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学生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学生评价,第1张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课程环境下,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以单一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惟一标准,评价轻选拔和甄别的单一功能,突出学习的过程和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课程评价是根据某种标准,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计划、活动及其结果等的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即对教师的评价两个部分,是这两个部分的有机统一。”本文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谈谈看法。

一、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

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评价方面存在评价目的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在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简单化、惟量化等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的课程方案优劣的惟一指标,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这与多年来形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是分不开的。在学校的工作紧紧围绕着“升学”这个指挥棒的氛围下,就自然地会出现这种以考试代替评价的倾向;并且这种旧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人们往往会自觉地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看待评价,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二是过多地强调量化的评价手段,而忽略对定性评价的研究。在课程评价上运用量化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只有量化的方法可以反映课程的实质。事实恰恰相反,如果过分地强调量化方法,而排斥其他方法,甚至把定性的方法说成是简单化、不科学的方法,势必会造成评价者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少,而所能得到评价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少,最终使评价走进死胡同。

三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例如在以往的考试评价中,只有教师进行试题设计、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致使评价过程变成只有教师参与的单向评价活动。这样就使评价的结果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任何一种缺少全面的、客观的评价结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评价理念: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明确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因此学生评价的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和发展,从而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发现潜能,建立自信,健康成长。

三、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学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评价学生发展过程的原则:

以往的学生评价只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点滴变化,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评价与记录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对学生评价真正成为过程性的评价。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为了更好地遵循评价学生发展过程的原则,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关系,我们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来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等。成长记录袋能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采用的方法、所采取的态度、所引发的情感体验,这所以的点点滴滴能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具体,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更有利。“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它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强评价与记录的管理。

(二)评价主体参与原则和互动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最深、体验最丰富,想说的话自然也最多,因此,在评价时也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我们应首先注意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让评价主体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并将评价主体的自我评价当作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更全面、更客观,也更能促进评价主体对自己的表现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自觉纠正错误、强化行为,更健康地发展。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

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体现个性差异。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全面落实各项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对学生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使学生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依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每个人在七种智力上呈现的方式不同,组合的方式不同,呈现的表象或给他人的感觉也就不同。所以,从这个理论出发,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差生,而以往所说的差生,则是以学习班的结果作为惟一尺子衡量的产物。多一把尺子,会减少许多的差生,乃至根本没有差生。在评价时,教师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评价的方式达到真正促使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

(四)参评主体的多元化原则: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让学生参与,强调师生互动,体现在评价这一环节则是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同伴,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从而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例如,要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合理、客观的评价,参评主体应该包括:1、教师的评价,要注意这里的教师不是指班主任,而应该包括所有的科任老师;2、学生的评价,又可以分为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而且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评,因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3、家长的评价,俗话说“知子莫如母”,学生跟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学生的,因此家长对子女的评价也应该是最全面、最真实的。因此充分处理好这几个参评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评价

(五)倡导质性评价的原则:

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新课程强调质性评价,将定性的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的一种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关注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进程,如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创新思维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形成等,也可综合各个方面来加以评价。

2.延迟性评价。在学习中,学生总有不理想的时候,或者说一时难有长进,甚至出现暂时停滞不前的迹象。此时,应暂缓评价,给学生一个重新考虑的机会,待到达到一定目标或某一方面有进步时进行评价。

(六)评价的激励原则: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相信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对学生评价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和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在活动和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但也不能毫无原则地盲目激励,该指出纠正时还是要指出纠正,要视学生和当时的事情灵活处理,否则学生评价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尽量对学生以鼓励的语气进行评价,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千万不能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孩子回答错误时,也要以鼓励为主,老师给予的鼓励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断进步。

二、即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三、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四、优化评价语言。

最后,评价语言要尊重学生。《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呢?

课堂教学是一个严谨系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目标、教学、学生。其中,目标是评价的标准,教学是评价的内容,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目标,根据学生的反映来评价教学,它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可见,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对课堂评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数学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其目的在于 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种教育艺术,灵活运用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体现评价艺术,激发 学生的兴趣呢?以下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及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在评价中总是去评价老师是如何的能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老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是的机智灵活、语言表达的是否流畅、数学用语是否严谨等等。即使关注的是学生,也是看学生是否能达到老师的教学目的。这种课堂的评价多采用目标式评价模式,却忽视了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过程等其他方面的评价,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通过对学生评价来评价课堂的效果,我认为除了评价学生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在课堂上对学生喜不喜欢参与数学活动的评价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应当给与鼓励。教育首先是一种赏识教育,在课堂是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与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在课堂中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也具有权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早或不合时宜地作出评价,可能就会压制、扼杀学生有价值的做法和想法,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不妨首先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学生们才不会背负着心理上的包袱去上课。当学生们在课堂上遇到疑问时,就会敢于向老师提问,及时地解决学生们心中的疑问,而不是以往的“你教我听”的现象,这样才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对学生这种课堂学习的评价也是对老师一个侧面的评价,是否真正的能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在课堂上学生能不能参与到数学活动的评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达到同等的学习目标。可见,在课堂上学上参与教学的程度是如何的重要,这也就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将会变得无比轻松。

