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magegardennet/bbs/showthread_494797html
http://btimagegardennet/showtorrent_25846html8张CD转MP3(128kbps)经典评书
cd1--李伯清《锦城散打》
cd2--李伯清《假打》
cd3--李伯清《搓麻趣谈》
cd4--李伯清《生活百态》
cd5--李伯清《人生万相》
cd6--李伯清《现代保姆》
cd7--李伯清《天下第一钯》
cd8--李伯清《国际玩笑》
李伯清经典爆笑方言有:
1、这两年东西烫哦,哪儿像我们那阵,耍三年朋友,幺指拇都不敢勾一哈,勾了就要遭扯拐。现在,上午才认识,黑了就带起回去了,第二天起来还放黄话:“耶,小妹你咋睡在这儿喃?”
2、你豁胖娃儿没吃过肥肉,黑娃儿没晒过太阳。
3、酒是穿肠剑,色是刮骨刀,钱是人的胆,气是惹祸包。
演艺经历
1980年,开始从事曲艺工作,主讲长篇评书。
1986年,随四川省曲艺家协会赴河南马街书会代表团,在书会上表演评书《追车》。
1987年,参加成都广播电台“文艺大观圆”评书小段《麻将恋爱》,《乱冒酸》录音。在锦江剧场茶厅为德国友人赖西门讲专场评书《五凤齐飞》。
假打外传
导演: 熊小田
编剧: 熊小田
主演: 李伯清 / 沈伐 / 刘军 / 胡红燕
首播: 2000
集数: 21
单集片长: 40分钟
剧情简介:
本系列剧拟充分吸取国内外喜剧长处重新纺织一个个相对独立故事框架装入评书《假打》段子以《假打》中素材作为丰满细节情节创造出一种全新喜剧形式揉合夸张、变形、巧合等喜剧艺术手法塑造出一个东方式看似荒诞却极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形象“假打”并以假打为中心塑造一系列喜剧人物演绎出一个个悬念丛生令人捧腹大笑故事以期得到全面幅射社会各阶层、各行业辛辣地嘲讽生活中假、丑、恶、真诚地呼唤人间真、善、美让观众捧腹大笑之后认真地思索人生真谛……
《病急偏遇到慢郎中》。
1、歌词节选:消防队同志,你们好嗷嗷,我们这里,失火鸟,浓烟滚滚往上冒,烈火熊熊在燃烧,烧得我们,哭爹叫娘满街乱跑。我们住在驷马桥,嗷,不难不北正当腰等。
2、《病急偏遇到慢郎中》是首很经典的宣传消防的歌曲,由四川艺术家李伯清演唱,号召社会各界关注消防安全,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四川评书源于唐代的“说话”及明代的“评话”而盛于清。咸丰后四川评书盛极一时,著名评书艺人有钟晓凡、代全懦。
据《成都通鉴》记载:最早的四川评书,是在市井搭棚设台,台上置一上书“评书”的方式形灯笼。说书人手扬折扇、退开弓步,讲述将帅交锋、两军对垒、吼喊厮、短打擒人,给人以筋响骨炸之感。
四川评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以具有四川地方语言特色而见称。由于书路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有“清棚”和“雷棚”之分。清棚以说烟粉、传奇之类的风情故事为主,重在文说,讲究谈吐风雅,以情动人。“清棚”,是文人从事说书,没有程式,偏重文采,讲究“声、才、辩、博”的基本功,强调“抑扬顿挫,口齿利落”、“举一反三、思维敏捷”、“绘声绘色,唇枪舌剑”、“博览广闻、信手拈来”。
雷棚以讲史和金戈铁马一类的书目为主,重在武讲,讲究摹拟形容。金鼓号炮、马嘶虎啸,都通过艺人之口来表达,使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雷棚艺人中还有专长于朴刀杆棒之类的武侠书。此外,还有熔“清”、“雷”于一炉,文武兼备的一派,书路宽广,并编演了一些表现近代、现代生活的书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四川评书还发展了一种韵文评书的形式,全用韵文叙述故事,演出时用朗诵的语调,琅琅上口。韵文评书专演反映现代生活的短篇书目,如《冷枪战》《战天池》《米拉山上的英雄》等。
20世纪50年代,四川评书艺人创造一种短小精悍的“韵文评书”,用韵文讲故事。20世纪60年代评书艺人和专业作者把一批革命长篇小说,如《红岩》《保卫延安》《烈火金刚》《林海雪原》《平原枪声》改编为评书讲说并取得成功引。 现代四川评书代表人物,民间曲艺艺术大师李伯清,在传统评书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说书形式,即“散打评书”引。 四川评书著名演员有王秉诚、钟晓凡、傅平川、唐玉龙等。 著名评书演员徐勍以“手有劲、眼有神、身有形、步有法”的精采表演艺术,博得观众的好评。
