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乌托邦:农村父母吵架次数为何这么频繁?原来是观点错了

灵魂乌托邦:农村父母吵架次数为何这么频繁?原来是观点错了,第1张

金牌调解员中的一段话完美的阐释了农村婚姻的一个现状,“男人常年在外打工,女人在家持家教子,两人的交集很少,这个家一门心思的奔着物质去的,如果以物质为评判标准,男人肯定看不上家里不赚钱的那位。”

农村的离婚率不算高,但是争吵率绝对是最高的,小时候父母的争吵我还历历在目。父亲喜欢喝酒,那个时候家境不好,所以就做了一些副业,饲养小肉鸡,冬天的时候还要挖个炕,烧煤,害怕冻着他们。照顾小鸡跟照顾小孩一样,要值夜班,因为小鸡太小,一个挤压,或者喝水的壶倒了都可能压死几个。一个小鸡苗好几块钱呢。(2003年)

母亲没有上过学,在家里是老大,所以什么活都做,可以说辛苦一辈子,父亲也是苦命人,在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就靠着裹小脚的母亲挣工分度日,我的父亲就以学习为主要目标,21岁拿到教师资格证。从此开始了教书之路,这一教就是40载,按道理讲教书之人应该通情达理,但是与我母亲的争吵却是很多,实在没得吵了,就会拿我妈妈不挣钱,没上过学来讽刺。

其实在农村都是这样的,女性没有什么地位,争吵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反驳的理由,最后只能靠胡搅蛮缠,大哭大闹来捍卫自己的地位。

当组成一个家的时候,职责是共同拥有的,每个人都不容易,看问题不要从单个方面观察,就如画家,植物家,木商看到一棵古松一样,木商合计能卖多少钱,植物家看到的是植物的枝叶,树杈形状,而画家看到的确是一幅完美的画卷。家庭也是一样,男人出门挣钱固然辛苦,女人为了家,与世隔绝,放弃事业,甘心陷入“温柔乡”也是舍弃了许多。

在社会这个大世界里,我们职位不同,在家的这个小窝里,我们的分工也不同。只要家好,就不用去理会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

每对夫妻各自的相处方式!你不用太在意你看都吵几十年了不也生活在一起么?其实他们自己早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了!斗嘴你劝劝!就行了!但是动手的话建议楼主果断制止!不管动手是真动还是假动万一谁不小心闪了腰或者摔了那可是一堆毛爷爷没了!毕竟老人的骨质都比较脆了

如果说村里的别人家的老人主动找你吵架,从两方面我们处理这件事情,一种是心平气和的,和他说清楚,到底和我吵架的原因在哪里?如果老人是一个明智的老人,他一定会告诉你原因,另外一种就是我们可以置之不理,对于他这种行为,我们睁只眼闭着眼等她的孩子们回来了之后,我们详细的说清楚,把事情解决掉就好了

某些老人平常计较的多,因为本身就是辈分比较高,而且生活经历多,经常有想提醒后辈的话,对看不惯的事情也就少了些许耐心。

还有一些老人上了年纪就会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特别在乎,加之容易孤独,又大多被慢性疾病所折磨,不安全感比较大,心情烦躁起来就会是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老人也并不是总是这样,他们大多时候都慈祥和蔼,只是遇到特定情况比较坚持己见甚至有些许“顽固”,主要还是后辈能多点耐心去关注他们

很难调节,兄弟姐妹多了,大家就喜欢踢皮球。总是怪父母,父母留给你的遗产多了,凭什么我管呀?你现在混的这么好我这么差,平摊的我根本付不起呀。

农村有一个情况,孩子挺多,但是自己一个人要住老房子,孩子们都住新房子。因为没人去管,也没人想管。老大觉得老二管,老二觉得老三管,逐次类推就成循环。似乎金钱方面的纠葛,几乎永远是亲情达不到的顶点。如果可以的话,挺努力赚钱吧!

虽然好像每家老人的子孙后代都一大堆,好像家庭人多是挺威风的,站在门口人家也会投来羡慕的眼光,但是农村的普遍问题,爷爷奶奶那辈人在当时能让自己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教育自然是很缺乏的,也导致老了,就会把人性暴露出来了,虽然也有相处得很好的家庭,但也是少数而已。

老家邻居发生的事情就很现实,一是为了医疗费,二是陪护问题,他家有五姊妹,二男三女,去年老娘(七十八岁)被摩托车挂倒,在医院住院,换一节股关节骨,钱是车主赔,陪护就出矛盾,三个女姊妹照顾方便些,大哥提议她们轮流,日常开销大哥出,开始是最小的妹妹,快到一个星期就在家庭群骂骂咧咧,一大堆理由要回去,大哥就打电话让在广东打工的第二个妹妹回来,二妹也跟母亲吵架,第6天不等人接班就走了,空了一天大哥顶,大姐55岁,说自己也要人照顾,不肯来,后来陪护了3天就出院了,二弟从武汉到湖南老家来呆了4天,娘动手术当天下午返程,后续处理,等等一切都是大哥在办。大哥说这老母亲生场大病大家都现原形了,唉,不说了,说起来都是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308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