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话的现状

惠州话的现状,第1张

惠州话作为惠州的一门本地方言,具有历史方面的研究价值,是追溯一座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证据。随着时代变迁、老一代的惠州人离世、惠州行政区域的调整、移民增加、以及相关部门和年轻一代的不重视等因素,惠州话的通行范围已经不如从前,今市中心主流说普通话,而惠州话只通行于外来人口比较少的地方(例如水口、横沥等),这种现象可以在外地人口比较多的广州天河,深圳龙岗等地很常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文明最初的记忆,是地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语言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地域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素质发生变化的重要指标。一个地方的语言既是某一地域特定文化信息的载体,是特定历史过程移民、习俗、宗教及文化风貌的缩影,也是一张无形的保护网。尤其是作为移民,为了生存,为了增强内聚力,尽可能聚族而居,使用同一语言。惠州话蕴含着惠州历史的民俗、宗教、艺术等文化个性与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移民的增加、区划的调整,惠州话使用的范围越来越窄。建国初期,大批南下干部,以及驻惠部队,对惠州推广普及普通话功不可没。如果当地人再不加以重视,在广播、电视、报纸、文艺节目等几乎绝迹,因此惠州话再过几十年后很可能会慢慢消失,这决非危言耸听。惠州话急需挖掘、复兴和传承,提高惠州地域文化,彰显惠州城市地方特色,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整理、研究和保存。就此,东江传媒网推出了《惠州话厨房》节目。

生活在东江流域的惠州、河源等地的客家人,使用的客家语言,有两种。一种是与梅州客家话有细微区别的语言,称之为“水源音”。也是客家先民来到岭南后逐东江水而居所使用的一种语言。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兵马南征时,赵佗带领一支人马在江西南部驻扎,在赣江上游的桃江或贡水濂江、湘水,通过定南水、寻乌水下东江,任为龙川县令。东江流域的客家人自秦汉以来一直至今所使用的“水源音”,同时又被住山区的梅州客家人叫做“蛇话”。赵佗,又称赵他,无论是“佗”还是“他”,实际上都是指“蛇”。《说文》释:“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古岭南为南蛮之地,到处瘴疠,虫蛇满地,人们“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汉书·地理志》)1996年在东江边发现恐龙蛋化石后,1999年又发现恐龙化石,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是恐龙的故乡。化石历史科学地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为龙蛇之地并不为过。人们说赵佗时的话语,自然就是说“蛇话”了。另外一种是梅州音。惠州、河源、东莞客家先民南迁路线,一条是从陕西关中地区直接进入,一支从中原再经过韶关而来,一支大致沿淮河、过安徽、抵福建、江西、到广东梅州一带,再转到惠州。从梅州来的归善(今惠阳)客家先民,其南迁的路线,大致上是沿淮河到达安徽南部,再到福建、江西边界,然后来到广东梅州一带,最后再由梅州一带迁移到这块风水宝地,安居在高潭、安敦、多祝、白花、梁化、新庵、稔山、平山、良井、永湖、麻溪坑、淡水、镇隆、龙岗、坪山等山区、半山区。

惠州市境内主要通行汉语方言,也有少数人讲瑶语或畲语。龙门县北部的蓝田瑶族乡有讲瑶语的,但已逐渐汉化;惠东和博罗有少数人讲畲语。

境内通行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客家话、福佬话(闽语)和白话(粤语)。各方言的分布大致与周边的方言环境相一致。客家话是惠州市第一大汉语方言,这与市境固有的人文历史背景和长期与其北边的客家地区梅州、韶关、河源等地密切往来有关。东边的汕尾市主要讲闽语,故市境的东部地区有讲闽语的。西边的广州市、东莞市主要讲粤语,故西部地区有讲粤语的。另外,博罗、龙门还有一部分人讲“本地话”。

客家话是惠州市第一大汉语方言,分布在惠州下辖各县(市、区)的大部分地方,包括惠城区和惠阳区的所有乡、镇,龙门县和惠东县的大部分乡、镇、场以及博罗县的大部分乡、镇。 市境讲闽语的居民主要集中在惠东县和惠阳区。 讲粤语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龙门、博罗两县以及惠东、惠阳的个别村、镇 。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惠州市境内的汉语方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的引进和一些旧词的退出。同时,客家话、福佬话和白话词语也在交流中相互吸纳应用。这样就使得几个方言的一般词汇都有一定的变动。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较多外来人(特别是外省人)的进入,惠州市境内使用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惠城区内,变化相当大,在公共场合,方言的使用率已大大低于普通话的使用率。各县城内方言的使用率也有降低趋势。

