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BD)又名双相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典型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当躁狂发作时,患者有情感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等表现;而当抑郁发作时,患者又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3]
其临床表现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情绪低落或者高涨、反复、交替、不规则呈现的同时,伴有注意力分散、轻率、夸大、思维奔逸、高反应性、睡眠减少和言语增多等紊乱症状。还常见焦虑症、强迫症、滥用金钱,还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精神高度紧张等精神病症状。[2]
其病因多形演变,发作性、循环往复性、混合迁徙性、潮起潮落式病程不一而足,比如3个抑郁期跟着2个躁狂期。间歇期或长或短,间歇期社会功能相对正常,但会对大脑的功能损害,反复发作后,会出现发作频率越快、病情越发复杂的情况。[1]
在常人眼中,幻听是那么的神秘,富有戏剧性,没有声音你怎么就偏说有声音呢?它真实吗?幻听究竟是什么东西?
毫无疑问,幻听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人确实会出现幻听的症状。幻听的内容多为指责、否定、诋毁、侮辱,有时则是对自己的赞扬和肯定,不同的患者幻听的内容不同。
幻觉是感知觉障碍的一种形式,指在无外界刺激并且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体验到类似于真实知觉的体验。在所有的幻觉中,听幻觉是最常发生的。有统计显示,74%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有幻觉,其中,幻听又是最常发生的,有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发生幻听。
不仅在精神分裂患者中常见,在其他非精神类疾病中也较常见。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出现幻听的发生率为 40%-50%,双相障碍为 37%,边缘性人格障碍为 30%,抑郁症为 10% -23%,强迫障碍为14%,痴呆为 14%,帕金森病为 10% 。
其中这几种幻听最为常见:
1评论性幻听: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议论的内容以负性的评价、讽刺、责骂、诬陷常见。
2命令性幻听:听到有声音命令自己去做某事,如打人、拒绝进食、自伤或自杀。
3争论性幻听:幻听觉的内容与患者本人无关,患者听到的是另外两个人的争论,有时舌战的内容可以以患者为中心,其中一人揭露患者的错误,另一人为这位患者辩护,但均以“他”来称呼患者。
4思维鸣响: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内出现与思维活动一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幻听是突然产生的,有时患者称声音来自自己的脑内,有的患者搞不清它是否是真实的或是想象的,更多的患者坚信这是真实的。
为什么会产生幻听?
从心理的角度讲,有研究发现,87%的受试者在幻听发生之前经历过长期社会及人际关系不良,家庭冲突、童年受到虐待(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及忽视)在这些受试者中也较多。且许多受试者能够明确自己在何种环境及情绪状态下诱发幻听。76%的人诉在罪恶感、羞耻感、不安全感、悲伤、焦虑及性欲等情感状态下易引发幻听。当然,幻觉的病理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跟大脑生理结构的改变是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一、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是一种常见的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不是一种天才疾病,而是一种间歇性的精神疾病,与智商没有直接关系。在发作间歇期间,患者的行为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发作期间可能会发生剧烈的情绪变化:当抑郁发作时,症状类似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抑郁、缺乏动力、减少活动等,但自杀风险高于抑郁症患者;躁狂/轻躁狂发作时,症状与抑郁症状完全相反,如情绪高涨、自我感觉超好、睡眠减少、活动增加、情绪吸引力强、暴力、毁物伤人等。
二、双相情感障碍通常有三种形式:
躁狂发作:患者会有典型的情绪高涨、思维奔放、意志和行为增强。可以观察到,患者感到快乐、乐观、快乐、富有感染力,不典型,患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速度比平时多,思维联想快,主题内容随机转移;患者难以安静工作,活动异常增加,行为鲁莽,不顾后果等。
轻躁狂发作:轻躁狂是轻度躁狂发作,患者情绪高涨、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易怒、睡眠需求减少等;双相情绪障碍是与情绪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会随着情绪波动而变化。
抑郁症发作: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下降,并伴有认知功能下降和身体症状。患者会感到不快乐,整天不快乐,典型的患者情绪早晚;患者反应迟钝,思维联想缓慢,悲观失望;患者不会整天外出,忽视日常生活,邋遢,避免社交。
三、生活方面注意事项
正确的饮食选择将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使用富含红肉、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简单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低饱和脂肪和较少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整体健康,但不会直接影响双相情感症状。选择保护性和营养丰富的食物。这些食物包括新鲜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瘦肉、冷水鱼、鸡蛋、低脂乳制品、豆制品、坚果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