(一)对学生在合作学习情景中进行评价

20世纪70年代兴起与美国、目前盛行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法”是最具合作性的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们通过动手、讨论、交流等合作的形式,来获取知识。这也是适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但是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在分组摆图形求面积、分组摆正方体求体积等一系列的合作活动中,每一组的同学中总是由其中的一、两个同学代替整组的成果展示,这样就阻碍了其他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总是被动的去观察,于是,这种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变成了直观感觉,只能被动的接受意见。我觉得这样从侧面也反映了老师在教学中没能照顾到全体学生,这样就造成一小部分人的动手能力强,而另外一大部分人缺乏实践能力,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教学效果当然不好。通过对学生的动脑能力评价,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开放性、多向性、流畅性、灵活性与独立性,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较佳的灵感状态。我在评价中注重寻找学生思维的发展点、连接点、生长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维。由此可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性的评价同样成为了对课堂评价的标准。

(二)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同样又为我们的生活而服务。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们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课前,我们让学生们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把学生们观察到的实际问题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对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进行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创造。

例:在讲到长、正方体的体积时,有这样的训练:把一块石头放入一个盛有部分水的长方体的容器中,这时水面会上升,利用水面上升的高度和长方体的长、和宽,就能求出石头的体积。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后,我们又深入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中进行探索:“你发现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这道求物体体积的问题吗?看谁发现的问题最多?”学生们很快的就说出了在平时生活中有洗苹果、洗澡等同样的问题,这是又给定学生一定的已知条件,让学生们求小孩洗澡时小孩的体积,并求出用水的量,甚至还求出洗一次澡大约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学生们在这节课上的表现,足以说明他们具有了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们也能获得准确性的评价,为数学课堂评价做了很好的因素。

(三)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的评价 。

人的智商是先天的,而人的情商指数却是后天培养的。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伴着情感进行的,没有无情感的教学。情感只有靠情感去熏陶,情操只有靠情操去陶冶。学生生活的环境和他所接触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感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求知的过程中,从老师那里获得大量的情感体验,逐渐能形成自己人生观,并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流,陶冶他们应具备的道德情操、人格的培养。我认为,这不仅是对课堂效果的评定,同时也评价教师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个性品质、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等,以被看作是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个鞭策性的评价。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是老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希望,更乐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观察、欣赏每一位学生。

总之,评价既是一种评估,也是一种激励。通过我们的评价,应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让教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磨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知难而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只是一具空壳,教学活动无法展开 ,教学效果无从谈起,所以每一位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这种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现了教师与学生质性的变化,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中,鼓励鼓励再鼓励。

即使答非所问,也可以鼓励学生的复习量、用功精神等等!(只要想鼓励,任何回答、甚至没有回答都可以鼓励)

课堂上只能用胡萝卜加开导、不能用大棒(就如革命片中的党对群众,只能用胡萝卜加开导)。

怎样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可以从学生的听课反馈(练题为主),课堂互动以及课后总结几个维度考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

