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未来主义?

什么是未来主义?,第1张

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最早出现于1908年,意大利作曲家弗鲁奇奥·布索尼的著作《新音乐审美概论》被看作未来主义的雏形。未来主义思潮主要产生和发展于意大利一国,却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尤为明显

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最早于1910年发表《未来主义宣言》一文,宣扬他的艺术观点。宣言最先在米兰发表,之后刊载于法国的《费加罗报》上。

马里内蒂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扩展资料:

未来主义的影响

未来主义对20世纪其他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包括艺术装饰、漩涡主义、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年代开始衰落,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很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主义对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在很多现代**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体现。马里内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随者。比如,他的“人体金属化”的艺术主张在日本**导演冢本晋也的影片中有所体现。未来主义对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影响,所谓的“电脑叛客”就是在未来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的。

-未来主义

毕业26年后,她们几个同学一起出现在公众场合。

观众一边惊呼一边对她们评头论足。

“快看,那不是被安嘉和暴打的女人嘛。”

“那个是国际章,谋女郎。”

“那个叫秦什么来着?对,《白鹿原》里白嘉轩的老婆。”

“这是曾黎啊,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漂亮。”

很多人都说,这就是曾黎当下的处境。

也有人说,年轻时被夸赞美会高兴;

中年以后仅仅被夸赞美,就有点太单薄了。

更何况,她的美还不像普罗大众一般被藏着掖着。

1976年,曾黎出生在荆州的沙市。

小时候的曾黎,父亲和当地的小吃比起来,

后者似乎更有味道一些。

虽然曾黎从小就长得像父亲,但因为父母两个人的感情问题,

导致她对父亲的印象一直是模糊的。

尤其是在父母离婚后,他带走了妹妹。

曾黎的整个童年时光,几乎只有母亲的身影。

小姑娘不但长得好看,身上还具备艺术的天分。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她就经常被母亲送去少年宫。

歌唱和舞蹈,稍微点拨一下,她就学得有模有样。

关键是,其他的孩子是新鲜感过去就不想学了。

曾黎却对这一切很有兴趣,歌舞的系统学习,几乎贯穿了她的整个少年时代。

小学毕业那年,曾黎的人生际遇就迎来了变化。

中国戏曲学院有定向招生的指标名额。

曾黎从小打下的基础不错,她顺利入选,就要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读书了。

学校在北京,曾黎便开始了第一次学生时代的北漂生涯。

这段学戏的日子,应该是最漫长也最艰苦的。

文化课之外,她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戏曲的各种基本功。

体型的训练雷打不动,唱词的记忆以及每天必不可少地练嗓子。

那时候在戏曲附中,她学的是京剧里的青衣。

整整七八年的时间,每年除了寒暑假之外,其余都是独自呆在学校里。

孤独的时候,她或许只能通过唱戏来排遣。

学艺生涯结束后,曾黎也进入了青春期。

她被分配到了湖北省的京剧院团,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

未来的日子则一直是在舞台上度过的。

接下来的时光,她有时候登台,有时候也没有角色,

整天有大把的空闲时光,一时间曾黎感到了无所事事。

其他的同龄人,有的在高中拼命学习,有的已经考上了大学。

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再去拼搏一把,不能天天就这样有戏唱或者没戏唱得过。

于是,来到京剧团里还不满一年,曾黎就决定去报考艺术院校。

她的目标是中央戏剧学院。

因为有此前学戏的功底,专业课程在她这里就是小菜一碟。

成绩出来后,她考了第三名。

于是,曾黎又开始了第二次的北漂生涯。

那是1996年,与她走进同一间教室的还有章子怡和袁泉。

她向往的大学时光开始了。

小时候第一次来北京,曾黎向往的是能看到天安门。

如今20岁第二次来到北京,曾黎的内心也开始向往起了爱情。

她有着别样的美,成了校园里男同学侧目最多的人。

保剑锋曾说:“中戏200年都没有出过像她这么漂亮的”

校花的初恋,始于同学牛青峰。

典型的校园恋,无忧无虑,不必担心其他的琐碎事情。

高兴了就笑,悲伤了就哭,甚至于把肚子里的气全撒在对方身上。

这种爱情是坦诚并且纯粹的,不掺杂其他因素。

不过或许也正是因为太过于不食人间烟火,

往往这样的感情就空有理想而没有实际。

两个人的感情起于何时,外界不得而知,

什么时候结束,不是亲密的好友也无人知晓。

大学,成了曾黎的理想和现实交汇的港湾。

恋情之外,曾黎的学习和人生也在一点点地开始规划。

她和同学是学习表演的,在学校就是排演舞台剧,

如果能到外面去接戏,不是拍**就是拍电视剧。

不过,中戏的规矩很大,新生是不能随便在外面接演影视剧的。

那个时候,同学们还是非常遵守这个规则的。

曾黎除了恋爱,就是在学校学习。

等到大三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开始蠢蠢欲动。

很多同学都跑出去了。

作为中戏的校花,曾黎也早早被各路导演盯上了。

很快,她就拿到了多个剧本。

有一次,曾黎去请教班主任常莉,希望老师给自己把把关,

看看自己是否适合现在就出去演。

老师告诉她,如果剧本好就演,如果剧本不好就不要去演。

就这样,当一拨又一拨的剧组找上门来的时候,

曾黎基本上都选择了回绝。

多年以后,演艺界江湖里流传最广的,

就是她当初拒绝了大导演张艺谋。

最终,**《我的父亲母亲》,成就了同学章子怡。

外界不禁唏嘘,要是当初曾黎接下,

那之后当红的人可就得易主了。

曾黎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她曾经表示,假如当年她去出演的话,

无论是自己还是这部剧,都不一定会火。

就这样,与第一次机缘擦肩而过的曾黎,开始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

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到《费加罗的婚礼》,表演系的舞台大剧,她都有参与。

一转眼,大学四年的生活就结束了。

连同结束的,还有自己年少时的爱情。

她和牛青峰据说是因为一次吵架而分手。

而在学校的时候,同学秦昊也因为暗恋曾黎,还曾让牛青峰吃醋。

只不过随着同学们各奔东西,这份曾经口中的天长地久,

也变得有些哑然失笑。

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这届学生,已经赶不上国家分配工作的末班车了。

毕业之后需要自谋出路,所以很多人的内心都是煎熬的。

那期间,有的同学去了青年剧院,有的同学去了实验话剧院。

眼看着很多同学都有了下家,班主任开始为曾黎着急,你接下来要去哪儿,得有个打算。

曾黎还真没什么打算,她怀着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心想着大不了就回老家。

所幸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要人,毕业的时候她也总算有了单位。

走出校门的曾黎开始拍戏了,而且第一部电视剧就是女一号。

可惜这部剧波澜不惊,没有掀起任何水花,观众能看到她的貌美,却还不知道她是谁。

接着,她开始和林心如搭戏,在《男才女貌》中饰演颜如玉。

当初找这个角色,导演找了很多女演员,但最终都被刷下去了。

曾黎出现的时候,让导演的眼前不禁闪现一抹亮色。

2003年,曾黎走进了《归途如虹》剧组。

也就是在这里,她遇见了第二任男友富大龙。

富大龙并不是帅哥,而且长相看起来非常憨厚。

但通过这部剧的相识,还是让曾黎与他之间擦出了些许火花。

有人说,小时候父母离婚的阴影,

大学时期和牛青峰的分手,

让曾黎对长得好看的男人,产生了某种戒备的心态。

所以相比于好看,她似乎更想找一个能够彻底依靠的男性。

可此时的富大龙,空有才情和野心,但还未能获得施展舞台。

没什么戏可拍的话,在那段日子里都曾考虑过转行。

都说爱情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出现,

曾黎和富大龙的感情,交汇的时间似乎就是错误的。

在彼此发展都还处于低谷的时候,谁都不会有更多的心思去了解彼此。

于是乎这段或隐或现的感情,

随着两个人的分开,爱情的火花也就渐渐熄灭了。

等到李易祥出现在曾黎视野的时候,

她的第三段感情就开始了。

外界看不透曾黎的选择,毕竟李易祥既不红,而且长相也是平平。

而他让观众印象最深的,还是《征服》中的“金宝”吧!

