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颜值巅峰美女们的感情纠葛竟然比电影还精彩

各国颜值巅峰美女们的感情纠葛竟然比电影还精彩,第1张

网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女人的颜值决定喜欢她的男人的数量(量),女人的气质决定匹配她的男人的层次(质)。

连**都不敢这么写!来品品各国颜值巅峰美女们的感情纠葛。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拥有着修长的脖颈,她就就是高贵、优雅的代名词,她的容貌惊艳而光芒四射。

2004年,《Elle》评 历史 上最美丽的女人,赫本以76%的选票艳压群芳。

《VOGUE》也将赫本评为“世界 时尚 名人”第一名。

东西方的审美难得一致,但是在对赫本美貌的评价上,却出现了高度的统一。

情感 经历:

赫本曾有两任丈夫,还有一个相伴10多年的男友,但是最令人动容的还是她和纪梵希长达半个世纪的情谊。

因为拍摄**《龙凤配》的需要,24岁的赫本前去巴黎拜访26岁的纪梵希,二人得以相识。

因纪梵希工作繁忙,没有新定制的衣服可以给赫本穿,但是赫本并不想放弃,请求可以穿上一季的旧款,纪梵希同意了。那一次,赫本一共从中挑选了三套衣服。

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三套衣服,不仅让赫本凭借着《龙凤配》中的形象一下子声名鹊起,也让纪梵希开始名声大噪。二人的初次的合作成就了彼此。

后来,纪梵希亲自为赫本设计的小黑裙,让她在《蒂凡尼的早餐》里的形象,成为永远的经典。

纪梵希终生未婚,却爱了赫本一生。

赫本去世前,纪梵希用自己的私人飞机送她回瑞士,纪梵希特意让人装饰了满满一飞机的鲜花;赫本留给纪梵希一件大衣,并对他说:“当你觉得孤独,穿上这件大衣,就好像我紧紧拥抱着你。

纪梵希和赫本之间的爱,告诉我们爱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占有,爱可以是相互欣赏,彼此陪伴。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26年6月1日—1962年8月5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被誉为“美国玫瑰”。她的金发碧睛、凹凸有致的身材、灿烂的笑容、在地铁站口娇羞掩着被风吹起的短裙的造型,也是众多男人心中的最爱和女人争相模仿的片段。

情感 经历:

玛丽莲梦露是母亲的私生子,所以在她出生的第12天就被母亲抛弃,先后经历了11对养父母。在她的成长历程之中,先后被自己的养父和姑母家的儿子“侵犯”,对她心理上的打击伴随其一生。

从16岁开始,她总共经历了三次失败的婚姻,并且,在她与第三任丈夫的五年婚姻中,玛丽莲梦露曾两次怀孕,不幸的是都以流产告终,并终生不孕。

之后他认识了当时的总统肯尼迪,作为一国元首,能力突出、情商极高且能言善辩,都深深地吸引着梦露,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可以像总统那样给自己最高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了。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肯尼迪对于梦露也十分欣赏。二人也算情投意合。梦露对总统用情很深,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但是基于总统的特殊身份,也给自己引来的了杀身之祸。

苏菲·玛索(Sophie Marceau,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巴黎),被法国男人誉为“永远的挚爱”,并且也被称为所有法国男人均愿与之同床共枕的女人,她有着一双清澄、忧郁的褐色大眼睛,就是这双大眼睛让世界为之倾倒。

情感 经历:

苏菲·玛索说:“不结婚是维持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她在感情上,虽然先后与3个男人同居过,生下1子1女,但是都未走进婚姻的殿堂。

在情爱观上她是个典型的“大叔控”,因为她觉得与一个年长的男人生活在一起有很多好处,她的第一段恋情发生在她18岁时,他的男友是波兰**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比苏菲·玛索足足大了20多岁。

苏菲·玛索虽然虽然在感情有着异于常人的看法,但是对于自己传出的绯闻的,一律采取不回应的态度,只有问起她的儿女时,会显示出母亲的柔情。

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1964年9月30日出生于意大利翁布里亚卡斯泰洛城),意大利国宝级女演员,被称为地球球花,神色妩媚自然,步履婀娜妖娆,忧郁而神秘的眼神中,透出一种古老而永恒的美感。

情感 经历:

