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内斗的毛病,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改不了。即使是三大战役过程中,蒋家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各家大佬仍然内斗的不亦乐乎。这方面,华北“剿总”司令长官傅作义,感受得尤其明显。
一、傅作义被影子司令制约
傅作义的感受,起始于他担任华北“剿总”司令长官。
原来华北地区国民党军有两个军事集团,一是张垣绥靖公署,长官是傅作义;二是保定绥靖公署,长官是孙连仲。傅作义手下的晋绥军部队,在国民党军中属于杂牌军。孙连仲手下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孙连仲作战不力,所属第三军被华北野战军歼灭。傅作义虽然是杂牌,但内部比较团结,战斗力稍微强一些,非但没有被解放军重创,还打了大同集宁、偷袭张家口等战役,让华北解放军吃了不少亏。
蒋介石虽然重嫡系轻杂牌,在客观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孙连仲实在无能。为了整合华北军队,蒋介石下令合并傅作义、孙连仲两个绥署,建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简称华北“剿总”,让能打的傅作义出任司令长官。
“剿总”当时是国民党各大战略区的第一级军事单位,地位很高,“剿总”司令长官历来都是由蒋介石的亲信担任。当然华中“剿总”司令长官白崇禧不是蒋的嫡系,他是桂系的代表人物,这另当别论。
傅作义起初非常高兴,欣然接受蒋介石的命令,走马上任。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他就开始头大了,用傅将军自己的话讲,他太高看蒋介石的格局了。
蒋介石对旁系、杂牌部队一直提防的很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重用,即使用了,也留着各种后手,防止杂牌军飞上枝头变凤凰。
就拿华北“剿总”的权力格局来说,傅作义虽然是司令长官,很多事他却说了不算。
蒋介石任命陈继承为华北“剿总”第一副司令,此人名为副司令,却掌握着蒋介石在华北嫡系部队的控制权。
蒋介石明令,傅作义可以指挥华北所有部队,但各嫡系部队的人事调动,团长以上的军官任命,兵员征发补充,都归陈继承管理。
这样一来,陈继承实际上才是华北“剿总”的真正长官,傅作义在明处,他在暗处,一时间被人戏称为“影子司令”。
表面说得是傅、陈各管各的,但陈继承身为蒋介石的亲信,做起事情来更绝,不仅把中央军管得死死的,连傅作义的部队,还想插上一杠子。有时傅作义提出一些师长的任命、罢免,陈继承要么回绝,要么提出各种人选,干扰傅作义。
有一次开军事会议,傅作义提出要统一事权,他必须要统一而彻底地指挥各支部队,不论是嫡系的还是旁系的。
陈继承坚决反对,声称要调动中央军,必须经过他向“老头子”汇报才可以,甚至像青年军208师,傅作义连动都不能动,只要陈继承本人才能调动。
傅作义气不打一处来,当场作飙,我堂堂一个司令长官,连一个师长都管不了,还长什么官!