上传: 吴春燕 更新时间:2012-5-5 7:26:38 吴春燕 第一.必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评价活动。方法是由人制订的,正确的意识产生正确的方法。只有对旧的评价方法进行批判才能制定正确的评价方法。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它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就可以发现旧有的评价方法的弊端。有破才有立,不破不立。如果不转变旧观念,即使有再好的评价方法,你可能不愿意执行,即使执行了,也可能走了样。 第二.明确评价的功能。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善过程”,“评价要与人为善,立足一个‘帮’字”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一个评价活动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后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决不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重复,而是质量更高的一个学习过程。这就是“评价的核心目的为改善过程”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这就是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的功能。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评价中采取了“后‘优’改前‘良’”的评价方法。如果一个学生在同一个知识单元的学习评价中,前一个阶段学习评价如为“良”,而后一阶段知识学习是在前一阶段知识基础上发展的,这个学生由于努力,后一阶段学习评价为“优”,他就可以拿着评价表由老师把前一个成绩“良”改为“优”。这种“后‘优’改前‘良’”的评价方法,明显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用了这种动态的评价方法后,很多学生得了“良”以后,就努力学习,争取后面的考核得“优”,达到把前面的“良”变成“优”。 第三.明确评价的主体。 “平等、民主、合作”,要让学生会在这六个字中参与评价。就是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评价民主,教学过程中提倡师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这就是现代的教育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小学信息技术课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评价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老师评价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是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本身的特征决定的。首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相对比较简单,操作成功与否,答案正确与否,学生容易判断。其次信息技术课学生操作的结果是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所以学生操作的结果不但清楚明了而且公开,易于周围的同学进行判断与监督。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这些特征为实施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创造了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条件。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的方法是通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制定评价方式。1. 注重分层评价,鼓励学生求新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承认学生实际掌握水平之间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的成绩,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各自提高。例如:每一次的操作课上我给学生打的实践综合分,既包括了学生的实际上机成绩,也包含了对这个同学个人努力的一种承认。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又可促使其发挥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实际上,评价成为促使学生学习的一个手段。 2、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计算机的操作不仅体现在结果明了,更体现在同样一个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这是计算机软件本身性能的完善,更体现了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助工具,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操作中,相对于一个同样的任务,学生会利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完成,其过程却是有差异的。这时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一个答案,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在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与教训等,这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实践过程,即是鼓励学生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的理解力与创新力。 3、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信息技术课上,我在黑板上写有优、良、达标、待达标的参考标准,每个学生在下课之前参考标准把当堂课的学习成绩填写在计算机键盘下的成绩表上(只填“特优”、“优”、“良”、“达标”) 特优:兴趣浓、纪律好、自学能力强、爱发言、能辅导同学 优:兴趣浓、纪律好、能自学、爱发言、完成教学任务 良:有兴趣、纪律好、能学会 达标:纪律好,能学会 待达标:纪律差 每节课后,小组长检查一下本组同学的自我评价是否准确,对个别评价不合理的重新评价。 教师阶段性地检查学生的评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要对个别学生评价不认真的现象进行教育。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努力学习,争取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采取“档案袋”的办法。一个单元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如何评一堂数学课?既要看学生,又要看老师。看学生:①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②看学生是否体验、感受、经历数学学习过程。③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④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 看老师:① 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得到和谐时学生愉悦的学习交流。② 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③ 是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④ 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是教学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能否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多样性,以便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潜能的提升和发展。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就教学评价提出了不少好的教学建议。应该这样落实这些建议:对学生的探究能力采取等级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可采用自我表白法、潜心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可通过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来进行。此外评价时还要选择合理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落实;新课标;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下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价建议做一点浅显的分析。

一、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等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评价法:将探究实验设计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甲等设计要有正确的实验假设,分组编号科学,变量设计合理,有实验结果记录表格,并能准确记载实验结果,能够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乙等设计有正确的实验假设,分组编号科学,变量设计合理,能准确记载实验结果,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较正确结论;丙等设计有实验假设,能分组编号,变量设计合理,能记载实验结果,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丁等设计有实验假设,能分组编号,能进行变量设计,能记载实验结果,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戊等实验设计有实验假设,不能分组编号无法进行变量设计,不能进行结果分析。对于实验设计中有创新的给予加等级奖励。当然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命题考查也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多种方法灵活评价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做好这方面的评价。教学评价时可尝试采取如下方法:

1自我表白法

学生就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我表白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透过学生的言谈举止、书面语言分析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相关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2潜心观察法

评价者有计划地用自己的感官对要评价的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进而取得评价资料。

3问卷调查法

这种方法要求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向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材料和数据。编制一份好的问卷是成功实施情意评价的关键。教师要明确自己所要评价的具体项目有哪些,这些项目的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是怎样的,围绕这些项目应该设置哪些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最好在正式实施评价之前,对问卷进行测试,以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评价实践时,不要盲目量化所设置的问题,避免不当量化带来错误甚至有害的评价推论。

三、对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进行纸笔测验评价

在新课标中突出强调了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这是与老课标中在教学建议方面有较大区别的地方。新课标还指出:要利用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具体说来,编制测验试题进行评价时,要做到:

1灵活多样地检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题型的设计上要尽量体现多样化的特点。对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在命题时应注意避免简单识别性的选择和单纯复述性的填空,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

