。。

你的心就向九阳神功破一切寒冰。。。。。

财色名食睡压力或诱惑下:守住 心底慈悲,纯净,道心,钢毅,神圣 !

帮助 我们 穿越 白天,黑夜, 梦境 ,世间 ,无所畏惧,光明磊落!

言语 有因果 ,谨慎辨析 ,破四相,破我执,破法执,止观觉照,回归真如自性!!

可能 有偏见 ,推荐 三法印 八正道 纠正

你一定有不断前进的觉悟!

学佛经典是无我:

“无我”这两个字,在佛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师 父刚才讲了“无我”是学佛人的根基,想成菩萨的人, 必须要无我。无我在小乘佛法中就要修了,无论是小乘 佛法,还是大乘佛法,实际上用人间佛法来讲就是四个 字:自度度人。小乘佛法就是自度,大乘佛法就是度人。 佛是靠着自度度人,要先自度,才能度人,自度度人实 际上就是佛法的经典。你自己不能度自己,你怎么去度 别人?所以,自度度人就是先说小乘佛法。在小乘佛法 中,“无我”两个字就有很大的讲究。你们不要以为做 了大菩萨,才会有无我。实际上你们现在只要学佛,就 必须要无我,这一点很重要。

小乘佛法中有一个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这个三法印实际上就是三足鼎立的一个基础, 是学佛人的一个基础。其中佛说了,诸法无我,也就是 说,我们把人间称为法界,在这个法界当中,你所做的 一切,你所行的一切,你所想的一切,你必须要全部地 无我,这叫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就是说,我们所有的行 为,我们在人间所有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无常的,刚刚 想好去做一件事情,突然之间改变主意了,无常。刚刚 想做某一件事情,被人家说了一句话,又不去做了。想 想看,是不是你所有的行动都是无常的?昨天还说,我 应该怎么样,今天却是那样了,无常,道理就是这么简 单。菩萨讲的三法印里面,每一句话都点出人生的哲理。

师父问你们,你们现在做的哪件事情是能够长久 的?你们很多女孩子长得比较胖,说从今天开始,我要 天天锻炼身体、减肥,变得窈窕一点,结果呢,锻炼了 一个礼拜后,早上躺在床上爬不起来了,呼呼大睡。这 就是因为人没有一种韧性、没有一种恒心,这就是无常。 为什么会离婚啊?结婚的时候都说,“我要永远跟你在 一起”,永远了吗?没有永远,这就是诸行无常。

涅槃寂静,不要以为“涅槃”这两个字是一种结束, 涅槃在梵文里是开悟的意思。涅槃开悟的人,他的心马 上就静下来了,他马上什么都不想了,他马上什么都知 道了,人间宇宙空间所有的一切他全明白了:哦,原来 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啊。原来这个世界是生不带来,死 不带去,我来到人间什么都没带来,我走的时候能带走 什么呢?没有,空空如也,连你的身体器官也带不走, 只有业随身。你的感情能带走吗?一辈子爱你的人,你 能把他带走吗?带不走的。无常,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 你的。所以要懂得,只要开悟,什么都静下来了。一个 人要死的时候,开悟了:原来这就要结束了?什么都带 不走啊?一下子,寂静了,所以叫涅槃寂静。一切都静 下来了,死了,没了,最后慢慢地一口气没了,边上哭 的声音都听不见了,眼睛一闭走人了。不要以为死亡离 我们很远,哪一天睡了醒不过来,你就寂静了。但是你 不一定涅槃啊,只有高僧大德、完全开悟了悟的人,他 才会涅槃。

师父把话拉回来讲,佛说的诸法无我,还是讲的“无 我”两个字,实际上“无我”着重讲的一点是什么呢? 实际上就是讲诸法,不去讲人间的一切,在法界所有的 一切,哪怕说得天花乱坠、说得再好,名利等都是诸法。 如果你能在人间活着,把什么东西都看清楚,把什么东 西都觉得没有“我”了,那你就是菩萨,你怎么会瞋呢? 你怎么会贪呢?那些都不是你的东西啊,你知道这些东 西是根本留不住的。