但李易祥很坦诚,他形容曾黎是“完美的化身”。

而且两个人在相识之后,也是他主动出手的。

两个人走在一起后,外界都不看好,认为李易祥配不上人们心中的女神。

而李易祥却并不这么想,正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是,

所以在感情的抉择上,更应该主动地出手才是。

走到一起后,两个人在一起谈论角色,或者谈论着各地的天气。

毕竟身处不同的剧组,异地恋在所难免。

有一次,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深圳,

于是当天彼此问候的短信里,就成了关心各自所在地的天气怎么样,

顺其自然的,又能聊到让彼此多加一件衣服。

认识曾黎之前,李易祥接戏非常的挑剔。

他也是中戏走出来的科班生,有这种想法也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曾黎却不这么认为,她反倒觉得,

一个角色如果不好的话,演员如果超常发挥,同样也能让其出彩。

很显然,她的这种说法在热恋中影响到了另一半。

但冷静下来想想的话,这或许正是曾黎这么多年,

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吧。

在感情生活中,李易祥生怕曾黎飞了。

只要没有工作的时候,他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她。

另一边,曾黎也能理解男友的苦衷。

毕竟,自己的身边从来不缺追求和仰慕者,

让他看着自己,也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这段恋情依旧没能坚持到最后。

2006年,曾黎终于获得一个最佳女主的提名。

碰巧的是,在当年的上海国际**节,

前男友富大龙也提名了最佳男主。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也为了不让男友吃醋,

她主动跟男友提议,让他陪着自己去出席活动。

与此同时,曾黎还特意向主办方提出,

避免让她和富大龙一起在公开场合里出镜。

或许有人会说,多么好的炒作题材啊,她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不管曾黎究竟是怎么想的,她自己确实就是这样的性格。

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她曾经的同学个个都成腕儿,

她似乎还是原来的样子。

演技不够也好,不炒作也罢,无论外界怎么说,曾黎从不在乎。

她曾经说过,自己最大的短板,就是不能把人生规划好。

有的人事业生活井井有条,是因为内心有欲望。

她自己随遇而安,甚至于到后来,接戏的频率都慢慢地下降了。

也因此,曾黎从来不会去纠结外面怎么评价。

在观众的心目中,她曾经是清纯的形象,

2007年的时候,她却拍了一组性感的照片。

有人说曾经的形象不复存在了,

而不在乎外界评价的曾黎则说,那一组的照片是有故事的艺术片。

是的,正因为她不在乎外界怎么说,

所以这么多年来,外界经常拿她的发展和其他同学做比较,

曾黎也常常坦然面对。

她曾经说过,自己从来只和自己做比较,

从来不会和别人进行比较。

因为每个人的选择以及所处的人生维度都不一样。

何况,演员本身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和活命的手段。

也因此,她更享受自己的生活。

据说,每次到剧组去,她都随身携带着炊具和蔬菜,

自己做饭,然后自己泡上一杯茶慢慢地品尝。

这样的习惯,她居然坚持了十多年的时间。

工作之外,她又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陪伴家人上。

在曾黎看来,一个电话或者一些财物,并不能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

她更喜欢陪伴着家人一并出游。

如今的曾黎早已过了不惑之年,至今还未婚。

而她的生活理念还是一如既往,她对于自己的选择也从未后悔过。

这不,没什么绯闻的她,就这样继续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

没有野心,随遇而安,不去在乎外界的评价。

她将人生,过成了波澜不惊。

文|二十二

世界十大歌剧包括:《浮士德》,《乡村骑士》,《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弄臣》,《托斯卡 奥赛罗》,《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

《浮士德》:古诺 Charles Francois Gounod (1818-1893),曲家查尔·弗朗索瓦·古诺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钢琴家。因此,从小古诺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古诺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18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839年,他以一部大合唱《斐尔南德》获罗马大奖,从而得到公费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在罗马,古诺热衷于宗教音乐的研究。回国后,他在教堂担任管风琴师与唱诗班指挥,并组织了“古诺合唱团”。他曾经受过宗教神职训练,但他又不肯接受圣职。不过出于对天主教的信仰,他谱写了大量宗教音乐。从1851年起,古诺开始致力于歌剧的创作。他一生共写了12部歌剧,其中最成功的是《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浮士德》的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剧情大致为: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 梅菲斯特·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姑娘。浮士德应允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了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 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抛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 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得他。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这部歌剧是古诺的代表作。歌剧的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第四幕中的《士兵进行曲》,是瓦伦丁与士兵出征归来时唱的,豪迈雄壮,富于动力和生气,反映了士兵胜利凯旋时的喜悦心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蝴蝶夫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普契尼出生于卢卡(Lucca),1880年他写了颂主弥(Messa di Gloria),使他的叔叔愿意支持他的音乐学习。1880年开始到米兰音乐学院学习,1883年毕业后一年写了第一部歌剧女巫(The Witches)。1889年被任命写第二部歌剧艾狄加(Edgar),并开始与出版商利歌迪(Ricordi)开始长期的合作。他1893年的作品Manon Lescaut被誉为天才之作。他其中一部最著名的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eme)1896年在都灵(Turin)首演时不受观众欢迎,这部歌剧以法国作家马格(Murger)的小说《波希米亚生活情景》为蓝本。后来这部作品终为人们接受,并被认为是普切尼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普契尼1900年的歌剧吐斯卡(Tosca)是歌剧的标准剧目。1904年的歌剧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在米兰史基拉歌剧院首演时同样受到非议,但经过普契尼修改后演出获得成功。他的其它歌剧还有金色西方的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安祖利卡(Sister Angelica)、Gianni Schicchi等。1924年他未写完图兰朵(Turandot)就逝世了,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讲述关于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旋律来自中国音乐茉莉花。1926年图兰朵由安佛努(Franco Alfano)续完后首演。普契尼曾经讲过:“我写的音乐都是小儿科的音乐。”虽然他的作品不象威尔第的“伟大”,但很多人认为他是意大利继罗西尼之后除威尔第之外最伟大的音乐家。二幕歌剧《蝴蝶夫人》根据美国约翰朗的小说和大卫贝拉斯科的话剧改编,由普契尼作曲,意大利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1904年2月17日首演于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剧情大意为:天真活泼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称“蝴蝶姑娘”,委身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回国,三年之间杳无音信。原来,平克尔顿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于脑后。当他偕美国夫人重登长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儿子后,刎剑自尽。这部歌剧抒情性风格极为强烈,音乐优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纯洁、温柔、深情、忠贞的动人形象。

《乡村骑士》:皮埃特罗·玛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先后就学于凯鲁比尼音乐学院和米兰音乐学院。1895年至1902年在贝沙洛任罗西尼音乐学院院长。1902年后,游历美洲,指挥自己的歌剧作品。1929年当选为意大利音乐会会员。作有十四部歌剧和一部轻歌剧。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于1890年在罗马首演,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发生在西西里乡村的广场上,卢齐娅酒馆前。她见到她儿子图里杜的女儿桑图扎,十分沮丧,才得知她儿子已经背叛了桑图扎,与赴车人阿尔菲奥的妻子洛拉相好了。洛拉曾是图里杜的恋人。他服兵役回来后,已成了赶车人的妻子了。图里杜确实是位漂亮的小伙子,他也来到了广场。桑图扎劝其改邪归正,但他拒绝了,仍与水性杨花的洛拉一起走进了教堂。此时,洛拉丈夫阿尔菲奥前来寻找洛拉,见到了桑图扎。她不得不告诉阿尔菲奥,洛拉已与自己丈夫勾搭上了。待图里杜情绪高昂地走出教堂时,阿尔菲奥向他挑战,双方同意决斗。图里杜前来告别母亲卢齐娅,要她象慈母一样对待桑图扎,便离去了。之后,桑图扎来到卢齐娅处,搂住那可怜的老婆婆哭泣起来……。这时,远方传来人们的窃窃私语声。一位妇女还大声地喊叫:"他们把乡亲图里杜给杀死了!"桑图扎顿然晕倒在地。卢齐娅体力不支,悲痛地由周围的人们搀扶着……。幕急落。在反映拳王阿里的**《愤怒的公牛》(导演:马丁·科斯塞斯)中片头片尾均采用了马斯塔尼的歌剧“乡村骑士”的间奏曲

《奥赛罗》: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四幕歌剧《奥赛罗》完成于1887年,同年2月首演于米兰,是威尔第搁笔十几年后又创作的一部令人惊叹的天才作品,是年作者七十三岁。这部作品的脚本由作曲家兼诗人包依托根据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剪裁写成,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以丰富的音乐形象展现了莎士比亚原著里壮丽动人的故事。《奥赛罗》集中体现了威尔第几十年的歌剧创作经验,他吸取了瓦格纳"音乐剧"的某些创作手法,更加注意发挥乐队的表现功能,使音乐语言与剧情结合得更紧密,从而加强了歌唱的戏剧性。同时,旋律刻划与中期作品相比,更见深刻而富于情感。;另外罗西尼 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 也写国《奥赛罗》但是不及威尔第的这部歌剧反响大,其中以多明哥扮演的奥赛罗最受欢迎

