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幼儿表示情绪情感的主要途径

什么是幼儿表示情绪情感的主要途径,第1张

幼儿表达情绪情感的主要途径是语言。

情绪通过表情、语言、体态进行传递,也借助色彩、图像、声音、文字使人们感受到。所谓情绪表达能力指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效果,特别是有建设性效果的情绪能力。

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互动情境中正确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情绪表达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让人理解。

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首先,情绪表达能力对幼儿的认知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积极的情绪表达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消极的情绪表达如恐惧、痛苦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人们常说:“孩子是凭兴趣做事”“儿童是情绪的俘虏”,“高不高兴”“愿不愿意做”,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极大。情绪直接支配、左右着儿童的行为。

2、其次,情绪表达能力是幼儿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积极的情绪表达直接反映着幼儿的处境。如通过愉快表示处境良好,通过痛苦表示处境困难。幼儿通过情绪进行社会适应,如用微笑表示友好,用移情维护同伴关系等。

3、最后,情绪表达能力对幼儿性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表达对良好性格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幼儿容易激怒,有的幼儿多愁善感,这些与他们平时的情绪表达方式有很大关系。

众多研究表明,情绪情感是幼儿发展的核心方面,在幼儿生活、整个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幼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重大。情绪情感分积极与消极两种,凡能引起愉快体验的,如兴趣、快乐、安全、自主、幽默、舒服等可称为积极情感。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及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对幼儿的发展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那些能引起痛苦体验的,如:生气、伤心、愤怒、恐惧等可称为消极情感。少量的消极痛苦的情感体验,对情感发展有益而无害,少量的挫折感,更能使幼儿想像和体验别人的痛苦感受,培养关爱和同情,懂得给与和回报:但是,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处在恐惧不安之中,整天心事重重,或经常有很多刺激惹他生气和愤怒,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和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因此让幼儿经常处于愉快平衡的情绪之中,少受坏脾气的干扰,并能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适度控制自己的情感,能使大脑的情感潜能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开发。 二、托班幼儿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目标:

我们参考了大量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理论并结合我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培养总目标:

1、形成适度、安全的依恋,对老师和同伴产生初步的信任感,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2、有积极、愉快参与各类活动的意愿和行动;愿意与同伴一起玩。

3、有初步交往的意识和简单的行为;愿意与老师、同伴交往,喜欢老师和同伴。

4、能用表情、动作或简单语言表达自己遇到的困难。

在确定总目标后,我们又结合幼儿在入园的一年时间内情绪发展的规律,将这一年的时间分为:新入园适应期→愉快情绪培养期→积极情感培养期3个阶段,并将总目标分解,制定出了各个阶段的分目标,便于教师操作。

阶段新入园适应期愉快情绪培养期积极情感培养期

培养目标1、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的分离焦虑,建立安全感。

2、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他们萌发对老师及同伴的适度依恋,逐渐对老师、同伴产生初步信赖感;尽快建立对老师的移情,愿意上幼儿园。

3、缓解家长焦虑的情绪。1、愿意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积累愉快及成功的体验,时常能保持愉快的情绪。

2、愿意和老师进行语言及肌肤上的交流、愿意与同伴玩,初步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情、动作或简单语言)向老师、成人、同伴表达自己的情绪。1、喜欢老师、喜欢同伴、喜欢自己周围熟悉的人。

2、对周围生活中常见的大自然、小动物萌发喜爱之情,产生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3、在与老师、同伴的互动中,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萌芽。

4、鼓励家长积极配合班级的具体工作。

三、托班幼儿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主要内容

1、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

A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B 积极、愉快地参与各类活动

C 学习用表情、动作或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困难。

D 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转化消极情绪

2、培养初步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A 萌发对老师及同伴的适度依恋,逐渐对老师、小朋友产生初步信赖感;

B 体验、积累愉快、自信、成功的感受;

C 体验交往、分享的乐趣

四、托班幼儿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策略

(一)、了解托班幼儿的情感需要并合理满足,激发积极情绪情感的产生。

情绪情感和需要是紧密相联的,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也就是说,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情感取决于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那些能够满足人需要的事物,会引起愉快、满意、喜爱和赞叹等积极的情绪情感,相反,就会引起厌恶、悲哀、愤怒和苦闷等消极的情绪情感。因此,我们培养托班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从了解现阶段他们的情感需要并积极合理的满足开始。我们在对123名(15-3岁)托班幼儿情感需要的调查中发现了现阶段他们依恋、自主、交往、获得成功的需要都十分强烈。因此我们结合幼儿的需要,进行了合理的满足,让托班幼儿在情感需要得到合理满足的过程中,激发其积极情绪情感的产生。

