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生活看出不平凡人生的情感散文

平凡生活看出不平凡人生的情感散文,第1张

  过中秋佳节,今年头一次过这样的节日,原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只有我们小孩在家,父母呢?都回家给奶奶拜寿,因为奶奶的生日是阴历八月十四日,头一次很欣喜,父母精心的准备,迎接十五,我买了月饼,爸妈买了好菜,家里一下子热闹好多,真是难以相信,我们也可以满怀笑容的过着属于自己的中秋节。

 头一天,为了打发时间,父母早早的吃饭后出去打牌去了,我们呢,就我在家里看碟片,世界末日、阿凡达,只是感觉,虽然没有影院震撼,至少了解了大致的中心意思,不失为一部好片子。一天的光景很快就过去。有时间去上上瑜伽课,和老师,朋友讲述很多我从书里看到的新鲜事,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传奇人物,终于看完那本书,酥油,我很是惊讶,朴素,却很有原味,真实而不做作。充满了伤感,让我的内心深受其影响。这本书的震撼是在很大,文化的差异,促使我们不得不走进那个地方,神圣的主题,西藏,喜欢那里的天,热爱那里的高山,草原,有机会,我一定要一睹其芳容。

 寒冷的风吹进我的身体,身体不尽一颤,在这样的季节,我们除了缅怀秋天的寒冷,还有那无比皎洁的'月光,我想再也不会有什么别的新鲜话题。还是经不住热烈好评,带着小妹去看了那部史上最纯真的爱情**(山楂树之恋),如果说豪放是一种宣泄,那含蓄就是一种干净,值得回味的悠长。静秋和老三的爱情,好到让人羡慕,那个年代的人群,还能这样的精彩,平凡而又真实。为什么有情人,却没有感人结尾,只有令人身心俱皮的伤感,会流泪,会傻笑,会随着情节的变动,仿佛走进故事里。让人心碎。主人公很纯真,不算漂亮,但是很秀气,很干净,男主人公呢?衣服傻傻的摸样,白白的牙齿。痴痴的爱着静秋,为她耗尽自己最后的心力。看后心情很是承重。我到底要的是什么?想要拥有什么?深深的思虑。

 十一原准备上西藏的,可是因为天气的因素,必须让我改变方针政策,去云南,一直也是我很向往的地方。如果可以如约而至,今年的我就圆满了,目标基本都达成了。把想法告知他,却获得一副埋怨,说我不知节俭,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没有心眼,容易受骗,刺耳,更让我寒心,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心变得宽阔,需要毫无犹豫的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获得自由,也只是为了眼前的他,孤单的感觉,肯定是难过的,我要让自己可以适应,让他没有牵挂,可是换来的确是不理解。不想争执,执拗的还是想按自己的意愿,趁自己还有梦想,就尽早的实现它,未尝不是件好事。管他呢,也准许自己任性一回吧。

创作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追悼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开始,全体起立默哀。主祭人朱德、康克清就位,敬香献爵。然后由谢觉哉代读朱德祭文。这篇祭文曾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

朱德同志怀着真挚的深情,回忆了母亲勤劳、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又用朴素无华的语言美写下了《回忆我的母亲》。

扩展资料

艺术手法

《回忆我的母亲》在取材角度,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在散文的人物写作中,可谓各呈异彩,相映成辉。这些特色和异彩可以为后来的同题文章作了一个示范。以简约,平淡的语言,字字句句流露感情,充分体现了散文作品的人情味。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录,它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语言十分质朴、简洁。充分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而难求两全的境地,使慈母眷眷的心和赤子拳拳的心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资料

-回忆我的母亲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父爱,就是这样深沉。父亲朱鸿钧对儿子朱自清的爱,亦如此,舐犊之情,就体现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中。

       如同《背影》中朱自清回忆父亲买橘子时的场景:他(父亲)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这篇散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全文并无华丽辞藻,却令无数人潸然泪下。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深深的父子之情。短短的文字,将朱先生的父亲形象刻画的鲜活而真实并入木三分!