莫妮卡家境优渥,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年轻时期的她风情万种,一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迷倒无数男性观众,被称为“人间尤物”。

虽然她美得不可方物,但是她的感情生活,依然没有逃过渣男的捶打。

他跟自己的丈夫文森特·卡索在片场相识,二人一见钟情,莫妮卡更是把他当做此生挚爱。

然而文森特却是一名花花公子,两人结婚后,文森特一直与其他女演员暧昧不清,并且在莫妮卡刚生下小女儿没多久,就跟演员安妮勾搭在了一起。面对媒体拍下的亲密照片,文森特死不承认,表示安妮只是自己的好妹妹。

莫妮卡出于对丈夫的爱,相信了对方的话,直到2013年,文森特主动承认自己再次出轨,两人才最终离婚。

如今的莫妮卡,仍是孑然一身,虽然没有了当年的美貌,但是关于她的美丽传说依然流传。

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高度不同,审美不同,看到的东西也就不同。各个国家女人的颜值巅峰,哪个是你的最爱?

想你笔记结语: 女人的魅力不在于外表,真正的美丽折射于一个女人灵魂深处。不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是否结婚,是否生子,都希望你活得不攀附、不将就,活得独立又坚强,精彩又坦荡。

感谢你的阅读。想你笔记,融情于文字,带你一起感悟 情感 世界。

大家都知道梵高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它曾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了下来,对于他割耳朵的传言有很多版本,下面这个说法势必较常见的,仅供大家参考。

历史学家一直认为大画家梵高为了一个女人而亲手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不过德国汉堡大学的科学家却宣称,割掉梵高耳朵的是其好友、同样赫赫有名的画家高更,他因为一个妓女而与梵高起了争执,遂用剑砍掉了梵高的耳朵,但这也是一种猜测。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历史学家花费10年时间研究了与高更有关的一切著作和民间故事,得出了上述结论,梵高本人在失去了一只耳朵后没有对此事做任何评论,因此历史学家们只得通过高更一方的故事还原当时的情景。

据说,1888年12月,高更和梵高同时来到了法国南部某地,并居住在一起,自从住到一起后,两个人经常因为小事发生口角和争吵。梵高的脾气比较固执、拗、性情也比较古怪。再加上他从1880年就开始画画了,但是直到1888年,他一幅画也没卖出去过,不得志、不被世人认可,使他得了疯病。他们两人常常因艺术观点不同而打架。梵高认为一名艺术家应该根据所看到的景物作画,而高更则认为艺术家应当根据自己的记忆作画。历史学家称,梵高就是在此期间失去了一只耳朵,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

汉堡大学的学者汉斯·考夫曼表示,虽然梵高和高更经常因对艺术的不同看法而打架,不过梵高的耳朵并不是因此而丢;为了争抢一位名叫拉谢尔的妓女,他们二人在妓院门外起了争执,高更手持利剑向梵高挥舞而去,在争斗中将他的耳朵砍掉。不过考夫曼表示他们不能确定高更到底是故意为之还是失手所致。

关于梵高失去耳朵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与其家族遗传性精神病史有关,也有人认为这是他不能接受与高更友谊破裂的打击所致。总之,说法众多,对于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来说,我们静静的观赏他的作品则是对他最大的尊敬。

在看《至爱梵高》这部**之前,我对梵高知之甚少,最最熟悉大概是那副《向日葵》,它一直在我曾经的学校一面墙上,一进学校门就能看到。如果说有再多的认识,那大概是我觉得所有的艺术家都古怪非常,他们的思维、情感、生活都异于常人。但这部**让我感受到,文森特其实与我们一样,只不过 他的心中蕴含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巨大的孤独 。

还有一点奇妙的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梵高是谁,却不知道文森特是谁,而其实影片的名称《至爱梵高》原名也为Loving Vincent,影片中也多以文森特称呼他,所以我也更想以“文森特”来称呼他。

文森特的内心世界其实绚烂无比,或许世人对他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当你走近他的内心时,你就能感受到他的炙热与柔软 。影片的整个故事是由邮差的儿子阿尔芒的视角带我们去看文森特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的故事,或许文森特内心的感情,那种对人的吸引力从中可以窥探一二。阿尔芒并不愿意去送信,最终为了帮他父亲完成心愿,无可奈何之下踏上了这段旅途。从他一直强调文森特是他父亲的朋友,到有一次介绍他自己是文森特的朋友;从被迫来送信,到主动去寻找文森特的死因,似乎都让我们感受到他其实是多么的吸引人,就像他给提奥写的信中说到的 心怀瑰宝,绚丽璀璨。