《卡门》:比才(Georges Bizet 佐治·比才,原名亚历山大·塞扎尔·莱奥波德·比才,1838-18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歌剧《卡门》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生动鲜明,和声配器巧妙,戏剧情节发展非常感人。比才的音乐朴实、明朗、流畅,常以乐观精神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比才只活了37岁,但留下的丰富音乐遗产的价值确是难以估量。四幕歌剧《卡门》是比才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创作的, 1875年在巴黎首演。烟草厂女工卡门是一个美丽迷人而性格浪漫倔强,放荡不羁的吉普 塞姑娘,工厂下班时,她看到了在广场站岗的军曹唐霍塞,对他一见 钟情,于是,卡门便运用了她罕有的女性的魅力来诱惑唐霍塞,致使霍塞忘记了他原来的情人米卡埃拉而坠入卡门的情网。一天,在广场上,卡门因与人打架伤人而被捕入狱,而霍塞因深深 爱上了卡门,在押解的途中又被卡门的美貌和花言巧语所打动,逐私自放走了卡门,霍塞因此而丢掉了军职而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集 团,但可怜的霍塞此时才发现卡门已经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诺,于 是导致霍塞与埃斯卡米诺之间的决斗。在决斗中卡门又明显地袒护埃斯卡米诺,这更使霍塞简直无法忍受。在盛大而热烈的斗牛场面中, 正当卡门为埃斯卡米诺的胜利而欢呼时,霍塞在斗牛场的一角找到了 卡门。他请求卡门能回心转意,但倔强的卡门此时已经被那个英勇的斗牛士埃斯卡米诺所倾倒,在霍塞拔剑威胁之下,她仍断然拒绝了他 的爱情,最后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这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 其中烟厂女工们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人胜;群众欢度节日的合唱欢快热烈,色彩缤纷。歌剧着力刻划了女主人公卡门鲜明而复杂的 性格。剧中描写卡门的主导动机,又称为“命运动机”,这个具有匈 牙利或吉卜赛音阶特征(包含两个增二度)的动机贯穿于全剧,在关键处不断地预示或点明这部歌剧悲剧的结局。第一幕中卡门所唱的哈 巴涅拉《爱情就象一只不驯服的鸟、是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它 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的诱 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亚舞曲带有咏叹调性质,以 鲜明活泼的节奏、热情而又带有几分野气的旋律,进一步展示了卡门泼辣的性格。第二幕中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诺答谢和欢迎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首歌。它采用单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与分 节歌的结合,雄壮的音调,有力的节奏宛若一首凯旋的进行曲。第三 幕占卜一场,卡门与两位女伴的三重唱,对卡门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划。歌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对比的几个插部,调式,调性和节拍都与主 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由卡门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这些无情的 纸牌,总告诉你死!”这深沉而哀伤的内心独自,进一步揭示出卡门的悲剧命运(第四幕终场的二重唱,卡门音调冰冷和坚定的语气,与 霍塞先是热烈,转而析求,最后绝望的旋律形成尖锐对比,具有扣人 心弦的悲剧力量和强烈而紧张的戏剧性。这部歌剧是近百年来各国上演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阿依达》: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使意大利歌剧放射了新的光芒,他是一个个性显著的人物,是应该被提供给新的一代视为模范的人物之一。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于1870年创作的四幕七场歌剧《阿依达》《阿依达》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传奇,故事发生在埃及法老王时代,当时东北非大陆由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两强对峙,长期来彼此征战积怨极深。两埃战事又起,埃及大胜,埃塞王败回本国纠集余部又来犯境,埃及王拜青年武士拉达梅斯为帅,统军迎击,此时的拉达梅斯正与沦为埃及公主安涅丽丝女奴的埃塞王爱女阿依达悄悄相爱,拉达梅斯出征后大获全胜并将埃塞王生擒。此时对拉达梅斯暗恋已久的安涅丽丝觉察了他与女奴的爱情,不禁妒火中烧,设计套出阿依达对拉达梅斯的真情。为嘉奖其战功,埃及王将安涅丽丝公主许配给他,使拉达梅斯陷入极度痛苦。为免两国长期交恶,他私放阿依达父女出逃,不料被暗中监视的安涅丽丝发觉,遂以叛国罪将其未婚夫打入死囚。行刑之期渐近,阿依达不愿独自偷生,悄悄潜入死牢,一对恋人怀着对爱情的美丽憧憬,安然就戳。

《图兰多》普切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美丽的中国公主图兰多为每一位求婚者留下三道谜语,猜中者方可成为驸马,猜不中者则被处死。鞑靼王子卡拉夫不听已被废黜的父王铁穆尔和被贬女奴柳儿的劝阻,不顾宫廷三丑臣的警告,毅然隐姓埋名,击锣接受考验。当他猜中谜语后,骄傲的图兰多仍不肯嫁他。卡拉夫提出,如果天亮之前公主能猜出他的名字,他甘愿受死,否则就该下嫁于他。几经周折,公主的心被卡拉夫的真情融化,终于在天亮时向父皇宣布:他的名字叫爱情。

《托斯卡》三幕歌剧。根据法国维多利安萨尔杜的剧本改编,由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科斯坦齐1900年1月14日首演于罗马科斯坦齐剧院。剧情大意是警察总监以处死马里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歌剧女演员托斯卡为救恋人、罗马画家马里奥卡伐拉多西,假意应允。骗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托斯卡刺死了警察总监,但她亦被警察总监“假处死”的花招所骗,马里奥被真的处决了。托斯卡因刺死总监之事暴露,最终跳墙自杀。剧中的音乐感情强烈、粗犷,许多戏剧性场面的音乐效果极为强烈,从而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有力手段。

《艺术家的生涯》:亦称《波西米亚人》、《绣花女》。四幕歌剧。根据法国亨利谬尔杰的小说《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改编,由意大利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作曲,意大利裘塞佩贾科萨、路易基伊利卡作词,1896年2月1日,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图林。剧情大意为:生活贫困的穷诗人鲁道尔夫巧遇绣花女咪咪,一见钟情。后来,两人的爱情濒于破裂。咪咪生了严重的肺病,和鲁道尔夫见最后一面时,又重新和好,并计划着将来的一切。咪咪终于病重死去,鲁道尔夫悲痛欲绝。这部歌剧的音乐新颖而富有魅力,经受了时间的反复考验,至今仍然百看不厌,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剧。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和意大利热那亚歌剧团于1986年访华演出中上演了这个剧目,受到我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茶花女》:三幕歌剧,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剧本《茶花女》改编,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剧情描述了名薇奥莱塔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动,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奥莱塔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重返风月场。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而当众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奥莱塔终于承受不了这一致命的打击而卧床不起。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当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身边时,她已经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夺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

姓名:韩嘎In生日:1982年2月2日学历:韩国庆熙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经历:2003年获韩国最受欢迎新人奖,2004年获KBS表演艺术奖优秀奖。是韩国演艺界迅速崛起的艺人。在2004年的韩国美女调查中,韩庚以14%的支持率名列第二:电视剧:《新职员》2005《爱情的条件》(2004)《黄手帕》(2003)《猎阳》(2000)**:《马粥街残酷史》姓名:延政勋(颜正勋)出生日期:1978年11月6日身高:182cm妻子:韩佳人获奖经历:2003KBS评价01012003年KBS电视剧《黄手帕》,2004年KBS电视剧《悲伤恋歌》,MBC电视剧《**手帕》。2005年,代替服兵役的宋承宪在MBC的重头戏《波涛》中担任主角。此外,她还在2005年的**《黄手绢》中担任男主角,并与当红女演员田海林搭档。

汉嘎In基本信息姓名:汉嘎In;真实姓名:金贤珠;英文名:HanGaIn/HanKaIn;中文翻译:韩嘎在;韩佳音;韩佳人;韩可仁;韩可仁;韩可仁身高:168cm体重:46kg生日:1982年2月2日星座:水瓶座出道:2002年韩亚航空广告血型:AB家庭:父母、姐姐婚姻状况:已婚配偶:延政勋/学历:庆熙大学酒店管理学士(2007年毕业)最满意的身体部位:鼻子(特征为鼻子上的痣)爱好:横。理解我工作的人。(例如:延政勋)杂志:Cindythepreky人气传播费加罗女郎封面模特《白雪公主》杂志秀《要相爱了吗》2007年电视作品电视剧:kbs《悲伤恋歌》/《长腿叔叔》/《Elle》(2002)主演:田海林、池成、金智秀。韩嘎在kbs《纯韩娱乐》/《猎阳/猎取阳光》/《》(2003)主演:楚、连正勋、韩嘎在、李雨丽kbs《SunshineHunting》/《黄手帕》(2004)分为三部曲0100。《》103010主演:韩嘎In、池成、蔡时那、李钟原、宋一国、赵茹静MBC《YellowHandkerchief》/《爱情的条件》(2005)主演:韩嘎In、文正和Eric、吴智昊、李素妍MBC《》/《TermsofEndearment》/《当爱已成往事》朴世妍SBS《让爱留在心底》/《爱让我们在一起》(2007权相宇。韩嘎在等。音乐MV《新进职员/新职员/新进社员》《》金钟国《SuperRookie》林昌奎广告CF东亚制药PAKPASLotte七星饮料茶韩亚航空专属机型东亚集团(百货公司,房地产/HwaseongParkDreamLottecard信用卡Mamonde梦幻彩妆化妆品BeautyCredit化妆品Pentene洗发水豪森洗衣机美丽韩GaIn获奖评价2003KBS表演奖女性新人奖(《流氓医生/根医生》)2004KBS表演奖优秀女演员奖(《Dr》)2004年韩国美容调查亚军2005年MBC表演奖优秀表演奖(《》)2006年最韩庚在接受韩国台湾省的专访时,要求该报为她的名字正名。她的名字不是韩佳音,而是韩佳音,而韩佳音的真名是金贤珠。比她更早出现在韩国娱乐圈的金贤珠不得不放弃真名,但她表示更喜欢《韩佳音》,希望中国媒体不要再把她误认为“韩佳音”了。韩嘎在,长着漂亮的五官,看起来像个混血儿。她说:“虽然很多人这么说,但我是正港的韩国人!”至于她对自己五官的哪一部分最满意,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我的鼻子啦!很多人夸我的鼻子又高又有型。”103010演技考试韩嘎在韩剧《魔女柔熙/魔女宥熙/魔女幼熙/魔女游戏》里有过一次演技考试。她曾经为欠高利贷的男朋友倾倒,不得不在酒店微笑跳舞卖酒。她笑着说:“可能是因为她以前是模特,身体动作还不错。她在没有学跳舞的情况下拍这一幕之前就上台了。”演《》时给韩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说:“这部戏里有很多哭的镜头。有时候两三秒钟就要哭出来。真的是很难的演技考试,但是有时候哭不出来的时候,我会请求导演让我休息一下,然后我会自己制造悲伤的气氛。”黄金夫妇2005年结婚,韩庚在娱乐圈被称为黄金夫妇,和延政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1982年出生的韩嘉仁也进入了已婚女星的行列。婚后,韩佳人继续从事演艺活动。她被誉为韩国男人的梦中情人,一直受到广告界的青睐。2007年韩嘎出演《WitchYooHee》,绝对是一部好作品。

韩庚和延政勋的梦想成真了。在央视热播的八集韩剧《马粥街残酷史/高校往事1978》吸引了不少观众,但剧中人物真正结婚是在2005年4月26日。韩庚和延政勋在电视剧里演对手戏吗?