1、满足幼儿对依恋物的需要

在新入园适应期,很多托班的孩子来园都会带各种各样的东西:毛巾、被子、枕头、毛绒玩具等,整天活动都带着他,甚至睡觉都带着他,不让别人碰一下,你一碰他的东西就会引来其的哭闹和不安。以前我们一般不鼓励幼儿带这些东西,因为它影响孩子正常的活动,现在我们了解了幼儿的情感需要后,不但允许幼儿带这些依恋物来园,还专门设计了“我们一起上幼儿园”的活动,让幼儿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吃、一起睡,消除孩子离开父母后的不安全感,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形成安全感,激发积极的情绪情感的发生。

2、满足幼儿对肌肤亲触的需要

刚出生的婴儿就有肌肤亲触的需要,他们吮吸母亲的乳房,轻触父母肌肤,渴望得到大人爱抚,这种需要在托班幼儿的身上仍非常强烈,特别是离开父母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更希望得到老师的亲抚。老师充满爱心的抱抱、亲亲、摸摸都能让孩子感到无比的舒服。因此一日活动中,我们尽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每个孩子肌肤亲触,比如:早晨

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策略。

正确答案: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保持和谐的气氛(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请和师生情2)成人的榜样带头作用,情绪自控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积极接纳、引导和鼓励(1)认真了解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理解并接纳儿童的负面情绪(2)主动地与幼儿交流情绪、情感,引导儿童用语言或其他可接受的方式合理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3)运用积极的暗示和强化(4)评价要以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4)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学会控制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5)教给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换位思考法想象法

一般目标是制定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情感教育理论的核心。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幼儿情感教育内容包括:

1、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幼儿生活,使幼儿经常保持朝气蓬勃、积极愉快的情感;

2、逐步发展情感的社会性、稳定性、深刻性,在各项活动中,促进幼儿对教师的尊敬、对同伴的友爱感和对班集体的荣誉感等,提高幼儿控制、调节情感的能力,自觉克服胆小、自卑、恐惧、妒忌、骄傲等消极情感的影响。

3、经常让幼儿欣赏富有感染力的文学、音乐、美术作品,陶冶幼儿的高级情感;

4、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健康情感和鲜明的爱憎态度。

扩展资料:

情感价值的作用:

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品德;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情感教育的相对概念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倾向”。这种教育倾向的具体表现就是:

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

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

——情感教育

——幼儿情感教育

一、 情绪情感概述 ?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同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的是,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个人之间关系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将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事实上,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体验,也就是说,都是心理体验。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情感的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2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一)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什么是焦虑?焦虑只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

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从积极方面来看,陌生人焦虑首先能限制幼儿的交往范围和交往对象,使幼儿避免受到可能的伤害,属于一种有效的自己保护机制。其次,陌生人焦虑反映了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表明他们已能把熟人和陌生人区分开来,把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区分开来。

消极作用,它会限制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削弱他们探究新人物和新环境的兴趣。

分离焦虑(积极)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亲人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消极)但是,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容易导致儿童的抵抗力下降。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之为情绪动因。

3-4岁的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与成人(包括教师、家长)和同伴的社会性交往以及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是左右其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最主要的动因。

二、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一)与(二)

(一)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 (5种)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 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2 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3 与想象力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4 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5 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二)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移情是婴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绪等,也都发展起来。

理智感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之一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价和改变。

通常,将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适应性调控。第二类:功能性调控。第三类:特征性调控。

(一)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4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

第一种是建构性策略

第二种是回避性策略

第三种是破坏策略

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

第一种是规则驱动的掩蔽

第二种是情境驱动的掩蔽

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四、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一)父母的影响

第一,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是积极的、敏感的和热情的,那么,孩子的情绪也能调节良好,也好较敏感。

第二, 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有助于儿童对情绪的调控。在有关的对话中,父母通常不仅会告诉儿童有关调控情绪的规则,还会传授一些具体的方法。

第三,具体情境的作用。儿童情绪的调控,不仅是儿童个人的单独行为,更重要的是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同伴的影响

在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调、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教师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保育和教养的管理者,还是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管理者。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叫是可用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情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的能力。

第一, 认知策略 对于同一件事,引导幼儿从积极的方面去认知,从而产生乐观的情绪

第二, 行为策略 当幼儿发生了积极的兴趣体验时,教师应及时地、适度的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而当幼儿出现不良的情绪表现是,教师可以不给予理会,不要立刻就去处理。(教师)为儿童提供规范的、积极地、正面的行为榜样,让儿童有样可依,有样可学,有样可做。父母和教师要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情绪示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他们

第三, 情绪策略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暖、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及时光柱幼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情感上的安慰、支持或教育。成人不但要让幼儿在满足生理需要时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而且更应该注意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社会性需要。

我们的任务不是要求幼儿压抑、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而是帮助他们选择适宜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从而减轻幼儿身心的负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72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