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第1张

昨晚,我在院子里散步,突然听到背后传来叫骂声。

回头一看,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正指着一位男士破口大骂,女士旁边站着一位8、9岁的男孩。

男士怀里依偎着一个1岁多的孩子。女士情绪非常激动,带着哭腔的骂声穿透了整个小区。

“你干嘛打我儿子?我已经在喊他了,你还走上去打他!”女士指着男士的鼻子怒吼。

“我没有打你儿子,我儿子坐在地上,你儿子走过来从我儿子头上跨过去,我只是拉开他,轻轻地拍了一下。”男士轻声解释。

“怎么没打?我亲眼看到你打的!小孩子的事情大人不要插手!你打我都可以,不要打我儿子!”女士冲着男士咆哮着。

“我儿子这么小,你儿子那么大,我怎么可能不插手?”男士小声嘟囔。

女士情绪完全失控,一手紧紧搂着儿子,另一只手指着男士怒吼:“那你也不能打我儿子!你一个大男人,竟然打小孩!你看他多受伤!你得给我儿子道歉!”

儿子靠在她身上鼻子一抽一抽的,听到“道歉”两个字,突然愤怒起来,挥着手作势要打男士。

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位大妈劝男士,“男人大度点,你道个歉算了,都是一个院里的,何必闹成这样。”

男士见女士的情绪实在太激动,只好跟女士说了“对不起”。女士不依不饶,厉声说道:“还得给我儿子道歉!”男士又给那小男孩说了声“对不起”。

女士离去后,从男士以及旁边目击者的口里我得知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是男士的一岁小孩坐在地上玩,那个男孩走过来从他头上跨了过来,男士承认自己当时确实有些生气,过去拉开了男孩并轻轻拍了他一下,因为看到这么大的小孩不好好走路,从别人头上跨过去,实在太不懂事了。

目击者也证实男士确实只是轻轻拍了一下。

围观人群中有两位家长表示,那个男孩曾经打过他们的孩子,熊得很。这孩子我也碰到过多次,曾经看到他在小区游泳馆追着其他孩子泼水,扰得别人无法游泳,人家家长大声制止,他的爷爷奶奶也在岸上喊他停止,但任何人都喊不住他,一时引起公愤。

看到孩子妈的做法,我恍然明白这个男孩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说,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这话不错。

熊家长可能在性格、职业、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千差万别,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护短。

比如在这个事件里,从男士这方面看,他确实太急了,在自己小孩并未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最多拉开对方孩子,不要轻易动手,即使是轻轻拍也不合适,有任何的想法、不满可以找对方家长沟通。

但是对于男孩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教训呢?

在他冒犯、打扰别人的时候,有人给他吃点苦头让他知道冒犯别人后果很严重,从而记住这个教训,改正这个行为,这不是挺好的吗?

问题就出在妈妈这里,她觉得儿子吃亏了,于是如母鸡护崽一样扑上来,涕泪俱下咄咄逼人地声讨对方, 她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行为不妥,却不好好管教自己儿子,反而将儿子置于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要为儿子“讨回公道”

表面看,男士向她儿子道歉了,她在这场战争中赢了,她为儿子讨回了公道。

但是,实际上她输了,她输掉了儿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大好机会,她亲手将儿子变得更熊,他儿子今后会更加肆意妄为----他知道反正有他妈替他撑腰。

我也遇到过这种家长。有一次我带儿子在游乐场玩,是那种2岁以内小宝宝玩的小型游乐场,里面有一些投篮架、积木桌、摇摇马、小型滑梯等玩具。

当时我在游乐场外面看孩子,回了一条手机信息后抬头看见一位奶奶拉住我儿子的手,说“你去找妈妈”,我儿子当时刚还不到2岁,执着地指着前面一个 游戏 桌说“要玩玩具”,那奶奶见拖不住只好放手了。

我正在纳闷为什么这个奶奶要阻止我儿子过去玩玩具呢,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我始料未及。

就在我儿子快要靠近那个 游戏 桌的时候,这时 游戏 桌边的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一巴掌打在我儿子脸上,这一巴掌毫无征兆,我赶紧走过去大声说:不可以打弟弟!

那奶奶赶紧拉开小男孩,象征性地打了一下小男孩的手。

看到此情此景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奶奶要阻止我儿子靠近那个 游戏 桌了,她应该是知道如果我儿子去玩那个 游戏 桌,她孙子会打我儿子的。

看那小男孩打得不重,儿子也没哭,我也就没追究了。约五分钟后,我正陪儿子玩积木,身后传来小孩子的大叫声:让开让开!我要出去!

我回头一看,还是刚才那个小男孩,我微笑着对他说:“请你好好说哦,这样大喊大叫我不会让哦。”

小男孩没说话,男孩奶奶不高兴了:“他一个小孩才多大啊,你一个大人跟他计较?”