有人说,经历岁月,才能读懂父亲。不管是为人子,还是为人父,都应该读读它。

一篇《背影》,让无数人对父子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家麦家说:“多少子女为了逃离父母走上‘蓄谋已久’的远行,终来还是逃不出强大的亲情,亲情里藏着宿命……越走越深的,是亲情。”

但这份关于亲情的注解,或许只有长大了,才能真正读懂。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李健唱的《父亲写的散文诗》。

在这首歌的评论区,有一段网友的心声,几乎让人泪目:

“我们最大的悲哀在于:

拿着爸妈提供的物质,学着他们不懂的知识,见识着他们不曾见识过的世界,体验着他们未曾体验过的人生。

到头来,却嫌弃他们竟然如此笨拙。”

是啊,爸爸也不是第一次生下来就是爸爸,父母也是第一次成为父母。

或许《背影》的价值,不仅是在于“父子情深”,更是在于其真实地记录了亲情的无解。

他们很平凡,什么都给不了我们,却又把什么都给了我们。

  母校,是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再见了,母校!

  时间如梭,光阴似箭,一转眼,五年的小学生活过去了。我即将告别母校,升入中学。要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实在是不舍得。对母校、对同学,我是那样的留恋。对小学生活,我是那样的不舍。

  翻开相册,36张笑脸顿时呈现在我的眼前。同学们脸上的笑容灿烂无比。这张照片的后面,是教学楼、草场、谢希德纪念广场,它几乎把学校所有的景物都收容了进去。看着看着,突然,照片中一个女孩熟悉的笑容映入了我的眼帘。顿时,千种情思涌上了我的心头。这个女孩,正是我从小的玩伴——SAY。

  SAY是我的同桌,她是一个很清纯、很善良的人,我的小学生活因为她变得丰富多彩。每天我们一起上学、放学,有时还在游泳池里一起嬉戏。当我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她会耐心地为我讲解,而她遇到困难时,我也会竭尽全力帮助她。就这样,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次次测验和考试中,我和她都取得了好成绩,那时,我的心中真是数不出的高兴。

  离毕业还有不到半个月了,同学们都在互相写留言。当我让SAY给我写的时候,她在同学录上写了这样几行字:

  “朋友,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过是短短的一段,然而跟你同窗的岁月,却难以忘怀。

  章鱼烧,不许忘了ME!”

  看完这条流言时,我对SAY的不舍,对小学生活的留恋,对母校的环念顿时交织在一起,我是个坚强的人,但此时此刻,眼泪还是不争气地从我的眼眶中滑落了下来。五年的同窗岁月,就像记忆中的一粒珍珠,心的天幕上的一颗明星,令我一生难以忘怀……

  啊,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您的怀抱,我与同学们、老师们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当我挥手和同学们告别,和您告别时,我对同学们、对您是那样地不舍。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母校,是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再见了,母校!

  感恩的心

  操场围墙上美丽的白雪公主,你可曾记得,我们在你面前追逐嬉戏;大厅中悬挂的国旗,你可曾记得,我们在你的俯视下手不释卷;“童星苑”里的相片,你可曾记得,我们在你前面欢呼雀跃?可这一切,却将永久地只留存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一块普通的黑板,如果被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就会成为一盏明灯,照亮你的人生;一根平凡的粉笔,如果被人注入了整个心底的爱,就会变为一支魔棒,指点你命运的征程。而这个人,就是老师。

  曾记否,我们的老师曾在讲台上循循善诱,突然,她的眉头轻轻地皱起,大滴大滴的冷汗从她苍白的脸上渗出,可是她依然强忍剧痛,继续上课;午饭时间,她曾耐心地为同学一次次的讲解难题,当同学豁然开朗,她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可却又发现菜桶里已空空如也。难怪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

  虽然“朋友”这个词对我们会有些生涩,但友谊却无疑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们的友谊是最纯洁的,因为我们的心如水晶般透明无瑕。

  曾记否,当一道道难题臣服于我们的笔下而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却引来周围同学诧异的目光;当同学无意摔伤,我们抬的抬,扶的扶,将他送回教室。当他第二天打着石膏来到教室,我们便帮他拿本、盛饭;有时,我们也曾因一点小事而面红耳赤、剑拔弩张,可第二天,我们一起游戏的身影又活跃在操场上。童年也正因这些小插曲而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

  而我们亲爱的母校,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荣誉和辉煌。

  曾记否,舞蹈队姿态翩跹,合唱队歌声悠扬;曲棍球队敏捷矫健,田径队英姿飒爽……无数个严寒酷暑,无数个日晒风吹。而数不清的奖杯与奖状也正是他们努力的见证和回报。

  而我们,又该给母校留下些什么?