二、蒋介石遥控指挥,傅作义妙招应对
傅作义和他的部队一向远离国民党嫡系,没有沾染上国民党军的那些贪污腐败的坏毛病,傅作义将军为人正直,为官清廉,部队风气也比较纯正,所以战斗力要比中央军强一些。
他当了华北“剿总”司令长官,却坚持不把长官部移到北平城中,怕北平的花花世界把部队腐蚀了。
以陈继承为首的中央军将领看不惯傅作义这一套,认为傅自命清高、装大充人。
蒋介石听说傅、陈不和,反而暗暗高兴,为了加强对北平的控制,蒋介石还派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专门飞到北平,召集蒋系军队军长以上的将领侯镜如、李文、袁朴、段沄等人开会,交待他们,军事上可以听傅作义的,但政治上要听陈老师(陈继承当过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的。
要人家替你卖命打仗,却这么不信任人家,蒋介石这种爱好,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傅作义愤愤不平地说,蒋先生不信任我们,用军统和中统两个狗腿子监视我们,诋毁我们。陈继承除了担任“剿总”副司令长官,同时也是北平地区军统的特务头子,故而傅作义这么说。
傅作义当然也不能坐视陈继承架空自己,他也采用了一些手段,来加强对部队的控制。
突破点就在指挥权上。
他虽然不能管中央军的人事调动,却能管中央军兵力的调动。为了避免陈继承干扰,他有时直接把命令下到师和团级部队,绕过兵团一级。这些下级部队长官和傅作义官阶差得太远,傅作义一个命令有如山倒,自然是令行禁止。
同时,傅作义还以加强防御的名义,不断调动各路部队,把中央军分散开。
例如侯镜如的十七兵团,是中央军系统的,傅作义把这个兵团下属的三个军,分别调到三个地方,一个在北平,一个在天津,一个在塘沽,让侯镜如几乎成了个光标司令。
在天津的一个军,侯镜如也控制不了。傅作义设置的津塘防卫司令部,侯镜如是长官,陈长捷是副长官,傅作义有事直接找陈长捷,由他控制侯镜如的军,因为这属于军事指挥、兵力调动,蒋介石就算知道了也说不出什么。
侯镜如有苦难言,背地里说,傅长官也学会了蒋先生掺沙子的绝招。
在北平的九十二军,是侯镜如的头号主力军,傅作义又巧妙地把这个军的三个师分散到三个地方,傅作义有事就直接打电话到师,这么一来,九十二军军长也成了光标军长,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部队了。
陈继承气得吹胡子瞪眼,明知傅作义这是使阴招,可是除了在军事会议上吵架,或者向蒋介石告状,也没有别的好办法。
后来华北军事吃紧,傅作义和陈继承的矛盾也逐渐激化,傅作义趁机向蒋介石摊牌,我指挥不了华北部队,我要辞职。
蒋介石也明白怎么回事,无奈当时淮海战役逐渐拉开序幕,南方兵力吃紧,蒋介石一心想让傅作义把他的部队都调到江南,为了哄傅作义高兴,只好把陈继承调走。
三、 “虎头师”被围攻,中央军坐视不理
国军内斗,表面上看只是几个主要长官斗法,其实真正伤害的,是华北国军的战斗力。
比如涞水战役的失败,直接原因就是中央军和晋绥军互相不理睬。
1948年1月,傅作义为了给自己的杂牌军正名,派手下头号主力师——35军新编32师,攻打涞水城。
新编32师是傅作义自己的正牌嫡系,因为作战有功,被蒋介石赐以“飞虎旗”。这个“飞虎旗”设立之后,第一个授予的就是32师。
国军中央军各支精锐都感觉很丢脸,对32师眼红嫉妒,各种看不惯,认为区区一支杂牌军哪有资格得这面旗,不过是蒋介石为了照顾面子才给他的。
32师却洋洋得意,全师上下人人佩戴绣有虎头的臂章,因此有一个绰号:虎头师。
当时涞水城正被华北野战军3纵郑维山部队围攻,为了急速解围,傅作义便把虎头师派了过去,存心要他们打一个硬仗,让中央军瞧瞧自己的厉害。
3纵利用虎头师骄横的心态,暂时丢下涞水城不攻,反而把主力调过来,包围了虎头师,以2倍多的兵力优势进行围攻。
傅作义本来算盘打得挺好。虎头师主攻,另外用自己的另一支嫡系人马101师配合围攻,一比一的兵力,至少也能和解放军打成个相持局面。
与此同时,中央军系统的十六军、九十四军都有部队在附近,到时候他们也一拥而上,一定能把华北3纵击败。前些年他偷袭张家口、打大同集宁之战,都是用的这种套路。
可是傅作义算盘打得好,却忘了一个客观事实:十六军、九十四军可不是他的老部队,他们并不怎么听指挥。
虎头师被包围之后,立即向周围各部队求援。傅作义一边严令101师杀过去救援,一边把老底子骑兵第四师拿出来,冒着解放军的大炮死命往前冲。
可是毕竟力量不够,打不透解放军的阻援阵地。
而中央军各支部队,接到命令后要么装傻充愣,借口等陈继承命令,拒不前进;要么磨磨蹭蹭,坐等别的部队往前冲,自己想躲在后面摘桃。
傅作义以前也听说过中央军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作风,但没想到在生死关头,居然还是这样。
傅作义总算明白了道理,但明白的太晚了,而且代价也太沉重了。
虎头师左冲右突打不破包围圈,下属三个团都被解放军打残,师长李铭鼎下令烧了密码本,带着几个残兵夺路而逃,结果被解放军炮火击中,当场身亡。虎头师的上级,35军军长鲁英麟无地自容,开枪自尽。
虎头师全军覆没,被歼灭7000人。
中央军方面却看尽了笑话,什么虎头师,不过是银样蜡枪头。
这个师是傅作义起家的老底,居然完蛋的如此惨烈,傅作义怒不可遏,可是一腔怒气却不知道发给谁。
平津战役大战在即,华北国军却乱成这样,不亡何待!
