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南部县的方言有哪些?

南充市南部县的方言有哪些?,第1张

中国方言学报(第1期)txt免费下载_读后感_在线阅读_3COME图书资料库2010年4月22日编辑推荐《中国方言学报》是一部研究中国方言的学术期刊。目录潮阳方言的象声词湘语声调演变的一种特殊格局南雄雄州镇方言里的促变音汉语方言的

-----------------

《中国方言学报》:

作者: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中国方言学报》编委会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6-10-1字数:版次:1页数:221印刷时间:2006-10-1开本:印次:纸张:胶版纸ISBN:9787100049962包装:平装所属分类: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定价:¥2200当当价:¥1900折扣:86折节省:¥300钻石vip价:¥1810

送积分:190内容简介

《中国方言学报》是一部研究中国方言的学术期刊。本书为第一期,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是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2003贵阳)宣读的论文。这些论文对潮阳方言的象声词、嘉善方言的连读变调、昆明方言的儿化、赣东北方言词汇接触的表现、贵阳方言的ABB式状态形容词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论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目录

潮阳方言的象声词

湘语声调演变的一种特殊格局

南雄雄州镇方言里的促变音

汉语方言的轻声变调

嘉善方言的连读变调

昆明方言的儿化

赣东北方言词汇接触的表现

粤方言“咗”新议

广州方言文化词两则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三种模式

北京话里“说”的语法化——从言说动词到从句标记

长沙方言中的“够得V”和“够不得V”

同源异境三方言的语汇变调和语法变调

四川简阳话程度副词“少”和“非”

汕头方言两种比较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陕北晋语沿河方言语法成分的语音变异

贵阳方言的ABB式状态形容词

地理语言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江淮官话入声发展演变的轨迹

“着”字式被动句的共时分布与类型差异

新词语词典的方言词收录及其规范问题

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关系刍议

----------------------------------------

中国方言土话地图

作者:曹晔晖张岳

市场价:¥3600

卓越价:¥2770为您节省:830元(77折)

VIP价:¥2687SVIP价:¥2631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页码:277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802214939

·条形码:978780221493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方”是指地区、地方的意思,“方言”就是只流行于某个地区,没有在汉民族共同语中普遍通行的词。土话有时候是方言的别称,有时候也专指某一类方言下面不同地区又各有特点的方言分支。

中国有八大方言区,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词。

我们编写这本《中国方言土话地图》按照地域和方言区分布,以普通话为基准,从语音和语义的区别出发,从人文地理和旅游观赏角度,全面生动地介绍不同地域、人群的方言土话。编辑推荐

中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56个民族共有80多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地区方言,所有的方言都在汉语言这首华丽的乐章上谱写着动人的音符。家乡的语言的最美的语言,中国有八大方言区,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词。《中国方言土话地图》介绍了北方方言土话、吴方言、长沙话、南昌话、客家方言、闽北方言等地区方言。目录第一卷人间日月长,方言乾坤大

方言趣话

方言古话

方言智话第二卷官话——北方方言土话

皇城根下北京话

东北官话

西北官话陕西话西安话兰银官话兰州话

中原官话河南方言

西南官话成都话

江淮官话——扬州话第三卷吴侬软语——吴方言

正牌软语苏州话

阿拉味道上海话

独特的温州话第四卷长沙话为代表的湘方言

感性十足的长沙话

号称湘语之王的湘乡话----------------------------------------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通行地域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邵阳、邵东、新邵、隆四、洞口、武冈、新宁、城步、东安、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此外,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分区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语南、北、西三面长期以来处于官话方言包围之中,东部又受客、赣系方言的影响,以致语音系统不断产生变化,逐渐形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种明显有别却又并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从地理上看,新、老湘语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北片湘语和南片湘语,这就是湘语的两个方言片。新湘语和老湘语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系统上。南片老湘语比较保守,古全浊声母字一般仍多念浊声母;北片新湘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而有逐渐靠拢官话的趋势,语音上突出的表现是由繁到简,古全浊声母字一般都已念为清声母字了。北片新湘语主要通行于湘北、湘中一带,如长沙、株洲、益阳等;南片老湘语广泛通行于湖南中部、沅水东南、湘水以西和资水流域,如湘乡、双峰、邵阳、武冈等。

