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遭陷害的全过程

岳飞遭陷害的全过程,第1张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阳(今河南汤阳)人。宋朝著名将领,率领宋朝军队抵抗金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然而,在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连他的儿子岳云也惨遭株连。凡是看过越过岳飞戏和相关文学作品的,也都认为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今天,西子湖畔岳飞墓前,还跪着秦桧夫妇的铁铸像,遭人垂骂。岳飞被害,表面上看起来也确实是这样,不过究竟秦桧有没有最后下令杀死岳飞的权力?最后的诏命是高宗自己下的,还是秦桧矫诏呢?究竟谁是杀害抗金英雄岳飞的真正罪魁祸首呢?这些疑点成为史学界长期有争议的话题。岳飞被秦桧杀害这一历史上的定论似乎也将被翻案。

不少史学者认为,赵构是岳飞被害的真正元凶。在《宋史》中曾经提到:岳飞被赐死,岳飞的儿子岳云及张宪在闹市里被诛杀。按照这里所说的赐死,以一般的理解来看,就是皇帝赵构下旨赐死的意思。一些史籍如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也证明南宋皇帝赵构是岳飞冤狱的主谋和决策者。至于赵构杀害岳飞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岳飞权势过重,威胁到高宗的统治,才招来杀身之祸。岳飞武将出身,威名赫赫,触犯了宋朝的祖宗家法。宋朝的建立是上承五代武官专政,藩镇割据的严重局势,鉴于这种背景,所以宋朝祖宗起初创建朝代制定法度时,就特别注意防止武官掌握大权,并且力主子孙们实行文治。可是,岳飞自从高宗建炎三年开始,率领军队抗击渡江南侵的金军,驰骋疆场十多年,大多数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岳飞的威名从此响彻中原,让金兵闻风丧胆,在金兵中流传着这样的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声望甚至超过了高宗,这时候高宗就不能不考虑岳飞的影响力了。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不就是被部下黄袍加身做了皇帝,高宗对此不无担心,万一岳飞势力逐渐壮大,像苗、刘杭州兵变时所做的那样逼宫,局势就无法控制了。

就当时的事实而言,岳飞的影响力确实扩大了,十分显著的便是,宋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在建炎四年至绍兴五年,南宋各位将士的奋勇杀敌,岳飞同时又派得力部下四处宣传联合抗金的主张,希望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金力量,这种做法的效果特别明显,使得抗金力量迅速壮大了起来,河东、河北的义军豪杰联合成一股强大的抗金力量,金兵在北方的一举一动都在抗金联合军的监视之下,这种局势的发展使金国最勇猛的战将金兀术都产生了一种很强的挫败感,他对部将说这种情况是他自在北方起兵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不只是兀术对岳飞和岳家军感到恐惧,金国的其他大将也是这种反应。金军大将乌陵思谋一向以善谋划著称,可是这时却只能安慰部将不要轻举妄动,并且准备乖乖投降;金军的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凯等人干脆已经全都率领部下投降。金国大将韩常也打算带领五万人马归降岳飞。岳家军的壮大和岳飞声望的不断提高,令高宗赵构坐立不安,生怕岳飞重演当年太祖“陈桥兵变”的一幕,夺了他的江山。所以宋高宗赵构最终决定对岳飞痛下杀手。

其二,岳飞积极抗金,以“直抵黄龙”为最终目标,主张迎回徽、钦二宗,触犯了高宗的禁忌,最终令高宗痛下杀手。1138年三月,起用金朝派来的奸细秦桧为宰相兼枢密使,加紧投降活动。岳飞坚决反对,指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谴责秦桧的卖国罪行。1139年正月,议和告成,高宗、秦桧欢天喜地大肆庆贺。一面大赦天下,一面对岳飞等将领加官进爵,借以笼络岳飞,使其不反对“和议”。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岳飞上书态度强硬,言辞激烈,坚决表示不愿意把自身和岳家军卷入高宗、秦桧卖国投降的罪恶勾当之中。反对议和的意见不被采纳,岳飞极其愤慨地请求辞职。所以,在战与降的问题上,双方矛盾表现得尤其突出。