旧中国四大军校之一还可以排的上,世界四大军校就实在成笑话了。
1、黄埔军校也配列入“世界四大军校”?没有正规的权威的评价,某些个人的看法而已
2、世界40大军校恐怕都排不进去。
3、即便是在旧中国,要排进“中国四大军校”都有点难
4、不论从办学规模、历史、培养人才、战绩、学术成就、世界影响力来说,黄埔军校都只能算是二流军校
5、请看看与黄埔同时代的各国军校,哪一个黄埔都没法比
美国:西点军校、弗吉尼亚军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
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法国:圣西尔军校
苏联: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
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德国陆军军官学校、德国慕尼黑军校
日本:振武军校、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
旧中国:保定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北洋陆军讲武堂
就只拿保定军校出来对比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位于河北保定市区东风东路,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
曾就读保定的名将(包括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及其前身):黄辉祖、熊秉琦、吴佩孚、齐燮元、孙岳、李景林、王都庆、孙传芳、王承斌、蒋介石、张群、杨杰、陈调元、李济深、商震、季方、叶挺、赵博生、董振堂、边章五、季振同、张克侠、邓演达、蒋光鼐、陈铭枢、熊式辉、陈宝仓、黄绍竑、黄琪翔、张治中、傅作义、何基沣、余汉谋、刘文辉、陶峙岳、唐生智、李树春、孙楚、杨爱源、李品仙、郝梦龄、乔明礼、罗卓英、周至柔、秦德纯、顾祝同、陈诚、白崇禧、钱大钧、刘 峙、上官云相、薛 岳、陶钧、胡宗铎、林熏南、蔡廷锴……
保定军校尽管在末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的说来学习质量还是高的,全国公认它是军事教育的正统。它以自身较好的军事素质,在军事教育和参谋业务等方面受到各省军事当局的重视,自成一个军事学术系统。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时,也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自辛亥革命至“七七 ” 事变,保定军校毕业生担任高级指挥官的已占很大比重。尽管蒋介石独裁时代极力培植自己的体系一一黄埔系,但保定军校毕业生的学历仍然是担任军事教育最可靠的保证。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标榜“军人以保家卫国 , 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 ”,形成保定军校学生一种职业军人的特点。
保定军校的学生虽然是北洋军阀培养的,但不少毕业生却有民主思想,辛亥革命时离校参加新军的很多,至于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的就更多。保定毕业生在国民革命军中形成了所谓保定系,是黄埔系的师长辈,如土木系的陈诚、罗卓英、周至柔以及与陈诚关系良好的邓演达、薛岳、叶挺。一些人还是地方实力派的领袖人物,如川军的刘文辉、邓锡侯,桂系的白崇禧、黄绍竑、李品仙,晋绥军的杨爱源、孙楚、楚溪春、傅作义。
不论从办学规模、历史、培养人才、战绩、学术成就、世界影响力来说,黄埔军校都只能算是二流军校
1鄂西旅游攻略三日游
饮食
1喝鸡汤