阿尔芒在这一段旅途中一点一点的接近文森特,一点一点的去了解他的世界,也一点一点变得真正的喜爱而尊敬这位艺术家。他疯了一样的想要追寻文森特最后的故事,他质问船夫为什么不帮助文森特,他一遍又一遍的质疑着为什么他最终选择了自杀。我跟从着阿尔芒的视角,去寻找文森特的故事。或许是因为我前一天晚上看了侦探推理小说,我对于文森特的死因感到十分有兴趣,但我也知道这会是一个无解的问题。雷内的作弄,和加歇医生的争吵,玛格丽特的回避,船夫的不曾施以援手,以及弟弟一家对他物质上的支持,最终都成了导致他死亡的间接性原因。 是所有人害死了他,包括他自己。

但是这都不重要了。我以为自己会为此而感到失落,但并没有,到影片的最后,我已经不想知道他的死因了。 于他而言,在他最后的一段时间他只想谈论生命而不是死亡,于我而言他隐秘而无解的死亡也远没有他真真正正活过的生命重要。

文森特的生命是孤独的,精神是孤独的,甚至连死亡也是孤独的。其实我对文森特的了解相当于是完全不了解,所以整个影片其实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受。我从这部影片中第一次了解他,带着十足的困惑,听着不同的人不同的话,像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眼里都有不一样的文森特。镇上的人都觉得文森特精神有问题,阿尔芒的父亲一个名誉极高的老邮差却相当尊敬他,加歇医生也是那么的崇敬着他的艺术,玛格丽特也深深地被他的才华吸引着,而女管家却十分抵触他。所有人的目光像是一个圈围住了文森特,每个人说的都是不一样的他。

作为一部影片而言《至爱梵高》的剧情实在太过平淡,其实就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而已。一个半小时的片长,加上平静的剧情实在有些压抑。我在看的时候甚至觉得如果我停下对于剧情的思考,也会觉得有些无味。 起码在看的时候我脑海中是关乎生命与死亡,巨大的问题带来巨大的思索,让我头疼不已。 当影片接近尾声虽然依旧谈不上轻松,我却不再感到压抑,反而充满了希望。

我想文森特·梵高,那个孤独的艺术家,一定不是我们想象的怪人,他是个温柔、安静而又富有才气的人。他英年早逝甚至死于自杀,我却不觉得他是个绝望到对这个世界失望透顶而选择离开的人。他带来的依旧是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 他的蓝色他的金色,是他的深邃和明亮。

文/漠一

文森特其实人有点扭曲吧??在100年前的沙布利耶的悲剧中似乎他和阿斯比鲁一起在屠城,而一切的一切他都归咎给了可怜天真无力又可爱的艾莉丝身上去了 所以他杀了艾莉丝!100年后他害怕被别人知道这件事所以那样子 而为了小基则是借口吧!

2这点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漫画推测出来的 可能会很难以置信不过用来解释文森特的行为却很合理!以下就是我的个人推测了!

100年前杀死艾莉丝的其实是小基,文森特当时应该在场。漫画里有个情节大概是35话到38话之间的,里面有100年前小基拿着剪刀指着艾莉丝的情节,可能当时并没杀死艾莉丝 不过在后来的悲剧中小基杀死了艾莉丝。奥兹虽然看到了文森特拿着剪刀 找到艾莉丝然后就看到了艾莉丝被剪刀刺死了 而文森特却不见了踪影!这就给人留下了点疑问了 而且再笑脸猫的情节里基尔和杰克的对话中可以知道 基尔似乎也有这痛苦的记忆 我想应该就是那杀死艾莉丝部分的记忆吧。后来怎么失忆的就不知道了,但文森特口口声声的为了小基 如果是为了这个的话 就有理由了。我记得文森特说这样的话是悲剧发生后 所以很有可能小基是杀死艾莉丝的凶手 而文森特只是不想小基想起那份记忆而痛苦等!