咩嘢系「只人」和「个鸡」? 答: 是典型惠州话之数量形容词。 例1: 你有几多「只」 (并非以广东话发问

是用惠州话问) 意指你有几多个儿女。 例2: 我㓥「个」鸡拜神。 此「个鸡只人」说法

惠州(于广东省内)人之惯常用语。 2010-08-30 14:53:25 补充: 修正: 是惠州话之典型数量形容词。 2010-08-30 18:01:50 补充: 楼主问:「请问惠州话系咪客家话一支 」 答: 「 Sorry

唔知! 祇知惠州方言与客家话并不相同

但惠州人许多懂听懂讲客家话

然而惠州人自家多以惠州方言沟通。」 2010-08-30 18:38:40 补充: 网上找来的: 1 均认为惠州话、博罗城本地话、河源话等根本不同和不是客家话 bbscantoneseasia/redirecttid=15612&goto=lastpost 2 惠州方言是一种什么方言这个观点,则很明确提出了惠州方言是一种非客非粤的独立的语言 bbssouth/viewthreadtid=296969&extra=page%3D108 2010-08-30 18:38:48 补充: 3 早在客家语系形成之前,惠州已通行一种独特的,难听、难懂、又难学的本地方言。 bbsxizi/redirecttid=1580872&goto=lastpost

从所引论坛中copy下的: “不过,惠州话确实有一些地方接近于客家方言;而同时,它与邻近的粤方言其他支派又有颇多相近之处。反过来看,惠州话既与粤方言中心(广州话)有一定距离,又同客家话存在明显的差异。至于渗入到惠州地区的福佬话(潮汕方言),惠州话是同它相距很远的。因此理论上说,惠州话的系属可以是下列三种可能情况之一: 粤方言的一个分支;客家方言的一个分支;既不属客家方言,也不属粤方言,是同这两大方言平行成的或介乎于其间的一种独立的方言。哪一种可能的情况符合客观现实,只有通过考察和研究才能确定。” 看来这是一个未有定论的语言学问题。 2010-08-30 19:18:05 补充: 网上惠州和客家的联繋其实十分多, 只须以google search 一下「惠州 客家」便可。

好似系潮州话!!!!!!!!!

惠州话有很多种惠州市区一般是客家话,另外,龙门有龙门话、白话、客家话,博罗也有博罗的客家话。客家话其实很简单,网上可以搜寻一些教程学习,或者叫会客家话的朋友教,就OK了。可以语音教授啊

沤佬(ǒu-láo):主要指除广州以外土白话使用者,包括围头人、四邑人等,尤其是指讲莞宝片粤方言的围头人。

“沤”的本义是物品长时间放在不通风的地方,以致变质的意思。沤佬谐音“沤老”,意思是围头人长期处在一种环境之下,受其影响,被“沤老”了。“沤”还有不擅变通、刻板的意思,这是从它原义的引申。从此词渊源来看,它与“瓯娄”有关联。“瓯娄”、“瓯獠”是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注意区别,此词与广州话“勾佬”一词,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且发音并不完全相同。“勾”读āo,声调阴平;“沤”读ǒu,声调去声。

博佬:“博佬”又作“卜佬”,在广州话里面是乡巴佬的意思,惠州人现在也多数是这样理解。不过最初,博佬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指客家人。因为客家人居住在山区,比较贫穷落后,称之为博佬。后来博佬一词引申为泛指乡下文化落后的人。另外,在广州话里面,“卜”还有一层比较粗俗的意思,作为动词使用。博佬一词的渊源与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濮娄”或者“濮獠(bǔk-lǎo)”有关。此外,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客家人称山间旷野宜种瓜果之地为“埔”,博佬可能是来源于“埔佬”,指客家人为山区居民的意思。

退佬:退佬(tòi-láo)的词源是“头老”,在惠州市北部方言里,“头”的读音与“退”很接近。本义应该是“大哥”的意思,相当于广州话里面的“大佬”。退佬有时也作“陀佬(tò-lǎo)”。在惠州旧时的俗语里面,专指广州人,相应的广州人讲的广州话就被称为陀佬话。必须注意的是,“陀”声调为去声。与此呼应的是前面的“瓯娄”是指除广州话以外的粤语土白话。

介佬(gài-láo)是乡巴佬的意思,这层意思跟“博佬”相近。“阿介话(ā-gài)”是指海陆丰闽语。海陆丰即汕尾市,古代属于惠州府管辖。过去惠州府城人把他们与潮州府讲闽语的人作区别,称海陆丰闽语为阿介话,称潮州府闽语为潮州话。“介”字在惠州方言里本身是一种动物的名称,即青蛙。