喝春节鸡汤对湖北的老百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鸡汤象征着和平与安宁。新年第一餐喝鸡汤可以给家人带来好运和祝福。吃鸡的人也很讲究。当家作主的人要吃鸡骨头,意思是出人头地;主要劳动力吃鸡爪,意思是抓住新一年的财富;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吃鸡翅,意思是高飞。
2水煮蛋
在湖北省的沙市和荆州,有一个吃新年第一顿饭的奇特习俗,那就是吃荷包蛋,这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可以真实和幸运。不仅你自己的家人、朋友、亲戚来,你也要加入吃鸡蛋,数量要增加到两个。你得注意选择鸡蛋。它们一定是荷包蛋,非常嫩,可以透过蛋白看到蛋黄,意思是银包金,金包银,金包银。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会有很多钱和好运。这里s提醒大家不要贪吃蛋黄,尤其是胆固醇高的~
3藜蒿
在新年的第一顿饭,湖北省秭归县的一些地方会吃炸白艾草,取其谐音白浩留下好印象。然而,这是我第一次我听说艾草可以煎着吃。白艾草好像是用鸡蛋、面粉、水在油锅里炒的。但是我知道藜蒿可以用来做藜蒿。皖南有这个传统。糯米、芦蒿磨成粉后,加入腊肉、酸笋等馅料,做成胖乎乎的包子。但是,他们在清明节前后吃,秭归人在春节开始吃。
4巴赞
在春节期间,湖北各地都要吃巴赞,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是还有这其中有一个奇怪的习俗渊源,也许你不知道。我不知道。过去,湖北人在新年的前三天不允许煮生米,所以他们必须吃去年的剩饭。因为剩菜不好吃,它们逐渐演变成面条和巴赞。在孝感,当新年美国客人来我们家,他们必须用汽巴招待。常言道,新年快乐,汽巴破解。可见春节里粑粑的重要性。看到巴巴就想到过年,莫名的小激动~
5三全菜
武汉春节期间,绝对不缺三全,三高和三碗新年之际餐桌上。这三个圈分别指全鸡、全鱼和全鸭,高泉指鱼饼、肉饼和羊饼,以及三碗是指鱼丸、肉丸和莲藕丸。没有药片,没有鱼,没有汤。现在大家都喜欢在桌子中央放一个火锅,放鞭炮,围坐一团,吃一顿热气腾腾的晚餐。它it’真的很有趣!
班级礼仪
1新年夏娃
当湖北人过去庆祝春节时,男人们必须在新年时提水来装满水箱这应该足够他们的家人使用至少三天。这叫做水的繁荣和子孙的繁荣。自来水有了以后,这种习俗就无形中废除了。女人再忙也要为家人做鞋,象征穿新鞋过年(亥)和喜事一起。然后喂动物,告诉狗不要叫,以免吓跑财神。当你在黎明前吃饭时,你吃得越多,你就越聪明。整条鱼都可以不要动它的筷子,因为每年都会有余。
2新年快乐
新年过后除夕,我开始支付新年问候,崇拜我的父亲s家庭的第一天,我的母亲第二天我和妻子在第三天的时候。过了第三天,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钱有势的人。这叫做人往高处走,意味着你在新的一年里会步步高升。然而,在孝感,人们相信新年快乐,无论大小,所有的来访者都是客人
避免禁忌
过去,人们非常关心在过年期间不打破一些禁忌。例如,你可以大年初一到初三不要扫地,否则会把好运扫出门外;唐不要和别人吵架或骂人,否则你在新的一年里会倒霉。说一年到头平安打碎杯碗之后。你可以不能洗衣服,因为码头被水神堵住了,谁也动不了总之就是就像仙桃的一句民间歇后语:,过年农历的第一个月。
游戏课
1新年夏娃
在武昌,正月初四是新年夏娃。当新女婿回到他的家庭时,他父母中的人家人肯定会和他的新女婿调情。但是,辛苦的新女婿只有忍耐,一笑置之。然而,黄贝新年祝福是第一天去他家,第二天去他舅舅家,第三天回他家。
2舞龙舞狮
差不多过了农历六月初六,越来越热闹,舞狮舞龙也来了。仙桃地区的舞龙特别精彩。绵阳农村的舞龙有二三十米长,用竹条和铁丝扎成骨架,再用黄布覆盖。这条龙也标有黑色的脊。在欢快的锣鼓声中,龙翻滚腾跃,小孩大人都来观看。舞狮更有趣。人们经常穿过街道走向其他人商店和横梁之间挂一块红布。舞狮者在人群中迅速脱下让我们欢呼,称之为拿红色。
3日蚀船
荷花船又称采莲船,是江汉平原常见的春节娱乐活动。莲花船是用线外缝的布做的,加上遮阳的顶棚,整个船色彩斑斓,非常喜庆。表演者穿上服装,翩翩起舞。在他们旁边,会有小丑扮成赌客。他们通常唱绵阳花鼓戏或乡村小调,挨家挨户表演。人们会给他们一些红包,烟酒,以求好运。