在明朝中叶期间,文征明就曾在杭州岳飞庙前题了一首《满江红》词,表达了此种观点。词的内容是这样的:“拂试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岂不惜,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体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彼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他认为南宋高宗关心的是他的皇位是否能保全的问题,而岳飞一生奋斗的目标是“迎回徽钦二帝”,而迎回了二帝,赵构自然要归政钦宗。可见,赵构一怕迎回二帝,二怕中原恢复,三怕岳飞矢志抗金,他与岳飞的冲突,最后终究要爆发成君臣之间的仇杀。秦桧则是在这起冤案中,依照赵构的旨意加以执行罢了。因此,杀害岳飞的主谋和元凶是赵构而不是秦桧。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首词展示了岳飞满腹的悲愤和收复山河的雄心壮志。

岳家军在朱仙镇大败金军主力后,准备乘势渡过黄河,追击逃敌,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捷报传回京师,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在一日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岳飞悲愤莫名,无奈之下,仰天长叹曰:“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后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岳飞的事迹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他所带领出来的岳家军在当时是非常的厉害,被称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岳家军有着众多的将领,因为《说岳全传》的流传,大家可能知道很多,但那有很多是虚构的,真实的岳家军有十二统制“军”。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由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此外,岳家军中还拥有一批文官,如薛弼、朱芾、李若虚、胡闳休、黄纵、于鹏、孙革等。

岳飞

岳家军的官员将领可以说不比书里少,岳飞遇害时,这些人都在哪呢?其实在岳飞被调回京师,岳飞亲信大多被杀或调离,剩下的多是中间派,他们也并不都是岳飞的亲信部队,只是忠于朝廷的,而最气人的就是那些诬陷背叛岳飞的了。

“岳家军”由十二军组成,分别是背嵬军(统制岳云)、前军(统制张宪)、右军(统制庞荣)、中军(统制王贵)、左军(统制牛皋)、后军(统制王经)、游奕军(统制姚政)、踏白军(统制董先)、选锋军(统制李道)、胜捷军(统制赵秉渊)、破敌军(统制李山)、水军(统制杨钦)。

这十二军的统制,也被称为岳家军十二主将。深得岳飞信任,为打击金国侵略者作出了重要贡献,也集体成就了“岳家军”的威名。

但岳飞被捕后,因将领的诬陷,使岳飞百口难辩,蒙冤而死。

这些出卖岳飞的将领中,其中一些是被秦桧收买了,更多的则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而不得不作出的违心之举——不按照秦桧的意思去做,就是岳飞的“同谋”,与岳飞同罪,轻则杀头,重则灭族!

王贵

秦桧为了完全坐实岳飞的“罪名”,找人证实岳飞的确犯有大罪。目前有明确记载背叛岳飞者共计四人,分别是是前军副统制王俊、总管岳家军的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贵、背嵬军副统制傅选和踏白军统制董先。

王贵是岳飞麾下中军统制,岳家军的二号人物,王贵与前军统制张宪是岳飞的左膀右臂,岳家军的主要战将,从岳飞起兵随岳飞转战各地,战功卓著,但曾因触犯军法而差点被岳飞斩首,于是在决定构陷岳飞时,秦桧和张俊便将其作为了拉拢对象,最初王贵对此断然拒绝,但后因张俊以王贵的隐私之事相威胁,王贵这才被迫接受前军统副统制王俊的诬告状,递发镇江枢密行府,并成为岳飞被杀的一条重要证据。但在此案中,王贵仍受牵连,说他与张宪共同接收岳飞策动谋反的书信,当即焚烧。岳飞遇害后,王贵自知处境危困,遂引咎辞职。

董先是岳家军踏白军统制先锋,董先在岳家军也是有名的猛将,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贪财好色。在说岳中董先在九宫山为盗,因抢了施全的粮草,被张宪打败,同归岳飞。此人在历史上的形象与民间传说完全不一样,是牛皋的好友,自伪齐归来投在岳飞部下,虽有战功,但好财利酒色,为岳飞所不喜,后出卖岳飞,成为张俊查处岳飞的重要证人。

