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

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第1张

1962年历经一个月的中印之战最终以印度的惨败而结束;这场短暂的局部战争对我们来讲,远远不及对印度影响大,毕竟对我们来讲,这是一场临时、局部有限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但对印度来讲,犹如一战定江山的倾国之战;印度此战战败,印度称霸南亚的雄心破灭,印度梦想走向世界大国的梦想破灭;对于我们来讲,一战可保疆域五十年的安稳。

对印度而言,可谓影响深远

首先,印度称霸南亚雄心被破灭。

印度,这个曾是大英帝国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殖民地,在被大英帝国殖民200年多后,于1947年脱离英国建国。

曾饱受大英帝国殖民的印度,在独立后,本应该自立自强地发展本国经济,但谁能想到,印度继承其宗主国英国的习俗,这便是对待扩张的雄心。

曾经南亚大陆曾是一个整体,但后来在脱离英国殖民后纷纷独立建国,这其中占据南亚大陆面积最大的疆域就是印度。印度也是南亚大陆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拥有最广袤的疆域、人口和军队,同时也是南亚大陆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最强的国家。

逐渐,印度就以“南亚老大”自居,妄图建立起一个以印度为中心,周边其他国家都要匍匐在他的脚下的“梦想”;印度对外扩张的雄心也愈发强烈。

自然,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印度把眼光面向了北部,在印度眼中看来,北方这个拥有数千年广袤疆域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上曾经长期位列于世界之强。

但到近代以来,逐渐衰落了,饱受百年的摧残,因此印度把手掌伸向北方,采取步步蚕食的策略,不断地向前蚕食我们的疆土 ,一则是在试探我们的底气,二则也是在谋求自己的野心,如果我们按兵不动,印度自认为我们不敢与之交手,那么印度便更有底气;即便动手了,印度自认为也可以和我们一战。总是,无论如何,印度还是以自居 “南亚大哥”这个梦想吃定了;但结果是惨遭打脸的是,在交手过后,印军大败而归,最王牌的精锐被我们全歼。

一战直接打脸印度,“称雄南亚,对外扩张”梦想被打醒。

其次,印度梦想走向世界大国梦想破灭。

二战结束后,随着亚非拉越来越多的殖民地获得独立,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逐渐兴起。

而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就是印度,在当时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冷战的高峰期,印度这一提倡收到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印度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当时也在不断地提高。

印度本身也想借助这种影响力,把自己走向世界大国的梦想实现。

然而,印度本来自己一副好牌,非要自己将这副好牌打得稀烂,这场战争惨败不仅对印度国内的民族自信心打击巨大,也让印度梦想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就此破灭。

其次,对于印度本国工业的影响。

印度独立独立后,尼赫鲁就一直致力于发展印度本国的工业,甚至为此借鉴了苏联“五年计划经济模式”。在钢铁、能源、航天、军工、通讯等方面,印度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的工业,梦想实现印度强国工业梦。

但这场战争让尼赫鲁信誉降到冰点,此后尼赫鲁面临困难重重的内政问题,再也无力集中发展印度工业梦。

随着尼赫鲁下台,尼赫鲁提出工业梦也破灭,印度本国工业强国梦想也随之破灭。

其实这场战争,对我们而言,作用不大,仅是一场时间、规模有限的自卫反击战,但对于印度而言,却是得不偿失,不仅丧失了自己发展本国工业梦想,更丧失印度成为世界大国梦想;但这一切结果都是印度自己罪有应得。

首先,和班公湖的湖体结构有着很大关系,其东西狭长,南北间距非常窄,造成湖水东西交替不流畅;其次班公湖的两大支流位于东部,所以淡水补给充沛,而西部几乎没有淡水补给,蒸发量大,湖水含盐量上升,造就班公湖一半淡水、一半咸水的独特现象。

一、湖体结构特殊。

班公湖是我国西藏地区西部有名的国际湖泊,其东部属于我国,西部属于印度。其湖域面积达604平方公里,我国独占413平方公里,属于印度的有191平方公里。班公湖东西方延伸,呈河道状,在藏语里,班公湖意为“长脖子天鹅”。其东西狭长达到150公里,而南北的间距平均宽度只有4公里,湖泊中部南北宽度只有100米到150米宽。因此,班公湖东西方向的水流交替极度不顺畅,由于蒸发量庞大,从湖泊中部到西部其含盐量逐步上升,湖泊最西部的含盐量最高,达到20克每升,完完全全的成为一个咸水湖。

二、东部支流汇入。

在处于同样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下,由于湖泊东部有众多支流汇入,其中麻嘎藏布河和多玛曲河是湖泊两条最大支流,为湖泊补充了充分的淡水资源,所以蒸发量小于补给量,成为淡水湖。

所以班公湖东部也是一个动物资源丰富的湖泊,水草丰美,鱼类、鸟类种类繁多。其中,鸟类以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凤头鸭、赤麻鸭居多,鱼类以西藏弓鱼、高原裸裂究鱼、裂腹鱼、居多,其中最有名的就属裂腹鱼,因为其没有鳞片。另外,由于班公湖独特的冰川地貌,高原景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班公湖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62年中印战争中国收复争议地区的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5万平方公里。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背景为英国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扩张政策和旧中国“有边无防”;原因为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影响为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而反对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一贯立场。

中印边境战争为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19世纪50年代,英国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扩张政策和旧中国“有边无防”,造成中印边界的领土争端。1962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集会议,确定了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的决策。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边界作战。毛泽东称中印边界反击战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叫政治军事仗”,中国在获得胜利后主动撤军,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而反对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一贯立场。

扩展资料:

中印战争的相关情况:

1、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而且要侵占中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

2、中印边境西段,1951年前后,印军趁中国军队刚进入阿里地区之机,侵占了受泥山江以东的卖争拿马和碟木卓克附近约449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年以后,印军又侵占了巴里加斯。

3、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给周恩来写信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同年9月8日,周恩来在给尼赫鲁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双方应根据“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

-中印战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308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