4龙灯节
龙灯节是孝感灯会的亮点。从初八开始,人们开始扎龙,也扎狮子、花车、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唱各种花花绿绿的话。例如,吉祥话如老年人长寿,年轻人平安,家庭幸福,四季平安,丰收,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上门,富贵久福诸如此类。
5元宵节
宵夜,孝感一些地方有请七姐妹、问年成、讨教的习俗。据说七仙女舍不得回天,在人间变成了飞梭石。正月十五晚上,盛装的姑娘们聚集在飞梭石旁,手里拿着针线盒对着七妹唱着乞歌,询问一年的成败、吉凶、婚姻等事宜。另外,有人用糯米粉做鹅蛋,让孕妇烧鹅蛋为了生男孩和女孩。卵裂生女,一个卵子生小疣生男。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娶女人的日子,人可以不要在家里制造噪音。女人应该在床底下点一盏芝麻油灯,说请那位穿红衣服的女士看看那盏灯。据说一年都不会有臭虫。
:9月3日2鄂州出发三日游
,鄂州至武汉城际铁路余票
9月4日,鄂武城际铁路余票
9月5日,鄂武城际铁路余票
9月6日,鄂武城际铁路余票
9月7日,鄂武城际铁路余票
9月8日鄂武城际铁路余票
3鄂西旅游线路
即使你不不玩漂流,整个景区可玩的地方太多了。
孟河风景区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整个景区被武陵山脉环绕,西有云贵高原,南有巍峨的雪峰山,北有辽阔的顿河
晚上黄石到武汉的车(汽车、火车)很多。
4鄂东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1929年6月,蒋桂战争结束。江3月27日爆发桂系战争,4月1日何建通电蒋,脱离广西。2日,广西的李明瑞、杨腾辉从前线叛逃,桂军于3日夜弃汉逃往鄂西。
五日,蒋介石命令张发奎、朱绍良、夏斗寅追击桂军,同时派人向桂军求援主要将领有胡宗铎、陶俊和夏薇。二十一日,胡、陶、夏三人通电,同时踏出国门,部队做好改编准备。至此,广西主力全部瓦解。
5月5日,李宗仁通电梧州,组织保党救国为讨蒋欢心,与白崇禧、黄率领大军分两路向广州进攻。5月15日,贺建军攻克桂林,与主力粤军攻打梧州。6月2日,粤湘军联合攻占梧州。12日,蒋介石命令、杨腾辉两师南下援粤,围攻桂军,白崇禧、黄率军力战,屡战屡败。24日,白、黄逃离越南。
5鄂西旅游攻略三日游价格
巴人河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茶店子镇朱砂图村11组,是北纬30度线上一条神奇的河谷,被誉为男人的阳刚之山和女人的温柔之河。景区由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上中下三个景区,包括六大类120多个景点,包括三峡女人瓦沦丁s峰、龙隐宫、第一锁、第二锁、第三锁、田字洞、日月泉、血手印、话语亭、白虎图腾等景点。
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当你进入景区,你不你不必爬上山顶,你可以一路沿着山路走下去。中间有滑梯绳和滑梯,比较好玩。太小的孩子可以不玩了。滑绳必须在现场称重。我老公220斤都能滑。还有出口60元的35公里漂流,全程45分钟。个人觉得性价比还是合适的,虽然在水战中全身湿漉漉的,它it’很开心。
白崇禧。
白先勇先生的父亲白崇禧将军,广西桂林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是民国时期的军事家,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小诸葛”的称号表明了白崇禧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的意义,他的价值最重要不是因为具体参与了哪些战役,那只能说是“武”,而在于他有令人信服的周全计划和正确的战略战术。例如抗日战争初期,他著的《游击战纲要》一书,曾作为国军军事学校研讨游击战的教本与实施游击战的依据,他所制定的6条对日军作战的指导原则,后来便成为各战区作战的根据。
