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主题的故事

文明主题的故事,第1张

⑴ 以文明为主题的小故事,要个人的。

文明让抄座

“哪个乘客请让座一下。”星期六,我和妈妈去张阿姨家。去她家必须乘97公交车。一位老奶奶上来了,可车上没有空位子。司机喊得嗓子都快喊哑了,还是没人让位子。这时妈妈抱着我站了起来,扶着老奶奶说:“您坐!”老奶奶笑嘻嘻地说:“谢谢,你真是个好人!”

我看着这一切,随口吐了口香糖,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没座位了!”妈妈转头瞪了我一眼,我不敢吭声了,但心里还不服气。

“下面是终点站,请全部下车。”

我牵着妈妈的手,走下车。“哎哟”我突然觉得有一个东西粘在我脚底下,很紧,我用力拨出,但还是粘在我的脚上。

“怎么了?”妈妈关切的问。“刚刚我说让座不好,它不让我下车了。”车上顿时传来一阵笑声,可是又“嗖”的一下没了。我问妈妈:“他们为什么不笑了?”妈妈说:“因为他们也不让座,他们想了一下,笑声没了。”她看了一下我脚底,“原来是口香糖作怪!”妈妈抽出餐巾纸,把口香糖扔到垃圾桶。

“谁这么缺德?”我生气地说,可又想到我刚刚吐了口香糖,脸刷得一下红了。妈妈问我怎么了,我转了一个话题:“妈妈,你为什么让给老奶奶坐?”妈妈笑了:“你听过‘孔融让梨’吗?孔融会让梨,我们呢?”听完这句话,我点了点头。

⑵ 求大神写一份以“文明”为主题,两分钟左右的故事剧本。

俩个久久不见的情人就这样向看着对方,他们的眼泪缓缓的留下,······、有或许是俩人因为吵架又想和对方和好当并不想自己想开头,就这样俩人只能向看着对方

⑶ 文明礼仪小故事

1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闵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闵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闵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2 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3勤俭自力--忍辱负重

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最初在孙权的将军衙署做东西曹令史,后来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管县中政事。县中连年亢旱,他开仓赈济贫民。劝农督桑,政绩优异。当时吴郡、会稽、丹阳一带,山贼骚扰,侵害百姓。陆逊获得准许自行招兵,深入险隘征讨,一一荡平,被升为定威校尉,屯驻利浦。

镇守陆口的都督吕蒙,计划夺取荆州,扬言有病回到吴国的京城建业(今南京市)。陆逊去见他,对他说:“你的防地和关羽相连,怎么不远远地离开?没有适当的人接替实在令人担心。”吕蒙说:“你说的完全对,可是我病重了。”陆逊说:“关羽恃着勇气惯于欺凌别人。如今建立了攻打樊城、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的大功,意气骄横思想松懈,只专心北伐进军,不留意我们,听到你病了,一定更加不会作防备。我们出其不意地进攻,定然可以成功。你见了主上,要好好商定主意。”吕蒙见了孙权,就推荐陆逊接替自己,并说:“陆逊计谋深远,才能足以担当重任。他还没有名声,关羽不会顾忌他。若任用他,叫他不动声色暗中行事,一定可以成功。"孙权就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替吕蒙镇守陆口。”陆逊到了陆口,写信给关羽,称颂功德,表示庆幸自己能得到盟军强有力的庇护,措辞极为谦恭。关羽本来就轻视陆逊,认为他只是个书生,后生小子;看了来信非常高兴,不再有什么防范。陆逊奏报孙权,提出偷袭荆州的方略。孙权就暗中调动军队行动,派陆逊和吕蒙为前锋部队,一出兵就攻战了公安、南郡,跟着又攻下宜都、房陵、南乡。关羽在樊城前线得到急报赶紧回师,却已进退失据,部下士兵逐渐溃散,终于败走麦城,被吴将潘璋所截杀。荆州全部落入东吴手中。陆逊以功劳升为右将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

