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啊?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啊?,第1张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是稳固的和牢不可破的了。

  情到深处,是不需要更多语言的。在四十五回以后,贾宝玉和林黛玉,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吵架,也没有那么多话唧唧歪歪了。如果说之前两人还有很多不放心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彼此已经对对方深信不疑了。所以,爱已经深深根植于心底,再不需要热恋时期的那样罗嗦的甚至矫情的表白了。而这时候的感情,才是稳固的和牢不可破的了。

  请看,五十二回,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的一段对话:

  大家说了一回方散。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黛玉便又叫住他问道:"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宝玉道:“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儿再说罢。 "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来, 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____"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这段话,我们可以份两部分来读。

  第一部分,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话。

  林黛玉问袭人多早晚回来。其实挂念的不是袭人,而是她知道贾宝玉在生活上依赖惯了袭人,怕贾宝玉过得不舒适。多么体贴的用心呐!

  而贾宝玉呢?更甚。先是“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为的就是能够单独和林黛玉说话呀。而且是“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这就是情到深处的典型表现,因为彼此已经存在于彼此心中,话儿反而是多余的了。那种想说又不想说,欲说还休的感觉,其实是无比甜蜜的。

  第二部分就是应付赵姨娘。

  这实在像小夫妻俩的一次小默契。好精明的主妇,一眼就看穿了赵姨娘的虚情与假意,有这样的妻子,该是何等幸福的事情。而且,小妻子是那么默契,心里是这么想,表面却一点不怠慢,忙着倒茶,还说什么大冷天的,可谓八面玲珑滴水不漏。一面却使眼色让丈夫离开,躲过这个“天敌”。很多人一直说,林黛玉可以谈恋爱,不可以做妻子。这时的林黛玉,难道又比薛宝钗差吗?大家一直以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未必幸福。是这样的吗?不是。曹雪芹用这些暧昧的描写告诉人们,如果他俩结合,那才是真正的心灵交融的幸福呀。在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心里,今生不能与林黛玉结合成为夫妻,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在下意识里,在前八十回,曹雪芹是有意无意的把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处一些场景,描写得像小夫妻一样的甜蜜的,这其实是一种“补偿性的描写”。不信,请看:林黛玉为贾宝玉戴斗笠。渔翁渔婆的笑话。耗子精的典故。包括这一次,让人们恍然以为就是这两人婚后的甜蜜生活呢。

  很多时候,痛苦也可以是快乐的和幸福的,但那是在精神的世界里,在幻想的国度里。

曹雪芹的《红楼梦》,读多少遍也不为过,每次读都有自己新的阅读体会。初读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因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而落泪。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两情相悦、自由恋爱,却抵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好奇: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爱情我觉得是一种乍见未欢,久处怦然的爱情,朝夕相处之间情愫萌生。

想必,不少红粉都难忘来那个人相见时的情形。贾宝玉见了林黛玉,说这个妹妹似乎在哪见过。对他来说,林黛玉给他的更多是一种熟悉感。林黛玉呢,在未见其人时,已先闻其声。这里的“声”是指名声,早就听说,外婆家有个“混世魔王”。可见,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太好。“乍见未欢”,他们不是一见钟情的爱情类型。

贾宝玉“见了女子便欢喜,见了男子便觉得恶心”,所以,与林黛玉相处的很是融洽。林黛玉时常发小脾气,贾宝玉总是不厌其烦地妹妹前、妹妹后地哄她。两人之间虽有些小吵小闹,不但没有使两人渐生嫌隙,反而两个人之间的情感更加坚定了。可惜了,贾宝玉因玉痴狂,贾母和王夫人替他安排了与薛宝钗的婚事。林黛玉得知了此事后,气得吐血把自己的诗稿全烧了,不一会儿就一命呜呼了。林黛玉的死,贾宝玉的心也死了。贾宝玉科举考试考取了功名,却离家出走当和尚去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爱情,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痴狂。读完《红楼梦》,仍然为“宝黛恋”惋惜不已。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