有缘分的苦命鸳鸯,但戏外两人暗生情愫,最终爱情有了实质进展:26日下午五点韩星延正勋和韩佳仁举行了新婚典礼,举行典礼前,他们在举行婚礼的饭店举办了记者招待会。两人穿着结婚礼服,十指紧扣出现在记者招待会现场并接受了采访。热播剧《黄手帕》居然是红娘延正勋和韩佳人是通过出演电视剧《黄手帕》相识的,不久两人就由工作同事发展成为亲密恋人,在韩佳人的眼里延正勋是一个诚实并且值得信赖的人,是可以托付终身的“长腿叔叔”,而韩佳仁清丽的外形以及善良的内心,也同样让延正勋着迷。两人均表示,虽然两人交往的时间不是很长,但都视对方为最佳的结婚人选,“我们的脑海里都一下子跳出了结婚的念头,藏也藏不住!”男煮饭女理财记者问一对新人如何分担家事,韩佳人说:“我很会打扫,所以负责打扫,暂时可能要麻烦哥哥煮饭。等这部戏结束后,若有时间的话打算一起去料理学校学习。”那么谁来管账呢,韩佳人笑着说:“一开始就说好是我管账的,所以明天就会开始记账。而且包括今天的礼金,等一下我就会有大笔进账。”而延正勋急忙补充说:“因为我们刚开始交往时,就是这样了。平常她也经常强调‘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今后我所有的收入都交给她管理,我没有意见。”延正勋的爱妻之心表露无遗。包括分工家事及老婆全权管理财务之外,他们还谈定了其他生活守则———吵架时要立即解决问题、拒拍夫妻广告等。50年后再办一次“婚礼”在被记者问到结婚前的感想时,延正勋说:“对我来说,就是梦一样的事儿变成事实了!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韩佳人则回答说:“我直到昨天(25日)晚上还在拍戏,婚礼之后从明天(27日)凌晨4点起又要继续拍戏。虽然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但还是觉得有点遗憾,一个月之后才能开始蜜月!”两人还表示,希望能在婚后两三年生小孩,“最好第一个是儿子,第二个是女儿。”一对新人还给大家透露,前几天两人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去办理结婚登记,韩佳人当场就变成“延太太”,26日举行婚礼和婚宴。小两口对于未来已达成共识,50年后将再办一场“婚礼”庆祝50周年金婚。当日,包括权相佑、李东健、河智苑、蔡时罗等韩国知名艺人在内,共有2000名来宾出席两人婚礼漂亮尽职的佳人韩国演艺红星韩佳人,形象清纯健康又有女人味,性格开朗热情,在演艺圈中,不论外表或演技都备受佳评,根据一项网路问卷调查“最想整形成哪位艺人的样子”,韩佳人荣登第一名。2002年,初出道的韩佳人拍摄了第一个广告,如阳光般耀眼现身的她,虽然戏份并不吃重,但由于外表十分出色,令人无不对她一见钟情。在镜头前表现得十分活跃的韩佳人,从赚人热泪的悲情女主角,从深得男性观众怜爱、清纯可怜的柔弱角色,到让人捧腹大笑的轻松搞笑角色,每次都能完美地诠释。以致在短短五年间,她不仅在电视界、广告界,甚至在**界都获邀不断,从此奠定她在演艺圈最佳女主角与巨星的地位。由于她主演的作品票房与收视都不错,因此被誉为票房的保证,受到影迷们的热烈支持,不仅反应在各个网站,就连在拍摄现场,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听到他们的叫喊声。学生时代的韩佳人同样受欢迎,据她的高中老师称,以前经常看到有男学生聚集在校门口等着要见她,而且在附近几所学校中也非常有名。韩佳人本来的梦想是当医师,可是因为联考没有考好分数,所以没办法考上医学系,后来就去了读饭店经营管理系,一直到出道的前一年,她都很努力的学习各种语言,与其说是想成为什么,不如说她是那种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的人。谦虚的品性与敬业的态度让她成为最棒的艺人,虽然不能随便滥用“最棒”这两个字,但是韩佳人绝对值得被如此称赞,因为她似乎并不满足于现状,为了更远大的梦想,为了看得更远,站得更高而继续努力经营她的演艺事业,这种坚持理想,努力不懈的精神,相信这就是大家这么喜欢她的原因了。演艺生涯中的拍摄花絮纪录:·拍吻戏时遭到男影迷在现场大声抗议,令韩佳人NG数次;·在国外拍广告时被影迷认出,一度影响拍摄进度;·拍戏时为了加强照明效果,现场的灯光很强,但是拍摄时韩佳人什么也没说,一直到拍完这一幕后她才说原来她的眼睛很弱,一看到光就会流泪,不然就是会刺痛,因为担心影响到拍摄进度,所以都没说一直忍到拍完了之后吃饭时她才说出来,敬业精神备受赞赏;·为了真实地表现角色,在没有保镖的保护下在闹市人群中饰演扒手;·拍戏坚持不用替身,拍广告时被球打中头部十几次;·冒着被毒苍蝇叮的危险也要继续拍摄。

世界十大歌剧

《浮士德》:古诺 Charles Francois Gounod (1818-1893),曲家查尔·弗朗索瓦·古诺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钢琴家。因此,从小古诺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古诺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18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839年,他以一部大合唱《斐尔南德》获罗马大奖,从而得到公费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在罗马,古诺热衷于宗教音乐的研究。回国后,他在教堂担任管风琴师与唱诗班指挥,并组织了“古诺合唱团”。他曾经受过宗教神职训练,但他又不肯接受圣职。不过出于对天主教的信仰,他谱写了大量宗教音乐。从1851年起,古诺开始致力于歌剧的创作。他一生共写了12部歌剧,其中最成功的是《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浮士德》的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剧情大致为: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 梅菲斯特·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姑娘。浮士德应允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了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 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抛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 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得他。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这部歌剧是古诺的代表作。歌剧的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第四幕中的《士兵进行曲》,是瓦伦丁与士兵出征归来时唱的,豪迈雄壮,富于动力和生气,反映了士兵胜利凯旋时的喜悦心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蝴蝶夫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普契尼出生于卢卡(Lucca),1880年他写了颂主弥(Messa di Gloria),使他的叔叔愿意支持他的音乐学习。1880年开始到米兰音乐学院学习,1883年毕业后一年写了第一部歌剧女巫(The Witches)。1889年被任命写第二部歌剧艾狄加(Edgar),并开始与出版商利歌迪(Ricordi)开始长期的合作。他1893年的作品Manon Lescaut被誉为天才之作。他其中一部最著名的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eme)1896年在都灵(Turin)首演时不受观众欢迎,这部歌剧以法国作家马格(Murger)的小说《波希米亚生活情景》为蓝本。后来这部作品终为人们接受,并被认为是普切尼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普契尼1900年的歌剧吐斯卡(Tosca)是歌剧的标准剧目。1904年的歌剧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在米兰史基拉歌剧院首演时同样受到非议,但经过普契尼修改后演出获得成功。他的其它歌剧还有金色西方的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安祖利卡(Sister Angelica)、Gianni Schicchi等。1924年他未写完图兰朵(Turandot)就逝世了,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讲述关于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旋律来自中国音乐茉莉花。1926年图兰朵由安佛努(Franco Alfano)续完后首演。普契尼曾经讲过:“我写的音乐都是小儿科的音乐。”虽然他的作品不象威尔第的“伟大”,但很多人认为他是意大利继罗西尼之后除威尔第之外最伟大的音乐家。二幕歌剧《蝴蝶夫人》根据美国约翰朗的小说和大卫贝拉斯科的话剧改编,由普契尼作曲,意大利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1904年2月17日首演于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剧情大意为:天真活泼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称“蝴蝶姑娘”,委身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回国,三年之间杳无音信。原来,平克尔顿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于脑后。当他偕美国夫人重登长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儿子后,刎剑自尽。这部歌剧抒情性风格极为强烈,音乐优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纯洁、温柔、深情、忠贞的动人形象。