刘备为报杀关羽、夺荆州之仇,亲自统率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马前往抵御。刘备从巫峡、建平直至夷陵连营七百里,先派吴班带领数千人在平地立营,显示老弱,进行挑战。吴军将领都纷纷要求出战。陆逊说:“ 这里头一定有阴谋诡计,我军只许坚守,静待局势的变化。”果然刘备在山谷中埋伏了重兵,因诱敌不成,只好作罢。陆逊认为刘备军队初来,锐气正盛,应当避免交锋。敌方求战不得,相持日久,自然松懈,然后再捕捉战机。可是部下的将领体会不到他的意图,以为他害怕强敌,懦怯畏战,都心怀愤恨不满。这些将领,有的是孙策时的旧将,有的是公室贵戚,就各恃身份,不想听从号令。陆逊按剑厉声宣布:“我虽然是个书生,但接受了主上的重任。国家所以要委屈诸位听我节制调度,是因为我有些长处,能够忍辱负重的缘故。各人要负责严守隘口,不得妄动。军法无情,切莫违犯!”后来,刘备移营于山林间,陆逊用火攻计,火烧七百里连营,乘胜追击,蜀军兵败如山倒,刘备连夜逃回白帝城去了。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句成语:“忍辱负重”。意思是能不避怨谤,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⑷ 关于文明的小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时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爹爹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惊预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3、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4、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5、“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6、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⑸ 一些讲文明的故事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最终没有同意。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F

⑹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

程门来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⑺ 一个有关文明的童话故事

《粗鲁的小老鼠》

作者:佚名

朝代:近代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

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还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

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昂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7)文明主题的故事扩展阅读:

讲文明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中国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五年》)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它的内容比较复杂。

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⑻ 有关中国文明的小故事,弄4个急用!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记得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没错,一个人的文明表现可以反射出你这个国家的品德。,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讲文明。而且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先懂得文明做人。文明二字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能做到时时刻刻都讲文明的人有几个呢? 去年春天,我和妈妈出去玩时,遇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把我的好心情破坏了。 我们乘在车上时,只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跌跌撞撞的向车子这边走来。老爷爷走路不方便,所以走的比较慢,售票员阿姨不耐烦的催促道:“快点,快点,别磨磨蹭蹭的,车子会来不及到站的。”老爷爷只好加快脚步,可差点摔一跤。 在车上,因为司机开的比较快,车子摇摇晃晃的,难免会撞到一下也是正常的,只要道一下歉就没事了,可我们的售票员阿姨,不仅撞到了老爷爷她没道歉,更可气的是她居然还说:“你没看见我站在这里,你还站这儿。”老爷爷十分无奈的让开了。 车子行驶了一段时间,旁边的好心人提醒了他一下:“您到哪里,您有没有到站啊?”拍了拍脑袋说:“ 你瞧我这脑袋,这是哪里呀?”“你是看不见?自己不会看路牌啊。”售票员阿姨说到。“这已经是武陵站了。”有人说到。“啊,我过站了。”“你好象没报站啊”售票员凶神恶煞的回答到:“现在有哪个人会报站,吃饱了撑着啊。”这时终于有人按耐不住了站出来说:“你这人怎么能这样说话。”“我怎么说话了?”那人也没多与她争辩,只是摇了摇头。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我们先要自己文明做人,然后去督促别人,让大家都做一个讲文明的人 ,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⑼ 以文明为主题的一篇作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而讲文明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我们家乡——尤溪,讲文明、讲礼貌的事也是很多的。

有一次,我和哥哥出去玩,在路上突然听见“嘿咻、嘿咻……”我们闻声而来,谁知我们看见了一个小朋友在路上蹲下来,一个一个的拣地上的甘蔗皮。原来前面有两个大姐姐在边吃甘蔗,边散步,把甘蔗皮到处乱吐。那个小朋友见了便在那儿一直拣。我跑了过去和她们说:“你们回头看!你们吐的甘蔗皮在后面,那个小朋友在你们后面一直保护着环境,拣走甘蔗皮呢!”我对她们指着那个小朋友。“噢,对不起,我知道了。”两位大姐姐拿出袋子,把自己吐的甘蔗皮拣了起来,放进了袋子。自己便把刚吃完的甘蔗扔进了袋子后又扔进了垃圾桶。之后,那个小朋友的妈妈来了,问:“孩子,你干嘛在这儿捡垃圾呢?”“妈妈,我们要保护环境,垃圾不能乱扔!”小朋友自豪的说。