想想!~有人说文森特可怜, 嗯 确实有点可怜。但他实在让我可怜不起来,那有残害 肢剪布偶 谁不欺负就只欺负艾莉丝的变态 外加有兄控(就是喜欢哥哥)而且是那种已经到达极度无药可救的病态。你说他的可怜不都是自己自找的么??? 如果 如果100年前他不欺负艾莉丝 没有拿着剪刀毁坏艾莉丝布偶的习惯 及对自己的哥哥的那种可以说的极度病态的情结的话,你说他会这样么??? 天哪 可怕的是哪变态且患有严重兄控以致达到病态的程度的文森特,现在还要再残害艾莉丝,肢剪布偶的习惯还一直保留着难道说这样的变态会让人觉得可怜么??除非那人也变态 不然谁会觉得他可怜。

喜欢看外国影视作品的网友们,应该都知道《老友记》这个很著名的外国情景喜剧。

《老友记》以轻松幽默的剧情内容迅速走红,不仅美国观众喜欢看,我国观众也有着一大批这部电视剧的粉丝。

而剧中的女主瑞秋则是观众们最喜欢的角色,她的扮演者詹妮弗·安妮斯顿也因为这个角色成名。

关于安妮斯顿,网友们知道最多的就是她的婚姻被安吉丽娜破坏,前夫布拉德皮特与她离婚的故事。

但是安妮斯顿的故事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安妮斯顿的故事。安妮斯顿出生于美国,父亲是一名电视演员,母亲则是一个模特,还当过摄影师。安妮斯顿从小受到父母的影响,也非常喜欢表演,上小学时还是学校表演队的成员。但是在安妮斯顿9岁时,父亲有了外遇,与母亲离婚跟着别的女人跑了。安妮斯顿只好与弟弟跟着母亲生活,本来幸福的一家一下子拮据起来。母亲为了照顾孩子,带着他们改嫁了一个商人。

可是等母亲再婚后安妮斯顿才得知,自己竟然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原来母亲早就在外面有了情人。

这些接连而来的事实让只有9岁的安妮斯顿受到了不少的打击,年幼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对感情非常敏感。

安妮斯顿为了忘掉现实中的痛苦,只好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学校的表演队上,渐渐的,表演成为安妮斯顿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7年,18岁的安妮斯顿从戏剧学院毕业,离开了这个让她痛苦的家庭,一个人进入百老汇舞台演出。

一开始安妮斯顿没有名气,在百老汇也没有什么好的演出机会,演出的收入连她的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了。

于是安妮斯顿被迫放弃了梦想,到一家快餐店打工,做服务生端盘子挣钱,虽然艰辛,但是至少有了稳定收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安妮斯顿演出时默默无闻,在打工时反倒被人看中了。

一名星探发现了正在当服务生的安妮斯顿,觉得这个小女孩身上的气质非常好,只做一个服务可惜了,就劝安妮斯顿来影视圈发展。

安妮斯顿虽然高兴,但是有着在百老汇受挫的经历,还是有点犹豫,将自己的表演经历告诉了星探。

当星探知道了安妮斯顿的事情后,拍着胸脯说一定能让她红,安妮斯顿才再次回到了自己热爱的行业。

星探没有骗安妮斯顿,等她与公司签约之后,公司开始力捧她,一出道就主演了电视剧《Molloy》。

然后安妮斯顿又主演了喜剧**《小妖精》,虽然两本作品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是公司看到了安妮斯顿的喜剧天赋。

于是公司为安妮斯顿改变了策略,为她接下了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剧本。

事实证明公司的眼光非常犀利,《老友记》播出之后引起不小的轰动,安妮斯顿也因此一夜成名。

这之后安妮斯顿出演的一些爱情喜剧片口碑都非常不错,成名作《老友记》更是一连拍了四季。

安妮斯顿一跃成为好莱坞知名女星,长相美丽的安妮斯顿笑起来甜甜的,被网友们称为“美国甜心”。

终于成功走红的安妮斯顿也受到了不少男星的追求,但是安妮斯顿最终选择了帅哥布拉德皮特。

因为童年的遭遇,安妮斯顿对感情非常小心谨慎,不容易打开心扉,很多男星都被她无情的拒绝了。

但是当皮特出现时,安妮斯顿被皮特迷住了,帅气的皮特让安妮找到了爱的感觉,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2000年时,安妮斯顿与皮特结束了两人的爱情长跑,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因为皮特与安妮一个帅哥一个美女,还都是非常有名气的演员,所以两人的婚姻备受关注,网友们都非常祝福两人。