  童年是一个虚怀若谷的包袱,小时藏进什么,长大就能摸到什么。让我们在未来摸到知识,摸到美德,摸到欢乐,再摸到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老师,感谢友谊,感谢母校!

在塑造文学形象和编织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作家总是从外在和内在两个维度寻找可用的艺术原型,使艺术形象更丰满、更生动、更动人。作家在观察身边的人物和事件,从中选取典型的素材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学语言呈现出来。在向内看的时候,作家会很自然地审视自己,分析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经历,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将思想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中,作家或多或少会带来自己的主观感受。如果把主观感受寄托在小说主人公身上,那么主人公的性格、气质、思想、精神等方面,必然会带有作家的影子。

事实上,每一个作家在创作小说时,都会用理想化的色彩和个性化的说话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小说主人公的思想和感情,并通过主人公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思想和愿望。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先生在其著作《平凡的世界》中,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结。

从宏观上看,任何一部小说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时代意识和人文观念。从微观上看,小说是一个时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景式反映,这在现实主义小说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平凡的世界》正是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品。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开端。广大农村青年不甘“平凡生活”,走进城市,依靠毅力,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它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史诗般的、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从1975年的构思到1988年的完成,路遥花了13年的时间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如果路遥没有毅力,他显然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路遥真的是一个硬汉。事实上,路遥真正花在写作上的时间是最后四年,在这四年里,他写了100万字,这证明了他的坚韧。《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是孙少平、孙少安。他们都是有知识、有抱负的农村青年,不愿意像父母一样当农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很高的追求。思想觉悟高,对新事物敏感,能迅速融入新时代潮流。正是这部小说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是路遥“自强不息”的中国传统精神最直观的体现。

①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 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句: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句: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句: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 ,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

第一次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车站送别,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做了具体的描绘。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催人泪下。第四次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背影

摘要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巅峰之作,也是作者用生命写成的书。作品中的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情感的变迁,他们各自演绎着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并在特殊的时代悲剧中展示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乡情、亲情、爱情、友情,以此丰富着这个平凡的世界。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情感

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是一个“情”字。厚重的乡情、浓浓的亲情、炽烈的爱情、深厚的友情、就像一杯陈酿,醇美、绵长。《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情感历程,几乎都脱胎于作者本身的情感体验与传统儒家道德思想。这些情感在生活中都是弥足珍贵的,因而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1 根植于心的乡情

路遥1949年12月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在他42岁短暂的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农村。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平凡的世界》对于路遥,是对黄土地和人民的一片赤子之情。

《平凡的世界》的扉页上就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孙玉厚一看到黄土地就“激动不已”,实际上折射出作者的祖辈、父辈和他自己对于黄土地痴狂的热爱。路遥对农民是理解的、尊重的,甚至是感激的、崇拜的。他之于乡村如同儿女之于母亲的关系,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感情,他思念故乡如同思念母亲一样自然。故乡在他心中特别亲切可爱,因此,他心里时时有思乡的冲动。少平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摆脱不了对双水村的思念。这种对故乡热土的思念,就是路遥思乡之情的折射。“亲爱的双水村就在眼前了。少平透过车窗,远远地看见他家的窑顶上飘曳着一柱灰白的柴烟;一股说不出的温暖和甜蜜刹那间涌上他的心头,使他忍不住鼻子一酸,几乎要哭了。哦,家乡,永远叫人依恋和动情的家乡啊!”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道“17岁那年,我决定离开家乡。临行前,妈妈送了我一样东西,一个玻璃的瓶子,里面装着黑黑的东西。母亲说,你别小看,这里面装了三样重要的东西,一样是拜祖先的香炉里的香灰,一样是农田里的土,还有一样是井里的水。闽南的祖先们在离开家乡的时候都会带着这个,说是带着这个去到别处就不会水土不服,而且有了它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乡。这个瓶子至今还摆在我的桌上,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家乡。”这同样也是无法割舍的乡情。