还有一次,在三年级时,陈宝镜和林洪沁打架时,双方互不相让,一直在打。后来,两人都支撑不住了,便休息了一会儿,他们又打了,林洪沁想: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还伤了友谊,我还是主动道歉吧。于是林洪沁对陈宝镜:“对不起,是我的错,我不应该和你打架!”听了这话,陈宝镜也受到了影响,对林洪沁说:“这不是你的错,是我不应该了你生气的!”后来双方又和好如初了。可见在无意放错时,自己主动道歉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讲文明、讲礼貌的事。但是,讲文明还是要从小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谁叫我们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呢!

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一个卖鱼的喊道:“鲜鱼!”这时,一个卖泡泡糖的紧接着喊:“泡糖! (泡汤)”那个卖鱼的听了,对那个卖糖的人说:“哎,你为什么说我的鱼泡汤了啊”他们越吵越凶。就在这时,一个卖豆芽的又喊道:“豆芽! (斗呀)”一位治安员走了过来问:“还有谁在和他们吵架啊”正巧一位卖油果的喊道:“油果! (有我)”治安员听了以后说:“那好,把你们四个一并带走!"

一位语文老师为学生朗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陆游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出来,语文老师朗读如下,有位学生听写如下、

《卧春》(《我蠢》)

暗梅幽闻花(俺没有文化)、卧枝伤恨底(我智商很低)、遥闻卧似水(要问我是谁)、易透达春绿(一头大蠢驴)、岸似绿(俺是驴)、岸似透绿(俺是头驴)、岸似透黛绿(俺是头呆驴)!

一日上街,看见一家蛋糕店,我问:“这是单卖的吗?”

店员回答:“不,这是日本的!”

一个乡里开会,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

某单位有位领导爱喝酒,一次在公宴上饮酒过量,当场醉倒在地。有一人戏作悼词说:“你是位酒精(久经)考验的胃(伟)大人物。你本来糟(朝)气勃勃,经历过吃酒(持久)战,又参加过饱胃(保卫)战,却不料在缸缸(刚刚)出席的酒界(九届)五盅(中)烟酒(研究)会后,不醒(幸)似死(逝世)。

妇人上街,姿态妖燎,屁股老扭,身上钥匙,难以招架,晃来晃去,脱离妇人,掉落地面,一位帅哥,走在后面,出于本性,,忙喊:“大婶,你钥匙掉了,你钥匙掉了。”妇人回头,对着帅哥,一顿暴骂:“你才要死掉了,你要死掉了……”帅哥无语。

有一位黄先生,他儿子叫黄军,他经常带儿子乘8路公交车,所以经常有这样搞笑的镜头:黄先生带着儿子走向车站,看见远处公交站台驶进一辆8路车,立刻对身边的儿子大喊:“黄军,快跑,8路来啦!”

随便选啊!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 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 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一头鹿跑着跑着,越跑越快,后来,它变成了高速公路(鹿)

一、阳盛阴衰

上海这个城市有着四张“文化名片”,分别是刘翔、姚明、韩寒和余秋雨。有意思的是,这四个最有名的上海人,无一例外都是男人,在这里,你根本无法看到任何有关“男女平等”的痕迹。

然而,刘翔、姚明、韩寒和余秋雨们,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作为运动员的刘翔和姚明,他们的商业运作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别忘了,在“奥运会金牌大户”中国,我们并不缺乏好的运动员;而在现阶段的中国,有思想的,能搞好经济建设的人才,才是最为紧缺和必需的资源,对刘翔和姚明的过度炒作,只会让更多的年轻人迷失方向。而作为上海另外两张“名片”的韩寒和余秋雨,就显得更加的荒唐和可笑,一个是侥幸出了本自传炒作成功的,一个是就会写几篇无病呻吟散文、甚至连自传这样长篇都写不出来俨然还以“大师”和“儒宗”自居的,这两位的“成功”,远不仅仅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悲哀,更是所有中国人集体的悲哀。