我说:“小孩不懂大人可以教啊。”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男孩奶奶炸了:“是你挡路了啊,不然他会冲你叫啊巴拉巴拉”

可事实是,那里不是一条路,而且小孩子从我背后过来,我没看见他们过来,何来挡路一说?

看着祖孙俩那飞横跋扈的样子,我心里闪过一万个念头要跟她好好说说理,大不了干一架!

再看那奶奶毫无逻辑的叫骂,你跟她讲“小孩子不懂,大人可以教”,她说是你挡路,这样的人你能跟她说得清楚?

即使吵一架又能怎样?除了一逞口舌之快还有什么益处呢?一转念算了,不必多说。

好多由于小孩子之间的冲突上升到家长大打出手的新闻,今天他遇到的是我,倘若换一个脾气暴躁而且同样失去理智的家长,恐怕也会吵架甚至打架吧?

面前的这个小男孩本来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但他却没有受到正确的教导,让他误以为全世界都应该为他让路,他肆意妄为也没啥,反正家里人会给他撑腰。

有人说,今天你不教小孩,日后总有人帮你教,这话糙理不糙,真的是这样,熊孩子遇到的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好脾气。

比如前阵子一条视频引发热议,一个7、8岁的小男孩在公交车上踢一个年轻男子,被踢了好几次后,年轻男子突然站起来把小男孩扛过肩猛摔到地板上。

还有一段视频是一个7岁的男孩踢倒了一个2岁女孩拼好的积木,女孩爸爸暴怒飞起一脚把男孩踹倒。

虽然新闻中这两位男士的做法太冲动太暴力,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成年人都不应该对孩子直接下手,而应该找孩子的家长解决。

但当一个人处在愤怒情绪之下,失去理智时,他就什么都顾不得了,当然他们会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而孩子呢?也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受伤甚至是付出生命。

去年就有一条新闻,一个小学生经常欺负同学,被同学的爸爸拿刀捅死了。

两条生命逝去,两个家庭毁了,令人唏嘘不已。

现在家庭普遍孩子比较少,我们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三十多年,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有的家庭两个,三四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很少见。

因为孩子少,许多家长非常宠爱爱孩子,将孩子看得非常金贵,他们看不得孩子受一点点气,特别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

他们常常迁就孩子,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舍得管教他们。

这样不知不觉种下苦果,养出的孩子自私、冷漠、霸道、自我中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感恩、珍惜,不会体谅关心父母及身边的人。

这些年熊孩子闹出不少新闻,重庆男孩拧开消防栓水淹电梯;江阴两8岁男孩楼上扔砖头,砸中楼下行人致人死亡;厦航航班12岁乘客当众辱骂乘务长,机长要求道歉遭拒。

而未成年人犯罪率也在攀升,重庆11岁女孩将婴儿扔下高楼,湖南12岁男孩杀死母亲。小错不管教,终将酿大错。

父母应当爱孩子,但要搞清楚怎样才是真正的爱。

当儿女做错事、走歪路时,父母必须及时管教,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回到正路上来,这是爱他;

反之如果父母不忍心管教孩子,护着孩子的短处和错误,这并不是爱。

因为你若不及时管教,你就害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简介:父母城邦,每天5分钟,学习一点点,陪伴1亿青少年成长!

轻摇。

摇马是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的游乐设施,家长要在边上看护好并事前告知其不能摇晃幅度太大。

摇马是一种经过特殊的工艺把泡木粒子和铁架做成马的形状的一种儿童玩具。

串珠摇摇马视频教程:网页链接。

串珠摇摇马是一种儿童玩具,通常由一个木制的马身、四个木制或塑料轮子和串珠等组成。孩子可以坐在上面,通过摆动马身来推动玩具前进,同时也可以玩耍串珠等零件,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

串珠摇摇马制作简单,造型可爱,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集中注意力。在幼儿园、家庭和其他儿童活动场所都很受欢迎。除了传统的木制和塑料制串珠摇摇马外,现在还有一些结合电子技术的互动式串珠摇摇马,例如可以播放音乐、亮灯等功能,更加丰富和有趣。

串珠,是一种儿童益智玩具,通常由许多颗小珠子和线组成。孩子可以将小珠子沿着线穿起来,并用手指滑动、旋转、抖动等方式玩耍。

串珠玩具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和发展。例如通过串珠可以教孩子学习颜色、形状、数字、字母等基础知识,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除了传统的线和小珠子,现在还有各种各样的串珠玩具,如大珠小珠、立体雕塑、特殊形状等等,丰富了玩具的形式和内容,同时增加了孩子的创意和趣味性。串珠玩具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仅在家庭中可以玩,也可以在幼儿园、托儿所、游乐场等儿童活动场所中使用。

摇摇马之所以不会摔倒,是因为它符合物理定律。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在没有任何外力或外力矩的情况下,它不会改变自身的状态。摇摇马在运动时,它的底部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它受到的向心力,因此它能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249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