路遥在被疾病和精神所折磨时,总是迫切地回到自己的故乡,那种思念之深,盼望之切,不仅会令人激动不已,还会撩起读者一种亲切的幻想和温馨的惆怅。在《平凡的世界》中,多处可见作者关于乡情的抒发:“正如一棵树,枝叶可以任意向天空伸展,可根总是扎在老地方……”;“此刻,他想起故乡的村庄,碧水涟涟的东拉河,悠悠漂浮的白云”;“兰香归根结底是农民的女儿,又在一种艰苦的乡村环境中成长起来,不论她的思想怎样在地球以外的遥远太空飞翔,感情却仍然紧密地和北方那个荒凉的小山村联结在一起。她像她二哥一样,经常会带着无比温暖的感情想起亲爱的双水村。哦,东拉河水也流进了她的血管,一直渗透进她的精神气质中!”

路遥写道:从《人生》的写作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走过了这条小路。这是一块永远不会忘记的土地,一条永远留在心间的小路。以后我每次北上路过甘泉,总过车窗深情地望这个地方,胸口不由一阵阵发热。这样的情感,许多人都亲身经历过,谁没有故乡?谁能忘记故乡呢?

2 无私奉献的亲情

路遥借由孙少安说出了对亲情的看法:“人活着,这种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重要,即使人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只要有这种感情存在,也会感到一种温暖的慰藉。假如没有这种感情,我们活在这世界上会有多么悲哀啊……”

21孙家一大家对老祖母的爱、照顾,令人感动。

田润叶给少平的30元钱,买完粮后只剩下10元,少平最先想到的就是拿钱给祖母买止痛片和眼药水。在每个夏天的早晨,少平都要和兰香到野地里去拔一些带露水珠的青草叶,小心翼翼地捧回家来,淋在奶奶的眼睛上。自从亲爱的奶奶不能动弹,全家人都很伤心。家里每顿饭的第一碗总是先端给她的。少安从米家镇给牛看病回来,给奶奶带了一包蛋糕。他认为,老人家受了一辈子苦,儿孙们应该尽量照顾好她的晚年。这是人之常情!牺牲自己而全力支撑这个穷家,这是他多年来的一贯信念,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哲学。

22兄弟、兄妹之间的深情。

孙玉厚发狠供他弟弟孙玉亭读书,弟弟读书期间,他每年都去山西柳林看一回弟弟。临行前,他老婆总要把玉亭一年的穿戴准备齐全,还做许多茶饭给玉亭带去。当玉亭不愿意当工人要回家参加农业生产要找媳妇时,孙玉厚一家人时不时都饿的浮肿了,但他还是疯跑着给玉亭打问对象。后来又借钱借粮,尽量体面地给弟弟办了婚事,接着又搬家腾窑,一家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还欠下一河滩账债,使他许多年日子都翻不过来。即使后来玉亭和媳妇贺凤英对他们一家不是太好,孙玉厚仍然供玉亭满年的旱烟和时不时的一碗剩饭。正是这样的上行下效,孙家几个兄弟姐妹之间也是这样毫不自私地互帮互助。少安对父亲说,“咱们两个人劳动,一定要把少平和兰香的书供成。他们念成了,和我念成一样。”后来少平支持兰香读书也是一样艰辛而坚定。兰香省下三块半的助学金给哥哥少安过生日,割了一斤肉,买了几斤白菜,还在中学大灶上买了几个白面膜。少安无言地望着亲爱的妹妹和她那一身破旧的衣衫,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孙少平“在黄原汽车站下车后,他身上只剩下五毛钱;他除过留够一张车票的费用,把所有的钱都分给了爸爸、姐姐和妹妹。”除过孙家兄弟姊妹之间的互帮互助,还有秀莲的姐姐姐夫对他们夫妇无私且及时的帮助,帮他们一次一次渡过难关。