林黛玉出身在一个已衰微的封建家庭。林黛玉没有兄弟姐妹。母亲的早逝使她从小失去母爱,同时也使她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从母亲那里受到礼教妇德的熏陶和训练。父亲请了家塾先生教她识字读书,又因她身体怯弱,课读也就不甚严格。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这种性格最不宜寄人篱下,可是她因父母相继去世,偏偏不得不依傍外祖母家生活。她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使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使她用真率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以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她遇着热心、真诚的贾宝玉,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瞬间就彼此达到了了解和默契,他们都在对方的身上发见了自己,在自己心灵上照见了对方。他们由青梅竹马顺乎自然地发展成爱情。林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向贾宝玉要求着彼此“知心”、“重人”、忠于自我并与“金玉之论”以及封建主义秩序截然划分界限的严肃专一的爱情。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贾宝玉的真心,一旦得到贾宝玉的肺腑之言以后,她的感情便趋于平静,由对贾宝玉的不放心转而对恶劣环境的深沉的忧虑。“诉肺腑”是他们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这个恋爱在两个层次上与封建主义发生矛盾:首先,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进而由于恋爱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林黛玉和贾宝玉不肯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们代表着新兴的力量与封建家庭对峙着;而封建家庭要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又决不可能允许这种恋爱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个冲突毫无调和余地。制造悲剧的不是贾母、元妃或王熙凤某个或某几个人,而是封建主义。作为外祖母的贾母并非不心疼林黛玉,但她选择孙儿媳妇终究要考虑整个家族的利益。林黛玉的羸弱的身体、孤傲的脾性以及自定终身的越轨行为,贾母是不能喜欢的,她要给贾宝玉说亲,曾托过清虚观的张道士,后来又留意打量过薛宝琴,这些迹象表明她就是没有选择林黛玉的意思。她所以一时不能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断然干预,主要是怕伤害了贾宝玉。随着贾家境况的恶化,随着家长要把贾宝玉引上封建正路以挽救家庭颓局的希望日益明确和强烈,家长便把他们的缔结“金玉良缘”的意愿一次又一次的暗示出来;同时,一次又一次的剿杀贾宝玉身边的反抗势力,并且把压迫的圈子越来越紧缩到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敏感多病的林黛玉挣扎着,一心想得到幸福自由的生活,她曾因自己终身无人依恃而频频想念自己的父母,她还曾幻想过薛宝钗母女的同情和庇护,但环境是那样的虚伪和险恶,她的幻想破灭了,眼泪流尽了,终于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从宝黛初会开始,到共读西厢。在这个阶段宝黛经历了初会、暂别、重会等多个小的阶段,而这期间又伴随着多次的小吵、小和。这都是孩童时期两小无猜的写照,也是宝黛爱情基础的建立。这绝对不同于贾母所批判的一见钟情!这期间宝黛的情感发展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未察觉。

宝黛爱情的发展还体现在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之中。先看:“(宝玉)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园中那些人多半是女孩儿,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坐卧不避,嘻笑无心,那里知宝玉此时的心事

那宝玉心内不自在,”标准的青春期烦躁。于是有了共读西厢,证实黛玉与其思想观念最近--之前的对黛玉感觉。于是大胆将自己与黛玉比作书中人物来试探。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这时二人的关系进入初恋。

从共读西厢,到宝玉挨打。这阶段宝黛基本没干别的,情感交流方式就是吵,而且升级,再不是小吵而是大到惊动贾母。其中不管什么原因这都是《红》最牵动人心感情笔墨。这时宝黛爱情可说是惊天动地。

宝玉挨打。之后黛探宝玉,宝玉送帕。两人的关系从此巩固。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所以,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黛玉纵然才华横溢,却也只能对着这份犹如水中只月的感情枉自嗟呀,黯然垂泪,耗损着生命的精魂直至散灭,而以"木石前盟"为今世主线的宝玉,在黛玉死后,也必然注定会道悟出家,回归前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53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