难佬(nāng-lǎo):惠州府城人对潮州人的俗称。指现在潮州、汕头、揭阳一带讲潮语(闽语系)的人。因为潮州话说人为“nāng”,所以惠州府城人就叫潮州人为“nāng-lǎo”。

蛇佬:“蛇话”是惠州人对河源一带的一种客家话口音的名称。现在很多人研究认为惠州府城话也属于这种方言,叫做“水源话群”,然而过去惠州府城人却不认为府城话是“蛇话”。这里有一篇学术论文,供您参考:http://bbssouthcncom/thread-274907-1-1html(南方论坛)。

以上都是惠州府城话过去对外地人的称呼,相应地惠州府城人对自己的称呼就是“本地人”。其实“本地人”这个说法当然不可能是惠州府城人才有资格使用的:沤佬(围头人)在莞宝地区也自称本地人、博佬(客家人)在客家地区也自称本地人、蛇佬在河源地区也自称本地人,等等。只是由于惠州地处岭南多个方言的交界处,所以惠州方言里保留了特别多对外地人的呼唤法而已。

邓家仔是指行船的人(船家);还有韶仔是傻仔的意思。阿娓话(ā-mē)是客家话的另一个俗名。

惠州话韵母共53个a ai au am an aŋ ap at akɛ ɛi ɛn ɛt ə ən əŋ ət əki iu im in ip itia iau iam iaŋ iap iakiɛ iɛu iɛm iɛn iɛp iɛtiɔ iɔŋ iɔku ui un uty yɛ yɛn yɛtŋ(单独成韵)另:ia iau iam iaŋ iap iak i iu im in it u ui un ut y单独成韵时有轻微鼻化,鼻化程度不重。声母方面,惠州话把中古微母字无、武、舞、侮、文、闻等字念为﹝m﹞,这与广州话相同,而与梅州市的念为v(梅州市有少数的字念为m)不同。中古的轻唇音字,在梅州话中,有一些念为p组,保存古无轻唇音“的残迹,如肥、辅、釜、 符、缝等字有许多客家方言点为重唇音,惠州话念为f,与广州话相同。惠州话不存在梅州话k组声母,在齐呼韵母之前读为e)(舌面中音)的现象,刘叔新认为这是它与广州话相近,与客家话不同的一种表现。中古的溪母字客家话念为k´,基本上不念为f,惠州话把课、科、苦、裤、快、块、奎、宽、款等念为f,近于广州话。中古的全浊音声母字,惠州话全读为送气清音,这与客家话相同。在韵母方面,一些主元音为i的韵母,在广州话读为﹝aa﹞,如巾、人、金、心、急、笔等,但惠州话读为i-,与客家话相同,而不同于广州话。一些以﹝a﹞或﹝e﹞为主元音的字,在广州话读为﹝i-﹞如篇、建、剑、廉、业、甜、店、显、跌、列、揭、盖等惠州话念为﹝a﹞(或e),不与广州话一样念为﹝i-﹞。中古梗字的文读音,惠州话念为﹝n-﹞尾,如“成、姓”等字,这与广州话不同,梅州话将这些字也都念为-n。曾字冰、兵、蒸及其相应的入声韵字色、力、绩等也都念为﹝-n﹞、﹝-t﹞韵,这一点客家话相同。止撮的三等韵支、之、脂、微等韵字,广州话读为﹝e﹞,惠州话则读为﹝i﹞,这也与客家话相同。不过,粤语区也有许多方言(如中山)也是这样的。应该指出,粤方言的﹝i﹞韵字之所以念为﹝e﹞,是在较为晚近的时期由i变来的,这,我们称之为韵尾的“繁衍化”,即:i>ei惠州话中,同样没有y>θy的变化。惠州有y韵母,大部分客家话没有(大埔、陆河及诏安等地客家话有)。y可以用为介音,有yen、yet(古代的仙、先、元及相对的入声韵念此音),也有yőŋ、yők韵母(古阳韵和江韵的庄组字及其相对的入声韵字念为此音)。惠州话中,没有像梅州话那样的﹝ii;﹞韵母。这些韵字念入﹝i﹞,这一点,与广州话相同。中古的哈、泰韵字(除戴、态、乃、猜、孩等字外)台、才、在、彩、耐、再、奈、蔡等念为﹝oi﹞,这一点,惠州话也与广州话相同。客家话这两韵念﹝oi﹞的字较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525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