《乡村骑士》:皮埃特罗·玛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先后就学于凯鲁比尼音乐学院和米兰音乐学院。1895年至1902年在贝沙洛任罗西尼音乐学院院长。1902年后,游历美洲,指挥自己的歌剧作品。1929年当选为意大利音乐会会员。作有十四部歌剧和一部轻歌剧。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于1890年在罗马首演,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发生在西西里乡村的广场上,卢齐娅酒馆前。她见到她儿子图里杜的女儿桑图扎,十分沮丧,才得知她儿子已经背叛了桑图扎,与赴车人阿尔菲奥的妻子洛拉相好了。洛拉曾是图里杜的恋人。他服兵役回来后,已成了赶车人的妻子了。图里杜确实是位漂亮的小伙子,他也来到了广场。桑图扎劝其改邪归正,但他拒绝了,仍与水性杨花的洛拉一起走进了教堂。此时,洛拉丈夫阿尔菲奥前来寻找洛拉,见到了桑图扎。她不得不告诉阿尔菲奥,洛拉已与自己丈夫勾搭上了。待图里杜情绪高昂地走出教堂时,阿尔菲奥向他挑战,双方同意决斗。图里杜前来告别母亲卢齐娅,要她象慈母一样对待桑图扎,便离去了。之后,桑图扎来到卢齐娅处,搂住那可怜的老婆婆哭泣起来……。这时,远方传来人们的窃窃私语声。一位妇女还大声地喊叫:"他们把乡亲图里杜给杀死了!"桑图扎顿然晕倒在地。卢齐娅体力不支,悲痛地由周围的人们搀扶着……。幕急落。在反映拳王阿里的**《愤怒的公牛》(导演:马丁·科斯塞斯)中片头片尾均采用了马斯塔尼的歌剧“乡村骑士”的间奏曲

《奥赛罗》: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四幕歌剧《奥赛罗》完成于1887年,同年2月首演于米兰,是威尔第搁笔十几年后又创作的一部令人惊叹的天才作品,是年作者七十三岁。这部作品的脚本由作曲家兼诗人包依托根据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剪裁写成,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以丰富的音乐形象展现了莎士比亚原著里壮丽动人的故事。《奥赛罗》集中体现了威尔第几十年的歌剧创作经验,他吸取了瓦格纳"音乐剧"的某些创作手法,更加注意发挥乐队的表现功能,使音乐语言与剧情结合得更紧密,从而加强了歌唱的戏剧性。同时,旋律刻划与中期作品相比,更见深刻而富于情感。;另外罗西尼 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 也写国《奥赛罗》但是不及威尔第的这部歌剧反响大,其中以多明哥扮演的奥赛罗最受欢迎

《卡门》:比才(Georges Bizet 佐治·比才,原名亚历山大·塞扎尔·莱奥波德·比才,1838-18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歌剧《卡门》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生动鲜明,和声配器巧妙,戏剧情节发展非常感人。比才的音乐朴实、明朗、流畅,常以乐观精神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比才只活了37岁,但留下的丰富音乐遗产的价值确是难以估量。四幕歌剧《卡门》是比才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创作的, 1875年在巴黎首演。烟草厂女工卡门是一个美丽迷人而性格浪漫倔强,放荡不羁的吉普 塞姑娘,工厂下班时,她看到了在广场站岗的军曹唐霍塞,对他一见 钟情,于是,卡门便运用了她罕有的女性的魅力来诱惑唐霍塞,致使霍塞忘记了他原来的情人米卡埃拉而坠入卡门的情网。一天,在广场上,卡门因与人打架伤人而被捕入狱,而霍塞因深深 爱上了卡门,在押解的途中又被卡门的美貌和花言巧语所打动,逐私自放走了卡门,霍塞因此而丢掉了军职而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集 团,但可怜的霍塞此时才发现卡门已经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诺,于 是导致霍塞与埃斯卡米诺之间的决斗。在决斗中卡门又明显地袒护埃斯卡米诺,这更使霍塞简直无法忍受。在盛大而热烈的斗牛场面中, 正当卡门为埃斯卡米诺的胜利而欢呼时,霍塞在斗牛场的一角找到了 卡门。他请求卡门能回心转意,但倔强的卡门此时已经被那个英勇的斗牛士埃斯卡米诺所倾倒,在霍塞拔剑威胁之下,她仍断然拒绝了他 的爱情,最后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这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 其中烟厂女工们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人胜;群众欢度节日的合唱欢快热烈,色彩缤纷。歌剧着力刻划了女主人公卡门鲜明而复杂的 性格。剧中描写卡门的主导动机,又称为“命运动机”,这个具有匈 牙利或吉卜赛音阶特征(包含两个增二度)的动机贯穿于全剧,在关键处不断地预示或点明这部歌剧悲剧的结局。第一幕中卡门所唱的哈 巴涅拉《爱情就象一只不驯服的鸟、是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它 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的诱 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亚舞曲带有咏叹调性质,以 鲜明活泼的节奏、热情而又带有几分野气的旋律,进一步展示了卡门泼辣的性格。第二幕中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诺答谢和欢迎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首歌。它采用单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与分 节歌的结合,雄壮的音调,有力的节奏宛若一首凯旋的进行曲。第三 幕占卜一场,卡门与两位女伴的三重唱,对卡门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划。歌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对比的几个插部,调式,调性和节拍都与主 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由卡门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这些无情的 纸牌,总告诉你死!”这深沉而哀伤的内心独自,进一步揭示出卡门的悲剧命运(第四幕终场的二重唱,卡门音调冰冷和坚定的语气,与 霍塞先是热烈,转而析求,最后绝望的旋律形成尖锐对比,具有扣人 心弦的悲剧力量和强烈而紧张的戏剧性。这部歌剧是近百年来各国上演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阿依达》: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使意大利歌剧放射了新的光芒,他是一个个性显著的人物,是应该被提供给新的一代视为模范的人物之一。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于1870年创作的四幕七场歌剧《阿依达》《阿依达》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传奇,故事发生在埃及法老王时代,当时东北非大陆由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两强对峙,长期来彼此征战积怨极深。两埃战事又起,埃及大胜,埃塞王败回本国纠集余部又来犯境,埃及王拜青年武士拉达梅斯为帅,统军迎击,此时的拉达梅斯正与沦为埃及公主安涅丽丝女奴的埃塞王爱女阿依达悄悄相爱,拉达梅斯出征后大获全胜并将埃塞王生擒。此时对拉达梅斯暗恋已久的安涅丽丝觉察了他与女奴的爱情,不禁妒火中烧,设计套出阿依达对拉达梅斯的真情。为嘉奖其战功,埃及王将安涅丽丝公主许配给他,使拉达梅斯陷入极度痛苦。为免两国长期交恶,他私放阿依达父女出逃,不料被暗中监视的安涅丽丝发觉,遂以叛国罪将其未婚夫打入死囚。行刑之期渐近,阿依达不愿独自偷生,悄悄潜入死牢,一对恋人怀着对爱情的美丽憧憬,安然就戳。

《图兰多》普切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美丽的中国公主图兰多为每一位求婚者留下三道谜语,猜中者方可成为驸马,猜不中者则被处死。鞑靼王子卡拉夫不听已被废黜的父王铁穆尔和被贬女奴柳儿的劝阻,不顾宫廷三丑臣的警告,毅然隐姓埋名,击锣接受考验。当他猜中谜语后,骄傲的图兰多仍不肯嫁他。卡拉夫提出,如果天亮之前公主能猜出他的名字,他甘愿受死,否则就该下嫁于他。几经周折,公主的心被卡拉夫的真情融化,终于在天亮时向父皇宣布:他的名字叫爱情。

《托斯卡》三幕歌剧。根据法国维多利安萨尔杜的剧本改编,由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科斯坦齐1900年1月14日首演于罗马科斯坦齐剧院。剧情大意是警察总监以处死马里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歌剧女演员托斯卡为救恋人、罗马画家马里奥卡伐拉多西,假意应允。骗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托斯卡刺死了警察总监,但她亦被警察总监“假处死”的花招所骗,马里奥被真的处决了。托斯卡因刺死总监之事暴露,最终跳墙自杀。剧中的音乐感情强烈、粗犷,许多戏剧性场面的音乐效果极为强烈,从而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有力手段。

《艺术家的生涯》:亦称《波西米亚人》、《绣花女》。四幕歌剧。根据法国亨利谬尔杰的小说《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改编,由意大利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作曲,意大利裘塞佩贾科萨、路易基伊利卡作词,1896年2月1日,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图林。剧情大意为:生活贫困的穷诗人鲁道尔夫巧遇绣花女咪咪,一见钟情。后来,两人的爱情濒于破裂。咪咪生了严重的肺病,和鲁道尔夫见最后一面时,又重新和好,并计划着将来的一切。咪咪终于病重死去,鲁道尔夫悲痛欲绝。这部歌剧的音乐新颖而富有魅力,经受了时间的反复考验,至今仍然百看不厌,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剧。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和意大利热那亚歌剧团于1986年访华演出中上演了这个剧目,受到我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茶花女》:三幕歌剧,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剧本《茶花女》改编,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剧情描述了名薇奥莱塔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动,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奥莱塔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重返风月场。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而当众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奥莱塔终于承受不了这一致命的打击而卧床不起。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当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身边时,她已经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夺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