这样的亲情体会,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也有动情的叙述:“在这些漫长的外出奔波的年月里,我随身经常带着两张女儿的照片,每到一地,在摆布工作间的各种材料之前,先要把这两张照片拿出来,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以便我一抬头就能看见她。即使停笔间隙的一两分钟内,我也会把目光落在这两张照片上。”

3 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

《平凡的世界》中这一段描写引起了读者和作者的共鸣:“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即便爱情是不尽的煎熬,不尽的折磨,像冰霜般严厉,烈火般烤灼,但爱情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男女永远是那样的自然;同时又永远让我们感到新奇、神秘和不可思议……”

31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少安和润叶的爱情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润叶她爹田福堂的想法是“就是寻死上吊,也不会同意让他的女儿进了孙玉厚的家门。”虽然少安和润叶坐一张课桌,十岁时还给十一岁的少安缝补裤子,高小时仍然是一个班,还是同桌;虽然润叶很坚定,“古时候,还有皇帝的女儿看上平民老百姓的哩”;虽然孙少安是这样痛苦:“思来想去,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一个人抱住头痛哭一场!他多么幸福,亲爱的润叶竟然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可他又多么不幸,他不能答应和这个爱他的也是他爱的人一块生活”;“尽管他对她早已死了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他和她结合的可能性,但一旦他自己要找另外一个女人的时候,他就以无比痛苦的心情又想到了润叶。他伤心地认识到,他是多么地热爱和留恋她”;“他站在山顶上,望着县城的方向,两只手抓着自己的胸口。他面对黄昏中连绵不断的群山,热泪在脸颊上刷刷地流淌着。原谅我吧,润叶!我将要远足他乡,去寻找一个陌生的姑娘。别了,我亲爱的人……”而润叶这方面,何尝不是生活在无望的煎熬中,“这个男人永远不可能从她的心灵中消失。在她二十八年短短的生命历程中,他是她全部幸福和不幸的根源。”

是啊,“从古到今,人世间有过多少这样的阴差阳错!这类生活悲剧的演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人的命运,而常常是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所造成的。”他现在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本来,润叶姐应该是他哥的媳妇。但是两个家庭贫富的差别,就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在了两个世界。他们是不得已,才各自找了各自的归宿。人生啊,有多少悲哀与辛酸!

32向前对润叶的爱情

向前对于润叶,是执着的、全身心的爱情:“为了得到这女人的爱,他可以付出令人难以想象的牺牲。甚至得到的不是爱,而是鄙视和侮辱,心里也很难为此而悔恨自己”;“尽管你把我抛在一边,但我永远不会改变热爱你的心意!我对你的等待是无望的,但我还要等待下去,哪怕一直等到我了此残生”;“你说叫我离婚?我死也不离!为什么不离?因为除过润叶,我谁也不爱!我就爱润叶!”当润叶表示支持向前去钉鞋的时候,“向前抬起头来,感激地将泪水斑斑的脸颊紧贴在妻子的手臂上。亲人,我的亲人!别说因为爱你而失去了双腿,就是献出我的生命也心甘情愿!”虽然向前残疾后,润叶给予丈夫向前的感情更多的是亲情和道义,然而向前对于润叶的感情付出,深深地震动和感动了读者。