背嵬军同统制傅选的背叛则比较直接,在岳飞失势之后,为了自己的前途,傅选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而且还是背叛者中较为积极的一位。而在构陷岳飞之后,傅选也得以升任殿前司副统制。

王俊之所以可被称为大将,因为他做到了张宪副手的职位,此人出现较早,靖康年间即属范琼,范琼被张德远捕杀后,王俊归受李纲领导围杀杨幺,后岳飞平杨幺,王俊归岳飞,此人刁滑无能,生性险薄,俗名王雕儿,但可能有后台,所以岳飞不得不用。最后岳飞被罢兵权后,王俊首先告发岳飞。

正是由于这些部下的举报,岳飞的反驳才会那么无力,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字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担当。“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

最终,一代名将岳飞,终结于一场有预谋的陷害,死在了大理寺狱,而他的供状上只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记载:“张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

 我们知道,在杭州岳飞庙跪着的四人铜像,分别是污蔑岳飞的罪魁秦桧,煽风点火的王氏,虐待岳飞的万俟卨,权势走狗张俊;而在江西九江县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墓前跪着的除了上述四人之外,还有一个人,他就是王俊(五座铜像后被移到附近的岳王庙前旗杆下)。王俊诬陷岳飞父子谋反时,仍是岳飞部将,时任岳家军十二军的前军副统制,有跪像实物作证,可见,岳飞被捕,岳家军十二军出现了叛徒,并不是空穴来风。

 王俊,身为岳飞部下,十二军的前军第二把手,却公开跳出来施展诬陷之能事,跟他的为人有关系。他原本属于都指挥使王燮的手下,王燮部被金兵打败被免官,王俊就投靠了岳家军;王俊虽有一身蛮力,却好大喜功,没有大的功绩,管至岳家军前军副统领之后,一直得不到升迁,开始愤愤不满。而且,由于“操行不佳”,王俊被张宪多次处罚,对张宪颇为记恨。

因此,他状告上司张宪谋反,并且诬陷说是受岳飞、岳云指使的,还由此得到秦桧的提拔。如今,当年背叛岳飞的王俊长跪岳王庙前,要遗臭万年了。

另一个冤案的推手就是王贵,中军统制,王贵的地位是仅次于岳飞爱将张宪,跟随着岳飞南征北战,亲如兄弟,深受岳飞的信任。所以,在岳飞离任后,由驻扎鄂州的御前诸军都统制王贵,总管起了岳家军。出乎意料的是,王贵接受了王俊的诬告状,这不是相当于默认了岳家军的叛变罪行吗?并且在王俊的指使之下,诬告张宪占据襄阳企图不轨。

至于王贵倒戈的原因,据说是张俊掌握了他不可告人的把柄,在张俊的威胁之下,不得已出卖了自己的兄弟。王贵落井下石的行为同样被唾弃。张俊倚仗权势,在高宗赵构和秦桧的授意下,谋害韩世忠,不成后恼羞成怒,转而谋陷岳飞。正如岳珂所言:“先臣之祸,造端乎张俊。”

背嵬军同统制傅选在王俊诬告时一味迎合附会,《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提到“王俊诣都统制王贵,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以统制官傅选为证。”

 踏白军统制董先,因好财利酒色,为岳飞所不喜,后出卖岳飞,也许一开始就与岳飞不同心。

岳飞被捕后,十二军中是不是像题主说的有9人证明岳飞谋反,有些是很难查证,比如游奕军统制姚政、右军统制庞荣,据说也相继在诬告时迎合王俊。

岳飞参遭杀害,宋高宗毫无疑问是主凶,帮凶有文臣秦桧、范同;除此之外,岳家军内部也多离心叛道,假如没有岳飞部将王俊的首告状,没有岳飞部将姚政、庞荣和傅选之流的“迎合”,秦桧之流没那么容易凭空诬陷岳飞。还有更多岳飞部将的多数中立,军纪严明的岳家军没那么容易被打垮?