-------------------------------

学术论文网搜索中心:

湘语知庄章声母的读音类型与历史演变

本文来源于学术论文网:全文免费阅读:

----------------------

中国鉴定网:《中国方言》

发布时间:2009-06-1515:24:39

----------------------------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探路入门»中国方言各地方言学习软件!《中国方言》是一个能用各种方言朗读中文的趣味(工具)软件!《中国方言》就象一个免费的语音老师、通过它您可学习到各种方言的不同读法。

-----------------------

湘语与吴语音韵比较研究-好图书本书是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博士后陈立中的著作。现代湘语与吴语在地理上相隔遥远,但在方言特征上表现出突出的相似性。去中国图书网购买'湘语与吴语音韵比较研究'

----------

方言-网络红人-科技中国——欢迎光临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博物馆-全球第一概述;•中国方言;•其他方言;•七大方言概述;•参考资料新湘语更接近于北方话。湘方言以长沙话(新)及娄邵片(老)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

----------------

天下湖南湖南图书馆

黄先生在《地方文献工作刍论》(《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1期)中又如,湖南的汉语方言大致可分为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家话、乡话、湘南土话一般来说,图书馆收藏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的图书资料;博物馆收藏实物资料;档案馆收藏档案资料

----------------------

湘方言|『湘语』-中国语言论坛-PoweredbyPHPWind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中国语言论坛湘语方言点主要集中在湘、资流域中下游和洞庭湖沿岸,向西南方向以邵阳、武冈等混杂性方言作为过渡,有城步、绥

如果在外地,你碰到一个江西人,让他说一句江西话来听一听,他多半会有些困惑,因为对于一个江西人来讲,他通常是没有 “江西话” 这个概念的,江西的方言情况相当复杂,完全不能将“省”作为一个整体来一概而论。

当然,这也不是江西一个省的情况,和北方省份几乎一个省甚至几个省的方言口径统一相比,南方很多省份的方言都相当复杂,不过嘛,即使和南方省份来比,江西的方言情况也算是混乱的,比如如果说到“湖南话”,大家可能还能想到湖南台综艺节目偶尔蹦出的几句长沙话;而说到 “江西话” ,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江西人可能都有些懵 :到底找哪个来代表江西话呢?

其实江西方言虽然乱,但大体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方言区:赣语区,客家区,官话区以及徽语和吴语,这里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一, 赣语

先说说最主流的赣语,虽然大家可能没有 “江西话” 这概念,但是 “江西话” 这个概念其实还真的存在,这就是 “赣语” !

汉语根据不同分法,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大方言,有分七种的,有分九种的,也有分十三种的,但无论哪种分法, “赣语” 都是其中之一。

“赣语” 是江西人的主体(汉族江右民系)所使用的语言,在江西境内4600万人中,使用赣语者大概3000万人,占据全省人口2/3左右,江西现在全省100个县、市、区中,有61个大体使用赣语。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这不是有 “江西话” 吗?为啥江西人没有 “江西话” 的概念呢?