33少平和晓霞的爱情

少平通过和晓霞在一块演戏和讲故事,他被这个女孩子的个性和对事情非同一般的认识强烈地吸引了。虽然“从家庭和社会地位来说,他们的距离很大;可是从心灵方面说,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和自己接近。”他们俩可以说是心灵伴侣、灵魂知己,非常登对。然而以晓霞那样潇洒不羁的个性,从事记者职业是非常自然的,而这个职业的确伴随有生命危险。我们无比痛惜地失去了这个可爱的女孩子,“在最后一瞬间,她眼前只闪过孙少平的面影,并伸出一只手,似乎要抓住她亲爱人的手,接着就在洪水中消失了……”。她的恋人“扑倒在地板上,抱住桌腿,失声地痛哭起来。过去,现在,未来,生命中的全部痛苦都凝聚在了这一瞬间。人生最宝贵的一切就这样早早地结束了吗”;“他久久地躺着,又像往日那样,痛不欲生地想着亲爱的晓霞,思绪陷入到深远的冥冥之中”;“假如他真的经历了所谓的‘第三类接触’,那么他就又一次看见了晓霞,和她重逢了。这已使他感情上获得了很大的安慰。即便是个梦,也很好。能在梦中和亲爱的人相逢,也是幸运的;他早盼望能做这样的梦。但愿这样的梦还能出现。”

晓霞的逝去,让作者和读者都悲痛到不能自已,这是我们对美好生命、美好爱情失去的痛心。孙少平“过一段日子,他就由不得要去翻一翻晓霞的日记本。每一次看她的日记,都像是要进行一次庄严的仪式。他打开箱子,如同虔诚的基督徒对待《圣经》,双手小心翼翼把那三本精美的日记本捧回到床上,然后端坐着轻轻打开。常常是看着看着,视线就被泪水所模糊。那些亲切甜蜜的话不知看过多少遍了;怕看,又常想看;每看一次,过去的生活就像潮水般扑来将他整个地淹没了……”她热爱着她的“掏炭丈夫”,他渴望和她生活在一起,可他们却天人永隔……

一生一世为一人,花开花落终为情。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纵使万般煎熬、纵使生死相隔。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怎样的愁苦和感伤?人类之树凋零了多少这样的花朵,零落成泥只有香如故。只有用无尽的泪水,来祭奠他们永不复归的青春之恋。

34兰花对王满银的爱情

孙兰花对于王满银是爱情,而王满银多年来在外面瞎逛,和一些女人牵扯不清。单纯质朴的兰香,“不管别人对他丈夫怎么看,这个忠厚善良的农家姑娘,始终在心里热爱着这个被世人嫌弃的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男人,曾在她那没有什么光彩的青春岁月里,第一次给过她爱情的欢乐啊”;“兰花在锅台上忙着给他们做饭,时不时泪眼蒙眬地瞥一眼炕上挤成一堆的父子三人。这个女人从来没有感到过像现在这样幸福啊!”王满银归家后,可怜的兰花坚决不让男人去劳动。只要丈夫不再离开她,夜夜搂着她睡觉,这就是她的最大幸福了。现在,别说那些地,就是再给她一些地,她都有心劲种哩!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的啊,不管不顾、不离不弃,别人觉得不好没关系,只要自己觉得他好就行。

35金波对藏族姑娘的爱情

这份爱情同样让人动容,也是留下想象空间的一个悬念。藏族姑娘在哪里?她和他对唱,紧紧地拥抱,又留下一个信物,说明对他是有心的。她也曾向他一样,苦苦地寻找过他吗?多年来,金波一直保持着那个习惯:用藏族姑娘留给他的白色搪瓷缸每天泡着喝一杯茶水。对他来说,这几乎成了宗教仪式。有时候,他也会在黄昏中爬上城边的山峦,热泪涟涟地反复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他心爱的姑娘。他不能忘记她。这是永远的爱,永远的伤痛!爱,就能使一个人到如此的地步。一次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远的合二而一,就是与上帝的契约;纵使风暴雷电,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结。两个民族,语言不通,天各一方,甚至相互间连名字也不知道……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吗?世界上又有多少事不可思议!而最不可思议的是人,人的感情”。痴情的金波为了一个几乎可以说是陌生的少数民族姑娘,苦苦思念了七八年,后来又像堂•吉诃德一样不远万里去寻找她……爱情,多么美好,又多么折磨人!