 俗话说,想要瓦解一个军队,最快的方法就是打入对方内部,秦桧之辈深谙其理,赵高、秦桧的行为固然可恶,但与岳飞曾经驰骋沙场、同生共死的兄弟们雪上加霜,他们的无耻行为更让人痛恨。然而,无奈的是,岳飞想乘胜追击收复所有失地,但宋高宗等人自毁长城一心想求和,否则,岳飞也不会被陷害惨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飞终究死在封建专政的制度之下。

然而,岳家军号称十万大军,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军队没有起来反抗?原因有很多,几位大将领的倒戈,岳家军没有了岳飞这块主心骨,军心涣散;并且岳家军并非岳飞的私军,而是朝廷的军队,是一支打着“精忠”旗帜的军队。在“精忠报国”的岳飞被冤死之后,也许正因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对朝廷“精忠”,没有起兵为其报仇的原因吧。

如果南宋没有遭受金国的压迫欺侮,岳飞也许没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然而,岳飞,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家园将毁之时,以炽热的爱国之心从戎投军,保家卫国,从普通一兵成为优秀的将领,是民族的骄傲,励志的人生经历令人感动。

说起岳飞,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从小就是我们心目当中的榜样,学习他身上精忠报国的精神。但是作为英雄的他,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他为南宋立下无数的汗马功劳,却被皇帝十二道金牌召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按理说作为军中主帅并不是那么好动的,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岳家军十二军有9位将军站在秦桧这边诬陷岳飞谋反,事实的真相究竟是如何呢?

岳飞:痛别亲人只为精忠报国

岳飞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他为人就十分的讲义气有气节。没事的时候还会读读兵法书,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像古代圣雄一样驰骋疆场为国杀敌。

岳飞天生神力,不到20岁就能拉开三百斤拉力的弓,后来又拜访名师,学了一身的武艺。宣和七年,金军因为消灭了辽后实力暴涨,于是将侵略的爪牙伸向了大宋。

当岳飞从外归来的路中看到金军对百姓无情的杀戮,心中气愤难平,打算去参军然后凭借一身武艺守卫国家。但是岳飞又担心母亲和妻子在这个战乱时代无人照顾,于是陷入了纠结。

岳母也看出了岳飞的想法,她为了能教育好岳飞曾三迁住所,自然也是希望岳飞可以成为国之栋梁。为了鼓励岳飞去守护国家,岳母还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在家人的鼓励下挥泪离别,踏上了参军之路。

岳飞参军后凭借多次英勇杀敌的表现被朝廷所赏识,对他也慢慢予以重任。1130年金军进兵直捣黄龙直逼皇帝赵构所在的临安。岳飞临危受命,在离城三十里处的清风亭阻击金军,岳飞也在这一战大败金军,敌人横尸十五里。后来又乘胜追击收复了多座被金军占领的失地,杀的金军胆寒。

秦桧:莫须有罪名处死岳飞

金军一看岳飞这么猛,明面上是打不过了,于是就想暗地里找法子弄死岳飞。当时金军手上有一个人质,他就是秦桧。金军给秦桧许诺了很多好处,只为了他回去后能在宋朝朝廷上搞搞事情,帮助大金夺取宋朝。

于是秦桧回去后就在朝中大肆拉帮结派,在朝中组成了主和派。每天在皇帝赵构面前讲金军多厉害,他们只是为了钱而已,多给点钱就没事了。赵构也是怕事的主,也老是给主战派使绊子。

秦桧在朝中积极打压主战派,岳飞并不是他第一个搞死的将军。在当时哪怕前线捷报频频秦桧都要弄死有功的将军,还将守护在前线的军队撤回,刚刚收复的失地转眼就又被金军夺回。

那时可能也是金军被岳飞杀怕了,要求秦桧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麻烦给处理掉。但是岳飞刚打了胜战,秦桧也不好直接弄死岳飞,于是他就对皇帝讲:皇上你看岳飞屡战屡胜,如果他一心为宋那是大宋之福,就怕他有二心。赵构一想也是,岳飞现在功劳比自己都大,于是就立马让岳飞回朝,打算找机会夺取岳飞兵权。

岳飞听到诏令的时候还在准备收复下一个失地,军情正紧急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于是岳飞打算先不理睬。