当年的两人还被美国的媒体称为是“金童玉女”,可见两人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但是在2005年时,安妮斯顿提出了离婚,两人的世纪恋情也就此告吹。

当时媒体们普遍认为是皮特出轨了,出轨对象则是皮特后来的妻子,安吉丽娜。

当时皮特与安吉丽娜合作**《史密斯夫妇》,在朝夕相处的拍摄时间里生出了感情,最终结为夫妻。

因为皮特这种行为,被美国媒体和网友们一致唾骂,伤害了安妮的感情实在令人气愤,皮特一时间也成了渣男的代名词。

网友们纷纷心疼安妮斯顿,没想到小时候感情受到父母的创伤,长大后又遇上了渣男。

随着媒体们的报道,网友们才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安妮斯顿的感情受到了皮特的伤害,但是她自己也没闲着。

在2004年到2005年拍摄**《绝地威龙》时期,安妮斯顿与演员文森特卡索发生了感情,也就是说夫妻两人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剧组都有了婚外恋。

而文森特卡索这个人网友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她的前妻肯定都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女星莫妮卡贝鲁奇。再详细一点,就是演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那个人间尤物莫妮卡。当时新闻爆出时外国网友也大跌眼镜,网友们不仅没想到安妮斯顿还有这一段感情,更没想到文森特的选择。

家里有着这么一位仙女一样的妻子,竟然还出轨,看来温卡索也是一个风流成性的渣男,而且渣男都是本性,和妻子无关。而安妮斯顿与文森特的这段感情,也成了莫妮卡与丈夫卡索离婚的主要原因。

虽然安妮斯顿与的皮特的婚姻让人同情,但是她的这个经历也不是很光彩。

在经历了与皮特的失败婚姻和插足别人感情之后,安妮斯顿终于再次找到了爱人,与演员贾斯汀结了婚。

可是随着皮特与妻子安吉丽娜的离婚传闻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外界不断有消息称皮特与安妮斯顿重归于好。

但是当时安妮斯顿与丈夫贾斯汀还是很恩爱的,没有人相信这些流言。

直到在2018年安妮斯顿再次与丈夫贾斯汀离婚,于是与皮特破镜重圆的消息再次传出。

而且在2019年,安妮斯顿举办了自己50岁的生日派对,有眼尖的媒体发现皮特也到场了。

当天皮特戴着棒球帽非常低调,媒体们认为皮特心里还是放不下安妮的,一直爱着她。

看来两人的关系还是藕断丝连,纠缠不清。

如今的安妮斯顿虽然已经51岁,但是依旧绚丽夺目,从曝光的近照来看,安妮斯顿的身材还是保持的不错,没有多余的赘肉。

不知道网友们对安妮斯顿有什么印象呢。

大家对安妮斯顿的感情经历有什么看法呢。

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我只知道一看到星星就会开始做梦——文森特·梵高

有的人的生命是用来度过的;而另一些人,他们的生命是用来燃烧的,比如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人,后印象派先驱,短短一生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作品最值钱的艺术家之一。

梵高一生创作2051幅画,却只卖出1幅,生前靠弟弟接济,死后他的作品中已至少有9件以超过3500万美元天价成交。没有人能合理解释这一切。没有人能明白这些意味着什么,而无论这些意味着什么,都与已梵高无关。

世界上最热闹的喧嚣,与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无关。

文森特·梵高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

1890年7月27日,梵高用一把左轮手枪在麦田结束了自己艰难孤独的一生。

“ 孤独、信仰 ”

梵高生来特别,他出生那天也是一年前夭折的哥哥的忌日。父母就把他那夭折的哥哥的名字给了他。

在梵高的一生中,除了弟弟提奥,再没有获得其他的爱,包括父母。“家庭就是一群兴趣相左的人的致命组合,各个貌合相离。只有当其中的两个或多个需要联合起来妨碍别人时,他们才会暂时抱作一团。”这是梵高对家庭的理解。

但其实梵高家族在荷兰赫赫有名,他的其中一个叔叔就是荷兰海军最高指挥官,另三个叔叔是荷兰最成功的画商,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画廊古比尔股分的一半。