作为白家之后,白先勇先生一直在为其父写一本传记。这本书一部分将澄清白崇禧对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一些事件的真实看法、观点和所做的事情,另一部分是回忆白崇禧在台湾的晚年生活。
父亲教我们唱《满江红》
我们白家一共10个孩子,3个女孩,7个男孩。我排行老八,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父亲的家教很严,成绩单是我们孩子在家中地位的排行表,他在外打仗,给家里打电话,没几句就要问我们的成绩。我知道他心里最喜欢四哥和小弟,但是很器重我,因为我成绩特别好,都考第一。小时候生病,我休学4年多,后来拼命念书,因为家庭环境如此,学习好才有家庭地位。
白家人,若有享受家庭特权的心思,是大忌。我哥哥曾经因为向佣人发脾气,而被父母骂。我父母待人都很宽厚,特别对部下,虽然严格,但是待人好。
一家人在桂林生活的时候,我很小,不大懂事,不知道那时候和日本人打得多厉害。现在想起来有一段很动人的经历。有一次父亲不知是打了哪一仗回来,去乡下看我的祖母。我爸爸很孝顺的,总是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一起去看祖母,在汽车上他就教我们唱歌。他就会唱一首歌,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那时候小孩子不懂嘛,我们一路上大声歌唱,高兴得要命。但是当时那首歌是应着我父亲的心境,面对外族入侵,战火连天,抗日艰难。教自己的孩子唱《满江红》,那是一种悲壮啊。
父亲40多岁才有了我,年龄差距大,代沟是有的,但是我和他的结合点在知性方面。我们都喜欢看书,喜欢古典文学。我父亲是个儒将,他念了很多古书,特别喜欢《史记》、《汉书》。他记性非常好,整段整段都会背。兵书自然也喜欢,《孙子兵法》熟悉得不得了,还喜欢读世界战役战史,拿破仑侵俄史,俾斯麦的战争策略,他都常常研究。
我和父亲很有话讲。父子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台湾,我已经上大学了,他和我谈论国家大事,谈古论今。这既是父子话题也是男人之间的话题。
在家里,我小弟是挨过打的,他很调皮,又是个鬼精灵,和我爸爸斗智,哈哈。我知道父亲很爱他,爱之深,责之切,打也打得凶。但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重话都没有,最重的一次,是他让我替他寄一封信,但是我忘了,在桌上放了两天,他看到了,脸色不高兴,说“与人谋而不忠,不行”。我当时脸红的呀,真是羞愧。我很感念他培养了我一分很强的自尊自信。
我迷昆曲,父亲不迷,在桂林的时候他偶尔看看桂戏。在台湾,和我母亲一起去看看京戏。我父母关系非常好,我爸爸是个很强的人,但是他谦让我妈妈,吵架了,我妈妈撒点老娇,他就让了,呵呵。在家里,可是我妈做主,她也是很强的人,出身大家闺秀,做人正派,但小事情比我父亲好说话,轻松多了。我想,如果我妈妈不是一个很正派正直的人,我爸爸也不会让她,我爸尊重她。因为我爸爸的地位关系,人家要给她国大代表之类的官做,她什么都不要,说“我就是家庭妇女”,从没有因为我父亲的关系她要在外面做什么。
我没有为他去世流泪
我先考上的是台湾成功大学水利专业,后来觉得自己的兴趣还是在文学,想重新报考台大外文系。但之前我放弃了台大的保送机会,现在又要考回去,哪敢和家里说?我就瞒着家里悄悄退了学,直到第二年榜上有名后,才告诉父亲,他虽然不满意,但是也没有太责备。我父亲有个优点,虽然他很强势,但是讲理,你能以理服人也可以。我向他表明了自己从文的志向,他也理解,直到后来我和朋友一起创办了《现代文学》,他从经济上很支持我。
后来我母亲去世了,我又离开台湾去美国留学,父亲可能很孤独,但是他并没有挽留我,因为孩子的学业他一向看得很重。