赵构久等不见岳飞动身,于是又连发十二道金牌让岳飞赶紧回来。岳飞看皇帝这么紧急也没办法,只好撤军回朝。

岳飞一回来,秦桧就让身边大臣弹劾举报岳飞,说他意欲谋反。因为岳飞与赵构在立储的事上发生了矛盾,所以赵构想也没想就立刻把岳飞抓了起来。然后秦桧给岳飞定罪的时候又不知从哪找出了若干罪状,就直接把岳飞父子押在了大理寺。

谋反在哪个朝代都是死罪,但是岳飞毕竟是抗金大将,凡事要有证据。于是秦桧就把眼光放在了岳家军身上。

十二位主将有九位举报岳飞谋反

岳家军有十二营,其中每营的主将都是岳飞最得力的助手,然而这十二位主将中,竟然有九位伙同秦桧一起举报岳飞。这九位主将分别是:傅选,李道,王俊,姚政,王贵,董先,张俊,徐庆,李兴。他们的证词更是秦桧定罪岳飞的关键。

按道理说这九人都是岳飞的战友兄弟,难道他们都会被秦桧收买陷害岳飞吗。其实一开始十二主将中只是张俊、王贵和傅选这三位将军陷害岳飞,理由也很简单,张俊是嫉妒岳飞,王贵是被张俊胁迫的,傅选可能一开始就不是和岳飞一条心的。

张俊在宋朝名气也是不错,如果没有岳飞的话可能世人对于大宋名将更多的是记住他的名字。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刘世光四人共称为南宋四大名将,而且岳飞一开始还是张俊的部下。当时宋军与金军牛头山一战,张俊见自己不是金军的对手就逃走了,而岳飞则选择留下,用智慧打败了金军。因此当时更多人赞扬的是岳飞而不是张俊,张俊也因此被贬职成了岳飞部下,所以张俊对岳飞十分的嫉妒。

当时秦桧来找张俊一起诬陷岳飞时张俊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不仅如此他还嫌诬陷岳飞人数不够还拉上了王贵一起。王贵此人也没有主见,他看到张俊对自己软硬皆施,于是就站到了张俊这边了。

至于傅选,那是根本没和岳飞同心过。岳家军并不是铁桶一块,而是由不同的军队组建在一起的,岳家军这个名字也是百姓赞扬岳飞的功绩而起的,并不代表整个军队都是岳家人。而傅选就不是忠心于岳飞,他忠心的是皇帝赵构,所以秦桧找他的时候声称诬陷岳飞是赵构授意时,傅选才会毫不犹豫的诬陷岳飞。

至于其他的主将,更多是被威胁和利诱才反过来陷害岳飞的。当然也有支持岳飞的张宪,但是被冤枉是和岳飞合谋造反一起被杀了。其他人看到秦桧如此凶残自然就不想与之作对了。

岳飞谋反背后的真相

那肯定会有人疑问,岳家军那么多士兵肯定都是信服岳飞的,为何岳飞被冤枉时都没有为他举行公道。原因前面也说了,岳家军并不是岳飞的私人军队,他们是多个军队混合成的大宋军队。

岳飞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本领将岳家军带火了起来,但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与岳飞齐心。在岳飞被杀害后,也有人为岳飞不平,但是那也只是想想而已。难道为了岳飞一人军队就要造反吗,这很显然不现实,毕竟当时宋朝崇尚的思想是忠君爱国,士兵们首先想的是国家。如果为岳飞鸣不平被盖上造反的罪名,谁也不会愿意。

所以岳飞被九位将军举证谋反时才会那么无力,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担当。如果君要臣死,那臣只有不得不死,所以他到死都没有反抗,岳飞也无愧于民族英雄。但是将军不能死在战场上我想这也是岳飞的遗憾吧。

岳飞在中国可算得上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说岳飞死于秦桧的陷害。岳飞在抗金的战争中带领岳家军,屡立战功,秦桧心生嫉妒。俗话说,阎王易躲小鬼难缠,秦桧最终说动了皇帝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后诬陷岳飞造反,将其害死在监狱中。当时的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去问秦桧:岳飞犯了何罪?秦桧对曰:莫须有。