从刘翔、姚明、韩寒、余秋雨这诠释着上海城市文化的四个上海男人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浮躁”。

二、崇洋媚外

上海人管北京人、广东人、江浙人以及其它所有凡上海人以外所有的内地人都叫“乡下人”、“农民”或者“瘪三”,他们显是早已忘了,他们的爷爷奶奶曾都是从苏北乡下和浙江农村逃荒出来的“乡下人”、“农民”和“瘪三”。

上海人的子女几乎从不会到上海以外的地区去上学,当然,成绩特水货家境特糟糕实在没办法的除外。上海人的子女留学多在日本,上海话、日语和国语,是上海的三种“官方语言”。在上海,往往只要有一个日本人在场,所有人立马就舍弃他们平素奉为玉语纶音的在上海话而改用日语交谈,在上海,日语的普及程度会让你感到惊讶。

上海人开得最多的是日本车,去商场买东西,售货员会盛气凌人难抑骄傲地跟你说:“这是大日本帝国的原装货,便宜又耐用”,说着说着,口水便要流将出来,那语气,仿佛大日本帝国就是他们的亲爹。

三、冷漠自私

如果要评选中国“最没有人情味”的城市,那一定非上海莫属。如果在上海你骑自行车摔了个头破血流,千万别指望有人会帮上你一把,只要还不曾听见后边有人一边在拼命地摁车铃,一边极不耐烦地骂骂咧咧:“哪能啦,侬快点啦,阿拉还要上班啦!”这就是对你最好的人道主义救助。

行色匆匆的上海人从不知红绿灯为何物,走大路如同他们自个儿家里客厅,所以上海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是最高的,据说有关方面正考虑在上海的十字路口引进北京披黄马褂的交通协管员,这好歹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上海的公交和地铁永远都是“先上后下”,3年前张一一先生在上海曾有过一次乘地铁的美好经历,到站后又过了三站还没法脱颖而出冲出车门,只好绝望地大呼“救命”,这才有人极不情愿地让出一条羊肠小道,让我在过了四站后才如逢大赦遍体鳞伤地挤下车,从此谈上海地铁色变。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有网友拍到姚明的父母乘地铁去五棵松体育馆看篮球比赛,我当时就想,要是把这五棵松体育馆搬到上海去,我保证姚明他爹妈一定看不到那场比赛。后来,我又听说张曼玉也乘坐北京的地铁了,我又想,曼玉姐有本事你去上海坐上两回试试,没准还没十月就能让你做妈咪!王志文和戴娆合唱的一首情歌这样唱道:“在人潮汹涌的都市寻找内心完美的自我,你是不是有些在意?”是的,我确实很有些在意。

四、没有文化

我曾说过湖南人没文化,但那毕竟是气话,是对近些年湖湘文化的日渐没落的恨铁不成钢。倘若以上海人作为参照系的话,湖南人其实个个称得上“鸿儒”的了。湖南好歹还有几千年高天厚土的文化沉淀,但作为上海这样一个舶来城市,头重脚轻根底浅,如同美国人一般上溯两三百年就不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了,正如同周迅那挺爷们的歌喉所唱:“你飘啊飘,我摇啊摇,无根的水草”,根基相当地浅薄,根本就无从谈起什么文化的底蕴,所以像韩寒和余秋雨这样最没有文化的两个人,都能大步流星堂而皇之地跻身上海最著名的“文化人”,成为上海的城市象征和文化名片,真是没有办法。

上海人嗓门特大,有个掌故说,一老外看到俩上海人在激烈地吵架,热心肠走过去排解,原来这俩上海人不过是在说悄悄话。这掌故虽然有些“臭”上海人的意思,但也能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上海人内心的惶恐和空虚,因为没有文化的支撑,因为内心空虚和不够自信,所以上海人才拼命要从大嗓门中去寻找安全感。

上海人的“没文化”,还表现在他们行为的浅薄,上海人是出了名的势利眼,唯物质论,上海人对货币有一种天然的眷恋和情有独钟,上海女人宁可每天在家啃咸菜馒头也要挎个LV包出门,实在是让人敬佩又落泪。

骄傲的上海人呵,什么时候,能低下你们并不高贵的头颅呢?