问题是,虽然有 “赣语” 这个概念,但“ 赣语” 内部并不互通啊,即使是内部的各方言具有较多共同特点,但不同地方说的话,多半还是互相听不懂。

根据第二版《中国语言地图集》,赣语内部可分为九片 :昌都片、宜浏片、大通片、吉茶片、抚广片、鹰弋片、耒资片、洞绥片、怀岳片。

这不同片的赣语之间的交流也是相当困难,即使是同一片内部,也不一定能互通,比如就拿 昌都片 来说。

如果把赣语当做独立的一种语言,那它的标准语当然是 南昌话 ,而 南昌话 便属于 昌都片, 不过通常所说的南昌话是指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并不包括昌都片其它地区,而如果再细分,仅仅只有南昌旧城(今八一大道以西到江边,永叔路以北,阳明路以南不足5平方公里的地区)所用的方言为标准的南昌话,至于使用昌都片的其它县市,比如湖口,都昌等,理解南昌话还是颇为困难。

对了,这里还要说一点,赣语并不只有江西人说,湖南,湖北等省也有大量人口使用赣语,这是因为元末明初之际江西经济发达,受战乱破坏较小,所以江西人往湖广地区进行了大量移民,很多早期江西移民聚集地现在仍然使用赣语,目前赣语的使用人数大概在4800万左右(超过江西全省人口),江西的有2900万、安徽约450万、湖北约530万、湖南约900万、福建约27万。

赣语的人口分布情况

二, 其它方言

说完了赣语,再说说江西境内的其它方言,江西境内第二大方言便是客家话。

客家人大部分分布在广东北部,江西南部以及福建西部,所以江西南部地区几乎都是客家语区。

江西目前有大约800万人使用客家话,占全省人口的1/6左右,主要集中于赣南的赣州地区以及吉安部分地区,而赣北地区唯一一个使用客家话的地方是宜春的铜鼓县。

铜鼓县:江西北部唯一一个客家县,全县人口70%为客家人,是赣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当地人多为明清时期的闽粤客家移民后代。

不过,客家话也不是完全互通的,赣南有些地方甚至都不以县,而是以乡镇来划分方言体系,互相之间也很难听懂。

但是赣南地区也不是都操客家话—— 赣南核心的赣州老城以及信丰县城及其周边5公里范围有一个方言岛,这个方言岛的人说的是西南官话 ,这个方言岛被包围在在800余万人的赣南客语方言区中,相当显眼。

而江西的官话区也不止赣州城一处,江西北部重要港市 九江城区及其附近的瑞昌,柴桑(以前的九江县,后改为柴桑区) 等地也不使用赣语,而使用的是 江淮官话。

而除了赣语,客家话和官话外,江西还存在其它方言,这存在于东北的上饶,如果以地级市来看,上饶的方言复杂程度在江西内部首屈一指: 婺源县、浮梁县、德兴市 使用 徽语 ; 上饶市区、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和德兴市(限陇头) 使用 吴语 ; 鄱阳、余干、万年、弋阳、横峰、铅山等地 则使用 赣语。

三, 十里不同音

也就是说,如果粗分的话,江西境内有 赣语,客家话,官话,吴语,徽语 五大方言,而再细分的话,则能分出更多来。

为什么江西的方言这么乱呢?

其实首先还是和地形有关,和北方平原地形不同,南方多山的地形使得语言很容易在限定的区域内自行发展,很难形成混杂。

江西的山地丘陵共占全省面积70%,在古代这自然严重阻碍了不同区域间的交流,江西省内部最大的平原为鄱阳湖平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这里自古就是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是平原地形,所以这里的方言相对便比较接近,江西话中最大的一支——以南昌话为核心的昌都片便形成于此。

此外,水系,移民以及行政等原因也会对方言产生影响。

比如赣州,赣州老城为何形成方言孤岛呢?根据考证这便是移民造成的,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因赣南民变遍地,朝廷从广西桂林、柳州调来 狼兵(客军) 进驻赣州。桂林话、柳州话带到赣州城区,形成了赣州的官话,目前赣州话的使用人数在30-35万之间。

再说九江,九江城及附近等地说 江淮官话 其实也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其实九江话一直以来就和江西主体操行的 赣语 不太一样,明朝嘉靖年间的《九江府志》就记载到 :“文仪言语类金陵而近实。”, 所谓金陵便是南京,说的也是江淮官话,为何九江方言会和相距甚远的南京相近?

