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感的发展历程,究竟是怎样的?

孩子情感的发展历程,究竟是怎样的?,第1张

社会发展感情发育与孩子的历经主要表现,控制情绪及与其他人的积极主动友好往来相关。感情发育包含孩子的心和与其他人的心的旅程。感情发展趋势的核心内容是鉴别和理解自身的感情。表述和理解他人的感情。管理自己的感情和表达形式。管理自己的手段对其他人的怜悯,与别人保持稳定关联。孩子感情和认识进步的阶段,婴儿心态发展趋势的关键阶段

孩子在彻底理解感情以前就早已历经,表述和接纳了感情。婴儿在与别人交流的环节中,根据与家属,伙伴等的相处学得了那些专业技能。这种技术性是孩子们解决更繁杂社会发展的基本。积极主动平稳的家庭成员关系能使孩子的感情充斥着怜悯之心,更有利于孩子的感情发育。近期的研究表明,感情和孩子的思维能力一同发展趋势,他们相互危害着孩子的个人行为。与此同时,自学能力也遭受感情和认识的危害。感情和认识进步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孩子根据她们的感觉和对物质的了解来理解全球。行动前2-7岁

孩子们在这个阶段逐渐产生想像力和记忆能力,代表性地逐渐理解事情,逐渐理解以往和将来。恰当的行动阶段7-11岁,孩子们在这个阶段愈来愈关注外界事情和其他人的体会。她们逐渐搞清楚,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允许自个的念头,价值观念和感情。宣布行动阶段11岁之上,孩子们逐渐逻辑性地解决困难,看见周边的全球,整体规划将来。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调整自身感情的功能在于感情,认知能力和方式的相互影响。孩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逐步提升是孩子感情发育的重要。

父母在孩子眼前演试怎样调控自己的感情是很重要的,父母对儿童必须的立即反映,维护孩子不裸露在儿童和孩子的致命性自然环境中,不必过多刺激性或忽略孩子,这对孩子的感情发育尤为重要。孩子的每一天全是感情发育的关键阶段,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条件很重要,但也需要守住底线。在决策由谁来养育婴儿时,父母觉得应当想清晰一件事。换句话说,无论孩子想和谁创建深刻的感情桥梁,是自身,或是别的什么人。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②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③表情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①情绪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②情感的深刻化,即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③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是多样性、易受外界影响、逐步自我调节。这个阶段的儿童情绪表达丰富,包括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但还缺乏成熟的情绪控制能力,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情绪的影响。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形成积极的情绪态度和适应能力。

一、儿童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思维通常也叫思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不是人一生下来就会的。新生儿还没有思维能力,大约到1岁时,思维能力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而且发展是有层次、有规律的,从 低级向高级发展,表现在从直觉运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 出现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

1~3岁左右的儿童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动作触及某种具体事物进行思考。如问他们玩具汽车是怎样开的他会立即将玩具汽车拿到面前来摆弄。这时他边玩边思。

3~6岁或7岁左右的幼儿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感性经验的增加,语言的丰富,他们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这时的儿童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而且有了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他们对叔叔、阿姨的理解, 总认为叔叔、阿姨是大人,要他叫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或更波折孩子叔叔、阿姨,他会想不 通也不肯叫。

六七岁以后的儿童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用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概括来解决问题。

儿童到5岁时就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遇到事情喜欢追根问底,老是提出“为什么”

二、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儿童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由具体向抽象发展。因此,不能要求幼儿像大人那样思 维。但是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思 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等,以提高儿童思维的能力。家庭中可以做的 有以下几方面。

1、丰富儿童生活的环境。我们可以在摇篮的上方悬挂一些彩色的小球,或简单的色彩 鲜艳的玩具,或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如小风铃等,供婴儿醒着的时候看和听;平时在婴儿醒着 时多逗他玩,抱、吻、抚摸他;随着孩子的长大不断提供合适的玩具;1岁左右的孩子能行 走了,要为他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让他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和他一 起看电视动画片、儿童片,一边看一边讲给他听;多带孩子到室外走走,看公园里的花草树 木、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等等。

2、引导儿童提高语言能力。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帮助他正确发音。大人对孩子说话 时不要说儿语,如饼干不必说饼饼,小狗不要说狗狗。要让他听惯和记住日常生活中准确的 常用词。要有计划地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帮助他用正确语言表达思想。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有了词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通过语言中的语和 语法规则,儿童才能脱离具体动作和具体形象,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能力 的提高能起很大的作用。

3、鼓励儿童积极思维。好动、好问是儿童的天性。5岁的孩子就常问“为什么”有时 还会将玩具或家里的用具、摆设拆开来,想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家长应耐心听孩子的提问, 解决孩子的提问或引导他去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对孩子拆坏了东西也不过分责备,只说你想 看看东西里面是怎样的想法是好的,但好东西拆坏了可惜,以后要告诉大人帮你解决问题。 孩子得到鼓励,今后就会更积极地去思考各种总是。对不多提问题的孩子,家长要主动提出 一些孩子能回答的问题,引导他去思考。