刚到美国,我独自打理生活,连个鸡腿都烤不熟。后来慢慢学,一度对做饭还挺起劲,拿手的是宁波菜麻油鸭,朋友们觉得不错,因为很麻烦,我也不轻易做。我和父亲都喜爱吃桂林米粉,以前在桂林,他打仗回来,就让家人做碗米粉吃。北京华侨饭店旁边有家桂林米粉店,味道不错,我每次来北京都要跑过去叫上两碗米粉。
在美国的时候,我非常惦念父亲。1966年,三哥告诉我父亲突然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太突然了,之前我也没有任何感应。我当时的反应现在想来也很有意思,我没有落泪,默哀了一晚上,一夜无眠。我回想他的一生,对他充满崇敬。遇到感人的伤心的事情我也会掉泪,但是那天晚上,我觉得不应为他掉泪。他是那么强的一个人,我只是对他,对他那个时代的逝去,觉得悲凉。
关于他去世的种种传言我会在父亲的传记里写,但是我也没有结论,很多人讲是国民党特务下的手,我觉得是谣言。因为他们为何要留下一张药单?这很笨,他们完全可以做得不留痕迹。我相信医生的说法,他的心脏是冠状肿大,一直不大好。
现在在我美国家中,迎门有幅对联“文治武功从所好,和风时雨与人同”,这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手书给我父亲的。父亲过世后,子女清点遗物,我带走了这个作为纪念,我自己也很喜欢这幅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父亲,也发现他对我的影响越来越大。他认真而不轻言放弃的做事态度,言出必行,军令如山。我这点很像他。
他爱才若渴,重视教育,我也爱才,教书29年,很爱我的学生。我最痛恨懒学生,同情笨学生。现在美国加州大学东亚系系主任,一个美国人,汉学界的明星,就是我的学生,我给他起的中文名字叫艾朗诺,教他的时候,还带他到台湾拜师傅。我父亲在他那个年代,也送了很多回教青年去留学,他相信科学。到了台湾,他曾把十几岁的林海峰送到日本去学围棋,成就了他。
还有,我和父亲都爱莳弄花草,我爱茶花,他爱兰花。我在美国家中种的佛茶一开上百朵,粉色的花瓣,金黄的花蕊,真美啊。在台湾家里,我父亲养了二三十盆兰花,素心兰一开花,满屋生香。我妈妈也喜欢花草,在桂林的家中,也种得满园花草。
我父母都信回教,中国回教协会是我父亲创立的。但是对孩子是宗教信仰自由。我二姐就信仰天主教。我现在信佛,我想他若知道了,可能会失望,但是也不会干涉。呵呵,我常说他是“开明君主制”。
在台湾,我陪伴他11年。我想他当时的心境是不好的,第一是家国之忧,第二他是个做事的人,一辈子是做大事的人,怎能耐得住轻闲?不过,这也是我佩服他的地方,身处逆境的时候,有的人会抱怨,有的人会消极,但是他无论大小事,一直都很积极。台湾大学的改制他也极力促成,他认为要扩大招生,他就去谏言。还有原来台湾没有清真寺,他也去交涉,后来清真寺建起来了。他觉得这个事情有益就做,是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的精神。
去台湾是为了向历史交待
现在我很心急啊,父亲的传记《仰不愧天》写了五六年还没有完成,计划写50万字左右,目前完成3/5了。一方面是整理资料的工作巨大,很难写,另外是我现在被昆曲拖住了,小说和传记的写作都无法继续。这个时间表具体排到什么时候,还真不知道,我希望能尽快完成。
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现代史对于我父亲的误解是很多的。1987年我在大陆买了一批书带走,去广西图书馆查我父亲当年的演讲稿,这些整理工作巨大,我不是史学家,只能据自己对父亲的了解来写,从我父亲的角度,写他的观点,他认为的真相。书主要是分两个部分,一是他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对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一些事件的看法、观点和所做的事情,这个部分主要是一些历史资料的整理;另一个部分就是他在台湾的晚年生活,主要是通过我个人对他的观察。