这和九江人有关,九江处于江西最北边,自古就是收纳北方流民的地方,所以古代九江城居民很多都属于移民后代,加之古代长江为交通要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相当频繁,所以形成了具有共同特点的“ 江淮官话”。

注:东晋时期,浔阳(九江)就是接纳北方移民的重点地区,西阳郡、新蔡郡、安丰郡、松滋郡、弘农郡(大部分移民来自这里)、太原郡六郡大量流民被安置于此,有些学者认为九江人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原型便是他在家乡看到的由这些北方移民建立的“坞堡”,而这些移民说的当然是官话,这便是九江官话最初的来源!

而现在的九江人多半也是移民后代,1858年湘军攻破九江城后,对九江进行了屠城,老九江城的居民基本被杀尽,现在九江城内的局面多半是从湖北,安徽甚至是河南信阳一带的居民后裔,他们使用的也多是江淮官话,这奠定了现在九江话的基础,之后九江话又不断影响附近的九江县,瑞昌,湖北黄梅,武穴等地,使得官话区范围扩大。

九江话有着江西方言中极少存在的“儿化音”(北方方言特点)现象,显得与江西地区其它方言格格不入

然而,与九江仅一湖之隔的 湖口县 却并不使用江淮官话,湖口话也属于赣语昌都片,这也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湖口以西的 九江市区及郊区使用的是江淮官话,而湖口以东的安庆市部分地区使用的同样是江淮官话, 湖口等于是将江淮官话区切成了两半,这又是为何?

其实这也和水道有关,古代湖口并未形成繁华的沿江口岸,湖口,星子等地的经济活动通常是通过鄱阳湖水道和南昌进行互动的,和长江中下游交流反而不多,所以湖口的方言并不接近九江,而接近南昌。

同样,九江最西部的武宁,修水两县使用的也是赣语昌都片,这便是修河水道的影响,水系在古代几乎相当于现代的“高速公路”,沿河上下游交通便利容易形成相对统一的共同文化,而古代南昌和武宁,修水便通过修河相连,事实上明清时期武宁,修水两县也是属于南昌府管辖,并不属于九江府。

如上图,沿着永修,武宁的河流便是修河,再往西便是修水县,中间的湖泊为旅游景点庐山西海(柘林水库)。

最后重点说一下江西东北部的上饶 !这个地方的方言相当丰富,这也和上饶本身的地理位置有关:多省交界之处,上饶西部靠着鄱阳湖,属于鄱阳湖的鄱阳,余干,万年等地自然属于江西核心区,使用赣语,这里明清时期其实有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饶州府,府治鄱阳。

而上饶西北边则有些乱,上饶市,玉山和广丰一带,自古以来与浙江衢州吴语区一带交往密切,交通便利,浙赣铁路由此通过,说的方言也是吴语,辛弃疾的名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 便是在上饶写出的。

注:古代上饶地区和吴越地区在行政上也有很紧密的联系,宋朝时期信州上饶郡、饶州鄱阳郡,隶属江南东路而不是江南西路;元朝时信州路、饶州路及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而不是江西行省;一直到明朝初期,饶州府(上饶东部,景德镇)和广信府(上饶市区,上饶西部以及鹰潭等地)因漕运不便,才改为隶属江西布政使司。

而上饶北部的偏东的婺源、德兴,以及景德镇的浮梁说的则是徽语,这其实也属正常,毕竟这些地方古代和安徽交往密切,其中婺源还是古徽州六县之一,一直到后来“婺源隶赣”才改属江西。

注:上饶县铁山乡,一个乡竟然有9种方言(“铁山腔”、“汀州腔”、“麻山腔”、“建宁腔”、“广丰腔”、“田墩腔”、“广东腔”、“福建腔”、“官话”,分属吴语,客家话,赣语,官话以及闽语)。

由于江西方言如此的复杂,所以说,让一个“江西人”说“江西话”真的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个“十里不同音”的地方,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所说的方言属于哪个系统。