但家庭教育没有让梵高成为一个更正常的人。

母亲没有发现梵高的敏感、孤独,或者说她对这些无能为力。她认为“与上层社会交往更为妥当同下层阶级打交道则意味着将自己暴露在各种诱惑之下”。

梵高11岁之前基本被母亲关在家里,母亲给他请了家教。去公立学校很短时间即退学在家。之后被送到寄宿学校,对梵高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虽然他学习优异,却始终无法在学校安身。梵高的少年时代在反复的逃学、转学、退学中度过。

16岁的梵高在叔叔的安排下,进入古比尔艺术品交易公司做学徒,三年后,弟弟提奥也紧随他的脚步从事与艺术交易相关工作。提奥是梵高生命中最重要的3个人之一,他们的通信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梵高当时19岁,提奥15岁,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提奥,梵高的人生又会如何灰暗。

古北尔学徒的经历,开始锻炼出梵高对艺术品的鉴赏力,梵高成为伦敦各大博物馆和画廊热忱的常客,他常常写信给弟弟分享他对艺术日益高涨的热爱。

1873年5月,梵高被调去古北尔伦敦分部,开始受到伦勃朗、米莱、特纳、约翰·济慈的影响,并慢慢喜欢上了英国流行艺术。他在《图报》和《伦敦画报》上收集了上千幅自己喜欢的黑白印刷画,把这样的画放在一起,成为自己的艺术圣经,时时研读学习。这些印刷画的社会现实主义内容以及狄更斯笔下悲惨贫苦中的伦敦工人阶层生活,给梵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对其后期做传教士喜欢描绘煤矿工人生活的场景有直接的关系。

后来他又被调往巴黎。在巴黎,梵高去另一家分店的时候会经过雷诺阿和马奈的画室,然而那时梵高沉溺于宗教,并不知道他们,甚至连印象主义是什么都不知道。

由于沉浸在对圣经的研究中,并嘲笑客人的欣赏水准,梵高被解雇。

梵高开始了第二段职业生涯:成为一名矿区牧师。在这期间,他开始尝试绘画创作,并将此作为后半生真正的职业。此时他已经27岁。从27岁到37岁自杀身亡,梵高度过了创作旺盛的一生,也是令人唏嘘的一生。

" 冰冷的爱情 "

梵高的爱情像他的才华一样一生不被认可,冰冷而静寂,即使有一个女人与他生活过一段时间,但也只是彼此取暖。

· 房东的女儿尤金尼亚

在古比尔伦敦分部时,梵高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尤金妮亚,可是姑娘一年前就订婚了,重要的是,她根本不爱梵高。激烈的梵高开始各种追求,以至于被房东太太赶出门。这本来是一场无关紧要的爱情,但对于敏感的梵高来讲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 表姐凯·沃斯·斯特里克

1881年梵高在老家遇上守寡两年的表姐,那时他28岁,但是他的爱并没有得到回应,反而让父母无比难堪,认为这是给家族蒙羞。

梵高写了很多信给凯,但舅舅不允许他见凯,梵高不能停止思念跑去阿姆斯特丹找凯,却被说:“你的顽固令人厌恶”。为了见一面凯,梵高把手放在烛火上烧不肯拿开直到得到允许,可他们吹灭了蜡烛,并没有让梵高见凯。

与父亲发生激烈争吵后,父母让梵高滚出荷兰,不要回家,也不想认这个儿子,梵高一气之下对父亲和对父亲所维护的整个宗教体系都十分厌恶,发誓不再跟宗教有任何联系,连夜离开荷兰,前往海牙。

·风尘女子西恩

到海牙后,梵高尽情放纵自己,不久便因为梅毒送进医院。

在冬天梵高偶遇风尘女子西恩,出于某种同情或怜惜,他和这个已经有一个5岁孩子的苦命女人同居了,西恩给了梵高家庭的温暖,也给了梵高灵感,1882年7月2日,西恩生下威廉,虽然那并不是梵高的孩子。

温暖总是短暂的,一年后梵高与西恩分分道扬镳,一方面是梵高需要大量的金钱购买颜料,梵高相信画画可以解决经济问题,但他的画却无人问津;另一方面是全家老小生活没有保障。赫赫有名的家族更不能容忍他与风尘女子交往,提奥的接济变得有限,西恩又做起了皮肉生意,把孩子寄养后,没了踪影。

1885年,梵高父亲去世,这对梵高的打击非常大,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思念。这段期间梵高创作了近200幅油画。