4、锻炼儿童的思考力。在家庭生活中,锻炼儿童思考力的机会是很多的,只要家长在 这方面做有心人,善于引导儿童去思考就会获得丰收。玩玩具、做游戏、猜谜语、养小动物 、养花以及参加家务劳动等等,都可以使和童积极动脑筋去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 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搭积木、拼六面图、拼七巧板等等, 都要动脑筋找出规律才能完成。有些智力游戏,不仅要动脑筋还要比速度才能取胜。

5、教给儿童正确的思维方法: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和逻辑性,儿童随着年龄 的增长,有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语言发展也达到较高水平,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条 件工具。但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条件和工具,儿童不是一开始就 能掌握的,家长和老师都要引导和教给儿童,遇到问题如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 作出逻辑的判断、推理来解决。教儿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儿童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 法,就如插上了思维发展的翅膀,抽象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儿童的情感发展遵循若干的阶段,比较后出现的是哀和乐。

所谓儿童情感需要是从两个角度上来说的。一是儿童感受到自己受到别人的关心和同情。二是儿童自己能感受到周围人的悲伤或欢乐,儿童自出生后,随着年龄增长,情感需要呈现出阶段性。

第一阶段(0~3岁)。儿童的情感需要是由他的一个熟人来满足的。这个熟人一般就是母亲,他对母亲的依赖性很强。如有的婴儿被送到托儿所,往往一连哭上好几天,甚至不吃不喝,对周围的人没有兴趣,引起呆若木鸡似的反应。

第二阶段(3~6岁)。儿童情感需要的满足不再局限于父母,满足这种需要的人的范围扩大了。有时,儿童与其他儿童或成人接触的需要就成为主要需要,母亲逐渐失去主要地位。

第三阶段(6~12岁)。寻求与同龄人接触,与父母的关系退居其次。在少年晚期和青年中期,这种需要将达到顶峰。

总之,儿童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既有每个阶段的相对完整,又有各个阶段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表现在具体个体上。这几个阶段不会是截然分界的,有的成熟期可能早些,有的可能迟些。

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发展阶段,如果在该阶段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发展,这个人会在生活上出现一些问题,那么你知道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是哪些吗。

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1

  第一阶段:0至1 岁信任与不信任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需要他。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1、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及极度害怕被遗弃的表现;

 2、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

 3、需要别人照顾;

 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展示偏执狂症的倾向,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至3 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如果有家长支持及受到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及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若孩子在这成长阶段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羞及惭愧的感觉。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第三阶段:4至5岁主动性与内疚

 1、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2、发展出主动性。

 如果在这阶段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如果在这阶段,家长不支持他,反而因他作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会秘密地做。

 1、害怕犯错;

 2、感到无助及内疚;

 3、只懂得安慰别人;

 4、回避风险;

 5、隐瞒错误。

 6、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7、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8、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

 9、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第四阶段:6至11岁勤勉与自卑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及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1、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2、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3、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4、凡事要求完美;

 5、经常拖延及耽搁;

 6、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第五阶段:12至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青春期:

 1、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世界;

 2、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

 3、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

 4、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5、找出人生应怎样过

 若这阶段容许他去探索他自己的梦想及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长及身边的成人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1、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2、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3、不能订立人生目标;

 4、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5、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6、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2

  少年儿童成长各阶段心理特点

  1 --3岁 幼儿期

 感知动作思维阶段 不会事先计划自己的动作 不能预见动作所产生的后果。

  3--6、7岁 学前阶段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能初步计划自己的行动 初步预见效果 凭借事物形象、表象、事物联系,有一定联想。

  6、7岁--10岁 初小阶段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步阶段 形象、表象慢慢让位于概念,并能运用概念作初步判断。

  10--15、6岁 少年阶段

 感知程度大,推理能力差。这时教师要注意直观教学,语言的直观、生动形象和活泼有趣,要帮助孩子从直接理解逐步发展到间接理解。思维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在这个阶段,大脑的发育逐渐完成,记忆力和理解力迅速发展,正是长知识的好时机。这个阶段,同学们感觉敏锐,思想活跃。但是不定型,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是世界观形成过程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开始青春发育的时期,要十分注意讲究卫生,抓紧体育锻炼。这个阶段,有很强的好奇心,爱思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精力充沛,爱活动,好模仿,多幻想,因此,应该多参加各种有利于长知识、长身体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3

  一、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安全感

 0-15岁,婴儿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需求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简单来讲,也就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孩子0-15岁这个阶段,是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重心放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上,让孩子充满基本信任感。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因素是妈妈的有效陪伴。