地蛋---马铃薯

雪地红---拉菜英子

芋头----红薯

洋茄子---西红柿

辣椒---辣子

水---茶

馒头---馍馍

烧饼---锅贴

米饭---干饭

鸡蛋---鸡子

莴笋---莴瓜

红烧肉---把子肉

变蛋---松花蛋

--

3 [备查]汉族诸方言

山西省西南部汾河谷地二十八个市县、安徽省淮河以北二十二个县市和淮河以南的凤阳县

—蚌埠市—霍邱县—金寨县、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县、陕西省安

康市白河县。①黄帝打败炎帝,二者联合击败了东夷,华北平原西部、汾河渭河平原的炎

黄后裔逐渐融合成华夏族,夏、蓟就是华夏族的两个分支。夏朝统治中原西部(河南省,

山西省南部),其语言乃炎黄融合的原始华夏语;蓟统治北京,其语言乃黄帝的原始华夏

语。②商族语言最初是华夏化很深的东夷语,流行于中原东部(今鲁西南—冀南—豫北—

皖北—徐州),商朝统治中原几百年后,逐渐与中原的夏族语言融化成今日中原官话的雏

形——华夏语。③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诗经》的语

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孔子成为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

。秦朝时推行“书同文”等文化政策,使民族共同语的传播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汉代雅言

演化为“通语、凡语”,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

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

和江左一带。《魏书咸阳王禧传》就有关于北魏孝文帝通令“断胡语”,用正音(洛阳话

)”的记载。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金陵(今南京),当时的金陵话是洛阳话的沿用。④

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都,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徙到洛阳,推广以洛阳为代表

的正音和正语。唐朝时,洛阳话仍然被看作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如孔颖达对经学的传述

和注疏,韩愈、柳宗元等在文学上的创作活动等,促进了汉民族书面形式的共同语的广泛

流传。唐代科举时赋诗作文也提出了语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从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

以洛阳语音为标准音的《切韵》的规范。北宋都汴梁(今开封),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

近,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为“中原雅音”。南宋定都于杭州,中原雅音也随之在杭州扩大

了影响,以至于今天的杭州话还同中原官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当时洛阳话仍处于标准音

的地位,“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北宋时期

中原之音基本定型,与今日河南方言几乎完全一样。今日北方官话之所以与河南方言大同

小异,是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而形成的

。⑤金人迁都北京后,河南方言的影响扩大到金人统治的大部分地区。蒙元时出现了中原

之音(河南方言)广泛传播的“四海同音”的局面。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就是“以

中原为则,面又取四海同音”而编写的。元代汉民族还是以中原之音为正音的。从明初的

《洪武正韵》到清中叶以前,教授标准音的学者都是以中原雅音为依据的。与此同时,元

明清三代随着政治、经济的集中,大量古话文学作品(元杂剧、《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儒林史》、《红楼梦》等)的产生和流传,使北京语音逐步上升到标

准音的地位。元末明初的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老乞大》和《朴通事》就是以当时的北

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清政府曾发布过政令要求各级官员和“举人、生员、贡监、童生

皆学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北京语音取代中原雅音的标准音地位,是在清中叶

以后。满清学者陈冲庆说:“国朝建都于燕,天下语音首尚京音”。于是乎,汉民族共同

语经发展演变,在标准音方面实现了从中原雅音到北京语音的转变,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下属商县—洛南—丹凤—

