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说满女不嫁长子什么意思?

客家人说满女不嫁长子什么意思?,第1张

客家人说满女不嫁长子的意思是,在家庭中,家中长子通常会承担较多的责任,特别是在父亲不在家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都会由长子代办。然而,最小的女儿,也称幺女,通常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宠爱和关注。因此,如果最小的女儿要选择结婚对象,通常不会选择家中长子,因为长子可能因为要照顾弟妹而无法将全部的爱倾注在她身上。这种观念在客家人中比较普遍。

葛大妮和石彩凤最终都进了余家祖坟,葛云霞带着枣生祭拜葛大妮和余家的女人们,整个石泉寨回响着余化龙最爱的那首歌。

  石泉寨余家刀客的老祖宗,在抗日战争中引爆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真男人余老三也在战争中被亲侄子余定邦枪击。他的妻子莲花,因被砸明火吞枪自尽。明月怀了龙哥的孩子,但石泉寨遭日军包围,所有余家女人宁死不屈,都在节女堂吞枪自尽。

  葛大妮和石彩凤,余定邦的后娘和亲娘,争孩子和男人的两个女人,在国家受难当头,怀着对定邦的爱与恨以及家国天下的重任,与定邦同归于尽。

  余化龙不绝后,蛇娃长大后名叫葛云霞,参加了八路,也终于认余化龙为爹,最后,她带着葛大妮的孩子枣生,祭拜了刚烈英勇的余家女人。

给采纳哦~!

 客家妇女以贤惠、勤俭著称于世 头戴凉帽,身穿大襟衫,背着小孩,手扶犁耙,赤足先进在田野,是传统的客家妇女形象。客家妇女戴凉帽的习俗始于宋末。当时,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为了生存,妇女亦和男人一样耕作劳动。但妇女走出深闺,抛头露面有失体统,于是头戴竹笠,并罩上一块开有两个小孔的黑布遮面。后来,在实际使用中感到这样不方便,便把布剪短,并缝在帽沿的四周,成为既实用又好看的凉帽。也正因为是劳作的需要,客家妇女历来是不缠足的,她们的大襟衫也是将原来的长袍而改短

  客家地区凡是上了年纪梳盘头髻的妇女,在脑后盘结的发髻上,至今仍然保留着插上一支银簪的习俗。银簪一般都是由白银制成,长约10厘米,中间较窄,两头较大,末端尖利,雕有花纹,精巧玲珑,其形状类似现在的“耳挖子”。以往,客家人尤其是客家妇女、经常遭受流寇、土匪或邪恶势力)包括流氓、地痞、无赖汉等)的欺凌,为了防身自卫,便开始随身携带一些短小锋利的铁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演变成为客家妇女插在脑后盘头髻上的银簪。银簪还有其它作用:一,凡遇头痛脑热等疾病,客家先辈会用熟鸡蛋白与银簪用布包在一起,趁热在患者身上来回擦拭,据说疗效甚佳。二,娄客家姑娘要出嫁时,做娘的总要送一支银髻用布包在一起,并再三叮嘱女儿,在房事时如遇新郎出现“暴脱症”,可取银簪向男方尾椎骨处重刺一针,便可转危为安。三,如被毒蛇咬伤,用银簪刺蛇伤处,撞出毒血,可防止蛇毒入心

  客家人在岭南立稳脚跟后因所处环境山多田少,男人不得不纷纷外出谋生或读书求仕,而家里从“家头教尾”(养儿育女)、“灶头锅尾”(操持家务)、到“针头网尾”(缝补衣服)、“田头地尾”(耕种土地),事无分大小、活无分轻重,都由妇女一肩挑。她们日末出而作,日入而末息,一生都在默默地无私奉献、甚至百年归寿后,墓碑上连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 客家妇女能够独立生活,因而有一定的独立人,但她们同客家男人一样,也难于摆脱时代的局限。表现在她们的婚姻问题上,一方面她们的许多姐妹可以通过对唱山歌,表达爱情,与自己中意的男子缔结良缘;另一方面许多地方残留着指腹为婚、童养媳、换婚及买卖婚姻的陋习,使客家妇女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因而,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说。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狐狸满山走”这一从一而终的清规,又使得她们对这种不幸婚姻的抱怨,客家地区就有了“哭嫁”的习俗。出嫁那天,新娘在上轿前痛哭流涕,用哀怨凄郴的山歌,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惭愧自己无以为,表白对新夫家的种种担忧,可怜自己不是男儿身。那带哭的歌声,几乎字字是血,石头听了都会流泪,要不是三姑六婆的劝导恐怕送嫁的队很难成行。而今,社会进步了客家妇女的婚姻与命运,都有有了时代的亮色

  对客家妇女的最高“奖赏”,恐怕莫过于他们生孩子“坐月”时能喝上娘酒了。这种娘酒是用糯米酿造的,在产妇生下小孩的一个月内“坐月”时,配以猪肉、鸡、蛋等煎煮,有美容、驱风、散瘀、活血、强身、催乳之功效。同时,主家还要煮姜酒送给亲戚及邻居以示喜。如果,姜切成片的,表示生了女孩,如果姜切成丝的,则表示生了男孩。客家妇女有强健的体魄,客家娘酒是功不可没

  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曾在客家地区居住多年,他在《中国的客家》中认为:“客家妇女,真是我们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中最值赞叹的事”。英国人爱德尔也在他的《客家人种志略》一书中评介:“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美的劳动妇女的典型”。一部客家人的历史因客家妇女而添色增辉。