岳飞墓

岳飞被冤杀,人神共愤,可奇怪的是,十万岳家军竟然就地整顿,没有任何的反应,连一点报仇的迹象都没有。中国历史上说过,狡兔死走狗烹,可是现在金兵犯境,岳飞作为主将,却被冤杀。翻开历史,找寻真相,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功高震主,君臣生疑。岳飞在《满江红》中写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次年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北去,北宋灭亡。靖康二年,当时的康王赵构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将江山社稷迁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不堪一击的宋军节节败退,赵构一路难逃,最终定都杭州。岳飞以精忠报国为旗号,目的是为迎回落难的“徽钦二帝”,如果“徽钦二帝”被就回,宋高宗赵构将会至于尴尬的地位。而岳飞的旗号是忠于宋朝,忠于“徽钦”,君臣之间产生微妙的变化。

被俘虏的宋徽宗

第二,派系分明,作鸟兽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万岳家军,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岳飞带出来的,不一样的军种,不一样的领导层,就会出现利益的纷争,有利益就会有派系。岳家军分好多派系,如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王贵,王俊等等早期的班底,还有后期为了扩大队伍各地招揽的流民土匪和反正的伪军。这些人都是自成体系的。

还我河山

岳飞活着,靠着自己的威望和个人魅力,还能把他们团结起来,为国所用。岳飞死了,一帮人作鸟兽散,只剩下岳家军这个招牌。在《宋史》中有记载,岳飞造反的消息就是部下王贵和王俊在秦桧的指使下诬告的。何况岳飞死的时候已经被解除兵权,成了给赵匡胤守陵的一个闲散文官,根本没有多大的凝聚力。

第三,分化瓦解,复仇无望。岳飞在军中的嫡系就是儿子岳云所部。因此朝廷斩草除根,连岳云也一起杀了。而岳飞的其他儿子都是文官,基本都还很小,在军队中没有影响力。岳飞死后,所谓岳家军就被朝廷分化瓦解,安置到别人的队伍里了。因此且不说这帮人并无报仇雪恨之心,即使有,也势单力薄,形不成什么气候。比如征方腊之后的梁山泊,是没有为宋江报仇的心思和能力的。

岳飞剧照

岳飞最终被杀,纯属南宋朝廷在金人的压力下为了和议的尽快达成而被纳了投名状。而非赵构和秦桧以为他要谋反,也许,他们也知道岳飞不反,只为博得金人的一笑。马未都先生说: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但是,这道理也未免过于冷冰,令人脊梁骨发凉。

岳飞被诬陷有投奔倭寇的行径。

具体来说,是岳飞的部下左绍浩在施令下向倭寇投降,倭寇称要聘用岳飞为将军,而岳飞却拒绝了。

不过他一直被误会为投降倭寇,因此被废黜,没有官职。

另外,也有人认为,诬陷岳飞是因为他对当时的军政官员贪污腐败挥霍无度,以及政策上的问题,给宰相、大臣们带来的压力过大,故而采取这样的手段解决他。

尽管岳飞最后被诬陷,但咆哮的群雄依然传唱了几百年。

他以英勇的个人形象,以及热血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一部分,并且永载史册。

很多人都不了解岳飞谋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若论精忠报国,在我国历史上,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一个闪耀的名字—岳飞。犹记得他“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护国决心。当山河破碎之际,一杆沥泉枪为大宋杀出的曙光闪耀了无数个时代!

而这样一名英雄,英魂没有在战场上,他避战了吗不,他没有,他死在了“莫须有”的罪名上。

一个有些悲哀的时代里的英雄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这些自己人不仅仅是赵构,秦桧。甚至还包括了他麾下的几员大将。

岳家军由十二军组成,即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这十二军里前军副统领张俊,总管岳家军的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贵及背嵬军同统制傅选三名大将就是秦桧组建罪名的帮凶。

张俊此人是按照秦桧意图诬陷岳飞的第一人,就诬陷岳飞而言王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张俊所胁迫。张俊身为前军副统领,同时也是和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列被称为“南宋四大中兴名将”。令人觉得惊讶的是,张俊曾经对岳飞甚至有提拔之恩,在牛头山大战以前,岳飞曾是张俊的部下。牛头山一战,张俊战败逃走。而岳飞却留下,以奇计战败金兀术从此单飞。也给了张俊开始嫉妒岳飞的理由。