722路属于上海巴士公交下属上海五汽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服务热线:56651575;您也可以登陆巴士公交官网巴士论坛http://www84000comcn/bbslistviewaspxcategoryID=36&Div=Menu36向他们反映情况。

1

幼时随父母响应国家号召,支内到四川小县城建厂。一起去支内的,大多是浙江上海一带的人,有两个上海人,给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个是我们楼上的小女孩,脸圆圆,红扑扑的像苹果,穿着肩膀上带花边的背带裙,白色袜子,黑色丁字皮鞋。

要知道,那个年代穿裙子、穿皮鞋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六一儿童节学校里演出才有的福利。

她从来不和我们一起玩,每次我经过她家门的时候,总是假装不经意的、偷偷的瞥一眼。

她家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水泥地面就像打磨过似的,那么光滑。

母女俩都是那么的彬彬有礼,礼貌的让我们这群泥孩子自惭形秽,不敢接近。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上海人,是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

时髦的短波浪,衣服款式那么的新颖。脸上永远带着柔和、温婉的光,从不生气,连批评都是温言细语的。

最让我钦佩不已的是,任何时候都她都处事不惊,自信、淡定。

而上海的物品,更是让我惊艳。父亲去上海出差,带回来一元钱100根的大大泡泡糖和五颜六色玻璃纸包装的糖果,还有大白兔奶糖,放好久都舍不得吃。

在当时,这些可都是奢侈品呀,在偏僻的小县城看都看不到。这些,让我在小伙伴中的地位大大提升。

小女孩的礼貌、规矩,班主任的精致、优雅、自信,以及计划经济条件下各种丰富的物品,哪怕我已是别人眼中羡慕的杭州姑娘,这些都让我内生差距,由生出对上海的感受:羡慕、渴望、遥不可及。

2

回杭州后,逐渐听到,杭州人和上海人是“死对头”,上海人看不起杭州人,说杭州人是“乡喔宁”。

而杭州人一提起上海人,就是“瘪三”、“则骨”,“一碗阳春面”的故事说了几十年,满脸的鄙夷。

公交车上,吵架的永远是上海人和杭州人,而语言可能就是导火索。我也见到过几次。

后来,因为做项目,我需要在上海工作。于是乎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我来到上海,并做好了心理准备。

一次,在半自助型的食堂里打菜,食堂规定,三个蔬菜可选两个,两个荤菜可挑一个。

我和同事边排队边聊天,一不小心拿了三个蔬菜,就听见阿姨大喝一声,不能多拿!吓得我立马把多拿的放了回去。

当时就想,阿姨怎么知道我是杭州人?和同事说起,同事说也碰到过。

原来,阿姨只是在认真的尽职。

后来,我去办理暂住证、户口、护照、签证或社保时,都做好接受不好态度的准备。

但是工作人员都很热心、耐心,没有因为你是杭州人态度不好,或是言语神情不耐烦,民警将身份证送上家门时,还着实吓我一跳。

旁观工作人员对其他外地人的态度,也是一样。

原来,是我的防御思维出错了。

在杭州时无形中给我灌输的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关系,让我就像是一只随时准备捍卫自己尊严的公鸡,竖起了羽毛。

3

实际上,到上海工作和生活后,却不怎么从上海人口中听说,和杭州人关系不好的话。即使有,也是开玩笑一带而过。

住家隔壁是一对上海老夫妻和一户三口之家,见到我们,总是用上海话和你打招呼,笑盈盈客客气气的。

即使我们用普通话或是蹩脚的上海话回应,他们依旧很是热情,从其脸上看得出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我的很多上海同事和朋友,一说起杭州,如数家珍,两眼放光,“阿哟,我老喜欢杭州咯,白相了多少毛数了,风景老灵咯,看不厌,吃的东西交乖多,菜蔬只只赞!”