我父亲很自豪的战役是台儿庄大捷,他在这一仗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从开始的调兵遣将部署,到台儿庄最关键的时候,蒋介石派我父亲飞到徐州去,帮助李宗仁指挥。到后来指挥撤退的时候,进攻难,撤退也难啊。那一战是关键,我们的士气一下起来了。在大陆写的历史中,台儿庄战役没有提到我父亲,在台湾,蒋介石对桂系也是很忌讳的,所以两岸的现代史都靠不住。这也是我写书的初衷,历史没有对我父亲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
1938年,国民党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制定抗日大战略。我父亲提出“以小胜积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和日本人做长期战,把他们拖垮”的战略。因为日本人当时在装备上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正面大规模冲突,损失惨重,比如“八·一三”,太惨烈了。但是我们有大量人口,有广阔空间,我父亲研究拿破仑侵俄,研究得很透彻,他说要仿效那个,俄国把拿破仑的战线拉得很长。后来我们把日本人的战线也拉到内地去,打消耗战,甚至把自己的铁路破坏,中断日本人的运输补给,中国的牺牲也是巨大的。日本人急了,急着去开辟第二战场打珍珠港,结果两面受夹击,大败。
我父亲提出来的这个战略,被蒋介石采用,决定了最后抗战的胜利。这个在外国军事史中都有记载。
这些事情,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很多历史学家也都知道,但是目前没有一本信史。我们的当务之急,中国全民抗战的历史要有一部信史,当时我们有多大的牺牲,多么英勇,当时很多国家投降了,我们没有。国民党那个时候打得很惨烈的,有一点史实是:死伤无数,但是国民党没有大规模投降。
这些也是我写父亲的一部分,我不可能全部写那段历史。这个事情应该国共合作一起来做。
1946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国共两军开始在东北打,国民党10万,***10万,很激烈。当时杜聿明任东北保安司令,最激烈的时候,蒋介石让我父亲去东北押阵,是他指挥战地指挥官孙立人、陈明仁各部,大败林彪。当时中共中央已经下令要撤退哈尔滨,节骨眼上,我父亲极力主张乘胜追击,孙立人的部队已经追到松花江,蒋介石却命令停止追击,让我父亲立即回南京,去当国防部长。从而使林彪部队死里逃生,且经过整顿后发展壮大,最终打垮国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为解放军由防御转入反攻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
当时蒋介石的私心是你白崇禧把林彪部队歼灭了,那桂系的影响不就更大,桂系的势力不就深入东北了吗?这是我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在台湾,他常常感叹此事。
他其实很清楚自己去台湾的境遇不会很好,也有很多机会去香港去海外生活,但是最后他的选择就是“要向历史交代”。到了台湾,蒋介石对他不满,那是他们的事情,他只做了自己能决定的事情。体味他当时的心境,也是一种悲壮。
对于自己在台湾的境遇,我想他心里是有抱怨的,但是他不讲。至少,外表他的尊严要保持住,不屑于流露这种抱怨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谁也拿不走,他自己心里有数,这些也是我慢慢体会到的。
我母亲到台湾之后根本不和官场接触,自己一帮朋友,她是很豁达幽默的人,说:“哎呀,现在处境挺好的,‘皇恩浩荡’嘛。”我们孩子也因为父母的态度,并不觉得有多失落,因为父亲在我们心中就是英雄,我们很清楚他北伐抗日的功劳,他的历史地位不会变。(
参考: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3419129536512/20060315/761440s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