后来张俊试着找岳飞一起瓜分韩世忠的利益,岳飞正气凛然地拒绝了,张俊也自此怀恨在心。后来秦桧诬陷岳飞时此人甚至是主动参与诬陷,顺便胁迫王贵参与。

王贵和张宪是岳飞手下最得力的两员大将,王贵的参与无疑让岳飞的境遇雪上加霜。至少令人不那么失望的是,王贵至少从来都不是主动的。

傅选则没什么好说的,抗金战争中很积极,诬陷岳飞也很积极,只能说他是真的忠心赵构吧,后来赵构也封他为殿前司副统制。

而相对于这三员叛将,和张俊同在前军的统领张宪却在无数的刑罚下依然正气凛然,依然和坚持拒绝诬陷岳飞,最终和岳飞之子岳云一同被杀。张宪此人,对得起岳飞一身正气,也对得起自己一身风骨。所幸最后他也 昭雪。

历史长河滚滚,历史从不偏颇,英雄的故事仍然在永不褪色的笔迹里流传,而罪人,也在历史里被铭刻。今天的岳飞墓前,秦桧、张俊、王氏和万俟卨四人还要跪很久很久……

好像还能看见岳飞那一只沥泉神枪,在金戈铁马中驰骋,纵横三万余里,杀尽敌寇。那一抹光亮,在那个有些悲哀的时代里,留下了些许值得称赞那个时代的理由。

今年春节,沉寂了三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带火了我国的旅游市场,同时上映的贺岁片也点燃了大家的热情。

《满江红》作为一部关于岳飞的影片让大家热血澎湃,岳飞的英雄事迹再次被歌颂,而作为一代奸臣的秦桧也被大家所深恶痛绝。

各地纪念岳飞的场馆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不止为了祭拜岳飞,更是为了痛斥岳飞庙前跪着的秦桧等奸臣。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看到的岳飞墓前跪着的只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秦桧夫妇、万俟_和张俊,但是在最早的时候其实跪着的是五个人。

那么被除去的是谁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岳飞一心为国却遭排挤

岳飞出生于北宋时期,从小就喜欢阅读历史和兵法等方面的书籍,比如《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

与此同时,岳飞还喜欢学习武术,少年时期便练就了一身好武功。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岳飞学得一身本领,就是想有朝一日可以为国效力、成就一番伟业。

为了实现理想,他在二十岁的时候投身军营,经过选拔成为了敢战士的分队长。

他带领军队征战沙场,打击侵犯宋国的辽军,岳飞率领的军队在战场上英勇奋战赢得了一次次胜利。

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岳飞在军队中的声誉越来越高,可就在他被嘉奖的时候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了。

岳飞非常孝顺,只能离开热爱的事业返回家乡,为他的父亲守孝三年。

在这三年中,宋朝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国与北宋联手消灭了辽国,然后又撕破脸大举侵犯北宋。

看到自己的家乡被金军打得破败不堪,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岳飞非常痛心,但此时他家里有母亲需要保护,不忍心离开亲人。

岳飞的母亲非常深明大义,她给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要以国家为重。岳飞在家人的支持下,再次回到军队加入抗击金军的战争中。

母亲去世后,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好友看到他没有人照顾便想为其找一妻子,对此岳飞却说:

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南宋皇帝宋徽宗软弱无能惧怕金国,大臣则一心想要卖国求荣,他们先是答应投降割地,后来又怕金国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危,下令跟金国开战。

宋徽宗的言而无信惹恼了金国,后者大举进攻北宋,将北宋给消灭了。

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

宋徽宗的儿子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都成立了南宋。赵构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启用主战派李刚为相。

同时,他也重用很多投降派的官员,其中秦桧最为受宠。

金军对南宋展开进攻后,赵构一直采用逃避的方式不愿正面与金国对抗,这时候岳飞站出来要求上阵抵抗金军,却被赵构以越职的罪名赶出军营。

岳飞被赶出军营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加入到宗泽的军队继续抗击金军,宗泽非常欣赏岳飞对他委以重任。