佛说,一切法均无自性。就是说,人间的所有一切 东西都没有你从你的本性里带来的东西。你今天看了这 个房子很好看,不是你本性带来的东西,只不过是人间 法界的一个东西而已。今天我很爱的一个人,他是给你 带来欢乐,也是人间法界的一个东西而已。所以,它没 有自性,它没有一个让你能从真正本性当中得到来挽救 你在人间的灵魂的,能让你明白道理的东西,这是有自 性的东西。师父问你们,你们有这么多的钱,能带走吗? 钱有自性吗?自性就是本性当中带来的吗?本性中带来 的是你们的良心,本性带来的是你们的感情,真诚的东 西。所以,人间的一切全部无常的话,就根本不存在有 自性的东西。

佛说,一切源自于本性,本性源。孩子生出来良心 很好,看见妈妈出血了,他哭了,这是本性。后来长大 当医生了,天天给病人开刀,看血多了,觉得很脏,他 根本没有这种良心出来。所以师父跟你们讲,要达到一 切法均无自性,什么意思啊?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所 有给你带来的一切思维,全不是你自己本性带出来的东 西,是这个地球上本来就有的东西。所以,不是你从自 性带来的东西,你一定不能把它带走。现在师父问你们, 棺材里能带走什么东西啊?死的时候钱能带走吗?只能 当遗产分掉。衣服烧掉了,连骨灰都烧出来了。骨头、 头发、眼睛都不是你的,因为它不是来自于本性的东西, 是你带不回去的。那么只有来自于本性的东西,你才带 得走,那是什么?就是你的良心啊。但是很多人的良心 被狗吃了,本性都找不到了,那就下地狱、做畜生去。 师父叫你们修成佛性,修成菩萨性,就是叫你们提升境 界啊。因为只有这个思维灵魂属于本性,是可以带走的。 明白了吗?一切来源于本性。

师父跟你们讲,我们没有自性的东西,就是不是来 自于本性的东西,你不要去把它当回事。举个简单例子, 比方说,你对人间的看法、做法、想法,这些东西,因 为你到了人间之后,你才会看到、想到,你才会去做这 些事情,这个东西已经不是你本性的东西了。所以,当 有一个难过的事情发生时,当一个烦恼的事情发生时, 实际上这些是因为你经过人间的这些烦恼之后,反馈到 你的自性当中,你才有这种感受。这都不是你的本性带 来的,你根本用不着对它有什么怀念,有什么想法,因 为它是带不走的啊。我们小时候被人家欺负了很难过, 那种难过现在还有吗?不要说带走了,就说带到年纪大 都没带到,不是本性的东西是带不走的,你们要好好体 会。

你既然知道人间的一切都是带不走的,而且很多东 西都是通过法界的事物和思维所反馈给你的一种意念 体,意念是有一个形体的,这个时候你就要明白无我, 不是你的就叫无我,菩提心就是从无我当中发出的。师 父讲话你们仔细听啊!菩提心就是菩萨的心,这个人良 心好从哪里开始啊?这个人为什么良心好啊?因为他没 有自己,他一定帮助别人,他不会跟人家去争,不会跟 人家去斗,因为他没有自己。一个妈妈怎么会跟孩子去 吵呢?因为妈妈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孩子,明白吗?所 以学佛人必须要无我,就“无我”这两个字,师父可以 跟你们讲三个月。

无我之后,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了。战争是为 了什么?为什么不和平啊?就是因为大家都有自我啊, 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你对我不好,我对你不好,我、 我、我……打起来了。如果大家都无我了,老公心中就 想着老婆,老婆心中就想着老公,你说怎么会吵架呢? 没有自己,只有别人,学佛人要把“无我”这两个字延 伸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115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