散打评书
从唐宋开始,评书逐渐兴旺,成为中国百姓茶余饭后重要娱乐休闲方式之一。上世纪80年代,评书再创辉煌,“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评书在那时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众娱乐方式日益丰富,听评书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评书艺术开始走下坡路。
不过在四川,评书离开百姓的步伐却似乎放慢了些,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末,评书在成都发生变革,由李伯清独创的散打评书火遍成都大街小巷,李伯清的出现让四川评书焕发生机,使得四川评书在评书衰退大潮中“逆流而上”,一时间,“李伯清现象”成为媒体和专家研究的话题。
相比传统评书,李伯清散打评书最大的贡献,在于评书内容的创新,内容更贴近时代,许多段子直接源于现实生活,这一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创新,也使四川评书得到了新发展。
说起四川评书,也许大家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个子高高、身形消瘦、颧骨突出、长着眯眯小的三角眼、留着一嘬小胡子、额头光亮的男人,他就是李伯清,一个把四川评书通过创新,再推向街头巷尾的人。有很多成都人都说只有李伯清才能代表当代成都的“俗”文化,成都人都很喜欢这个瘦瘦高高,说书时神采奕奕的男人,从1994年李伯清开始说散打评书起,十几年的时间,人们都还是喜欢听他说散打评书。
李伯清开创了“散打评书”时代
李伯清的散打是“与时俱进”的,WTO是热点的时候,他散打WTO,“非典”期间他散打“非典”。2005年春节,李伯清在四川电视台还推出了“散打十二生肖”,节目中他不再单身上阵,还有川版“女子十二乐坊”——“锦城丝管·女子蜀乐”民乐组合为节目演奏量身定造的《十二生肖曲》,还有美女上台为李伯清伴舞。经常听李伯清说评书的人发现,李伯清说书的形式开始越来越多样化了。
李伯清爱收徒弟,他的徒弟中有几个在川内的电视台担任黄金时段的节目主持人,比如廖健、叮当、闵天浩等。廖健算是个把李伯清的散打评书活学活用的徒弟,他在散打评书的基础上开创了“川普说唱”形式。在舞台上一身嘻哈打扮的廖健,一张嘴,流行的RAP节奏里传出的竟然是:“你娃不要吵,你娃不要闹,桌子端起硬斗硬我炸得你娃跳。”廖健继承和发扬李伯清的经典“素芬”和“哈闷墩”,把它们编成了歌:“那天你在春熙路吃凉粉,我就在旁边啃蹄花……我们两个打哈哈儿,牵你手府南河边转圈圈。”曾有一时,《素芬》成了四川本土最流行的市民歌曲。
廖健还有一个师兄叫吕品,他是成都2004年流行一时的“方言动画片”的创造者。2004年2月,吕品策划了四川方言版《猫和老鼠》:小猫汤姆的名字叫做“假老练”,老鼠杰瑞叫做“风车车”。“假老练”和“风车车”在方言版里成了一对针锋相对的朋友,《猫和老鼠》在四川一上市就卖出了20万套,还直接掀起了国内的跟风:东北方言版、河南方言版、兰州方言版……
内容创新
遗憾的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维持多久。李伯清在散打评书如日中天时,选择离开成都转战重庆。散打评书显露颓势,一些人把原因归结为李伯清的离开以及缺少传人。然而这并非问题关键,即便李伯清已回到成都,也培养出了几个得意门生,但如今散打评书早已今非昔比,四川评书似乎难逃传统评书宿命。今天,除了李伯清仍继续坚持“散打”,另一位一直坚守传统本土评书的还有大师罗世忠。
内容革新曾一度让四川评书焕发新活力,但仅靠内容革新并不能让四川评书实现持续发展。要赋予评书生命力,内容创新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在于现代传播方式和营销手段的运用。有关专家表示,当前文化产业要形成良性发展产业链,最缺的是现代营销理念和人才,传统文化要发展的前提,过硬的内容做支撑是第一步,但仅靠内容是无法维持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从全国情况来看都是如此。