《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写得很美,被赋予无比美好的内涵和想象空间。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无性不成书”的长篇小说创作风气中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才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

4 情同手足的友情

41金波和少平的友情

金波和少平,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他们不仅生活上形影不离,也是心灵相通的知己。“少平正要去给父亲买饭,金波却从街上买回来一堆烧饼和二斤切碎的猪头肉。再没有比金波更可爱的人了”;“这时候,少平才注意到,金波已经换了一身破烂工装,整齐的头发抖弄得乱蓬蓬地耷拉在额头。他心里立刻明白,敏感的金波猜出他目前的真实处境是什么样子,因此,为不刺激他,才故意换上这身破衣服,显得和他处于一种同等的地位。他们相互太了解了,任何细微的心理反应都瞒哄不了对方”。他们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不需要语言,眼神、呼吸、叹一口气等等,都是他们之间相通的交流方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书中写道“朋友之间的亲密感情,往往要胜过父母兄弟之间的感情。”这是包括作者的许多人的心声吧!

42兰香和金秀的友情

兰香和金秀情同亲姐妹,兰香和二哥一样,也是借助在金家。她们俩一起上学,后来又一起考上了大学。“金秀买学习用具,都是两份,她自己的一份,兰香的一份。”两人去看望生病的同学,也是金秀准备好礼物,避免家庭困难的兰香出钱。

这朴实的友情是我们生命中不能缺少的,即使有相亲相爱的家人、爱人,我们仍然需要友谊,这样生命才会丰盈。

结语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这些平凡人的真情,读者从字里行间能看到阳光,觉得生活的艰难中充满了希望,一个“情”字浓厚、深沉并且历久弥香。触人心灵的《平凡的世界》,最激动人心、最令人难忘、最令人陶醉的就是蕴含其中的情——那种对故土、对亲人、对爱人、对朋友的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但“情”仍然是最珍贵的,这是人性中最根本、最纯真的乡情、亲情、爱情和友情。

参考文献

[1]路遥著,《早晨从中午开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路遥著,《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3]林清玄著,《三十岁后始‘觉悟’》

纵览孙少平细腻与悲剧爱情的种种线索,在该部小说最终,作者并未明显的揭示孙少平感情生活的悲剧性,虽然看似孙少平找到了爱情的最终归宿,但这恰恰是含泪微笑的意境,亦是孙少平感情之路悲剧性的体现。

一,孙少平童年艰苦的生活经历使他的感情生活充满细腻性与悲剧性

孙少平童年艰苦的生活经历,不断磨练着他的心性,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令他比同龄人更早的将家庭责任作为自身成长中的一部分。经过粗糙生活的刻画,孙少平在处理各项家庭事务、人际沟通时,学会了察言观色,为其在日后的生涯中塑造出一种细腻的情感属性,这也是孙少平在追寻人生价值道路上,对别人给予爱的一种最好诠释。中学时期,孙少平对同学郝红梅产生了情感,并与郝红梅有一段苦涩且辛酸的初恋经历。两人生活环境同样不幸,且均喜欢看书,吃着相同的“三等饭”。以人类的自然属性来讲,二人产生了惺惺相惜与同病相怜的感觉,随后逐渐升华到友情甚至爱情。孙少平和郝红梅之间的感情,因郝红梅的“变心”而结束,这件事对孙少平产生了深刻打击,也刺痛了他的心。孙少平也随着这段苦涩初恋的落幕更加坚毅与成熟,其内心的坚毅促使其战胜了诸多困难,亦让其更加沉静。

二,孙少平与田晓霞社会地位不同使他的感情生活充满细腻性与悲剧性

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田晓霞出身高贵,而孙少平则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若二人真的结合,未来的生活又会如何,这引起了读者的遐想。具体来说,二人在面对难以逃避的社会地位、物质条件及身份等层面的明显差异。基于此,作者并未完全割舍当下社会沉重的现实,安排了晓霞生命的终结。一场洪水带走了小霞美丽且年轻的生命,而这一事件无疑为孙少平带来极大的打击。无情的社会现实与残酷的生活造就了孙少平的悲剧爱情。在这之后,他又遇到了同村的大学生金秀,金秀对少平表达了爱意。然而,此时少平的理性促使其拒绝了金秀,这亦体现出孙少平对于生活强大的责任感与赤诚之心。最终,在感情的这条道路上,孙少平在惠英嫂那里找到了归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12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