2命题紧扣生产生活实际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并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因此,在命题时应多选择一些密切联系实践的题目,促进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3试题能多侧面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因此知识目标达成的检测也应包含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命题要围绕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组成,多角度考查学生的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对照实验、实施探究中收集、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的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情况。

四、评价方式还要力求合理而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和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评价方式为多元化评价,变只重终结性评价为动态发展性评价。在做好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的同时,应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表现中动态的变化,将评价渗透到学生生物学习的全过程,加强质性评价的作用。同时,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方面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档案夹”,根据各项成果的评语和评分,结合发展变化的情况,共同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新课标中淡化了原课标中强调的“学生自评和互评”这一评价形式。

总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多方面、多方法、多渠道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多项教学评价落到实处,必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益处。

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评价亦是如此。因此,新课程倡导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必然要重视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与个体差异。对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重视,意味着学生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井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此外,突出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还体现在: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由于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发展性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要善于从多个不同的翻面和视角去评价学生,从正面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以促进所有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可喜的是,这一观念在新课程实验区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学校还是家庭,都明确下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重视发挥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充满期望地关注学生

学习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时时刻刻的进步与成长,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把握方向。而面对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也成为实验区学校与教师们的共识。

学生评价标准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的尺度与准则。确定科学正确的学生评价标准是实施学生评价的关键。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就是“成绩和分数”,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却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课程目标维度给出了学生评价的多元标准。多一把尺于衡量学生,已经成为实验区师生评价学生的指南。此外,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不仅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教师的自觉行为,而且已经成为当前中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评价标准是多层次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制定学生评价标准是许多实验区尝试探索的重要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鼓励学生参与一些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学生共同协商评价标准,成为学生评价中的新现象。实验表明:学生喜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标准的涵义,促使学生将评价标准转化为评价行为,将标准落实到日常行动中,而且还能使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明确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换句话说,这个问题就是关于学生评价内容的具体规定。新课程要求学生评价内容的确定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目标的规定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质和能力。其中,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在现等;而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

在实验区学生评价的改革中,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在较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多元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基础上,在评价改革的实践中落实并实施了学生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学生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们不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而且充分关注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对本学科的情感与态度等;并尝试对学科学习的评价工具进行改革,用相对具体的、可观察、可记录的指标对一些学科评价内容进行表征,用一些新的质性评价方法对多元化的内容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往,教师是学生评价的单一主体。而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意味着学生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这一评价群体是由教师及其群体、学生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区成员,社会评价机构和学生个人等构成的。在所有以上评价主体中,学生对自己所做的评价为自我评价,其他主体对学生

的评价为他人评价。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多主体评价改革已经从形式上参与的突破逐步过渡到对多主体之间交流与协商的关注。如有的教师在实验初期采用“四心相连”(学生本人、同伴代表、家长、教师)的形式,让多主体参与评价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逐步过渡到为多主体评价寻找一个载体,创造主体之间交流与协商的氛围,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提供诊断,有利于学生在获得不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认识和改进自己。

此外,学生自我评价也得到重视。教师们普遍认识到,自我评价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而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教师及他人的培养面获得的。国外有研究者曾经对小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表明:六岁以上的小学生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作业和一些主动性的练习进行反思,有能力承担对自己作业的组织与安排的责任。通过对他们自我评价技能的训练,经过一段相对较短时间的体验后,他们作业的质量就可以与比他大几岁的孩子的作业相媲美。在课程改革实验区也涌现出一些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习密切结合的好做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与学生分享成长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已经成为当前实验区学生自我评价改革的追求。

这里要探索的是评价方法的问题。在学生评价中没有单一、固定的方法,随着学生评价的功能、标准、内容、主体等的变革,评价方法也向多元化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多样化学生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难、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广大中小学教师正在逐步地对原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完善,并尝试运用成长记录评价、日常行为观察,实践操作等新型的质性评价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也可依据学科特点选择切实有效的学生评价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各种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如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课堂观察、成长记录、

开放性任务、调查和实验、数学日记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成长记录作为一种新兴的质性评价方式,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生物等多门学科课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亮点。它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学习契约(Learning contract)

”等新兴的评价方式也开始受到教师们的关注。学习契约也称为学习合同,这种评价方法来源于真正意义上的契约或合同。它是一份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拟定的书面资料,清楚地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程序和方法、学习的时间以及评价的方式等,以规范学生和教师在评价中的职责。学习契约这一学生评价方式的运用使真正意义上的多主体协商在实践中得到了落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32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