  真正为他自己写作的,鲁迅自己交代得很清楚,就是《野草》。

  鲁迅说,《野草》里面有我的哲学,而且他说,《野草》是属于我自己的。他不希望青年们看他的《野草》,那是完全属于他个人的东西,是最具有鲁迅个性、最属于鲁迅个人话语的一个作品。鲁迅的《野草》就成为我们去接近鲁迅灵魂的一个窗口,或者提供了一个途径,我们可以通过《野草》去了解那些也许是更真实的鲁迅的思想。当然,即使是《野草》,也仍然有所遮蔽,只不过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说,它遮蔽得少一点。因此,《野草》里充满着更多的可怕的、悲凉的、充满绝望之意的那样的鲁迅的声音。今天我来漫谈鲁迅,主要是和同学们讨论鲁迅的《野草》,讨论鲁迅的《野草》里的哲学。鲁迅自己说,他的《野草》是在夜间写作的。所谓夜间写作意味着什么呢?鲁迅说过,一个人在白天和在晚上是不一样的。在白天,包括此刻,我们都穿着衣服,都戴着一个面具。譬如我现在是戴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面具出现在诸位面前的,这个面具对我是有所遮蔽的。到了晚上,特别是到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面具摘下了,衣服脱下了,面对一个赤裸裸的自我。但是还不行,因为还有皮肤,这皮肤也是个遮盖物,因此必须把皮肤掀开来,露出里面那个血淋淋的筋肉,那才是最真实的。这是血淋淋的真实,但是有多少人敢于正视它呢?在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的《野草》是一个地狱,当我们面对《野草》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你敢不敢正视血淋淋的真实。如果你敢,你就进去;你不敢,用鲁迅的话来说,“趁早离开”。今天在座的诸位也有一个选择:进去还是离开?我想我们还是进去吧!

  在进去之前,还要交代两点:第一,《野草》是散文诗。诗是很难讲的,诗只能去领会;诗是含混的,要你去感悟。你觉得有那个味道,又说不出来,那你就读懂诗了,一讲诗就完了。我今天要讲课,但必须明确告诉大家,我讲课是冒着将鲁迅简化甚至歪曲的风险的。举个例子,当年北大俞平伯教授讲宋词,选了几首词念完,说:“好啊,好词!好词!好啊!”就不说了,课就结束了。(笑声)面对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讲课法,你怎么做学生?就要看你会不会听了。会听课的学生,你就会琢磨:这么多宋词中,俞先生为什么选择这几首?俞先生说“好词好词”决不是随便说的,然后你自己去读,去体会。到最后你体会到了,你也摇头晃脑:“哎呀,好好好!”你就懂了。读文学都该这么读法,别去搞那套一二三四五,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那就糟了。(笑声、掌声)读《野草》也是这么种读法,读得似懂非懂就是懂了。(笑声)我今天讲课,是不得已而为之,听完我的讲课,如果在座的有二百人,五个人回去认真读《野草》的原著,我这个演讲就达到目的了。你一读原著,我任务就完了,你应该把我所讲的忘掉,这叫“过河拆桥”。(笑声)因此,讲课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讲一些什么东西,而是诱惑同学觉得《野草》“好啊好啊”就行了。第二,鲁迅的哲学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鲁迅自己说过,有两种思想在不断起伏,一是人道主义思想,一是个性主义思想。《野草》集中讨论什么问题呢?是讨论作为个体的生命,它的深层困境这样一个问题。所以《野草》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它展现的是鲁迅哲学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

  下面我就分点来说了。第一方面,鲁迅把个体生命放在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这样一个历史的纵坐标中,来考察人的个体生命的生存困境。首先是讲“将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般人常想,改变一个环境就行了,把希望寄托到将来。所以人类关于将来,有种种幻想,譬如西方世界有乌托邦,中国世界有大同,都是属于人们的对未来的想象。人们总是想象未来是无限完美、完善的、没有矛盾、没有斗争的一个终结点,鲁迅把它概括成关于“黄金世界”的想象。对此,鲁迅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有一天真的到了黄金世界,还有没有黑暗?鲁迅回答说,有,不但有,还会有将叛徒处死刑的事情发生,还会有新的死亡。为什么呢?鲁迅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他说人总是这样的:曾经阔气的人想复古,正在阔气的人想维持现状,还没有阔气的人想改革;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永远如此。到了黄金世界也是一样,当然黄金世界里“阔气”的概念可能跟今天不大一样,但是那个时候仍然有曾经阔气、正在阔气、还没有阔气的人。而那些正在阔气的人,常常是掌握权力的人。还有人想继续革新,在正在掌握权力的、正在阔气的人的眼睛里看来,他就是叛徒。那些人就会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权力将这些革新者处以死刑。就是说,在一般人认为,好像黄金世界是个没有矛盾、没有斗争的世界,但是鲁迅却看见了新的矛盾、新的斗争,甚至看见了新的死亡。这就是《野草·墓碣文》里所说的“于天上看见深渊”。人们看见是天堂的地方,鲁迅看见的是深渊。由此,鲁迅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结论:“至善至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围绕这样一个命题,鲁迅展开了一些论述。譬如他说,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如果拿十全十美来要求人,那我们都不配活了。还有,十全十美的书也不存在。如果有的话,那么图书馆的书就没了。我们通常说一曲音乐或一幅画好到极点了,达到了一种艺术的“极境”。而鲁迅说,什么叫“极境”?“极境”就是“绝境”。当两个朋友好得不得了,恨不得穿一条裤子时,那么,你就明白了,这两个人马上要吵架了。宣布到极境的时候就是开始分裂的先兆,或者孕育着分裂的危险,所以至善至美的未来,是人类给自己制造的一个神话。鲁迅的任务正是粉碎这个神话,《野草》很多篇都是粉碎这个神话的。譬如说,《野草》里有一篇《过客》,说一个人从小开始就不断地往前走、往前走,走到半路上,遇见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女孩,于是过客、老人和小女孩之间展开了一个哲学的讨论——“前方是什么”。是什么在等待着诸位呢?小女孩说,前方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个小女孩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她觉得未来是美丽的花园。而那个老人说,前方是坟。那么这两个答案哪一个真实呢?显然是后者。但是确认了前方是坟之后,老人和过客之间又展开了一场争论。老人说,既然前面是坟,我就不需要再往前走了,我应该坐下来休息了。这是很多人的哲学。而过客说,我明知道前面是坟,但是我仍然要往前走,我仍然要努力、要奋斗、要反抗。所以鲁迅在给他的学生、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许广平的通信里说:你这个小鬼呀,你们年轻人是为光明而奋斗的,我可不是这样;我不相信未来是光明的,但我仍要奋斗的,我仅仅是为了要和黑暗捣乱而奋斗。这就是不同的哲学。

  《野草》第一篇叫做《秋夜》。秋天的晚上,如果你走出庭院,你可以看见庭院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墙角有一朵粉红色的小花被秋风吹得浑身发抖,脸涨得通红,但是她却微笑着,她是乐观主义者。她为什么微笑呢?因为有一个诗人告诉她,虽然现在是秋天,但秋天过去春天就要到来了。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不知道诸位读了怎么样,像我们这样的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们,这首诗给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想到现在是冬天,但是,冬天来了就意味着春天要来,于是我们就乐观了,我们就奋斗了。(掌声)这小红花的乐观主义,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前提下的呢?是建立在春天必然到来,而且来了就不走了,春天永驻,这样一个前提下的乐观主义。但是大家知道,这样一个前提是虚妄的命题,是一个伪命题。而在小红花的旁边,正好有一棵枣树。枣树也做了个梦,做了一个落叶的梦。什么梦呢?就是现在是秋天,秋天过去了是春天,但是春天过去了又是秋天。但是这棵枣树,即使明知道春天来了要走,明知道春天之后是秋天,它仍然把它铁一样的枝干笔直伸向天空。也就是说,枣树的反抗是不以春天是否到来,不以春天是否永驻为前提。来也罢,不来也罢,永驻也罢,不永驻也罢,反正我就要反抗。这就是两种哲学,前者是年轻人的乐观主义,建立在一个虚妄的命题下;后者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悲观主义,但是它是建立在一个面对现实的基础上的。

  鲁迅就是这样粉碎了这种关于未来的神话,以堵住我们一种精神的退路。“未来”不行,那么“过去”怎么样呢?于是,人们又给自己制造了种种关于过去的神话,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怀旧情绪。当今之中国,是充满了怀旧情绪的。譬如我这次到南京来,参加南师附中百年校庆的筹备会,来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校友。我们来干什么呢?我们就是来怀旧的,说当年的附中多么好啊!(笑声)每一次聚会都是怀旧的会,而且你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在这个怀旧会里最起劲同学,大概是现实处境不甚好的。现实处境很好的同学,一般对这个不太感兴趣。(笑声)人们用怀旧来安慰自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心灵破碎了,需要怀旧以弥补自己破碎的心灵,因此自觉不自觉地就把过去美化了、理想化了,甚至把它神化了。最近这几年,大家经常请老将军来作报告。老将军每次报告都说老夫我当年如何如何勇(笑声),如何如何打胜仗。我这个人可能受鲁迅影响太深,比较讨厌,我听报告时常常想:这些老战士难道他们一辈子永远打胜仗吗?他们打过败仗没有?我想可能打败仗比打胜仗的时间要多得多。他为什么不回忆当年打败仗的时候,如何狼狈,如何悲惨,如何可笑呢?这其实是人之常情。人总是避重就轻,总是把那些苦难的、不幸的、不愉快的事情尽量地忘掉,把那些美好的、愉快的、轻松的,尽量地凸现出来。人的这种记忆的选择性,这种避重就轻的选择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鲁迅之为鲁迅,或者说鲁迅之可恶,就在于他有悖于常情,他的感情选择和常人不一样。他不是避重就轻,而是避轻就重。哪样不愉快,他偏回忆哪一样。