 安全感好的孩子,会有爱的归属感,知道自己是有人爱的,是值得被爱的。孩子自尊、自信水平相对高、愿意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往往较好。

  二、婴儿后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15-3岁阶段主要特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明确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自己和其他人也是分离的,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孩子会产生探索的需求。

 这个阶段对孩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意志力、专注力,培养好的习惯模式等很重要。这个时期的重要因素是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这个世界,而不是这个不可以、哪个也不可以。

 比如:孩子在探索水瓶装水和倒水,家长却担心搞湿衣服等阻止孩子探索,或虽允许孩子玩,却隔一会过去喂一口水、给一个水果,或擦手、加衣服等打扰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停被打断,孩子好的专注力能形成吗?到孩子上小学或长大,又去抱怨孩子专注力不好影响上课和学习?

 关健时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事半功倍!

  三、幼儿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们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孩子绝大多数的能力雏形都是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包括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为关键的心理发展任务是深入探究。

 15-3岁是探索期,探索是认识事物的表相而进行的行为,而3-6岁的探究期则是为了深入的认识事物而进行的行为,这个时候就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相上了,而是会在了解事物表相之后,继续深入到事物的内在规律,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有目的的探索,也就是探究,探究事物内在究竟是什么。

 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内在能力,都会逐渐在这个阶段得到迅速的发展,比如孩子的学习力、想象力、创造力、责任感、勇气、挫折抵抗、问题解决、情绪管理等等。

 “3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期!

 其次,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显著的心理发展需求,人际交往。

 3-6岁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学习的阶段,在幼儿园里,不论孩子是否愿意,都需要主动或被动的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所以这个阶段孩子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幼儿园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班、中班、大班)

  (1)、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行为受情绪支配 3~4岁的幼儿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会也受理智支配。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2、 爱模仿 3-4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可能也想玩这个;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这个。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要求,同理孩子的需求心理,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由于3-4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对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同时教育要多使用正面教育,讲反话很可能是无效的,孩子听不懂或不会联系。

  (2)、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泼好动。

 1、 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玩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分散关注,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4、5岁孩子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已经能计划游戏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律,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合作或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有时还需要成人帮助和解决。

 2、 活泼好动 4、5岁的中班儿童介于小班大班之间,既不像3岁孩子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5、6岁那样“懂事“,这阶段孩子主要特征更“活泼好动”,或被大人冠以“太淘太皮”。不少研究发现,4、5岁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3、 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解决简单问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尝试性动作,但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 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人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或往往是这样理解事物;比如:“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而孔融“让梨”,是因为“他人小,大的梨吃不了”。

  (3)、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学、好问、好探究 5、6岁儿童不光问“是什么”,还会问“为什么”?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也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些什么,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要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多多耐心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或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也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对探究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多采取接纳、宽容的态度,并在他们需要时可以适当提供帮助。

  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

 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属性分类;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可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参观科谱知识类,多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他们开始显得比较有“主见”,有了相对稳定的人格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好动,有的安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温和,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等等。

  四、儿童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3-6岁阶段是孩子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6-12岁阶段是孩子能力凝固成型的阶段,所以3-6岁如果已经错过了,6-12岁阶段尽量要把握好,这是孩子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发展得相对比较完善了,部分能力接近成人的水平了。

 这个阶段心理成长的关键任务是能力,通过竞争形成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进入竞争状态,也对竞争特别感兴趣,一个普通的行为,引入竞争概念,孩子更多愿意积极参与,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竞争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也通过竞争去优化和调整自己。 这个阶段发展如何影响孩子许多优秀内在品质,比如坚毅、自控力、同理心、进取心、自尊心,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多方面能力,比如表达能力、抗挫能力、面对挑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如果发展不太好,孩子非常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状态,不愿意尝试、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不愿意对外表达等等。

  五、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成熟的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青春期会出现质的变化,追求人格独立和自主,独立性增强。 青春期更容易成为叛逆期,是因为绝大多数家长骨子里认为孩子还小还带有控制孩子的思想,可是孩子却常常以激烈的反抗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愿意接受被成人控制了。

 青春期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完全独立,形成了真正的我。这个阶段发展出来的心理特征大多是人生方向、内在动力、社会性、自我定位、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等。 这个阶段和孩子相处建议:完全当大人对待。尊重、民主、自由、引导为主旋律。

 青春期最关键的教育点是亲子关系的处理,亲密而又不越界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心理发展普遍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孩子需要的教育和帮助,不拔苗助长、也不错失好时机,特别在陪伴孩子成长0-12岁的关键期,明白孩子所需,如及时雨般恰如其份,灌溉孩子营养所需,为孩子一生打下扎实良好的基础,事半功倍! 不留遗憾!

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情绪的易冲动性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力量的支配。

情绪的不稳定性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相互转换。情绪的外露性。

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幼儿晚期,儿童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3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