李伯清评书MP3 试听和HTTP下载: http://musicjschinacomcn/zhuanji/1712html# eMule(电驴)下载: http://libverycdcom/2005/04/07/0000045470html BT下载: http://btfkeecom/searchaspxq=%C0%EE%B2%AE%C7%E5&p=Seed&b=0 中文名称:李伯清 别名:李伯清散打评书精选(mp3) 资源类型:MP3 发行时间:2005年04月07日 李伯清 经典段子散打1 2 世纪风1 2 3 市井闲话1 2 3 4 散打四川方言 最新散打专场1 2 亲情篇 乡亲篇 友情篇 地区:大陆 语言:其他 简介: 说到李伯清,李老师,恐怕四川人没几个不知道,著名的评书艺人,被媒体称为“散打评书”,风靡一时,他的评书幽默风趣,又辛辣讽刺,嘻笑怒骂,不拘一格,想象力极为丰富,充分体现四川方言的特色,很多现在流传的成都话都出自他的创造,对于他,相信凡是四川人都知道他,也不用我多说了,是四川人的都来扎起!
李伯清出生在四川省的成都市,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和主持人,同时还是国家一级演员。他是四川省的曲艺家协会的会员,是第一届巴蜀笑星。他在巴蜀地区的名气是相当高的,也是被很多人所喜爱的一位明星,但是他后来在2007年的时候选择了剃度出家,当时引起了社会轰动,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后来解释自己其实一直向往这种生活,所以才选择剃度出家。
李伯清在1971年的时候是在一家木制器厂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在之后的几年里面他也是一直从事着苦力的工作。直到1980年的时候他才正式从事曲艺工作。在往后的日子里面他的事业也是有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参演了很多经典的电视剧,成为了很多人所喜爱的一位明星。他有着两个儿子,不过因为当年的生活比较贫困,所以在1979年的时候选择了和妻子离婚。
其实这个也间接导致了后来李伯清会选择出家。后来李伯清也是在媒体面前说道自己的出家原因。他说自己并不是突然就想出家的,而是在很多年前就打算选择皈依,他在自己平常的日子也是经常去寺庙里面,这也占据了他业余生活的三分之二了,所以自己的思想早已经被佛教所影响。执笔过当时的身份和工作还比较重要所以才没有选择出家。
而且他还说自己想要出家和当初自己的婚姻不理想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就选择了出家这一种方式,但是他当时强调了自己出家只是换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就相当于退休一样,所以希望喜爱他的观众能够正面看待这一件事情。当时的李伯清其实也是十分清楚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并且能够主动去做,值得我们钦佩。
原作者@锦璱
四川话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啥子?或许很多人并不晓得!那就是用四川腔调来读经典诗词、民俗俚语等,硬是别有一番风味。但这个读,绝不是装疯迷窍,而是正儿八经读出川话的椒盐味,相当考个人涵养。
话说“花开满树,各表一枝”,只听李白白(李伯清)惊堂木一拍,便从清朝嘉庆皇帝登基前到成都微服私访的历史传奇摆到另一段轶事。
故事所述之人便是明代四川地区唯一的状元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原作者,著名学者、诗人杨慎。正所谓:
家有梧桐栖凤凰,天有三宝日月光。
西边云鸟溪边丧,园内蝴蝶花下亡。
你笑父母儿捡样,一辈更比一辈强。
金满玉堂三学士,状元榜眼探花郎。
关于杨状元的生平,参照本地状元坊的石刻记载,简述如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本宫家乡人(四川新都人)。才高博学,满腹经纶,二十四岁高中状元。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之刑,谪戍云南永昌卫。终老戍所,归葬故里。
话说李白白讲故事经常喜欢东拉西扯,讲完杨状元,又讲了一个儿时就曾听过的传奇故事。有诗为证:
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井水变成酒,还说猪无糟。
故事究竟讲了些啥,此处不表。预知个中详情,还请各位看官自行去听资格巴适的川话龙门阵,由李白白亲自摆给你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