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甘肃宁县;关中方言西府话包括宝

鸡市。关中方言区乃炎帝故地,母系为炎帝属的周族语言即是炎帝语言,炎帝语言与炎黄

融合的夏语近似,又由于地理相近,沟通频繁,所以关中方言与河南方言同属中原官话。

作者: 云梦浦 2006-3-7 20:28 回复此发言

--------------------------------------------------------------------------------

4 [备查]汉族诸方言

秦陇方言包括陕北的延安、甘泉、富县、定边,陕南的略阳、勉县、南郑、汉中市、城固

、洋县、西乡、汉阴、安康市、平利、旬阳、镇安,陇东的庆阳、合水、正宁、华池、环

县、镇原、平凉、泾川、华亭、崇信、灵台,渭河以南的陇西、漳县、武山、甘谷、礼县

、西和、岷县、宕昌、舟曲、武都、成县、徽县、康县、两当、文县(除碧口镇)、临潭

、卓尼,敦煌、河西走廊东端的景泰,青海省的西宁市、湟中、湟源、门源、互助、贵德

、化隆、平安,宁夏省固原市、彭阳、隆德。

陇中方言包括青海省大通、乐都、民和、循化、同仁,宁夏省海原、西吉、泾源,甘肃省

永靖、临夏、和政、广河、康乐、临洮、渭源、定西、会宁、通渭、静宁、庄浪、秦安、

张家川、清水、天水市。历史上长期受氐羌影响,与关中方言有了不同的特点。

南疆方言包括库尔勒、阿克苏、克孜勒苏州、喀什、和田、吐鲁番、伊犁州。

西南官话包括十一片: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西部十九县市、湖南省西北部、陕西省南

部的留坝—佛坪—宁陕—镇坪—岚皋—紫阳—石泉—镇巴—宁强、甘肃省文县碧口镇;泸

州市—宜宾市—乐山市—西昌市、贵州省铜梓—仁怀—沿河—印江、云南省大关—绥江—

水富,内江市—自贡市—仁寿县—富顺县,雅安市—石棉县,云南省西北部下关—剑川—

宾川—洱源—云龙—丽江市;云南西部的大理—保山—潞西;云南省东中部的昆明—昭通

—曲靖—玉溪—楚雄—个旧—开远、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四川省宁南县;贵州省北部

以遵义—六盘水—毕节为中心的二十七县市、云南省威信—彝良—镇雄、重庆市秀山县、

湖南省芷江—怀化—凤凰—新晃—吉首;贵州省东南部镇远—岑巩—黎平—锦屏—台江、

湖南省靖州—通道;贵州省南部凯里—都匀—贵定县;湖北省北部的襄樊—十堰—丹江口

—老河口—随州;武汉、湖南省临湘县;湖南省南部永州、郴州;广西省以柳州—桂林—

百色—河池为中心的五十六个县市;海南省昌江县—东方市—儋州市—三亚市的部分地区

所讲的军话。西南官话与江淮官话的分界线在广水县—安陆县—应城县—黄陂—黄冈市—

鄂州市—蕲春县一线以西以南。

商周秦汉时期,洞庭湖还属于原始汉语与藏缅语、苗瑶语、融合而形成的楚语,永嘉乱后

,迁入湖北的秦雍流人(陕西甘肃以及山西一部分)有六万,出现了西南官话的最初雏形

。安史之乱后,十倍于土著的北方移民入洞庭湖北部,冲击、涵化并最终取代了当地的楚

语,奠定了西南官话的基础。

江淮官话分布在淮河和北南文化线之间,福建南平城关、长乐县洋屿村属于江淮官话孤岛

。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方言分界线如下:连云港临洪河口—东海县浦南镇—东海黄川—东

海白塔埠—东海平明—东海房山—东海安峰—新沂黑埠—沭阳阴平(潼阳)—沭阳颜集镇

方圩村—沭阳悦来—宿迁关庙—宿迁丁嘴—泗阳仓集—泗阳屠园—泗洪曹庙—泗洪金锁—

泗洪重岗—泗洪上塘—泗洪峰山南—淮河—凤阳县南—蚌埠市西南—淮河—霍邱县东—金

寨县南。

作者: 云梦浦 2006-3-7 20:28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备查]汉族诸方言

2)北方方言的主要语言特征有:

A 语音方面

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

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 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