“ 赏与识,嫉与妒 ”

梵高因为欣赏高更而与高更相识成为挚友,但两个人却是水火不容。

梵高在阿尔勒租住了一间四室的画室命名为“南方学院”,想要建立一个艺术家相互交流的开放圈子,但并没有人来,最终他患上了焦躁症。

梵高写信邀请高更前来一同进行创作,高更接受邀请后,梵高超级无敌开心,开始紧锣密鼓的布置房间,用向日葵妆点,写信画图告诉高更他的房间是什么样子,可高更延迟了他的旅程,梵高决心专注于他的绘画,为伟大画家的到来做准备,期间画了大量的向日葵,为好友的到来充满着美好的期待。

终于几个月后,高更来到了阿尔勒,他们一起画画,一起写生。

可没多久两人的关系就紧张起来,高更的画作在巴黎热销,而梵高依旧找不到一个买家。两人从生活方式到艺术理念都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梵高开始酗酒,行为古怪,处于无人认可的精神崩溃中,高更说“我在阿尔勒感到十分的不知所措,一切都那么小里小气、平庸,我和文森特绝对不能和平地共处一室”。

1888年12月,高更画下《正在画向日葵的梵高》,梵高说:“这的确是我,但是是疯狂的我”。几天后,两个人产生了激烈的争吵,高更夺门走出去,却听到后面急促的脚步声,回过头看,只见梵高拿着剃刀。

一种说法是,梵高想要证明自己,自残了左耳;另一种是梵高想要杀高更,错乱中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倒在血泊中。

梵高住进了阿尔勒医院。在院期间,梵高画下了最著名的自画像,在发病间隙,他的精神状况还允许他在艺术中寻找慰藉,期间梵高阅读了莎士比亚的书籍,画了大量与草叶、松树枝、麦穗的画作,画下了这里的庭院与病房。5个月后梵高独自一人不情愿的回到了自己住的黄房子。

在弟弟提奥的帮助下,梵高自愿住进了附近的圣雷米精神病院,提奥写信给院长请求如果哥哥想离开医院外出作画,请不要反对。梵高常常几周被精神病所折磨,不能作画,但在能作画的时候,他创作力惊人,也极其高产,但是在画中已经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收割者》画面一篇金黄,灿烂美好,一个模糊的身影,像一个魔鬼,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完成他的工作,在画里梵高感受到了死亡的形象,梵高说人最终也会像麦子一样被收割,与之前画的播种者正相反。

梵高病情渐重,他开始进入极度恐慌,失控,几次试图服毒,吞食用来作画的颜料。但弟弟提奥此时举行婚礼,对于他的病情没能及时处理。

一周后梵高独自乘火车来到离巴黎不远的欧韦,带着提奥给保罗·加歇医生的介绍信,来欧韦期间梵高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每天早上5点出门,晚上9点回家,每天必须完成一幅画。

加歇医生不但是位在精神疾病治愈经验丰富的人还是位业余的艺术家,梵高与加歇医生成为了好友,虽然与加歇医生有共同语言,但是梵高依然无法摆脱疾病的困扰。

1890年7月梵高回巴黎,看望提奥、弟媳并第一次见到了刚刚出生的侄子,提奥说他现在肩负责任,需要养家糊口,梵高担心自己成为弟弟提奥的累赘,威胁提奥的生活,当晚就回到了欧韦,全身投入绘画,在画中感受到一种伤感、嫉妒的孤独感。

梵高一直对麦田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也许是因为米勒,也许是因为麦子那金黄的颜色像燃烧的生命,他曾说:“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萎掉。”

给提奥写下绝笔信后四天,梵高走进麦田对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他爬回了自己的阁楼,两天后死在弟弟的怀中,临终的时候,留下一句话:“ 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

《红色葡萄园》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去的一幅画。在画作完成的15个月后,提奥的朋友把梵高的一些作品带到布鲁塞尔,参加1890年1月开幕的“二十人联展”。在展览期间,画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买下了《红色葡萄园》。

梵高家族在当地可以说得上是世家,梵高本人也可以说是个高富帅。弟弟提奥每月给他的生活费是150法郎。当时一个养家糊口带保姆的大学教授月入才120法郎。然而这个高富帅,除了绘画,并没有快活的人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35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