  在《野草》里面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是回忆童年生活的,叫《风筝》。这篇文章已经选进了中学语文课本里了。大家不妨把鲁迅这篇《风筝》和当下许多作家所写的回忆童年的文章来作一个对比,你会发现,鲁迅在回忆他的童年的时候,他什么也不回忆,他只回忆一件事。就是他小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现他的小弟弟不见了,他到处找,后来在院子背后角落里找到了小弟弟。小弟弟在干什么呢?糊风筝。春天该放风筝了。作为长兄的他却勃然大怒,你怎么玩物丧志,你怎么不好好读书啊!把风筝抓过来撕了个粉碎,扔在地上踩烂了。在座的,如果你当过哥哥、姐姐,恐怕你小时候大概都不同程度上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是有谁记住呢?鲁迅记住了,而且把它提到非常高的高度。他说,这是一次精神的虐杀。既然是精神的虐杀,是不是可以挽回呢?于是鲁迅特地约了他的小弟弟两人再来放风筝。但放着放着就没劲了,两个人都已白发苍苍,还放什么风筝呢?所以这是一个不可弥补的罪过。鲁迅又想,我向弟弟当面道歉,当面忏悔,说对不起呀,弟弟呀,我犯了一个错误,请你原谅。如果弟弟说我原谅你,那么我就赎罪了,他原谅我了。但他弟弟却说,哎呀,我记不得了,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事情。(笑声)这就是说,期望弟弟原谅也得不到。因此,这不仅是一次精神的虐杀,而且是一个不可挽回、不可原谅的罪过。你看,鲁迅把这事说得多可怕啊!鲁迅最后说,现在有春日的温暖和冬天的肃杀,我们选择什么?一般人都选择春日,没有人去选择冬天的肃杀,但他说我宁愿躲到冬天的肃杀里,而不愿意跑到春日的温暖里去。他的感情选择非常特别,为什么呢?因为冬天的肃杀更接近真实,而春天的温暖,是人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一个神话,是一个精神的避难所。

  “过去”这个神话也打破了,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逃呢?就是死亡。一般老百姓会说,哎呀,我活够了,活一辈子了,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但是“讨厌的”鲁迅要提一个问题:死后,怎么样?喜欢追问“以后”,是鲁迅思维的特点,鲁迅总是追问以后怎么样。五四时期最流行的妇女解放的口号是“娜拉走出家庭”,鲁迅却偏偏要问:娜拉走出家庭以后又怎么样呢?鲁迅回答说:走出了还是要回来。(笑声)现在不是很多人都提倡妇女回到家庭吗?大家说黄金世界好,鲁迅问:黄金世界到来以后,还有没有黑暗?现在鲁迅又问死后怎么样,这对“以后”的追问正是表现了鲁迅思想的彻底性。于是就有了我称之为奇文的《死后》。别的文章可以不看,这文章非读不可!是非常奇特的一个想象。鲁迅想:人如果死了,运动神经不起作用了,但是人的感觉神经还在,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就这样想象:我死了,躺在地下,我突然觉得很不舒服,因为殡仪馆的工人粗心大意没把我的衣服弄好,折在背后,非常不舒服,但我不能动,我只能忍受着。你看,鲁迅这个人有多敏感!我躺着,上面过来一辆车子,车轮压着我的头,我都觉得牙齿发酸。这个感觉非常妙啊!压得你牙齿发酸。这还不算,有几个人走过来了,大概是来开追悼会的。一个人说:“他死了。”一个人说:“他死了。”一个人说:“他死了!”或者表示悲痛,或者表示高兴,或者表示惋惜,或者幸灾乐祸,等等。可我听了却很愤怒,我死就死,关你们什么事儿?为什么让你们或高兴或悲痛或惊讶呢?鲁迅对死后的追悼会看透了,不过是活人表演而已,与死人毫无关系。

  这还不算,一个蝇跑来了,停在我的眉毛上。如果我的运动神经还在,很简单,手一挥就把它挥走了。但我不能动,我只能忍受。你想这多难过?一跳一缩一跳一缩,这还不算,它又跑我的舌头上来了,在舔我的舌头。那么脏的蝇来舔舌头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是我仍然忍受着。好容易它飞走了,飞就飞吧,但不,它在耳边嗡嗡叫着,说我刚才舔你是应该的,是正义的,是伟大的事业,等等,它还讲出一番道理来。我愤怒得几乎昏厥过去。一个书店小伙计送来一大堆书,说周先生,敝店最近进口了一批明版的图书,要不要啊?生意做到棺材里了,这太可怕了!因此,我就想到,死亡不是痛苦和荒谬的结束,而是更大的痛苦和更大的荒谬的继续。死亡也不是人的精神避难所,你不能逃到死亡里去。你看,过去的神话被他打破了,未来的神话也被他打破了,死亡的神话也被他打破了,一切精神避难所都不能去,只给你一条路——现在。不管现实是多么严酷,你唯一的路就是正视现实。这正是鲁迅哲学的特点。如果说中国文化传统是儒家、道家、佛家学说,还有一家就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以后的新文化。前面几种文化,尽管具体的观念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总是给人们提供这样那样的精神避难所。而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要堵住一切精神避难所,人们只能来正视现实的困境。

  在《野草》里,鲁迅用了大量的篇幅塑造了许多文学的意象,而这些意象都象征着人类的某些方面的深层的困境。这里我想举三个例子。《死火》是具有鲁迅式的想象力的一篇文章。人类关于火有种种想象,总的说来,人们是把火视为一种生命的象征。但是鲁迅想象的是“死火”,他把“死亡”和“生命”并置来讨论,这是很有鲁迅特色的。我们一般人睁一双眼只看一个问题,单一地提出关于火、关于生命的问题;而鲁迅在同时考虑生命和死亡两者的关系。一般人谈到希望,就专门讨论希望问题;而鲁迅却把“希望”与“绝望”这样一对命题提出来讨论。他提出来“死火”这个意象,就同时集中了生命和死亡两种意思。我们看他是怎样展开独特想象的。他说,我做梦,梦见自己在山峰间奔驰,跑啊跑,突然从山峰上一下掉到冰谷里,往下一看,一片青白色,这青白色就是死亡的颜色。但是在一片青白色中,我突然看见了很多珊瑚样的红的影子。在死亡的颜色中出现了生命的颜色,这就是死火。于是,我和死火之间展开了一个哲学的讨论。死火对我说:先生啊,请你赶紧把我救出去,否则我将冻灭。我说好,我就把你带出冰谷。死火又说,你把我带出冰谷,我当会烧完。我只能在“冻灭”和“烧完”之间作出一个选择。

郑晓龙是重量级的著名导演,一手提携了冯小刚和赵宝刚。他执导的《北京人在纽约》《刮痧》《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甄嬛传》《芈月传》《红高粱》等影视佳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郑晓龙的妻子王小平是著名作家、编剧,夫妻俩跨国分居多年。

郑晓龙在美国导戏时,父亲在医院生命垂危。一部部影视佳作的背后,凝聚着郑晓龙的泪与痛,他的婚姻和亲情都浸透着泪水……

权威媒体这样评价郑晓龙:他的导戏经历,就是一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

1990年,郑晓龙担任制片人的《渴望》热播,万人空巷,犯罪率都下降了。

1993年,郑晓龙执导的《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导致出国热降温,国人不再迷信欧美。

2007年,郑晓龙执导的《金婚》热播,让更多人认识了婚姻的本质,离婚率为此骤降。

郑晓龙打造的影视剧,取得了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双丰收。他不仅一手培养了冯小刚、赵宝刚等名导,还成就了姜文、葛优、李雪健、张国立、吕丽萍、王姬等一大批明星。

1952年11月30日,郑晓龙出生于北京,他的母亲是东北人,父亲是上海人。

郑晓龙上面有3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他的父亲是军人,郑晓龙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

特殊年代里,郑晓龙的父亲遭受不公正待遇。中学毕业后,郑晓龙远赴北大荒建设兵团插队。

1968年冬天,郑晓龙与几个战友在火车站准备买票回家。一个战友打算带十多斤粮票给父母,谁知不怀好意的人发现了,将战友的粮票抢走了。

郑晓龙冲上去帮战友夺粮票,结果对方将尖刀插进了他的肩胛里。战友将他送到黑河市的北安医院,医生才将尖刀拔出来。

1970年,郑晓龙应征入伍,在二炮某部服役。他酷爱读书,晚上经常读书到深夜,并开始文学创作。

因学历不高,郑晓龙总感觉底气不足。1978年,郑晓龙参加全国高考,考出了330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录取。

大学期间,郑晓龙创作的小说《轻轻的敲门声》发表后,深受读者喜爱。他创作的**剧本《两航归梦》,还被导演看中了,准备拍成影片。

1984年,郑晓龙32岁了,依然未婚单身。他的弟弟都结婚了,父母为郑晓龙的婚事急得不得了。担心他一辈子打光棍,父母焦急地托人给郑晓龙介绍对象。

隔一段时间,父母就拿几张女孩的照片给郑晓龙过目。郑晓龙说:爸爸妈妈,你们别操这份心了,我自己找女朋友。

1985年,全国第三届中短篇小说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郑晓龙是与会嘉宾,认识了优雅恬静的女编辑王小平。