字;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除江淮官话、秦晋方言有入声调外,其余

各地官话都没有入声调。整个官话方言区的声调以4~5个为最多,尤以4个声调最普遍。古

四声中,平、上、去三声在各地官话中的分化、发展情况相似,即:古平声清声母字现念

为阴平,如包、周、基、夫、甘、尊、当、江、光等;古平声浊声母字现念为阳平,如爬

、徒、锄、奇、条、林、沉、群、同、红等;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现念为上声,如

补、早、胆、粉、党、井、榜、选、暖、染、老等;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现念

去声,如古上声全浊声母字部、父、道、愤、荡和古去声字过、怕、步、带、共、耀等。

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念法比较复杂,除江淮官话、秦晋方言保留入声自成调类外,其

余入声调消失的各地官话,古入声字的归属各不相同。

大致说来,北方官话、中原官话东部入声消失后入声调的字分派平、上、去各声,即所谓

“入派三声”:入声全浊声母字归阳平,入声次浊声母字归去声,入声清声母字分派到阴

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少数地方与北京略有不同:入声清声母字或全归阴平(

如济南),或全归上声(如大连)。 兰银官话、中原官话西部古入声调字的分派有两种情

况:或是入声全浊声母字归阳平,其余归阴平,如西安;或是古入声全浊声母字归阳平,

其余归去声,如兰州。西南官话古入声字的分派最为划一:只要是古入声字,不论声母是

什么,一律念阳平调。

B 词汇方面

官话方言的词汇和普通话的词汇大同小异。官话方言中通行范围比较广的语词,大都已进

入共同语,作为基本词汇,没能为共同语吸收的官话方言词,大都只流行于某一个官话方

言片或方言小片。南北各地官话在词汇上的差异,比官话和其他各大方言之间的差异小,

但有的地方也有与众不同的方言词语。例如北京土话"二乎"意为"犹疑","咋呼"意为"嚣张

","冲道"意为"敢做敢说";天津话"广"意为"打","老公"意为"乌鸦","罢了"意为"了不起

";西安话"瞎了"意为"浪费"、"糟踏";山东聊城话"毁"意为"打";河南洛阳话"连连儿"意

为"赶快"。新乡话用"乱"表示"住",用"红"表示"卖力气";成都、昆明等地"聊天"说成"摆

龙门阵",武汉、重庆等地"倒霉"说成"背时","可怜"说成"造孽"……如此等等,都各具一

格。"太阳"一词在官话方言区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北京、保定称"老爷儿"(北京也称"太阳

"),沈阳、西安称"日头",太原、呼和浩特称"阳婆",合肥称"热头",成都、武汉、昆明称

"太阳";光是河北一省,对"太阳"的称呼就有"老爷儿、爷爷儿、爷爷、日头、日头爷、日头

影儿、阳婆儿、阳婆、前天爷、佛爷儿"等等,可见词汇上的分歧,即使是在官话方言内部

,仍然不容忽视。官话方言的词汇跟其他方言比较,还显示出以下一些特色:

①双音节词特别占优势。双音节词在汉语中是整个词汇里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在官话方

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许多在官话方言中加“子”而成为双音节词的,在其他方言中往

往是没有“子”的单音节词,如“稻子”在南方方言或叫“稻”(吴方言、闽方言),或

叫“禾”(客家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粤方言);“谷子”在南方方言或叫“谷”(吴

、湘、赣、客家、粤等方言),或收“粟”(闽方言);“相片”一词官话方言区各地大

都叫“相片”或“相片儿”,而南方各方言,除客、赣方言仍用双音节“相片”外,吴方

言、粤方言、闽方言都是单音节词,或叫“照”(吴方言苏州话),或叫“相”(粤方言

作者: 云梦浦 2006-3-7 20:29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备查]汉族诸方言

、闽方言)。

②古代语词保留得比较少。尽管每个汉语方言都继承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词,但是相对而