说起来,她比你还清楚哪里的人少风景美,哪里的菜好吃性价比高。

有些同事和朋友,一个星期哪怕只有一天休息,也会坐上早班火车来到杭州,春看太子湾的樱花,夏赏里西湖的荷花,秋闻满城的挂花,冬等断桥的雪花。

在西湖边随便找个地方坐坐,发发呆,或是沿着西湖走一走,累了找个小饭馆,品尝地道的杭帮菜后,坐晚班火车,心满意足的回沪。

真的就把杭州当作他们的后花园。

4

当然,也还会有不那么和谐的声音。

有次家人说,公交车上,有人用普通话问司机路,旁边有老年人在嘀咕说,外地人怎么怎么的。

实际上,我在杭州也碰到类似的事情。

有一年过年,想到外地人为了杭州城市付出的艰辛,我好不容易拨通西湖之声,请主持人给过年还坚守在岗位的外来人员点一首歌。

主持人误以为我是外来人员,言语中就有些居高临下,着实也让我体会到了杭州人的优越感。

有几次我开着上海牌照的车子回杭州,在巷子里无缘无故被人用杭州话说,“格62,嘎弄不灵清滴”,我用杭州话和他们对话,对方很无趣地偃旗息鼓了。

的确,每个城市都会有激进自卫的人群,随时随地都会有这种不和谐,但毕竟是少数。但不代表别人说你是外地人,别人就看不起你,自己有底气,别人再怎么说都无妨。

5

每个城市都有他引以自豪的地方,上海人的超级自我感觉来源于她的自信,源自于上海是中国最早和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与国际接轨最快。

杭州的好感觉,大的有天堂美誉的自然风光,划时代意义的马云和阿里巴巴,小的有公园的全开放,马路的车让人。

在内心的距离感上,杭州似乎要比上海亲近一些,觉得努力一下可以融入,上海呢,好像是可望不可及。

上海从1843年开埠以来,就一直处于中西、现代和传统、城市与乡村……彼此间激烈的冲突中。

175年的开埠历史相比仅40年的对外开放,造成上海人和大部分外来人口在文化、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上的较大差异,由于这种差异造成了上海人和许多其他地区的民众格格不入。

独特的历史经历,形成了它独特的文化传统,传承的文明沉淀了上海人的文化修养,培养了他们的精致,既有紧张的一面,又有松弛的、浪漫的、超脱的一面。这些自然地显露在他们的言行和性格中。

这也是小时候为啥特别羡慕那个小姑娘,佩服那个班主任,觉得有距离的原因,因为这些独特的气质和特性,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

6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距离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上海人、杭州人在对方城市工作,相互融入到彼此城市。

两座城市之间,每天随时发车的汽车、火车,让你无论何时,都可以时间换空间。边界也逐渐模糊。

这几年,杭州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通过G20走向全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声誉度都是今非昔比。

同时,阿里将杭州推向了中国经济最前沿,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

这让我们看到,现如今的杭州,一方面有着让人羡慕的慢生活悠闲节奏,另一方面却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教徒式世俗精神。

比快、比高、比强,雄心勃勃,豪情万丈,拥有敢于挑战上海的勇气和底气。

如此同时,在上海住了十多年的我,真心感觉她的包容性越来越大。

记得在豆瓣上有人说一句话:上海教会我了两件事,一件是关我屁事,一件是关你屁事。

不管你是异装癖还是穿JK穿lo装,不管你是les还是gay手挽手都几乎不会有人投来异样眼光

一方面,上海外来人口已占常住人口的四成,周围的同事、朋友是越来越多的新上海人,只要符合引进人才的条件,落户基本不是问题。

另一方面,与人打交道时,对方根本不会在意你是哪里人而作不同的决策,或是防备你,更谈不上看不看得起。

当一个城市有能力包容时,他是自信的,他是有底气的,他足以包容,包容了各种不同的人,而不是不好的人。

7

所以,不用在意别人怎么议论你,比不上你的,才会有时间说你,比你强的,人家忙着赶路,根本就没空理你。

当我们带着盔甲,总认为对方不真诚,总会让我们上当受骗,就会时时刻刻防备着,一旦你用什么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任何无缘由的歧视其实是自卑,带着矮人一截的心态,带着偏见,那么,自然不能与人对等的沟通,受伤的最终只能是我们自己。

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外地人”,被看不起的,其实是落后和不努力。只要我们够努力,用实力和能力证明了自已,就会得到尊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42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