王小平祖籍上海,在北京出生长大,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当时在《人民文学》杂志社任编辑。

王小平是小有名气的才女,与郑晓龙一样,为了事业迟迟没有恋爱。首次谋面,两人就互留美好印象。

此后,郑晓龙与王小平又多次因工作接触,他欣赏王小平的才华和优雅,王小平也被郑晓龙的坦荡和才智打动了,两人相爱了。

那时郑晓龙与王小平的年纪都不小了,父母疯狂催婚。王小平说:结婚就要生宝宝,事业会大受影响,我还想全力以赴工作几年,咱们将婚事往后推吧。

郑晓龙答应了。

1986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升级为北京广播电视局,局里增设了电视台和电视制片厂。本来郑晓龙可以从事行政工作,但他酷爱业务,选择进入电视制片厂工作。

由于才华出众,短短两年郑晓龙就升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

1990年,王小平离开《人民文学》杂志社,远赴美国留学。这样一来,一对情侣跨国分居,每年只有一次团聚的机会。

就在这年,郑晓龙策划并担任制片人的《渴望》,在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后万人空巷,这给郑晓龙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1992年,郑晓龙40岁了,再不结婚他无法面对父母。于是,他在电话里与王小平商量婚事。

王小平说:我现在学业正紧,回不了国,你过来吧。于是郑晓龙赶到美国,与王小平在美国完婚。

王小平完成学业后,在美国的一所大学工作,郑晓龙的工作单位在北京,夫妻俩依然跨国分居。

在接受采访时,郑晓龙说:正因为与妻子跨国分居,没有琐碎家务的拖累,我才能执导这么多戏。原来幸福婚姻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郑晓龙是冯小刚的贵人。当年冯小刚从部队转业后,在北京城建公司工会工作,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出黑板报、画宣传画。

一次偶然机会,冯小刚认识了王小平,通过王小平的介绍,他认识了郑晓龙。

冯小刚虽然学历不高,但人特聪明,鬼点子多,郑晓龙欣赏他。

郑晓龙筹拍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时,冯小刚提出想当编剧,于是郑晓龙将他吸纳进编剧团队。但很多同事有意见,说电视艺术中心有那么多编剧,为什么让冯小刚这个美工去创作剧本?

由于压力巨大,郑晓龙就对王朔说:你将剧本接下来,然后分给冯小刚写。要是他写得不好,你来改。王朔答应了。

1992年,25集喜剧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深受观众欢迎。从此冯小刚正式进入影视圈发展。

1993年,郑晓龙执导21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该剧是根据著名旅美作家曹桂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北京人在纽约打拼的艰辛人生。

为节省开支,很多人提出在国内搭景拍戏,但郑晓龙不同意,担心镜头穿帮。因为那时国内还没有超市,而剧中有很多场景是在超市完成的。

于是郑晓龙提前去美国找外景地,王小平陪着丈夫看了很多地方。为了筹集资金,郑晓龙用小车推着国产电视剧的碟片,挨家挨户推销,吃了很多闭门羹。

回到国内后,郑晓龙从一家制药厂拿到了50万元赞助,但这远远不够。于是征得妻子的同意后,郑晓龙从银行贷款150万美元,然后带领40多人的团队,飞赴美国拍戏。

戏刚开拍一个多月,郑晓龙突然接到家人的电话,说父亲在医院病危。他心力交瘁,匆忙飞回北京看父亲。父亲躺在北京301医院的病床上,身上插着好几根管子。

郑晓龙在医院里守护父亲两天,父亲苏醒后有气无力地对他说:剧组比我更需要你,你赶紧走吧。你拍戏贷的款一定要还上,否则会给人生埋隐患。

郑晓龙流泪了,他俯身对着父亲的耳朵说:爸爸,对不起,我走了。一语未了,郑晓龙的眼泪滴落在父亲的头发上。

幸运的是,父亲经急救保住了性命,郑晓龙从美国得知消息,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郑晓龙的事业由此驶入了快车道。

1994年11月,郑晓龙与王小平的儿子出生了。儿子两岁后,法国的《费加罗报》向王小平发生邀请,盛情邀请她去巴黎工作。

郑晓龙知道,妻子有才华,是职业女性,不可能困守家里做家庭主妇。于是他支持妻子去法国工作。

就这样,王小平带着儿子远赴巴黎,郑晓龙继续与妻子跨国分居。

由于没有家庭的拖累,郑晓龙变成了工作狂,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经常早上7点就赶到办公室,常常忙到深夜才回家。

有时实在太晚了,他就和衣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

星期天,郑晓龙在单位食堂吃饭,有时他买点礼物去看看父母,顺便在父母家蹭饭。

父母老了,脾气变得有些乖戾,经常在家里吵架。每次郑晓龙去看他们,父母就争着向他告状。

母亲说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不像年轻时那么宽容。父亲说母亲越来越爱唠叨,自己的耳朵没有清净的时候。

郑晓龙一点也不烦,耐心安慰父母。从父母身上他看到了中国式的婚姻,那就是他们相爱一辈子,也争吵一辈子。

受父母启发,他策划并执导的《金婚》热播后,引发国人共鸣。

从2000年开始,郑晓龙先后执导了《刮痧》《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风雨情》等众多影视佳作。

郑晓龙由于过分低调,很多人知道他执导的作品,但对他这个人并不了解。

与妻子跨国分居期间,郑晓龙忙完了一部戏,就会去巴黎与妻儿团聚。由于在国内工作压力太大,他到了巴黎就在家里昏睡。

王小平理解丈夫,从不与丈夫闹别扭。

2010年,儿子上高中了,王小平辞去工作,带着儿子回北京生活。郑晓龙终于结束了与妻子常年的跨国分居。

2011年11月,郑晓龙执导的76集宫斗剧《甄嬛传》在全国多家卫视热播后,万人空巷,很多女观众连看十多遍。

这部剧的编剧是王小平,这是郑晓龙与妻子一次最经典的合作。该剧的主演蒋欣、孙俪、蔡少芬、斓曦、陈建斌等演员集体爆红。

《甄嬛传》被媒体誉为经典之作,很难突破。

2015年,郑晓龙执导的81集古装剧《芈月传》,在北京、东方卫视首播后,又创下了收视奇迹。这部剧的编剧也是王小平,夫妻俩被媒体誉为一对“王炸组合”

郑晓龙是著名导演,经常与年轻漂亮的女演员打交道,但他洁身自好,从没有传出过负面消息。

闺蜜曾为王小平担心:郑导身边美女如云,你就没有婚姻危机感吗?

王小平自信地回答:我相信老郑,他不是那样的人。他这个人除了事业,对别的都不感兴趣。

的确,郑晓龙是妻子眼里的信得过产品,他不喜欢应酬,从不与女演员私下接触。不工作的时候他就在家里读书,一点也不 时尚 浪漫。

2011年3月,他发出了一条微博,一直到现在已经11年了,郑晓龙总共只发过7条微博。

很多导演和演员都通过微博营销自己,以提高知名度。但郑晓龙信奉老老实实导戏,以作品说话。

虽然已经年逾60,但郑晓龙始终没有停下跋涉的脚步。

2018年,王小平将自己的长篇小说《三色镯》,改变为史诗魔幻影片《图兰朵:魔咒缘起》,由郑晓龙执导。

2021年10月,该片在全国各大院线隆重公映,深受观众好评。该片明星云集,关晓彤、胡军、姜文、邹兆龙等明星在片中都有精彩出演。片中的5位外籍演员,表演也很出色。

郑晓龙名气大,但架子不大。他非常尊重演员,从不在片场训斥他们。

早在2015年,郑晓龙执导电视剧《红高粱》时,整个剧组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拍戏中场休息时,整个剧组就开始嗑瓜子,瓜子嗑完了,郑晓龙就安排工作人员出去采购。

整个拍摄期间,剧组嗑光了600多斤瓜子。

周迅拍哭戏时遇到了障碍,郑晓龙就陪她喝白酒,直到周迅顺利将戏拍完。

郑晓龙能拥有如此辉煌的事业,除了过人的才华,他的人格魅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好的家风可以遗传,儿子遗传了郑晓龙夫妇的严谨、认真、务实的优秀品质,他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也在北京工作。

儿子现在还没有结婚,郑晓龙和妻子也开始为儿子的个人问题着急,逮住机会就催婚。

年轻时父母催郑晓龙结婚,他很烦。而现在轮到他向儿子催婚,郑晓龙才理解父母当年内心的焦灼。

2022年,郑晓龙已经70岁了,心态依然非常年轻。他觉得自己还不老,还有满腔的工作热情。

仅2022年,郑晓龙已经执导了《拼图》《北京人与纽约客》两部电视剧,不久就会与观众见面。

当下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正在热播,精彩的剧情,演员精湛的演技,让这部剧上了热搜。

郑晓龙与妻子也在家里追剧。晚饭后,他们像一对普通夫妻一样,边嗑瓜子边追剧。夫妻俩议论不断,笑声不断,精神高度默契。

幸福夫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看看郑晓龙与王小平的婚姻状态,大家就会有了答案!

-E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140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