客家女人一般都比较勤劳,能吃苦,有孝心,比较顾家。在广东省,我所知道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韶关,梅州,河源,英德,每家每户基本都是重男轻女,所以兄弟姐妹普遍比较多,这也造就了客家女人从小就要学习做家务,干农活分担家庭负担的责任,所以客家女人上的了厅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俗育一方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传统的道德礼仪之邦。而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原流行起来,也有千余年历史了。客家女人,更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微中,把客家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精彩绝伦。

    受传统道德氛围影响,以前的客家女人从小就要接受三从四德的教育。而当时的客家女人无论是在着装还是发型上,都蕴含着很多不为外人所知晓的喻意。由于我母亲是个很注重传统细节的女人,从小受她的教育与深深影响,我也在不知不觉间,默默地传承着老一辈人的思想与行为。

    从童年时,生活会自理开始,母亲就告诉我,女孩子要有个女孩样,不能像男孩一样粗枝大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外表,不求很漂亮,但一定整洁干净,就算是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头发要在起床洗脸后,第一时间扎好,才能走出家门。在头发礼仪上,客家女人特别讲究的。

    比如,未婚的青年女子,只把头发扎成麻花辫,或是马尾辫,而已婚的女子,就把头发盘起来,在后脑梳成发髻,让人看起来端庄贤淑。更有意义的是,发型代表着她们身份的象征,让人看一眼发型,就知道此女子结婚与否。还有,在每个月农历的初一或十五这两天,是不能洗头的,原因母亲说过,可我也忘了,但一直遵守着。

 要是家里有客人来,也不能洗头,因为以前没有吹风机,洗了的头发,只能等着自然风干,才能扎起来。而客家女人,是不能披头散发见客人的,这是对客人一种很没礼貌的行为。所谓的正冠以礼,说的就是穿好衣服,梳好头发才显得对人有礼貌。

    所谓穿好衣服,也是有特别讲究的,当时的女子,穿衣服是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不能露出手臂与小腿,更别说像现在的袒胸露背了。还有,在逢年过节的当天,也是不能洗头的,原因是过年过节时,家里要奉神祭祀,把仙逝的祖先亲人,请回家团聚。如果披头散发,就是对神灵的不尊敬,人神同理,都需要以礼相待。

    也许在现代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可这是善良朴实的客家人的一种精神信仰,在以前艰难贫穷的困难日子里,信仰有着无穷的力量,往往能撑起生活的希望与念想。常言道:头顶三尺有神灵,我们也许可以不去相信神灵真的存在着,但对神灵一定要抱着一颗虔诚敬畏的心。

 已婚的客家女人,比未婚的要遵守的礼仪更多。一般出嫁前,母亲就会苦口婆心地教导女儿,出嫁之后,要上敬公婆,下贤小叔小姑。怕女儿过了婆家家门后,言行举止不得体,惹来婆家人的非议,有辱娘家的家风。客家人有一句人人称道的谚语:看娘娶妻。意思不言而喻了,就是娶媳妇时,先看看她的家庭氛围,是否和谐温馨,看看她母亲的人品素养是否优秀。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优秀的母亲,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判断她的母亲,虽然不可以绝对判断出她女儿的品格,但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的地方,亲子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力量,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的。我小时候,曾听邻居的老奶奶骂她不懂规矩的儿媳妇:有娘生没娘教。骂媳妇还连着骂她娘,可见母亲对女儿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了。

    为人媳妇的女子,在婆家要有媳妇的样子,不能再像在娘家时那样,放任自由了。记得,客家人有首儿歌,唱得就为人媳妇的女子的: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实在难,早早起来床人家还说晚,烧好开水煮好饭,人家还是说你闲。可见,为人妇与为人女之间的区别了。

    在以前,为人妻的客家女人,每天早上起来都得洗好一家人的衣服,做好一家人的早餐,打扫庭院卫生,喂养家禽,到村里集体的水井里,挑够一家人一天要用的水。后来,每一家每一户人都在自家的天井里挖了水井,挑水的事,就不用做了。

    吃饭时,要给公公婆婆丈夫等家人盛饭,饭后要自觉地收拾碗筷清洗干净。晚上要烧好一家人洗澡用的热水,以前的农村家庭,家家户户都没有热水器的,热水得用大铁锅,柴火烧。忙完家务杂事后,才能上床休息,天蒙蒙亮时,又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忙完家里忙田地,一年四季,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

    如果要回娘家省亲,必须要与婆婆商量,婆婆允许了,才能回去看父母。客家人讲究男为天,女为地,男主外,女主内,家务事忙不过来,也不能唤自己的丈夫帮忙。以前农村男子不流行出门工作的,但要耕田下地,干体力活,家务事是女人的事,他们都不过问的。

    如果哪家的男人帮媳妇洗衣服等等,会成为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笑柄的。还有,在过年时,大年初一的早晨,每一个客家女人起床后,都要赶紧烧开水沏茶,等公公婆婆起床了,要端上一杯茶,敬给他们,然后他们就会随意给儿媳妇一个红包,寓意一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当然了,时过境迁,现在是新时代新社会,这些陈规陋习的思想放在今天开放的观念里,是不适合的。要是再抱着这样的思维模式,去跟现在的十来二十岁的客家小女孩大姑娘,去讨论这些礼仪细节等等的问题,我相信她们也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

    可在当时,每个客家女人,从懂事开始,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受传统思想教育熏陶着,并以此为荣为骄,默默履行,伴随终身。很多事情都是一样,一旦形成了习惯,就自然而然了,不用刻意为之,却不会背道而驰。渐行渐远的客家文化,早已不知不觉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而客家女人,作为客家文化的主导,她们曾经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阳光下明媚,在月色下妖娆……

字数:209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43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