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没有普通话他们怎么交流呢?

三国时期没有普通话他们怎么交流呢?,第1张

三国时期没有普通话。山西人关羽怎么能和河北人张飞交流呢?安徽的鲁肃和山东的诸葛亮该怎么谈?包头的吕布和甘肃的董卓是怎么吵架的?

可是,谁告诉你三国没有普通话!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普通话)。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来自清朝的北京话。但这种北京话不同于北京胡同下层人喜欢说的北京话。后者是胡同音,前者是皇帝与大臣自上而下交流的语言。既然这是官方场合必须使用的语言,那么不管你是哪个省,你都应该听懂并流利地说这种语言,因为你想当官。

清代推行普通话,是八旗子弟与汉人沟通的需要,也是科举考试的需要。这反过来又决定了清朝能否打破满汉之间的巨大差距,能否从汉人身上吸纳许多优秀人才自用,这就表明了清朝的统治是否确立。

因此,在清朝科举考试中,八股文和考诗的必考项目都要求汉语押韵,这就意味着考生必须讲官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些词的正统发音弄清楚,从而实现与官员乃至皇帝的对话。

因此,在清朝,你可以说北京话,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即使不当官,也会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平民感觉。

回到三国时期,当时没有科举考试,你不需要普通话吗?当然不是。东汉、三国实行帝国制,但远征而来的人才也必须会说汉代的官话,即洛阳话——“洛玉”。

东汉末年来自不同地区的曹操、孙权、刘备,显然讲的是汉代的普通话。曹操是太监家族的后裔,与皇帝关系密切。虽然老家在安徽,但洛阳话很流利。孙权的父亲孙健出生于一名将领,来自南方。洛阳的方言不好,但他一定知道。洛阳话在军队里也是因为用的。如果将军是南方人,讲南方话,怎么能使北方人服从你的命令?

即使是有了一些基本路线的刘备,其实也会说汉代的官话“罗语”,而且他很早就可以说了。只有这样,他才能与山西人关羽、河北人张飞成功沟通。只有这样,他才能听懂山东人诸葛亮所说的话,并与江东嫂子孙尚祥说几句情话。

事实上,当时洛阳话是东亚的一种通用语言。不仅汉族人讲这种语言,胡人的上层社会也会说这种语言。在整个三国中,唯一沟通困难的恐怕就是南方人的阿汉东达奴(相对而言,孟霍,汉化程度较高,会说一点洛阳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39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