岳飞带领麾下士兵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其所带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

通过一次次地战斗,岳飞收复了很多南宋的失地,将金军打得一直向北撤退,这时候的金国因为惧怕岳飞,甚至还发出了流传至今的感慨: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金国向南宋提出议和,赵构欣然同意并连下数道旨意命岳飞退兵回朝,岳飞没有办法只能领旨回朝。

回到朝廷后,他仍然坚持抗击金军的理念,将女真人赶出开封并且收复北方的失地。

当时,朝中分为以岳飞为首的主战派和以秦桧为首的议和派,而赵构在两者之间选择了议和。

岳飞虽然一心为了国家,但是在军中的威信太高,赵构认为对皇权产生了威胁,所以想要将他除掉。

正是因为有了赵构的支持,秦桧才能轻而易举地将岳飞给陷害。

与秦桧一派的万俟_和罗汝楫一起上奏赵构,诬陷岳飞在被要求支淮西的时候,一直推脱延误战机并且放弃了驻地楚州。

赵构根据这些罪状将岳飞的官职给免去,但秦桧仍然不肯罢休,以意图谋反的罪名将岳飞捉拿受审。

此上(高宗意也。

岳飞被收入大理寺进行审查,秦桧的同党何铸和罗汝楫一同审理。

何铸跟罗汝楫一样虽然都是秦桧一派的,但是在跟岳飞的接触中,被岳飞的一片忠心所打动,反过来成为支持岳飞的人,并且千方百计想要将他救出来。

罗汝楫则不同,他为了自己能升官发财,不管事实真相如何一心要将岳飞置罪。何铸反水后,秦桧又派万俟_接替他的职位,继续陷害岳飞。

与此同时,秦桧还用金钱买通了跟岳飞共事的张俊,让他检举岳飞和他的部下早就有谋反之心。

总的来说,秦桧通过各种手段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和他的部下残忍地杀害。

岳飞死后,他的口供书上只留下了八个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墓前下跪的五人变四人

岳飞死后,金国自此再无忌惮,他们撕毁和约入侵南宋,赵构只好组织兵马进行迎战。

此时的秦桧早已去世,朝中百官强烈要求出战,赵构为了笼络人心下令对岳飞进行平反。

后来,继位的赵_更是下旨恢复岳飞的官职并将其厚葬,至此岳飞案才终于真相大白,后来岳飞的儿子将其埋葬在西湖边上的栖霞岭一带。

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宋孝宗。

自古以来,忠臣都会受到人的敬重,明朝时期担任浙江都指挥使的李隆因为对岳飞的仰慕,以及对秦桧等奸臣的痛恨,便上书朝廷修建了岳飞庙。

岳飞庙建成后,他又将秦桧夫妇和万俟_做成铜像跪在岳飞旁边,后来因为老百姓对铜像长期的唾骂和踢打,使得雕像毁坏不得不进行重铸。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铜像由三个人增加到了五个人,所加上的两人为张俊和罗汝楫。据悉,是因为受《说岳全传》的影响。

再后来到了清朝,担任浙江总督的李卫读了罗汝楫写的《东山稿》,认为他在文学方面比较优秀。

除此之外,罗汝楫在诬陷岳飞的案件中并没有多少作为,只是担任了一个小人物的角色,直白一点来说就是行为还达不到迫害的程度,不够资格跪在岳飞的墓前。

于是,他命人将罗汝楫的铜像除掉,此后岳飞的墓前便只剩下四个雕像,这四人也就是开篇提到的秦桧夫妇、万俟_和张俊。

秦桧等人陷害岳飞至死以后,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还飞黄腾达安然地渡过了余生。但天理昭昭,他们犯下如此大的罪行,最终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正因为如此,秦桧等人死后才会被做成铜像,千百年地遭受风吹雨打和世世代代人们的唾弃、辱骂。

岳飞作为民族英雄,虽然死得悲壮,但光荣事迹为后人所景仰、为世代所铭记。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707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