言,官话方言区各地方言保留古语词的现象比较少。例如“眼睛”一词,官话方言区各地

大都说“眼睛”,而闽方言至今仍叫“目”,粤方言仍叫“眼”,保留了古代汉语对这一

人体器官的名称;又如“站立”一词,除官话方言区及湘方言外,吴方言叫“立”,闽、

粤、客家、赣等方言叫“企”,都沿用了古代汉语的说法;此外,还有一批极常见的生活

用词,南方各方言保留了古代的说法,而官话方言则采用了跟现代汉语普通话一致的说法

。如“看”是官话方言普遍通用的;而粤方言、闽方言(部分地区)却用古代的语词“睇

”。

③外来借词比较少。和南方诸方言比较,官话方言中外来的借词比较少。南方闽、粤等地

向来为出海门户,与外国接触多,方言中较易借入外语语词,如闽方言中借入不少印度尼

西亚—马来语词,粤方言中借入不少英语语词。有时候同一个事物,官话方言与南方各方

言却采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显示出“舶来”词与“土产”词的差别。例如“水泥”一词

,粤方言区有人叫“士敏土”,吴方言叫“水门汀”,都是英语cement的译音;闽方言叫“

番家灰”、“红毛灰”之类,也显示出外来的色彩,而官话方言大多数和共同语一样用“水

泥”(部分地方叫“洋灰”)则是地道的汉语语词。又如照相用的“胶卷”,官话方言各地

都叫“胶卷”,而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却都采用英语film的译音词“菲林”。

④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比较概括。和南方各方言比较,官话方言的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更

加概括,分工不那么细。例如常见的语气词"呢、吗、啊"之类,官话方言跟共同语是一致

的,而南方吴、粤等方言的语气词则丰富得多。

C 语法方面

①构词方面,修饰性的词素一般在前。如除西南官话偶有"鸡公"、"鸡母"一类说法外,各

地官话大都是"公鸡"、"母鸡"、"客人"、"拖鞋"等说法,不象南方某些方言把修饰性的词

素加在后面。如"鸡公"、 "人客"、"鞋拖"(闽方言)之类。

②运用语音内部屈折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现象比较少。除个别地方外,官话方言很少有语

法学上所谓"构形法",即"狭义形态"的东西,粤方言、闽方言用变音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语法

意义的现象在官话方言中很少见。

③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运用。官话方言中不少地方有结构助词"的、地、得",用途各

不相同。这几个结构助词以北方官话用得最普遍,已进入共同语的语法体系中。在官话以

外的南方各大方言中,却很少见,就是有类似的结构助词,也不象官话方言那样"的、地、

得"分工明确,用法不混。

④重叠式的运用范围相当广。官话方言的重叠式内容相当丰富,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例如

亲属称呼,南方闽、粤、客家、吴等方言一般都不用重叠式,多用单音节词素前加"阿"来

称呼,如"阿爸"、"阿弟"、"阿嫂"之类。而在官话方言中,则普遍用重叠音节的方式来称呼

人,如"哥哥"、"舅舅"、"爸爸"、"嫂嫂"、 "叔叔"之类。又如某些常用的名词,在南方各

方言中是不能重叠的,在官话方言中却以重叠的形式出现,如"星星"一词。在西南官话、

西北官话中,重叠表示附加的小义。如成都话"盘盘"意为"盘儿","眼眼"意为"眼儿"。"豆

豆"意为"豆儿",西安话"帽帽"意为"帽儿"。西北官话有的地方量词和指示词也可以重叠,

如西安话度量词重叠表示计量方式:"这米不卖升升"(不按升卖);指示词重叠表示所指的

具体位置:"你的站在这这等着"(你们站在这儿等着),这些重叠的用法在南方各大方言中

都是没有的。

⑤量词的使用比较概括。官话方言中最常用的量词“个”用途很广,可以用在许多事物上面

,虚的实的,都能和“个”配搭。称人一般在官话方言中用“个”和“位”(尊称),而在

其他各大方言中,却用各种不同的量词,并往往在量词的选用中体现出一定的感情色彩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120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